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80018U - 一种履带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履带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80018U
CN212580018U CN202021025755.4U CN202021025755U CN212580018U CN 212580018 U CN212580018 U CN 212580018U CN 202021025755 U CN202021025755 U CN 202021025755U CN 212580018 U CN212580018 U CN 212580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bearing
crawler
tensioning
chassis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257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鑫
章亮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Meihu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Meihu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Meihu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Meihua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257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80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80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80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履带设备,涉及履带机械技术领域,该履带设备包括:履带、底盘支架、主动轮、张紧轮、承重轮、连接件;其中,主动轮、张紧轮安装于底盘支架上的,主动轮用于驱动履带运动;张紧轮用于张紧履带;承重轮设置于底盘支架以下;承重轮包括两个第一类承重轮和若干第二类承重轮;两个第一类承重轮分别固定安装于底盘支架的前后两侧;第二类承重轮位于两侧的第一类承重轮之间;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二类承重轮和底盘支架,其包括:两支脚和两支脚之间的连接部;每一支脚上均铰接有一个第二类承重轮;连接部铰接在底盘支架上。该履带设备可减缓在不平路面下所受到的冲击,提高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履带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履带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设备。
背景技术
履带车对地面单位压力小,下陷小,附着能力强,行驶通过能力强。因此履带车可以在雪地、泥地、山林、沼泽、草地等土地松软和气候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轻松作业;可以用于各种复杂的地形,尤其是下雪的天气,履带车更能彰显出它的优越性。履带车的底部通常具有承重轮,当履带车在凹凸不平的路况上行驶时,承重轮可受到较大的冲击,若承重轮所受的冲击外力无法有效传递和扩散出去,可能对履带车的内部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长此以往,可明显减少履带车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履带设备,该履带设备可减缓在不平路面下所受到的冲击,提高使用寿命。
该履带设备包括:
履带;
底盘支架;
安装于底盘支架上的主动轮、张紧轮,其中,主动轮用于驱动履带运动;张紧轮用于张紧履带;
设置于底盘支架以下的承重轮;其中,承重轮包括两个第一类承重轮和若干第二类承重轮;两个第一类承重轮分别固定安装于底盘支架的前后两侧;第二类承重轮位于两侧的第一类承重轮之间;
用于连接第二类承重轮和底盘支架的连接件,其包括:两支脚和两支脚之间的连接部;每一支脚上均铰接有一个第二类承重轮;连接部铰接在底盘支架上。
进一步地,张紧轮配置有相应的张紧机构。
进一步地,该履带设备包括有两缓冲部件;缓冲部件一端与连接件的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底盘支架连接;缓冲部件与底盘支架的连接处不低于履带上侧部分的高度;两缓冲部件沿竖直轴线对称分布于前后两侧。
进一步地,缓冲部件为弹簧缓冲部件。
进一步地,两缓冲部件之间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该履带设备具有三个连接件和与之对应的六个第二类承重轮。
进一步地,该履带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底盘支架以上位置的至少一个支撑轮;支撑轮位于主动轮和张紧轮之间;支撑轮与主动轮、张紧轮大致位于同一高度。
进一步地,连接件的两支脚之间的角度位于120°至150°之间。
在本申请提出的履带设备中,连接件可相对于底盘支架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可达到自适应调整的目的,避免了刚性冲击,同时减缓单个承重轮所受到的冲击。因此,该履带设备能够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履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申请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和图2,该履带设备包括:履带1、底盘支架2、主动轮3、张紧轮4、承重轮5、连接件6;其中,主动轮3、张紧轮4安装于底盘支架2上的,主动轮用于驱动履带1运动;张紧轮用于张紧履带1;承重轮5设置于底盘支架2以下;承重轮5包括两个第一类承重轮51和若干第二类承重轮52;两个第一类承重轮51分别固定安装于底盘支架2的前后两侧;第二类承重轮52位于两侧的第一类承重轮51之间;连接件6用于连接第二类承重轮52和底盘支架2,其包括:两支脚61和两支脚61之间的连接部62;每一支脚61上均铰接有一个第二类承重轮52;连接部62铰接在底盘支架2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动轮3用于驱动履带1运动,主动轮3本身在动力源的驱动下转动,驱动主动轮3转动的动力源可以为电机、汽油机。
需要说明的是,承重轮5用于支撑起履带设备的重量,当履带设备在凹凸不平的路况上行驶时,承重轮5需要承受较大的外力冲击,如果承重轮所受的冲击外力无法有效传递和扩散出去,可能对履带车的内部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长此以往,可明显减少履带车的使用寿命。第二类承重轮52铰接在连接件6的支脚61上,而连接件6的连接部62与底盘支架2铰接,当承重轮5经过不平的路面时,连接件6可相对于底盘支架2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可达到自适应调整的目的,避免了刚性冲击,同时减缓单个承重轮5所受到的冲击。因此,该履带设备能够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张紧轮4配置有相应的张紧机构41。张紧机构41用于小幅度地调节张紧轮4的位置,使得张紧轮4能够有效地张紧履带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履带设备包括有两缓冲部件7;缓冲部件7一端与连接件6的连接部62连接,另一端与底盘支架2连接;缓冲部件7与底盘支架2的连接处不低于履带1上侧部分的高度;两缓冲部件7沿竖直轴线对称分布于前后两侧。具体地,当承重轮5经过不平的路面时,连接件6可相对于底盘支架2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缓冲部件7能够提供一定的恢复力,吸收部分冲击能量。缓冲部件7能够为履带设备的内部结构提供减震缓冲,并吸收一定的冲击能量,减少外力冲击对设备结构件的影响,进而提高履带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部件7为弹簧缓冲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缓冲部件7之间垂直设置。这样可使得两缓冲部件7能够尽可能的吸收来自不同方向的冲击能量,从而可提高减震缓冲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履带设备具有三个连接件6和与之对应的六个第二类承重轮52。每个连接件6可对应安装有两个第二类承重轮52。第二类承重轮52和连接件6的数量可根据履带设备的前后长度来确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履带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底盘支架2以上位置的至少一个支撑轮8;支撑轮8位于主动轮3和张紧轮4之间;支撑轮8与主动轮3、张紧轮4大致位于同一高度。支撑轮8用于对履带1的上侧部分进行支撑,减少履带1的上侧部分的上下摆动,进而改善履带设备在不平路况下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6的两支脚61之间的角度位于120°至150°之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精神作举例说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履带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履带设备包括:
履带(1);
底盘支架(2);
安装于底盘支架(2)上的主动轮(3)、张紧轮(4),其中,主动轮用于驱动履带(1)运动;张紧轮用于张紧履带(1);
设置于底盘支架(2)以下的承重轮(5);其中,承重轮(5)包括两个第一类承重轮(51)和若干第二类承重轮(52);两个第一类承重轮(51)分别固定安装于底盘支架(2)的前后两侧;第二类承重轮(52)位于两侧的第一类承重轮(51)之间;
用于连接第二类承重轮(52)和底盘支架(2)的连接件(6),其包括:两支脚(61)和两支脚(61)之间的连接部(62);每一支脚(61)上均铰接有一个第二类承重轮(52);连接部(62)铰接在底盘支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设备,其特征在于,张紧轮(4)配置有相应的张紧机构(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履带设备包括有两缓冲部件(7);缓冲部件(7)一端与连接件(6)的连接部(62)连接,另一端与底盘支架(2)连接;缓冲部件(7)与底盘支架(2)的连接处不低于履带(1)上侧部分的高度;两缓冲部件(7)沿竖直轴线对称分布于前后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设备,其特征在于,缓冲部件(7)为弹簧缓冲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设备,其特征在于,两缓冲部件(7)之间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履带设备具有三个连接件(6)和与之对应的六个第二类承重轮(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履带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底盘支架(2)以上位置的至少一个支撑轮(8);支撑轮(8)位于主动轮(3)和张紧轮(4)之间;支撑轮(8)与主动轮(3)、张紧轮(4)大致位于同一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设备,其特征在于,连接件(6)的两支脚(61)之间的角度位于120°至150°之间。
CN202021025755.4U 2020-06-06 2020-06-06 一种履带设备 Active CN212580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5755.4U CN212580018U (zh) 2020-06-06 2020-06-06 一种履带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5755.4U CN212580018U (zh) 2020-06-06 2020-06-06 一种履带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80018U true CN212580018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44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25755.4U Active CN212580018U (zh) 2020-06-06 2020-06-06 一种履带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800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1058A (zh) * 2021-07-14 2021-10-15 胡天琦 一种具有稳定行走机构的探测机器人
CN113844559A (zh) * 2021-10-11 2021-12-28 北京凌天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履带式行走机构及消防灭火机器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1058A (zh) * 2021-07-14 2021-10-15 胡天琦 一种具有稳定行走机构的探测机器人
CN113844559A (zh) * 2021-10-11 2021-12-28 北京凌天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履带式行走机构及消防灭火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80018U (zh) 一种履带设备
US7490691B2 (en) Engine subframe mounting arrangement
US7070012B2 (en) Snowmobile suspension
CA2832180A1 (en) Track suspension
AU9387998A (en) Undercarriage assembly for a belted work machine
CN206107385U (zh) 一种履带式移动底盘减震行走机构
CN110802992A (zh) 减震机构、底盘结构以及移动机器人
CN206155604U (zh) 一种非对称上导轮自张紧式履带行走机构
CN103496408A (zh) 二阶非独立履带悬架底盘系统
CN112550502A (zh) 适用于复杂地形的履带车辆底盘
CN102616293B (zh) 一种三角履带行走装置
US4373758A (en) Multiple roller bogey assembly
CN112373587A (zh) 一种适应全地形减震履带车底盘和具有其的履带车
US20050077784A1 (en) Vehicle track with idler and roller suspension
CN2787541Y (zh) 履带悬挂减震装置
US20220212735A1 (en) Crawler driving device
CN214356323U (zh) 一种适用于石油领域的履带式运输车底盘行走装置
CN209813656U (zh) 一种移动承载平台
CN210484500U (zh) 一种卧式千斤顶减震后轮组件
CN216332365U (zh) 一种履带底盘
CN112874644A (zh) 一种行走装置及履带式车辆
CN220924335U (zh) 履带基架、三角履带及采棉机
CN110126932B (zh) 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
CN219056431U (zh) 一种自稳定平衡模块及系统
CN216301279U (zh) 一种模块化小型履带式车辆悬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