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4447U - 驱动结构及使用该驱动结构的升降立柱 - Google Patents

驱动结构及使用该驱动结构的升降立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74447U
CN212574447U CN202020826577.9U CN202020826577U CN212574447U CN 212574447 U CN212574447 U CN 212574447U CN 202020826577 U CN202020826577 U CN 202020826577U CN 212574447 U CN212574447 U CN 212574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shaft
pair
support rings
buffer
rotat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265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曙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Tianan Nikoda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Tianan Nikod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Tianan Nikoda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Tianan Nikod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265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74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74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74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结构及使用该驱动结构的升降立柱,包括转动齿轮和适于驱动该转动齿轮旋转的动力组件,转动齿轮具有适于与升降立柱的丝杆相连的连接孔;动力组件包括电机、设于电机的转子轴上的适于与转动齿轮啮合相连的蜗杆部、分别支承于转子轴轴向的两个端部的一对支撑圈,以及设于一对支撑圈中近蜗杆部的支撑圈背离蜗杆部的一端配接的缓冲柱。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立柱在上升到一定位置时可保持其位置的稳定性从而防止升降立柱出现非正常下降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驱动结构及使用该驱动结构的升降立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立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结构及使用该驱动结构的升降立柱。
背景技术
升降立柱广泛应用在可升降调节的桌子上,用以实现桌子的桌面的升降调节。一般来说,升降立柱是通过丝杠结构来实现其升降功能的,在升降立柱上升到一定位置时,需要通过自锁功能来保持其位置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对升降立柱的主体加设刹车结构或者在该丝杠结构对应的驱动结构包括的减速电机齿轮部分加装刹车结构来实现的。这两种方式均存在结构复杂,装配不便且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设计能够简化升降立柱的结构,但同时还能起到对于升降立柱上升到一定位置保持其位置的稳定性防止升降立柱出现下降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结构,以解决保持转子轴旋转到位后状态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立柱,以解决保持立柱上升到位后位置的稳定性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驱动结构,适用于升降立柱,包括:
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具有适于与升降立柱的丝杆相连的连接孔;
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设于所述电机的转子轴上的适于与所述转动齿轮啮合相连的蜗杆部、分别支承于所述转子轴轴向的两个端部的一对支撑圈,以及设于一对支撑圈中近蜗杆部的支撑圈背离蜗杆部的一端配接的缓冲柱。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一对所述支撑圈中适于配接缓冲柱的支撑圈背离蜗杆部的一端凹设有装配孔;
所述缓冲柱适于与所述装配孔过盈配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柱采用弹性材质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一对所述支撑圈均采用PEEK材质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包覆在所述动力组件外的外壳体;以及
在所述外壳体上设有适于所述蜗杆部部分露出的镂空口。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体内部设有适于容纳所述缓冲柱的缓冲腔;以及
在所述外壳体内腔还设有适于容纳所述支撑圈的支撑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子轴上近一对所述支撑圈的部分上分别套设有一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立柱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升降立柱,包括:所述驱动结构。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及使用该驱动结构的升降立柱,通过在一对支撑圈中近蜗杆部的支撑圈背离蜗杆部的一端配接的缓冲柱,当升降立柱上升到一定位置时,该缓冲柱可以给予转子轴一定的沿该转子轴径向运转的阻力,使得转子轴在负载状态下,不会产生使得升降立柱出现非正常下降的现象,从而保持升降立柱位置的稳定性。同时,此处的缓冲柱还可以有效防止转子轴出现轴向窜动的问题,从而减小了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的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转动齿轮1、连接孔2、电机3、转子轴4、蜗杆部5、支撑圈6、缓冲柱7、轴承8、外壳体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结构,适用于升降立柱,包括:转动齿轮1和适于驱动该转动齿轮1旋转的动力组件。转动齿轮1具有适于与升降立柱的丝杆相连的连接孔2,通过该连接孔2实现转动齿轮1与丝杆之间的连接,从而在动力组件驱动转动齿轮1旋转的同时带动丝杆的旋转。动力组件包括电机3、设于电机3的转子轴4上的适于与转动齿轮1啮合相连的蜗杆部5、分别支承于转子轴4轴向的两个端部的一对支撑圈6,以及设于一对支撑圈6中近蜗杆部5的支撑圈6背离蜗杆部5的一端配接的缓冲柱7。其中的转子轴4上近一对支撑圈6的部分上分别套设有一轴承8。
具体来说,在电机3运行过程中,转子轴4的旋转来驱动转动齿轮1转动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转动齿轮1转动的反作用力,在该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转子轴4可能产生轴向的窜动,从而在电机3运行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噪声,降低升降立柱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本实施例通过分别支承于转子轴4轴向的两个端部的一对支撑圈6可以起到对于转子轴4的轴向两个端部的轴向支承作用,从而通过支撑圈6来减少转子轴4在轴向方向的窜动,以降低电机3运行过程的噪声。
也就是说,支撑圈6起到了对于转子轴4转动过程轴向的支承作用,且在转动齿轮1转动过程中对于转子轴4产生的反作用力下,支撑圈6与转子轴4之间也会产生一定的接触摩擦。因此,此处,一方面考虑到减少转子轴4与支撑圈6之间接触面的摩擦性,以降低支撑圈6对于转子轴4旋转的阻力;另一方面,针对转子轴4产生的对于支撑圈6的作用力,以降低该作用力下支撑圈6的磨损性,本实施例优选的支撑圈6采用PEEK材质制成,一方面PEEK材质具有良好的耐磨损和耐高温性能,该性能使得支撑圈6即使在转子轴4对其产生的作用力之下也不易被磨损,从而延长支撑圈6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PEEK材质还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如此,即可降低支撑圈6与转子轴4接触面的摩擦阻力。
而对于本实施例的缓冲柱7来说,可选采用弹性材质的例如但不限于橡胶制成。使得弹性材质制成的缓冲柱7即可当升降立柱上升到一定位置时,该缓冲柱7可以给予转子轴4一定的沿该转子轴4径向运转的阻力,使得转子轴4在负载状态下,不会产生使得升降立柱出现下降的现象,从而保持升降立柱位置的稳定性。
再详细来说,对于支撑圈6与缓冲柱7之间的配接来说,一对支撑圈6中适于配接缓冲柱7的支撑圈6背离蜗杆部5的一端凹设有装配孔;缓冲柱7适于与装配孔过盈配接。
此外,驱动结构还包括包覆在动力组件外的外壳体9;以及在外壳体9上设有适于蜗杆部5部分露出的镂空口。在外壳体9内部设有适于容纳缓冲柱7的缓冲腔,以及在外壳体9内腔还设有适于容纳支撑圈6的支撑腔,也就是说缓冲柱7通过缓冲腔和支撑圈6的配合来实现缓冲柱7在外壳体9内位置的稳定性。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的驱动结构使用在升降立柱中时,待立柱上升至一定高度时,如果转子轴4有产生使得立柱下降运动的趋势,此时缓冲柱7会产生对于转子轴4上述运动趋势的阻力,从而使得转子轴4在负载状态下,不会产生使得升降立柱出现非正常下降的现象,从而保持升降立柱位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驱动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立柱,包括:实施例1的驱动结构。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8)

1.一种驱动结构,适用于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具有适于与升降立柱的丝杆相连的连接孔;
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设于所述电机的转子轴上的适于与所述转动齿轮啮合相连的蜗杆部、分别支承于所述转子轴轴向的两个端部的一对支撑圈,以及设于一对支撑圈中近蜗杆部的支撑圈背离蜗杆部的一端配接的缓冲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支撑圈中适于配接缓冲柱的支撑圈背离蜗杆部的一端凹设有装配孔;
所述缓冲柱适于与所述装配孔过盈配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柱采用弹性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支撑圈均采用PEEK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包覆在所述动力组件外的外壳体;以及
在所述外壳体上设有适于所述蜗杆部部分露出的镂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内部设有适于容纳所述缓冲柱的缓冲腔;以及
在所述外壳体内腔还设有适于容纳所述支撑圈的支撑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上近一对所述支撑圈的部分上分别套设有一轴承。
8.一种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结构。
CN202020826577.9U 2020-05-18 2020-05-18 驱动结构及使用该驱动结构的升降立柱 Active CN212574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6577.9U CN212574447U (zh) 2020-05-18 2020-05-18 驱动结构及使用该驱动结构的升降立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6577.9U CN212574447U (zh) 2020-05-18 2020-05-18 驱动结构及使用该驱动结构的升降立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74447U true CN212574447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40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26577.9U Active CN212574447U (zh) 2020-05-18 2020-05-18 驱动结构及使用该驱动结构的升降立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744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01912A (en) Fan motor bearing assembly
US20050140228A1 (en) Magnetic bearing system
CN212574447U (zh) 驱动结构及使用该驱动结构的升降立柱
CN112454329B (zh) 桌面机械臂的底座、桌面机械臂及机器人
US4332542A (en) Electrically driven potter's wheel
JP3090449U (ja) ブラシレス直流モーター
CN1147983C (zh) 小型电动机减震方法及所用轴承减震圈
CN210319673U (zh) 一种多功能舞台灯光旋转设备
CN210094992U (zh) 升降立柱
CN203278456U (zh) 一种负载强度高的外转子直流无刷电机
CN201822224U (zh) 一种电动旋转餐桌的驱动装置
CN211474495U (zh) 风扇摇头装置及风扇
CN209963906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电机结构
CN211638997U (zh) 一种凸轮式摇篮五轴结构
WO2020186725A1 (zh) 一种摇头机构和电暖器
CN218062752U (zh) 风扇
CN212777594U (zh) 摇头机构及电暖器
CN215883193U (zh) 一种自行车花鼓及自行车
CN218992256U (zh) 一种轴类装置
CN220185412U (zh) 风扇电机稳定旋转结构及摇头风扇
CN218325845U (zh) 轴承预紧结构及使用其的自隔离式转子组件
CN117432641A (zh) 一种户外风扇的摇头机构及户外风扇
CN208190433U (zh) 一种减震垫及其应用的电机和空调负载
CN220770000U (zh) 一种自锁机构和磨机
CN217152376U (zh) 风扇摇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