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6035A - 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56035A CN114056035A CN202010789323.9A CN202010789323A CN114056035A CN 114056035 A CN114056035 A CN 114056035A CN 202010789323 A CN202010789323 A CN 202010789323A CN 114056035 A CN114056035 A CN 1140560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let
- inlet
- module
- management device
- thermal manag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78—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the batter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85—Valve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e.g. thermostatic 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2001/00307—Componen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using a liquid flow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热管理装置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多个与散热器、吸热器以及压缩机连接的口,减少了热管理系统内的连接管路,相对简化热管理系统的管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用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多个换热器以及阀,这些换热器以及阀之间需要连接管路连通,这样热管理系统内的连接管路多而杂且不易布局。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以有利于简化热管理系统内热管理装置与其他部件之间的管路连接。
一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热管理装置、第一散热器、第一吸热器、第二散热器和电池温控器,所述热管理装置具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一冷却液入口、第一冷却液出口、第二冷却液入口、第二冷却液出口、第二入口、第二出口、第三入口、第三出口;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能够通过所述电池温控器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散热器与所述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三出口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吸热器与所述第三入口连通。
另一方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所述热管理装置具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一冷却液入口、第一冷却液出口、第二冷却液入口、第二冷却液出口、第二入口、第二出口、第三入口、第三出口;
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第一阀模块和第一节流阀模块,所述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均包括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液流道,所述第一阀模块的入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入口或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阀模块的一个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二出口或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一阀模块的另一个出口与所述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一节流阀模块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阀模块能够节流流经所述第一节流阀模块的制冷剂,且能够选择与所述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入口连通和/或与所述第一吸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出口和/或与所述第一吸热器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阀模块的一个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三出口或与所述第三出口连通。
通过提供以上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热管理装置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与压缩机、吸热器、散热器以及电池温控器连通的口,简化了热管理系统的连接管路。
附图说明
图1是热管理系统的第一种连接示意框图;
图2是热管理系统的第二种连接示意框图;
图3是热管理系统的第三种连接示意框图;
图4是热管理系统的第四种连接示意框图;
图5是热管理系统的第五种连接示意框图;
图6是热管理系统的第六种连接示意框图;
图7a是图3中第一阀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7b是图3中第一单向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7c是图3中第一节流阀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7d是图3中第二单向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8是图4中第二阀模块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9是热管理系统的第七种连接示意框图;
图10是热管理系统的第八种连接示意框图;
图11第二阀模块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2是热管理系统的第九种连接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装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其中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家用热管理系统或商用热管理系统等其他热管理系统,下面以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热管理装置为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10、热管理装置2000、第一散热器40、第一吸热器70以及第二散热器60和电池温控器50,第一散热器40能够与环境空气热交换,释放热量至环境空气。第二散热器60和第一吸热器70设置于车辆的空调箱,用于调节车辆室内温度。电池温控器50用于与电池热交换,以调节电池温度,使电池工作于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热管理装置2000具有第一入口2002、第一出口2001、第一冷却液入口2004、第一冷却液出口2003、第二冷却液入口2006、第二冷却液出口2005、第二入口2008、第二出口2007、第三入口2010、第三出口2009,压缩机10的出口与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入口2002连通,压缩机10的入口与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出口2001连通,第一冷却液出口2003能够通过第一散热器40与第一冷却液入口2004连通,第一冷却液出口2003排出的冷却液进入第一散热器40,第一散热器40内的冷却液在第一散热器40释放热量后由第一冷却液入口2004进入热管理装置2000。第二冷却液出口2005能够通过电池温控器50与第二冷却液入口2006连通,第二冷却液出口2005排出的冷却液进入电池温控器50,电池温控器50内的冷却液与电池热交换,吸收电池的热量,用于调节电池温度。热管理装置的第二出口2007能够通过第二散热器60与第二入口2008连通,热管理装置的第二出口2007排出的制冷为高温高压制冷剂,在第二散热器60释放热量,而后由热管理装置的第二入口2008进入热管理装置2000;热管理装置的第三出口2009能够通过第一吸热器70与热管理装置的第三入口2010连通,热管理装置的第三出口2009排出的制冷剂为低压相对低温的制冷剂,在第一吸热器70蒸发吸热,以降低乘客舱内的温度。可以知道,第一冷却液出口2003流出的为相对高温冷却液,第二冷却液出口2005流出的相对低温的冷却液。
在本实施方式,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泵80和第二泵90,第一泵80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入以及流出第一散热器40,第二泵90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入以及流出电池温控器50。
热管理系统包括热管理装置2000,热管理装置2000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与压缩机10、换热器连通的口,这样使热管理系统的各部件的连接相对简单,热管理系统在车辆内的布局也相对简单。
请参阅图2,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水阀30,这里所述的水阀30用于选择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液流向,水阀30具有四个入口和四个出口,水阀30的第一入口301与第一泵80的出口连通,水阀30的第一出口302与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冷却液入口2004连通;水阀30的第二入口303与第二泵90的出口连通,水阀30的第二出口304与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二冷却液入口2006连通;水阀30的第三入口305与第一散热器40的出口连通,水阀30的第三出口306与第一散热器40的入口连通;水阀30的第四入口307与电池温控器50出口连通,水阀30的第四出口308与电池温控器50的入口连通。在本实施方式水阀30可以是一个八通水阀,也可以是三通水阀、四通水阀等多个阀门的组合。
在本实施方式,水阀30至少包括以下两种工作状态。第一种工作状态:水阀30的第一入口301与水阀30的第三出口306之间的通道连通,水阀30的第三入口305与水阀30的第一出口302之间的通道连通;水阀30的第二入口303与水阀30的第四出口308之间的通道连通,水阀30的第二入口303与水阀30的第四出口308之间的通道连通,这时,相对高温的冷却液在第一散热器40释放热量,相对低温的冷却液在电池温控器50吸收热量。第二种工作状态:水阀30的第一入口301与水阀30的第四出口308之间的通道连通,水阀30的第四入口307与水阀30的第一出口302之间的通道连通,这时,相对高温的冷却液进入电池温控器50,以提高电池温度。
请参阅图9,热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动力总成换热器40’,动力总成换热器与车辆的动力总成换热。动力总成换热器40’可以与第一散热器40串行设置,串行设置动力总成换热器40’和第一散热器40与水阀的第三出口306、第三入口305连通。这时水阀还具有第三种工作状态:第三入口305和第三出口306之间的通道连通,这时动力总成换热器40’的冷却液进入第一散热器40释放热量,以降低动力总成的温度。另外,动力总成换热器40’也可以与第二冷却液出口、第二冷却液入口连通,利用第二冷却液出口排出的冷却液控制动力总成的温度,如图10所示意。
请参阅图3以及图7,在图3及图7中,箭头方向代表制冷剂和冷却液流向。热管理装置2000包括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2100、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2200、第一阀模块2300和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2100、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2200均包括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液流道,制冷剂流道内的制冷剂和冷却液流道内的冷却液能够热交换。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2100的冷却液流道、第一泵80和第一散热器40构成第一冷却液系统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这里所述“构成第一冷却液系统的一部分”指第一冷却液系统还包括其他部件,如水阀或者其他换热器。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2200的冷却液流道、第二泵90和电池温控器50构成第二冷却液系统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第一阀模块2300具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压缩机10的出口与第一阀模块2300的入口连通,或者说,第一阀模块2300的入口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入口2002或者与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入口2002连通,第一阀模块2300的其中之一出口与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2100的制冷剂入口连通,另一出口与第二散热器60的入口连通,第一阀模块2300可以是电控阀,热管理系统的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阀模块2300选择与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2100的制冷剂入口连通和/或与第二散热器60的入口连通,其中,第一阀模块2300的另一个出口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二出口或与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二出口连通。第一阀模块2300可以是两个电磁阀2301、2302的组合或者两个两通球阀的组合或者一个三通球阀,第一阀模块2300也可以是两个具有开、关功能的电子节流阀。
热管理装置2000还包括第一单向模块2500和第二单向模块2600,第一单向模块2500和第二单向模块2600均具有两个入口和一个出口,第一单向模块2500和第二单向模块2600结构和作用相同,以第一单向模块2500为例进行介绍,第一单向模块2500包括第一单向单元2501和第二单向单元2502,其中,第一单向单元2501的入口为第一单向模块2500的一个入口,第二单向单元2502的入口为第一单向模块2500的另一个入口,第一单向单元2501的出口和第二单向单元2502的出口与第一单向模块2500的出口连通。可以知道,由于第二单向单元2502的存在,由第一单向单元2501的入口流入第一单向模块2500的制冷剂只能由第一单向模块2500的出口流出。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2100的制冷剂出口与第一单向模块2500的一个入口连通,第二散热器60的出口与第一单向模块2500的另一个入口连通。可以知道,由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2100流出的制冷剂进入第一单向模块2500后,仅能从第一单向模块2500的出口流出,而无法流入第二散热器60。第二单向模块2600具有两个入口和一个出口,第二单向模块2600的其中之一入口与第一吸热器70的出口连通,第二单向模块2600的另一个入口与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2200的制冷剂出口连通,第二单向模块2600的出口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出口2001;在热管理装置20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2700时,第二单向模块2600的出口也可以通过气液分离器2700与压缩机10的入口连通,这样气液分离器2700的出口为热管装置的第一出口2001。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一单向单元和第二单向单元可以是单向阀,也可以是电磁阀或者球阀。
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具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第一单向模块2500的出口与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的入口连通,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的第一出口与第一吸热器70的入口连通,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的第二出口与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2200的制冷剂入口连通,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能够对进入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的制冷剂进行节流,节流后的制冷剂由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的第一出口流入第一吸热器70,和/或由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的第二出口流入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2200。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还能够打开和关闭其入口至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的第一出口之间的连通通道,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还可以打开和关闭其入口至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的第二出口之间的连通通道。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可以是两个电子膨胀阀2401、2402的组合或者是一个电子膨胀阀与三通阀的组合或者是具有节流功能的球阀。
热管理装置2000的上述零部件,如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2100、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2200、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第一阀模块2300、第一单向模块2500以及第二单向模块2600,可以设置于一个连接板,各个零部件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热管理装置2000包括至少一个阀体,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第一阀模块2300、第一单向模块2500以及第二单向模块2600中的至少其中之二共用一个阀体,阀体具有连通上述模块的流道,这样,热管理装置2000的集成度较高,减少了中间管路的连通。
请参阅图5,热管理装置2000还可以包括第一泵模块80’和/或第二泵模块90’,第一泵模块80’的入口与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2100的一个冷却液端口连通,这时,第一泵模80’块的出口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冷却液入口2004或者与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冷却液出口2003连通,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2100的另一个端口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冷却液入口2004。第二泵模块90’的入口与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2200的一个冷却液端口连通,这时,第二泵模块90’的出口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二冷却液出口2005,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2200的另一个端口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二冷却液入口2006。
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一泵模块80’的入口与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2100的一个冷却液端口连通,这时,第一泵模块80’的出口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冷却液出口2003,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2100的另一个端口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冷却液出口2004。第二泵模块90’的入口与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2200的一个冷却液端口连通,这时,第二泵模块90’的出口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冷却液出口2003,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2200的另一个端口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二冷却液入口2006。
在本实施方式,热管理装置2000包括第一泵模块80’和第二泵模块90’,热管理系统无需单独设置第一泵和第二泵,进一步提高热管理装置2000的集成度,简化热管理系统的安装。
请参阅图6,热管理装置2000还包括水阀模块30’,水阀模块30’具有四个入口和四个进口,水阀模块30’的第一入口301’与第一泵模块80’的出口连通,第一泵模块80’的入口与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2100的一个端口连通,水阀模块30’的第一出口302’与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2100的另一个端口连通,水阀模块30’的第二入口303’与第二泵模块90’的出口连通,水阀模块30’的第二出口304’与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2200的冷却液入口连通,水阀模块30’的第三出口306’、水阀模块30’的第三入口305’分别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冷却液出口2003和第一冷却液入口2004。水阀模块30’的第四出口308’、水阀模块30’的第四入口307’分别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二冷却液出口2005和第二冷却液入口2006。在本实施方式,热管理装置2000包括水阀模块30’,热管理系统无需单独设置水阀,进一步提高热管理装置2000的集成度,简化热管理系统的安装。
请参阅图4及图8,热管理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100,室外换热器100能够与环境空气热交换,热管理装置2000还包括第二阀模块2800,其中,第二阀模块2800具有两个进口以及两个出口,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一入口2013与第二单向模块2600的出口连通,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一出口2011与室外换热器100的一个端口连通,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二入口2012与室外换热器100的另一个端口连通,在热管理装置2000不包括气液分离器2700时,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二出口2014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出口。第二阀模块2800包括节流部2801,当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一入口2013和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一出口2011导通时,节流部2801能够对制冷剂节流降压,制冷剂能够在室外换热器100蒸发吸热。第二阀模块2800包括第一开关阀2802,第一开关阀2802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一入口2013与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二出口2014之间流道,当第一开关阀2802打开时,室外换热器100被旁通,制冷剂由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二出口2014排出第二阀模块2800。第二阀模块2800还包括单向部2803,单向部2803能够使制冷剂由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二入口2012单向流至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二出口2014,使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二出口2014的制冷剂或者由第一开关阀排出的制冷剂无法流入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二入口2012,以防止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二出口2014的制冷剂回流至室外换热器100。在本实施方式,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一出口2011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四出口或者与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四出口连通,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二入口2012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四入口或者与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四入口连通,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二出口2014为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出口或者与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出口连通。热管理装置2000集成有第二阀模块2800,进一步提高热管理装置2000的集成度,减少热管理系统的连接管路。热管理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100,热管理装置2000包括第二阀模块2800,第一节流阀模块2400节流后,第一吸热器70和/或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2200蒸发吸热,第二阀模块2800可以再次节流,室外换热器100进一步蒸发吸热,热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调节第二阀模块2800的节流部对第一吸热器70和/或第二吸热器的过热度进行调节,以方便控制乘客舱的温度或者电池的温度。
请参阅图11及图12,热管理装置还包括第二开关阀2804,第二阀模块2800通过第二开关阀2804与第一单向模块2500的出口连通;当然,第二开关阀2804也可以是第二阀模块2800的一部分,第二开关阀2804的一个端口为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一入口2013,第二开关阀2804的另一个端口与节流部2801、第一开关阀2802的入口连通,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一入口2013与第一单向模块2500的出口连通。在第二阀模块2800的第一入口2013与第一单向模块2500的出口连通时,若第二散热器60和/或第一双流道换热器2100作为冷凝器释放热量,第一单向模块2500流出的制冷剂可以不经过第二双流道换热器或者第二吸热器而进入室外换热器,节流部2801节流制冷剂,室外换热器100为蒸发器吸收热量;如果室外换热器100结霜或者结冰,节流部2801全开,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入室外换热器释放热量,即可出去室外换热器100的霜或者冰。在其他实施方式,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二阀模块和室外换热器100,这时第二阀模块与热管理装置为独立的两个器件,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出口与室外换热器100的入口连通,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入口与室外换热器100的出口连通;第二阀模块能够节流流经第二阀模块的制冷剂而由第二阀模块第一出口流入室外换热器100,第二阀模块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入口和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出口之间的流道;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入口与热管理装置2000的第一出口连通,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出口与压缩机10的入口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热管理装置、第一散热器、第一吸热器、第二散热器和电池温控器,所述热管理装置具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一冷却液入口、第一冷却液出口、第二冷却液入口、第二冷却液出口、第二入口、第二出口、第三入口、第三出口;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能够通过所述电池温控器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散热器与所述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三出口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吸热器与所述第三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第一阀模块和第一节流阀模块,所述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均具有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液流道,所述第一阀模块的入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入口或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能够通过第一阀模块选择与所述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入口连通和/或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阀模块的一个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二出口或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二出口连通;
所述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一节流阀模块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阀模块能够节流流经所述第一节流阀模块的制冷剂,且能够选择与所述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入口连通和/或与所述第一吸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出口和/或与所述第一吸热器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阀模块的一个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三出口或与所述第三出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一单向模块和第二单向模块,所述第一单向模块和所述第二单向模块均具有两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所述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第一单向模块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单向模块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单向模块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阀模块的入口连通;
所述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第二单向模块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吸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单向模块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单向模块的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或与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二阀模块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阀模块具有两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能够节流流经所述第二阀模块的制冷剂而由第一出口流入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阀模块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的流道;
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或者,所述第二阀模块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一部分,所述热管理装置具有第四出口和第四入口,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二单向模块,所述第二单向模块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或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出口为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出口或者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入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入口或者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入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二阀模块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阀模块具有两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能够节流流经所述第二阀模块的制冷剂而由第一出口流入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阀模块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的流道;
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单向模块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所述第二阀模块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一部分,所述热管理装置具有第四出口和第四入口,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一单向模块,所述第一单向模块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或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出口为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出口或者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入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入口或者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入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泵模块和/或第二泵模块,所述第一泵模块的入口为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或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连通,或者所述第一泵模块的出口为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或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泵模块的入口为所述第二冷却液入口或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入口连通,或者所述第二泵模块的出口为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或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连通;
或者,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泵和第二泵,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通过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通过所述第二泵、所述电池冷却器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入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水阀模块,所述水阀模块具有四个入口和四个出口,所述水阀模块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泵模块的出口连通,所述水阀模块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冷却液入口连通;所述水阀模块的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泵模块的出口连通,所述水阀模块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冷却液入口连通;所述水阀模块的第三入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冷却液入口,所述水阀模块的第三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冷却液出口;所述水阀模块的第四入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二冷却液入口,所述水阀模块的第四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二冷却液出口;
或者,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水阀,所述水阀具有四个入口和四个出口,所述水阀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水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连通;所述水阀的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水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入口连通;所述水阀的第三入口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水阀的第三出口连通,所述水阀的第四入口通过所述电池温控器与所述水阀的第四出口连通。
8.一种热管理装置,所述热管理装置具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一冷却液入口、第一冷却液出口、第二冷却液入口、第二冷却液出口、第二入口、第二出口、第三入口、第三出口;
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第一阀模块和第一节流阀模块,所述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均具有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液流道,所述第一阀模块的入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入口或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阀模块的一个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二出口或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一阀模块的另一个出口与所述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一节流阀模块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阀模块能够节流流经所述第一节流阀模块的制冷剂,且能够选择与所述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入口连通和/或与所述第一吸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出口和/或与所述第一吸热器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阀模块的一个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三出口或与所述第三出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一单向模块和第二单向模块,所述第一单向模块和所述第二单向模块均具有两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所述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第一单向模块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单向模块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单向模块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阀模块的入口连通;
所述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第二单向模块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吸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单向模块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单向模块的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或与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装置具有第四出口和第四入口,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二阀模块,所述第二阀模块具有两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出口或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入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入口或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入口连通;
所述第二阀模块能够节流流经所述第二阀模块的制冷剂而由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出口流出,所述第二阀模块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的流道;
所述第二单向模块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或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装置具有第四出口和第四入口,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二阀模块,所述第二阀模块具有两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出口或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入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入口或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入口连通;
所述第二阀模块能够节流流经所述第二阀模块的制冷剂而由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四出口流出,所述第二阀模块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的流道;
所述第一单向模块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模块的第二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或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泵模块和/或第二泵模块,所述第一泵模块的入口为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或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连通,或者所述第一泵模块的出口为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或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泵模块的入口为所述第二冷却液入口或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入口连通,或者所述第二泵模块的出口为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或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水阀模块,所述水阀模块具有四个入口和四个出口,所述水阀模块的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泵模块的出口连通,所述水阀模块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冷却液入口连通;所述水阀模块的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泵模块的出口连通,所述水阀模块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双流道换热模块的冷却液入口连通;所述水阀模块的第三入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冷却液入口,所述水阀模块的第三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冷却液出口;所述水阀模块的第四入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二冷却液入口,所述水阀模块的第四出口为所述热管理装置的第二冷却液出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89323.9A CN114056035A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89323.9A CN114056035A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56035A true CN114056035A (zh) | 2022-02-18 |
Family
ID=80232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89323.9A Pending CN114056035A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56035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42584A (zh) * | 2022-06-17 | 2022-09-13 |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泵式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
WO2024042275A1 (fr) * | 2022-08-26 | 2024-02-29 | Stellantis Auto Sas | Module hydraulique de gestion thermique pour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e vehicule electrique,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et vehicule electrique comportant un tel module hydraulique |
-
2020
- 2020-08-07 CN CN202010789323.9A patent/CN11405603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42584A (zh) * | 2022-06-17 | 2022-09-13 |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泵式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
CN115042584B (zh) * | 2022-06-17 | 2024-05-14 |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泵式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
WO2024042275A1 (fr) * | 2022-08-26 | 2024-02-29 | Stellantis Auto Sas | Module hydraulique de gestion thermique pour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e vehicule electrique,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et vehicule electrique comportant un tel module hydraulique |
FR3139037A1 (fr) * | 2022-08-26 | 2024-03-01 | Psa Automobiles Sa | Module hydraulique de gestion thermique pour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e vehicule electrique,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et vehicule electrique comportant un tel module hydrauliqu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06494B (zh) | 用于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以及基于该系统的热管理方法 | |
US20210268870A1 (en)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 |
CN107356023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109140815B (zh) |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一种流量控制装置 | |
CN110831796B (zh) | 包括具有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的用于车辆的制冷设备以及用于这种制冷设备的热交换器 | |
US11840122B2 (en)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 |
JPWO2018047331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7356003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113173049B (zh) | 热管理系统 | |
US11358438B2 (en) |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US20210180802A1 (en) | Air-conditioning system | |
CN114056035A (zh) | 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
CN111231621B (zh) |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
CN111251809B (zh)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US20230391160A1 (en)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 |
CN111854208B (zh) | 热管理系统 | |
KR100517266B1 (ko) | 폐열 회수식 열 펌프 | |
CN109237832B (zh) | 热水系统及热水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12212543A (zh) | 一种热源塔热泵系统 | |
US20240100909A1 (en) | Thermal conditioning system | |
CN113547887B (zh) | 热管理系统 | |
CN110375463B (zh) | 低温热泵系统 | |
CN108917061B (zh) | 一种冷水热泵机组及空调设备 | |
CN108248332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117656756A (zh) | 一种热管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