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2051U - 一种幕墙支承组件及封边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幕墙支承组件及封边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2051U
CN212562051U CN201922251015.6U CN201922251015U CN212562051U CN 212562051 U CN212562051 U CN 212562051U CN 201922251015 U CN201922251015 U CN 201922251015U CN 212562051 U CN212562051 U CN 212562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curtain wall
protrusion
groove
edge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10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
王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 Fenghua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anting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anting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anting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510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2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2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2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幕墙支承组件,包括支承件和封边件,其中支承件包括支承主体结构和固定件,支承主体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凸出于支承主体结构端面的承接部,固定件与承接部相连接。支承件上设置有凹槽/凸起,封边件上设置有与之相对应的凸起/凹槽,封边件可以通过扣合的方式插入支承件。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化支承组件与封边件的安装配合。

Description

一种幕墙支承组件及封边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幕墙支承组件及封边件。
背景技术
建筑幕墙是集建筑技术、功能与艺术于一体的不承重的外墙围护,各式幕墙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建筑幕墙通常由面板和支承结构组成,一般是先在建筑物外围搭建支承结构,然后再在支承结构上安装幕墙面板。制作过程中,幕墙顶部、底部、建筑与幕墙交汇处等会存在缝隙空间,需要封边收口。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现有幕墙封边采用的封边件一般是通过螺栓与幕墙的支承件进行组装,封边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安装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幕墙的支承组件及封边件,能够简化支承组件与封边件的安装配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幕墙支承组件,包括支承件和封边件,支承件包括支承主体结构和固定件,支承主体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凸出于所述支承主体结构端面的承接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承接部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连接固定幕墙面板;所述承接部所在的所述支承主体结构端面朝向所述固定件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凸起;封边件用于封堵所述支承主体结构端面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的空隙,所述封边件的一端具有凸起/凹槽,用于与所述支承主体结构端面的凹槽/凸起配合卡接。
其中,封边件的一端设置有凸起,与凸起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凸起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匹配。
其中,封边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具有两个自由端;连接板与相向弯折的第一侧板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侧板的第一自由端围设形成凹槽;第一侧板的第二自由端与第二侧板的第二自由端组合形成凸起,两第二自由端具有膨大的末端,两第二自由端相互平行,且两第二自由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凹槽的开口。
其中,封边件的凸起为弹性凸起。
其中,固定件包括与承接部连接的中轴部和远离中轴部的至少一个固定部,固定部用于连接固定幕墙面板,中轴部包括一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用于紧固幕墙面板。
其中,固定部朝向支承主体结构端面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凸起,用于在固定部不连接幕墙面板时与封边件的凸起/凹槽配合卡接,以封堵固定件与支承主体结构端面之间的空隙。
其中,封边件为多个,多个封边件相互配合卡接,并分别与支承主体结构和固定部卡接,以封堵支承主体结构端面与固定件之间的空隙。
其中,固定件通过阻隔部件与承接部连接,阻隔部件用于阻隔热量/声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幕墙封边件,封边件的一端设置有凸起/凹槽,用于与幕墙支承主体结构端面上的凹槽/凸起配合卡接,以封堵支承主体结构端面与固定件之间的空隙。
其中,封边件的一端设置有凸起,与凸起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封边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连接板,连接板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具有两个自由端;连接板与相向弯折的第一侧板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侧板的第一自由端围设形成凹槽;第一侧板的第二自由端与第二侧板的第二自由端组合形成凸起,两第二自由端具有膨大的末端,两第二自由端相互平行,且两第二自由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凹槽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幕墙的支承组件,包括支承件和封边件。支承件包括支承主体结构和固定件,支承主体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凸出于支承主体结构端面的承接部,固定件与承接部连接,固定件用于连接固定幕墙面板;承接部所在的支承主体结构端面朝向固定件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凸起;封边件用于封堵支承主体结构端面与固定件之间的空隙,封边件的一端具有凸起/凹槽,用于与支承主体结构端面的凹槽/凸起配合卡接。所用封边件与支承主体结构通过凹槽和凸起配合卡接,安装方便、配合性好,能够简化支承组件与封边件的安装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幕墙支承组件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封边件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幕墙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幕墙结构的又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供一种幕墙的支承组件,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幕墙支承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幕墙封边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幕墙支承组件包括支承件10和封边件20。
支承件10为幕墙的龙骨,用于支承幕墙面板。可包括铝横梁立柱、钢结构、玻璃肋等,但不限于此,本申请不对支承件的具体材质和结构做限定。支承件10包括支承主体结构11和固定件12。支承主体结构11为龙骨的主体框架,起主要支承作用;固定件12用于连接固定幕墙面板。支承主体结构11的一端设置有凸出于端面的承接部111,承接部111用于连接固定件12。
封边件20用于封堵幕墙顶部、底部、建筑与幕墙交汇处等存在的缝隙空间。本申请中以封堵支承件10与幕墙面板之间的空隙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
封边件20的一端设有凸起25/凹槽24,用于与对应的凹槽/凸起配合卡接,即需要在待封边的结构上对应设置凹槽/凸起。该实施方式中,在承接部111所在的支承主体结构11端面的朝向固定件12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12,在需要封边时,以将封边件的凸起25经按压与凹槽112配合卡接。一般地,在支承主体结构上设置凹槽,用封边件的凸起25去卡接,一方面便于支承主体结构的制作,另一方面便于保护支承主体结构的表面,减少现场成品的损耗。
通过该实施方式的实施,能够简化支承组件与封边件的安装配合。
在一实施方式中,封边件20上同时设置凸起25和凹槽24,具体地,封边件20的一端设置有凸起25,与凸起25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24。通过这种设置,可以使封边件20同时利用凸起和凹槽连接两端结构,不再需要其他中间连接件。另可设置凸起25的形状与凹槽24的形状相匹配,能够实现多个封边件20的叠加配合使用。
请参阅图2,封边件2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和用于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连接板23。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均具有两个自由端,即连接板不会封堵连接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第一侧板21的第一自由端211和第二侧板22的第一自由端221相向弯折,与连接板23结合围成凹槽24,第一侧板21的第二自由端212和第二侧板22的第二自由端222相互平行,两个第二自由端结合形成凸起25。
其中,两个第二自由端的间距小于或者等于凹槽24的开口,以便于凸起25能够卡入凹槽24中。同时两个第二自由端具有膨大的末端,以在凸起25卡入凹槽时,能够与凹槽的槽边形成嵌合结构,使封边件20与支承件10的结合更加稳固、不易脱出。两个第二自由端膨大的形状为三角形,也可以是梯形或圆形。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封边件20的长度、宽度、内部中空结构、凸起、凹槽等的大小、形状仅是示意,并不做限定,以具体需要封边20的结构适应性设置。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设置统一标准,使各部件上凸起和凹槽都能相互匹配,便于组装过程中封边件20的适配。
在一实施方式中,封边件20的凸起25为弹性凸起,以便于卡接安装。同时凸起25还应有一定的刚性,能够承受支承力。可选用铝合金材质制作凸起,以满足上述特性,但不限于此,还可以选用其他材质。形成的凸起25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调整膨大的末端,使之顺利插入凹槽,且不破坏凸起25的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幕墙的支承组件,支承件10与封边件20之间通过封边件20的凸起25和支承件的凹槽相互卡接,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本实施例支承件主体结构11上的凹槽112与封边件20的凸起可以相互调换位置,使支承主体结构11上设置的凸起与封边件20的凹槽相匹配,也可以起到相互卡接,灵活安装的效果。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幕墙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封边件对幕墙进行封边。
支承件10属于幕墙的龙骨,搭建支承件可以设定幕墙框架,支承幕墙面板。本实施例所用支承件10是一种立柱结构,包括支承主体结构11和固定件12。
为使幕墙起到隔音或隔热的作用,在支承主体结构11和固定件12之间设置有阻隔件13。一般情况下支承件10两侧均安装幕墙面板30,因此阻隔件13设置于支承主体结构11和固定件12的中轴上。支承主体结构11于中轴位置设置承接部111与阻隔件13的一端相连接,固定件12上的中轴部与阻隔件13的另一端相连接。
支承主体结构11与固定件12通过阻隔件13连接后,支承主体结构11的端面与固定件12两端的固定部形成了用于插入幕墙面板30的安装空隙。幕墙面板30可以是中空钢化玻璃面板、金属面板、石板、陶瓷面板等,本实施例采用中空钢化玻璃面板,且支承主体结构11的端面与固定件12的固定部之间的安装空隙大于中空钢化玻璃面板30的厚度。
安装中空钢化玻璃面板30的过程中,采用封边件20对玻璃面板30与支承件10之间的空隙进行封堵。在支承主体结构11端面上设置凹槽112,封边件的一端设置有凸起25,该凸起25为弹性凸起,且凸起25末端膨大。将封边件20的凸起25经按压与支承主体结构11朝向固定件一侧端面上的凹槽112配合卡接。封边件20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24,为增强封边的密封性,设置密封条40穿过凹槽24,并与插入的玻璃面板30相对封边件20的一面相抵接。固定件12两端的固定部朝向支承主体结构1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另一密封条40穿过凹槽,并与玻璃面板30相对固定部的一面相抵接。密封条40可以是密封效果较好、较为常用的橡胶条,也可选用其他材质。
固定件12的中轴部上设置有紧固螺栓121,安装中空钢化玻璃面板30并用封边件20和密封条40封堵完成后,通过紧固螺栓121紧固安装空隙内的玻璃面板30、封边件20以及密封条40,从而使中空钢化玻璃面板30稳固安装在幕墙的支承组件上。紧固螺栓121调整固定完毕,将扣盖50安装在固定部12远离中轴部的外侧,从而保护支承组件内部结构,并美化外观。
本实施例提供的中空钢化玻璃幕墙的支承组件,安装玻璃面板时支承件10与封边件20之间通过封边件20的凸起25和支承件10的凹槽相互卡接,操作简单、安装灵活,封边件20可以与幕墙面板30现场组装,不需要提前将封边件20安装在支承组件上,利于现场成品保护。本实施例支承件10上的凹槽可以替换成凸起,与封边件20的凹槽相互扣合,也可以起到相互卡接,灵活安装的效果。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幕墙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幕墙支承件10的支承主体结构11上还设置有开启窗型材13,中空钢化玻璃面板30直接安装在开启窗型材13上,为了保护幕墙结构不受外界雨水等的侵蚀,支承主体结构11的端面与固定件12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隙仍需封堵。
该实施方式中,支承件10的支承主体结构11和固定件12上皆设有凹槽/凸起,凹槽或凸起的设置并不受限制;封边件20的选用与支承件10相匹配,该封边件20两端的凹槽/凸起既可与支承件10相扣合,凸起的形状又可与凹槽的形状相匹配,能够实现多个封边件20的叠加配合使用。
本实施例采用常规方法在支承件10上设置凹槽,便于通用,也可以方便固定密封条40。选用两只封边件20a和20b,封边件20的一段设置凸起25,一端设置凹槽24,且凹槽24与凸起25相匹配。20a的凸起插入支承主体结构11端面上的凹槽,20b的凸起插入20a的凹槽。密封条40穿入固定部的凹槽,且密封条40同时与20b的凹槽抵接。调整紧固螺栓121,使封边件20a、20b以及密封条40紧密的封堵住安装空隙。
本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幕墙开启窗的支承组件,通过两个封边件20之间的相互卡接,即可封堵无玻璃面板时支承主体结构的端面与固定件之间形成的空隙,安装灵活,不需预安装,且不需另开模,节约成本。本实施方式所用封边件20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相互卡接,并不限定使用数量,以实际情况选用合适数量的封边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此外,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置换和结合。

Claims (10)

1.一种幕墙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件,包括支承主体结构和固定件,所述支承主体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凸出于所述支承主体结构端面的承接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承接部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连接固定幕墙面板;所述承接部所在的所述支承主体结构端面的朝向所述固定件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凸起;
封边件,用于封堵所述支承主体结构端面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的空隙,所述封边件的一端具有凸起/凹槽,用于与所述支承主体结构端面的凹槽/凸起配合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件的一端设置有凸起,与所述凸起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凸起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幕墙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具有两个自由端;所述连接板与相向弯折的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自由端围设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自由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自由端组合形成所述凸起,两所述第二自由端具有膨大的末端,两所述第二自由端相互平行,且两所述第二自由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凹槽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幕墙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件的凸起为弹性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所述承接部连接的中轴部和远离所述中轴部的至少一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连接固定所述幕墙面板,所述中轴部包括一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用于紧固所述幕墙面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幕墙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朝向所述支承主体结构端面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凸起,用于在所述固定部不连接所述幕墙面板时与所述封边件的凸起/凹槽配合卡接,以封堵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支承主体结构端面之间的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幕墙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封边件相互配合卡接,并分别与所述支承主体结构和所述固定部卡接,以封堵所述支承主体结构端面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的空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通过阻隔件与所述承接部连接,所述阻隔件用于阻隔热量/声音。
9.一种幕墙封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件的一端设置有凸起/凹槽,用于与幕墙支承主体结构端面上的凹槽/凸起配合卡接,以封堵所述支承主体结构端面与固定件之间的空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幕墙封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件的一端设置有凸起,与所述凸起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封边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具有两个自由端;所述连接板与相向弯折的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自由端围设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自由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自由端组合形成所述凸起,两所述第二自由端具有膨大的末端,两所述第二自由端相互平行,且两所述第二自由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凹槽的开口。
CN201922251015.6U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幕墙支承组件及封边件 Active CN212562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1015.6U CN212562051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幕墙支承组件及封边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1015.6U CN212562051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幕墙支承组件及封边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2051U true CN212562051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18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1015.6U Active CN212562051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幕墙支承组件及封边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2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39284B1 (ko) 오픈형 조인트 구조를 갖는 외장패널조립체
US4570399A (en) Panel lite insert system
US20040010998A1 (en) Building panel, assembly and method
US5309689A (en) Slide on cover for framing system
US3932974A (en) Glazing system
CN212562051U (zh) 一种幕墙支承组件及封边件
KR200456085Y1 (ko) 패널 연결용 프레임
US3841045A (en) Curtain wall gasket system
CN211572167U (zh) 一种导水幕墙安装结构
CN211107251U (zh) 一种顶盖装饰条及车辆
CN206903497U (zh) 用于幕墙或门窗的压紧组件
JPS6246776Y2 (zh)
CN215632515U (zh) 玻璃幕墙开启扇
CN113137162A (zh) 一种装配式窗及安装方法
JPS6221602Y2 (zh)
CN210086903U (zh) 拼接房模块及具有其的拼接房
CN218265707U (zh) 一种角盖板及使用该角盖板的机库侧转门用窗
CN213115963U (zh) 一种简易型隔热平开门型材
CN212535464U (zh) 单一型材的框扇系统
CN108590451B (zh) 一种拼接式门窗系统
CN218598037U (zh) 一种可拆卸的平开窗系统
CN215761288U (zh) 一种环保封边处理的烤漆门板
CN217811764U (zh) 一种玻璃隔墙的凹扣式连接结构
CN217151008U (zh) 一种阳角构件
CN218177020U (zh) 一种整体组装式窗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0

Address after: 410000, Building 5, 704, Phase I, Furong Wanguo City, Furong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g Fenghua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0012 604 unit 2, 18 building, 9 Ningnan Avenue, Yuhuatai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LANTING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