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26932B - 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26932B
CN110126932B CN201910338930.0A CN201910338930A CN110126932B CN 110126932 B CN110126932 B CN 110126932B CN 201910338930 A CN201910338930 A CN 201910338930A CN 110126932 B CN110126932 B CN 1101269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ractor
engine
bearing plate
main 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389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26932A (zh
Inventor
毛智琳
彭铭广
刘文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guang Agricultural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guang Agricultural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guang Agricultural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guang Agricultural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389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269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26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6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26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6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04Suspension devices for wheels, rollers, bogies or fram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拖拉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包括用于与拖拉机发动机进行安装的发动机固定座和用于与拖拉机底盘机架进行安装的减振座,所述发动机固定座和所述减振座之间夹设有弹性减振体,对发动机减振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拖拉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拖拉机都需要减振的机构来减少进行过程中自身或者外界产生的各种振动,保证行进的稳定,也是保护本身结构长期可靠、驾驶人员安全等,特别是在履带式拖拉机的使用中,好的减振结构对拖拉机整体的性能更加起着关键的作用。
如公开号为204368305U公开的一种适用于轻型履带拖拉机的上下机架减震结构,包含机架,所述机架包含用于连接发动机、变速箱和驾驶操纵台的上机架和位于所述上机架下方且用于连接履带行走部分的下机架,所述上机架和所述下机架通过减震装置连接,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轻型履带拖拉机的上下机架减震结构,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确保发动机安装时定位精准,并且在震动大或者受到较大横向作用力时,减小发动机左、右移位现象,同时减少发动机运转震动对机架和操作者的影响,已经在减振方面提升了不少,但是对于发动机方面的减振效果还有待加强,针对性不高,改进的地方主要在于机架,而且还是上下机架间的减振结构设计,结构容错率低,一旦出现减振问题,需要对整个机架进行检测、维修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发动机减振效果更好的拖拉机用减振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拖拉机减振器,包括用于与拖拉机发动机进行安装的发动机固定座和用于与拖拉机底盘机架进行安装的减振座,所述发动机固定座和所述减振座之间夹设有弹性减振体。通过发动机固定座和减振座设计,使得弹性减振体能更好地发挥其减振的作用,本申请的减震器优选采用两个以上,分别设置在发动机的左右两侧靠底部的位置,弹性减振体的顶面至底面的延伸方向是倾斜的,并最好是朝向发动机的中心部位,不仅可以对发动机有很好的具有一定的定位效果的功能,还能起到非常好的减振效果。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弹性减振体为减振胶或者弹簧。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发动机固定座包括用于与拖拉机发动机固定连接的侧安装固定板和与所述侧安装固定板固定连接住并底面部位用于供所述弹性减振体的顶面部位抵靠住的顶承载板,所述减振座包括用于与拖拉机底盘机架固定连接的底安装固定板和与所述底安装固定板固定连接住并顶面部位用于供所述弹性减振体的底面部位抵靠住的底承载板。可以让弹性减振体更好地发挥作用,对设备有更好地保护作用,而且安全性方面也能提升。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侧安装固定板的前后两侧固定有分别对所述弹性减振体的前后方进行限位的前侧限位翼板和后侧限位翼板,所述顶承载板、前侧限位翼板、后侧限位翼板和底承载板包围形成供所述弹性减振体置入的减振区间。让弹性减振体有一个较好的减振工作范围,既能让其好好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前侧限位翼板包括板面朝着前后方向设置的前侧主翼板,所述后侧限位翼板包括板面朝着前后方向设置的后侧主翼板,所述前侧主翼板的底边部位的表面与所述底承载板的顶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底承载板至顶承载板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后侧主翼板的底边部位的表面也与所述底承载板的顶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底承载板至顶承载板方向相对设置。为防止弹性减振体疲劳和老化损坏,引起安全质量问题,因为该设计一旦弹性减振体劳损失效,两侧护翼就能有效支撑在底承载板上,防止发动机下垂引起安全事故。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前侧主翼板的底边部位的表面比所述底承载板的与所述前侧主翼板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在底承载板至顶承载板方向相对设置的那部分顶面更靠近顶承载板,所述后侧主翼板的底边部位的表面比所述底承载板的与所述后侧主翼板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在底承载板至顶承载板方向相对设置的那部分顶面更靠近顶承载板。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前侧主翼板的底边部位的表面与所述底承载板的与所述前侧主翼板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在底承载板至顶承载板方向相对设置的那部分顶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后侧主翼板的底边部位的表面与所述底承载板的与所述后侧主翼板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在底承载板至顶承载板方向相对设置的那部分顶面之间也具有间隙。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前侧主翼板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处一体连接有用于向底承载板方向进行定位的前侧定位凸起块,所述后侧主翼板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处一体连接有用于向底承载板方向进行定位的后侧定位凸起块,所述底承载板上开设有供前侧定位凸起块导入的前侧导向孔和供后侧定位凸起块导入的后侧导向孔。弹性减振体劳损失效时,顶承载板和底承载板之间就会压缩,定位凸起块导入导向孔中,起到定位效果,固定着发动机,这样就不会使得顶承载板连着发动机在底承载板有明显的位移现象,可以很好地稳住失效时发动机的位置。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底安装固定板的底面上固定有背离所述底安装固定板方向延伸的支撑延伸板,所述底安装固定板和所述支撑延伸板之间形成能架设在拖拉机底盘机架的夹角部。
一种拖拉机减振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减振器的拖拉机底盘机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整个减振器结构的稳定性更好,减振效果明显提升,特别是对于发动机产生振动的吸收和对发动机位置限定方面,都明显进行了强化,在能更好地给拖拉机提供行进的能力情况下,还能很好地保护好发动机等振动影响较多的部件,对驾驶员的安全性和使用的舒适性都有更多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整体轮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平衡摆轮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与支重轮配合的导向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上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左、右斜支撑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5安装到拖拉机上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I处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发动机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减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固定座,2、弹性减振体,3、减振座,11、侧安装固定板,12、顶承载板,31、底安装固定板,32、底承载板,21、前侧限位翼板,22、后侧限位翼板,200、减振区间,211、前侧主翼板,221、后侧主翼板,201、前侧定位凸起块,202、后侧定位凸起块,2001、前侧导向孔,2002、后侧导向孔,300、支撑延伸板,301、夹角部,4001、延伸安装板,4002、侧安装孔,4003、发动机主安装孔,4004、前纵向安装板,4005、后纵向安装板,4006、减振胶安装孔,4007、螺柱,71、下机架,72、上机架,73、包围外套,730、转动空间,701、上左长梁,702、上右长梁,703、下左长梁,704、下右长梁,741、左斜支撑臂,742、右斜支撑臂,700、直角接口,75、加强横档,7000、上翘段,7001、上侧前翘平面,7002、下侧前翘平面,400、变速箱,401、发动机,402、减振器,403、履带行走轮系,81、张紧轮,82、导向轮,83、驱动轮,84、履带,851、第一支重轮,850、平衡摆轮组,852、第二支重轮,8500、平衡摆轮,861、第一导向铁,862、第二导向铁,855、平衡摆轮导向铁,444、振动传感器,333、螺母孔,555、平衡板,666、三角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2、3、4、5所示,一种拖拉机的履带行走轮系,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轮系单元,所述轮系单元均包括前后设置的张紧轮81、导向轮82、位于所述导向轮82前上方的驱动轮83以及绕制在所述张紧轮81、导向轮82和驱动轮83上的履带84,所述张紧轮81和导向轮82之间还前后依次设置有第一支重轮851、平衡摆轮组850和第二支重轮852,所述履带84还绕制在所述第一支重轮851、平衡摆轮组850和第二支重轮852的下侧部位上,所述平衡摆轮组850上具有前后两对能上下浮动的平衡摆轮8500,所述张紧轮81和导向轮82的高度均高于第一支重轮851的高度且均高于第二支重轮852的高度。平衡摆轮组850优选安装在拖拉机底盘机架下侧的长梁上,平衡摆轮组850应具有一个前后延伸的平衡板555,前后两个平衡摆轮8500通过转动轴安装在平衡板555前后两侧,平衡板555也通过轴直接安装至拖拉机同一侧的长梁上即可,这样,绕着走就可以像跷跷板一样上下摆动并配合履带行进以使用不同情况的路段;同侧的导向轮82可以设置在拖拉机同一侧的长梁上,例如,导向轮的轮轴一端用螺栓固定在同侧长梁上,另一端用撑板固定,撑板也是可以固定在同侧长梁上;同侧的张紧轮81也可以设置在拖拉机同一侧的长梁上,而通常情况下,需要在长梁上安装一个现有的可调节的张紧装置,例如可以调节前后长度并能锁紧松开的长螺杆螺栓、伸缩杆或者气杆等,张紧轮81是安装在张紧装置上以进行位置的调节履带的松紧度,调整范围优选0-90mm;支重轮可以直接通过转轴安装在长梁上;驱动轮83应安装在靠上方的变速箱的驱动轴上。
所述第一支重轮851和所述第二支重轮852的高度差小于10mm。
所述张紧轮81比第一支重轮851高出10-30mm,所述张紧轮81比第二支重轮852高出10-30mm,所述导向轮82比第一支重轮851高出10-30mm,所述导向轮82比第二支重轮852高出10-30mm。
所述第一支重轮851和所述第二支重轮852的位置均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铁861和第二导向铁862。同一侧的第一导向铁861和第二导向铁862可以安装至拖拉机同一侧的长梁上,且导向铁均应设置在上下对应的支重轮的靠下的区域内,以限定履带在该位置上抬陷入的位置,一般是不能上抬高出支重轮的中心高度。同时也是为增加导向轮和张紧轮的使用可靠性和寿命,同时不让履带脱轨。
所述第一导向铁861的靠前端部分和靠后端部分均为弧形的翘曲段,所述第二导向铁862的靠前端部分和靠后端部分也均为弧形的翘曲段。
所述第一导向铁861的靠前端部分的翘曲高度低于靠后端部分的翘曲高度,所述第二导向铁862的靠前端部分的翘曲高度高于靠后端部分的翘曲高度。
所述第一导向铁861的最低位置低于第一支重轮851的最低位置的2-5mm,所述第二导向铁862的最低位置低于第二支重轮852的最低位置的2-5mm。
前后两对平衡摆轮8500之间设有平衡摆轮导向铁855。平衡摆轮导向铁855可以安装在长梁上,也可以安装在平衡摆轮组850中的平衡板555靠下侧的部位上。该设计可以保持平衡摆轮寿命同时不让履带脱轨,导向铁、履带、平衡摆轮共同作用,控制平衡摆轮的摆幅,不使摆轮大幅摆动影响履带寿命,同时使得整个轮系结构能够很好地起到减振的效果。
所述平衡摆轮导向铁855的中间段高而前后靠近平衡摆轮段低,以更好地配合履带行进。
前后二支重轮和平衡摆轮在水平起始的情况下应该能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为优。
实施例2,如图6所示,一种拖拉机底盘总成,所述底盘机架,所述底盘机架上安装有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的履带行走轮系,所述底盘机架上还安装有变速箱400、发动机401、减振器402,所述减振器402具有两个并分别安装在发动机401左下侧和底盘机架的上左长梁701之间和发动机401左下侧和底盘机架的上右长梁702之间。
实施例3,如图7、8、9所示,一种履带拖拉机底盘机架,包括下机架71和固定在所述下机架71上方的上机架72,所述下机架71靠其后侧的上方设有左右两个分别供变速箱的左右两侧驱动轮轮壳套入的包围外套73,所述包围外套73内具有供变速箱的驱动轮轮壳转动的转动空间730。驱动轮轮壳是变速箱的用于驱动拖拉机驱动轮的驱动轴外侧的圆形状的保护外壳。所述包围外套73和变速箱的左右两侧驱动轮轮壳之间的套接不要锁死,应使得变速箱的驱动轮轮壳安装到包围外套73内后在转动空间730内是具有转动的能力的,这样,当拖拉机振动时,特别是发动机振动时或者发动机进行减振器等部件安装维修等过程有上下位置变化时,由于发动机和变速箱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着的,上述新方案结构的设置,就可以使得发动机带着变速箱以包围外套73的为支点位置,上下可以有较好的位置移动的范围,从而在减振效果和设备安装维修过程中均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整体减振和发动机的减振方面,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结构运行的稳定性也更高,不容易产生机械故障。其中,所述包围外套73可以采用圆抱箍,圆抱箍轴向尽量是保持在左右方向的,另外,一方面圆抱箍不要套的变速箱的驱动轮轮壳太紧,另一方面,两者间的接触面可以设置的平滑一点,这样,在使用时需要转动的时候就会比较顺畅,可以提升减振效果和设备的机动性。本申请的底盘机架是优选适用于发动机前驱的履带拖拉机。包围外套73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得,例如采用钢铁类的圆抱箍,并可以采用两半部分拼合的结构,现有技术中有的这种可以方便拆卸又能调节抱箍松紧的结构,包围外套73可以固定在一个支架的顶部上,支架可以固定在底盘机架的下侧长梁上,比如固定在一个三角形的三角支架666上,三角支架666可以采用钢铁结构并由一根直立的钢铁柱和一根斜的钢铁柱组成,这两根柱子的底部可以固定在底盘机架的下侧长梁上,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这两根柱子顶部用于固定包围外套73,如果包围外套73由两半部分拼接的,这两根柱子顶部可以固定包围外套73其中一半,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这样包围外套73另一半可以跟固定的一半拼接并进行松紧度调整,当然,这两根柱子上半部分本身也可以通过焊接进一步固定。
所述上机架72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上左长梁701和上右长梁702,所述下机架71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下左长梁703和下右长梁704。
所述上左长梁701和上右长梁702之间的左右间的间隔距离小于所述下左长梁703和下右长梁704之间的左右间的间隔距离。
所述上左长梁701和所述下左长梁703之间通过左斜支撑臂741安装固定,所述上右长梁702和所述下右长梁704之间通过右斜支撑臂742安装固定;所述左斜支撑臂741的两端端部和右斜支撑臂742的两端端部均开设有与长梁安装连接的直角接口700;所述上左长梁701和上右长梁702左右间安装固定有左右方向延伸的加强横档75。上述固定、安装连接的方式均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当然,也可以采用开设相应孔并通过螺栓螺母的方式实现。
所述上左长梁701和上右长梁702靠前端的部分均具有向前方上翘的上翘段7000,所述上翘段7000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上侧前翘平面7001和下侧前翘平面7002。上侧前翘平面7001可用于安装减振器、发动机等以作为一个支撑面。
所述下侧前翘平面7002的翘度大于所述上侧前翘平面7001的翘度。上翘的设计使得通过性更好。
实施例4,如图10所示,一种履带拖拉机底盘总成,包括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履带拖拉机底盘机架,还包括该底盘机架上安装有的变速箱400、发动机401、减振器402、履带行走轮系403,所述减振器402具有两个并分别安装在发动机401左下侧和底盘机架的上左长梁701之间和发动机401左下侧和底盘机架的上右长梁702之间,进一步,减振器402是安装在发动机401和上侧前翘平面7001之间的。这样,可以通过履带减振、底盘机架新结构减振及减振器的减振,三方面共同减振作用下,使该底盘作业、行走平稳振动,可靠性提高。
实施例5,如图11、12、13、14、15、16所示,还提供一种能运用到实施例4中的减振器,包括用于与拖拉机发动机进行安装的发动机固定座1和用于与拖拉机底盘机架进行安装的减振座3,所述发动机固定座1和所述减振座3之间夹设有弹性减振体2。本实施例的减振器在履带拖拉机上使用效果是非常好的,而且最好是那种发动机在前的前驱的拖拉机,并且每个拖拉机优选配置两个以上的这种减振器,本实施例中,推荐一个拖拉机使用两个这种减振器,一左一右设置在发动机的左右两侧,并最好是设置在发动机靠底部的左右两侧并左右相对设置,然后,减振器安装到拖拉机上以后的状态是,弹性减振体2的主体减振方向优选是斜向的倾斜设置,并优选对着发动机的中心部位,这对于弹性减振体2来说,也即是顶部至底部的延伸方向的朝向是斜向对着发动机的中心部位,这样,位于发动机右下侧的减振器中的弹性减振体2的顶部至底部方向是往右斜下方的,则底部至顶部方向是往左斜上方的,就是这样一个斜向的方向来作用在发动机右下侧和拖拉机底盘机架的右侧之间,而另一个减振器就在发动机左下侧进行对称的设置,左右两个减振器尽量保持镜像对称来作用于发动机和拖拉机底盘机架之间,不仅可以防止发动机向左右两侧偏移,还能起到非常好的减振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减振体2可以采用减振胶或者弹簧,但是这里更推荐减振胶,减振胶也即现有的减振橡胶,是各种橡胶减振器的泛称,优选采用那种偏方形状的减振胶,并且选用的减振胶在减振器安装至拖拉机上以后其主要减振方向是在顶部至底部,或者说是顶面至底面的这个方向为优选,这样也就是说弹性减振体2能在顶部至底部方向上进行有效的减振,并且这个方向也能更好地斜向对着发动机的中心部位,其顶部是通过发动机固定座1对发动机进行作用,其底部是通过减振座3对底盘机架发生作用,所以需要夹设在两者之间,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为了配合这样的设计思路,下面对发动机固定座1和减振座3也进行了相应的优选设计:
所述发动机固定座1包括用于与拖拉机发动机固定连接的侧安装固定板11和与所述侧安装固定板11固定连接住并底面部位用于供所述弹性减振体2的顶面部位抵靠住的顶承载板12,所述减振座3包括用于与拖拉机底盘机架固定连接的底安装固定板31和与所述底安装固定板31固定连接住并顶面部位用于供所述弹性减振体2的底面部位抵靠住的底承载板32。该优选方案中,侧安装固定板11是用于直接跟发动机左侧或者右侧部位进行固定连接的,侧安装固定板11优选安装至发动机时是竖直状态的并本身两侧板面朝向左右方向设置;而顶承载板12和底承载板32就是为了夹设住弹性减振体2并供弹性减振体2的顶部和底部得到两侧的支撑,顶承载板12优选安装固定在侧安装固定板11背靠发动机一侧的板面上,而底承载板32优选安装固定在底安装固定板31上方的位置,底承载板32尽量与顶承载板12保持平行并且底承载板32位于顶承载板12下方的区域,底承载板32的本身两侧板面的朝向在减振器安装到拖拉机上以后是朝着斜向对着发动机中心部位的这个方向,所以顶承载板12的本身板面的朝向与底承载板32的板面朝向应尽量保持一致,这样可以使得底承载板32至顶承载板12这个延伸方向也是斜向对着发动机中心部位这个方向,也即顶承载板12和底承载板32当安装好以后是两块倾斜板,顶承载板12的下板面也即其底面用于抵住弹性减振体2的顶面,底承载板32的上板面也即其顶面用于抵住弹性减振体2的底面,所以其实,顶承载板12的底面和底承载板32的顶面都是倾斜面,使得夹在两者之间的弹性减振体2的主体减振的方向也是斜向的并且是对着发动机的中心部位,所以减振器的主体部分:即顶承载板12、底承载板32和弹性减振体2,这三者其实是斜向作用在发动机和底盘机架之间的,当然,其主要的斜向作用的是弹性减振体2,不仅起到减振的作用,而且还是桥梁的作用来架设在发动机的左右两侧的部位上,减振器安装完成后,弹性减振体2的顶部至底部延伸方向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尽量控制在45-90度之间,进一步最好控制在60-85度之间,这样使得底承载板32至顶承载板12的延伸方向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也是相应的这个角度范围,三者的这种角度设计,使得所述发动机固定座1和所述减振座3之间的整个构造能够在竖直方向支撑的分量可以有较好的保障,并且水平方向支撑分量也能更好地抵住发动机以使左右两侧减振器可以在左右间更好地定位住发动机,并还能有效进行减振。
关于顶承载板12的固定方式可以如下设计:顶承载板12靠近侧安装固定板11背靠发动机一侧的板面的部位上一体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延伸安装板4001,所述顶承载板12和延伸安装板4001可以是由一块板折弯形成或者是直接一体锻造的工艺等一体连接方式制得,延伸安装板4001在减振器安装后优选也是竖直状并且板面也是朝着左右方向,这样在延伸安装板4001和侧安装固定板11上可以开设左右方向贯通并一一对应的若干对侧安装孔4002,比如开设三对一一相对的呈正立状的三角形状分布,可以主要布置在延伸安装板4001中央区域上,然后就可以通过螺栓螺母等锁紧件将延伸安装板4001和侧安装固定板11安装固定在一起,当然,顶承载板12也就被固定住了,更优化地,延伸安装板4001是与侧安装固定板11背靠发动机一侧的板面是能贴合的,这样可以更加提高结构的稳定性,而侧安装固定板11可以设计成靠下的至少一部分用于与延伸安装板4001安装固定,靠上的至少一部分部分用于和发动机固定连接并在该部分上开设有左右方向贯通的发动机主安装孔4003,可以设计若干,比如三个,通过发动机主安装孔4003就能与发动机进行按照固定,当然,发动机上应开设相应的安装孔与发动机主安装孔4003进行配对,通过螺栓螺母等锁紧件就能就行固定了;
而底承载板32优选安装固定在底安装固定板31上方的位置,底承载板32和底安装固定板31之间可以通过两块前后间隔设置的前纵向安装板4004和后纵向安装板4005固定连接,前纵向安装板4004和后纵向安装板4005的板面方向均可以朝向前后方向,前纵向安装板4004的顶部和底部可以分别焊接固定在底承载板32的底面和底安装固定板31的顶面之间,同样,后纵向安装板4005的顶部和底部也可以分别焊接固定在底承载板32的底面和底安装固定板31的顶面之间,这里有个优选方案是,底安装固定板31的底面应在减振器安装时与底盘机架上的一部分表面能较好的贴合并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这样可以使得底安装固定板31能够与底盘机架有非常好的固定支撑的效果。底盘机架上优选具有一个向前上方倾斜的坡面,所述底安装固定板31优选是向前上方倾斜的倾斜板。为了保证底承载板32、顶承载板12、弹性减振体2以及他们的朝向尽量保持在垂直于拖拉机前后这个方向的面域内以使得支撑的分量只有左右方向上和上下方向上而尽量避免前后方向的分量,使得减振器更好地正对发动机作用,从而,就需要后纵向安装板4005位于底承载板32的底面和底安装固定板31的顶面之间最大的支起长度是要大于前纵向安装板4004位于底承载板32的底面和底安装固定板31的顶面之间最大的支起长度,就可以尽量减少底承载板32、顶承载板12、弹性减振体2以及他们的朝向在前后方向出现多余的前后倾斜而影响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前述的螺栓类并开孔的固定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的固定方式,但是焊接的固定方式灵活性相对会差一些,而且一旦焊接后比较难调整,可拆卸性比较差,可以运用,但还是采用前述的优选方式使用效果更好些,涉及的板材均可以采用金属板材,例如钢板、铁板;
底承载板32和顶承载板12上开设对应的减振胶安装孔4006,减振胶安装孔4006优选采用弧形长槽孔,底承载板32上的减振胶安装孔4006和顶承载板12上的减振胶安装孔4006可以优选呈十字交叉状,也即,例如顶承载板12上的减振胶安装孔4006的长槽长度延伸方向是前后方向,则底承载板32上的减振胶安装孔4006的长槽长度延伸方向优选是左右方向,另外,底承载板32上的减振胶安装孔4006和顶承载板12上的减振胶安装孔4006可以通过插入一根螺柱4007进行定位,将底承载板32和顶承载板12、弹性减振体2串在一起并使得弹性减振体2有效定位在底承载板32和顶承载板12之间;减振座3上可以安装有振动传感器444,振动传感器444的触头对着发动机固定座1上,可根据振动强度调整触头间隙,传感器的信息接入发动机的CAN总线上进行信息反馈,通过声音或指示灯警示振动强度和减振胶失效情况;减振座3上设有螺母孔333,减振胶失效时,通过其他螺杆或者其他螺杆旋入向上顶起发动机固定座1,轻松更换减振胶。
所述侧安装固定板11的前后两侧固定有分别对所述弹性减振体2的前后方进行限位的前侧限位翼板21和后侧限位翼板22,所述顶承载板12、前侧限位翼板21、后侧限位翼板22和底承载板32包围形成供所述弹性减振体2置入的减振区间200。形成一个可控又稳定的减振区域。
所述前侧限位翼板21包括板面朝着前后方向设置的前侧主翼板211,所述后侧限位翼板22包括板面朝着前后方向设置的后侧主翼板221,所述前侧主翼板21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与所述底承载板32的顶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底承载板32至顶承载板12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后侧主翼板22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也与所述底承载板32的顶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底承载板32至顶承载板12方向相对设置。
所述前侧主翼板21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比所述底承载板32的与所述前侧主翼板21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在底承载板32至顶承载板12方向相对设置的那部分顶面更靠近顶承载板12,所述后侧主翼板22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比所述底承载板32的与所述后侧主翼板22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在底承载板32至顶承载板12方向相对设置的那部分顶面更靠近顶承载板12。
所述前侧主翼板21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与所述底承载板32的与所述前侧主翼板21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在底承载板32至顶承载板12方向相对设置的那部分顶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后侧主翼板22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与所述底承载板32的与所述后侧主翼板22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在底承载板32至顶承载板12方向相对设置的那部分顶面之间也具有间隙。
所述前侧主翼板21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处一体连接有用于向底承载板32方向进行定位的前侧定位凸起块201,所述后侧主翼板22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处一体连接有用于向底承载板32方向进行定位的后侧定位凸起块202,所述底承载板32上开设有供前侧定位凸起块201导入的前侧导向孔2001和供后侧定位凸起块202导入的后侧导向孔2002。两侧护翼板和减振座有间隙,正常情况下两侧护翼板的底边部位不碰减振座的底承载板上的顶面,优选为平整的表面,一旦减振胶劳损失效,两侧翼板就会支撑在底承载板的顶面上,防止发动机下垂引起安全事故;而减振胶劳损失效时,凸起块导入孔中,起到纵向定位,固定着发动机,也是为了防止翼板虽然靠在底承载板上的顶面,但是可能会产生滑动,有了凸起块就可以插入到导入孔,防止发动机滑动脱离底承载板发生事故,当然,正常情况下,凸起块是应该要不插入对应的导入孔的或者是凸起块与对应导入孔之间保持一个有效的间距以避免两者在正常减振是出现碰触情况而使得减振效果变差甚至损伤设备。
所述底安装固定板31的底面上固定有背离所述底安装固定板31方向延伸的支撑延伸板300,所述底安装固定板31和所述支撑延伸板300之间形成能架设在拖拉机底盘机架的夹角部301。支撑延伸板300可以优选为两块并分别一体连接于底安装固定板31的前后两侧,支撑延伸板300优选靠近发动机一侧而夹角部301优选靠发动机外侧,这样可以让夹角部301在拖拉机底盘机架上由内向外支起来,安装效果更好,架上去安装好以后可以进一步通过焊接固定在拖拉机底盘机架上。
实施例6,如图17所示,一种拖拉机减振系统,包括实施例5中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减振器的拖拉机底盘机架。

Claims (6)

1.一种拖拉机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拖拉机发动机进行安装的发动机固定座(1)和用于与拖拉机底盘机架进行安装的减振座(3),所述发动机固定座(1)和所述减振座(3)之间夹设有弹性减振体(2);
所述发动机固定座(1)包括用于与拖拉机发动机固定连接的侧安装固定板(11)和与所述侧安装固定板(11)固定连接住并底面部位用于供所述弹性减振体(2)的顶面部位抵靠住的顶承载板(12),所述减振座(3)包括用于与拖拉机底盘机架固定连接的底安装固定板(31)和与所述底安装固定板(31)固定连接住并顶面部位用于供所述弹性减振体(2)的底面部位抵靠住的底承载板(32);
所述侧安装固定板(11)的前后两侧固定有分别对所述弹性减振体(2)的前后方进行限位的前侧限位翼板(21)和后侧限位翼板(22),所述顶承载板(12)、前侧限位翼板(21)、后侧限位翼板(22)和底承载板(32)包围形成供所述弹性减振体(2)置入的减振区间(200);
所述前侧限位翼板(21)包括板面朝着前后方向设置的前侧主翼板(211),所述后侧限位翼板(22)包括板面朝着前后方向设置的后侧主翼板(221),所述前侧主翼板(21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与所述底承载板(32)的顶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底承载板(32)至顶承载板(12)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后侧主翼板(22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也与所述底承载板(32)的顶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底承载板(32)至顶承载板(12)方向相对设置;
所述前侧主翼板(21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比所述底承载板(32)的与所述前侧主翼板(21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在底承载板(32)至顶承载板(12)方向相对设置的那部分顶面更靠近顶承载板(12),所述后侧主翼板(22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比所述底承载板(32)的与所述后侧主翼板(22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在底承载板(32)至顶承载板(12)方向相对设置的那部分顶面更靠近顶承载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拉机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振体(2)为减振胶或者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拉机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主翼板(21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与所述底承载板(32)的与所述前侧主翼板(21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在底承载板(32)至顶承载板(12)方向相对设置的那部分顶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后侧主翼板(22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与所述底承载板(32)的与所述后侧主翼板(22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在底承载板(32)至顶承载板(12)方向相对设置的那部分顶面之间也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拉机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主翼板(21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处一体连接有用于向底承载板(32)方向进行定位的前侧定位凸起块(201),所述后侧主翼板(221)的底边部位的表面处一体连接有用于向底承载板(32)方向进行定位的后侧定位凸起块(202),所述底承载板(32)上开设有供前侧定位凸起块(201)导入的前侧导向孔(2001)和供后侧定位凸起块(202)导入的后侧导向孔(20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拉机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安装固定板(31)的底面上固定有背离所述底安装固定板(31)方向延伸的支撑延伸板(300),所述底安装固定板(31)和所述支撑延伸板(300)之间形成能架设在拖拉机底盘机架的夹角部(301)。
6.一种拖拉机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拖拉机减振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减振器的拖拉机底盘机架。
CN201910338930.0A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 Active CN110126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8930.0A CN110126932B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8930.0A CN110126932B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6932A CN110126932A (zh) 2019-08-16
CN110126932B true CN110126932B (zh) 2024-02-20

Family

ID=67571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8930.0A Active CN110126932B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2693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44337A (ko) * 2000-12-05 2002-06-15 류정열 차량의 파우어 트레인 쏠림방지용 트랜스미션의 마운팅구조
CN103318010A (zh) * 2013-07-12 2013-09-25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一种装甲车辆柴油机几字型缓冲支座
CN103568806A (zh) * 2013-10-31 2014-02-12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盒式限位发动机悬置总成
CN205273159U (zh) * 2016-01-18 2016-06-01 天津方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座
CN207394243U (zh) * 2017-11-06 2018-05-22 董丽丽 一种农机发动机减震装置
CN210011812U (zh) * 2019-04-25 2020-02-04 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8596B2 (ja) * 2013-07-16 2015-10-2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44337A (ko) * 2000-12-05 2002-06-15 류정열 차량의 파우어 트레인 쏠림방지용 트랜스미션의 마운팅구조
CN103318010A (zh) * 2013-07-12 2013-09-25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一种装甲车辆柴油机几字型缓冲支座
CN103568806A (zh) * 2013-10-31 2014-02-12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盒式限位发动机悬置总成
CN205273159U (zh) * 2016-01-18 2016-06-01 天津方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座
CN207394243U (zh) * 2017-11-06 2018-05-22 董丽丽 一种农机发动机减震装置
CN210011812U (zh) * 2019-04-25 2020-02-04 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6932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3729B2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work vehicle
CN109795569B (zh) 适用于丘陵山地的小型三角形履带底盘
US9982413B2 (en) Cab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work vehicle
CN111055872B (zh) 一种单轴胶轮转向架
EP3501936B1 (en) Bogie frame, bogie assembly and rail vehicle
US7231993B2 (en) Drive track support with vibration isolation
MXPA96001815A (en) Frame beaming reduction assembly
CN210391360U (zh) 一种拖拉机的履带行走轮系及底盘总成
US9248877B1 (en) Vehicle
US20180201086A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which reduces vibration effect of power system on vehicle body
CN110126932B (zh) 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
KR100316893B1 (ko) 차량용 토션 빔 타입 현가장치의 토션 빔 마운팅 구조
CN210011812U (zh) 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
CN210011811U (zh) 一种履带拖拉机底盘机架及底盘总成
CN112373587A (zh) 一种适应全地形减震履带车底盘和具有其的履带车
US7882993B2 (en) Spare tire tuned mass damper
US10266213B2 (en) Tractor
CN210502930U (zh) 一种消防机器人的减震行走机构
CN210591277U (zh) 一种悬挂装置、运动底盘及机器人
US7021885B2 (en) Fork lift truck with elastic bearing
CN2787541Y (zh) 履带悬挂减震装置
KR200479374Y1 (ko) 사륜구동 자동차의 트랜스미션 마운팅 보강장치
CN219584340U (zh) 一种履带底盘
CN110027637A (zh) 一种拖拉机的履带行走轮系及底盘总成
CN104885690B (zh) 一种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浮动驾驶操纵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