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4230U - 外壳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外壳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4230U
CN212544230U CN202021129485.1U CN202021129485U CN212544230U CN 212544230 U CN212544230 U CN 212544230U CN 202021129485 U CN202021129485 U CN 202021129485U CN 212544230 U CN212544230 U CN 212544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insert
shell
plastic
housing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294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o Electronic Ltd
Kunshan Lianta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o 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294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4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4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4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外壳和电子设备,外壳的金属嵌件包括底部和多个沿底部边缘向外侧延伸的连接臂,塑胶侧壁包裹于连接臂的外侧以及连接臂之间形成的间隙内,使得金属嵌件的厚度小于塑胶侧壁的厚度,进而降低了外壳底部的厚度和外壳的重量,同时采用金属嵌件作为底部提高了外壳强度和用户体验的舒适感。

Description

外壳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壳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的结构一般包括前壳、中框、后壳和机芯等。后壳一般为纯塑胶壳料,通常采取注塑成型方式制成。后壳注塑成型的过程为:将粒状或粉状的原料加入到注射机的料斗里,原料经加热熔化呈流动状态,然后将熔化的原料注入模具型腔内硬化定型为后壳。
通过注塑成型的塑胶后壳的厚度较厚,重量较重,增加了电子产品整体的重量和厚度,使得电子产品的使用不便利。同时,塑胶后壳的强度较差,使得电子产品掉落时极易摔裂壳体,影响电子产品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壳和电子设备,降低了外壳底部的厚度和外壳的重量,提高了外壳强度和用户体验的舒适感。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壳,所述外壳包括:
塑胶侧壁;
金属嵌件,包括底部和多个连接臂,多个所述连接臂沿所述底部边缘向外侧延伸,相邻的所述连接臂之间形成间隙;
其中,所述塑胶侧壁包裹于多个所述连接臂的外侧以及所述间隙内,所述金属嵌件的厚度小于所述塑胶侧壁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底部连接,所述第二侧边位于所述底部的外侧,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嵌件的材料为不锈钢。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设置为波浪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的内侧形成有多个球形凹槽,所述底部的外侧形成多个与所述球形凹槽一一相对的球形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侧壁与所述金属嵌件形成容置腔。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侧壁通过嵌件成型工艺成型于所述金属嵌件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侧壁与所述金属嵌件通过曲面或直面高温注塑结合。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外壳;
机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本实施例将塑胶侧壁包裹于金属嵌件的连接臂的外周,使得金属嵌件的厚度小于塑胶侧壁的厚度,降低了外壳底部的厚度和外壳的重量,采用金属嵌件作为底部提高了外壳强度和用户体验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金属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塑胶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壳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外壳包括塑胶侧壁1和金属嵌件2。其中,塑胶侧壁1包裹于金属嵌件2 的外周,与金属嵌件2包围形成容置腔3,如图1所示。所述容置腔3 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机芯、电源等零件。
具体地,金属嵌件2包括底部21和多个连接臂22,如图2所示。多个连接臂22分别沿所述底部21边缘向外侧延伸,且多个所述连接臂 22之间形成间隙23。塑胶侧壁1包裹于多个连接臂22外周和相邻连接臂22之间形成的间隙23内,如图4所示。也即多个连接臂22分别内嵌于所述塑胶侧壁1内,以使得金属嵌件2的厚度小于塑胶侧壁1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臂22与底部21之间形成夹角,以使得塑胶侧壁1和连接臂22成型后可以形成容置腔3。所述连接臂22的第一侧边 24的长度小于第二侧边25,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侧边24与所述底部 21连接,所述第二侧边25位于所述底部21的外侧,使得连接臂22形成内窄外宽的结构。对应地,任意两个相邻的连接臂22之间形成的间隙 23则外窄内宽的结构。当连接臂22和塑胶侧壁1连接后,位于间隙23 内的塑胶侧壁1与间隙23适配形成内宽外窄的结构,使得塑胶侧壁1 难以从间隙23中抽出与金属嵌件2分离,提高了外壳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22设置为外宽内窄的梯形结构,如图2 所示。在其它可选实现方式中,连接臂22还可以设置为任意形状的结构。例如,连接臂22具有波浪形状,使得塑胶侧壁1与连接臂22嵌件成型后形成与连接臂22适配的波浪形状。当塑胶侧壁1受到向外的推力时,塑胶侧壁1与连接臂22难以分离,进而提高了外壳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21设置为平面结构。所述底部21的内侧形成有多个凹槽,所述底部21的外侧形成多个与所述凹槽一一相对的凸起。也即,所述凹槽向底部21的下方凹陷,使得凹槽在底部21的外侧形成相对的凸起。多个所述凸起使得用户在抓握外壳时,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同时,多个所述凸起还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提高用户体验的舒适性能。
上述底部21的凹槽和凸起结构可以通过冲压机床冲压形成。优选地,所述凹槽设置为球形凹槽,所述凸起设置为与其相对的球形凸起,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凹槽和凸起的结构可以根据冲压模具的不同形成。在其它可选实现方式中,底部21还可以设置为波浪形状等具有防滑作用的结构。所述底部21的凹槽和凸起结构还可以通过其它工艺或者加工方式形成。
所述金属嵌件2的材料可以采用任意的金属材质或合金材质等。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嵌件2选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具有耐腐蚀性、外形美观、价廉以及易获取等特点。所述金属嵌件2可以采用现成的不锈钢带或者不锈钢板利用冲压等工艺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21设置为圆形结构,多个连接臂22分别沿所述底部21的圆形边缘向外侧延伸,使得与其连接的塑胶侧壁1为圆环形结构。在其它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底部21可以设置为其它任意形状的结构,以提高电子设备形状的丰富性,适应不同用户的审美需求。例如,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塑胶侧壁1的形状为环形结构,金属嵌件2形成环形结构的底部,以使得两者形成可以容置电子设备机芯等零件的容置腔3,如图3所示。所述塑胶侧壁1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与其对应的金属嵌件2的底部21设置为与所述塑胶侧壁1相对应的结构。
所述塑胶侧壁1和金属嵌件2可以通过嵌件成型工艺形成外壳。嵌件成型工艺是指将金属嵌件2嵌入预先制好的模具型腔内,然后将熔融的塑胶材料注入模具型腔内,最后硬化定型形成外壳的一种成形方法。该嵌件成型工艺使得注塑形成的塑胶侧壁1的厚度大于金属嵌件2的厚度,从而使得外壳的底部相较于完全由注塑形成的外壳底部的厚度较小,如图4所示。由于外壳的底部采用金属嵌件,使得嵌件成型的外壳相较于注塑形成的外壳的强度较高,重量较轻。
对应地,嵌件成型工艺的模具需要根据本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设置为与其对应的凹模结构。在注塑时,先将金属嵌件2放入凹槽的底部,金属嵌件2的连接臂22位于凹槽的中间位置,然后将熔融的塑胶材料注入凹槽内,塑胶材料注入连接臂22的内外两侧以及凹槽的其它空间中,最后硬化定型形成外壳。在取出外壳后,需要对外壳进行边缘和表面进行打磨等处理。
所述塑胶侧壁1可以采用现有的任意可以用于注塑的塑胶材料。例如,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ABS)、聚丙烯(PoIypropyIene,PP)、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苯乙烯 (Polystyrene,PS)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塑胶侧壁1与所述金属嵌件2可以通过曲面或者直面高温注塑结合。所述曲面或者直面是指金属嵌件2与塑胶侧壁1 注塑包围结合部分结构。所述外壳采用复合材料成型的可靠性高,且有利于产品散热。
本实施例的外壳结构可以应用于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用于容置可穿戴设备的机芯、电源等零件。该外壳结构可以减小可穿戴设备的厚度和重量,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强度。
本实施例外壳的塑胶侧壁包裹于部分金属嵌件外周,使得两者形成容置腔,使得金属嵌件的厚度小于塑胶侧壁的厚度,进而降低了外壳底部的厚度和外壳的重量,采用金属嵌件作为底部提高了外壳强度和用户体验的舒适感。
图5是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和机芯4。所述外壳与上述实施例的外壳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机芯4设置于所述外壳形成的容置腔3内。所述机芯4用于存储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等,以便于控制电子设备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显示时间、电量、图片、阅读、游戏等。在其它可选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5、电源等智能产品需要存在的零部件。所述显示屏5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上方,与所述外壳包围形成密封的容置腔3,用于显示。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容置腔3内,用于向机芯和显示屏5供电。
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手表、手环、手机等智能产品。在电子设备的外壳采用嵌件成型工艺,在塑胶内嵌入金属嵌件形成的底部,使得电子设备的外壳底部厚度和重量减小,增强外壳的强度,进而使得应用其的电子设备的厚度和重量减小,并且增强电子设备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塑胶侧壁(1);
金属嵌件(2),包括底部(21)和多个连接臂(22),多个所述连接臂(22)沿所述底部(21)边缘向外侧延伸,相邻的所述连接臂(22)之间形成间隙(23);
其中,所述塑胶侧壁(1)包裹于多个所述连接臂(22)的外侧以及所述间隙(23)内,所述金属嵌件(2)的厚度小于所述塑胶侧壁(1)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24)和第二侧边(25),所述第一侧边(24)与所述底部(21)连接,所述第二侧边(25)位于所述底部(21)的外侧,所述第二侧边(25)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边(24)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嵌件(2)的材料为不锈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21)设置为波浪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21)的内侧形成有多个球形凹槽,所述底部(21)的外侧形成多个与所述球形凹槽一一相对的球形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侧壁(1)与所述金属嵌件(2)形成容置腔(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侧壁(1)通过嵌件成型工艺成型于所述金属嵌件(2)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侧壁(1)与所述金属嵌件(2)通过曲面或直面高温注塑结合。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
机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CN202021129485.1U 2020-06-17 2020-06-17 外壳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544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29485.1U CN212544230U (zh) 2020-06-17 2020-06-17 外壳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29485.1U CN212544230U (zh) 2020-06-17 2020-06-17 外壳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4230U true CN212544230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48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29485.1U Active CN212544230U (zh) 2020-06-17 2020-06-17 外壳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42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55376B (zh) 一种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方法和相关产品
US867586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 certain cell phone case with a universal decorative pattern layer
CN107244034A (zh) 一种中框制造方法及中框结构
CN102529028B (zh) 模具构件
CN104053315A (zh) 外壳
CN212544230U (zh) 外壳和电子设备
CN102632585A (zh) 金属侧键装置及其注塑成型工艺
CN105867541B (zh) 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
TWI334822B (zh)
CN202134582U (zh) 一种壳体结构及由壳体结构制成的电池
CN107340709B (zh) 一种具有生理监测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11791964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的连接组件
CN107404818B (zh) 一种壳体、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及一种移动终端
CN109151137A (zh) 手机壳体及其制备方法、手机
CN108189309A (zh) 一种防摔轻质tpu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CN104626464B (zh) 用于内盖件的注塑模具和使用其形成内盖件的方法
CN215039591U (zh) 一种用于热压成型的模具
CN203762435U (zh) 手环式穿戴设备及成形模具和制造系统
CN207151015U (zh) 电子设备及注塑模具
CN101557686A (zh) 显示器外壳及其制作方法
CN101767413A (zh) 一种锂电池模具及低压注塑方法
US20140017434A1 (en) Injection-molded product and mol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6881878B (zh) 冰箱门体的制造方法
EP2074898A3 (en) Safety helm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7656356A (zh) 一种具有透明后盖的一体式后壳、制备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