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56746U - 气动船舵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气动船舵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56746U
CN212556746U CN202020988837.2U CN202020988837U CN212556746U CN 212556746 U CN212556746 U CN 212556746U CN 202020988837 U CN202020988837 U CN 202020988837U CN 212556746 U CN212556746 U CN 212556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dder plate
rudder
connecting shaft
pneumatic
installat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888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冬花
沈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gyou Tian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gyou Tia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gyou Tian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gyou Tia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888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56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56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56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动船舵板结构,包括舵板、安装部、连接轴、及转向杆;安装部数量至少一组,一组安装部包含两个安装部,分别为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对应设置用于固定连接气动船;连接轴贯穿舵板,且两端分别与安装部可转动连接;转向杆一端与舵板连接,另一端连接动力结构。通过将连接轴竖直贯穿舵板,使舵板在上、下两安装部之间实现同轴转动,贯穿舵板的连接轴便于安装,保证舵板在转动时上下同心,避免在加工时舵板上下旋转量不同导致舵板倾斜,有效提升了舵板的结构强度与整机刚性,提高气动船的转向效率。

Description

气动船舵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船体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船舵板结构。
背景技术
气动船舵板通常安装在船尾上,与螺旋桨配完成气动船的运动及转向,而操纵舵板的转动在气动船转向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生产加工中,位于舵板上下的固定支撑组件在配合转向系统进行转动时,无法保证舵板上下同轴旋转,造成舵板上部与下部旋转量稍有不同,舵板倾斜,即舵板未与水面保持垂直关系,舵板上下受力不均,影响气动船的转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气动船舵板结构,包括舵板、安装部、连接轴、及转向杆;所述安装部数量至少一组,一组所述安装部包含两个所述安装部,分别为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所述上安装部和所述下安装部对应设置用于固定连接气动船;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舵板,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部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向杆一端与所述舵板连接,另一端连接动力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部还包括轴座,所述轴座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轴相匹配的通孔,且所述轴座与所述舵板通过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且所述轴座与所述舵板连接面在舵板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舵板大小相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舵板个数为两个以上,多个所述舵板之间平行设置,且通过连动杆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轴座远离所述舵板一侧设置有凸起部,所述通孔的一端开设在所述凸起部中部,且所述舵板连接面在舵板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舵板大小相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凸起部为圆柱体,所述凸起部的直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轴的直径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动杆包括主动连动杆与从动连动杆;所述主动连动杆设置在所述舵板底部,所述从动连动杆设置在所述舵板顶部,所述软轴拉线与所述主动连动杆可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舵板呈矩形,所述舵板的纵向长度大于所述舵板的横向长度,所述舵板的一侧倒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向杆中部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将所述转向杆分为两段,所述旋转组件改变所述转向杆的拉动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贯通孔的开设位置靠近所述舵板未倒角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动杆的安装位置靠近所述舵板固定所述连接轴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旋转组件为旋转托架,所述旋转托架呈L形,所述旋转托架两端设置两个旋转轴,所述两个旋转轴分别与两段所述转向杆可转动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通过将连接轴竖直贯穿舵板,使舵板在上、下两安装部之间实现同轴转动,贯穿舵板的连接轴便于实施人员安装,且能够保证舵板在转动时上下同心,避免在加工时舵板上下旋转量不同导致舵板倾斜,转动时舵板上下的旋转载荷方向不一致加剧舵板的损坏,有效提升了舵板的结构强度与整机刚性,提高气动船的转向效率。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动船舵板结构的主体结构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动船舵板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气动船舵板结构的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动船舵板结构的主体结构图;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动船舵板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气动船舵板结构的船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气动船舵板结构1000包括:安装部1100、连接轴1200、舵板1300、连动杆1400以及转向杆1500;安装部1100与连接轴1200的一端可转动连接,连接轴1200的另一端纵向固定至舵板1300上,连接轴1200与舵板1300相配合横向旋转,且舵板1300的横向可旋转角度为预设角度;舵板1300的个数为两个以上,且每个舵板1300平行设置,舵板1300上固定有连动杆1400,连动杆1400的一端连接转向杆1500;舵板1300纵向开设贯通孔,贯穿杆1600通过贯通孔贯穿舵板1300,且贯穿杆1600与连接轴1200同轴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拉动转向杆1500,转向杆1500带动最贴近转向杆1500的舵板1300转动,由于多个舵板1300与连动杆1400固定连接,所以连动杆1400带动多个舵板1300通过连接轴1200在预设角度内进行旋转。
在此实施例中,贯穿杆1600用于连通同一片舵板1300上下两个连接轴1200,使上下两个连接轴1200实现同轴连接,同轴连接能有效增强旋转轴所能承载的旋转载荷,从而进一步提高气动船方向的可操纵性,实施人员更易于完成转向操作,且上下两个安装部1100。
而未设置贯通孔与贯穿杆1600的舵板1300,同一片舵板1300上只有上下两个连接轴1200作为固定及旋转点,使舵板1300与连接轴1200的连接处所受应力集中,容易造成舵板1300固定点的损坏,且在旋转时,对连接轴1200造成的负荷也较大。通常情况下,气动船放置在室外环境下,根据天气不同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影响舵板1300的结构强度,尤其是大风天气,对舵板1300的整体结构强度要求更高,贯穿杆1600的设置使本身只具有两处固定及旋转点的舵板1300升级为贯穿杆1600本身起到固定支撑以及作为舵板1300旋转轴的作用,大幅提高连接轴1200对舵板1300的固定支撑作用以及舵板1300的结构强度,可以增加本申请实施例气动船舵板结构1000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安装部1100固定在气动船船体尾部,具体固定位置不做限定,可以直接固定在船体相应位置,优选的,为了保护船体表面不直接安装过多部件或者方便对舵板1300进行维护,气动船螺旋桨外罩设有发动机及螺旋桨的保护罩,而舵板1300与该保护罩相匹配,安装部1100固定连接到保护罩上,不直接安装在船体上,从而保护气动船本身结构,浪费更多成本。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轴座1120远离舵板1300一侧设置有凸起部,通孔的一端开设在凸起部中部,且舵板1300连接面在舵板宽度方向上与舵板大小相匹配,凸起部可以为方柱体,也可以为圆柱体,此处不做过多限定,凸起部的直径长度大于连接轴的直径长度。通过在轴座1120上设置凸起部,可以有效增加轴座1120与连接轴1200的焊接面积,方便加工,且能够使二者连接更加稳固。
如图3所示,通常的,在气动船上设置有该气动船舵板结构1000,通过转向杆1500相连接,气动船上设置有与转向杆1500相连接的方向操纵装置,安装部1100固定在气动船上。
方向操纵装置可以采用操纵杆控制,也可以采用方向盘操控,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只需确保该操纵装置可以在一定角度内进行旋转,使转向杆1500带动连动杆1400,进而使舵板1300进行旋转即可。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连动杆1400包括主动连动杆1410与从动连动杆1420;主动连动杆1410设置在舵板1300底部,从动连动杆1420设置在舵板1300顶部,靠近转向杆1500的舵板1300为主动舵板,转向杆1500与主动连动杆1410在主动舵板处可转动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舵板1300上、下均设置有连动杆1400,以增加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动船舵板结构1000的整体刚性,使其更加结构更加坚固,但是将上下两个连动杆1400全设置成主动连动杆1410相配合虽然可以实现,但只是徒增不必要成本,且将本申请的气动船舵板结构1000变得繁琐,不利于安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舵板1300结构的故障率也会随之增加,故只将一个连动杆1400设置成主动连动杆1410,既能保证舵板1300结构简单,在不耽误舵板1300在预设角度内旋转的同时,节约一定成本。
进一步的,当位于保护罩上部的连动杆1400为主动连动杆1410,转向杆1500安装相对简单,只需绕过保护罩,不与螺旋桨干涉即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船体美观度,且转向杆1500暴露在外部环境,虽然本身具有一定强度,当还是无法避免一些意外情况,使转向杆1500受到外界因素作用导致其遭到损坏,无法通过船体对转向杆1500进行保护。
优选的,位于保护罩下部的连动杆1400为主动连动杆1410,因为主动连动杆1410需要与转向杆1500相连接,设置在下部可以尽量避免影响到船体的美观度,且可以将转向杆1500安装在气动船船体内部,通过船体对该操纵转向的结构进行保护,有效降低此转向机构的故障率。虽然在安装、维修时较麻烦,但综合考虑后认为,将主动连动杆1410设置在下部虽然前期安装工作更加麻烦,但是后期相对省心,意外发生率较低。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舵板1300正投影的纵向长度大于舵板1300的横向长度。
安装部1100包括定位座1110与轴座1120,轴座1120的一端与定位座1110固定连接,轴座1120的另一端内置轴承孔,轴承孔内安装轴承,轴承置于轴座1120内,轴承与连接轴1200相匹配。
在此实施例中,轴座1120与连接轴1200呈L形,连接轴1200与轴承相配合使舵板1300能够在预设角度内进行转动,而并非能360°的旋转,可以在轴座1120上设置固定卡对轴承的滚动进行限制,使舵板1300不能随意旋转。舵板1300投影的纵向及横向长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定,但并未在舵板1300形状上进行限定,舵板1300的纵向长度对气动船的转向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横向更多的是用来控制空气流动方向,所以舵板1300的纵向长度不宜过小,至少应大于气动船总高度的一半,而舵板1300的横向长度根据纵向长度进行适当改变即可,无需过多限定,保证舵板1300设计的合理性。
需要指出的是,为防止舵叶随风随意旋转,转动船体上的方向操纵杆在没有人操作时,舵叶无法自行旋转,只能在有人使用操纵杆时才能随方向操纵杆进行随动,避免气动船由于外界环境因素自主改变行驶方向。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转向杆1500中部设置有旋转组件1700,旋转组件1700将转向杆1500分为两段,旋转组件1700改变转向杆1500的拉动方向。
在此实施例中,气动船的转向系统与转向杆1500相连接,而直接将转向杆1500与转向系统连接,由于转向杆与转向杆1500的方向不同会造成连接不顺畅,设置旋转组件1700可以不改变此连接关系,还能将二者的连接方向相匹配,使其连接顺畅,更有利于操纵杆调节舵板1300进行转向。
具体的,参阅图1,旋转组件1700为旋转托架,旋转托架呈L形,旋转托架两端设置两个旋转轴,两个旋转轴分别与两段转向杆1500可转动连接。此处需要指出,L形旋转架的直角需朝向气动船外侧,使L形旋转架能够起改变方向的作用,且不会干涉其正常的旋转功能,旋转架的具体固定位置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气动船结构不同,选不同的安装位置。优选的,旋转架与舵板1300均通过安装座固定到发动机保护罩上,即在发动机保护罩相应位置设置与旋转架相匹配的安装座,用以固定旋转架。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舵板1300呈矩形,舵板1300的一侧倒角,贯通孔的开设位置靠近舵板1300未倒角的一侧,连动杆1400的安装位置靠近舵板1300固定连接轴1200的一侧。
在此实施例中,舵板1300呈矩形,舵板1300远离气动船船体的一侧倒角,连动杆1400设置在舵板1300未倒角的一侧,贯通孔的开设位置同样也靠近舵板1300未倒角的一侧,确保舵板1300的大部分均处于船体外部,便于螺旋桨进行转向。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气动船舵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舵板、安装部、连接轴、及转向杆;
所述安装部数量至少一组,一组所述安装部包含两个所述安装部,分别为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所述上安装部和所述下安装部相对设置用于固定连接气动船;
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舵板,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部可转动连接;
所述转向杆一端与所述舵板连接,另一端连接动力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船舵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板上设置有轴座,所述轴座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轴相匹配的通孔,且所述轴座与所述舵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轴座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船舵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座远离所述舵板一侧设置有凸起部,所述通孔的一端开设在所述凸起部中部,且所述舵板连接面在舵板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舵板大小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船舵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圆柱体,所述凸起部的直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轴的直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船舵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板个数为两个以上,多个所述舵板之间平行设置,且通过连动杆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船舵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杆包括主动连动杆与从动连动杆;
所述主动连动杆设置在所述舵板底部,所述从动连动杆设置在所述舵板顶部,软轴拉线与所述主动连动杆可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船舵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板呈矩形,所述舵板的纵向长度大于所述舵板的横向长度,所述舵板的一侧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船舵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杆中部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将所述转向杆分为两段,所述旋转组件改变所述转向杆的拉动方向,贯通孔的开设位置靠近所述舵板未倒角的一侧,所述连动杆的安装位置靠近所述舵板固定所述连接轴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动船舵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为旋转托架,所述旋转托架呈L形,所述旋转托架两端设置两个旋转轴,所述两个旋转轴分别与两段所述转向杆可转动连接。
CN202020988837.2U 2020-06-02 2020-06-02 气动船舵板结构 Active CN212556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88837.2U CN212556746U (zh) 2020-06-02 2020-06-02 气动船舵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88837.2U CN212556746U (zh) 2020-06-02 2020-06-02 气动船舵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56746U true CN212556746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37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88837.2U Active CN212556746U (zh) 2020-06-02 2020-06-02 气动船舵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567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32860B2 (ja) 船外機用電動式操舵装置
JP6470685B2 (ja) 翼形帆アセンブリ
CN109050660A (zh) 一种汽车转向轮的转向节、转向装置及汽车
EP2674633B1 (en) Increased capacity spherical lined bearings
CN212556746U (zh) 气动船舵板结构
JP7037315B2 (ja) 転舵機能付ハブ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CN106428503A (zh) 一种喷水推进器的转向装置
CN111470023A (zh) 气动船舵板结构
CN211629732U (zh) 一种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
CN107512385A (zh) 一种无人机纵向操纵系统
JP7138526B2 (ja) 操舵機能付ハブ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CN216994826U (zh) 积木化无人机的可变向机臂系统
CN208947628U (zh) 多旋翼无人机吊舱式外挂万向云台
EP0064107B1 (en) Rigid marine sail and method of folding said sail
CN215851161U (zh) 车辆
KR100622237B1 (ko) 선박용 조타기
CN112356919A (zh) 一种汽车独立悬架用转向节臂布置结构
CN216734466U (zh) 一种节能车转向结构及车辆
CN219044416U (zh) 一种螺旋桨保护罩
CN213323636U (zh) 一种小型船用推进器的悬挂架组件
US20220219753A1 (en) Redundant steering system
CN220500896U (zh) 电动四轮车转向机构
CN220349928U (zh) 固定翼飞机副翼执行机构
CN221049892U (zh) 一种多功能海上双体交通船
CN212242835U (zh) 一种带转向驱动升降功能的农用机械车体底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