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5185A -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 Google Patents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5185A
CN111735185A CN202010732438.4A CN202010732438A CN111735185A CN 111735185 A CN111735185 A CN 111735185A CN 202010732438 A CN202010732438 A CN 202010732438A CN 111735185 A CN111735185 A CN 111735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air duct
air hos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24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嘉文
赵阿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324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51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5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51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9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layout or mutual 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e.g. of compressors or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2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ranspor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管组件,并公开了具有风管组件的移动空调,其中风管组件,包括:第一风管;第二风管;风管接头,风管接头分别连接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的端部,以使第二风管套设于第一风管的外侧,且在第一风管内形成第一风道以及在第一风管与第二风管之间形成第二风道;防偏结构,防偏结构位于第二风道内,防偏结构包括套设于第一风管外侧的限位部,限位部朝向第二风管延伸且形成有与第二风管的内侧壁抵接的支撑部。通过风管接头同时连接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形成管中管结构,防偏结构能够使第一风管与第二风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固定,防止第一风管在第二风管内部窜动,有效保证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通风的流畅性,且有利于降噪。

Description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移动空调通常采用可伸缩的进风管和出风管进行进风和排风。在相关技术中,将进风管和出风管装配成一体形成内外管结构,内管在外管内部,结构得到简化;工作时管中管结构同时进行进风和排风,外管容易受到内管的干扰,而导致通风不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风管组件,能够提高通风效果,保证移动空调工作更加可靠。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风管组件的移动空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管组件,包括:
第一风管;
第二风管;
风管接头,所述风管接头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的端部,以使所述第二风管套设于所述第一风管的外侧,且在所述第一风管内形成第一风道以及在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之间形成第二风道;
防偏结构,所述防偏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防偏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风管外侧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第二风管延伸且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风管的内侧壁抵接的支撑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风管接头同时连接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形成管中管结构,从而使第一风管内形成第一风道,且在第一风管与第二风管之间形成第二风道,实现进风和排风的分隔;在第二风道内安装防偏结构,限位部套设在第一风管的外侧,使防偏结构能够固定在第一风管上,防止防偏结构脱落;限位部朝向第二风管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支撑部,支撑部延伸至第二风管的内侧壁,使支撑部能够撑住第二风管的管体,从而使第一风管与第二风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固定,起到定位作用,能够防止第一风管在第二风管内部窜动,有效保证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通风的流畅性,且有利于降噪,提高管中管结构的通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管的外侧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限位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部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风管外侧的第一卡箍和用于锁紧所述第一卡箍的紧固件,所述第一卡箍设有与所述第一环槽配合的凸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对称设置于所述卡箍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支撑部组合为具有弹性的套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管接头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风管的第一连接件和连接所述第二风管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偏心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卡箍和用于锁紧所述第二卡箍的紧固件,所述第二卡箍的内壁设置有卡接凸起,第一风管的外侧设有与所述卡接凸起配合的第三环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管接头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有插槽,所述第二风管的端部固定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槽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为向内凸,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为向外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风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三环槽,所述第三环槽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形状匹配,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壁设置有卡入所述第三环槽的卡接凸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一弯板、第二弯板和弹性板,所述第一弯板和所述第二弯板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所述第一弯板和所述第二弯板通过弹性板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一扣接件和第二扣接件,所述第一扣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孔,所述第二扣接件设置有插入所述卡接孔的插接块,所述第一扣接件和所述第二扣接件之间形成所述插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有贯穿所述插槽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连接有贯穿所述第二风管的紧固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空调,包括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管组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空调,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的风管组件,有效保证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通风的流畅性,且有利于降噪,提高管中管结构的通风效果,使移动空调运行更稳定。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管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风管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示出的防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示出的防偏结构与第一风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示出的风管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示出的防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示出的防偏结构与第一风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为图1示出的风管接头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和图11为图1示出的风管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2为图11示出的第三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图1示出的风管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4为图13示出的第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风管组件;101、第一风管;102、第二风管;103、风管接头;
201、第一风道;202、第二风道;203、防偏结构;
301、限位部;302、支撑部;303、凸边;304、第一卡箍;305、第一支撑杆;306、第二支撑杆;307、第一折弯段;308、第二折弯段;
601、第一环体;602、第二环体;
801、第一连接件;802、第二连接件;803、第一通孔;804、第二通孔;805、第二卡箍;806、卡接凸起;807、卡扣;
1001、第三连接件;1002、插槽;1003、第三环槽;1004、第三通孔;1005、第一扣接件;1006、第二扣接件;1007、紧固件;
1201、卡接孔;1202、插接块;1203、定位槽;1204、定位插板;1205、安装柱;1206、安装孔;
1301、第一弯板;1302、第二弯板;1303、弹性板;
1500、移动空调;1501、空调本体15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管组件100。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组件100,包括第一风管101、第二风管102和风管接头103,第一风管101和第二风管102同时连接在风管接头103上,第一风管101位于第二风管102的内部,从而形成管中管结构。其中,第一风管101内侧为第一风道201,第一风管101与第二风管102之间形成第二风道202。第一风管101和第二风管102组成的管中管结构用于与室外环境进行连通,实现移动空调1500的进风和排风。
参见图2所示,第一风管101为内管,第二风管102为外管,第一风管101用于排风,第二风管102用于进风,此时第一风道201为排风风道,第二风道202为进风风道;也可以是,第一风管101用于进风,第二风管102用于排风。这样,能够分隔进风与排风,避免第一风道201与第二风道202之间发生窜风,且管中管结构安装更灵活,使用更加方便。
参见图2和3所示,在第二风道202内安装防偏结构203,该防偏结构203包括限位部301,防偏结构203通过限位部301套设在第一风管101的外侧,从而使防偏结构203扣紧在第一风管101上。限位部301可理解为与第一风管101的管体匹配且能够扣紧在管体上,使得防偏结构203固定在第一风管101上,防止防偏结构203从管体上脱落。同时,限位部301朝向第二风管102方向延伸形成有支撑部302,该支撑部302延伸至第二风管102的内侧壁且与该内侧壁抵接,支撑部302与第二风管102的内侧壁抵接可理解为支撑部302与内侧壁紧贴,使支撑部302能够顶住第二风管102,保持第一风管101与第二风管10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参见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风道202内安装防偏结构203,限位部301包括第一卡箍304和紧固件(图3和图4中未示出),其中第一卡箍304套在第一风管101的外侧,紧固件用于锁紧第一卡箍304,使得第一卡箍304能够套紧在第一风管101的管体上,例如采用螺栓将第一卡箍304锁紧,防止第一卡箍304从管体上脱落。同时,第一卡箍304外侧设置有支撑部302,支撑部302朝向第二风管102的方向延伸,具体的,支撑部302延伸至第二风管102的内侧壁且与该内侧壁抵接,支撑部302与第二风管102的内侧壁抵接可理解为支撑部302与内侧壁紧贴,使支撑部302能够顶住第二风管102。
可理解到,第一风管101和第二风管102均为可伸缩的软管,防偏结构203通过第一卡箍304固定在第一风管101的外侧,并通过支撑部302撑住第二风管102,对第一风管101起到定位作用,这样能够使第一风管101与第二风管102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固定。工作时第一风道201进行排风,第二风道202进行进风,在防偏结构203的定位作用下,能够防止第一风管101在第二风管102内部出现窜动,即内管得到定位而不会窜动,能够保持第一风道201和第二风道202不会变形,有效保证第一风道201和第二风道202通风的流畅性,使管中管结构更稳定可靠,且有利于降低进风和排风的阻力,起到降噪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风管接头103连接在第一风管101和第二风管102的端口位置,可理解到,风管接头103对第一风管101和第二风管102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防偏结构203可安装在第一风管101的中部位置或其它位置。使用时,第二风管102和第一风管101同步伸缩,防偏结构203跟随第一风管101一起移动,从而保持第一风管101与第二风管102通风的稳定性,防止第一风管101发生窜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管101采用可伸缩的波纹管,可理解到,波纹管的管壁呈波纹状且能够折叠或展开,从而使波纹管能够实现伸缩。同理,第二风管102也采用波纹管结构,附图中未示出第一风管101和第二风管102的波纹结构。安装时,第一卡箍304套在波纹结构的凹陷位置,该凹陷位置形成第一环槽(图中未示出),第一卡箍304的截面可为圆形或扁平形状,这样第一卡箍304能够卡紧在第一环槽内,安装结构更牢固稳定。
参见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箍304设有朝向内侧延伸的凸边303,凸边303沿第一卡箍304的内侧边延伸形成环形边,安装时凸边303对应插入到第一风管101外侧壁的第一环槽内,从而使第一卡箍304能够卡紧在第一风管101上。可理解到,第一风管101的波纹结构沿管体的轴线方向分布,第一卡箍304可根据安装位置而选择套设在对应位置的第一环槽内,安装灵活方便。第一风管101上可同时设置两个以上的防偏结构203,防偏结构203沿第一风管101的管体间隔分布,这样通过在不同位置对第一风管101进行定位,能够进一步提高管中管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内管在外管内部出现窜动,结构更加可靠。
参见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302包括第一支撑杆305和第二支撑杆306,第一支撑杆305和第二支撑杆306对称设置于第一卡箍304的外侧。第一支撑杆305的一端与箍体连接,第一支撑杆305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风管102的内侧壁;同时,第二支撑杆306的一端与箍体连接,第二支撑杆306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风管102的内侧壁。这样,第一支撑杆305和第二支撑杆306均能够稳定撑住第二风管102,支撑结构更稳定牢固,对第一风管101起到定位作用,有效防止第一风管101在第二风管102内部出现窜动。安装时第一支撑杆305和第二支撑杆306仅与第二风管102的内壁接触,安装方便,第一支撑杆305和第二支撑杆306也不影响第二风道202的通风,结构实用可靠。
参见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305的顶端设有第一折弯段307,第二支撑杆306的顶端设有第二折弯段308,第一折弯段307和第二折弯段308分别与第二风管102的内侧壁接触,第一折弯段307与第二折弯段308对第二风管102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第一支撑杆305和第二支撑杆306的顶端容易磨损第二风管102的管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管101和第二风管102可均为圆柱形管体,第一风管101可设置位于第二风管102的中心位置或偏心位置,无论是中心位置还是偏心位置,均可通过防偏结构203对第一风管101与第二风管102进行定位,支撑部302可设置不限于两个支撑杆,例如第一风管101位于第二风管102中心位置时,可通过多个支撑杆沿第一风管101的周向分布,使第一风管101得到与第二风管102之间得到稳定的支撑。
参见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管101为圆柱形管体,第二风管102为椭圆形管体,第一风管101偏心设置位于第二风管102的一侧,这样能够使第二风道202集中在第二风管102的一侧进行进风,有利于降低风阻。可理解到,第一风管101的一侧靠近第二风管102的侧壁,第一风管101的另一侧与第二风管102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杆305和第二支撑杆306进行支撑。
具体的,第一支撑杆305和第二支撑杆306对称设置在第二风道202的两侧,第一支撑杆305和第二支撑杆306与第一卡箍304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结构稳定可靠。其中,第一支撑杆305可紧贴第二风管102一侧的内壁延伸,第二支撑杆306紧贴与第一支撑杆305相对应的另一侧内壁延伸,这样,第一支撑杆305和第二支撑杆306均能够稳定撑住第二风管102。
参见图5至图7所示,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风道202内安装防偏结构203,该防偏结构203包括限位部301,防偏结构203通过限位部301可弹性扣接在第一风管101的外侧,从而使防偏结构203扣紧在第一风管101上。限位部301可理解为与第一风管101的管体匹配且能够扣紧在管体上,使得防偏结构203固定在第一风管101上,防止防偏结构203从管体上脱落。同时,限位部301朝向第二风管102方向延伸形成有支撑部302,该支撑部302延伸至第二风管102的内侧壁且与该内侧壁抵接,支撑部302与第二风管102的内侧壁抵接可理解为支撑部302与内侧壁紧贴,使支撑部302能够顶住第二风管102,保持第一风管101与第二风管10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例如,限位部301可为卡簧,卡簧与第一风管101的管体匹配,通过卡簧沿管体的周向进行扣紧,从而使防偏结构203扣接在第一风管101上;又如,限位部301可为弹性管卡,弹性管卡能够夹紧在第一风管101的外侧,防止防偏结构203从管体上脱落。
参见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301和支撑部302由组合为具有弹性的套圈。套圈为闭环结构,限位部301和支撑部302的形状可根据第一风管101和第二风管102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关系进行弯折成型。实施例的套圈采用一定含碳量的钢铁丝制成,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弹性好且不易弯曲。这样,利用套圈折弯形成的限位部301可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夹紧第一风管101。安装时,利用套圈的弹性可直接将套圈撑开并套在第一风管101上,通过限位部301扣紧在第一风管101外侧,同时利用支撑部302撑住第二风管102,安装方便快捷,风阻小,不影响风道的通风,结构稳定可靠。
例如,限位部301可由套圈折弯形成椭圆形状,椭圆形状的宽度方向尺寸小于第一风管101的管径,椭圆形限位部301能够套在第一风管101外侧并夹紧在管体上,限位部301沿椭圆形状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与第二风管102抵接的支撑部302,使得套圈能够固定在第一风管101上且同时能够撑住第二风管102,既可防止防偏结构203松脱又可实现定位目的。
又如,限位部301可由套圈折弯形成U形状结构,限位部301通过U形状结构能够套在第一风管101上,U形状结构的端口可夹紧第一风管101,从而达到固定防偏结构203的目的,U形状结构的端口处可延伸形成与第二风管102抵接的支撑部302,从而利用支撑部302撑住第二风管10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管101和第二风管102可均为圆柱形管体,第一风管101可设置位于第二风管102的中心位置或偏心位置,无论是中心位置还是偏心位置,均可通过防偏结构203对第一风管101与第二风管102进行定位,例如第一风管101位于第二风管102中心位置时,可通过沿不同方向形成支撑部302进行定位,使第一风管101得到与第二风管102之间得到稳定的支撑。例如,限位部301和支撑部302由套圈折弯形成呈十字形状或花瓣形状等。
参见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301设置为由套圈折弯形成的第一环体601,支撑部302设置为由套圈折弯形成的第二环体602。其中,第一环体601为半圆环状,第一环体601能够套在第一风管101并通过自身弹力扣紧管体,使限位部301固定在第一风管101上;第二环体602沿第二管体的内壁延伸形成非规则的半环状,第二环体6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体601的两端连接,这样套圈整体呈非规则形状。如图中所示右侧为第一环体601,左侧为第二环体602。当然,第一环体601和第二环体602的形状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形状。可理解到,第一环体601紧贴第一风管101的外侧壁,第二环体602紧贴第二风管102的内侧壁,防偏结构203的定位结构稳定牢固,有效保证第二风道202通风的流畅性,且套圈体积小,风阻小,不影响第二风道202的通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管101和第二风管102均为波纹管,波纹管的管壁呈波纹状且能够折叠或展开,从而使波纹管能够实现伸缩。波纹管的内外侧管壁上的波纹结构具有凹陷位置,凹陷位置形成环槽,其中第一风管101外侧的凹陷位置为第一环槽,第二风管102内侧的凹陷位置为第二环槽。实施例采用套圈能够与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匹配,使得第一环体601能够扣接在第一环槽内,从而使防偏结构203卡紧在第一风管101上,结构实用可靠,有效防止防偏结构203松脱。同时第二环体602能够卡紧在第二环槽内,使得支撑部302得到定位,有效提高防偏结构203的结构稳定性。
可理解到,第一风管101和第二风管102的波纹结构均沿管体的轴线方向分布,限位部301和支撑部302可根据安装位置而选择卡紧在对应位置的环槽内,安装灵活方便。第一风管101上可同时设置两个以上的防偏结构203,防偏结构203沿第一风管101的管体间隔分布,这样通过在不同位置对第一风管101进行定位,能够进一步提高管中管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内管在外管内部出现窜动,结构更加可靠。
参见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管接头103包括第一连接件801和第二连接件802,其中,第一风管101连接于第一连接件801,第二风管102套设于第一风管101的外侧,第二连接件802连接于第二风管102,第一连接件801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风道201连通的第一通孔803,所述第二连接件802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风道202连通的第二通孔804。
参见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802包括第二卡箍805和用于锁紧第二卡箍805的紧固件(图中未示出),第二通孔804设置于第二卡箍805,第二卡箍805的内壁设置有卡接凸起806。第一连接件801位于第二通孔804内,并且连接于第二卡箍805,第二风管102的外侧设有与卡接凸起806匹配的第三环槽1003(图8和图9中未示出)。
组装时,通过第一连接件801连接第一风管101,打开第二卡箍805,将第二风管102放入第二卡箍805,再合上第二卡箍805,并通过紧固件锁紧第二卡箍805,卡接凸起806抵接第二风管102的第三环环槽,防止第二风管102脱落,从而实现第一风管101和第二风管102的连接,由于不需要螺钉穿过第二风管102,从而可以避免第二风管102受到破坏。
参见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801设置有卡扣807,卡扣807用于与第一风管101的端部连接。第一风管101的端部设置有与卡扣807配合的第三环槽1003,第一连接件801与第一风管101通过卡扣807和第三环槽1003进行连接,能够实现快速的安装和拆卸,并且防止第一风管101受到破坏。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801与第一风管101还可以通过螺钉、铆钉或第二卡箍805等结构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801偏心设置于第二卡箍805的内侧,进而可以保证第一风管101能够偏心设置于第二风管102的内部。相关技术,一些双风管结构采用同心设置,同心设置的内管受力不均匀且不稳定,容易相对于外管在内部窜动。窜动时,内管容易阻挡风口,导致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通风受阻,从而影响移动空调1500的运行且容易产生噪音。相比于第一连接件801与第二卡箍805同心设置,即第一风管101与第二风管102同心设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接头103采用偏心设置的优势在于,能够使第一风管101主要受单侧的风力,减小第一风管101窜动,进而减小第一风管101对第二风管102通风的影响。
参见图10至图12所示,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风管接头103包括第一连接件801、第二连接件802和第三连接件1001,其中,第一风管101连接于第一连接件801,第二连接件802套装于第二风管102的端部,其中,第三连接件1001设置有插槽1002,第二风管102的端部固定在插槽1002内,第二连接件802与第三连接件1001固定连接。第二风管102的端部固定在第三连接件1001的插槽1002内,第三连接件1001固定在第二连接件802上,第二风管102不能脱离第二连接件802,保证风管组件100在使用中的可靠性,消除了现有的风管组件100在使用中第二风管102易脱落的问题,为用户带来便利。
参见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槽1002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设置为向内凸,第二侧壁设置为向外凹,从而将插槽1002限定为V型、S型等弯曲形状,第二风管102的端部在插槽1002内被第三连接件1001夹紧,弯曲形状有利于防止脱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壁向内凸是指第一侧壁向插槽1002内凸起,第二侧壁向外凹为背离插槽1002的方向凹陷,第二风管102为塑料制成的管,可以在管内设置螺旋的钢丝,加工简单,成本低;第二风管102在插槽1002被夹持变形,向内凸的第一侧壁起到卡挡的作用,有助于防止第二风管102从插槽1002脱出,第一侧壁为凸起,可以卡在第二风管102内的两圈钢丝之间,利用钢丝进一步提升防脱性能,而且定位准确,在组装作业中,可提醒工人第二风管102插入插槽1002是否到位,提高组装效率。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风管102也可以不设置螺旋的钢丝,可在第二风管102的端部设置向内凹的第三环槽1003,第三环槽1003的形状与第一侧壁匹配,第一侧壁通过第三环槽1003卡住第二风管102,防止脱出。
参见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环槽1003环绕第二风管102的端部设置,插槽1002的第一侧壁形状与第三环槽1003相匹配,第二连接件802的内壁设置有卡入第三环槽1003的卡接凸起806。第三连接件1001为两个并且相对布置在第二风管102的两侧,考虑到第二风管102上没有第三连接件1001支撑的部分存在变形脱落的可能性,利用第二连接件802的卡接凸起806卡入第三环槽1003而防止第二风管102脱离第二连接件802,还有利于防止漏风;可以理解的是,卡接凸起806与第三连接件1001错开,卡接凸起806可以是连续的长条板,也可以是排成一列的多个。
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1001由第一扣接件1005和第二扣接件1006组成,第一扣接件1005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孔1201,第二扣接件1006设置有插入卡接孔1201的插接块1202,第一扣接件1005和第二扣接件1006之间形成插槽1002。第三连接件1001为分体式结构,在风管组件100的组装作业中,先将第二风管102的端部放置在第一扣接件1005上对应插槽1002的位置,再将第二扣接件1006的卡扣807插入第一扣接件1005的卡接孔1201,而将第一扣接件1005和第二扣接件1006固定为一体,从而夹住第二风管102,第三连接件1001与第二风管102组装在一起,再将第三连接件1001安装到第二连接件802上。采用分体式结构的第三连接件1001,便于加工成型,简化模具结构,降低投入成本。
考虑到,在第一扣接件1005和第二扣接件1006组装时,将插接块1202插入卡接孔1201,位置对准存在一定的难度,增加定位结构,定位结构为:第二扣接件1006设置的定位槽1203和第一扣接件1005设置的定位插板1204,在组装第三连接件1001时,先将定位插板1204插入定位槽1203,实现定位,保证插接块1202与卡接孔1201对准,便于将插接块1202插入卡接孔1201完成组装。而且,定位槽1203设置在第二扣接件1006的凸棱上,凸棱的长度与插槽1002一致,第二风管102的端部装入插槽1002时,第二风管102的端部可抵接凸棱,限定第二风管102的位置,操作更方便。
参见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802设置有紧固件1007,紧固件1007为螺钉,第二连接件802设置有配合螺钉的第三通孔1004,第三连接件1001设置有安装柱1205,安装柱1205设置有配合螺钉的螺纹孔。在组装时,将螺钉从第三通孔1004中穿过,然后将螺钉拧紧于螺纹孔,从而将第二连接件802与第三连接件1001固定。当然,紧固件1007也可以是自攻螺钉,安装柱1205设置配合自攻螺钉的沉孔即可,无须加工螺纹,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可以理解的是,紧固件1007还可以采用铆钉、插销等,同样可以达到将第二连接件802与第三连接件1001固定为一体的目的。
参见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1001设置有两个贯穿插槽1002的安装孔1206,安装孔1206中设置有紧固件(图中未示出),两个安装孔1206分布在安装柱1205的两侧。由于安装孔1206贯穿插槽1002,紧固件也就贯穿第二风管102,利用紧固件将第三连接件1001和第二风管102固定为一体,进一步防止第二风管102从插槽1002脱出,提高使用可靠性,两个紧固件为第二风管102提供更多的固定点,还可以减小第二风管102在排风中的晃动。可以理解的是,紧固件可以采用螺栓、铆钉、插销等,视实际需求而定。
参见图13和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1001为一体成型的单一部件,第三连接件1001包括第一弯板1301、第二弯板1302和弹性板1303,第一弯板1301和第二弯板1302之间形成插槽1002,第一弯板1301和第二弯板1302通过弹性板1303连接,利用弹性板1303的弹性,第一弯板1301和第二弯板1302可以扳动,扩大插槽1002,既便于将第二风管102的端部插入插槽1002,又可以提供一定预紧夹持力,促使第三连接件1001夹住第二风管102的端部,便于后续将第三连接件1001安装到第二连接件802上,提高作业效率。第三连接件1001采用一体成型的单一部件,一次注塑成型,加工成本低,而且产品的一致性高、精度高。
参考图15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空调1500,应用上述实施例的风管组件100。
参见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空调1500,包括空调本体1501和风管组件100,其中,空调本体1501内设置有冷凝器和排风组件,冷凝器与排风组件安装在进风腔室内,进风腔室的进风口与第二风管102连通。工作时,将室外的空气经第二风道202进入到进风腔室且与冷凝器进行换热,排风组件将换热后的空气经第一风道201排出至室外,从而实现移动空调1500的室外换热过程。附图未示出冷凝器和排风组件的结构,对于空调本体1501的具体结构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获取的,不再赘述。
移动空调1500采用管中管结构进行进风和排风,并利用防偏结构203对第一风管101和第二风管102进行定位,从而使第一风管101与第二风管102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固定,能够防止第一风管101在第二风管102内部窜动,有效保证第一风道201和第二风道202通风的流畅性,且有利于降噪,提高管中管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移动空调1500运行更稳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5)

1.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管;
第二风管;
风管接头,所述风管接头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的端部,以使所述第二风管套设于所述第一风管的外侧,且在所述第一风管内形成第一风道以及在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之间形成第二风道;
防偏结构,所述防偏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防偏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风管外侧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第二风管延伸且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风管的内侧壁抵接的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的外侧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限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风管外侧的第一卡箍和用于锁紧所述第一卡箍的紧固件,所述第一卡箍设有与所述第一环槽配合的凸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对称设置于所述卡箍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支撑部组合为具有弹性的套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接头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风管的第一连接件和连接所述第二风管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偏心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卡箍和用于锁紧所述第二卡箍的紧固件,所述第二卡箍的内壁设置有卡接凸起,第一风管的外侧设有与所述卡接凸起配合的第三环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接头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有插槽,所述第二风管的端部固定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为向内凸,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为向外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三环槽,所述第三环槽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形状匹配,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壁设置有卡入所述第三环槽的卡接凸起。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一弯板、第二弯板和弹性板,所述第一弯板和所述第二弯板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所述第一弯板和所述第二弯板通过弹性板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一扣接件和第二扣接件,所述第一扣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孔,所述第二扣接件设置有插入所述卡接孔的插接块,所述第一扣接件和所述第二扣接件之间形成所述插槽。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有贯穿所述插槽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连接有贯穿所述第二风管的紧固件。
15.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管组件。
CN202010732438.4A 2020-07-27 2020-07-27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Pending CN1117351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2438.4A CN111735185A (zh) 2020-07-27 2020-07-27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2438.4A CN111735185A (zh) 2020-07-27 2020-07-27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5185A true CN111735185A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57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2438.4A Pending CN111735185A (zh) 2020-07-27 2020-07-27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3518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4966B2 (en) Through-panel fixing device for piping member
US4869534A (en) Swivelable quick connector
US20090189389A1 (en) System for pre-positioning a hose clamp on a hose end
JP2003525397A (ja) 二次ラッチ確認機能を備える急速コネクタ
CN212339583U (zh)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CN111735185A (zh)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EP3974739A1 (en) Air duct assembly and mobile air conditioner
JPH07260073A (ja) パイプ接続装置
CN212619151U (zh)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US4201407A (en) Tubular assembly
CN112119252A (zh) 流体连接装置和系统
CN212619149U (zh)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EP3904747A1 (en) Fema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210034700U (zh) 管道连接结构
CN211854394U (zh) 风管接头及空调器
KR0145311B1 (ko) 튜브를 빠르게 연결하기 위한 커플링
CN212619150U (zh)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CN212619223U (zh) 管路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619224U (zh) 管路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379791U (zh) 新风管接头、新风管组件和空调器
EP3680532A2 (en) Plastic pipe clip
CN111561612A (zh) 一种卡扣及卡扣组件
CN212253073U (zh)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CN111735187A (zh)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CN217815534U (zh) 一种接头连接结构及电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