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07335U - 一种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07335U
CN212607335U CN202021818042.3U CN202021818042U CN212607335U CN 212607335 U CN212607335 U CN 212607335U CN 202021818042 U CN202021818042 U CN 202021818042U CN 212607335 U CN212607335 U CN 212607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lever
blocking structure
state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180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玮
李新
贾玉龙
王向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18180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07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07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07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属于物料运输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配送员手动将装满物料的物料箱搬运至料架所带来的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该上料装置包括设有第一斜坡的料架、设有第二斜坡的载运车,第二斜坡的坡底设有第一阻挡结构;载运车上装有第一活动部且第一阻挡结构与第一活动部连接;料架上设有第一驱动件;第一状态,第一阻挡结构挡在第二斜坡的坡底;第二状态,载运车与料架衔接且第二斜坡的坡底与第一斜坡的坡顶对接,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活动部带动第一阻挡结构动作以放行第二斜坡的坡底。使用时可将满料箱放在第二斜坡上,使载运车与料架衔接,满料箱将能从料架自动移动到载运车上,不需要物料员手动搬运满料箱,减轻物料员的工作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运输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组装时需人工将部件(物料)组装为整机,譬如空调,其由多个零部件组成,大型工厂里面通常会设置总装生产线,在生产线边上设置物料架,物料运输人员将待装配的物料置于物料箱中并将物料箱搬运至物料架上,装配员工将物料箱中的物料取出后再装配至整机上。
物料员每次配送物料需手动将物料箱搬运至料架,工作量大,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装置,用于解决配送员手动将装满物料的物料箱搬运至料架所带来的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上料装置,包括:
料架,所述料架上设有第一斜坡,所述第一斜坡用于承载满料箱;
载运车,所述载运车上设有第二斜坡,所述第二斜坡用于载运满料箱且该第二斜坡的坡底设有第一阻挡结构;
第一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装在所述载运车上且所述第一阻挡结构与所述第一活动部连接;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料架上;
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阻挡结构挡在所述第二斜坡的坡底以阻挡所述第二斜坡上的满料箱;
第二状态,所述载运车与所述料架衔接且所述第二斜坡的坡底与所述第一斜坡的坡顶对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活动部带动所述第一阻挡结构动作以放行所述第二斜坡上的满料箱。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活动部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框架铰接在所述载运车上形成第一杠杆,所述第一阻挡结构和所述第一把手分别一上一下设于所述第一杠杆的一端;
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杠杆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一杠杆的另一端;
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件推动所述第一把手以使所述第一杠杆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第一杠杆的一端。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杠杆另一端的重量为A,所述第一杠杆一端、所述第一阻挡结构以及所述第一把手的总重量为B,A>B。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斜坡的坡底设有用于拦住满料箱的第一栏杆。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载运车上还设有第三斜坡,所述第三斜坡用于承接空料箱;
所述料架上还设有第四斜坡,所述第四斜坡用于搭载空料箱且该第四斜坡的坡底设有第二阻挡结构;
还包括第二活动部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活动部装在所述料架上且该第二阻挡结构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载运车上;
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阻挡结构挡在所述第四斜坡的坡底以阻挡所述第四斜坡上的空料箱;
第二状态时,所述第四斜坡的坡底与所述第三斜坡的坡顶对接,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活动部带动所述第二阻挡结构动作以放行所述第四斜坡上的空料箱。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活动部包括第二框架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框架铰接在所述料架上形成第二杠杆,所述第二阻挡结构和所述第二把手分别一上一下设于所述第二杠杆的一端;
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杠杆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杠杆的另一端;
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件推动所述第二把手以使所述第二杠杆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第二杠杆的一端。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杠杆另一端的重量为C,所述第二杠杆一端、所述第二阻挡结构以及所述第二把手的总重量为D,C>D。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斜坡的坡底设有用于拦住空料箱的第二栏杆。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斜坡、所述第二斜坡、所述第三斜坡以及所述第四斜坡上均设有若干滚轮。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料架上还设有用于所述载运车对接的导向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料装置包括料架、载运车、第一活动部和第一驱动件,上述料架上设有用于承接满料箱的第一斜坡,上述载运车上设有用于载运满料箱的第二斜坡,上述第一活动部安装在载运车上,并且在该第一活动部上连接有第一阻挡结构,上述第一驱动件设于上述料架上,第一状态,上述第一阻挡结构挡在第二斜坡的坡底以阻挡第二斜坡上的满料箱,从而使得载运车能平稳地运载满料箱,第二状态,载运车与料架衔接且第二斜坡的坡底与第一斜坡的坡顶对接,并且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活动部带动第一阻挡结构放行第二斜坡上的满料箱,此时,载运车第二斜坡上的满料箱将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滑落至料架上的第一斜坡上,采用上述结构,借助于满料箱的自身重力以及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的物理特性,便可以将载运车上的满料箱运载至料架上,不需要物料员手动搬运满料箱,从而减轻物料员的工作强度,节约时间和劳动力,并且使得物料的搬运效率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载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料架;101-第一斜坡;102-第四斜坡;
2-满料箱;
3-载运车;301-第二斜坡;302-第三斜坡;
4-第一阻挡结构;
5-第一活动部;501-第一框架;502-第一把手;
6-第一驱动件;
7-第一栏杆;
8-空料箱;
9-第二阻挡结构;
10-第二活动部;1001-第二框架;1002-第二把手;
11-第二驱动件;
12-第二栏杆;
13-滚轮;
14-导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包括料架1、载运车3、第一活动部5和第一驱动件6。
上述料架1以及载运车3均是使用直径为30mm的精益管拼接而成的支架结构,并且该载运车3的底盘由30mm*30mm的方形钢制造而成的结构件。上述料架1放置在组装生产线旁边的地上或者平台上,以用于盛装物料箱/物料。上述载运车3的底盘上设置由轮子,以便于物料员将满料箱2运输至料架1处。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满料箱2为装满物料的箱子。
上述料架1上设有第一斜坡101,该第一斜坡101用于承接满料箱2,也即满料箱2可以放置在上述第一斜坡101上。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斜坡101的坡底还设有第一栏杆7,该第一栏杆7可以避免上述第一斜坡101上的满料箱2滑出第一斜坡101而掉落。
上述载运车3上设有第二斜坡301,该第二斜坡301用于载运满料箱2,也即物料员可以将满料箱2放置在第二斜坡301上进行运输,在上述第二斜坡301的坡底设有第一阻挡结构4,该第一阻挡结构4可以挡在第二斜坡301的坡底,以避免第二斜坡301上运载的满料箱2无故滑落。
上述第一活动部5安装在上述运载车上且该第一活动部5可以在运载车上活动,上述第一阻挡结构4则连接在上述第一活动部5上以能随第一活动部5动作,也即第一活动部5活动时便可以带动第一阻挡结构4一起活动。
上述第一驱动件6设于料架1上,该第一驱动件6与第一活动部5的位置对应,在一定条件下,该第一驱动件6可以驱动第一活动部5活动。
第一状态,料架1与载运车3分离,此时,第一驱动件6便不能作用在第一活动部5上,第一活动部5上的第一阻挡结构4则挡在上述第二斜坡301的坡底,第二斜坡301上的满料箱2也被上述第一阻挡结构4挡住。
第二状态,上述载运车3与上述料架1衔接,此时,上述第一斜坡101的坡顶与上述第二斜坡301的坡底对接,与此同时,上述第一驱动件6与上述第一活动部5相接并驱动第一活动部5动作,第一活动部5则带动第一阻挡结构4动作以使得第一阻挡结构4从挡在第二斜坡301坡底的位置移开,这时,第二斜坡301的坡底则没有被第一阻挡结构4挡住,故而第二斜坡301上的满料箱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便可以滑落至上述第一斜坡101上。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借助于满料箱2的自身重力以及第一斜坡101和第二斜坡301的物理特性,也即满料箱2在第一斜坡101以及第二斜坡301上将会自坡顶滑落至坡底的特征,使得满料箱2能够自动从载运车3上移动至料架1上,不需要物料员手动搬运满料箱2,从而减轻物料员的工作强度,节约时间和劳动力,并且使得物料的搬运效率得以提升。
而且,该上料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操作方便,并且便于维护保养的优点,以解决了传统对接装置容易损坏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活动部5包括第一框架501和第一把手502,上述第一框架501也是直径为30mm的精益管拼接而成的方框结构,该第一框架501的中部位置铰接在上述载运车3上而形成第一杠杆,此时,第一框架501可以以该铰接点为中心转动。
上述第一把手502以及上述第一阻挡结构4分别一下一上设于上述第一杠杆(也即第一框架501)的一端。
第一状态时,该第一杠杆(第一框架501)的一端高于该第一杠杆的另一端,也即设置有上述第一阻挡结构4的一端翘起,此时第一阻挡结构4则挡在上述第二斜坡301的坡底。
第二状态时,上述载运车3与料架1对接,此时,上述第一驱动件6则推动上述第一杠杆(第一框架501)上的第一把手502,从而推动上述第一杠杆,使得该第一杠杆的另一端高于第一杠杆的一端,此时,设置有上述第一阻挡结构4的一端则朝下移动,第一阻挡结构4则从挡住第二斜坡301坡底的位置移开,从而放行第二斜坡301的坡底,进而释放第二斜坡301上搭载的满料箱2。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限定上述第一杠杆(也即第一框架501)另一端的重量为A,限定该第一杠杆一端、第一阻挡结构4以及第一把手502的总重量为B,A>B。这样,在第一状态时,第一杠杆的另一端则会朝下转动以驱使第一杠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阻挡结构4的一端)朝上转动,最佳地,该第一框架501位于上述第二斜坡301的下方,当第一框架501一端朝上转动时,第二斜坡301则能够对第一框架501形成限位,以使得第一阻挡结构4能够稳固地挡在上述第一斜坡101的坡底。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上述第一杠杆(第一框架501)另一端的精益管中插装实心金属棒进行配重,以使得A>B。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件6也是精益管拼接而成的框型结构,并且该第一驱动件6通过管连接件连接在上述料架1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中,上述载运车3上还设有用于承接空料箱8的第三斜坡302,该第三斜坡302位于上述第二斜坡301上方,使用时,第三斜坡302可以用于放置空料箱8以将空料箱8运走。值得注意的是,该空料箱8为空的箱子,也即其内的物料被用完。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三斜坡302的坡底设有第二栏杆12,该第二栏杆12可以挡住第三斜坡的坡底,以挡住第三斜坡302上的空料箱8,避免第三斜坡302上的空料箱8从第三斜坡302上滑落出去。
在上述料架1上还设有用于搭载空料箱8的第四斜坡102,该第四斜坡102的坡底设有第二阻挡结构9,该第二阻挡结构9可以挡住第四斜坡102的坡底以挡住第四斜坡102上的空料箱8,避免第四斜坡102上的空料箱8无故从第四斜坡102上的滑落。装配人员使用完一个箱子中的物料后,则可以将该空料箱8放置在上述第四斜坡102上。
在上述料架1上还安装由第二活动部10,也即该第二活动部10可以在料架1上活动,上述第二阻挡结构9则连接在该第二活动部10上,当第二活动部10活动时,则可以带动上述第二阻挡结构9动作,从而切换第二阻挡结构9挡住或者放行第四斜坡102坡底的状态,也即切换第二阻挡结构9挡住或者放行第四斜坡102上的空料箱8的状态。
在上述载运车3上还设有第二驱动件11,该第二驱动件11的位置与上述第二活动部10对应,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驱动第二活动部10动作。
上述第一状态时,第二阻挡结构9则挡在上述第四斜坡102的坡底以挡住第四斜坡102上的空料箱8,此时,第四斜坡102上的空料箱8则稳固地装在上述第四斜坡102上。
上述第二状态时,上述第四斜坡102的坡底与上述第三斜坡302的坡顶对接,上述第二驱动件11则与上述第二活动部10对接以驱动第二活动部10动作,第二活动部10则带动第二阻挡结构9一起动作,以使得第二阻挡结构9从阻挡住第四斜坡102坡底的位置移开,从而对第四斜坡102上的空料箱8进行放行。此时,第四斜坡102上的空料箱8则没有被挡住,故而第四斜坡102上的空料箱8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便可以滑落至上述第三斜坡302上。
采用上述结构,料架1上的空料箱8可以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滑落到上述载运车3上,从而实现空料箱8的自动回收,从而保证空料箱8能够及时回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活动部10包括第二框架1001和第二把手1002,第二框架1001也是直径为30mm的精益管拼接而成的方框结构,该第二框架1001的中部位置铰接在上述料架1上而形成第二杠杆,此时,第二框架1001便可以以该铰接点位中心转动。
上述第二把手1002和第二阻挡结构9分别一下一上设于上述第二杠杆(也即第二框架1001)的一端。
上述第一状态时,该第二杠杆的一端高于该第二杠杆的另一端,此时,设置有上述第二阻挡结构9的一端翘起,从而挡在上述第四斜坡102的坡底。
上述第二状态时,上述载运车3与料架1对接,并且上述第二驱动件11推动第二杠杆(第二框架1001)上的第二把手1002,从而推动上述第二杠杆,使得第二杠杆的另一端高于第二杠杆的一端,也即使得设置有上述第二阻挡结构9的一端朝下转动以从挡在第四斜坡102的位置移开,从而放行第四斜坡102的坡底,进而释放第四斜坡102上的空料箱8。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限定上述第二杠杆(也即第二框架1001)另一端的重量为C,限定该第二杠杆一端、第二阻挡结构9以及第二把手1002的总重量为D,C>D。这样,在第一状态时,第二杠杆的另一端则会自动朝下转动以驱使第二杠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阻挡结构9的一端)朝上转动,最佳地,该第二框架1001位于上述第四斜坡102的下方,当第二框架1001一端朝上移动时,第四斜坡102与第二框架1001发生干涉以形成限位,以使得第二阻挡结构9能够稳固地挡在第四斜坡102的坡底。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上述第二框架1001另一端的精益管中插装实心的金属棒进行配重,以使得C>D。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件11也是精益管拼接而成的框型结构,并且该第二驱动件11通过管连接件连接在上述载运车3上。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中,在上述第一斜坡101、第二斜坡301、第三斜坡302以及第四斜坡102的坡面上均设有滚轮13,从而减小空料箱8/满料箱2与坡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便于空料箱8/满料箱2在坡面上滑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料架1上还设有导向结构14,具体地,该导向结构14包括设于料架1一侧的A框和设于料架1另一侧的B框,A框和B框之间的距离与载运车3的宽度适配,当载运车3需和料架对接时,则可以将载运车3先推入A框和B框之间的空间内,从而实现载运车3与料架1的精准对接,以使得第一活动部5与第一驱动件6、第二活动部10与第二驱动件11的精准对接,进一步提升该上料装置的使用便利性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记载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架,所述料架上设有第一斜坡;
载运车,所述载运车上设有第二斜坡,所述第二斜坡的坡底设有第一阻挡结构;
第一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装在所述载运车上且所述第一阻挡结构与所述第一活动部连接;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料架上;
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阻挡结构挡在所述第二斜坡的坡底;
第二状态,所述载运车与所述料架衔接且所述第二斜坡的坡底与所述第一斜坡的坡顶对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活动部带动所述第一阻挡结构动作以放行所述第二斜坡的坡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部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框架铰接在所述载运车上形成第一杠杆,所述第一阻挡结构和所述第一把手分别一上一下设于所述第一杠杆的一端;
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杠杆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一杠杆的另一端;
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件推动所述第一把手以使所述第一杠杆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第一杠杆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杠杆另一端的重量为A,所述第一杠杆一端、所述第一阻挡结构以及所述第一把手的总重量为B,A>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坡的坡底设有用于拦住满料箱的第一栏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运车上还设有第三斜坡;
所述料架上还设有第四斜坡,所述第四斜坡的坡底设有第二阻挡结构;
还包括第二活动部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活动部装在所述料架上且该第二阻挡结构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载运车上;
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阻挡结构挡在所述第四斜坡的坡底;
第二状态时,所述第四斜坡的坡底与所述第三斜坡的坡顶对接,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活动部带动所述第二阻挡结构动作以放行所述第四斜坡的坡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部包括第二框架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框架铰接在所述料架上形成第二杠杆,所述第二阻挡结构和所述第二把手分别一上一下设于所述第二杠杆的一端;
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杠杆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杠杆的另一端;
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件推动所述第二把手以使所述第二杠杆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第二杠杆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杠杆另一端的重量为C,所述第二杠杆一端、所述第二阻挡结构以及所述第二把手的总重量为D,C>D。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斜坡的坡底设有用于拦住空料箱的第二栏杆。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坡、所述第二斜坡、所述第三斜坡以及所述第四斜坡上均设有若干滚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架上还设有用于所述载运车对接的导向结构。
CN202021818042.3U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上料装置 Active CN212607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8042.3U CN212607335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上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8042.3U CN212607335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上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07335U true CN212607335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05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18042.3U Active CN212607335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上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073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3997A (zh) * 2022-04-09 2022-07-01 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生产线用分装线sps小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3997A (zh) * 2022-04-09 2022-07-01 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生产线用分装线sps小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7238A (zh) 一种上料装置
CN111137808A (zh) 搬运小车
CN103596872A (zh) 电池转移装置
CN212607335U (zh) 一种上料装置
JP6566504B1 (ja) バッテリーキャリア
CN211970782U (zh) 一种零件自动输送装置
CN112478560B (zh) 一种仓储装置及入库、出库控制方法
CN108657701A (zh) 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CN211619851U (zh) 一种叉车
CN210653147U (zh) 一种便于搬运或吊运施工材料的搬运车
TW202313443A (zh) 氣體容器搬送用台車
CN111039059B (zh) 一种拖曳式大布卷落布机器人小车
KR101088128B1 (ko) 자재 이동 및 인양 대차
CN111516764A (zh) 竖直自顶升的可分离防爆货箱与易燃易爆危险品运输系统
CN206926675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推车
CN212667436U (zh) 一种便于卸料的建筑施工用推车
CN213863862U (zh) 对接无人机配送货物的立体仓库、系统、无人机及其货舱
KR101225959B1 (ko) 벽돌운반용 수레
CN210592062U (zh) 便捷式油桶搬运小车
CN110775126B (zh) 一种自动滑翔上料车及储料装置
CN215709490U (zh) 一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转运平台
CN211418880U (zh) 一种物料运输装置
CN111498751B (zh) 一种卸货平台
CN215663459U (zh) 一种新型较大体量砌块运输装置
JP4541079B2 (ja) 長尺物用パレットへの長尺物の積載方法並びに長尺物積載パレットの輸送容器への搬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