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2185U - 一种绕线机用护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绕线机用护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2185U
CN212542185U CN202021610223.7U CN202021610223U CN212542185U CN 212542185 U CN212542185 U CN 212542185U CN 202021610223 U CN202021610223 U CN 202021610223U CN 212542185 U CN212542185 U CN 212542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tch
sheath
upper portion
limiting
wind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1022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建明
陆卫星
廖何飞
王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uanm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uanm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uanm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uanm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1022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2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2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2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绕线机用护套,包括支撑组件和护套主体,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限位块和限位环,限位块安装于支撑板的中心部位,限位环安装于支撑板的中心上部,限位环与限位块之间构成安装槽,护套主体包括连接管和防护管,连接管安装于安装槽的上部,连接管的侧部开设有第一缺口,连接管的上部设置有内凹部,内凹部的侧部开设有第一槽口,防护管安装于内凹部的上部,防护管的侧部开设有第二槽口,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相连通,第一槽口与第一缺口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绕线机用护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绕线机用护套。
背景技术
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设备,通常用于铜线缠绕,在电动机线圈、电感线圈、方形变压器等的生产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绕线一般是先将定子固定在绕线机的支撑板上,然后直接进行绕线过程,这就导致在绕线时,漆包线容易松散,影响绕线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机用护套,在绕线的过程中,对经过的漆包线进行防护和限位,避免漆包线松散而影响绕线的质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绕线机用护套,包括支撑组件和护套主体。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限位块和限位环,所述限位块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中心部位,所述限位环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中心上部,所述限位环与所述限位块之间构成安装槽,所述护套主体包括连接管和防护管,所述连接管安装于所述安装槽的上部,所述连接管的侧部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连接管的上部设置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的侧部开设有第一槽口,所述防护管安装于所述内凹部的上部,所述防护管的侧部开设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二槽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一缺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螺栓孔,所述支撑板的中心部位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贯穿孔。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包括连接块和限位盘,所述连接块处于所述贯穿孔的内侧,所述限位盘设置于所述连接块的上部,所述限位盘的外壁与所述限位环的内壁相对。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中部和所述限位盘的中部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限位盘的侧部开设有第二缺口。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缺口相对的侧部开设有第三槽口,所述第三槽口与所述第一缺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防护管的上部开设有第三缺口,所述防护管邻近所述第三缺口的部位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三缺口与所述第二槽口的上部连通。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支撑板安装在绕线机主体的内部,并使得的防护管处于定子的内侧,使得第二槽口与定子槽口相对,在绕线的过程中,漆包线在导线嘴的带动下,通过第一缺口、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的内部移动,然后在再进入到定子槽口的内部,利用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的配合,实现对漆包线的防护和限位,避免漆包线松散而影响绕线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轴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部分结构轴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护套主体部分结构第一视角轴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护套主体部分结构第二视角轴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护套主体与定子连接结构轴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子部分结构轴测示意图。
图中:100、支撑组件;110、支撑板;111、螺栓孔;112、贯穿孔;120、限位块;121、连接块;122、限位盘;123、螺纹孔;124、第二缺口;130、限位环;140、安装槽;200、护套主体;210、连接管;211、第三槽口;220、防护管;221、第三缺口;230、第一缺口;240、内凹部;250、第一槽口;260、第二槽口;300、定子;310、定子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说明书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绕线机用护套,包括支撑组件100和护套主体200,护套主体200安装于支撑组件100的上部,其中,支撑组件100用于与绕线机主体连接,并对护套主体200进行支撑;护套主体200用于与定子300进行配合,并对漆包线进行导向和限位。
请参阅图1和图2,支撑组件100包括支撑板110、限位块120和限位环130,限位块120通过螺钉安装于支撑板110的中心部位,限位环130通过螺栓安装于支撑板110的中心上部,限位环130与限位块120之间构成安装槽140,安装槽140用于护套主体200的安装,并利用限位块120和限位环130的配合,对护套主体200进行限位,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具体设置时,支撑板110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螺栓孔111,螺栓孔111方便通过螺栓与绕线机主体的连接,支撑板110的中心部位开设有与限位块120配合的贯穿孔112,贯穿孔112方便限位块120的安装,且便于后续的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120包括连接块121和限位盘122,连接块121处于贯穿孔112的内侧,限位盘122设置于连接块121的上部,限位盘122的外壁与限位环130的内壁相对,连接块121的中部和限位盘122的中部均开设有螺纹孔123,限位盘122的侧部开设有第二缺口124,具体使用时,相螺纹孔123的内部旋入螺钉,螺钉的螺钉头与支撑板110的下壁抵触,实现对连接块121和限位盘122的安装和固定,且连接块121处于贯穿孔的内侧,可以实现更加稳定的支撑,防止发生侧偏。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护套主体200包括连接管210和防护管220,连接管210卡接安装于安装槽140的上部,连接管210的侧部开设有第一缺口230,第一缺口230用于绕线机本体的下勾线部件通过,连接管210的上部设置有内凹部240,内凹部240能更好对防护管220进行支撑和安装,内凹部240的侧部开设有第一槽口250,防护管220安装于内凹部240的上部,防护管220的侧部开设有第二槽口260,第一槽口250与第二槽口260相连通,第一槽口250和第二槽口260的配合,用于与定子槽口310配合,第一槽口250与第一缺口23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210与第二缺口124相对的侧部开设有第三槽口211,第三槽口211与第一缺口230连通,防护管220的上部开设有第三缺口221,防护管220邻近第三缺口221的部位呈弧形设置,第三缺口221与第二槽口260的上部连通,呈弧形设置的第三缺口221,可以在漆包线上下绕线的过程中,增大入口的宽度,便于漆包线进行导第二槽口26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槽口250和第二槽口260的宽度小于定子槽口310的宽度,大于绕线的漆包线的线径。
请参阅图5和图6,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将支撑板110安装在绕线机主体的内部,并使得的防护管220处于定子300的内侧,使得第二槽口260与定子槽口310相对,在绕线的过程中,漆包线在绕线机导线嘴的带动下,通过第一缺口230、第一槽口250和第二槽口260的内部移动,然后在再进入到定子槽口310的内部,利用第一槽口250和第二槽口260的配合,实现对漆包线的防护和限位,避免漆包线松散而影响绕线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Claims (6)

1.一种绕线机用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100),所述支撑组件(100)包括支撑板(110)、限位块(120)和限位环(130),所述限位块(120)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10)的中心部位,所述限位环(130)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10)的中心上部,所述限位环(130)与所述限位块(120)之间构成安装槽(140);
护套主体(200),所述护套主体(200)包括连接管(210)和防护管(220),所述连接管(210)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40)的上部,所述连接管(210)的侧部开设有第一缺口(230),所述连接管(210)的上部设置有内凹部(240),所述内凹部(240)的侧部开设有第一槽口(250),所述防护管(220)安装于所述内凹部(240)的上部,所述防护管(220)的侧部开设有第二槽口(260),所述第一槽口(250)与所述第二槽口(260)相连通,所述第一槽口(250)与所述第一缺口(23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10)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螺栓孔(111),所述支撑板(110)的中心部位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120)配合的贯穿孔(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20)包括连接块(121)和限位盘(122),所述连接块(121)处于所述贯穿孔(112)的内侧,所述限位盘(122)设置于所述连接块(121)的上部,所述限位盘(122)的外壁与所述限位环(130)的内壁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21)的中部和所述限位盘(122)的中部均开设有螺纹孔(123),所述限位盘(122)的侧部开设有第二缺口(1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10)与所述第二缺口(124)相对的侧部开设有第三槽口(211),所述第三槽口(211)与所述第一缺口(23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机用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管(220)的上部开设有第三缺口(221),所述防护管(220)邻近所述第三缺口(221)的部位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三缺口(221)与所述第二槽口(260)的上部连通。
CN202021610223.7U 2020-08-05 2020-08-05 一种绕线机用护套 Active CN212542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0223.7U CN212542185U (zh) 2020-08-05 2020-08-05 一种绕线机用护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0223.7U CN212542185U (zh) 2020-08-05 2020-08-05 一种绕线机用护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2185U true CN212542185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8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10223.7U Active CN212542185U (zh) 2020-08-05 2020-08-05 一种绕线机用护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2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41489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的定子组件及其应用的外转子电机
CN212542185U (zh) 一种绕线机用护套
CN109955283A (zh) 机器人及其线条体处理结构
CN110902482B (zh) 一种用于线缆的便携式绕线装置
EP3863160A1 (en) Commutator and production method
CN201022176Y (zh) 一种绕线型转子引出电缆线固定夹
CN210326768U (zh) 一种用于风电发电站内部缆线整理装置
CN212033972U (zh) 防止交流发电机扁线定子绕组短路的限位工装
CN219226037U (zh) 三相变压器引线结构
CN214722068U (zh) 一种螺丝锁付机用的工装夹具
CN219031330U (zh) 高同心度内衬式夹头
CN112164519A (zh) 一种用于立式成缆机的转盘放线方法
CN215735410U (zh) 一种电气设备柜体的内部可拆卸式支撑机构
CN219738714U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出线结构
CN210129773U (zh) 一种便于对线圈进行防护的电机用定子
CN210839251U (zh) 一种定子刷架反装专用工装
CN212542183U (zh) 一种绕线机用活动式挂线柱
CN212649213U (zh) 一种定子挂线架
CN220210632U (zh) 一种漆包铝线的线圈盘
CN209913678U (zh) 一种非等分式外绕机定位装置
CN216162497U (zh) 一种避免刮伤漆包线的电机骨架
CN219075414U (zh) 一种多滚筒夹持装置
CN210272990U (zh) 一种电缆成型的组合夹具
CN216212636U (zh) 一种具有限位定线结构的磁环线圈
CN214753285U (zh) 一种立体卷铁心的变压器油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