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9150U -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 Google Patents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19150U CN212619150U CN202021514094.1U CN202021514094U CN212619150U CN 212619150 U CN212619150 U CN 212619150U CN 202021514094 U CN202021514094 U CN 202021514094U CN 212619150 U CN212619150 U CN 2126191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pipe
- air duct
- air hose
- tuber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其中风管组件包括第一风管、第二风管和定位件,第二风管套设于第一风管的外侧,定位件位于第二风道内,定位件包括扣接于第一风管外侧的扣接部;定位件能够固定在第一风管的管体上,防止定位件脱落;扣接部朝向第二风管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支撑部,支撑部延伸至第二风管的内侧壁,使支撑部能够撑住第二风管的管体,从而使第一风管与第二风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固定,起到定位作用,能够防止第一风管在第二风管内部窜动,有效保证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通风的流畅性,提高管中管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移动空调通常采用可伸缩的进风管和出风管进行进风和排风。在相关技术中,将进风管和出风管装配成一体形成内外管结构,内管在外管内部,结构得到简化;工作时管中管结构同时进行进风和排风,内管容易相对于外管在内部窜动。窜动时,内管容易阻挡风口,导致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通风受阻,从而影响移动空调的运行且容易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管组件,能够防止管中管结构中内部的管体出现窜动,提高通风效果,更实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风管组件的移动空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管组件,包括:
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内设有第一风道;
第二风管,所述第二风管套设于所述第一风管的外侧,以使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之间形成第二风道;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定位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风管弹性扣接的扣接部,所述扣接部朝向所述第二风管延伸形成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风管的内侧壁抵接,以对所述第一风管进行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将第二风管套设在第一风管的外侧形成管中管结构,使第一风管内形成第一风道,且在第一风管与第二风管之间形成第二风道,实现进风和排风的分隔;在第二风道内安装定位件,扣接部通过弹性扣接方式扣紧在第一风管的外侧,使定位件能够固定在第一风管上,防止定位件脱落;扣接部朝向第二风管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支撑部,支撑部延伸至第二风管的内侧壁,使支撑部能够撑住第二风管的管体,从而使第一风管与第二风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固定,起到定位作用,能够防止第一风管在第二风管内部窜动,有效保证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通风的流畅性,且有利于降噪,提高管中管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扣接部和所述支撑部为一体折弯成型的套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扣接部设置为所述套圈折弯形成的第一环体,所述支撑部设置为所述套圈折弯形成的第二环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均为波纹管,所述第一风管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环体匹配的第一环槽,所述第二风管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二环体匹配的第二环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环体与所述第二环体之间通过折弯段过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圈的表面覆盖有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沿所述第一风管的轴向间隔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管偏心设于所述第二风管的一侧,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二风管的另一侧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管为圆柱形管体,所述第二风管为椭圆柱形管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空调,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管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采用风管组件进行进风和排风,通过将第二风管套设在第一风管的外侧形成管中管结构,使第一风管内形成第一风道,且在第一风管与第二风管之间形成第二风道,实现进风和排风的分隔;在第二风道内安装定位件,扣接部通过弹性扣接方式扣紧在第一风管的外侧,使定位件能够固定在第一风管上,防止定位件脱落;扣接部朝向第二风管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支撑部,支撑部延伸至第二风管的内侧壁,使支撑部能够撑住第二风管的管体,从而使第一风管与第二风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固定,起到定位作用,能够防止第一风管在第二风管内部窜动,有效保证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通风的流畅性,且有利于降噪,提高管中管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移动空调运行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定位件与第一风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空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风管组件100,第一风管110,第一风道111,第二风管120,第二风道121,风管接头130,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2;
定位件200,扣接部210,第一环体211,支撑部220,第二环体221,折弯段230;
移动空调300,空调本体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至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组件100,适用于移动空调300。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组件100,包括第一风管110、第二风管120和风管接头130,第一风管110和第二风管120同时连接在风管接头130上,第一风管110位于第二风管120的内部,从而形成管中管结构。其中,第一风管110内侧为第一风道111,第一风管110与第二风管120之间形成第二风道121。第一风管110和第二风管120组成的管中管结构用于与室外环境进行连通,实现移动空调300的进风和排风。
参见图2所示,第一风管110为内管,第二风管120为外管,第一风管110用于排风,第二风管120用于进风,此时第一风道111为排风风道,第二风道121为进风风道;也可以是,第一风管110用于进风,第二风管120用于排风。这样,能够分隔进风与排风,避免第一风道111与第二风道121之间发生窜风,且管中管结构安装更灵活,使用更加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管110和第二风管120也可直接连接在移动空调300上,形成管中管结构,无需采用风管接头130进行连接。
参见图2和3所示,在第二风道121内安装定位件200,该定位件200包括扣接部210,定位件200通过扣接部210可弹性扣接在第一风管110的外侧,从而使定位件200扣紧在第一风管110上。扣接部210可理解为与第一风管110的管体匹配且能够扣紧在管体上,使得定位件200固定在第一风管110上,防止定位件200从管体上脱落。同时,扣接部210朝向第二风管120方向延伸形成有支撑部220,该支撑部220延伸至第二风管120的内侧壁且与该内侧壁抵接,支撑部220与第二风管120的内侧壁抵接可理解为支撑部220与内侧壁紧贴,使支撑部220能够顶住第二风管120,保持第一风管110与第二风管12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例如,扣接部210可为卡簧,卡簧与第一风管110的管体匹配,通过卡簧沿管体的周向进行扣紧,从而使定位件200扣接在第一风管110上;又如,扣接部210可为弹性管卡,弹性管卡能够夹紧在第一风管110的外侧,防止定位件200从管体上脱落。
可理解到,定位件200通过扣接部210固定在第一风管110的外侧,并通过支撑部220延伸至第二风管120,这样能够撑住第二风管120,使第二风道121保持具有稳定的形状。定位件200对第一风管110起到定位作用,这样能够使第一风管110与第二风管120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固定。工作时第一风道111进行排风,第二风道121进行进风,在定位件200的定位作用下,能够防止第一风管110在第二风管120内部出现窜动,即内管得到定位而不会窜动,能够保持第一风道111和第二风道121不会变形,有效保证第一风道111和第二风道121通风的流畅性,使管中管结构更稳定可靠,且有利于降低进风和排风的阻力,起到降噪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风管接头130连接在第一风管110和第二风管120的端口位置,可理解到,风管接头130对第一风管110和第二风管120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定位件200可安装在第一风管110的中部位置或其它位置。使用时,外管和内管可同步伸缩,定位件200跟随内管一起移动,从而保持内管与外管通风的稳定性,防止内管发生窜动。
参见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扣接部210和支撑部220为一体折弯成型的套圈,套圈为采用铁丝制作形成的铁丝圈,铁丝圈可为闭环结构或开环结构,扣接部210和支撑部220的形状可根据第一风管110和第二风管120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关系进行弯折成型。实施例的铁丝圈采用一定含碳量的钢铁丝制成,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弹性好且不易弯曲。这样,利用铁丝圈折弯形成的扣接部210可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夹紧第一风管110。安装时,利用铁丝圈的弹性可直接将铁丝圈撑开并套在第一风管110上,通过扣接部210扣紧在第一风管110外侧,同时利用支撑部220撑住第二风管120,安装方便快捷,风阻小,不影响风道的通风,结构稳定可靠。
例如,扣接部210可由铁丝圈折弯形成椭圆形状,椭圆形状的宽度方向尺寸小于第一风管110的管径,椭圆形扣接部210能够套在第一风管110外侧并夹紧在管体上,扣接部210沿椭圆形状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与第二风管120抵接的支撑部220,使得铁丝圈能够固定在第一风管110上且同时能够撑住第二风管120,既可防止定位件200松脱又可实现定位目的。又如,扣接部210可由铁丝圈折弯形成U形状结构,扣接部210通过U形状结构能够套在第一风管110上,U形状结构的端口可夹紧第一风管110,从而达到固定定位件200的目的,U形状结构的端口处可延伸形成与第二风管120抵接的支撑部220,从而利用支撑部220撑住第二风管12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管110和第二风管120可均为圆柱形管体,第一风管110可设置位于第二风管120的中心位置或偏心位置,无论是中心位置还是偏心位置,均可通过定位件200对第一风管110与第二风管120进行定位,例如第一风管110位于第二风管120中心位置时,可通过沿不同方向形成支撑部220进行定位,使第一风管110得到与第二风管120之间得到稳定的支撑。例如,扣接部210和支撑部220由铁丝圈折弯形成呈十字形状或花瓣形状等。
参见图2和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管110为圆柱形管体,第二风管120为椭圆柱形管体,第一风管110偏心设置位于第二风管120的一侧,这样能够使第二风道121集中在第二风管120的一侧进行进风,有利于降低风阻。可理解到,第一风管110的一侧靠近第二风管120的侧壁,第一风管110的另一侧与第二风管120之间通过支撑部220进行支撑。通过风管接头130可将第一风管110偏心设置在第二风管120内部。
具体的,如图5所示,风管接头130包括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一风管110连接,第二连接部132与第二风管120连接,第一连接部131位于第二连接部132内侧。其中,第一连接部131为圆形接头,该圆形接头与第一风管110的端口匹配连接;第二连接部132为椭圆形接头,该椭圆形接头与第二风管120的端口匹配连接,这样通过风管接头130同时连接第一风管110和第二风管120。其中,第一连接部131偏心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32的内侧,从而使第一风管110能够偏心设置第二风管120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第一风管110和第二风管120的两端可分别连接风管接头130,这样第一风管110和第二风管120的两端都可得到固定,具有定位作用,使管中管结构更加稳定牢固,安装也更加方便。
参见图3和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扣接部210设置为由铁丝圈折弯形成的第一环体211,支撑部220设置为由铁丝圈折弯形成的第二环体221。其中,第一环体211为半圆环状,第一环体211能够套在第一风管110并通过自身弹力扣紧管体,使扣接部210固定在第一风管110上;第二环体221沿第二管体的内壁延伸形成非规则的半环状,第二环体2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体211的两端连接,这样铁丝圈整体呈非规则形状。如图3中所示右侧为第一环体211,左侧为第二环体221。当然,第一环体211和第二环体221的形状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形状。可理解到,第一环体211紧贴第一风管110的外侧壁,第二环体221紧贴第二风管120的内侧壁,定位件200的定位结构稳定牢固,有效保证第二风道121通风的流畅性,且铁丝圈体积小,风阻小,不影响第二风道121的通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管110和第二风管120均为波纹管,波纹管的管壁呈波纹状且能够折叠或展开,从而使波纹管能够实现伸缩。波纹管的内外侧管壁上的波纹结构具有凹陷位置,凹陷位置形成环槽,其中第一风管110外侧的凹陷位置为第一环槽,第二风管120内侧的凹陷位置为第二环槽。实施例采用铁丝圈能够与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匹配,使得第一环体211能够扣接在第一环槽内,从而使定位件200卡紧在第一风管110上,结构实用可靠,有效防止定位件200松脱。同时第二环体221能够卡紧在第二环槽内,使得支撑部220得到定位,有效提高定位件200的结构稳定性。
可理解到,第一风管110和第二风管120的波纹结构均沿管体的轴线方向分布,扣接部210和支撑部220可根据安装位置而选择卡紧在对应位置的环槽内,安装灵活方便。第一风管110上可同时设置两个以上的定位件200,定位件200沿第一风管110的管体间隔分布,这样通过在不同位置的定位件200对第一风管110进行定位,能够进一步提高管中管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内管在外管内部出现窜动,结构更加可靠。
参见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体211与第二环体221之间通过折弯段230过渡连接。由于第二风管120的管径大于第一风管110的管径,第一环体211和第二环体221具有不同的半径尺寸,第一环体211通过折弯段230过渡至第二环体221,可实现铁丝圈折弯形成整体结构。第一环体211的两端和第二环体221的两端分别通过折弯段230过渡连接,两折弯段230均为弧形折弯段,折弯段230有利于提高第一环体211和第二环体221连接位置的强度,使定位件200整体结构更加牢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铁丝圈的表面覆盖有涂层,采用的涂层具有防锈防腐蚀作用,例如在铁丝圈的表面涂上防锈漆,能够保护铁丝圈的表面免受氧化、腐蚀等现象,对铁丝圈起到有效保护,结构实用可靠。
参考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300,应用上述实施例的风管组件100。
参见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300,包括空调本体310和风管组件100,其中,空调本体310内设置有室外换热组件和排风组件,该室外换热组件包括冷凝器,冷凝器与排风组件安装在进风腔室内,进风腔室的进风口与第二风管120连通。工作时,将室外的空气经第二风道121进入到进风腔室且与冷凝器进行换热,排风组件将换热后的空气经第一风道111排出至室外,从而实现移动空调300的室外换热过程。附图未示出室外换热组件和排风组件的结构,对于空调本体310的具体结构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获取的,不再赘述。
移动空调300采用管中管结构进行进风和排风,并利用定位件200对第一风管110和第二风管120进行定位,从而使第一风管110与第二风管120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固定,能够防止第一风管110在第二风管120内部窜动,有效保证第一风道111和第二风道121通风的流畅性,且有利于降噪,提高管中管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移动空调300运行更稳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内设有第一风道;
第二风管,所述第二风管套设于所述第一风管的外侧,以使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之间形成第二风道;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定位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风管弹性扣接的扣接部,所述扣接部朝向所述第二风管延伸形成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风管的内侧壁抵接,以对所述第一风管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部和所述支撑部为一体折弯成型的套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部设置为所述套圈折弯形成的第一环体,所述支撑部设置为所述套圈折弯形成的第二环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均为波纹管,所述第一风管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环体匹配的第一环槽,所述第二风管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二环体匹配的第二环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体与所述第二环体之间通过折弯段过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的表面覆盖有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沿所述第一风管的轴向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偏心设于所述第二风管的一侧,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二风管的另一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为圆柱形管体,所述第二风管为椭圆柱形管体。
10.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管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14094.1U CN212619150U (zh) | 2020-07-27 | 2020-07-27 |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14094.1U CN212619150U (zh) | 2020-07-27 | 2020-07-27 |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19150U true CN212619150U (zh) | 2021-02-26 |
Family
ID=74730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14094.1U Active CN212619150U (zh) | 2020-07-27 | 2020-07-27 |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19150U (zh) |
-
2020
- 2020-07-27 CN CN202021514094.1U patent/CN2126191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H02266190A (ja) | 細径配管接続用コネクター装置 | |
CN111237888A (zh) | 进排风组件及整体式空调 | |
CN212619150U (zh) |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 |
US4966741A (en) | Method of making shape retention hose construction | |
CN212619149U (zh) |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 |
CN212339583U (zh) |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 |
CN210320360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115307344B (zh) | 电子膨胀阀用导管、电子膨胀阀和制冷设备 | |
CN212691147U (zh) | 一种汽车通风管卡接件 | |
ATE225902T1 (de) | Wellrohr | |
CN215371343U (zh) | 一种波纹管结构 | |
CN213630873U (zh) | 新风管道组件和新风空调系统 | |
CN111735184A (zh) | 风管接头、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 |
CN217357458U (zh) | 风管转换接头、空调用新风管及空调器 | |
CN111735185A (zh) |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 |
WO2010128319A1 (en) | A connector for use with a ventilation assembly and a kit comprising such a connector | |
CN219041264U (zh) | 线束尾盖结构和车辆 | |
CN211316370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20302979U (zh) | 一种避免积油的大口径不锈钢排烟管 | |
CN113503402B (zh) | 一种淋浴装置中进水软管的防过度折弯结构 | |
CN215763869U (zh) | 一种冷却系统管路四通接头 | |
CN217814313U (zh) | 管道卡扣 | |
CN215767413U (zh) | 一种感温管固定夹锁紧卡簧 | |
CN220204939U (zh) | 带凸圆加强筋的共聚复合内扣缠绕波纹管 | |
CN215488234U (zh) | 一种编织管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