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1621B -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31621B CN111231621B CN201811446662.6A CN201811446662A CN111231621B CN 111231621 B CN111231621 B CN 111231621B CN 201811446662 A CN201811446662 A CN 201811446662A CN 111231621 B CN111231621 B CN 1112316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expansion valve
- port
- valve
- compr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1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otherwise than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e.g. heat from the grease oil, the brakes, the transmission unit
- B60H1/143—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otherwise than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e.g. heat from the grease oil, the brakes, the transmission uni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cooling an electric component, e.g.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circuits, fuel cells or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同时位于热泵空调系统和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热泵空调系统具有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以及第三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膨胀阀、室内蒸发器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在第二工作模式,压缩机、室内冷凝器、第二膨胀阀、室外换热器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在第三工作模式,压缩机、室内冷凝器、板式换热器、第二膨胀阀、室外换热器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这样,热泵空调系统可以借助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热量来优化和提高其制热效果,从而在低温环境下满足乘员舱的制热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使用该车辆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热泵空调系统主要用于满足乘员舱的制热或制冷需求,在现有技术中,车辆热泵系统通常包括室内冷凝器、室内蒸发器和室内冷凝器,在乘员舱有制热需求时,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向室外空气吸热,并通过室内冷凝器向乘员舱散热;在乘员舱有制冷需求时,冷媒通过室内蒸发器向乘员舱吸热,并通过室外换热器向室外空气散热。
当室外环境温度低时,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能够吸收的热量有限,吸热效果不理想,导致热泵空调系统的制热性能大幅度衰减,从而严重影响乘员舱的制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以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同时位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和电池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室内蒸发器、室外换热器、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具有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以及第三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室内蒸发器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冷凝器、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室外换热器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
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冷凝器、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室外换热器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
可选地,所述第二膨胀阀为电磁电子膨胀阀;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室内蒸发器,所述第二膨胀阀处于开关阀状态;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冷凝器、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膨胀阀处于膨胀阀状态;
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冷凝器、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膨胀阀处于膨胀阀状态。
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三膨胀阀,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具有第四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四工作模式,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三膨胀阀、所述板式换热器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
可选地,所述第二膨胀阀为电磁电子膨胀阀,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室内蒸发器,所述第二膨胀阀处于开关阀状态;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冷凝器、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膨胀阀处于膨胀阀状态;
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冷凝器、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膨胀阀处于膨胀阀状态;
在所述第四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三膨胀阀、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膨胀阀处于开关阀状态。
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第三三通阀、第四三通阀、四通阀、第一冷媒支路以及第二冷媒支路,所述第一膨胀阀和第三膨胀阀为电子膨胀阀;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C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的A口与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的B口与所述四通阀的B口相连;
所述第二三通阀的A口与所述第四三通阀的C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的B口与所述四通阀的C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的C口与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出口相连;
所述第三三通阀的A口通过所述第三膨胀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三三通阀的B口与所述四通阀的D口相连,所述第三三通阀的C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口相连;
所述第四三通阀的A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相连,所述第四三通阀的B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端口相连;
所述四通阀的A口通过所述第二膨胀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选择性地通过所述第一冷媒支路或所述第二冷媒支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室内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支路上。
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五三通阀,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五三通阀的A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媒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五三通阀的B口相连,所述第五三通阀的C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相连。
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媒支路上。
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入口处。
可选地,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PTC加热器和水泵,所述电池包、所述PTC加热器、所述水泵与所述板式换热器串联成一个回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第三工作模式中,室内冷凝器、板式换热器以及室外换热器依次相连,在室内冷凝器散热后的低温冷媒可以先经过板式换热器向电池热管理系统吸热,适量预热后的冷媒经过节流降压在室外换热器中再次吸热,此时,由于冷媒已经在板式换热器中被适当预热,即使室外换热器处于结霜或结冰堵塞的状态,预热后的冷媒在经过室外换热器时也可以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从而顺利地在室外换热器中再次吸热,也就是说,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且湿度大,热泵空调系统制热效果不好时,本公开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允许热泵空调系统借助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热量来优化和提高热泵空调系统的制热效果,满足乘员舱的制热需求。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热泵空调系统 101 压缩机
102 室内冷凝器 103 室内蒸发器
104 室外换热器 105 第一膨胀阀
106 第二膨胀阀 107 第三膨胀阀
108 第一三通阀 109 第二三通阀
110 第三三通阀 111 第四三通阀
112 四通阀 113 第一冷媒支路
114 第二冷媒支路 115 第五三通阀
116 电磁阀 117 气液分离器
200 电池热管理系统 201 电池包
202 PTC加热器 203 水泵
300 板式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游、下游”是相对于媒介,如,冷媒的流动方向而言的,具体地,朝向冷媒的流动方向为下游,背离冷媒的流动方向为上游。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空调系统100、电池热管理系统200和板式换热器300,板式换热器300同时位于热泵空调系统100和电池热管理系统200中,以允许热泵空调系统100和电池热管理系统200之间进行热量交换,热泵空调系统100可以包括压缩机101、室内冷凝器102、室内蒸发器103、室外换热器104、第一膨胀阀105、第二膨胀阀106,上述热泵空调系统100具有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以及第三工作模式,
在第一工作模式,压缩机101、室外换热器104、第一膨胀阀105、室内蒸发器103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
在第二工作模式,压缩机101、室内冷凝器102、第二膨胀阀106、室外换热器104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
在第三工作模式,压缩机101、室内冷凝器102、板式换热器300、第二膨胀阀106、室外换热器104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
第一工作模式为乘员舱制冷模式。在该模式下,从压缩机101的出口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104,在室外换热器104中与室外空气换热,把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中温中压的液态冷媒从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流出,并进入第一膨胀阀105,第一膨胀阀105作为节流元件在此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其出口流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该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进入室内蒸发器103进行吸热蒸发,从而降低乘员舱的温度,从室内蒸发器103出口流出的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101进行增压,最终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第一工作模式中,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104进行散热,从而在室内蒸发器103处实现吸热。
第二工作模式为乘员舱制热模式。在该模式下,从压缩机101的出口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入室内冷凝器102,在室内冷凝器102中与乘员舱内的空气换热,把热量散发到乘员舱中,以满足乘员舱的制热需求,中温中压的液态冷媒从室内冷凝器102的出口流出,并进入第二膨胀阀106,第二膨胀阀106作为节流元件在此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其出口流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该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104吸热蒸发,从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流出的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101进行增压,最终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第二工作模式中,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104进行吸热,从而在室内冷凝器102处实现散热。
第三工作模式为利用电池热管理系统200的热量为乘员舱制热的模式。在该模式下,从压缩机101的出口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入室内冷凝器102,在室内冷凝器102中与乘员舱内的空气换热,把热量散发到乘员舱中,以满足乘员舱的制热需求,散热后的液态冷媒首先经过板式换热器300,与车辆热管理系统进行热量交换,吸收车辆热管理系统中的热量,然后再进入第二膨胀阀106,经第二膨胀阀106节流降压后进入室外换热器104,通过室外换热器104向室外空气再次吸热,最终,气态的冷媒进入压缩机101进行增压,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第三工作模式中,冷媒分别在板式换热器300和室外换热器104中进行了两次吸热,以通过电池热管理系统200中的热量弥补冷媒在室外换热器104吸热不足的问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第三工作模式中,室内冷凝器102、板式换热器300以及室外换热器104依次相连,在室内冷凝器102散热后的低温冷媒可以先经过板式换热器300向电池热管理系统200吸热,适量预热后的冷媒经过节流降压在室外换热器104中再次吸热,此时,由于冷媒已经在板式换热器300中被适当预热,即使室外换热器104处于结霜或结冰堵塞的状态,预热后的冷媒在经过室外换热器104时也可以对室外换热器104进行除霜,从而顺利地在室外换热器104中再次吸热,也就是说,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且湿度大,热泵空调系统100制热效果不好时,本公开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允许热泵空调系统100借助电池热管理系统200中的热量来优化和提高热泵空调系统100的制热效果,满足乘员舱的制热需求。
进一步地,上述热泵空调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三膨胀阀107,这样,热泵空调系统100还具有第四工作模式,在第四工作模式,压缩机101、室外换热器104、第三膨胀阀107、板式换热器300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第四工作模式为电池热管理系统200冷却模式,即,电池包201冷却模式。在该模式下,从压缩机101的出口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104,在室外换热器104中与室外空气换热,把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中温中压的液态冷媒从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流出,并进入第三膨胀阀107,第三膨胀阀107作为节流元件在此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其出口流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该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进入板式换热器300,与电池热管理系统200进行热量交换,吸收电池热管理系统200中的冷却液的热量,从而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实现电池热管理系统200的散热、冷却,从板式换热器300流出的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101进行增压,最终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该模式下,通过冷媒相变来吸收电池热管理系统200的热量,冷却效果好。
此外,为优化本公开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管路布置,简化系统中的管路,便于各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膨胀阀106为电磁电子膨胀阀,电磁电子膨胀阀为具有膨胀阀功能(即电子膨胀功能)和开关阀功能(即电磁阀116功能)的阀门,换言之,可以将电磁电子膨胀阀理解为开关阀和膨胀阀的集成。因此,在第二膨胀阀106的内部形成有通流流道和节流流道,当第二膨胀阀106作为开关阀使用时,其内部的通流流道导通,此时形成通流支路;当第二膨胀阀106作为膨胀阀使用时,其内部的节流流道导通,此时形成节流支路。
这样,在第一工作模式,冷媒可以依次流经压缩机101、第二膨胀阀106、室外换热器104、第一膨胀阀105、室内蒸发器103,此时,第二膨胀阀106处于开关阀状态,换言之,在该模式下,第一膨胀阀105对冷媒进行节流降压,从而使冷媒能够在室内蒸发器103吸收更多的热量,第二膨胀阀106起到导通的作用;
在第二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01、室内冷凝器102、第二膨胀阀106、室外换热器104,此时,第二膨胀阀106处于膨胀阀状态,对冷媒进行节流降压,从而使冷媒能在室外换热器104吸收更多的热量;
在第三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01、室内冷凝器102、板式换热器300、第二膨胀阀106、室外换热器104,此时,第二膨胀阀106处于膨胀阀状态,对冷媒进行节流降压,从而使冷媒能在室外换热器104吸收更多的热量;
在第四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01、第二膨胀阀106、室外换热器104、第三膨胀阀107、板式换热器300,此时,第二膨胀阀106处于开关阀状态,换言之,第三膨胀阀107对冷媒进行节流降压,从而使冷媒能够在板式换热器300吸收更多的热量,第二膨胀阀106起到导通的作用。
由于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中,冷媒在室外换热器104中实现的换热效果不同,例如,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冷媒需要在室外换热器104中散热,而在第二工作模式和第三工作模式,冷媒需要在室外换热器104中吸热,因此,将为电磁电子膨胀阀的第二膨胀阀106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04的上游,在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时,无需切换管路,只需要切换第二膨胀阀106的膨胀阀功能和开关阀功能便可使冷媒在进入室外换热器104之前达到其所需的压力和温度状态。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二膨胀阀106设置为相互并联的电子膨胀阀和电磁开关阀。
在车辆热管理系统中,各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管路、阀门等进行连接,以实现上文提到的各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各设备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有多种,应当理解的是,凡是能实现本公开提供的各种不同工作模式的连接方式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下面将详细描述一种各设备之间具体地连接方式,以实现上述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
在本公开提供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热泵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一三通阀108、第二三通阀109、第三三通阀110、第四三通阀111、四通阀112、第一冷媒支路113以及第二冷媒支路114,第一膨胀阀105和第三膨胀阀107为电子膨胀阀;压缩机101的出口与第一三通阀108的C口相连,第一三通阀108的A口与室内冷凝器102的入口相连,第一三通阀108的B口与四通阀112的B口相连;第二三通阀109的A口与第四三通阀111的C口相连,第二三通阀109的B口与四通阀112的C口相连,第二三通阀109的C口与室内冷凝器102的出口相连;第三三通阀110的A口通过第三膨胀阀107与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相连,第三三通阀110的B口与四通阀112的D口相连,第三三通阀110的C口与板式换热器300的第一端口相连;第四三通阀111的A口与压缩机101的入口相连,第四三通阀111的B口与板式换热器300的第二端口相连;四通阀112的A口通过第二膨胀阀106与室外换热器104的入口相连,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选择性地通过第一冷媒支路113或第二冷媒支路114与压缩机101的入口连通,第一膨胀阀105、室内蒸发器103设置在第一冷媒支路113上。
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108、第二三通阀109、第三三通阀110、第四三通阀111、四通阀112各端口的相应导通和截断,以及控制第一冷媒支路113和第二冷媒支路114的导通和截断,便可实现上述各种工作模式的切换。
具体地,在第一工作模式,第一三通阀108的B口和C口导通,四通阀112的B口和A口导通,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通过第一冷媒支路113与压缩机101的入口连通,从而使压缩机101、第二膨胀阀106、室外换热器104、第一膨胀阀105、室内蒸发器103依次串联;
在第二工作模式,第一三通阀108的A口和C口导通,第二三通阀109的B口和C口导通,四通阀112的A口和C口导通,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通过第二冷媒支路114与压缩机101的入口连通,从而使压缩机101、室内冷凝器102、第二膨胀阀106、室外换热器104依次串联;
在第三工作模式,第一三通阀108的A口和C口导通,第二三通阀109的A口和C口导通,第四三通阀111的B口和C口导通,第三三通阀110的B口和C口导通,四通阀112的D口和A口导通,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通过第二冷媒支路114与压缩机101的入口连通,从而使压缩机101、室内冷凝器102、板式换热器300、第二膨胀阀106、室外换热器104依次串联;
在第四工作模式,第一三通阀108的B口和C口导通,四通阀112的B口和A口导通,第三三通阀110的A口和C口导通,第四三通阀111的A口和B口导通,以使压缩机101、第二膨胀阀106、室外换热器104、第三膨胀阀107、板式换热器300依次串联。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中,提供了两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以实现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选择性地通过第一冷媒支路113或第二冷媒支路114与压缩机101的入口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热泵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五三通阀115,第一冷媒支路113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五三通阀115的A口相连,第二冷媒支路114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五三通阀115的B口相连,第五三通阀115的C口与压缩机101的入口相连。这样,当第五三通阀115的A口和C口导通时,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通过第一冷媒支路113与压缩机101的入口连通;当第五三通阀115的B口和C口导通时,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通过第二冷媒支路114与压缩机101的入口连通。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热泵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电磁阀116,电磁阀116设置在第二冷媒支路114上。这样,当电磁阀116关闭,第一膨胀阀105开启时,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通过第一冷媒支路113与压缩机101的入口连通;当电磁阀116开启,第一膨胀阀105关闭时,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通过第二冷媒支路114与压缩机101的入口连通。需要注意的是,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第一膨胀阀105为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是通过电压或电流来调节其阀门开度的,因此,第一膨胀阀105具备完全导通和完全截断第一冷媒支路113的功能。
此外,热泵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17,气液分离器117设置在压缩机101的入口处,在压缩机101的入口处,气液分离器117可以进一步地将冷媒进行气液分离,以保证进入压缩机101的冷媒为气态冷媒,以避免冷媒中夹杂的液体对压缩机101造成损坏,从而提高整个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2所示,回到电池热管理系统200,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电池热管理系统200可以包括电池包201、PTC加热器202和水泵203,电池包201、PTC加热器202、水泵203与板式换热器300串联成一个回路。例如,PTC加热器202、板式换热器300、水泵203和电池包201可以依次串联,冷却液经PTC加热器202加热后先流向板式换热器300,通过板式换热器300与热泵空调系统100进行热量交换,然后再流向电池包201,以将电池包201加热至适宜的工作温度,水泵203使得冷却液可以在电池热管理系统200中循环流动。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空调系统(100)、电池热管理系统(200)和板式换热器(300),所述板式换热器(300)同时位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100)和电池热管理系统(200)中,所述热泵空调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1)、室内冷凝器(102)、室内蒸发器(103)、室外换热器(104)、第一膨胀阀(105)、第二膨胀阀(106)和第三膨胀阀(107),所述热泵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一三通阀(108)、第二三通阀(109)、第三三通阀(110)、第四三通阀(111)、四通阀(112)、第一冷媒支路(113)以及第二冷媒支路(114),所述第一膨胀阀(105)和第三膨胀阀(107)为电子膨胀阀;
所述压缩机(101)的出口与所述第一三通阀(108)的C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108)的A口与所述室内冷凝器(102)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108)的B口与所述四通阀(112)的B口相连;
所述第二三通阀(109)的A口与所述第四三通阀(111)的C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109)的B口与所述四通阀(112)的C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109)的C口与所述室内冷凝器(102)的出口相连;
所述第三三通阀(110)的A口通过所述第三膨胀阀(107)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三三通阀(110)的B口与所述四通阀(112)的D口相连,所述第三三通阀(110)的C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300)的第一端口相连;
所述第四三通阀(111)的A口与所述压缩机(101)的入口相连,所述第四三通阀(111)的B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300)的第二端口相连;
所述四通阀(112)的A口通过所述第二膨胀阀(106)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的入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选择性地通过所述第一冷媒支路(113)或所述第二冷媒支路(114)与所述压缩机(101)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膨胀阀(105)、所述室内蒸发器(103)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支路(113)上;
所述热泵空调系统(100)具有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以及第三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压缩机(101)、所述室外换热器(104)、所述第一膨胀阀(105)、所述室内蒸发器(103)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压缩机(101)、所述室内冷凝器(102)、所述第二膨胀阀(106)、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
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所述压缩机(101)、所述室内冷凝器(102)、所述板式换热器(300)、所述第二膨胀阀(106)、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膨胀阀(106)为电磁电子膨胀阀;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101)、所述第二膨胀阀(106)、所述室外换热器(104)、所述第一膨胀阀(105)、所述室内蒸发器(103),所述第二膨胀阀(106)处于开关阀状态;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101)、所述室内冷凝器(102)、所述第二膨胀阀(106)、所述室外换热器(104),所述第二膨胀阀(106)处于膨胀阀状态;
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101)、所述室内冷凝器(102)、所述板式换热器(300)、所述第二膨胀阀(106)、所述室外换热器(104),所述第二膨胀阀(106)处于膨胀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100)还具有第四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四工作模式,所述压缩机(101)、所述室外换热器(104)、所述第三膨胀阀(107)、所述板式换热器(300)依次串联成一个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膨胀阀(106)为电磁电子膨胀阀,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101)、所述第二膨胀阀(106)、所述室外换热器(104)、所述第一膨胀阀(105)、所述室内蒸发器(103),所述第二膨胀阀(106)处于开关阀状态;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101)、所述室内冷凝器(102)、所述第二膨胀阀(106)、所述室外换热器(104),所述第二膨胀阀(106)处于膨胀阀状态;
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101)、所述室内冷凝器(102)、所述板式换热器(300)、所述第二膨胀阀(106)、所述室外换热器(104),所述第二膨胀阀(106)处于膨胀阀状态;
在所述第四工作模式,冷媒依次流经所述压缩机(101)、所述第二膨胀阀(106)、所述室外换热器(104)、所述第三膨胀阀(107)、所述板式换热器(300),所述第二膨胀阀(106)处于开关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五三通阀(115),所述第一冷媒支路(113)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五三通阀(115)的A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媒支路(114)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五三通阀(115)的B口相连,所述第五三通阀(115)的C口与所述压缩机(101)的入口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电磁阀(116),所述电磁阀(116)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媒支路(114)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17),所述气液分离器(117)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01)的入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200)包括电池包(201)、PTC加热器(202)和水泵(203),所述电池包(201)、所述PTC加热器(202)、所述水泵(203)与所述板式换热器(300)串联成一个回路。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46662.6A CN111231621B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46662.6A CN111231621B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31621A CN111231621A (zh) | 2020-06-05 |
CN111231621B true CN111231621B (zh) | 2022-09-06 |
Family
ID=70871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46662.6A Active CN111231621B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23162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56030B (zh) * | 2020-08-03 | 2023-11-1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车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及车辆 |
CN114440483A (zh) * | 2020-11-05 | 2022-05-06 |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
CN113059980B (zh) * | 2021-03-31 | 2022-01-07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08606B2 (ja) * | 2008-04-23 | 2012-12-26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CN108705915A (zh) * | 2018-08-02 | 2018-10-26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
-
2018
- 2018-11-29 CN CN201811446662.6A patent/CN11123162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31621A (zh) | 2020-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67620B2 (en)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 |
EP2990740B1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KR101443000B1 (ko) | 차량용 에어컨디셔닝 장치 및 차량의 에어컨디셔닝 방법 | |
US20100000713A1 (en) |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CN111688432B (zh) | 车载调温装置 | |
WO2015011919A1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CN109140815B (zh) |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一种流量控制装置 | |
CN105431313A (zh)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
CN111231621B (zh) |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
CN113454407B (zh) | 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机动车辆的热管理的装置 | |
CN110678340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间接可逆空调回路及相应的操作方法 | |
CN110831796A (zh) | 包括具有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的用于车辆的制冷设备以及用于这种制冷设备的热交换器 | |
US11358438B2 (en) |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CN107089113B (zh) | 车辆空调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 |
US20230356564A1 (en)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improved working efficiency of compressor | |
CN107359382B (zh) | 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 |
WO2015008463A1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構成ユニット | |
CN118269568A (zh)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
CN112140829B (zh) |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
CN114056035A (zh) | 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
CN113263889B (zh) | 热管理系统 | |
CN113424000B (zh) | 用于电或混合机动车辆的热管理装置 | |
CN217574780U (zh) | 热管理系统 | |
CN115230428A (zh) | 热管理系统 | |
CN114889396A (zh) | 热管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