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65670U - 数据传输线缆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线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65670U
CN210865670U CN201921458919.XU CN201921458919U CN210865670U CN 210865670 U CN210865670 U CN 210865670U CN 201921458919 U CN201921458919 U CN 201921458919U CN 210865670 U CN210865670 U CN 210865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ata transmission
sub
cable
transmission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589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敏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589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65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65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656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其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导体、同时包覆若干所述导体的塑胶层、采用金属料带呈螺旋缠绕设置于所述塑胶层外侧而形成的金属层、采用绝缘材料一体挤出成型于所述金属层外侧的外包覆层。可保证螺旋缠绕的金属层的缠绕效果和稳定性,避免金属层衔接处分离等而对信号传输产生影响,进而进一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线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性能稳定的数据传输线缆。
背景技术
随着5G技术的发展,缩小传输线材的体积、提高传输线材的传输速度以及耐环境变化的高速传输线材越来越显得重要。常见的传输线缆内部具有多条金属导线,包括有差分信号线和接地线等。该多条金属导线通常仅靠外侧的麦拉层与金属层进行固定,固定后通常会在金属层和导线之间存在空气,进而影响导线的高频传输性能。另外,现有的导线厚度越来越难以满足轻薄柔软的特性需求。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以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性能稳定的数据传输线缆。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其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导体、同时包覆若干所述导体的塑胶层、采用金属料带呈螺旋缠绕设置于所述塑胶层外侧而形成的金属层、采用绝缘材料一体挤出成型于所述金属层外侧的外包覆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组所述导体,每一组导体外侧形成有一所述塑胶层和所述金属层,以形成间隔设置的两根子线缆,所述外包覆层共同包覆两根所述子线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根所述子线缆并排设置,即两根子线缆中的导体均并排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绕设置于每一所述子线缆的周围,并且在相邻两根所述子线缆之间形成有连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子线缆的厚度,从而使得所述外包覆层在所述连接部处形成可撕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导体的排布方向上,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在每一所述子线缆的至少一侧还设置有一接地导线,所述接地导线与所述金属层相接触,并且沿所述子线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外包覆层同时包覆在所述接地导线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导体的排布方向上,每一所述子线缆还具有设置于若干所述导体至少一侧并位于塑胶层和金属层之间的接地导线,所述接地导线与所述金属层相接触,并且沿所述子线缆的长度方向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子线缆中,相邻导体之间的间距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层至少具有铝箔层和设置于铝箔层朝向塑胶层一侧的粘结层,所述金属层藉由所述粘结层粘结固定于塑胶层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粘结层藉由热熔固定于塑胶层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采用内侧的塑胶层同时包覆多个导体,可保持导体之间的设定间距,保证预设的传输效果;另一方面将金属层设置为通过金属料带采用螺旋缠绕方式设置于塑胶层外侧,可实现金属层与塑胶层之间的紧密缠绕贴合,保证整个线缆的密合性和轻薄性;再一方面,通过在金属层外侧进一步包覆设置外包覆层,从而可保证螺旋缠绕的金属层的缠绕效果和稳定性,避免金属层衔接处分离等而对信号传输产生影响,进而进一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线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数据传输线缆的前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数据传输线缆去除外包覆层后的子线缆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线缆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数据传输线缆的前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线缆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线缆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线缆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扁平型的数据传输线缆100,其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导体1、同时包覆若干所述导体的塑胶层2、采用金属料带呈螺旋缠绕设置于所述塑胶层2外侧而形成的金属层3、包覆设置于所述金属层3外侧的外包覆层4。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3所示,所述数据传输线缆10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组所述导体1,每一组导体1外侧形成有一所述塑胶层2和所述金属层3,以形成间隔设置的两根子线缆10,所述外包覆层4共同包覆两根所述子线缆10。当然,所述数据传输线缆100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两根以上所述子线缆10。
具体地,每一子线缆10中设置有两个或三个或五个或七个或更多个所述导体1,本实施例中为七个。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体1的材料相同,当然也可根据每一导体1上承载的相应信号和/或根据相应的信号来选择进行配置,通常优选采用非电镀铜或铜合金、镀铜或铜合金等材料制成,用于电镀的合适材料可以为银、金等。
每一子线缆10中的多个所述导体1的中心纵向轴线全部平行或基本平行,并且共面或基本上共面,并且相邻导体1之间的距离相等。本实施例中两根所述子线缆10并排设置,即两根子线缆10中的导体1均并排设置。
再者,在本实用新型中,若干所述导体1外径相同,优选设置为采用31 至34美国线规,以保证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线缆100的柔软轻薄。
如图2所示,每一子线缆10中的所述塑胶层2共同形成在该子线缆10所包含的若干所述导体1外侧,并且采用绝缘塑胶材料通过单个挤出步骤挤出成型,从而形成为公共单一绝缘层,其环绕在该子线缆10中的每一所述导体1 外围,以对相邻导体1形成绝缘,同时又可保持导体1之间的设定间距,保证预设的传输效果。
所述塑胶层2优选采用介电常数低,例如介电常数接近空气的绝缘材料形成,通常采用聚烃类化合物,优选为高密度聚乙烯制成;如此可使得塑胶层2 的阻抗较小,从而可提供导体1较好的信号传输环境,减少信号的传播延迟,降低信号之间的串扰,保证信号的高速有效传输,减小信号衰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塑胶层2形成有与所述导体1中心轴线所在平面相平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塑胶层2平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设置可有效保持所述导线1的排列设置,防止出现扭曲或折叠现象;再者,还可进一步方便所述金属层3的缠绕设置,使得所述金属层3的内壁面能够与塑胶层2完整贴合。避免在塑胶层2和金属层3之间出现空气夹层。
结合图3所示,如前述,所述金属层3采用金属料带呈螺旋缠绕设置在所述塑胶层2外侧,可实现金属层3与塑胶层2之间的紧密缠绕贴合,使得金属层3的包覆更加紧实,且使得本实用新型中子线缆10在具有屏蔽干扰的金属层 3的前提下,可以做得更薄,更柔软,将整体厚度控制在0.3mm至1mm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3至少具有铝箔层31和设置于铝箔层31朝向塑胶层2一侧的粘结层32,从而使得金属层3可藉由所述粘结层32 粘结固定在所述塑胶层2外侧表面上。其中所述金属层3中铝箔层31的设置,可有效屏蔽外界电磁干扰,即对信号导线组的导体1与外界进行有效隔绝,保证高频、超高频信号传输。此外,金属层3还具有防火功能,可使得所述数据传输线缆100达到水平阻燃等级FT-2和垂直阻燃等级VW-1。
再者,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将金属层3设置为通过金属料带采用螺旋缠绕方式设置于塑胶层2外侧,可实现金属层3与塑胶层2之间的紧密缠绕贴合,在保证屏蔽和防火等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所述数据传输线缆100的整体体积;另一方面,在金属层3朝向塑胶层2的一侧设置粘结层32,不仅可直接通过粘结的方式将金属层3固定在塑胶层2外侧,使得整个线缆可以做得更薄,更柔软;而且在粘结的同时还可将空气排出,又因为粘结固定,使得排出的空气无法进入,达到密实的效果,进而达到紧密包覆,在导体1进行高频数据传输时,高频传输性能佳且柔软轻薄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粘结层32设置为采用热熔固定连接所述塑胶层2和铝箔层 31,以方便粘结层32的设置,方便金属层3的缠绕,同时增加金属层3和塑胶层2的结合力度和密合性。
所述金属层3的整体厚度d1可设置为0.010mm至0.055mm,以在实现对外屏蔽的基础上尽量减小整个数据传输线缆100的厚度。优选地,所述金属层 3的整体厚度d1设置为0.015mm至0.025mm。
另外,相关本实用新型中螺旋缠绕的金属料带的选择,设定所述金属料带的宽度为W,在所述子线缆1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金属料带缠绕有N圈,所述子线缆10具有长度L,则所述金属料带满足使得所述L<N*W;通过该种设置,除上述通过缠绕设置可保证所述子线缆10的密实紧凑设置,进而尽量减小尺寸,且达到防火效果外,还可有效减少因线缆弯曲时容易产生的阻抗不连续的现象,由此保证信号传输、特别是高频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优选地,使得相邻两圈金属料带之间形成有重叠包覆区域35,该重叠包覆区域35沿所述金属料带宽度方向之宽度为w,所述w占据金属料带宽度W的 5%至50%。所述w至少为0.5mm;优先为不少于0.8mm,当然最好设置为至少1mm,由此可有效保证金属层3的缠绕连续性,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子线缆10 在进行折弯等操作时,可有效避免金属层3出现裂开等现象,进而有效避免阻抗不连续的现象发生,更加保证信号传输、特别是高频信号传输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料带相较所述子线缆10宽度方向的缠绕角度为40°至55°,优选为45°至53°;通过该种设置,可使得本实用新型中子线缆10 在长度方向上的柔韧性较为均匀,且在进行弯曲时不易产生裂纹。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将所述金属料带的宽度W设置为不小于所述子线缆 10整体线宽的一半,优选为不小于0.75倍的线宽,最好为不小于一倍线宽的宽度,在该种宽度设置下,所述金属料带的缠绕更加方便且方便把握缠绕的紧实程度,同时还可保证缠绕后整个子线缆10的柔软度;另外,该种宽度设置还可使得整个子线缆10在单位长度下的重叠部位相对较少,进而进一步减少弯曲时散开的可能性。
此外,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外包覆层4一体挤出成型于所述金属层 3外侧,从而可对金属层3形成防护,保证螺旋缠绕的金属层3的缠绕效果和稳定性,避免金属层3衔接处分离等而对信号传输产生影响,进而进一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包覆层4共同成型于两个所述子线缆10的外侧,并且环绕每一所述子线缆10的金属层3,以对每一子线缆10的金属层3形成防护。所述外包覆层4于相邻两根所述子线缆10之间形成有连接部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包覆层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为相互平行且平滑设置的平面状。
当然,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将所述所述连接部41处的厚度设置为小于所述子线缆10的厚度,从而使得所述外包覆层4在所述连接部41 处形成可撕筋,该可撕筋延伸为整个数据传输线缆100的长度,以使得相邻设置的两根所述子线缆10之间可撕式连接;具体来讲,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可撕筋可在激光切割的作用下被分离,进一步使得相邻两根所述子线缆10全部分离或部分分离。另外,如图6所示数据传输线缆100的可撕筋相较图4和图5中所示更宽和更薄,该部分设置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来进行设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包覆层4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主要用以对金属层 3形成防护,其可采用与所述塑胶层2相同的材料制成,也可选择其他绝缘材料。所述外包覆层4的厚度优选设置为小于所述塑胶层2的单侧厚度,以使得整个数据传输线缆100的厚度尽量薄。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线缆100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相较第一实施例来说,在所述导体10的排布方向上,所述数据传输线缆 100在每一所述子线缆10的至少一侧还设置有一接地导线g,所述接地导线g 与所述金属层3相接触,并且沿所述子线缆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外包覆层 4同时包覆在所述接地导线g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子线缆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所述接地导线g,所述接地导线g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子线缆10中的若干导体1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两根所述接地导线g在所述子线缆10的长度方向上均与所述金属层3相接触,由此不仅可实现较好的信号屏蔽,还可减小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线缆100的电阻。
如图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线缆100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相较第一实施例来说,在所述导体1的排布方向上,每一所述子线缆10还具有设置于若干所述导体1至少一侧并位于塑胶层2和金属层3之间的接地导线g,所述接地导线g与所述金属层3相接触,并且沿所述子线缆10的长度方向延伸。
具体地,每一子线缆10分别设置有一对所述接地导线g,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塑胶层2的横向两侧,并且两根所述接地导线g在所述子线缆10的长度方向上均与所述金属层3相接触,由此不仅可实现较好的信号屏蔽,还可减小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线缆100的电阻。所述接地导线g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子线缆10 中的若干导体1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由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采用内侧的塑胶层2同时包覆多个导体1,可保持导体1之间的设定间距,保证预设的传输效果;另一方面将金属层3设置为通过金属料带采用螺旋缠绕方式设置于塑胶层2外侧,可实现金属层3与塑胶层2之间的紧密缠绕贴合,保证整个线缆的密合性和轻薄性;再一方面,通过在金属层3外侧进一步包覆设置外包覆层4,从而可保证螺旋缠绕的金属层3的缠绕效果和稳定性,避免金属层3衔接处分离等而对信号传输产生影响,进而进一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线缆还包括同时包覆若干所述导体的塑胶层、采用金属料带呈螺旋缠绕设置于所述塑胶层外侧而形成的金属层、采用绝缘材料一体挤出成型于所述金属层外侧的外包覆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组所述导体,每一组导体外侧形成有一所述塑胶层和所述金属层,以形成间隔设置的两根子线缆,所述外包覆层共同包覆两根所述子线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子线缆并排设置,即两根子线缆中的导体均并排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覆层环绕设置于每一所述子线缆的周围,并且在相邻两根所述子线缆之间形成有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子线缆的厚度,从而使得所述外包覆层在所述连接部处形成可撕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体的排布方向上,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在每一所述子线缆的至少一侧还设置有一接地导线,所述接地导线与所述金属层相接触,并且沿所述子线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外包覆层同时包覆在所述接地导线外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体的排布方向上,每一所述子线缆还具有设置于若干所述导体至少一侧并位于塑胶层和金属层之间的接地导线,所述接地导线与所述金属层相接触,并且沿所述子线缆的长度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子线缆中,相邻导体之间的间距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至少具有铝箔层和设置于铝箔层朝向塑胶层一侧的粘结层,所述金属层藉由所述粘结层粘结固定于塑胶层外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藉由热熔固定于塑胶层外侧。
CN201921458919.XU 2019-09-04 2019-09-04 数据传输线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65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8919.XU CN210865670U (zh) 2019-09-04 2019-09-04 数据传输线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8919.XU CN210865670U (zh) 2019-09-04 2019-09-04 数据传输线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65670U true CN210865670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84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5891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65670U (zh) 2019-09-04 2019-09-04 数据传输线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656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34732B2 (ja) 二芯平行ケーブル
US10366811B2 (en) Parallel pair cable
CN210110379U (zh) 扁平数据传输线缆
US20180268965A1 (en) Data cable for high speed data transmissio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ata cable
JP2016207658A (ja) 多芯ケーブル
CN107230525A (zh) 超高频数字通信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US9363935B1 (en) Subdivided separation fillers for use in cables
JP7327421B2 (ja) 二芯平行ケーブル
US11087904B2 (en) Multicore cable
CN102751029B (zh) 成型导体柔性金属铠装光纤复合电力电缆
CN110556204A (zh) 扁平数据传输线缆
CN210865670U (zh) 数据传输线缆
JP7247895B2 (ja) 二芯平行電線
KR20150021181A (ko) 비연속차폐테이프를 포함하는 통신케이블 및 비연속차폐테이프
RU81373U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кабель связи (варианты)
CN211455381U (zh) 高速线缆及其单元结构
TWM601889U (zh) 數據傳輸線纜
CN216412701U (zh) 一种包带双层铝箔高速信号线
TWM594792U (zh) 扁平數據傳輸線纜
CN212647947U (zh) 数据传输线缆
EP4297048A1 (en) Duplex twisted shielded cable, and wire harness
CN220627428U (zh) 线缆
CN217562291U (zh) 数据传输线缆
CN218826255U (zh) 一种小线径电缆
CN217982910U (zh) 一种微型差分讯号高速数据传输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