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4576U - 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及翻转吊卡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及翻转吊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14576U CN212614576U CN202120008013.9U CN202120008013U CN212614576U CN 212614576 U CN212614576 U CN 212614576U CN 202120008013 U CN202120008013 U CN 202120008013U CN 212614576 U CN212614576 U CN 2126145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vator
- core
- opening
- main body
- side 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及翻转吊卡,涉及油田修井作业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防打开环、连接部和吊卡本体;吊卡本体包括吊卡主体和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和吊卡主体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夹持管柱的夹持通道;防打开环通过连接部分别与吊卡主体和夹持机构连接,以将夹持机构固定于吊卡主体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夹持通道形成后,将防打开环利用连接部安装在吊卡主体和夹持机构上,使得夹持机构和吊卡主体形成整体结构,从而能够使得夹持机构能够始终处于锁紧状态,防止了夹持机构相对于吊卡主体打开的风险,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吊卡使用的过程中,侧门存在打开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修井作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及翻转吊卡。
背景技术
吊卡是在修井作业中起下油管的重要装置,其性能直接影响到修井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随着油田对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作业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求,目前市场上对作业自动化配套工具动力吊卡的需求与日俱增。
现有技术中的吊卡设置有动力锁紧机构,利用动力锁紧机构能够带动侧门的运动,并且当侧门到位后会对侧门实现动力锁紧,从而保证起下油管过程的作业安全。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吊卡在使用过程需要大力上提油管后快速下放,使卡住的井内管柱松开,此过程中管柱会和大钩剐蹭,在剐蹭的过程中会存在动力锁紧机构失效,造成侧门打开的风险,进而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及翻转吊卡,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吊卡使用的过程中,侧门存在打开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包括:防打开环、连接部和吊卡本体;
所述吊卡本体包括吊卡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吊卡主体连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有侧门,所述夹持机构通过所述侧门能够相对于所述吊卡主体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吊卡主体的方向转动,以使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吊卡主体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夹持管柱的夹持通道;
所述防打开环具有贯穿管柱的通孔,所述防打开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夹持通道呈同心设置,且所述防打开环通过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吊卡主体和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以将所述夹持机构固定于所述吊卡主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吊卡主体包括第一补芯,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补芯;
所述吊卡主体设置有圆弧面,所述第一补芯位于所述吊卡主体的圆弧面内,且所述第一补芯与所述吊卡主体的圆弧面连接;
所述侧门呈圆弧结构,所述第二补芯位于所述侧门靠近所述吊卡本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补芯与所述侧门连接,所述侧门通过旋转轴与所述吊卡主体转动连接,所述侧门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补芯与所述第一补芯抵接,以形成用于夹持管柱的圆环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打开环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补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补芯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的总和;
所述防打开环与所述第一补芯和所述第二补芯形成的圆环结构贴合,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数量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的数量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以将所述防打开环与所述第一补芯和所述第二补芯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三连接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吊卡本体上,且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侧门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侧门相对于所述吊卡主体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吊卡本体还包括锁舌;
所述锁舌与所述吊卡主体连接,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锁舌能够相对于所述吊卡主体向相对或相反的方向转动,所述锁舌用于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以将所述夹持机构固定于所述吊卡主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吊卡本体还包括锁紧机构;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销轴和弹簧;所述侧门靠近所述锁舌的一侧设置有槽口,且所述锁舌对应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槽口配合的凸起锁眼;所述侧门位于所述槽口的上方设置有阶梯孔,所述销轴插设于所述阶梯孔内,且所述销轴与所述第二补芯抵接,所述第二补芯用于带动所述销轴在所述阶梯孔内移动;
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销轴的外部,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销轴和所述阶梯孔的台阶抵接,所述弹簧具有令所述销轴远离所述槽口的弹性趋势。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翻转机构;
所述吊卡本体上设置有翻转挡板,所述翻转机构通过所述翻转挡板与所述吊卡本体连接,所述翻转机构用于通过所述吊卡本体调节所述夹持通道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翻转吊卡,包括所述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包括:防打开环、连接部和吊卡本体;吊卡本体包括吊卡主体和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和吊卡主体连接,夹持机构能够相对于吊卡主体向靠近或远离吊卡主体的方向转动,以使夹持机构和吊卡主体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夹持管柱的夹持通道;防打开环具有贯穿管柱的通孔,防打开环通过通孔与夹持通道呈同心设置,且防打开环通过连接部分别与吊卡主体和夹持机构连接,以将夹持机构固定于吊卡主体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夹持通道形成后,将防打开环利用连接部安装在吊卡主体和夹持机构上,使得夹持机构和吊卡主体形成整体结构,从而能够使得夹持机构能够始终处于锁紧状态,防止了夹持机构相对于吊卡主体打开的风险,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吊卡使用的过程中,侧门存在打开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的吊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的吊卡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的吊卡本体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的防打开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管柱;200-防打开环;201-第一连接孔;202-通孔;300-连接部;400-吊卡本体;401-吊卡主体;411-第一补芯;421-第二连接孔;402-夹持机构;412-第二补芯;422-侧门;432-第三连接孔;403-锁舌;413-凸起锁眼;500-驱动机构;600-锁紧机构;700-翻转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包括:防打开环200、连接部300和吊卡本体400;吊卡本体400包括吊卡主体401和夹持机构402,夹持机构402和吊卡主体401连接,夹持机构402包括有侧门422,夹持机构402通过侧门422能够相对于吊卡主体401向靠近或远离吊卡主体401的方向转动,以使夹持机构402和吊卡主体401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夹持管柱100的夹持通道;防打开环200具有贯穿管柱100的通孔202,防打开环200通过通孔202与夹持通道呈同心设置,且防打开环200通过连接部300分别与吊卡主体401和夹持机构402连接,以将夹持机构402固定于吊卡主体401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是油田自动修井作业中用于悬持管柱100的结构,通过利用夹持机构402能够相对于吊卡主体401进行相对运动,从而能够实现夹持机构402和吊卡主体401对管柱100的夹持,并且将夹持机构402对吊卡主体401锁紧定位后,此时可以将防打开环200通过连接部300分别与吊卡主体401和夹持机构402连接,使得夹持机构402能够始终处于锁紧状态,并且此时吊卡主体401、夹持机构402和防打开环200形成了整体结构,保证了对管柱100夹持的稳定性。
可选地,防打开环200可以采用金属结构环,其中防打开环200可以采用套设于夹持机构402和吊卡主体401的补芯外部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贴附于夹持机构402和吊卡主体401的补芯端部的结构,并且防打开环200利用连接部300使得夹持机构402和吊卡主体401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能够使得夹持机构402的锁紧机构600一直处于锁紧状态,防止了夹持机构402相对吊卡主体401打开的风险。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包括:防打开环200、连接部300和吊卡本体400;吊卡本体400包括吊卡主体401和夹持机构402,夹持机构402和吊卡主体401连接,夹持机构402能够相对于吊卡主体401向靠近或远离吊卡主体401的方向转动,以使夹持机构402和吊卡主体401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夹持管柱100的夹持通道;防打开环200具有贯穿管柱100的通孔202,防打开环200通过通孔202与夹持通道呈同心设置,且防打开环200通过连接部300分别与吊卡主体401和夹持机构402连接,以将夹持机构402固定于吊卡主体401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夹持通道形成后,将防打开环200利用连接部300安装在吊卡主体401和夹持机构402上,使得夹持机构402和吊卡主体401形成整体结构,从而能够使得夹持机构402能够始终处于锁紧状态,防止了夹持机构402相对于吊卡主体401打开的风险,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吊卡使用的过程中,侧门422存在打开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吊卡主体401包括第一补芯411,夹持机构402包括第二补芯412和侧门422;吊卡主体401设置有圆弧面,第一补芯411位于吊卡主体401的圆弧面内,且第一补芯411与吊卡主体401的圆弧面连接;侧门422呈圆弧结构,第二补芯412位于侧门422靠近吊卡本体400的一侧,且第二补芯412与侧门422连接,侧门422通过旋转轴与吊卡主体401转动连接,侧门422用于带动第二补芯412与第一补芯411抵接,以形成用于夹持管柱100的圆环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机构500;驱动机构500设置于吊卡本体400上,且驱动机构500的输出端与侧门422传动连接,驱动机构500用于带动侧门422相对于吊卡主体401转动。
可选地,吊卡主体401设置有开口槽,并且吊卡主体401呈圆弧结构,侧门422可以采用圆弧形门,其中,侧门422与吊卡主体401的一侧可以通过旋转轴连接,侧门422利用旋转轴的转动作用,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相对于吊卡主体401转动;当需要对管柱100进行夹持时,利用驱动机构500带动侧门422进行转动,直至侧门422与吊卡主体401的另一侧边缘完全抵接,此时侧门422上的第二补芯412和吊卡主体401上的第一补芯411完成夹持通道的闭合;由于夹持通道需要对管柱100进行夹持,为了保证夹持过程中的可靠性,第一补芯411和第二补芯412的端部依次抵接,从而形成了夹持管柱100的圆环结构,此时第一补芯411和第二补芯412能够对管柱100施加更加稳定的夹持力。
可选地,驱动机构500可以采用液压缸驱动,具体地,驱动机构500的活塞杆带动侧门422相对于旋转轴进行转动,当第二补芯412与第一补芯411完全抵接时,此时液压缸达到满行程,并且液压缸能够保持侧门422在锁闭状态的锁紧夹持;在此时锁紧夹持状态作用力下,通过防打开环200与第一补芯411和第二补芯412形成的圆环结构连接固定,从而能够更好的保持夹持通道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防打开环20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201,第一补芯41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21,第二补芯412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432,第一连接孔20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连接孔421和第三连接孔432的总和;防打开环200与第一补芯411和第二补芯412形成的圆环结构贴合,连接部300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与第二连接孔421的数量对应设置,第一连接部用于依次贯穿第一连接孔201和第二连接孔421;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与第三连接孔432的数量对应设置,第二连接部用于依次贯穿第一连接孔201和第三连接孔432,以将防打开环200与第一补芯411和第二补芯412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孔4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第三连接孔43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00可以采用连接螺栓,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可以采用螺栓,并且在第一补芯411和第二补芯412的第二连接孔421和第三连接孔432内均设置有螺纹段,当防打开环200与第一补芯411和第二补芯412贴合后,此时将第一连接孔201的位置分别与第二连接孔421和第三连接孔432的位置匹配对应,利用连接螺栓贯穿第一连接孔201后,能够分别与第二连接孔421或第三连接孔432内部的螺纹段进行螺纹连接,保证了防打开环200能够分别与第一补芯411和第二补芯412形成整体连接;另外,连接部300也可以采用销轴的方式,此处对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连接孔201的数量可以采用五个,第二连接孔421的数量可以为三个,第三连接孔43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第二连接孔421沿着第一补芯411的端部均匀布置,第三连接孔432沿着第二补芯412的端部均匀布置,第一连接孔201沿着防打开环200的表面均匀布置,从而能够使得第一连接孔201分别与第二连接孔421和第三连接孔432贴合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吊卡本体400还包括锁舌403;锁舌403与吊卡主体401连接,夹持机构402和锁舌403能够相对于吊卡主体401向相对或相反的方向转动,锁舌403用于与夹持机构402连接,以将夹持机构402固定于吊卡主体401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吊卡本体400还包括锁紧机构600;锁紧机构600包括销轴和弹簧;侧门422靠近锁舌403的一侧设置有槽口,且锁舌403对应设置有用于与槽口配合的凸起锁眼413;侧门422位于槽口的上方设置有阶梯孔,销轴插设于阶梯孔内,且销轴与第二补芯412抵接,第二补芯412用于带动销轴在阶梯孔内移动;弹簧套设于销轴的外部,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销轴和阶梯孔的台阶抵接,弹簧具有令销轴远离槽口的弹性趋势。
本实施例中,由于管柱100具有自重,因此管柱100会对第一补芯411和第二补芯41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利用第二补芯412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能够带动销轴在竖直方向进行运动。
可选地,弹簧可以采用伸缩弹簧,在没有管柱100作用下,销轴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出,并把第二补芯412顶起,当有管柱100进入到夹持通道内时,此时侧门422相对于吊卡主体401已经处于关闭状态,并且锁舌403的凸起锁眼413伸入到侧门422的槽口内,当撤掉管柱100的吊装机构时,此时管柱100在自重的作用下会向下挤压第二补芯412,第二补芯412进而能够克服弹簧的作用力,使得销轴插设于凸起锁眼413内,完成了侧门422和锁舌403之间的机械锁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翻转机构700;吊卡本体400上设置有翻转挡板,翻转机构700通过翻转挡板与吊卡本体400连接,翻转机构700用于通过吊卡本体400调节夹持通道的角度。
可选地,翻转机构700与翻转挡板之间可以通过多个螺栓进行固定。可选地,翻转机构700可以包括翻转壳体、安装机构、翻转液压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吊环锁块和摆杆;吊环锁块与翻转壳体连接,翻转壳体通过吊环锁块与外部吊环连接,摆杆位于翻转壳体远离吊环锁块的一端,摆杆用于与吊卡本体400上的翻转挡板连接;安装机构、翻转液压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均位于翻转壳体内,翻转液压驱动机构通过安装机构与翻转壳体的端面连接,安装机构用于调节翻转液压驱动机构在翻转壳体的位置,翻转液压驱动机构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与摆杆传动连接,以带动摆杆相对于翻转壳体转动。
翻转壳体一端通过吊环锁块与外部的吊环连接,翻转壳体的另一端通过摆杆与吊卡本体400连接;翻转液压驱动机构通过安装机构与翻转壳体的内壁连接;其中,安装机构可以包括螺杆和固定座,翻转液压驱动机构可以采用液压缸,固定座与翻转液压驱动机构固定端连接,并且固定座远离翻转液压驱动机构的一侧与螺杆固定连接,螺杆能够伸出翻转壳体与调节螺母连接,利用调节螺母的螺纹活动能够调节翻转液压驱动机构在翻转壳体内的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翻转吊卡,包括所述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翻转吊卡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的技术效果相同,此处对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打开环、连接部和吊卡本体;
所述吊卡本体包括吊卡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吊卡主体连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有侧门,所述夹持机构通过所述侧门能够相对于所述吊卡主体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吊卡主体的方向转动,以使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吊卡主体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夹持管柱的夹持通道;
所述防打开环具有贯穿管柱的通孔,所述防打开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夹持通道呈同心设置,且所述防打开环通过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吊卡主体和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以将所述夹持机构固定于所述吊卡主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卡主体包括第一补芯,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补芯;
所述吊卡主体设置有圆弧面,所述第一补芯位于所述吊卡主体的圆弧面内,且所述第一补芯与所述吊卡主体的圆弧面连接;
所述侧门呈圆弧结构,所述第二补芯位于所述侧门靠近所述吊卡本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补芯与所述侧门连接,所述侧门通过旋转轴与所述吊卡主体转动连接,所述侧门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补芯与所述第一补芯抵接,以形成用于夹持管柱的圆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打开环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补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补芯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的总和;
所述防打开环与所述第一补芯和所述第二补芯形成的圆环结构贴合,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数量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的数量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以将所述防打开环与所述第一补芯和所述第二补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三连接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吊卡本体上,且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侧门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侧门相对于所述吊卡主体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卡本体还包括锁舌;
所述锁舌与所述吊卡主体连接,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锁舌能够相对于所述吊卡主体向相对或相反的方向转动,所述锁舌用于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以将所述夹持机构固定于所述吊卡主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卡本体还包括锁紧机构;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销轴和弹簧;所述侧门靠近所述锁舌的一侧设置有槽口,且所述锁舌对应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槽口配合的凸起锁眼;所述侧门位于所述槽口的上方设置有阶梯孔,所述销轴插设于所述阶梯孔内,且所述销轴与所述第二补芯抵接,所述第二补芯用于带动所述销轴在所述阶梯孔内移动;
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销轴的外部,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销轴和所述阶梯孔的台阶抵接,所述弹簧具有令所述销轴远离所述槽口的弹性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转机构;
所述吊卡本体上设置有翻转挡板,所述翻转机构通过所述翻转挡板与所述吊卡本体连接,所述翻转机构用于通过所述吊卡本体调节所述夹持通道的角度。
9.一种翻转吊卡,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08013.9U CN212614576U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及翻转吊卡 |
PCT/CN2021/136799 WO2022121984A1 (zh) | 2020-12-09 | 2021-12-09 | 油田用自动小修作业系统 |
CA3218284A CA3218284A1 (en) | 2020-12-09 | 2021-12-09 | Automatic small rccair operation system for oil field |
US18/331,907 US20240018835A1 (en) | 2020-12-09 | 2023-06-08 | Automatic small repair operation system for oil fiel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08013.9U CN212614576U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及翻转吊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14576U true CN212614576U (zh) | 2021-02-26 |
Family
ID=74701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08013.9U Active CN212614576U (zh) | 2020-12-09 | 2021-01-05 | 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及翻转吊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1457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21984A1 (zh) * | 2020-12-09 | 2022-06-16 | 胜利油田胜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 油田用自动小修作业系统 |
CN114934753A (zh) * | 2022-06-28 | 2022-08-23 | 江苏诚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套式翻板吊卡 |
-
2021
- 2021-01-05 CN CN202120008013.9U patent/CN21261457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21984A1 (zh) * | 2020-12-09 | 2022-06-16 | 胜利油田胜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 油田用自动小修作业系统 |
CN114934753A (zh) * | 2022-06-28 | 2022-08-23 | 江苏诚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套式翻板吊卡 |
CN114934753B (zh) * | 2022-06-28 | 2023-08-29 | 江苏诚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套式翻板吊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614576U (zh) | 用于吊卡的防打开机构及翻转吊卡 | |
CN214035571U (zh) | 用于管柱提升的新型液压吊卡 | |
CN210152571U (zh) | 一种修井用吊卡 | |
CN212614573U (zh) | 翻转动力吊卡 | |
CN110029962A (zh) | 钻修井用钻具止回阀、油管旋塞阀远程快速抢接装置 | |
CN211496810U (zh) | 便于清理的套缸式液压升降台 | |
CN207161011U (zh) | 一种自动修井机游动滑车组合机械臂 | |
CN211648029U (zh) | 一种保险机构及卡盘 | |
CN209797325U (zh) | 摆动液压缸驱动的大钳吊臂 | |
CN216922051U (zh) | 一种用于开口式拧扣机背钳的锁扣装置 | |
CN211851705U (zh) | 一种液压吊卡夹紧辅助装置 | |
CN2616659Y (zh) | 全液压套管扶正机 | |
CN213330961U (zh) | 一种油井作业冲砂装置 | |
CN112031678B (zh) | 一种修井用吊卡 | |
CN111622689B (zh) | 翻转动力吊卡 | |
CN215761555U (zh) | 一种用于液压吊卡的机械锁结构及液压吊卡 | |
CN218894630U (zh) | 一种修井打捞增力辅助装置 | |
CN221191307U (zh) | 一种井口防喷保护结构 | |
CN221546896U (zh) | 一种钻井用模块化吊卡 | |
CN213025984U (zh) | 一种万能式断路器 | |
CN220869351U (zh) | 一种钻杆抢接总成 | |
CN219197016U (zh) | 一种带有侧门限位装置的挖掘机 | |
CN215860037U (zh) | 一种用于液压吊卡的连杆结构及液压吊卡 | |
CN216830729U (zh) | 一种冲击钻升降支架用支撑座 | |
CN210825118U (zh) | 一种辅助吊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