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37145U - 一种电池包底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包底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37145U
CN212637145U CN202021078740.4U CN202021078740U CN212637145U CN 212637145 U CN212637145 U CN 212637145U CN 202021078740 U CN202021078740 U CN 202021078740U CN 212637145 U CN212637145 U CN 212637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er
aluminum
battery pack
chassis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787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保仲
杨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787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37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37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371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底盘,包括碳纤维底板和两根碳纤维纵梁,两根所述碳纤维纵梁分别连接在所述碳纤维底板的两侧;两根所述碳纤维纵梁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铝材横梁;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铝材横梁之间形成了用于安装电池模块的安装腔。碳纤维底板和碳纤维纵梁的设置减轻了电池包底盘的质量有利于轻型化。而铝材横梁又提高了电池包底盘的结构强度,保证电池包底盘在受到冲击后不易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包底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电动车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底盘。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很重要的指标,这就对新能源汽车中零件的轻型化设计提出了要求。
当前电池包托盘一般采用铝合金材料制造,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电池包托盘虽然具有良好的强度,能抵抗较大的受力。但整体重量较大,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轻型化设计。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需要进行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型化且结构强度好的电池包底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底盘,包括碳纤维底板和两根碳纤维纵梁,两根所述碳纤维纵梁分别连接在所述碳纤维底板的两侧;两根所述碳纤维纵梁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铝材横梁;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铝材横梁之间形成了用于安装电池模块的安装腔。
进一步地,在所述碳纤维纵梁的外侧面上连接有铝材固定梁。
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纵梁的外侧面上间隔设置有两块碳纤维安装板;所述铝材固定梁位于两块所述碳纤维安装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安装板与所述碳纤维纵梁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铝材固定梁为泡沫铝梁。
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纵梁中设置有贯通的纵梁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铝材横梁上连接有朝向所述安装腔延伸的电池连接板;所述电池连接板的底面连接在所述碳纤维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铝材横梁中设置有贯通的横梁空腔。
进一步地,每根所述碳纤维纵梁上都间隔设置有朝向所述铝材横梁延伸的至少两个纵梁连接部;所述铝材横梁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根所述碳纤维纵梁的纵梁连接部上,另一端连接在另一根所述碳纤维纵梁的纵梁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连接部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铝材横梁的连接槽;所述铝材横梁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连接槽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底盘,包括碳纤维底板和两根碳纤维纵梁,两根所述碳纤维纵梁分别连接在所述碳纤维底板的两侧。两根所述碳纤维纵梁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铝材横梁。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铝材横梁之间形成了用于安装电池模块的安装腔。碳纤维底板和碳纤维纵梁的设置减轻了电池包底盘的质量有利于轻型化。而铝材横梁又提高了电池包底盘的结构强度,保证电池包底盘在受到冲击后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包底盘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包底盘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包底盘在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包底盘在B-B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底盘10,包括碳纤维底板1和两根碳纤维纵梁2,两根碳纤维纵梁2分别连接在碳纤维底板1的两侧。
两根碳纤维纵梁2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铝材横梁3。
任意相邻的两根铝材横梁3之间形成了用于安装电池模块的安装腔5。
该电池包底盘10主要用于安装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块(未图示),其具有重量轻,结构强度好的特点。
具体的,电池包底盘10包括有碳纤维底板1,碳纤维底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根碳纤维纵梁2,两根碳纤维纵梁2之间间隔设置有至少两根铝材横梁3,铝材横梁3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根碳纤维纵梁2上,另一端连接在另一根碳纤维纵梁2上。两根碳纤维纵梁2与任意相邻的两根铝材横梁3围成了一个安装腔5。电池模块安装在安装腔5中,如此与电池包底盘10组成了电池系统。碳纤维纵梁2、铝材横梁3和碳纤维底板1之间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涂胶的方式粘贴。其中优选采用涂胶的方式,如此能够增加密封性。
碳纤维底板1和碳纤维纵梁2由碳纤维材料制成,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如此设置能减少电池包底盘10的重量,有利于轻型化。而铝材横梁3则由金属铝或铝合金制成,如此设置的铝材横梁3结构强度好,能抵抗较大的冲击,提高电池包底盘10的整体强度,从而不易损坏。
本实施例中,两根碳纤维纵梁2之间连接有三根铝材横梁3,任意相邻两根铝材横梁3之间的距离相等,三根铝材横梁3形成了两个安装腔5,如此能将两个电池模组集成到同一电池包底盘10上,增大电池的电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底盘10,包括碳纤维底板1和两根碳纤维纵梁2,两根所述碳纤维纵梁2分别连接在所述碳纤维底板1的两侧。两根所述碳纤维纵梁2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铝材横梁3。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铝材横梁3之间形成了用于安装电池模块的安装腔5。碳纤维底板1和碳纤维纵梁2的设置减轻了电池包底盘10的质量有利于轻型化。而铝材横梁3又提高了电池包底盘10的结构强度,如此设置的电池包底盘10既具有良好的强度性能,又减轻了重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碳纤维纵梁2的外侧面上连接有铝材固定梁4。电池包底盘10安装汽车骨架上,在铝材固定梁4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安装时,铝材固定梁4通过安装螺栓与汽车骨架连接,安装螺栓设置在贯通孔中。如此使得电池包底盘10固定在汽车骨架上。铝材固定梁4由金属铝或铝合金制成,其强度结构好,安装时不易损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碳纤维纵梁2的外侧面上间隔设置有两块碳纤维安装板21。铝材固定梁4位于两块碳纤维安装板21之间。
每根碳纤维纵梁2的外侧面上间隔设置有两块碳纤维安装板21,铝材固定梁4夹在两块碳纤维安装板21之间。安装时,安装螺栓穿过两块碳纤维安装板21和铝材固定梁4。两块碳纤维安装板21的设置为铝材固定梁4提供了安装空间,而且限制了铝材固定梁4的上下位置,从而避免铝材固定梁4上下晃动,而与碳纤维纵梁2松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碳纤维安装板21与碳纤维纵梁2一体成型。如此方便生产制造,减少生产模具的设计,从而减少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铝材固定梁4为泡沫铝梁。铝材固定梁4由泡沫铝制成,泡沫铝是在纯铝或铝合金中加入添加剂后,经过发泡工艺而成,同时兼有金属和气泡特征。它密度小、高吸收冲击能力强、耐高温、防火性能强、抗腐蚀、隔音降噪、导热率低、电磁屏蔽性高、耐候性强、易加工、易安装、成形精度高、可进行表面涂装。如此设置的铝材固定梁4能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进一步减轻重量,而且其耐高温、防火性能等能优化电池包底盘10,提高电池包底盘10的使用性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铝材横梁3也由泡沫铝制成。如此,更进一步优化电池包底盘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碳纤维纵梁2中设置有贯通的纵梁通孔22。纵梁通孔22贯通碳纤维纵梁2的两端,如此进一步减轻了碳纤维纵梁2的重量,而且使得碳纤维纵梁2具有一定的降噪和隔热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碳纤维纵梁2中自下而上间隔设置有三个纵梁通孔22。最大化的减轻了碳纤维纵梁2的重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铝材横梁3上连接有朝向安装腔5延伸的电池连接板31,电池连接板31的底端连接在碳纤维底板1上。
电池模块与铝材横梁3连接成台阶状,其中电池连接板3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电池模块上设置有安装板,电池模块安装在安装腔5中时,安装板搭接在电池连接板31上,然后通过安装螺栓与电池连接板31固定,安装螺栓穿过安装板,并连接在安装孔中。电池连接板31的设置方便安装固定电池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连接板31与铝材横梁3一体成型,如此方便生产制造。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铝材横梁3中设置有贯通的横梁空腔32。横梁空腔32贯通铝材横梁3的两端,如此减轻了铝材横梁3的重量,利于电池包底盘10的轻型化设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每根碳纤维纵梁2上都间隔设置有朝向铝材横梁3延伸的至少两个纵梁连接部23。铝材横梁3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根碳纤维纵梁2的纵梁连接部23上,另一端连接在另一根碳纤维纵梁2的纵梁连接部23上。
两根碳纤维纵梁2上的纵梁连接部23分别一一对称。
为了方便描述,将位于左侧的碳纤维纵梁2定义为第一纵梁,而第一纵梁上的纵梁连接部23定义为第一纵梁连接部,将位于右侧的碳纤维纵梁2定义为第二纵梁,第二纵梁上的纵梁连接部23定义为第二纵梁连接部,并以设置两个第一纵梁连接部和两个第二纵梁连接部为例。
第一纵梁上的两个第一纵梁连接部与两个第二纵梁上的第二纵梁连接部一一对称。相对布置的第一纵梁连接部与第二纵梁连接部之间连接一根铝材横梁3。第一纵梁连接部与第二纵梁连接部的设置对铝材横梁3具有定位作用,如此方便铝材横梁3的安装,保证铝材横梁3安装精确。可选的,第一纵梁连接部与第一纵梁一体成型,第二纵梁连接部与第二纵梁一体成型,如此方便生产制造。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纵梁上设置有三个第一纵梁连接部,第二纵梁上设置有三个第二纵梁连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4所示,铝材横梁3具有与第一纵梁连接部连接的第一横梁端部33和与第二纵梁连接部连接的第二横梁端部34。第一纵梁连接部的横截面大于第一横梁端部33的横截面。第二纵梁连接部的横截面大于第二横梁端部34的横截面。如此设置,有利于第一纵梁连接部支撑第一横梁端部33,也有利于第二纵梁连接部支撑第二横梁端部34,如此,使得铝材横梁3能更稳固连接在第一纵梁连接部与第二纵梁连接部之间。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横梁端部33与第一纵梁连接部通过涂有粘贴层粘贴,第二横梁端部34与第二纵梁连接部也通过粘贴层粘贴。而第一纵梁连接部的横截面大于第一横梁端部33的横截面,使得第一横梁端部33能完全与第一纵梁连接部接触,如此粘贴的更牢固,同理第二横梁端部34与第二纵梁连接部也能粘贴的更牢固。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横梁端部33与第一纵梁连接部,第二横梁端部34与第二纵梁连接部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螺栓固定等,只要能使铝材横梁3固定在第一纵梁连接部与第二纵梁连接部之间即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4所示,纵梁连接部23上设置有开口朝向铝材横梁3的连接槽。铝材横梁3的至少部分安装在连接槽内。具体安装时,铝材横梁3的端部插入到连接槽内,然后在连接处涂有固定胶。连接槽的设置用以加强铝材横梁3与纵梁连接部23之间的连接,其能限制铝材横梁3移动。而涂有固定胶的方式能使铝材横梁3与连接槽连接的更牢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底盘10,包括碳纤维底板1和两根碳纤维纵梁2,两根所述碳纤维纵梁2分别连接在所述碳纤维底板1的两侧。两根所述碳纤维纵梁2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铝材横梁3。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铝材横梁3之间形成了用于安装电池模块的安装腔5。碳纤维底板1和碳纤维纵梁2的设置减轻了电池包底盘10的质量有利于轻型化。而铝材横梁3又提高了电池包底盘10的结构强度,保证电池包底盘10在受到冲击后不易损坏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底盘(10),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底板(1)和两根碳纤维纵梁(2),两根所述碳纤维纵梁(2)分别连接在所述碳纤维底板(1)的两侧;
两根所述碳纤维纵梁(2)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铝材横梁(3);
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铝材横梁(3)之间形成了用于安装电池模块的安装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底盘(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碳纤维纵梁(2)的外侧面上连接有铝材固定梁(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底盘(10),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纵梁(2)的外侧面上间隔设置有两块碳纤维安装板(21);
所述铝材固定梁(4)位于两块所述碳纤维安装板(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底盘(10),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安装板(21)与所述碳纤维纵梁(2)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底盘(10),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材固定梁(4)为泡沫铝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底盘(10),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纵梁(2)中设置有贯通的纵梁通孔(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底盘(10),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材横梁(3)上连接有朝向所述安装腔(5)延伸的电池连接板(31);
所述电池连接板(31)的底面连接在所述碳纤维底板(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底盘(10),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材横梁(3)中设置有贯通的横梁空腔(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底盘(10),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碳纤维纵梁(2)上都间隔设置有朝向所述铝材横梁(3)延伸的至少两个纵梁连接部(23);
所述铝材横梁(3)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根所述碳纤维纵梁(2)的纵梁连接部(23)上,另一端连接在另一根所述碳纤维纵梁(2)的纵梁连接部(2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底盘(10),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连接部(23)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铝材横梁(3)的连接槽;
所述铝材横梁(3)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连接槽内。
CN202021078740.4U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电池包底盘 Active CN212637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8740.4U CN212637145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电池包底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8740.4U CN212637145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电池包底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37145U true CN212637145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90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78740.4U Active CN212637145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电池包底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371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3172B2 (en)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9398676A (zh) 一种空中交通工具结构
CN108137100B (zh) 汽车车身外壳
CN207409541U (zh) 箱体
CN111688733A (zh) 一种多种材料复合动车组车体及其成型方法
CN217086775U (zh) 一种金属与复合材料结合式电池包托盘
CN212637145U (zh) 一种电池包底盘
CN212447523U (zh) 一种多种材料复合的动车组车体承载结构
CN109216603A (zh) 电池托盘、电池包总成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CN109606470B (zh) 一种汽车底架及其制造方法、汽车
CN210063157U (zh) 一种通过拉挤成型梁来加强碳纤维地板横梁的地板结构
CN217598686U (zh) 一种车身结构
CN212605476U (zh) 一种基于氢能汽车地板下纵梁和前围下横梁的连接结构
CN216085105U (zh) 一种轻量化保温电池包托盘
CN214203843U (zh) 电池托盘的边梁、电池托盘及电池包
CN212401377U (zh) 一种汽车后纵梁接头、后纵梁及汽车
CN208963181U (zh) 电动汽车车身底板结构
CN114792861A (zh) 电池托盘的边梁、电池托盘及电池包
CN114228417B (zh) 飞行汽车的后车体结构及飞行汽车
CN115092266B (zh) 一种汽车门槛加强结构、汽车门槛及汽车
CN213082891U (zh) 一种电池箱下箱体和电池箱
CN219056395U (zh) 汽车用铝合金门槛梁总成结构
CN217656010U (zh) 底护板结构、电池包以及车辆
CN112670649B (zh) 动力电池箱体下箱壳及其与动力电池连接步骤
CN114379655B (zh) 后车身框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