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58229U - 一种输送装置及装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装置及装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58229U
CN212558229U CN202021617563.2U CN202021617563U CN212558229U CN 212558229 U CN212558229 U CN 212558229U CN 202021617563 U CN202021617563 U CN 202021617563U CN 212558229 U CN212558229 U CN 212558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guide rail
piece
bearing structur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175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奕称
蒲显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hangho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hangho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hangho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hangho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175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58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58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58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输送装置,涉及生产包装技术领域,以实现将包装好的物料沿与输送线路垂直的方向推出的目的。包括承载部件、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一导轨。承载部件包括承载结构。承载结构设置在第一导轨上。承载结构与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第一传动组件用于驱动承载结构沿第一导轨运动。承载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推出组件和至少一个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和推出组件均设置在承载结构上。限位组件用于对输送装置输送的物料进行限位。推出组件用于将物料沿垂直于第一导轨的方向推出至目标工位。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输送装置的装袋机。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装置及装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及装袋机。
背景技术
输送装置是装袋机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输送装置用于将待包装的物料输送至装袋工位。在装袋工位将物料包装好之后,输送装置将包装好的物料输送至目标工位。
但是,现有的输送装置大多是将包装好的物料沿输送装置的延伸方向由初始工位输送至目标工位。当输送装置将打包好的物料沿输送装置的延伸方向由初始工位输送至目标工位,且目标工位较多时,可能会导致了输送线路过长,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不紧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以实现将包装好的物料沿与输送线路垂直的方向推出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送装置,包括:承载部件、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一导轨。承载部件包括承载结构。承载结构设置在第一导轨上。承载结构与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第一传动组件用于驱动承载结构沿第一导轨运动。
承载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推出组件和至少一个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和推出组件均设置在承载结构上。限位组件用于对输送装置输送的物料进行限位。推出组件用于将物料沿垂直于第一导轨的方向推出至目标工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装置中,包括承载部件、第一传动组件、第一导轨、至少一个推出组件和至少一个限位组件。其中,承载部件包括承载结构。承载结构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第一传动组件与承载结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承载结构沿第一导轨运动。限位组件和推出组件均设置在承载结构上。限位组件用于对输送装置输送的物料进行限位,防止在输送过程中,物料从输送装置上掉落。当输送装置到达与目标工位相对的位置后,第一传动组件停止工作。此时,推出组件用于将物料沿垂直于第一导轨的方向推出至目标工位。现有的输送装置大多是将包装好的物料沿输送装置的延伸方向输送至目标工位。当目标工位较多时,会导致了输送线路过长,从而导致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不紧凑。而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装置,其内部的推出组件可以将包装好的物料沿与输送装置中的第一导轨垂直的方向推出至目标工位。这就使得整个输送装置输送线路短,且使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装袋机,包括上述输送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袋机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输送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撑袋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撑袋装置处于撑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六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传动件同向旋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五传动件与第三转轮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撑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的输送装置只能将物料沿输送装置的延伸方向由初始工位输送至目标工位。当目标工位较多时,输送线路会比较长,导致输送装置的结构不紧凑。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输送线路短且结构紧凑的输送装置。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中包括第一传动组件、第一导轨2和承载部件。其中,承载部件包括承载结构3、至少一个推出组件4和至少一个限位组件5。
参照图1,承载结构3可以为镂空的矩形框架或实体的矩形框架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参照图1,上述承载结构3设置在第一导轨2上。第一传动组件与承载结构3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承载结构3沿第一导轨2运动。
参照图1,上述限位组件5和推出组件4均设置在承载结构3上。限位组件5用于对输送装置输送的物料进行限位。推出组件4用于将物料沿垂直于第一导轨2的方向推出至目标工位。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各个推出组件4和各个限位组件5可以沿承载结构3的延伸方向均匀的间隔设置在承载结构3上,以使物料可以平整的放置在推出组件4上。各个推出组件4和各个限位组件5的数量可以根据承载结构3的延伸长度来决定。
参照图1,例如,上述承载结构3上设置有4个推出组件4,5个限位组件5。4个推出组件4和5个限位组件5沿承载结构3的延伸方向均匀的间隔设置在承载结构3上,且各个推出组件4设置在相邻两个限位组件5之间。基于此结构,上述输送装置在输送物料的过程中,物料放置在上述承载结构3上。限位组件5用于对承载结构3上的物料进行限位。防止在物料输送的过程中,物料沿与输送装置的输送线路垂直的方向掉落。当物料到达与目标工位相对的位置处时,推出组件4用于将推出组件4上的物料沿垂直于第一导轨2的方向推出至目标工位。
参照图1,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12和第一驱动件11。第一驱动件11与第一传动12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12运动。
参照图1,承载结构3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导轨2位于承载结构3的第一侧,且承载结构3设置在第一导轨2上。第一传动件12设置在承载结构3的第二侧,且与承载结构3传动连接。在第一驱动件11驱动第一传动件12运动时,第一传动件12带动承载部件沿第一导轨2运动。即可使物料由上一工位输送至下一工位。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第一驱动件11可以为电机。具体地,第一驱动件11可以为伺服电机或闭环步进电机。可以理解,上述第一驱动件11也可以为其他动力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第一传动件12可以包括传送带、通过传送带动力连接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在上述结构中,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均通过连接座与第一导轨2连接。第一主动轮与第一驱动件1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传送带与承载结构3传动连接。可以理解,上述第一传动件12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1,在一种实施例中,每个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51和第二限位件52;第一限位件51和第二限位件52均设置在承载结构3的第二侧;第一限位件51和第二限位件52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物料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容纳空间可以为V型、U型等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第一限位件5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限位件5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限位件51的第一端和第二限位件52的第一端均设置在承载结构3上。第一限位件51的第二端和第二限位件52的第二端相对设置。物料放置在第一限位件51和第二限位件52之间。这样可以防止在第一传动组件带动承载结构3沿第一导轨2运动的过程中,物料沿与输送装置的输送线路垂直的方向掉落。
参照图1,第一限位件51的第二端与承载结构3之间具有第三距离。第三距离大于0,且小于第一限位件51的长度。第二限位件52的第二端与承载结构3之间具有第四距离。第四距离大于0,且小于第二限位件52的长度。
参照图1,第一限位件5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限位件52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第一限位件51和第二限位件52均可以为棍状体结构。棍状体结构是一种广义的棍状体结构,包括但不仅限于圆棍状体结构或方棍状体结构等棍状体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第一限位件51的长度和第二限位件52的长度可以相等,或者也可以不相等。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第一限位件51的第一端和第二限位件52的第一端可以连接在一起,或者也可以互不连接。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第一限位件51和第二限位件52可以在同一平面内,或者也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第一夹角可以和第二夹角相等,或者也可以不相等。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第一限位件51和第二限位件52可以具有光滑的表面。这样可以减小物料与第一限位件51和第二限位件52之间的摩擦力。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上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滚筒53和至少一个第二滚筒54。至少一个第一滚筒53设置在第一限位件51上,可以减小物料与第一限位件51之间的摩擦力。至少一个第二滚筒54设置在第二限位件52上,可以减小物料与第二限位件52之间的摩擦力。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第一滚筒5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滚筒53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件51的第一端相对应。第一滚筒53的第二端与第一限位件51的第二端相对应。同理,第二滚筒54的第一端与第二限位件52的第一端相对应。第二滚筒54的第二端与第二限位件52的第二端相对应。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第一滚筒53可以套设在第一限位件51上。第二滚筒54可以套设在第二限位件52上。可以理解,上述第一滚筒53与第一限位件51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同理,上述第二滚筒54与第二限位件5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1和图2,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个推出组件4包括推出板41和第二驱动件42。第二驱动件4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驱动件42与推出板41均设置在承载结构3的第二侧。第二驱动件42的第一端与推出板41的几何中心固定连接。第二驱动件42的第二端固定设置在承载结构3上。此时,第二驱动件42的第二端为输出端。第二驱动件42用于驱动推出板41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运动。
参照图1和图2,上述推出板41也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推出板41的第一端与承载结构3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推出板41的第二端与承载结构3之间具有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此时,推出板4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存在第三夹角。
参照图1和图2,在一种示例中,推出板41可以是具有规则形状,表面平整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推出板41也可以是具有不规则形状,表面平整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具体形状和具体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可以理解,上述推出板41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1和图2,在一种示例中,推出板41可以具有光滑的表面。这样可以减小推出板41与物料之间的摩擦力。此时,物料可以仅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的沿推出板4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滑动至目标工位。
参照图1和图2,上述各个推出板41为矩形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且表面光滑。基于此结构,当物料到达与目标工位相对的位置处时,第二驱动件42的第一端驱动整个推出板41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向上运动。使推出板41的第二端与承载结构3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上述限位组件5的最大高度。这样可以使物料在重力作用下,沿推出板4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滑动至目标工位。
参照图1和图2,在一种示例中,第二驱动件42可以为气缸。具体地,第二驱动件42可以为单作用气缸。可以理解,上述第二驱动件42也可以为其他动力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1,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导流件6。各个导流件6的延伸方向和上述推出板41的延伸方向一致。各个导流件6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各个导流件6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承载结构3的第二侧面上。各个导流件6的第二端朝向目标工位。以使物料由推出板41推出后,通过各个导流件6进入目标工位。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各个导流件6可以是具有规则形状,表面平整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各个导流件6也可以是具有不规则形状,表面平整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具体形状和具体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可以理解,上述导流件6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2和图7,在一种示例中,各个导流件6可以具有光滑的表面。这样可以减小导流件6与物料之间的摩擦力。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各个导流件6的第二端与承载结构3之间具有第五距离。第五距离大于0,且第五距离小于或等于推出板41的第二端与承载结构3之间的第二距离。基于此,可以使物料由各个推出板41推出后顺利的落在各个导流件6上。
参照图1,在一种示例中,各个导流件6可以由具有弹性的的材质制成。在物料由推送板41进入目标工位的过程中,导流件6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参照图3,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输送装置还包括提升机构7。提升机构7包括提升机构机架71,及设置在提升机构机架71上的第三驱动件72、第二传动件73及至少一个第三传动件74。
参照图3和图4,第三驱动件72与第二传动件73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73运动。第二传动件73与至少一个第三传动件74传动连接。第二传动件73的运动方向与第三传动件的运动方向相垂直。第一导轨2卡接在第三传动件74上。在第三驱动件72驱动第二传动件73运动时,第二传动件73带动至少一个第三传动件74运动。至少一个第三传动件74带动第一导轨2运动。由此可见,提升机构7带动第一导轨2、承载结构3、推出组件4、限位组件5及第一传动件12沿垂直于第一导轨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基于此,第一导轨2、承载部件和第一传动组件的高度可调节。
参照图3和图4,在一种示例中,第二传动件73可以是动力连接的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在上述结构中,第二主动轮与第三驱动件7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从动轮与第三传动件74通过转轴传动连接。可以理解,上述第二传动件73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3和图4,在一种示例中,第三传动件74可以是动力连接的第三主动轮和第三从动轮,在上述结构中,第三主动轮与第二传动件73的第二从动轮通过转轴传动连接。第三从动轮通过转轴与提升机构机架71连接。可以理解,上述第三传动件74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3和图4,在一种示例中,第三传动件74通过连接座14与第一导轨2固定连接。第一导轨2固定设置在连接座14上。第三传动件74与连接座14固定连接。可以理解,连接座14可以为任何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3和图4,例如,连接座14固定设置在动力连接的第三主动轮和第三从动轮之间。
参照图3和图4,在一种示例中,第三驱动件72可以为电机。具体地,第三驱动件72可以为伺服电机或闭环步进电机。可以理解,上述第三驱动件72也可以为其他动力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3和图4,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提升机构7还包括配重块75和导向杆76。配重块75固定设置在第三传动件74上。配重块75在重力作用下沿导向杆76运动。当提升机构7中的第三驱动件72驱动第一导轨2、承载结构3、推出组件4、限位组件5及第一传动组件向上运动时,配重块75在重力作用下沿导向杆76向下运动。基于此结构,当配重块75向下运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导轨2、承载部件和第一传动组件向上运动。此时,可以减少第三驱动件72的输出。
参照图3和图4,在一种示例中,配重块75和导向杆76的数量可以和第三传动件74的数量一致。
参照图3和图4,在一种示例中,配重块75可以是一个立方体的金属重物。配重块75上设有与导向杆76相配合的通孔。
参照图3和图4,在一种示例中,导向杆76可以是一个表面光滑的圆柱状的直杆。以减小配重块75与导向杆76之间的摩擦力。
参照图3和图4,在一种实施例中,提升机构机架71上设有传感器,用以获取第一导轨2的行程信息。以确认第一导轨与水平面之间的高度。
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袋机8,该装袋机8包括上述输送装置。
参照图5,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装袋机8还包括第二导轨9、第二传动组件、底座10和设置在底座10上的撑袋装置13。第二导轨9具有设置包装袋的第一端。第二导轨9具有设置待包装物料的第二端。第二导轨9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导轨2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导轨9设置在承载结构3的第二侧。
参照图5,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四传动件15和第四驱动件16。第四驱动件16设置在底座10上。第四传动件15与第二导轨9相配合。第四驱动件16与第四传动件15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四传动件15沿第二导轨9运动。
参照图5,当第四传动件15沿第二导轨9运动时,撑袋装置13朝向第二导轨9的第一端运动,或,撑袋装置13朝向第二导轨9的第二端运动。
参照图1至图5,基于此结构,上述装袋机8在装袋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步骤S1:第四驱动件16驱动第四传动件15运动。第四传动件15与第二导轨9相配合,带动撑袋装置13朝向第二导轨9的第一端运动。
步骤S2:撑袋装置13到达第二导轨9的第一端后,将位于第二导轨9第一端的包装袋的袋口撑开。
步骤S3:在第四驱动件16的驱动下,撑袋装置13带着袋口撑开的包装袋朝向第二导轨9的第二端运动。
步骤S4:当撑袋装置到达第二导轨9的第二端后,提升机构7驱动第一导轨2、承载部件和第一传动组件运动,使承载部件的高度与撑袋装置13底端的高度一致,使袋口撑开的包装袋位于承载结构3的第二侧面上。
步骤S5:位于第二导轨9的第二端的待包装物料进入袋口撑开的包装袋内。此时,装有物料的包装袋位于承载结构3的第二侧面上。限位组件5对承载结构3上的装有物料的包装袋进行限位,防止装有物料的包装袋沿与输送装置的输送线路垂直的方向掉落。
步骤S6:承载部件沿第一导轨2向背离撑袋装置13的方向运动,使装有物料的包装袋脱离撑袋装置13。
步骤S7:当装有物料的包装袋脱离撑袋装置13后,提升机构7驱动第一导轨2、承载部件和第一传动组件运动至水平面处。
步骤S8:第一输送装置沿第三导轨运动至与目标工位相对的位置后,第二驱动件42驱动推出板41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向上运动。使推出板41的第二端与承载结构3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上述限位组件5的最大高度。此时,装有物料的包装袋在重力作用下,沿推出板4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滑动至导流件6上。然后,装有物料的包装袋沿导流件6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进入目标工位。
参照图5,在一种示例中,第四驱动件16可以为电机。具体地,第四驱动件16可以为伺服电机或闭环步进电机。可以理解,上述第四驱动件16也可以为其他动力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5,在一种示例中,第四传动件15可以为直齿轮。此时,第二导轨9上具有与直齿轮相啮合的齿条。可以理解,上述第四传动件15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参照图1至5,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导轨2和第二导轨9上均设置有传感器。第一导轨2上的传感器用以获取承载结构3的行程信息。以确认承载结构3在第一导轨上的位置。使承载结构3准确的到达与目标工位相对应的位置后,推出组件4将物料推出。第二导轨9上的传感器用以获取撑袋装置13的行程信息。以确认撑袋装置在第二导轨61上的具体位置。
参照图6,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撑袋装置13包括:安装基板130、用于撑袋的多个撑袋机构132、用于夹紧袋口的多个夹袋机构133、以及向撑袋机构132和夹袋机构133提供转动力矩的第五驱动件138。第五驱动件138固定设置在底座10上。
参照图6和图7,上述安装基板130可以是任何形状。安装基板130具有环状通道1301。环状通道1301是一种广义的环状通道,包括但不仅限于圆环状通道、椭圆环状通道、方环状通道等环状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参照图6和图7,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环绕环状通道均匀地设在安装基板130上。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均具有自由端137。
参照图6和图7,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用于将包装袋的袋口撑开。各个夹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用于将包装袋的袋口夹紧。各个夹袋机构133防止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在将包装袋的袋口撑开的过程中,包装袋移动或者掉落。同时,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也用于将包装袋的袋口撑开。
参照图6和图7,在一种示例中,上述第五驱动件138可以为力矩电机、伺服电机或液压马达,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参照图6和图7,第五驱动件为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做旋转运动提供动力。在第五驱动件138的驱动下,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旋转角度可以相同。通过调整第五驱动件138的输出,可以调整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旋转角度。基于此,便可以调整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形成的环状结构的大小。此时,大小不同的环状结构便于将袋口大小不同的包装袋撑开。同时,当第五驱动件138的输出力矩达到设定值时,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与包装袋的袋口紧密接触,并保持稳定的状态。
参照图7,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旋转方向可以一致,即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可以同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运动或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运动。
参照图6和图7,在一种示例中,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间隔设置,以使袋口平整的撑开。撑袋机构132和夹袋机构133的数量可以根据上述安装基板130上的环状通道1301的大小以及需要将袋口撑开的形状来决定。
参照图6和图7,例如,上述安装基板130开设的环状通道1301为圆环状通道。撑袋机构132的数量为10个,夹袋机构133的数量为2个。10个撑袋机构132和2个夹袋机构133以环绕环状通道1301的方式均匀的设在安装基板130上,且2个夹袋机构133关于环状通道1301的几何中心对称。基于此结构,上述撑袋装置13在具体撑袋的过程中,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将包装袋的袋口夹紧。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插入包装袋的袋口内。第五驱动件138驱动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133做同向旋转运动。此时,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由初始状态旋转至撑开状态,形成一个圆环状结构。圆环状结构的大小可以由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旋转角度来改变。上述圆环状结构可以将袋口大小不同的包装袋撑成圆形的形状。
参照图6,由上可见,上述撑袋装置13处于初始状态时,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靠近环状通道1301的几何中心。
参照图7,由上可见,上述撑袋装置13处于撑开状态时,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远离环状通道1301的几何中心。
参照图6和图7,例如,基于上述撑袋装置13的结构,当撑袋装置13处于初始状态时,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在安装基板130上的正投影与环状通道1301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为d11。当撑袋装置13处于撑开状态时,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在安装基板130上的正投影与环状通道1301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为d21。此时,d11<d21。
参照图6和图7,相应的,当撑袋装置13处于初始状态时,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在安装基板130上的正投影与环状通道1301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为d12。当撑袋装置13处于撑开状态时,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在安装基板130上的正投影与环状通道1301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为d22。此时,d12<d22。
参照图6和图7,基于此结构,上述装袋机8在装袋的过程中,当撑袋装置13运动至第二导轨9的第一端运动后。撑袋装置13中的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将包装袋的袋口夹紧。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伸入包装袋的袋口内。第五驱动件138驱动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同向旋转运动,将包装袋的袋口撑开。然后,撑袋装置13运动至第二导轨9的第二端运动。提升机构7驱动第一导轨2、承载部件和第一传动组件运动。承载部件的高度与撑袋装置13底端的高度一致,使袋口撑开的包装袋位于承载结构3的第一侧。将位于第二导轨9的第二端的待包装物料装入袋口撑开的包装袋内。此时,装有物料的包装袋位于承载结构3上。限位组件5对承载结构3上的装有物料的包装袋进行限位,防止装有物料的包装袋沿与输送装置的输送线路垂直的方向掉落。第五驱动件138驱动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沿相反方向旋转。同时,承载部件沿第一导轨2向背离撑袋装置13的方向运动,使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脱离装有物料的包装袋。提升机构7驱动第一导轨2、承载部件和第一传动组件原路返回。第二驱动件42驱动推出板41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向上运动。使推出板41的第二端与承载结构3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上述限位组件5的最大高度。这样可以使装有物料的包装袋在重力作用下,沿推出板4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滑动至导流件6上。然后,装有物料的包装袋沿导流件6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进入目标工位。
参照图6至图8,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撑袋装置13还包括与第五驱动件138传动连接的多个第五传动件134。多个第五传动件134环绕环状通道1301均匀地设在安装基板130上。各个撑袋机构132设在相应的第五传动件134上。第五驱动件138通过驱动各个第五传动件134来驱动各个撑袋机构132做同向旋转运动。此时,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也做同向旋转运动。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由初始状态旋转至撑开状态。
参照图6至图8,相应的,各个夹袋机构133也设在相应的第五传动件134上。第五驱动件138通过驱动各个第五传动件134来驱动各个夹袋机构133做同向旋转运动。此时,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做同向旋转运动。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由初始状态旋转至撑开状态。
参照图6至图8,在一种示例中,上述各个第五传动件134包括第一转轴1341以及设在第一转轴1341上的第一转轮1342。第一转轴1341均匀地设在安装基板130上。第五驱动件138与各个第一转轮1342传动连接。
参照图6至图8,在一种示例中,各个第一转轮1342与相应的一个撑袋机构132通过相应的一个第一转轴1341连接。第五驱动件138通过驱动与各个撑袋机构132连接的第一转轮1342来驱动各个撑袋机构132做同向旋转运动。
参照图6至图8,相应的,各个第一转轮1342与相应的一个夹袋机构133通过相应的一个第一转轴1341连接。第五驱动件138通过驱动与各个夹袋机构133连接的第一转轮1342来驱动各个夹袋机构133做同向旋转运动。
参照图6至图8,在一种示例中,第一转轮1342可以为链轮,各个第一转轮1342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以使各个第五传动件134之间传动连接。此时,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之间传动连接。
参照图6至图8,在一种示例中,第一转轮1342可以为带轮,各个第一转轮1342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以使各个第五传动件134之间传动连接。此时,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之间传动连接。
可以理解,上述第一转轮1342也可为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参照图6至图9,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使各个第五传动件134做同向旋转运动,上述撑袋装置13还包括多个第六传动件135。多个第六传动件135环绕上述环状通道1301均匀地设在安装基板130上。各个第六传动件135设在相邻两个第五传动件134之间。各个第六传动件135与相邻的第五传动件134之间采用交叉传动方式传动连接。
参照图6至图9,在一种示例中,上述各个第六传动件135包括第二转轴1351以及设在第二转轴1351上的第二转轮1352。第二转轴1351均匀地设在安装基板130上。第五驱动件138与各个第二转轮1352传动连接。各个第六传动件135包括的第二转轮1352与相邻的两个第五传动件134包括的第一转轮1342之间采用交叉传动方式传动连接。
参照图10,由上可见,各个第二转轮1352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转轮1342之间,并同时与相邻的两个第一转轮1342传动连接。此时,与第二转轮1352相邻的前一个第一转轮1342带动第二转轮1352运动运动。此时,第二转轮1352作为主动轮带动与其相邻的后一个第一转轮1342运动。这样会使与第二转轮1352相邻的两个第一转轮1342的旋转方向相同。
参照图10,在一种示例中,第一转轮1342和第二转轮1352可以均为链轮。此时,相邻的第一转轮1342和第二转轮1352之间通过链条采用交叉传动方式传动连接。各个第二转轮1352通过链条与相邻两个第一转轮1342轮啮合连接。与第二转轮1352相邻的前一个第一转轮1342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与前一个第一转轮1342啮合连接的链条带动第二转轮1352运动沿逆时针方向运动。此时,第二转轮1352作为主动轮通过链条带动与其相邻的后一个第一转轮1342沿顺时针方向运动。这样会使与第二转轮1352相邻的两个第一转轮1342均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运动。此时,各个第五传动件134的旋转方向相同。这样可以使与各个第五传动件134相连接的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旋转方向相同。
参照图10,在一种示例中,第一转轮1342和第二转轮1352可以均为带轮。此时,相邻的第一转轮1342和第二转轮1352之间通过传送带采用交叉传动方式传动连接。各个第二转轮1352通过传送带与相邻两个第一转轮1342滑动连接。与第二转轮1352相邻的前一个第一转轮134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运动。与前一个第一转轮1342滑动连接的传动带带动第二转轮1352运动沿顺时针方向运动。此时,第二转轮1352作为主动轮通过传动带带动与其相邻的后一个第一转轮1342沿逆时针方向运动。这样会使与第二转轮1352相邻的两个第一转轮1342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运动。此时,各个第五传动件134的旋转方向相同。这样可以使与各个第五传动件134相连接的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旋转方向相同。
可以理解,上述第二转轮1352也可为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参照图11,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撑袋装置13还包括第三转轮136。
参照图6至图11,在一种示例中,第三转轮136设在其中一个第五传动件134的第一转轴1341上。第三转轮136与第五传动件134上的第一转轮1342传动连接。此时,第三转轮136直接与第五驱动件138传动连接。
参照图6至图11,第五驱动件138通过驱动第三转轮136带动与第三转轮136连接的第一转轮1342运动。第一转轮1342带动其所在的第五传动件134运动。此时,所有相互传动连接的第五传动件134一起做同向旋转运动。各个第五传动件134带动与其连接的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由初始状态旋转至撑开状态。
相应的,参照图6至图11,第五驱动件138通过驱动第三转轮136,使第五传动件134带动与其连接的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由初始状态旋转至撑开状态。
按照图6至图11,在一种示例中,上述第三转轮136也可以设在其中一个第六传动件135的第二转轴1351上。第三转轮136与第六传动件135上的第二转轮1352传动连接。此时,第三转轮136设在第六传动件135上的原理与其设在第五传动件134上的原理一样,在此不作赘述。
参照图6、图7和图12,在一种示例中,上述各个撑袋机构132包括第一摆杆1321以及设在第一摆杆1321的端部的撑杆1322。各个撑杆1322设置于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处,用于伸入包装袋的袋口内,并在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由初始状态旋转至撑开状态后,将包装袋的袋口撑开。
参照图6、图7和图12,在一种示例中,上述第一摆杆1321设在相应的第五传动件134上。第五驱动件138驱动各个第五传动件134带动与其连接的各个第一摆杆1321做同向旋转运动。此时,各个第一摆杆1321带动各个撑杆1322做同向旋转运动。这样就可以使各个撑杆1322由初始状态同向旋转至撑开状态。
参照图12,在一种示例中,为了使各个撑杆1322的端部方便伸入包装袋的袋口,各个撑杆1322的端部可以具有倒角结构。为了增加各个撑杆1322与包装袋的摩擦力,各个撑杆1322上可以具有间隔设置的包胶段。
可以理解,为了实现便于插入包装袋的袋口以及增加各个撑杆1322与包装袋之间的摩擦力的目的,上述各个撑杆1322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照图12,在一种示例中,各个第一摆杆1321与各个撑杆1322相互垂直,使各个撑杆1322在由初始状态同向旋转至撑开状态的过程中,将包装袋的袋口平整的撑开。
参照图6、图7和图12,在一种示例中,各个第一摆杆1321上开设有用于与相邻的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或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相配合的第一凹槽1323。当上述撑袋装置13处于撑开状态时。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或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卡接在相邻的各个第一摆杆1321的第一凹槽1323处。可以使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旋转更大的角度。此时,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形成的圆环状结构更大。这样可以使包装袋的袋口撑的更大。
参照图6、图7和图13,在一种示例中,上述各个夹袋机构133包括第二摆杆1331以及设在第二摆杆1331的端部的气夹1332。各个气夹1332设置于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各个气夹1332的端部上具有夹子,各个夹子用于将包装袋的袋口夹紧,并且用于将包装袋的袋口撑开。
参照图6、图7和图13,在一种示例中,各个第二摆杆1331设在相应的第五传动件134上。第五驱动件138驱动各个第五传动件134带动各个第二摆杆1331做同向旋转运动。此时,各个第二摆杆1331带动各个气夹1332做同向旋转运动。
参照图13,在一种示例中,各个气夹1332与各个第二摆杆1331转动连接。具体地,各个气夹1332与各个第二摆杆1331可以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各个气夹1332与水平面之间保持相对不旋转的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在各个夹袋机构133将包装袋的袋口撑开的过程中,出现包装袋与各个气夹绞在一起而无法分离的情况。
参照图6、图7和图13,例如:上述各个夹袋机构133还包括多个同步带轮组件。各个气夹与各个第五传动件134通过各个同步带轮组件连接。各个同步带轮组件包括动力连接的第四主动轮和第四从动轮。各个第四主动轮与各个第五传动件134中的各个第一转轴1341连接。各个第四从动轮通过第三转轴与各个气夹1332连接。第三转轴设置于连接各个气夹1332与各个第二摆杆1331的轴承座内。第五驱动件138驱动各个第五传动件134带动各个同步带轮组件运动。各个夹袋机构133在旋转运动的过程中,各个气夹1332相对第二摆杆1331转动。各个气夹1332始终与水平面保持相对不旋转的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在各个夹袋机构133将包装袋的袋口撑开的过程中,出现包装袋与各个气夹1332绞在一起而无法分离的情况。
参照图13,在一种示例中,各个第二摆杆1331与各个气夹1332相互垂直,使各个气夹1332在由初始状态同向旋转至撑开状态的过程中,将包装袋的袋口平整的撑开。
参照图7和图13,在一种示例中,各个第二摆杆1331上开设有用于与相邻的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或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相配合的第二凹槽1333。当上述撑袋装置13在处于撑开状态时,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或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卡接在相邻的各个第二摆杆1331的第二凹槽1333处。此时,各个撑袋机构132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旋转更大的角度。各个撑袋机构132的自由端137和各个夹袋机构133的自由端137形成的圆环状结构更大。这样可以使包装袋的袋口撑的更大。
参照图6和图7,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撑袋装置13还包括具有环状通道1301的防护盖131。防护盖131设在安装基板130上,且防护盖131设在环状通道1301的周向。防护盖131用于封装环绕安装基板130上的环状通道1301设置的多个第五传动件134以及多个第六传动件135。
可以理解,上述撑袋装置13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部件、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一导轨;所述承载部件包括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结构沿所述第一导轨运动;
所述承载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推出组件和至少一个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和所述推出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上,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物料进行限位;所述推出组件用于将所述物料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导轨的方向推出至目标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一驱动件;
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运动;
所述承载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导轨位于所述承载结构的第一侧,且所述承载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
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的第二侧,且与所述承载结构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运动时,所述第一传动件带动所述承载部件沿所述第一导轨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推出组件包括推出板和第二驱动件;
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推出板均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的第二侧,所述第二驱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推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第二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出板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运动;
所述推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推出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承载结构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推出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承载结构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所述推出板上设置有物料,当物料到达与目标工位相对的处时,所述推出板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将所述物料沿所述推出板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推出至目标工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导流件,所述至少一个导流件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推出板的延伸方向一致;
所述至少一个导流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至少一个导流件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的第二侧,所述至少一个导流件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目标工位;当物料到达与目标工位相对的处时,在所述推出板推出物料后,所述物料沿所述至少一个导流件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进入目标工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物料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限位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均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上;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第二端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承载结构之间具有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大于0小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长度,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承载结构之间具有第四距离,所述第四距离大于0小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滚筒和至少一个第二滚筒;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滚筒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件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滚筒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二传动件和至少一个第三传动件;
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运动;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三传动件通过转轴传动连接;
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一导轨连接,在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运动时,所述第二传动件带动所述第三传动件运动,所述第三传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导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导轨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还包括配重块和导向杆;所述配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件上;所述配重块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导向杆运动。
10.一种装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袋机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
所述装袋机还包括第二导轨、第二传动组件、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撑袋装置;所述第二导轨具有设置包装袋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轨具有设置待包装物料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的第二侧;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四传动件和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四传动件与所述第二导轨相配合;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第四传动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四传动件沿所述第二导轨运动;
当所述第四传动件沿所述第二导轨运动时,所述撑袋装置朝向所述第二导轨的第一端运动,或,所述撑袋装置朝向所述第二导轨的第二端运动。
CN202021617563.2U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输送装置及装袋机 Active CN212558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7563.2U CN212558229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输送装置及装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7563.2U CN212558229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输送装置及装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58229U true CN212558229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27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17563.2U Active CN212558229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输送装置及装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582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4840A (zh) * 2022-02-14 2022-05-13 广州麦诚道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纸盒成型设备及其异型纸盒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4840A (zh) * 2022-02-14 2022-05-13 广州麦诚道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纸盒成型设备及其异型纸盒制作方法
CN114474840B (zh) * 2022-02-14 2024-03-19 广州麦诚道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纸盒成型设备及其异型纸盒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59077B1 (ko) 제품봉지 취출장치
CN1143794C (zh) 装袋设备和方法
JP3123709U (ja) 包袋機に対する包袋の供給装置
CN114789805B (zh) 一种用于柔性集装袋的自动包装系统
CN212558229U (zh) 一种输送装置及装袋机
CN113734544A (zh) 一种试剂盒包装设备
CN110395597B (zh) 一种装车机器人的装载码料机头
CN111186611A (zh) 矿山粉体阀口袋上袋机
CN113859646B (zh) 一种自动分拣装袋设备
CN109969475A (zh) 一种包装设备
CN111747070A (zh) 一种输送装置及装袋机
CN111907803A (zh) 一种检测卡包装自动化设备
CN212891208U (zh) 一种上袋装置及装袋机
CN114802910B (zh) 全自动软袋整列装箱机
CN113955202B (zh) 一种自动化包装设备
CN206351805U (zh) 一种开袋机构和包装设备
CN215476080U (zh) 一种肥料生产用粉剂包装装置
CN215554514U (zh) 一种理料装箱移载机构
CN210000670U (zh) 一种包装设备装袋机构
CN215205635U (zh) 一种自动化装袋设备的水平送袋机构
CN211919159U (zh) 矿山粉体阀口袋上袋机
CN210761548U (zh) 一种袋装箱设备
CN210503343U (zh) 一种食品包装机的条型物充填模块及其包装机
CN220743522U (zh) 一种套袋式包装设备
CN218401188U (zh) 一种用于装有旗子的包装袋的装箱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