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2678U - 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2678U
CN212562678U CN202020893092.1U CN202020893092U CN212562678U CN 212562678 U CN212562678 U CN 212562678U CN 202020893092 U CN202020893092 U CN 202020893092U CN 212562678 U CN212562678 U CN 212562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guide
wheel
guide wheel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930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生健
支涛涛
李晶
许浪涛
许明金
杨茂华
任维安
乔冠楠
刘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Longxiang Yunku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Longxiang Yunku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Longxiang Yunku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Longxiang Yunku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930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2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2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2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放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以解决现有旋转型车库旋转时,载车架难以始终保持水平和平稳状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停放设备,包括主框架、动力旋转系统、载车架和导向机构;动力旋转系统包括旋转装置和驱动装置,旋转装置安装在主框架内;载车架安装在旋转装置上;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载车架上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顶部导向轮以及设置在主框架上的导轨;导轨为分段式,包括下方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以及上方的上部导轨;第一导轨与第一导向轮配合,第二导轨与第二导向轮配合,上部导轨与顶部导向轮配合,旋转装置旋转时,载车架上至少有一个导向轮位于对应的导轨中。

Description

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放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绿色出行理念的提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等两轮车成为大多数人出行方式的交通工具,因此近年来很多城市中两轮车的保有量急剧上升。但由于缺少固定的停放场所,两轮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有些已经严重阻碍了道路交通,使公交车等机动车辆无法行驶。
一些旋转型的立体车库可用于停放两轮车,解决乱停乱放的问题,但在旋转时,载车架难以始终保持水平和平稳状态,可能出现摆动,尤其当载车架上停放的两轮车数量较大时,载车架的摆动很可能使两轮车车体倾倒,甚至从载车架上坠落,从而造成财产损失及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旋转型车库旋转时,载车架难以始终保持水平和平稳状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主框架、动力旋转系统、载车架和导向机构;
所述动力旋转系统包括旋转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装置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安装在所述主框架内;所述载车架安装在所述旋转装置上;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载车架底部两端的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设置于载车架顶部的顶部导向轮以及设置主框架上的导轨;所述导轨为分段式,包括分别设置在主框架上方和下方的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所述上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与下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并存在间距;所述下部导轨包括设置于主框架下方两侧并处于同一竖直平面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第一导向轮配合,第二导轨与第二导向轮配合,上部导轨与顶部导向轮配合,旋转装置旋转时,载车架上至少有一个导向轮位于对应的导轨中。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轴、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驱动转盘和从动转盘,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主框架的对应两侧;
所述驱动转盘所在的竖直平面与所述上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且位于上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与下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之间;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减速电机和链轮传动机构,所述减速电机通过所述链轮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旋转装置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载车架为多个,每个所述载车架均包括停车台、设置在所述停车台上的支架和车板轴,所述支架成一列间隔设置多个,支架的顶端通过所述车板轴连接,底端与所述停车台固连;所述车板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驱动转盘和从动转盘上,且车板轴平行于所述转轴;多个载车架的车板轴环绕所述转轴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为了使导向机构的导向性更好,所述顶部导向轮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车板轴两侧的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
所述上部导轨包括处于同一竖直平面的第三导轨和第四导轨;所述第三导轨与第三导向轮配合,第四导轨与第四导向轮配合;所述第三导轨和第四导轨靠近一侧的截面为L型,以防止旋转时第三导向轮碰撞第四导轨,或者第四导向轮碰撞第三导轨。
进一步地,设旋转装置的旋转中心为第一旋转中心,转轴的中心为第二旋转中心;
所述下部导轨的模型由下式确定: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842964140000021
其中,xθ1:下部导轨的x轴坐标值;
yθ1:下部导轨的y轴坐标值;
θ1:载车架进入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时,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
R: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mm;
L1: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之间的距离,单位:mm;
α1:第二旋转中心和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
所述上部导轨的模型由下式确定: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842964140000031
其中,xθ2:上部导轨的x轴坐标值;
yθ2:上部导轨的y轴坐标值;
θ2:载车架进入上部导轨后,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
R: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mm;
L2:载车架顶部导向轮与第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mm;
α2:载车架顶部导向轮与第二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
进一步地,所述链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级传动机构和第二级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级传动机构包括一级主动链轮和与所述一级主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的一级从动链轮,所述第二级传动机构包括二级主动链轮和与所述二级主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的二级从动链轮;所述一级主动链轮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一级从动链轮和二级主动链轮同轴连接,所述二级从动链轮与所述驱动转盘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使上述链条传动机构传动更平稳,所述二级主动链轮和二级从动链轮之间的链条外侧分别设有两个涨紧链轮,所述涨紧链轮通过链轮轴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转盘和从动转盘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为等边三角形,分别以基座的三条边的中间段为底边、沿基座的中心向外延伸设置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框架,所述三个三角形框架的顶角与所述基座的角共圆;所述载车架为 6个,载车架的车板轴两端分别固定在驱动转盘和从动转盘对应的三角顶点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引坡板,所述载车架的停车台旋转至停放设备的出入口时,停车台的入车端与引坡板相适配,为车辆进入停车位起过渡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引坡板上设置有防滑带,在雨雪天气人或车辆带入水时,防滑带可起到防滑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停放设备可实现集中规范停放两轮车,有效解决车辆存放杂乱无章的问题。
(2)旋转装置转动时,导向机构可使多个载物架的停车台保持始终水平和平稳状态,避免车辆倾倒或者坠落。
(3)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载车架,载车架上可停放车辆多,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从而节约土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停放设备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停放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实施例中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实施例中动力旋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实施例中载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实施例中导向机构的导向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即将脱离第三导轨而第四导向轮开始进入第四导轨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导向轮沿第一导轨运动的状态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导向轮即将脱离第一导轨而第二导向轮开始进入第二导轨的状态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导向轮沿第二导轨运动的状态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导向轮即将脱离第二导轨而第三导向轮开始进入第三导轨的状态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导向轮即将脱离第三导轨而第四导向轮开始进入第四导轨的状态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导向轮即将脱离第四导轨而第一导向轮开始进入第一导轨的状态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增加充电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载车架沿下部导轨运动时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载车架沿上部导轨运动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主框架,10-外框架侧梁、11-第一立柱、12-第一连接梁、 13-第二连接梁、14-第三连接梁、15-第四连接梁、16-顶层侧梁、17-顶层纵梁、 18-第二立柱、19外框架纵梁;2-载车架,20-车板轴、21-停车台、22-支架、23- 前轮止挡、25-防滑带、26-引坡板;3-旋转装置,30-驱动转盘、31-从动转盘、 32-转轴、33-基座、34-涨紧链轮、35-一级主动链轮、36-一级从动链轮、37-二级主动链轮、38-二级从动链轮、39-减速电机;4-导向机构,40-第一导轨、41- 第二导轨、42-第三导轨、43-第四导轨、44-第一导向轮、45-第二导向轮、46- 第三导向轮、47-第四导向轮;5-充电装置,50-充电控制柜、51-第一旋转通电装置、52-第二旋转通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后、左、右均以面向附图方向为准。
从图1和2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车停放设备包括主框架1、动力旋转系统和载车架2;
本实施例的主框架1包括第一立柱11、顶层侧梁16、顶层纵梁17;四根第一立柱11的底端通过地脚螺栓连接在地面上,第一立柱11的顶端与顶层侧梁16及顶层纵梁17连接组成稳定的柱体框架;其中两个相邻的第一立柱11 之间自下向上依次设有平行于顶层侧梁16的第一连接梁12、第二连接梁13、第三连接梁14和第四连接梁15;该柱体框架的外侧还设有两组外框架,每组外框架均包括外框架侧梁10、外框架纵梁19以及两根第二立柱18,两根第二立柱的底端通过地脚螺栓连接在地面上,其高度低于第一立柱11的高度;第二立柱18与第一立柱11之间通过外框架侧梁10连接,两根外框架侧梁10之间连接有外框架纵梁19,外框架纵梁19和顶层纵梁17之间还可设有多个斜拉连接梁,如图3所示。采用本实施例的主框架可减小整个停放设备的重量,且便于安装及维修整个停放设备。
动力旋转系统包括旋转装置3和用于驱动旋转装置旋转的驱动装置,旋转装置3包括转轴32、设置在转轴32上的驱动转盘30和从动转盘31;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主框架一侧的第四连接梁15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主框架另一侧的连接梁上。本实施例的驱动转盘30和从动转盘31均包括基座33,基座为等边三角形,分别以基座的三条边的中间段为底边、沿基座的中心向外延伸设置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框架,三个三角形框架的顶角与基座的角共圆,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采用的驱动转盘和从动转盘可减轻整个停放设备的重量,同时可防止驱动转盘影响导向机构的导向;驱动转盘和从动转盘也可以是圆盘形结构。驱动装置包括减速电机39和链轮传动机构,减速电机39安装在主框架1的第一连接梁12外侧,通过链轮传动机构带动驱动转盘30转动。
为了降低旋转装置3的转速,本实施例中的链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级传动机构和第二级传动机构,第一级传动机构包括一级主动链轮35和与一级主动链轮35通过链条连接的一级从动链轮36,第二级传动机构包括二级主动链轮37 和与二级主动链轮37通过链条连接的二级从动链轮38;一级主动链轮35与减速电机39的输出端连接,一级从动链轮36和二级主动链轮37通过设置在第二连接梁13上的链轮轴同轴连接,二级从动链轮38与驱动转盘30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平稳的传动,在二级主动链轮37和二级从动链轮38之间的链条外侧分别设置两个涨紧链轮34,涨紧链轮34通过链轮轴设置在主框架1的第三连接梁14上,参见图4。
本实施例的载车架2为6个,每个载车架2均包括车板轴20、停车台21、支架22,支架22的底端固定设置在停车台21上,支架22的上方之间通过车板轴20相互连接;车板轴20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转盘30和从动转盘31对应的三角顶点固定连接,见图6~9;相邻两个支架22之间的停车台21上间隔设有三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上设有前轮止挡2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载车架可保证停放整齐。当然,车板轴与驱动转盘及从动转盘的固定位置也可以为驱动转盘及从动转盘的基座及三角形框架上。
为了保证旋转装置3转动时各载车架2始终保持水平和平稳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停放设备还包括靠近驱动转盘一侧的导向机构4,该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停车台21两端的第一导向轮44和第二导向轮45、设置于车板轴20上的顶部导向轮以及设置于主框架1上的导轨。在轴向上旋转装置3与导轨保持间距,载车架2的停车台21可伸至下部导轨与旋转装置之间,使得安装于停车台21 上的底部导向轮(即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能够与下部导轨(即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配合。为方便说明导向机构与驱动转盘的位置关系,假定下部导轨和底部导向轮所在的竖直平面为第一平面,驱动转盘所在的竖直平面为第二平面,上部导轨和顶部导向轮所在的竖直平面为第三平面,并假定驱动转盘一侧为左,从动转盘一侧为右,则本实施例中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从左到右依次间隔平行,以防止导向轮碰撞到驱动转盘上。
顶部导向轮可以采用顶部设置一个导向轮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顶部设置两个导向轮的结构,本实施例采用顶部设置两个导向轮的结构,包括通过连接架对称设置在车板轴两侧的第三导向轮46和第四导向轮47;
导轨为四段,包括位于主框架底部的第一导轨40和第二导轨41以及位于主框架上部的第三导轨42和第四导轨43,第一导轨40与第一导向轮44配合,第二导轨41与第二导向轮45配合,第三导轨42与第三导向轮46配合,第四导轨43与第四导向轮47配合,驱动转盘旋转时,每个载车架2上至少有一个导向轮位于对应的导轨中;例如,导向轮运动至导轨的边缘时,有两个导向轮位于对应的导轨中,如图8和9所示,驱动转盘继续旋转,切换为一个导向轮位于对应的导轨中。
驱动转盘旋转时导向轮的运动过程如图10~15,图10中第一导向轮44位于第一导轨40中,并沿第一导轨40运动的状态图,暂定此时载车架2所在的位置为初始位置,实际运用过程中初始位置可为任意位置;驱动转盘30顺时针旋转,第一导向轮44将脱离第一导轨40而第二导向轮45开始进入第二导轨 41,此时,有两个导向轮位于对应的导轨中,参见图11;驱动转盘继续旋转,切换为一个导向轮位于对应的导轨中,即第二导向轮沿第二导轨运动,参见图 12;图13为第二导向轮45即将脱离第二导轨41而第三导向轮46开始进入第三导轨42的状态图,此时有两个导向轮位于对应的导轨中;图14为第三导向轮即将脱离第三导轨而第四导向轮开始进入第四导轨的状态图;图15为第四导向轮即将脱离第四导轨而第一导向轮开始进入第一导轨的状态图。
设旋转装置3的旋转中心为第一旋转中心,转轴32的中心为第二旋转中心;第一导轨40和第二导轨41的模型均由下式确定: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842964140000081
其中,R为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mm);
确定第一导轨的模型时,xθ1为第一导轨的x轴坐标值,yθ1为第一导轨的y 轴坐标值;θ1为载车架进入第一导轨时,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L1为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导向轮之间的距离(单位:mm),α1为第二旋转中心和第一导向轮44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
确定第二导轨的模型时,xθ1为第二导轨的x轴坐标值,yθ1为第二导轨的y 轴坐标值;θ1为载车架进入第二导轨时,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L1为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二导向轮45之间的距离(单位:mm),α1为第二旋转中心和第二导向轮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参见图17。
第三导轨42和第四导轨43的模型均由下式确定: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842964140000082
其中,R为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mm);
确定第三导轨的模型时,xθ2为第三导轨的x轴坐标值,yθ2为第三导轨的y 轴坐标值;θ2为载车架进入第三导轨时,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L2为第三导向轮46与第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mm),α2为第三导向轮46与第二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单位:度),参见图18;
确定第四导轨的模型时,xθ2为第四导轨的x轴坐标值,yθ2为第四导轨的y 轴坐标值;θ2为载车架进入第四导轨时,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L2为第四导向轮47与第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mm),α2为第四导向轮47与第二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单位:度)。
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上方的距离等于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之间的距离;第三导轨与第四导轨下方的距离等于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之间的距离,第一导轨下方与第三导轨上方的距离等于第一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连线的距离,第二导轨下方与第四导轨上方的距离等于第二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连线的距离。
由于第三导向轮与第四导向轮的距离较近,第三导轨42和第四导轨43彼此靠近的一侧的截面由C型改为L型(导轨主体仍是C型),以防止第三导向轮沿第三导轨移动时,第四导向轮与第三导轨相撞或者第四导向轮沿第四导轨移动时,第三导向轮与第四导轨相撞,参见图6~9。
本实用新型的停放设备还包括引坡板26,载车架2的停车台21旋转至停放设备的出入口时,停车台的入车端与引坡板相适配,为车辆进入停车位起过渡作用;引坡板上贴附有两条平行于车板轴的防滑带25,在雨雪天气人或车辆带入水时,防滑带可起到防滑作用。
停车时,使用者将两轮车停放至目标载车架的停车位上,当该载车架2上的停车位停满时,旋转装置3的减速电机39带动驱动转盘30和从动转盘31 转动,使空载车架2旋转至停放设备的出入口处,使用者将车辆停放至空停车位上,前轮置于前轮止挡中。
为方便给可充电两轮车的进行充电,也可在本实用新型的停放设备上增加充电装置5,具体的该充电装置可包括充电控制柜50、第一旋转通电装置51、第二旋转通电装置52;充电控制柜50设置于主框架外侧,其外接电源,用于控制每个车位的充电时间和电流通断,充电控制柜的软件部分可满足用户完成选择对应车位和相应付费;第一旋转通电装置51分别与充电控制柜50和第二旋转通电装置52通过电缆连接相连。第一旋转通电装置51和第二旋转通电装置52均为集电环;第一旋转通电装置的导电内环固定在转轴上,导电外环通过螺栓固定在驱动转盘上;第一旋转通电装置与充电控制柜之间的连接电缆沿主框架及转轴32布置;第二旋转通电装置的导电内环固定在驱动转盘上,导电外环固定在车板轴上;第一旋转通电装置与第二旋转通电装置的连接电缆沿驱动转盘布置。当接收到充电指令后,充电控制柜50控制充电电流经第一旋转通电装置51和第二旋转通电装置52进入载车架,再分别进入设置在停车位上的充电插孔24,见图16。
为了实现停车台的精确停放,可在驱动转盘上设置旋转定位开关,该旋转定位开关为电气检测开关,也可用于检测人或车误入停放设备,影响旋转过程。

Claims (10)

1.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动力旋转系统、载车架(2)和导向机构(4);
所述动力旋转系统包括旋转装置(3)和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装置(3)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旋转装置(3)安装在所述主框架(1)内;所述载车架(2)安装在所述旋转装置(3)上;
所述导向机构(4)包括设置于载车架(2)底部两端的第一导向轮(44)和第二导向轮(45)、设置于载车架(2)顶部的顶部导向轮以及设置于主框架(1)上的导轨;所述导轨为分段式,包括分别设置在主框架上方和下方的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所述上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与下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并存在间距;所述下部导轨包括设置于主框架下方两侧并处于同一竖直平面的第一导轨(40)和第二导轨(41);所述第一导轨(40)与第一导向轮(44)配合,第二导轨(41)与第二导向轮(45)配合,上部导轨与顶部导向轮配合,旋转装置(3)旋转时,载车架(2)上至少有一个导向轮位于对应的导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3)包括转轴(32)、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驱动转盘(30)和从动转盘(31),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主框架(1)的对应两侧;
所述驱动转盘(30)所在的竖直平面与所述上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且位于上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与下部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之间;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减速电机(39)和链轮传动机构,所述减速电机(39)通过所述链轮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旋转装置(3)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架(2)为多个,每个所述载车架均包括停车台(21)、设置在所述停车台上的支架(22)和车板轴(20),所述支架(22)成一列间隔设置多个,支架(22)的顶端通过所述车板轴(20)连接,底端与所述停车台(21)固连;所述车板轴(2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驱动转盘(30)和从动转盘(31)上,且车板轴(20)平行于所述转轴(32);多个载车架(2)的车板轴(20)环绕所述转轴(32)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导向轮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车板轴(20)两侧的第三导向轮(46)和第四导向轮(47);
所述上部导轨包括处于同一竖直平面的第三导轨(42)和第四导轨(43);所述第三导轨(42)与第三导向轮(46)配合,第四导轨(43)与第四导向轮(47)配合;所述第三导轨(42)和第四导轨(43)靠近一侧的截面为L型。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旋转装置(3)的旋转中心为第一旋转中心,转轴(32)的中心为第二旋转中心;
所述下部导轨的模型由下式确定:
Figure DEST_PATH_FDA0002842964130000021
其中,xθ1:下部导轨的x轴坐标值;
yθ1:下部导轨的y轴坐标值;
θ1:载车架(2)进入第一导轨(40)/第二导轨(41)时,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
R: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mm;
L1: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导向轮(44)/第二导向轮(45)之间的距离,单位:mm;
α1:第二旋转中心和第一导向轮(44)/第二导向轮(45)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
所述上部导轨的模型由下式确定:
Figure DEST_PATH_FDA0002842964130000022
其中,xθ2:上部导轨的x轴坐标值;
yθ2:上部导轨的y轴坐标值;
θ2:载车架进入上部导轨后,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
R:第二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mm;
L2:载车架顶部导向轮与第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mm;
α2:载车架顶部导向轮与第二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级传动机构和第二级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级传动机构包括一级主动链轮(35)和与所述一级主动链轮(35)通过链条连接的一级从动链轮(36),所述第二级传动机构包括二级主动链轮(37)和与所述二级主动链轮(37)通过链条连接的二级从动链轮(38);所述一级主动链轮(35)与所述减速电机(3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一级从动链轮(36)和二级主动链轮(37)同轴连接,所述二级从动链轮(38)与所述驱动转盘(3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主动链轮(37)和二级从动链轮(38)之间的链条外侧分别设有两个涨紧链轮(34),所述涨紧链轮(34)通过链轮轴设置在所述主框架(1)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盘(30)和从动转盘(31)均包括基座(33),所述基座(33)为等边三角形,分别以基座的三条边的中间段为底边、沿基座的中心向外延伸设置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框架,所述三个三角形框架的顶角与所述基座的角共圆;所述载车架为6个,载车架(2)的车板轴(20)两端分别固定在驱动转盘和从动转盘对应的三角顶点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坡板(2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坡板(26)上设置有防滑带(25)。
CN202020893092.1U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 Active CN212562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3092.1U CN212562678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3092.1U CN212562678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2678U true CN212562678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34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93092.1U Active CN212562678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2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1159B (zh) 一种带升降梯式轿箱组合空中巴士系统
CN207499545U (zh) 智能搬运垂直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
CN106013892A (zh) 一种模块化矩阵式立体车库
JP3227939U (ja) バスの立体駐車場および使用方法
CN104032989B (zh) 一种二层循环停车设备
CN212562678U (zh) 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
CN108149986A (zh) 一种旋转式车辆输送装置用旋转轨道
CN213330217U (zh) 一种可充电两轮车的停放设备
CN111691718A (zh) 一种两轮车的停放设备
CN219754180U (zh) 升降叉托车纵横移搬运器与双层纵向横向停车架组合装置
CN108533023B (zh) 可折叠辅助停泊立体车位及立体车库
CN105804462A (zh) 一种环绕式停车机器人
CN110696842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209637317U (zh) 高通道多层立体车库
CN104389448B (zh) 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的存取车方法
CN212453845U (zh) 地上宽轿厢旋转升降机
CN203947830U (zh) 一种二层循环停车设备
JPH0351487A (ja) 地下立体駐車場
CN207453578U (zh) 一种无需调转车头的双层车库
CN206128735U (zh) 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的横移装置
CN214885942U (zh) 一种城市十字路口无动力立体车库
JPH0510045A (ja) 立体駐車場
CN211949813U (zh) 一种共享单车停车装置
CN216617056U (zh) 一种边置多层多出入口水平循环停车设备
CN217680863U (zh) 多车位共用的分体式立体停车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