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98293U - 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98293U
CN212598293U CN202021524843.9U CN202021524843U CN212598293U CN 212598293 U CN212598293 U CN 212598293U CN 202021524843 U CN202021524843 U CN 202021524843U CN 212598293 U CN212598293 U CN 212598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ward
punching
die
station
side pun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248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成
汪建国
胡冬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enchang Precision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enchang Precision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enchang Precision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enchang Precision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248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98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98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98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包括依次设置的向外侧冲孔工位、二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三次向外侧冲孔工位,所述的向外侧冲孔工位、二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三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上均设置有向外侧冲孔装置;所述的向外侧冲孔装置包括上模、下模和侧冲结构,上模上设置有上卸料结构和上弹性结构,下模中设置下弹性卸料结构和下弹性结构,侧冲结构包括斜锲和滑块,通过挂台固定设置在卸料板上的斜锲限位块,挂在滑块中的冲头固定块,冲头固定块上的侧冲冲头;凹模板中设置侧冲凹模,侧冲凹模上设置侧冲凹模孔;下模中设置有与侧冲凹模孔配合的落料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对带有侧冲孔盖类产品需要采用侧冲孔时,斜锲受侧向力易断裂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级进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
背景技术
级进模是现阶段生产加工中较为先进的模具,其综合了单工序模具将多副模具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多种工序自动化生产,具有加工质量好,生产效率高,操作人员少等优点,是在阶段模具设计发展的一大方向。如图1和图2所示的厚料弧面侧冲孔盖类产品的生产,该盖类产品侧壁上有多个不同方向的冲孔,现有技术中利用了斜锲与滑块的运动完成多个侧冲孔侧冲,但是采用这种方式,斜锲所受的侧向力很大,从而易出现斜锲断裂的问题。因此,需要发明一种利用斜锲与滑块侧面冲孔并能减小斜锲所受侧向力的级进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带有侧冲孔盖类产品需要采用侧冲孔时,斜锲受侧向力易断裂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包括依次设置的向外侧冲孔工位、二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三次向外侧冲孔工位,所述的向外侧冲孔工位、二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三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上均设置有向外侧冲孔装置;
所述的向外侧冲孔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依次叠加固定在上模座上方的上垫脚和上托板,依次叠加固定在上模座下方的上垫板和上固定板;
所述的上模上设置有上卸料结构和上弹性结构,所述的上卸料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卸料盖板、卸料板;所述的上弹性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上托板中的螺钉,与螺钉固定连接的弹簧导杆,套设在弹簧导杆上的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弹簧下用于推开上卸料结构的上顶杆;
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以及依次叠加固定在下模座上的下垫板、下固定板和凹模板;
所述的向外侧冲孔装置上还设置有侧冲结构,所述的侧冲结构包括固定在上模上的斜锲,设置在卸料板中并与斜锲相适配的滑块,通过挂台固定设置在卸料板上用于减少斜锲侧向力的斜锲限位块,与滑块间隙配合并通过止位销挂在滑块中的冲头固定块,固定设置在冲头固定块上的侧冲冲头;
所述的凹模板中固定设置有适配产品外径的侧冲凹模,所述的侧冲凹模上对应盖类产品侧冲孔和侧冲冲头的位置设置有侧冲凹模孔;所述的下模中设置有与侧冲凹模孔配合的落料孔。
进一步地,为了能朝多个方向一次性给盖类产品侧壁完成多个冲孔,增加冲孔效率,所述的向外侧冲孔装置上至少有两组按产品不同方向的侧冲孔设置的侧冲结构、侧冲凹模孔和相对应的落料孔。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向下推出卸料,所述的上模上设置有用于推开上卸料结构的上弹性结构,所述的上弹性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上托板中的螺钉,与螺钉固定连接的弹簧导杆,套设在弹簧导杆上的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弹簧下的上顶杆。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产品定位,所述的下模中还设置有下弹性卸料结构,所述的下弹性卸料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垫板中的第一螺塞,设置在第一螺塞上方的第二弹簧和第一下顶杆。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向上推出卸料,所述的下模中还设置有下弹性结构,所述的下弹性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下模座中的第二螺塞,设置在第二螺塞上方的第三弹簧和第二下顶杆。
进一步地,为了让滑块移动时避开限位块,以及避开接触面的受力,所述的斜锲限位块为U型结构,所述的滑块穿过斜锲限位块,所述的滑块底部设置有带R角的U型槽,所述的斜锲限位块上设置有用于避开滑块U型槽R 角的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还包括以下成形工位:所述的向外侧冲孔工位、二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三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之前依次设置有冲导正钉孔工位、冲工艺缺口工位、二次冲工艺缺口工位、拉深工位、二次拉深工位、整形工位;所述的向外侧冲孔工位、二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三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之后依次设置有产品料带分离工位、切废料工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成形工位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提高模具零件的强度的空工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模具的斜锲限位块,使斜锲随压力机向下运动,斜锲斜度与滑块斜度接触,同时斜锲限位块与斜锲接触,减小了斜锲所受的侧向力,使斜锲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减少了模具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益。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盖类产品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盖类产品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模具设计排样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向外侧冲孔工位、二次向外侧冲孔工位和三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上的三组向外侧冲孔装置布置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的向外侧冲孔装置打开时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的向外侧冲孔装置闭合时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侧冲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侧冲结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侧冲结构爆炸图,着重展示了滑块底部带R角的U 型槽,以及斜锲限位块的U型结构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如图3所示,本级进模结构分为g1至g20共20个工位。在20个工位之间设置多个空工位,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模具、零件的强度,以及为各个工位的模具、零件设计提供足够的空间位置,同时也方便模具易损件的更换及模具维修。按照进料方向从前到后,其中:g1工位为冲导正钉孔工位,为后面的工位能够精确定位;g2、g3分别为工位为冲工艺缺口工位、二次冲工艺缺口工位,为后续的拉深工位做准备,以及切除除修边余量以外多余材料,保留拉深材料主体和载体;g4工位为一次拉深工位,将料带通过拉深产生塑性变形;g5、g6工位为空工位,用于防止产品在拉深时,降低后续工位的反压杆造成料带前后高低起伏过大而导致料带变形的影响;g7工位为二次拉深工位,将料带通过拉深产生塑性变形,完成产品的成型;g8为空工位;g9工位为整形工位;g10为空工位;g11工位为向外侧冲孔工位,将产品的侧壁向外一次冲孔;g12为空工位,g13二次向外侧冲孔工位,将产品的侧壁向外二次冲孔;g14为空工位;g15为三次向外侧冲孔工位,将产品的侧壁向外三次冲孔;g16、g17、g18为空工位;G19 工位为产品料带分离工位,为了将盖类产品的毛坯件从料带中分离;G20工位为切废料工位,对废料进行剪切,为后序废料的回收提供便捷。通过以上20 个工位便已完成了整个产品的连续冲压成型。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重点描述的向外侧冲装置分别设置在g11向外侧冲孔工位、g13二次向外侧冲孔工位、g15三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上,所述的向外侧冲孔工位、二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三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上均设置有向外侧冲孔装置;在g11向外侧冲孔工位上的向外侧冲孔装置中,可设置四组不同方向的侧冲结构,在g13二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上也可设置四组不同方向的侧冲结构,在g15三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上可设置两组不同方向的侧冲结构,三个工位能完成盖类产品侧壁上不同方向10个冲孔的加工,其余的设置是为了成型产品所设置的工艺空工位,或是辅助工位等在此并不详细一一说明。
如图5、图6所述的向外侧冲孔装置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所述的上模 10包括上模座103,依次叠加固定在上模座103上方的上垫脚102和上托板 101,依次叠加固定在上模座103下方的上垫板104和上固定板105;
所述的上模10上设置有上卸料结构11和上弹性结构12,所述的上卸料结构11包括固定连接的卸料盖板111、卸料板112;所述的上弹性结构12包括固定连接在上托板101中的螺钉121,与螺钉121固定连接的弹簧导杆122,套设在弹簧导杆122上的第一弹簧123,设置在第一弹簧123下用于推开上卸料结构11的上顶杆124;
所述的下模20包括下模座204,以及依次叠加固定在下模座204上的下垫板203、下固定板202和凹模板201;
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的向外侧冲孔装置上还设置有侧冲结构30,所述的侧冲结构30包括固定在上模10上的斜锲301,设置在卸料板112中并与斜锲301相适配的滑块303,通过挂台固定设置在卸料板112上用于减少斜锲 301侧向力的斜锲限位块304,与滑块303间隙配合并通过止位销302挂在滑块303中的冲头固定块305,固定设置在冲头固定块305上的侧冲冲头306。
所述的凹模板201中固定设置有适配盖类产品外径的侧冲凹模205,所述的侧冲凹模205上对应盖类产品侧冲孔和侧冲冲头306的位置设置有侧冲凹模孔206;所述的下模20中设置有与侧冲凹模孔206配合的落料孔207。
为了能朝多个方向一次性给盖类产品侧壁完成多个冲孔,增加冲孔效率,所述的向外侧冲孔装置上至少有两组对应盖类产品不同方向的侧冲孔设置的侧冲结构30、侧冲凹模孔206和相对应的落料孔207。
为了便于向下推出卸料,所述的上模10上设置有用于推开上卸料结构11 的上弹性结构12,所述的上弹性结构12包括固定连接在上托板101中的螺钉 121,与螺钉121固定连接的弹簧导杆122,套设在弹簧导杆122上的第一弹簧123,设置在第一弹簧123下的上顶杆124。
为了便于产品定位,所述的下模20中还设置有下弹性卸料结构21,所述的下弹性卸料结构21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垫板203中的第一螺塞213,设置在第一螺塞213上方的第二弹簧212和第一下顶杆211。
为了便于向上推出卸料,所述的下模20中还设置有下弹性结构22,所述的下弹性结构22包括固定连接在下模座204中的第二螺塞223,设置在第二螺塞223上方的第三弹簧222和第二下顶杆221。
如图7至图9所示,为了让滑块移动时避开限位块,以及避开接触面的受力,所述的斜锲限位块304为U型结构,所述的滑块303穿过斜锲限位块 304,所述的滑块303底部设置有带R角的U型槽,所述的斜锲限位块304上设置有用于避开滑块303的U型槽R角的斜面。
初始状态如图5所示,当冲床带动上模10向上运动到顶点时,送料机将已经在前工序完成的零件依托料带送至凹模板201上,再由冲床带动上模10 和上卸料结构11向下闭合模具,当上卸料板112先与产品毛坯接触后,将产品初步压入侧冲凹模205,同时下弹性结构22也受力回退;当上卸料板112 压住的产品毛坯与凹模板201接触时,冲头固定块725也完全进入侧冲凹模 205中,侧冲冲头306也对准了侧冲凹模孔206;随着上模10继续下压,上弹性结构12开始受力回退,上固定板105和止挡板111开始闭合,上模10 继续向下运动,斜锲301向下运动,斜锲301的斜面作用于滑块303中的斜面,使滑块303受力向外运动,此时固定在滑块303中的冲头固定块305与侧冲冲头306一起随之向外运动;随着上模10继续下压,上下模完全闭合,侧冲冲头306冲开产品侧壁进入侧冲凹模孔206,落料随之通过落料孔207掉落,完成盖类产品的侧冲;并如图6所示,当冲床运行至极限时即完成了对盖类产品的侧冲孔。在斜锲30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斜锲301向内的受力端与斜锲限位块304接触,分散了斜锲301的侧向力,使斜锲304的使用寿命延长。
当模具打开时,上模10整体向上运动,接着上弹性结构12推开上卸料结构11,斜锲301也随着向上运动,此时斜锲301的另一斜面与滑块303斜面接触,使滑块303受力向内运动,滑块303也同时带动冲头固定块305与侧冲冲头306一起向内运动,侧冲冲头306随即从侧冲凹模孔206和盖类产品毛坯的侧冲孔中退出;上模10继续向上运动,此时下弹性卸料结构22将盖类产品毛坯从凹模板201当中向上推出,连接在料带上的盖类产品可以随料带送往下一个工位进行加工。如上所述,模具往复打开闭合,每次完成一个产品的冲压。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设置的向外侧冲孔工位、二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三次向外侧冲孔工位,所述的向外侧冲孔工位、二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三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上均设置有向外侧冲孔装置;
所述的向外侧冲孔装置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所述的上模(10)包括上模座(103),依次叠加固定在上模座(103)上方的上垫脚(102)和上托板(101),依次叠加固定在上模座(103)下方的上垫板(104)和上固定板(105);
所述的上模(10)上设置有上卸料结构(11),所述的上卸料结构(11)包括固定连接的卸料盖板(111)、卸料板(112);
所述的下模(20)包括下模座(204),以及依次叠加固定在下模座(204)上的下垫板(203)、下固定板(202)和凹模板(201);
所述的向外侧冲孔装置上还设置有侧冲结构(30),所述的侧冲结构(30)包括固定在上模(10)上的斜锲(301),设置在卸料板(112)中并与斜锲(301)相适配的滑块(303),通过挂台固定设置在卸料板(112)上用于减少斜锲(301)侧向力的斜锲限位块(304),与滑块(303)间隙配合并通过止位销(302)挂在滑块(303)中的冲头固定块(305),固定设置在冲头固定块(305)上的侧冲冲头(306);
所述的凹模板(201)中固定设置有适配产品外径的侧冲凹模(205),所述的侧冲凹模(205)上对应盖类产品侧冲孔和侧冲冲头(306)的位置设置有侧冲凹模孔(206);所述的下模(20)中设置有与侧冲凹模孔(206)配合的落料孔(2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的向外侧冲孔装置上至少有两组按产品不同方向的侧冲孔设置的侧冲结构(30)、侧冲凹模孔(206)和相对应的落料孔(2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10)上设置有用于推开上卸料结构(11)的上弹性结构(12),所述的上弹性结构(12)包括固定连接在上托板(101)中的螺钉(121),与螺钉(121)固定连接的弹簧导杆(122),套设在弹簧导杆(122)上的第一弹簧(123),设置在第一弹簧(123)下方的上顶杆(1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20)中还设置有下弹性卸料结构(21),所述的下弹性卸料结构(21)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垫板(203)中的第一螺塞(213),设置在第一螺塞(213)上方的第二弹簧(212)和第一下顶杆(2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20)中还设置有下弹性结构(22),所述的下弹性结构(22)包括固定连接在下模座(204)中的第二螺塞(223),设置在第二螺塞(223)上方的第三弹簧(222)和第二下顶杆(2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的斜锲限位块(304)为U型结构,所述的滑块(303)穿过斜锲限位块(304),所述的滑块(303)底部设置有带R角的U型槽,所述的斜锲限位块(304)上设置有用于避开滑块(303)U型槽R角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的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还包括以下成形工位:所述的向外侧冲孔工位、二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三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之前依次设置有冲导正钉孔工位、冲工艺缺口工位、二次冲工艺缺口工位、拉深工位、二次拉深工位、整形工位;所述的向外侧冲孔工位、二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三次向外侧冲孔工位之后依次设置有产品料带分离工位、切废料工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其特征是,所述的成形工位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提高模具零件的强度的空工位。
CN202021524843.9U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 Active CN212598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4843.9U CN212598293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4843.9U CN212598293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98293U true CN212598293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3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24843.9U Active CN212598293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982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11799B (zh) 一种汽车靠背锁支架连续模
CN111940599A (zh) 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
CN212598293U (zh) 一种厚料弧面小孔向外侧冲盖类级进模
CN109759504A (zh) 订书机中央支架自动出件级进冲压模具及其成型方法
CN109290441A (zh) 一种汽车后门锁加强板连续冲压模
CN214442191U (zh) 一种管接头限位环连续模结构
CN102009101A (zh) 一种侧孔成形拉深类级进模
CN211071483U (zh) 连续模冲裁组件及模内出料结构和连续模
CN113894231A (zh) 冲压用的下模组件及具有该下模组件的双排钩冲压模具
CN214517098U (zh) 一种整体式波形片的多子片成形级进模
CN208146722U (zh) 一种耳机盖冲压侧切模具
JPH01104426A (ja) 順送りコンパウンド型による打抜プレスに於ける製品取出し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13162704U (zh) 一种空心盖凸台拉深负角度折弯级进模
CN215279408U (zh) 一种卷圆类浮动式切断落料装置
CN215657361U (zh) 一种管帽连续模
CN218049912U (zh) 可调式高精密带扣骨架成型类级进模
CN216575308U (zh) 冲压用的下模组件及具有该下模组件的双排钩冲压模具
CN214977042U (zh) 一种全光亮带产品的冲切模具结构
JPS6319286B2 (zh)
CN220144539U (zh) 一种冲压模具的抽芯装置
CN220760726U (zh) 改善侧围顶梁a柱转角起皱的新型模具机构
CN213162701U (zh) 一种球阀圆筒精密圆弧成形类级进模
CN213793761U (zh) 初始进料位置防错机构及连续精冲模
CN215279453U (zh) 一种摇臂体竖排一出二侧冲装置
CN212238908U (zh) 一种用于拉伸成型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