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3279U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3279U
CN212623279U CN202021567090.XU CN202021567090U CN212623279U CN 212623279 U CN212623279 U CN 212623279U CN 202021567090 U CN202021567090 U CN 202021567090U CN 212623279 U CN212623279 U CN 212623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r
optical imaging
imaging lens
lens
len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6709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飞
王超
戴世浩
杜娜
郑宗梁
李建军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6709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23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3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32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透镜,透镜为多个,多个透镜沿镜筒的轴向间隔设置在镜筒内;第一隔片,第一隔片设置在相邻两个透镜之间,且第一隔片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相邻两个透镜抵接;第二隔片,第二隔片设置在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第二隔片的第二隔片外圆面与镜筒的内筒壁抵接,第二隔片相对于第一隔片靠近镜筒。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扣合镜头杂光改善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产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手机镜头成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手机镜头需要具有高成像质量、小型化、无杂散光的要求。在光学成像镜头领域,杂光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镜头的成像品质,在扣合镜头中,同样存在着由扣合镜片的扣合径外侧穿过形成杂光,导致成像质量不佳,影响镜头最终成像品质。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成像镜头存在扣合镜头杂光改善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扣合镜头杂光改善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透镜,透镜为多个,多个透镜沿镜筒的轴向间隔设置在镜筒内;第一隔片,第一隔片设置在相邻两个透镜之间,且第一隔片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相邻两个透镜抵接;第二隔片,第二隔片在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第二隔片外圆面与镜筒的内筒壁抵接,第二隔片相对于第一隔片靠近镜筒。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透镜的像侧面具有第一扣合结构,至少另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具有第二扣合结构,第一扣合结构与第二扣合结构扣合,第二隔片的第二隔片内圆面与第一扣合结构或第二扣合结构抵接,第一隔片位于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靠近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扣合结构具有第一扣合面,第二扣合结构具有第二扣合面,第一扣合面与第二扣合面抵接,第二隔片内圆面与第一扣合面或第二扣合面抵接,第一扣合面和第二扣合面由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端向靠近镜筒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扣合面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5度且小于等于30度,第二扣合面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5度且小于等于30度。
进一步地,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隔片与第二隔片间隔设置并具有间隔距离X。
进一步地,间隔距离X大于0.1毫米。
进一步地,第一隔片为多个,第二隔片为多个,至少一个第一隔片与至少一个第二隔片位于相同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或者,至少一个第一隔片与至少一个第二隔片位于不同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隔片的第二隔片内圆面相比于第一隔片的第一隔片外圆面靠近镜筒的内筒壁。
进一步地,第一隔片的厚度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21毫米;和/或第二隔片的厚度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21毫米。
进一步地,第一隔片的第一隔片外圆面与第一隔片的第一隔片内圆面之间的距离大于0.3毫米;和/或第二隔片外圆面与第二隔片的第二隔片内圆面之间的距离大于0.3毫米。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透镜、第一隔片和第二隔片,透镜为多个,多个透镜沿镜筒的轴向间隔设置在镜筒内;第一隔片设置在相邻两个透镜之间,且第一隔片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相邻两个透镜抵接;第二隔片在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第二隔片外圆面与镜筒的内筒壁抵接,第二隔片相对于第一隔片靠近镜筒。
通过在相邻透镜之间设置第二隔片,使得透镜能够稳定承靠在第二隔片上,保证透镜能够稳定装配在镜筒中。同时第二隔片可以遮挡扣合结构反射过来的光线,减少了光线在扣合结构上的反射,进而减少了扣合结构处杂散光的产生,使得扣合镜头产生的杂散光得到了改善,可以有效保证成像质量。第一隔片相对于第二隔片远离镜筒,第一隔片也能够遮挡部分光线,减少杂散光的产生,增加了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透镜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示出了常规镜头的杂光模拟效果图;
图4示出了图1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杂光模拟效果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镜筒;11、内筒壁;20、透镜;21、第一扣合结构;211、第一扣合面;22、第二扣合结构;221、第二扣合面;30、第一隔片;31、第一隔片外圆面;32、第一隔片内圆面;40、第二隔片;41、第二隔片外圆面;42、第二隔片内圆面;50、光轴;60、隔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扣合镜头杂光改善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0、透镜20、第一隔片30和第二隔片40,透镜20为多个,透镜20沿镜筒10的轴向间隔设置在镜筒10内;第一隔片30设置在相邻两个透镜20之间,且第一隔片30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相邻两个透镜20抵接;第二隔片40设置在相邻两个透镜20之间,第二隔片外圆面41与镜筒10的内筒壁11抵接,第二隔片40相对于第一隔片30靠近镜筒10。
通过在相邻透镜之间设置第二隔片40,使得透镜20能够稳定承靠在第二隔片40上,保证透镜20能够稳定装配在镜筒10中。同时第二隔片可以遮挡扣合结构反射过来的光线,减少了光线在扣合结构的反射,进而减少了扣合结构处杂散光的产生,使得扣合镜头产生的杂散光得到了改善,可以有效保证成像质量。第一隔片30相对于第二隔片40远离镜筒10,第一隔片30也能够遮挡部分光线,减少杂散光的产生,增加了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需要说明的是,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隔圈60,隔圈60设置在相邻两个透镜20之间,第二隔片40可以设置在隔圈60与透镜2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的第一隔片30与第二隔片40可以设置在相同的透镜20之间,第一隔片30与第二隔片40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的透镜20之间。只需要保证第二隔片40设置在扣合结构处,以减少光线在扣合结构处反射,减少杂散光的产生。
如图1所示,至少一个透镜20的像侧面具有第一扣合结构21,至少另一个透镜20的物侧面具有第二扣合结构22,第一扣合结构21与第二扣合结构22扣合,第二隔片内圆面42与第二扣合结构22抵接,第一隔片30位于第一扣合结构21和第二扣合结构22靠近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50的一侧。第一扣合结构21与第二扣合结构22扣合,以保证透镜20间能够实现稳定装配,保证透镜20能够稳定工作。第二隔片内圆面42与第二扣合结构22抵接使得第二隔片40能够稳定装配在第一扣合结构21与第二扣合结构22处,进而使得相邻透镜20能够稳定承靠在第二隔片40上。第一隔片30位于第一扣合结构21和第二扣合结构22靠近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50的一侧,能够对射入到透镜20的光学有效区的边缘的光线经行遮挡,减少了光线在透镜20的光学有效区的边缘上的反射,进而减少了杂散光的产生,可以有效保证成像质量。
当然,第二隔片40的内圆面还可以与第一扣合结构21抵接,此时第一扣合结构21位于第二扣合结构22的下方,以为第二隔片40提供抵接位置,保证第二隔片40能够稳定工作。
如图2所示,第一扣合结构21具有第一扣合面211,第二扣合结构22具有第二扣合面221,第一扣合面211与第二扣合面221抵接,第二隔片内圆面42与第二扣合面221抵接,第一扣合面211和第二扣合面221由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端向靠近镜筒10倾斜延伸。第一扣合面211与第二扣合面221抵接,以保证透镜20间能够实现稳定装配。第二隔片内圆面42与第二扣合面221抵接使得第二隔片40能够稳定装配在第一扣合结构21和第二扣合结构22之间。第一扣合面211和第二扣合面221由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端向靠近镜筒10倾斜延伸使得第一扣合面211和第二扣合面221就光轴50呈角度设置,能够增加第一扣合面211和第二扣合面221的面积,同时能够接收不同角度入射到第一扣合面211和第二扣合面221上的光,进而使得第一扣合面211和第二扣合面221能够吸收较多的杂散光,达到改善杂散光的目的。
当然,第二隔片40的内圆面还可以与第一扣合面211抵接,此时第一扣合面211位于第二扣合面221的下方,以为第二隔片40提供抵接位置,保证第二隔片40能够稳定工作。
具体的,第一扣合面2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50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5度且小于等于30度,第二扣合面22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50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5度且小于等于30度。若第一扣合面211和第二扣合面22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50之间的夹角小于15度,就使第一扣合面211与第二扣合面221的扣合角度过小,使得第一扣合面211与第二扣合面221之间不易安装,虽然增加了扣合强度,但是提高了安装和拆卸难度。由于扣合角度过小,导致第一扣合面211与第二扣合面221能够接收到光线的角度和面积就过小,减少了第一扣合面211和第二扣合面221对杂散光的吸收,影响成像质量。若第一扣合面211和第二扣合面22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50之间的夹角大于30度,就使第一扣合面211与第二扣合面221扣合角度过大,第一扣合面211与第二扣合面221容易脱离,影响扣合结构装配的稳定性,进而使得扣合结构处容易产生杂散光,同时不利于第二隔片40的装配。将第一扣合面211和第二扣合面22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50之间的夹角限制在15至30度范围内,使得透镜20在拆卸时能够顺利分模,同时能够保证第一扣合面211和第二扣合面221吸收较多的杂散光,提高成像质量。
优选地,第一扣合面21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50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20度且小于等于25度,第二扣合面22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50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20度且小于等于25度。
如图2所示,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50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隔片30与第二隔片40间隔设置并具有间隔距离X。第一隔片30和第二隔片40在光轴5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隔距离X,使得第一隔片30和第二隔片40能够遮挡不同位置的杂光,减少杂光的产生,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片30与第二隔片40设置在相同的透镜20之间。
具体的,间隔距离X大于0.1毫米。若间隔距离X小于0.1毫米,就使得第一隔片30和第二隔片40之间的距离过小,进而使得第一扣合面211和第二扣合面221的接触面积过小,导致第一扣合面211和第二扣合面221不易加工。而将间隔距离X设置在0.1毫米以上的范围内,便于第一扣合面211和第二扣合面221的加工与扣合。同时还能吸收不同位置反射过来的杂散光,以减少杂散光的产生,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将间隔距离X限制大于0.1毫米的范围可以保证第二隔片40对光线的吸收率,有效降低杂散光的产生,同时保证了扣合精度并且降低了加工难度。
优选地,间隔距离X大于0.12毫米。这样设置更能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具体的,第一隔片30为多个,第二隔片40为多个,至少一个第一隔片30与至少一个第二隔片40位于相同的相邻两个透镜20之间;或者,至少一个第一隔片30与至少一个第二隔片40位于不同的相邻两个透镜20之间。
第一隔片30和第二隔片40的位置关系有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第一隔片30和第二隔片40均位于一组相邻的两个透镜20之间。
第二种,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透镜20之间仅具有第一隔片30,至少另一组相邻的两个透镜20之间仅具有第一隔片30第二隔片40。
第三种,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透镜之间具有第一隔片30和第二隔片40,至少另一组相邻的两个透镜20之间仅具有第一隔片30或第二隔片40。
具体的,第二隔片内圆面42相比于第一隔片外圆面31靠近镜筒10的内筒壁11。这样设置使得第一隔片30和第二隔片40之间在镜筒10的径向上间隔设置,以便于透镜20的不同的位置进行止挡,减少杂光射入到透镜20上,保证成像质量。
具体的,第一隔片30的厚度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21毫米;若第一隔片30的厚度小于0.01毫米,使得第一隔片30结构强度不够,容易引起第一隔片30的变形。若第一隔片30的厚度大于0.21毫米,使得第一隔片30较为厚重,不利于成像镜头的轻薄化,还会增加杂光现象。将厚度限制在0.01毫米至0.21毫米的范围内,可以保证第一隔片30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保证第一隔片30的轻薄化,还能良好的固定透镜20,减少杂光现象的产生。
优选地,第一隔片30的厚度大于等于0.016毫米且小于等于0.03毫米。
具体的,第二隔片40的厚度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21毫米。第二隔片40的厚度小于0.01毫米,使得第二隔片40的结构强度不够,容易引起第二隔片40的变形。若第二隔片40的厚度大于0.21毫米,使得第二隔片40较为厚重,不利于成像镜头的轻薄化,还会增加杂光现象。将厚度限制在0.01毫米至0.21毫米的范围内,可以保证第二隔片40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保证第二隔片40的轻薄化,还能良好的固定透镜20,减少杂光现象的产生。
优选地,第二隔片40的厚度大于等于0.016毫米且小于等于0.03毫米。
具体的,第一隔片外圆面31与第一隔片内圆面32之间的距离大于0.3毫米;若第一隔片外圆面31与第一隔片内圆面32之间的距离小于0.3毫米,使得第一隔片30不能稳定的固定在透镜20间,易造成第一隔片30倾斜或偏心,影响成像镜头性能。将距离限制在0.3毫米以上,可以保证第一隔片30的装配强度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吸收杂散光,达到改善杂散光的目的,提高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优选地,第一隔片外圆面31与第一隔片内圆面32之间的距离大于0.45毫米。
具体的,第二隔片外圆面41与第二隔片内圆面42之间的距离大于0.3毫米。若第二隔片外圆面41与第二隔片内圆面42之间的距离小于0.3毫米,使得第二隔片40装配结构不稳定,易使第二隔片外圆面41与内筒壁11间有缝隙,减少对杂光的遮挡,影响成像质量,同样易造成第二隔片40倾斜或偏心,影响成像镜头性能。将距离限制在0.3毫米以上,可以保证第二隔片40的装配强度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吸收杂散光,达到改善杂散光的目的,提高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优选地,第二隔片外圆面41与第二隔片内圆面42之间的距离大于0.45毫米。
如图3所示,图中展示的是常规成像镜头杂光模拟效果图,图中白色光斑为模拟光线经过镜片结构反射追迹到芯片上的非正常成像。观察图片可以发现图中有密集的白色光斑,说明常规成像镜头的杂光现象明显,致使常规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受影响。
如图4所示,图中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杂光模拟效果图,可以明显观察到图中白色光斑数量减少和密度减小,说明参与非正常成像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被截止,无法追迹到像面,致使杂光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10);
透镜(20),所述透镜(20)为多个,多个所述透镜(20)沿所述镜筒(10)的轴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镜筒(10)内;
第一隔片(30),所述第一隔片(30)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透镜(20)之间,且所述第一隔片(30)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透镜(20)抵接;
第二隔片(40),所述第二隔片(40)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透镜(20)之间,所述第二隔片(40)的第二隔片外圆面(41)与所述镜筒(10)的内筒壁(11)抵接,所述第二隔片(40)相对于所述第一隔片(30)靠近所述镜筒(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透镜(20)的像侧面具有第一扣合结构(21),至少另一个所述透镜(20)的物侧面具有第二扣合结构(22),所述第一扣合结构(21)与所述第二扣合结构(22)扣合,所述第二隔片(40)的第二隔片内圆面(42)与所述第一扣合结构(21)或第二扣合结构(22)抵接,所述第一隔片(30)位于所述第一扣合结构(21)和所述第二扣合结构(22)靠近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50)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结构(21)具有第一扣合面(211),所述第二扣合结构(22)具有第二扣合面(221),所述第一扣合面(211)与所述第二扣合面(221)抵接,所述第二隔片内圆面(42)与所述第一扣合面(211)或所述第二扣合面(221)抵接,所述第一扣合面(211)和所述第二扣合面(221)由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端向靠近所述镜筒(10)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面(211)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所述光轴(50)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5度且小于等于30度,所述第二扣合面(221)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所述光轴(50)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5度且小于等于3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50)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隔片(30)与所述第二隔片(40)间隔设置并具有间隔距离X。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距离X大于0.1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片(30)为多个,所述第二隔片(40)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隔片(30)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隔片(40)位于相同的相邻两个所述透镜(20)之间;或者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隔片(30)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隔片(40)位于不同的相邻两个所述透镜(2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片(40)的第二隔片内圆面(42)相比于所述第一隔片(30)的第一隔片外圆面(31)靠近所述镜筒(10)的内筒壁(1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片(30)的厚度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21毫米;和/或
所述第二隔片(40)的厚度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21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片(30)的第一隔片外圆面(31)与所述第一隔片(30)的第一隔片内圆面(32)之间的距离大于0.3毫米;和/或
所述第二隔片外圆面(41)与所述第二隔片(40)的第二隔片内圆面(42)之间的距离大于0.3毫米。
CN202021567090.XU 2020-07-31 2020-07-31 光学成像镜头 Active CN212623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7090.XU CN212623279U (zh) 2020-07-31 2020-07-31 光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7090.XU CN212623279U (zh) 2020-07-31 2020-07-31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3279U true CN212623279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30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67090.XU Active CN212623279U (zh) 2020-07-31 2020-07-31 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232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57238A1 (en) Lens module
US11016225B2 (en) Lens module
WO2020108104A1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21262327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US11754757B2 (en) Light blocking sheet and lens module
CN111999839A (zh) 镜筒、光学成像镜头和电子装置
CN206671661U (zh) 一种微型成像镜头组
CN217181299U (zh) 隔圈和光学成像镜头
JP6598405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JP6810210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212623276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786298U (zh) 一种镜头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10356845A1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CN212623164U (zh) 隔圈和成像镜头
CN212111945U (zh) 成像镜头
CN211263915U (zh) 一种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212623265U (zh) 镜筒、光学成像镜头和电子装置
CN214669688U (zh) 光学元件和光学成像镜头
CN221406138U (zh) 具有消光结构的光学镜头
CN217902146U (zh) 金属隔圈和光学成像镜头
CN21506748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5067387U (zh) 光学元件和光学成像镜头
CN212623275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641169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4623154U (zh) 光学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