CN212647947U - 数据传输线缆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线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7947U
CN212647947U CN202021666232.8U CN202021666232U CN212647947U CN 212647947 U CN212647947 U CN 212647947U CN 202021666232 U CN202021666232 U CN 202021666232U CN 212647947 U CN212647947 U CN 212647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cable
signal
shielding film
metal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662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敏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662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47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7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7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信号导线组、将多个所述信号导线组固定在一起的金属屏蔽膜。其中,每一所述信号导线组具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一对信号导线和一体包覆前述至少一对信号导线的塑胶层。所述金属屏蔽膜具有不小于多个所述信号导线组的周向延伸长度总和的宽度,并且包覆每一所述信号导线组。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线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尤其涉及一种信号传输性能稳定的数据传输线缆。
背景技术
在3C产业中,传输线缆可作为两个电子装置之间电性连接的媒介,且可稳定地进行所预期的信号传输作业。藉此,传输线缆普遍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其中与USB、HDMI、DVI、Displayport、SAS等接口连接的传输线缆具有传输速率高、距离远、质量高而受大众喜爱,使用数量也日益增加。该等传输线缆内部具有多条金属导线,该多条金属导线一般仅通过外侧的麦拉层进行固定呈圆柱状,且无屏蔽设置,使得整个传输线缆的信号传输稳定性较差。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以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性能稳定的数据传输线缆。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信号导线组、将多个所述信号导线组固定在一起的金属屏蔽膜,其中,每一所述信号导线组具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一对信号导线和一体包覆前述至少一对信号导线的塑胶层,所述金属屏蔽膜具有不小于多个所述信号导线组的周向延伸长度总和的宽度,并且包覆每一所述信号导线组。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屏蔽膜的长度设置为不小于所述数据传输线缆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屏蔽膜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在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相互压紧粘合。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屏蔽膜具有覆盖每一所述信号导线组周围的覆盖部分和连接所述覆盖部分的压紧部分,所述覆盖部分自上下两侧相向粘结在所述信号导线组周围,所述压紧部分沿上下方向贴合压紧。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线缆还包括相邻所述信号导线组设置的接地导线,所述金属屏蔽膜同时覆盖所述接地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导线与相邻的信号导线组间隔设置,所述金属屏蔽膜具有自上下两侧相向粘结在所述接地导线周围的包覆部分,所述压紧部分包括所述金属屏蔽膜连接在所述包覆部分和覆盖部分之间的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导线设置在所有信号导线组的一侧、或两侧、和/或相邻信号导线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导线和信号导线组中的所有信号导线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金属屏蔽膜至少具有铝箔层和设置在铝箔层朝向塑胶层一侧的粘结层,所述金属屏蔽膜通过所述粘结层热熔后粘结固定于塑胶层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屏蔽膜还具有设置在铝箔层背离塑胶层一侧表面的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金属屏蔽膜具有不小于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周向延伸长度的宽度,并且沿信号导线组周向包覆每一所述信号导线组,以提供每一信号导线组较好的信号传输环境,并且,所述金属屏蔽膜能够对所有传输导线沿宽度方向上实现一次性包覆固定,不仅方便包覆和固定,屏蔽效果较好,而且使得信号传输得以持续稳定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线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数据传输线缆的前视图。
图3至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线缆其他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扁平型的数据传输线缆100,该数据传输线缆1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信号导线组1、将多个所述信号导线组1固定在一起的金属屏蔽膜2。其中,每一所述信号导线组1具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一对信号导线11、一体包覆前述至少一对信号导线11的塑胶层12,所述金属屏蔽膜2具有不小于多个所述信号导线组1的周向延伸长度总和的宽度,并且沿所述信号导线组1周向包覆每一所述信号导线组1。
优选地,所述金属屏蔽膜2的长度设置为不小于所述数据传输线缆100的长度,使得金属屏蔽膜2能够实现整体性包覆设置,进一步保证所述金属屏蔽膜的屏蔽连续性,避免发生任何阻抗不连续的现象,进而使得信号传输得以持续稳定进行。另外,金属屏蔽膜2还具有防火功能,可使得所述数据传输线缆100达到水平阻燃等级FT-2和垂直阻燃等级VW-1。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线缆1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以所述数据传输线缆100包括有两组信号导线组1为例进行说明;每一信号导线组1具有一对信号导线11,该对信号导线11构成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导线组。所述塑胶层12一体包覆在一对信号导线11的周围,从而保证一对信号导线11的位置设定和绝缘保护。
其中,所述塑胶层12优选采用介电系数接近空气的塑料材料制成,藉此可使得塑胶层12的阻抗较小,从而可提供信号导线11较好的信号传输环境,减少信号传播延迟,降低信号之间的串扰,保证信号高速有效传输,减小信号衰减。该种塑胶层12可采用聚烃类化合物制成,更进一步地,所述聚烃类化合物优选为高密度聚乙烯。
在对一对信号导线11采用塑胶层12进行包覆后,在所述数据传输线缆10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塑胶层12的上下两侧表面呈平行的平面状,前述上下两侧表面主要指的是一对信号导线的圆心之间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而在数据传输线缆100的宽度方向上,位于一对信号导线11的圆心外侧的所述塑胶层12的外表面呈圆弧状,并与所述信号导线11的圆心同心设置,如此不仅方便金属屏蔽膜2的贴敷,而且尽量保证信号导线11与金属屏蔽膜2之间距离的一致性,促进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结合图示可知,所述金属屏蔽膜2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在所述数据传输线缆100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相互压紧粘合,即将所述金属屏蔽膜2进行对折后,从信号导线组1的两侧进行包覆操作,并将包覆后的中间部分和多余部分分别进行压紧贴合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屏蔽膜2具有覆盖每一所述信号导线组1周围的覆盖部分21和连接覆盖部分21的压紧部分22。所述覆盖部分21自上下两侧相向粘结在所述信号导线组1周围,所述压紧部分22沿上下方向相互贴合压紧,进而使得所述信号导线组1尽可能地被金属屏蔽膜2全部覆盖。
结合前述塑胶层12圆弧状外表面的设置位置,上述金属屏蔽膜2在自信号导线组1上下相向贴合时,可使金属屏蔽膜2自覆盖部分21到压紧部分22的贴合过渡更为流畅,使得贴合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数据传输线缆100还包括相邻所述信号导线组1设置的接地导线3,所述金属屏蔽膜2同时覆盖所述接地导线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导线3与相邻的信号导线组1间隔设置,所述金属屏蔽膜2还具有自上下两侧相向粘结在所述接地导线3周围的包覆部分23,所述压紧部分22包括所述金属屏蔽膜2连接在所述包覆部分23和覆盖部分21之间的部分。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一所述信号导线组1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接地导线3,由此可对每一信号导线组1提供较好的传输环境,特别是在作为差分信号传输时,保证高频传输的稳定性。
当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如图3至9所示,根据信号导线11的传输环境或传输需求,所述接地导线3也可设置在所有信号导线组1的一侧、或两侧、和/或相邻信号导线11之间,或者不用设置接地导线3均可。
在设置前述接地导线3时,所述接地导线3和信号导线组1中的所有信号导线11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金属屏蔽膜2可优选设置为至少包括铝箔层201和设置在铝箔层201朝向塑胶层12一侧的粘结层202,所述金属屏蔽膜2通过所述粘结层202热熔后粘结固定于塑胶层12外侧或者相互粘合。藉此使得所述金属屏蔽膜2的固定操作较为简单方便,且无需麦拉层的介入固定,使得整个线缆可以做得更薄,更柔软;而且在粘结时还可将空气排出,又因为采用热熔粘结固定,增加金属屏蔽膜2和塑胶层12的结合力度和密合性,使得排出的空气无法进入,达到密实的效果,进而达到紧密包覆,高频传输性能佳且柔软轻薄的效果。
再者,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金属屏蔽膜2还具有设置在铝箔层201背离塑胶层12一侧表面的绝缘层,该绝缘层的设置即可替代现有技术中的麦拉层,对外绝缘,同时保护铝箔层201。当然,本实用新型所述数据传输线缆100还可在所述金属层3外侧进一步设置麦拉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屏蔽膜2具有不小于所述数据传输线缆100周向延伸长度的宽度,并且沿信号导线组11周向包覆每一所述信号导线组,以提供每一信号导线组11较好的信号传输环境,并且,所述金属屏蔽膜2能够对所有传输导线沿宽度方向上实现一次性包覆固定,不仅方便包覆和固定,屏蔽效果较好,而且使得信号传输得以持续稳定进行。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信号导线组、将多个所述信号导线组固定在一起的金属屏蔽膜,其中,每一所述信号导线组具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一对信号导线和一体包覆前述至少一对信号导线的塑胶层,所述金属屏蔽膜具有不小于多个所述信号导线组的周向延伸长度总和的宽度,并且包覆每一所述信号导线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膜的长度设置为不小于所述数据传输线缆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膜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在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相互压紧粘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膜具有覆盖每一所述信号导线组周围的覆盖部分和连接所述覆盖部分的压紧部分,所述覆盖部分自上下两侧相向粘结在所述信号导线组周围,所述压紧部分沿上下方向贴合压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线缆还包括相邻所述信号导线组设置的接地导线,所述金属屏蔽膜同时覆盖所述接地导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线与相邻的信号导线组间隔设置,所述金属屏蔽膜具有自上下两侧相向粘结在所述接地导线周围的包覆部分,所述压紧部分包括所述金属屏蔽膜连接在所述包覆部分和覆盖部分之间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线设置在所有信号导线组的一侧、或两侧、和/或相邻信号导线组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线和信号导线组中的所有信号导线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金属屏蔽膜至少具有铝箔层和设置在铝箔层朝向塑胶层一侧的粘结层,所述金属屏蔽膜通过所述粘结层热熔后粘结固定于塑胶层外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膜还具有设置在铝箔层背离塑胶层一侧表面的绝缘层。
CN202021666232.8U 2020-08-12 2020-08-12 数据传输线缆 Active CN212647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66232.8U CN212647947U (zh) 2020-08-12 2020-08-12 数据传输线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66232.8U CN212647947U (zh) 2020-08-12 2020-08-12 数据传输线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7947U true CN212647947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86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66232.8U Active CN212647947U (zh) 2020-08-12 2020-08-12 数据传输线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479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34732B2 (ja) 二芯平行ケーブル
US10772203B2 (en) Flat data transmission cable
CN101335106B (zh) 高速差动传送电缆
JP2010097882A (ja) 差動伝送押出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US10665363B2 (en) Low dielectric content twin-axial cable constructions
CN110556204B (zh) 扁平数据传输线缆
JP2021073657A (ja) 二芯平行ケーブル
CN212647947U (zh) 数据传输线缆
TWI746940B (zh) 扁平數據傳輸線纜
CN216161515U (zh) 数据传输线缆
CN217562291U (zh) 数据传输线缆
US1155183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cable
CN115171959A (zh) 导线及具有该导线的数据传输线缆
TWM609698U (zh) 數據傳輸線纜
TWM601889U (zh) 數據傳輸線纜
CN210865670U (zh) 数据传输线缆
TWM632923U (zh) 數據傳輸線纜
TWM619827U (zh) 數據傳輸線纜
TWM610644U (zh) 數據傳輸線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