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38379U -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38379U
CN212538379U CN202020996506.3U CN202020996506U CN212538379U CN 212538379 U CN212538379 U CN 212538379U CN 202020996506 U CN202020996506 U CN 202020996506U CN 212538379 U CN212538379 U CN 212538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refrigerant
condenser
valv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965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国军
王义祥
易忠衍
孙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965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38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38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38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所述冷凝器流路包括:冷媒流路和过冷段;所述冷媒流路的进口与冷凝进管连通,所述冷媒流路的出口通过第一阀、第三阀分别与所述过冷段的进口、冷凝出管连通,所述过冷段的出口通过第二阀与所述冷凝出管连通。这样,在制冷时冷媒经过冷媒流路后再进入过冷段进行二次冷却,从而降低冷凝出管中冷媒的过冷度,提高制冷效果;在制热时冷媒直接流入冷凝器流路中的冷媒流路,不再经过过冷段后进入冷媒流路,避免了导致的冷媒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升高和对蒸发效果的不良影响,维持了良好的蒸发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器组件对冷凝器流路的制冷效果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冷凝器流路设计越来越不能满足对冷凝器流路的制冷效果要求;因此出现了在冷凝器流路中增加过冷段的冷凝器流路设计。
对于带有过冷段的冷凝器流路,制冷时冷媒在冷凝器中流动冷却后再进入过冷段进行二次冷却,可以降低冷凝出管中冷媒的过冷度,提高制冷效果;但是这种冷凝器流路在制热时,冷媒先经过过冷段后再进入冷凝器进行蒸发,使得冷媒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升高,影响蒸发效果。
因此,需要一种既可以增加制冷效果,又可以避免影响蒸发效果的冷凝器流路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冷凝器流路设计增加冷凝器制冷效果的同时会影响蒸发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凝器流路,其包括:冷媒流路和过冷段;所述冷媒流路的进口与冷凝进管连通,所述冷媒流路的出口通过第一阀、第三阀分别与所述过冷段的进口、冷凝出管连通,所述过冷段的出口通过第二阀与所述冷凝出管连通。
这样,在制冷时冷媒经过冷媒流路后再进入过冷段进行二次冷却,从而降低冷凝出管中冷媒的过冷度,提高制冷效果;在制热时冷媒直接流入冷凝器流路中的冷媒流路,不再经过过冷段后进入冷媒流路,避免了导致的冷媒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升高和对蒸发效果的不良影响,维持了良好的蒸发效果。
可选的,所述冷媒流路包括多个冷凝器分流路和分路体,多个所述冷凝器分流路与分路体进口连通,所述分路体的出口通过第一阀、第三阀分别与所述过冷段的进口、冷凝出管连通。
这样,将冷媒流路分为多个冷凝器分流路,从而减少了冷媒流量和冷媒压力的损失,提高制冷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二阀为单向阀,其导通方向为所述过冷段的出口至所述冷凝出管。
这样,通过设置单向阀,可以根据单向阀的特性自动进行导通和关闭的调节,避免额外设置控制模块对其导通进行控制;且可以防止冷媒在单向阀导通时产生逆向流动,防止逆流。
可选的,所述第三阀为单向阀,其导通方向为所述冷凝出管至所述冷媒流路的出口。
这样,可以防止冷媒在单向阀导通时产生逆向流动,防止逆流;通过物理控制,其受到控制模块等的影响最小,安全可靠。
可选的,所述分路体进口通过过冷毛细管与所述过冷段的进口连通,所述过冷毛细管上设置有第四阀。
这样,可以在制热时冷媒不再经过过冷段后进入冷媒流路的基础上,使得冷媒进入冷媒流路后进入过冷段进行蒸发,从而在维持原有蒸发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蒸发效果。
可选的,多个所述冷凝器分流路与所述冷凝进管连通,所述过冷段的出口通过第五阀与所述冷凝进管连通。
这样,在前述维持原有蒸发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蒸发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四阀为单向阀,其导通方向为所述分路体进口至所述过冷段的进口。
这样,通过设置单向阀,可以根据单向阀的特性自动进行导通和关闭的调节,避免额外设置控制模块对其导通进行控制;且可以防止冷媒在单向阀导通时产生逆向流动,防止逆流。
可选的,所述第五阀为单向阀,其导通方向为所述过冷段的出口至所述冷凝进管。
这样,可以防止冷媒在单向阀导通时产生逆向流动,防止逆流;通过物理控制,其受到控制模块等的影响最小,安全可靠。
可选的,所述冷凝器分流路通过分液毛细管与所述分路体的进口连通。
其次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冷凝器流路。
这样,在制冷时冷媒经过冷媒流路后再进入过冷段进行二次冷却,从而降低冷凝出管中冷媒的过冷度,提高制冷效果;在制热时冷媒直接流入冷凝器流路中的冷媒流路,不再经过过冷段后进入冷媒流路,避免了导致的冷媒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升高和对蒸发效果的不良影响,维持了良好的蒸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冷凝器流路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冷凝器流路的结构图;
图3为冷凝器流路在制热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4为冷凝器流路在制冷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冷媒流路,11-冷凝器分流路,12-分路体,13-分液毛细管,14-冷凝器进口,15-冷凝器出口,2-过冷段,21-过冷毛细管,3-冷凝进管,4-冷凝出管,5-第一阀,6-第二阀,7-第三阀,8-第四阀,9-第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现有冷凝器流路设计有两种,带过冷段的冷凝器流路和不带过冷段的冷凝器流路。
不带过冷段的冷凝器流路,在制冷时冷凝出管中冷媒的过冷度低,制冷效果较差,无法满足现有空调器组件对冷凝器流路的制冷效果越来越高的制冷需求。
对于带有过冷段的冷凝器流路,制冷时冷媒在冷凝器中流动冷却后再进入过冷段进行二次冷却,可以降低冷凝出管中冷媒的过冷度,提高制冷效果;但是这种冷凝器流路在制热时,冷媒先经过过冷段后再进入冷凝器进行蒸发,使得冷媒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升高,影响蒸发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领域中,对室内机和室外机的换热器的命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其设置位置的不同进行命名,也即是将室内机侧的换热器称为蒸发器,将室外机侧的换热器称为冷凝器;一种是根据换热器功能的不同进行命名,也即是将起到(内部冷媒)蒸发吸热功能的换热器称为蒸发器,将起到(内部冷媒)冷凝放热功能的换热器称为冷凝器,这样在制冷模式下,将室内机侧的换热器称为蒸发器,将室外机侧的换热器称为冷凝器,在制热模式下,将室内机侧的换热器称为冷凝器,将室外机侧的换热器称为蒸发器。
本申请中,为了防止混淆,所述冷凝器是指设置在室外机侧的换热器,所述蒸发器是指设置在室内机侧的换热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申请中各个部件的进口、出口,以制冷时冷媒的流动方向来确定;制冷时冷媒流入的为部件的进口,冷媒流出的为部件的出口。由于制冷和制热时冷媒的流动方向相反,因此需要加以说明,避免混淆。
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流路,该冷凝器流路可以设置在室外机、空调器、多联机系统等空调设备中。如图1所示,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冷凝器流路的结构图;
其中,所述冷凝器流路包括:冷媒流路1和过冷段2;所述冷媒流路1的进口与冷凝进管3连通,所述冷媒流路1的出口通过第一阀5、第三阀7分别与所述过冷段2的进口、冷凝出管4连通,所述过冷段2的出口通过第二阀6与所述冷凝出管4连通。
其中,所述冷凝进管3为冷媒流入所述冷凝器流路的管路,所述冷凝出管4为冷媒流出所述冷凝器流路的管路。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冷媒流入和冷媒流出,是指在制冷时冷媒的流动,而不是在制热时冷媒的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冷媒流路1至少包括冷凝器和节流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阀5和所述第二阀6在制冷时导通,制热时关闭;所述第三阀7在制热时导通,制冷时关闭。
结合图3、图4,这样,在制冷时,冷媒从所述冷凝进管3流入冷凝器流路中冷媒流路1的进口,然后从冷媒流路1的出口流出,此时第一阀5导通,第三阀7关闭,冷媒经第一阀5流入过冷段2的进口,再经由过冷段2的出口流出,此时第二阀6导通,冷媒经由第二阀6流动到冷凝出管4;因此,在制冷时冷媒先流过冷凝器流路中的冷媒流路1进行冷却,再流过过冷段2进行二次冷却,从而降低冷凝出管4中冷媒的过冷度,提高制冷效果。
在制热时,冷媒从所述冷凝出口流入,此时第二阀6关闭,第三阀7导通,冷媒经由第三阀7流入冷媒流路1的出口,此时第一阀5关闭,冷媒不再流入过冷段2,然后冷媒从冷媒流路1的进口流出,流入所述冷凝进管3,最后从所述冷凝进管3流出;因此,在制热时冷媒直接流入冷凝器流路中的冷媒流路1,不再经过过冷段2后进入冷媒流路1,从而避免由于先进入过冷段2导致的冷媒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升高,避免了对蒸发效果的不良影响,维持了良好的蒸发效果。
这样,在制冷时冷媒经过冷媒流路1后再进入过冷段2进行二次冷却,从而降低冷凝出管4中冷媒的过冷度,提高制冷效果;在制热时冷媒直接流入冷凝器流路中的冷媒流路1,不再经过过冷段2后进入冷媒流路1,避免了导致的冷媒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升高和对蒸发效果的不良影响,维持了良好的蒸发效果。
可选的,如图1结合图3、图4所示,所述第二阀6为单向阀,其导通方向为所述过冷段2的出口至所述冷凝出管4。
这样,在制冷时,冷媒从所述过冷段2的出口流向所述冷凝出管4,与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相同,此时第二阀6为导通状态;在制热时,冷媒从所述冷凝出管4流向所述过冷段2的出口,与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相反,此时第二阀6为关闭状态。
这样,通过设置单向阀,可以根据单向阀的特性自动进行导通和关闭的调节,避免额外设置控制模块对其导通进行控制;且可以防止冷媒在单向阀导通时产生逆向流动,防止逆流;另外,通过物理控制,其受到控制模块等的影响最小,安全可靠。
可选的,如图1结合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三阀7为单向阀,其导通方向为所述冷凝出管4至所述冷媒流路1的出口。
这样,在制冷时,冷媒从所述冷媒流路1的出口流向所述冷凝出管4,与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相反,此时第三阀7为关闭状态;在制热时,冷媒从所述冷凝出管4流向所述冷媒流路1的出口,与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相同,此时第三阀7为导通状态。
这样,通过设置单向阀,可以根据单向阀的特性自动进行导通和关闭的调节,避免额外设置控制模块对其导通进行控制;且可以防止冷媒在单向阀导通时产生逆向流动,防止逆流;另外,通过物理控制,其受到控制模块等的影响最小,安全可靠。
可选的,如图1结合图3、图4所示,所述冷媒流路1包括多个冷凝器分流路11和分路体12,多个所述冷凝器分流路11与分路体12进口连通,所述分路体12的出口通过第一阀5、第三阀7分别与所述过冷段2的进口、冷凝出管4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多个冷凝器分流路11,从而可以将冷凝器中的多个铜管分为多个分流路,对冷媒进行冷凝或蒸发。
这样,将冷媒流路1分为多个冷凝器分流路11,从而减少了冷媒流量和冷媒压力的损失,提高制冷效果。
可选的,如图1结合图3、图4所示,所述冷凝器分流路11通过分液毛细管13与所述分路体12的进口连通。
这样,在每个冷凝器分流路11上设置分液毛细管13进行节流控制,从而在每个冷凝器分流路11上实现其中的冷媒在制冷时的冷凝效果和制热时的蒸发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冷凝器分流路11上都设置有冷凝器进口14与冷凝器出口15,冷凝器进口14与冷凝器出口15之间为冷凝器上划分为该冷凝器分流路11的铜管;该冷凝器分流路11上的冷媒在该部分铜管内实现制冷时的冷凝效果和制热时的蒸发效果。
可选的,如图2结合图3、图4所示,所述分路体12进口通过过冷毛细管21与所述过冷段2的进口连通,所述过冷毛细管21上设置有第四阀8。
其中,所述第四阀8在制冷时关闭,制热时导通。
这样,在制冷时,冷媒从所述分路体12的进口流入分路体12,从分路体12的出口流出,但是由于分路体12的进口与出口的导通作用,一部分冷媒会进入所述过冷毛细管21,此时第四阀8关闭,避免冷媒通过该过冷毛细管21进入过冷段2;制热时,冷媒从所述分路体12的出口流入,从所述分路体12的进口流出,进而通过分液毛细管13进入每个冷凝器分流路11,此时,第四阀8导通,冷媒经所述过冷毛细管21进入过冷段2,进行蒸发;这样,过冷段2在制热时可以起到蒸发作用,从而在不降低原蒸发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蒸发效果。
这样,可以在制热时冷媒不再经过过冷段2后进入冷媒流路1的基础上,使得冷媒进入冷媒流路1后进入过冷段2进行蒸发,从而在维持原有蒸发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蒸发效果。
可选的,如图2结合图3、图4所示,多个所述冷凝器分流路11与所述冷凝进管3连通,所述过冷段2的出口通过第五阀9与所述冷凝进管3连通。
其中,所述第五阀9在制冷时关闭,制热时导通。
这样,在制冷时,冷媒从所述冷凝进管3进入各个冷凝器分流路11,此时第五阀9关闭,避免冷媒从冷凝进管3进入过冷段2的出口;制热时,冷媒进入过冷段2的进口,此时第五阀9导通,冷媒从过冷段2的出口进入冷凝进管3,所述过冷段2将冷媒进行蒸发吸热后流入冷媒进管,从而在前述维持原有蒸发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蒸发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冷凝进管3分为多个进管支管,每个进管支管对应一个冷凝器分流路11,与该冷凝器分流路11的冷凝器进口14连通。所述过冷段2的出口通过第五阀9与所述冷凝进管3连通的管路,也可以视为是冷凝进管3的其中一个进管支管。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冷凝器进口14与冷凝器出口15的命名,是通过制冷时冷媒的流动方向来确定;所述过冷段2的进口和出口的命名,也是通过制冷时冷媒的流动方向来确定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冷媒流路1设置的原因,过冷段2的进口、出口与每个冷凝器分流路11中的冷凝器进口14、冷凝器出口15的在图中的位置恰好相反,冷凝进管3与每个冷凝器分流路11中的冷凝器进口14连通,同时还与过冷段2的出口连通;避免混淆。
可选的,如图2结合图3、图4所示,所述第四阀8为单向阀,其导通方向为所述分路体12进口至所述过冷段2的进口。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冷时,冷媒从分路体12的进口流向所述过冷段2的进口,与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相同;在制热时,冷媒依然从分路体12的进口流向所述过冷段2的进口,与单向阀的流通方向仍然相同。
但是,在制冷时,由于分路体12的进口处的冷媒压力和分路体12的出口处的冷媒压力近似相同(不考虑分路体12的降压效果),过冷段2的进口处一方面通过第一阀5与分路体12的出口连通,另一方面通过第四阀8与分路体12的进口连通,所以过冷段2的进口处冷媒压力与分路体12的出口处的冷媒压力保持一致(不考虑电磁阀的降压效果);这对于设置于过冷毛细管21上的第四阀8而言,其两端并不具有一定的冷媒压力差,所以虽然冷媒的流向与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相同,但是由于两端的冷媒压力差过小,所以实质上冷媒并不会由分路体12的进口经由第四阀8流向过冷段2的进口,也即是说在制冷时,第四阀8实质上没有起到导通作用,相当于关闭状态。
这样,通过设置单向阀,可以根据单向阀的特性自动进行导通和关闭的调节,避免额外设置控制模块对其导通进行控制;且可以防止冷媒在单向阀导通时产生逆向流动,防止逆流;另外,通过物理控制,其受到控制模块等的影响最小,安全可靠。
可选的,如图2结合图3、图4所示,所述第五阀9为单向阀,其导通方向为所述过冷段2的出口至所述冷凝进管3。
这样,在制冷时,冷媒从所述冷凝进管3流向所述过冷段2的出口,与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相反,此时第五阀9为关闭状态;在制热时,冷媒从所述过冷段2的出口流向所述冷凝进管3,与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相同,此时第五阀9为导通状态。
这样,通过设置单向阀,可以根据单向阀的特性自动进行导通和关闭的调节,避免额外设置控制模块对其导通进行控制;且可以防止冷媒在单向阀导通时产生逆向流动,防止逆流;另外,通过物理控制,其受到控制模块等的影响最小,安全可靠。
这样,在制冷时冷媒经过冷媒流路1后再进入过冷段2进行二次冷却,从而降低冷凝出管4中冷媒的过冷度,提高制冷效果;在制热时冷媒直接流入冷凝器流路中的冷媒流路1,不再经过过冷段2后进入冷媒流路1,避免了导致的冷媒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升高和对蒸发效果的不良影响,维持了良好的蒸发效果;且冷媒进入冷媒流路1的同时还进入所述过冷段2进行蒸发吸热,从而提高了蒸发效果。
可选的,所述过冷段2为冷凝器的一部分,这样,可以无需额外设置过冷段2,从而降低改动成本,提高该方案的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所述的冷凝器流路。
这样,在制冷时冷媒经过冷媒流路1后再进入过冷段2进行二次冷却,从而降低冷凝出管4中冷媒的过冷度,提高制冷效果;在制热时冷媒直接流入冷凝器流路中的冷媒流路1,不再经过过冷段2后进入冷媒流路1,避免了导致的冷媒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升高和对蒸发效果的不良影响,维持了良好的蒸发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对此空调器,由于其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设置其他附图表述其结构。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流路(1)和过冷段(2);所述冷媒流路(1)的进口与冷凝进管(3)连通,所述冷媒流路(1)的出口通过第一阀(5)、第三阀(7)分别与所述过冷段(2)的进口、冷凝出管(4)连通,所述过冷段(2)的出口通过第二阀(6)与所述冷凝出管(4)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流路(1)包括多个冷凝器分流路(11)和分路体(12),多个所述冷凝器分流路(11)与所述分路体(12)进口连通,所述分路体(12)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一阀(5)、所述第三阀(7)分别与所述过冷段(2)的进口、所述冷凝出管(4)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体(12)进口通过过冷毛细管(21)与所述过冷段(2)的进口连通,所述过冷毛细管(21)上设置有第四阀(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冷凝器分流路(11)与所述冷凝进管(3)连通,所述过冷段(2)的出口通过第五阀(9)与所述冷凝进管(3)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阀(8)为单向阀,其导通方向为所述分路体(12)进口至所述过冷段(2)的进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阀(9)为单向阀,其导通方向为所述过冷段(2)的出口至所述冷凝进管(3)。
7.如权利要求2-6中任一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分流路(11)通过分液毛细管(13)与所述分路体(12)的进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6)为单向阀,其导通方向为所述过冷段(2)的出口至所述冷凝出管(4)。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7)为单向阀,其导通方向为所述冷凝出管(4)至所述冷媒流路(1)的出口。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冷凝器流路。
CN202020996506.3U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Active CN212538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6506.3U CN212538379U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6506.3U CN212538379U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38379U true CN212538379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639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96506.3U Active CN212538379U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383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1880A (zh) * 2022-01-13 2022-03-29 洪双 一种内部分流型节能空调冷凝器
CN116202244A (zh) * 2022-12-22 2023-06-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1880A (zh) * 2022-01-13 2022-03-29 洪双 一种内部分流型节能空调冷凝器
CN114251880B (zh) * 2022-01-13 2023-03-31 珠海壹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内部分流型节能空调冷凝器
CN116202244A (zh) * 2022-12-22 2023-06-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509945A (ja) 空調機システム
EP4015940A1 (en) Three-pipe multi-split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212538379U (zh)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KR101176632B1 (ko) 다실형 공기조화기
CN108775725B (zh) 三管制多联机的室内机及三管制多联机
CN210832604U (zh) 空调器
EP0249472A3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hot gas pre-cooler
JP280452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1050613A (ja) 冷媒分配器
CN106949657B (zh) 带过冷装置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56035A (zh) 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101315226B (zh) 一种空调器循环系统
JP2021508025A (ja) 空調機システム
CN21083226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762538A (zh) 机组冷媒散热系统、机组和空调系统
JP2002340436A (ja)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
CN106949670B (zh) 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JP200133685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2797660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H07848Y2 (ja) ヒ−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
CN214536574U (zh) 一种带自增压模块的多联机空调器
CN219264440U (zh) 室外换热器结构及包含其的空调系统
WO2023206884A1 (zh) 换热器、换热器的流路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家用电器
JPH0320574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S5849863A (ja) ヒ−トポンプ式給湯機の冷凍サイク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9

Address after: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AUX AIR CONDITIO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No.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Oxfam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