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03561U - 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03561U
CN212603561U CN202021694094.4U CN202021694094U CN212603561U CN 212603561 U CN212603561 U CN 212603561U CN 202021694094 U CN202021694094 U CN 202021694094U CN 212603561 U CN212603561 U CN 212603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vulcanization
capsule
bead
shou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940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水锋
张维燕
侯丹丹
周鹏
应鑫盛
王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e Rubb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ce Rubb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ce Rubb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ce Rubb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940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03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03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03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轮胎硫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及其硫化方法和硫化获得的轮胎。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该轮胎硫化胶囊包括胎圈部分、胎侧部分和胎肩部分,胎圈部分、胎侧部分和胎肩部分分别对应轮胎的胎圈位置、胎侧位置和胎肩位置;胎圈部分的厚度为8‑9mm,胎侧部分的厚度为10‑11mm,胎肩部分的厚度为8‑9mm。该轮胎硫化胶囊结合轮胎硫化传热现状,通过对硫化胶囊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开发出一种即满足传热快,提升硫化效率,又能满足硫化轮胎品质的新型硫化胶囊。

Description

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轮胎硫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
背景技术
轮胎硫化胶囊主要是轮胎硫化的一个工具。材质为丁基橡胶。相当于轮胎模具的内模。胶囊根据硫化机、夹具不同,分为不同型号:斜交A型、斜交B型、斜交AB型、子午A型(成为RA)、子午B型(RB)和子午AB型(RAB)。其作用主要在轮胎硫化过程中内部充压缩气、充氮气或充过热水等。使其伸张,撑起轮胎胶胚形成内压硫化轮胎。其优点为导热快,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操作简便。
目前,公司在使用的轮胎硫化胶囊(下称:正常胶囊)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胎圈部分、胎侧部分和胎肩部分,胎圈部分、胎侧部分和胎肩部分分别对应轮胎的胎圈位置、胎侧位置和胎肩位置;胶囊的厚度分布如图2中黑色曲线所示。这种轮胎硫化胶囊胎圈部分、胎侧部分和胎肩部分厚度逐渐增厚,这样胎圈部硫化效率较低,而胎侧硫化程度则较高,不利于轮胎的硫化生产。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2952448U)公开了一种超薄轮胎硫化胶囊包括两个对称的半模,每个所述的半模包括胎冠部分、胎肩部分、胎侧部分、胎缘部分和环形胎圈,所述的胎冠部分通过过渡弧形的胎肩部分连接胎侧部分,所述的胎冠部分为厚度为3mm的直面型,所述的胎肩部分为厚度为3mm的过渡弧形,所述的胎侧部分为厚度为3mm的直面型,所述的胎侧部分通过过渡弧形的胎缘部分连接环形胎圈,所述的胎缘部分为厚度为3.5mm的过渡弧形。该专利只考虑了传热效率,但是没有兼顾不同位置的不同硫化程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该轮胎硫化胶囊结合轮胎硫化传热现状,通过对硫化胶囊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开发出一种即满足传热快,提升硫化效率,又能满足硫化轮胎品质的新型硫化胶囊。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该轮胎硫化胶囊包括胎圈部分、胎侧部分和胎肩部分,胎圈部分、胎侧部分和胎肩部分分别对应轮胎的胎圈位置、胎侧位置和胎肩位置;胎圈部分的厚度为8-9mm,胎侧部分的厚度为10-11mm,胎肩部分的厚度为8-9mm。
本申请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该轮胎硫化胶囊结合轮胎硫化传热现状,通过对硫化胶囊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开发出一种即满足传热快,提升硫化效率,又能满足硫化轮胎品质的新型硫化胶囊。
附图说明
图1为公司目前在使用的轮胎硫化胶囊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胶囊与正常胶囊厚度分布对比图。
图3为上胎侧位置升温历程对比示意图。
图4为下胎侧位置升温历程对比示意图。
图5为胎圈位置升温历程对比示意图。
图6为胎肩位置升温历程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该轮胎硫化胶囊包括胎圈部分3、胎侧部分2和胎肩部分1,胎圈部分3、胎侧部分2和胎肩部分1分别对应轮胎的胎圈位置、胎侧位置和胎肩位置。本申请胶囊与正常胶囊厚度分布如下:
胶囊结构位置 正常结构尺寸 本申请结构尺寸
上子口胎圈位置 10-11mm 8-9mm
上子口胎圈位置 10-11mm 8-9mm
上胎侧位置 8-9mm 10-11mm
下胎侧位置 8-9mm 10-11mm
上胎肩位置 7.5-8.5mm 8-9mm
下胎肩位置 7.5-8.5mm 8-9mm
下面在同样的硫化条件下,分别对正常使用的正常胶囊和本申请胶囊进行温度测定,对两种方案下的温度升温历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现有胶囊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伸张率进行测定,为新型胶囊结构改善提供方向。
关键分析数据说明:
1、本申请胶囊与正常胶囊厚度分布对比
通过对现有胶囊的实际情况进行现状分析,我们对现有胶囊的厚度分布进行最优化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薄硫化时胶囊在胎圈位置的厚度。在原有胶囊模具的基础上,对模具内的芯模进行改造,从而达到该目的。通过优化设计后的胶囊分布形状如图2所示。红色曲线为本申请胶囊厚度分布曲线,黑色曲线为正常胶囊厚度分布曲线,通过优化设计,我们可以看出,本申请胶囊相对于正常胶囊在胎侧部厚度加厚,而在胎圈位置厚度减薄,目的就是为了加快胎圈部硫化效率,降低胎侧硫化程度。
2、本申请胶囊与正常胶囊对比分析
通过对新型胶囊和正常胶囊进行测温分析,对比不同结构胶囊升温历程的差异,进而进一步确认对轮胎传热的影响。
胶囊胎侧处加厚,对比上胎侧位置、下胎侧位置温度上升速率如图3、图4所示。
从胎侧位置的升温历程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胶囊的硫化升温历程要比正常胶囊慢,这正是因为本申请胶囊胎侧位置厚度尺寸变化的原因导致,对降低胎侧位置硫化程度有明显作用。
对胎圈及胎肩厚度减薄位置进行测温分析如图5和图6所示。从本申请胶囊的使用效果来看,在胎圈和胎肩位置的硫化升温历程要比普通结构胶囊升温要快,对我们提升硫化效率和改善硫化品质提供了新的途径。
3、本申请胶囊开发结论
本申请胶囊的设计,是对硫化胶囊的一次改革。硫化胶囊作为轮胎硫化时必须的辅助产品,在硫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申请胶囊的使用寿命可以通过胶料物性改善等措施得到解决。本申请胶囊的使用,对提升硫化效率作用明显,推广使用对企业增产增效作用大。

Claims (1)

1.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该轮胎硫化胶囊包括胎圈部分(3)、胎侧部分(2)和胎肩部分,胎圈部分(3)、胎侧部分(2)和胎肩部分(1)分别对应轮胎的胎圈位置、胎侧位置和胎肩位置;其特征在于,胎圈部分(3)的厚度为8-9mm,胎侧部分(2)的厚度为10-11mm,胎肩部分(1)的厚度为8-9mm。
CN202021694094.4U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 Active CN212603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4094.4U CN212603561U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4094.4U CN212603561U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03561U true CN212603561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12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94094.4U Active CN212603561U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03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76329Y (zh) 高精度框架式液压轮胎硫化机
CN212603561U (zh) 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
CN111941891A (zh) 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及其硫化方法和硫化获得的轮胎
CN206416377U (zh) 一种圆锥面导向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
CN205631139U (zh) 改良式轮胎硫化胶囊
CN201619205U (zh) 半钢子午胎硫化胶囊模具工装
CN208773911U (zh) 连排式多模硫化机
CN209631961U (zh) 一种汽车座椅机壳连续冲压成型模
CN213440615U (zh) 一种新型轮胎活络模具
CN217293594U (zh) 一种用于硫化机的分体式中心机构
CN220297906U (zh) 一种节能高效四立柱内胎硫化机
CN201609942U (zh) 一体式轮胎定型硫化设备
CN209599667U (zh) 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
CN206305234U (zh) 抗回弹单冲装置
CN211641064U (zh) 一种轮胎定型和硫化一体化中心机构
CN201313369Y (zh) 垂直板式活络模
CN112171978B (zh) 一种轮胎模具
CN213082058U (zh) 一种用于框架式液压机的中心机构
CN202344860U (zh) 一种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上侧板
CN203651015U (zh) 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鼓式硫化装置
CN2424007Y (zh) 子午线轮胎液压硫化机
CN214419311U (zh) 一种带测温孔的轮胎模具及测温系统
CN2785838Y (zh) 机模合一轮胎硫化机
CN214820047U (zh) 一种防收缩的硅胶模具
CN209599911U (zh) 一种工程车轮胎预制件提高加工效率新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08 No. 1, No. 1 Street, Qiant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ongce Rubb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 10th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310008

Patentee before: ZHONGCE RUBBER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