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1796A - 包括具有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的用于车辆的制冷设备以及用于这种制冷设备的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包括具有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的用于车辆的制冷设备以及用于这种制冷设备的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31796A CN110831796A CN201880044673.3A CN201880044673A CN110831796A CN 110831796 A CN110831796 A CN 110831796A CN 201880044673 A CN201880044673 A CN 201880044673A CN 110831796 A CN110831796 A CN 1108317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heat exchanger
- connection
- flow
- flow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1/00899—Controlling the flow of liquid in a heat pump system
- B60H1/00907—Controlling the flow of liquid in a heat pump system where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refrigerant changes and an evaporator becomes condens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21—Heat exchanger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 B60H1/00335—Heat exchanger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of the gas-air ty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7—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the type of heat exchanger, e.g. condenser, evaporat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2001/0092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comprising a secondary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制冷设备(10),其包括具有双流式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回路(1),其中,热交换器(2)可针对AC运行作为制冷剂冷凝器/气体冷却器来运行,或者针对热泵运行作为空气源热泵蒸发器来运行。根据本发明规定,热交换器(2)的第一流道(2.1)具有第一制冷剂接口(2.10),热交换器(2)的第二流道(2.2)具有第二制冷剂接口(2.20),其中,为了在AC运行中双流式流过热交换器,第一制冷剂接口(2.10)为制冷剂入口(EAC),第二制冷剂接口(2.20)为制冷剂出口(AAC),为了在热泵运行中单流式流过热交换器(2),第二制冷剂接口(2.20)为制冷剂入口(Ewp),其中,为了控制制冷剂从第二制冷剂接口(2.20)流至第一制冷剂接口(2.10),单向阀机构(2.4)使第二制冷剂接口(2.20)与第一制冷剂接口(2.10)流体连接,热交换器(2)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制冷剂接口(2.30),其作为制冷剂出口(A1wp)与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在制冷剂输出侧流体连接,并且第三制冷剂接口(2.30)与用于控制从热交换器(2)离开的制冷剂的阀机构(2.5)流体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设备的热交换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制冷设备,其包括具有双流式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设备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由EP 1 895 255 A2已知双流式热交换器,其具有间隔开的并且彼此平行布置的两个集流管,多个热交换器(扁)管在集流管之间延伸并建立与集流管的流体连接。在第一集流管中布置有分隔元件,分隔元件将该集流管的空腔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因此将热交换器管分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第一集流管处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相应设置有制冷剂接口,另一制冷剂接口布置在第二集流管处。借助于控制装置使热交换器在用于热泵运行的蒸发器模式和用于制冷设备运行的冷凝器/气体冷却器模式之间进行转换,其方式为:如此打开或关闭制冷剂接口,使得制冷剂在蒸发器模式中单流地循环通过所有热交换器管,并且在冷凝器/气体冷却器模式中双流地循环通过所有热交换器管。
将在相同的方向上并且彼此并行地被制冷剂的部分质量流流过的热交换器管称为流道/溢流管,流道的数量通过布置在一个集流管中的一个分隔元件或多个这种分隔元件的位置来确定。
由文献DE 10 2012 110 702 A1已知这种具有用于在AC运行或热泵运行中的组合式运行的多流式热交换器的制冷设备。在该多流式热交换器中,集流管中的分隔器件设计成可切换,从而制冷剂可视流动方向和运行模式而定通过不同数量的流道导出。在AC运行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制冷剂在热泵运行中的流动方向相反。
此外,由DE 20 2012 012 516 U1已知一种加热/冷却模块,其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气体冷却器、膨胀机构和蒸发器,在该加热/冷却模块中,气体冷却器形成为由冷却剂流过的第一液体热交换器,并且蒸发器形成为由冷却剂流过的第二液体热交换器。压缩机、气体冷却器和因此第一液体热交换器一起布置成彼此热接触,此外,膨胀机构、蒸发器和因此第二液体热交换器一起布置成彼此热接触,并且最后,压缩机、气体冷却器和因此第一液体热交换器与膨胀机构、蒸发器和因此第二液体热交换器通过热隔离区域彼此分隔地布置。在该已知的加热/冷却模块中,热部件在结构上相组合,冷部件也在结构上相组合,由此实现避免热损失和提高效率的有利的热分配。该加热/冷却模块还可用作热泵。
根据DE 20 2012 012 516 U1已知的加热/冷却模块的第一液体热交换器对蒸发器中的压力损失不敏感,这是因为在冷却剂侧不会出现结冰,并因此不用对热交换器表面的蒙护。由于在该加热/冷却模块中的间接的过程控制,在制冷回路和环境之间没有接触,接触通过作为载体介质的液体才能建立。
此外,DE 10 2012 109 038 A1描述了一种用于制冷剂回路的装置,该制冷剂回路具有热交换器,以在制冷剂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构造成具有阀和收集器,其作为紧凑的、连贯的、具有集成的制冷剂连接部的模块。阀集成地布置在收集器或热交换器中,并且构造为收集器和热交换器之间的连接元件。这种装置设置成用于使用在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回路中,以用于对机动车的乘客舱的空气进行调温调湿。
最后,在DE 11 2015 005 449 T5中描述了一种车辆空调装置,其能够在在电磁阀中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也继续对车辆内部空间进行空气调节,以便在任何运行方式下改变制冷剂的流动。车辆空调装置含有用于冷却的电磁阀、用于加热的电磁阀以及用于除湿的电磁阀,以便转换车辆空调装置的相应的运行方式。控制装置在加热运行方式、除湿运行方式和冷却运行方式中变换并且实施相应的运行方式。控制装置具有预定的故障空调运行方式和故障探测器件,以探测电磁阀的故障。在故障探测器件探测到电磁阀在相应的运行方式下失效的情况下,控制装置选择故障空调运行方式,在该故障空调运行方式中车辆内部空间空气调节可通过运行建议来实现,以便继续车辆内部空间的空气调节。在该已知的车辆空调装置中,使用冷凝器,其具有集成的调制器/高压收集器以及过冷段,它们对于AC运行切换成激活的,并且对于热泵运行切换成未激活的。因此,用于蒸发制冷剂的冷凝器格栅的使用仅减少到冷凝路段上。结果,冷凝器并非整个网面都用于空气热泵过程。使用止回阀和截止阀来实施分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给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具有包括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通过该制冷设备不但在AC运行中而且在热泵运行中都能实现最佳的通流,以确保最好的工作效率。此外,热泵运行能以压力损失得到优化的方式来进行。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给出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热交换器。
提到的第一个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制冷设备来实现。
这种用于车辆的制冷设备包括具有双流式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其中,双流式热交换器对于AC运行可作为制冷剂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来工作,或者对于热泵运行作为空气源热泵蒸发器来工作,其特征在于,
-热交换器的第一流道具有第一制冷剂接口,而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具有第二制冷剂接口,其中,对于在AC运行中双流式地流过热交换器,第一制冷剂接口为制冷剂入口,并且第二制冷剂接口为制冷剂出口,
-为了在热泵运行中单流式地流过热交换器,第二制冷剂接口为制冷剂入口,其中,
-为了控制制冷剂从第二制冷剂接口至第一制冷剂接口的流动,单向阀机构将第二制冷剂接口与第一制冷剂接口流体连接,
-热交换器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制冷剂接口,其作为制冷剂出口与第一流道在制冷剂输出侧流体连接,并且与第二流道在制冷剂输出侧流体连接,并且
-第三制冷剂接口与阀机构流体连接,以控制离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
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制冷设备可在热泵运行中以最低的压力损失来运行,由此使结冰风险最小化。此外,在热泵运行中在热交换器的整个面上实现均匀的温度分布。因此,一方面存在可提高低压水平并由此提升系统效率的可能性,并且另一方面可增高被转换的制冷剂质量流,这是因为系统、尤其是制冷剂压缩机在稍后的时刻才须停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规定,
-热交换器具有第四制冷剂接口,除了作为第一制冷剂出口的第三制冷剂接口以外,该第四制冷剂接口——尤其是对于空气源热泵运行——作为第二制冷剂出口与第一流道在制冷剂输出侧流体连接,并且与第二流道在制冷剂输出侧流体连接,并且
-第三制冷剂接口和第四制冷剂接口与阀机构流体连接,以控制离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
在本发明的具有至少两个制冷剂出口的实施方式中,针对热交换器的热泵运行、尤其是针对空气源热泵运行,进一步优化了热交换器的通流,因为制冷剂可在空气源热泵运行中更均匀地通过两个制冷剂出口流出。该效果还可通过实现另外的制冷剂出口来强化,从而热交换器具有多于两个、即例如三个或四个这种制冷剂出口。
如果根据改进方案非对称地分配热交换器以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则制冷设备可在AC运行中以高的工作效率运行。也可实现对称的分配。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改进方案,单向阀机构构造为止回阀。优选地,根据改进方案,与第三制冷剂接口连接的阀机构构造为切断阀。
提到的第二个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6的特征的热交换器来实现。
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设备的这种热交换器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它们彼此间隔开地取向,
-热交换器管,其用于在集流管之间建立流体连接,
-布置在第一集流管中的分隔元件,分隔元件用于将热交换器管分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其中,第一集流管具有用于第一流道的第一制冷剂接口和用于第二流道的第二制冷剂接口,和
-与第二集流管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三制冷剂接口。
通常,在AC模式中,制冷剂入流到上部的流道中,然后制冷剂通过第二集流管转向到下部的第二流道中。在此,在非对称的扁管分配的情况下,更多数量的扁管被分给进入区段,更少的被分给离开区段。
针对热泵模式,这意味着入流到下部流道中并转向以及从上部流道出流。
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设置有第四制冷剂接口,该第四制冷剂接口与第二集流管连接。优选地,在此收集器模块布置在第二集流管的区域中,即,作为构件集成到热交换器中。收集器模块用于第三制冷剂接口和第四制冷剂接口的汇合。如果设置有多于两个的这种制冷剂接口,则它们同样通过这种收集器模块汇合。
收集器模块通常可实现为与热交换器分开的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最后一种改进方案中,热交换器构造成在第一集流管的区域中具有单向阀机构,通过该单向阀机构将第一制冷剂接口与第二制冷剂接口连接成,使得防止朝向第二制冷剂接口的方向的制冷剂流动。该阀机构可在第一集流管的区域中集成到热交换器中。在此,通常,单向阀机构也可实现为与热交换器分开的构件。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实施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热交换器的制冷设备的实施例的线路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制冷设备的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热交换器的制冷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线路图,并且
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制冷设备的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3中示出的用于车辆的制冷设备10包括制冷剂回路1,其具有二氧化碳(R744)作为制冷剂或具有其他合适的制冷剂。制冷剂回路1不但可在AC运行中而且可在热泵运行中运行,以对要引导到车辆的车辆内部空间中的送风气流进行调温调湿。
制冷剂回路1具有双流式的热交换器2,其不仅对于AC运行用作气体冷却器或冷凝器,而且在热泵运行中承担热泵蒸发器的功能。根据图1的热交换器2实施成具有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以及具有三个制冷剂接口,即,第一制冷剂接口2.10、第二制冷剂接口2.20和第三制冷剂接口2.30。根据图3的热交换器2附加地具有第四制冷剂接口2.31。
根据图1和图3,第一制冷剂接口2.10和第二制冷剂接口2.20借助于单向的阀机构2.4连接,该阀机构以最简单的形式实施为止回阀,从而制冷剂仅可从第一制冷剂接口2.10流向第二制冷剂接口2.20。
根据图1,第三制冷剂接口2.30与实施为截止阀的阀机构2.5连接。双流式热交换器2的构造借助图2来详细阐述。
根据图3的热交换器2的两个制冷剂接口2.30和2.31首先与收集器模块2.6集合,该收集器模块与实施为截止阀的阀机构2.5连接。
根据图1和图3的制冷剂回路1除了热交换器2之外还包括制冷剂压缩机3、具有冷却剂侧的加热换热器4.1的制冷剂-冷却剂热交换器4、蒸发器5、深冷器/制冷机6、内部热交换器8以及制冷剂收集器9,该深冷器在冷却剂侧与布置在冷却回路6.1中的发热的电气或电子部件、例如电蓄能器热耦联。所列出的部件与截止阀A1至A3以及止回阀R1至R4连接,以实现制冷剂回路1的不同的运行方式。在作为蒸发器工作的每个热交换器2、5和6上游还分别连有膨胀机构2.0、5.0和6.0。
在制冷剂回路1的AC运行中,借助于制冷剂压缩机3压缩的制冷剂沿流动方向S在截止阀A2关闭时通过打开的截止阀A1引导到热交换器2中,即通过该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接口2.10来引导。热交换器2被双流地流过,并且通过该热交换器的第二制冷剂接口2.20离开热交换器2,由此制冷剂得到冷却或被冷却和冷凝,并且冷凝热排放到车辆环境。构造为切断阀的阀机构2.5在AC运行模式中关闭。阀机构2.4作为止回阀旨在使得没有制冷剂可直接从第一制冷剂接口2.10流动至第二制冷剂接口2.20。
因此,在AC运行中,第一制冷剂接口2.10用作制冷剂入口EAC,并且第二制冷剂接口2.20用作制冷剂出口AAC,从而制冷剂首先通过制冷剂入口EAC流到第一流道2.1中,并且紧接着在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出口AAC再次离开热交换器2之前流动通过第二流道2.2。
根据图2和图4,双流式热交换器2包括彼此平行且间隔开地布置的两个集流管,即第一集流管2.01和第二集流管2.02。热交换器管2.100和2.200在两个集流管2.01和2.02之间建立流体连接。借助于布置在第一集流管2.01中的分隔元件2.010将热交换器管分成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因此,热交换器管2.100形成第一流道2.1,其与第一制冷剂接口2.10连接,而热交换器管2.200形成第二流道2.2,其与第二制冷剂接口2.20连接。
因此,在AC运行中,制冷剂相应于箭头PAC通过作为制冷剂入口EAC的第一制冷剂接口2.10首先流过第一流道2.1的热交换器管2.100,并且紧接着通过第二集流管2.02沿相反的方向经过第二流道2.2的热交换器管2.200回流到第一集流管2.01中,并且通过作为制冷剂出口AAC的第二制冷剂接口2.20离开热交换器2。在图2中热交换器2示意性地示出有非对称的管分配。例如,在面积比的分配中,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的分配为2/3比1/3(或60%比40%)。通过这种不对称的管分配实现在AC运行中的最好的工作效率,尤其在此在热泵运行中在沿车辆高度方向(z方向)的整个构件高度上在最小的构件压力损失的情况下实现在两种流道2.1和2.2的所有扁管中的均匀的制冷剂分布。
在制冷剂离开了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出口AAC之后,根据图1和图3,制冷剂通过内部热交换器8的高压区段和被控制打开的膨胀机构2.0借助于膨胀机构5.0和6.0卸压释放到蒸发器和深冷器6中,以便吸收车辆内部空间的热和例如高压蓄电池的余热。在此如此切换止回阀R1,使得防止回流到加热送风调节器/加热排管放热器7和制冷剂-冷却剂热交换器4中。必要时,还可封锁膨胀机构6.0。接着,制冷剂通过止回阀R2和R3、制冷剂收集器9以及内部热交换器8的低压区段回引到制冷剂压缩机3,其中,制冷剂不能流动通过止回阀R4。
两个接口EAC和AAC的两个横截面可由于制冷剂的密度情况而被实施成,使得制冷剂入口EAC的横截面>制冷剂出口AAC的横截面。当然,两个接口EAC和AAC也可使用相同的横截面。
在根据图2和图4的热交换器2中,制冷剂入口EAC沿车辆高度方向(z方向)来看布置在制冷剂出口AAC之上。这两个接口EAC和AAC可互换,从而制冷剂入口EAC位于制冷剂出口AAC下方。单向阀机构2.4的取向可相应进行调整。
在热泵运行-运行中,由制冷剂压缩机3压缩的制冷剂根据图1和图3沿流动方向S在截止阀A1关闭且截止阀A2打开时通过制冷剂-热交换器4和加热送风调节器7借助于膨胀机构2.0卸压释放到下游的内部热交换器8以及热交换器2中(该热交换器现在作为热泵蒸发器工作),其方式为:制冷剂单流地流过热交换器2。为此,用于制冷剂的第一制冷剂接口2.10以及第二制冷剂接口2.20都用作制冷剂入口,而根据图1第三制冷剂接口2.30用作制冷剂出口AWP,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出口并且紧接着通过打开的截止阀/阀机构2.5、止回阀R4、制冷剂收集器9以及内部热交换器8的低压区段回引至制冷剂压缩机3。在此,两个止回阀R2和R3防止制冷剂溢流过蒸发器5和深冷器6。待安装到热交换器2的第三制冷剂接口2.30处的制冷剂管路应设计成尽可能没有压力损失,并且与第二集流管2.02例如通过焊接来连接。
在根据图3的制冷剂回路1中,在热交换器2中,对于热泵运行,除了作为第一制冷剂出口A1WP的第三制冷剂接口2.30之外,还设置有作为第二制冷剂出口A2WP的第四制冷剂接口2.31,其中,第一制冷剂出口A1WP和第二制冷剂出口A2WP在收集器模块2.6中汇合,该收集器模块本身与构造为截止阀的阀机构2.5流体连接。在根据图4的热交换器2中,两个制冷剂接口2.30和2.31沿车辆高度方向(z方向)上下叠置,从而第三制冷剂接口2.30处于第二流道2.2的高度上,并且第四制冷剂接口2.31处于第一流道2.1的高度上。从第一制冷剂出口A1WP和第二制冷剂出口A2WP流出的制冷剂在收集器模块2.6中汇合,并且紧接着通过打开的截止阀/阀机构2.5、止回阀R4、制冷剂收集器9以及内部热交换器8的低压区段回引至制冷剂压缩机3。在此,两个止回阀R2和R3防止制冷剂溢流过蒸发器5和深冷器6。根据图4的热交换器2的沿车辆高度方向位于上面的第三制冷剂接口2.30以及沿车辆高度方向位于下面的第四制冷剂接口2.31仅在热泵过程中用于离开的、蒸发的制冷剂。
因此,根据图2和图4,在热泵运行中,第二制冷剂接口2.20用作制冷剂入口EWP,其通过实施为止回阀的单向阀机构2.4与第一制冷剂接口2.10流体连接,使得制冷剂仅可从第二制冷剂接口2.20流动到第一制冷剂接口2.10中,并且不能相反地流动。在制冷剂以相同的方向流过了第一流道2.1以及第二流道2.2之后,制冷剂在第二集流管2.02中汇合,并且根据图2通过作为制冷剂出口AWP的第三制冷剂接口2.30和打开的阀机构2.5回引到制冷剂回路1中,或者根据图4不但通过作为第一制冷剂出口A1WP的第三制冷剂接口2.30而且通过作为第二制冷剂出口A2WP的第四制冷剂接口2.31、通过收集器模块2.6并且紧接着通过打开的阀机构2.5回引到制冷剂回路1中。在热泵运行-运行中的制冷剂流在图2和图4中示意性地用箭头PWP来表示。
在热泵运行中,根据图2和图4的热交换器2以针对压力损失进行了优化的方式单流地被流过。为了进一步优化热泵运行,仅需使制冷剂回路1的低压支路、即从膨胀机构2.0上游直至制冷剂压缩机3的低压侧的输入部为止的管路区段在管路和流动横截面方面与用于AC运行的低压尺寸相匹配。在对空气源热泵运行进行优化时,对于在第三制冷剂接口2.30和第四制冷剂接口2.31下游直至不包括在止回阀R4下游的管路区段为止的管路尺寸,也是如此。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接口2.10和2.20可针对AC运行的最佳程度来设计。
由此实现,热交换器2上的制冷剂分布在引导制冷剂的热交换器管2.100和2.200内均匀地进行。
在根据图4的热交换器2中,在制冷剂通过阀机构2.5流到制冷剂回路1中之前,两个制冷剂出口A1WP和A2WP首先在收集器模块2.6处汇合。在此,收集器模块2.6可通过以下方式集成到热交换器2中,即,收集器模块布置在第二集流管2.02的区域中。该状态在图4中以线A示出,其此时作为热交换器2的一部分表示与制冷剂管路的交接口。
另一方面还可将收集器模块2.6实现为与热交换器2分开的构件。该状态在图4中以线B示出,据此在热交换器2和制冷剂回路之间设置两个交接口。
构造为止回阀的单向阀机构2.4也可集成到根据图2和图4的热交换器2中,或者实现为与热交换器2分开的构件。
单向阀机构2.4还可自身实施为可从从外部控制的电气截止阀。
为了降低在根据图1和图3的制冷剂回路1中的压力和流动损失,执行以下措施:
-制冷剂管路尽可能笔直且无角地来实施。
-根据图2的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出口AWP的横截面增加到在蒸发器5和制冷剂压缩机3之间的低压管路的尺寸。
-在根据图4的热交换器2的实施方案中,两个制冷剂出口A1WP和A2WP的横截面相同,并且理想地合起来得到在蒸发器5和制冷剂压缩机3之间伸延的低压管路的横截面面积。在这样确定尺寸时,有利的是选择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的对称分布,即,在两个流道2.1和2.2处的相同的扁管分布。
在非对称地分配(更大的)第一流道2.1和(更小的)第二流道2.2时,同样有利的是,两个制冷剂出口A1WP和A2WP至收集器模块2.6的连接管路实施成合起来具有如下的横截面面积,其至少相当于随后的集流管路的值。然而,在此与更大的流道2.1连接的管的功效横截面在面积上应大于与更小的流道2.2连接的管的值。
借助于热交换器2吸收的热与由制冷剂压缩机3进入到系统中的能量一起一方面间接通过制冷剂-冷却剂热交换器4并且直接借助于加热送风调节器7传递给被引导到车辆内部空间中的送风气流,其中,制冷剂-冷却剂热交换器通过具有冷却剂泵4.2的加热回路4.0与加热换热器4.1热耦合。蒸发器5、加热送风调节器7以及加热换热器4.1布置在制冷设备10的空调器1.1中。
制冷剂回路1的具有截止阀A3的管路区段是抽吸管路区段,其使在截止阀A2和制冷剂-冷却剂热交换器4之间的管路区段与在阀机构2.5和止回阀R4之间的管路区段相连接。
要注意的是,在热交换器(气体冷却器/冷凝器,其针对制冷设备运行和空气源热泵运行具有两个接口(入口/出口))处的接口的数量可在需要时增加和调整到任意的数量。因此,除了具有三个接口的实施方案和所说明的具有四个接口的变体之外,还可实现数量大于4的接口。
同样,不仅可增加在热交换器2的第二集流管2.02处的接口的数量,而且可增加在热交换器的第一集流管2.01处的接口的数量。因此,不但除了第一制冷剂接口2.10外还可实现至少一个其他的用于第一流道2.1的制冷剂接口,而且除了第二制冷剂接口2.20之外同样可实现至少一个其他的用于第二流道的制冷剂接口。用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制冷剂接口可相应在收集器模块中汇合。
附图标记列表:
1 制冷设备10的制冷剂回路
1.1 空调器
2 制冷剂回路1的热交换器
2.0 制冷剂回路1的膨胀机构
2.01 热交换器2的第一集流管
2.010 第一集流管2.01的分隔元件
2.02 热交换器2的第二集流管
2.1 热交换器2的第一流道
2.10 第一流道2.1的第一制冷剂接口
2.100 第一流道2.1的热交换器管
2.2 热交换器2的第二流道
2.20 第二流道2.2的第二制冷剂接口
2.200 第二流道2.2的热交换器管
2.30 第三制冷剂接口
2.31 第四制冷剂接口
2.4 单向阀机构
2.5 阀机构
2.6 收集器模块
3 制冷剂回路1的制冷剂压缩机
4 制冷剂回路1的制冷剂-冷却剂热交换器
4.0 加热回路
4.1 制冷剂回路1的加热换热器
4.2 冷却剂泵
5 制冷剂回路1的蒸发器
5.0 制冷剂回路1的膨胀机构
6 制冷剂回路1的深冷器
6.0 制冷剂回路1的膨胀机构
7 制冷剂回路1的加热送风调节器
8 内部热交换器
9 制冷剂收集器
10 车辆的制冷设备
AAC 在AC运行中的制冷剂出口
A1WP 在热泵运行中的制冷剂出口
A2WP 在热泵运行中的制冷剂出口
EAC 在AC运行中的制冷剂入口
EWP 在热泵运行中的制冷剂入口
A1至A3 截止阀
R1至R4 止回阀
PAC 在AC运行中的制冷剂流的箭头
PWP 在热泵运行中的制冷剂流的箭头
S 制冷剂回路1的流动方向
Claims (9)
1.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设备(10),其包括制冷剂回路(1),该制冷剂回路具有双流式的热交换器(2),其中,双流式的热交换器(2)可作为用于AC运行的制冷剂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来运行或作为用于热泵运行的空气源热泵蒸发器来运行,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2)的第一流道(2.1)具有第一制冷剂接口(2.10),所述热交换器(2)的第二流道(2.2)具有第二制冷剂接口(2.20),其中,为了在AC运行中双流式地流过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制冷剂接口(2.10)为制冷剂入口(EAC),并且所述第二制冷剂接口(2.20)为制冷剂出口(AAC),
-为了在热泵运行中单流式地流过所述热交换器(2),所述第二制冷剂接口(2.20)为制冷剂入口(EWP),其中,
-为了控制制冷剂从所述第二制冷剂接口(2.20)至所述第一制冷剂接口(2.10)的流动,单向阀机构(2.4)使所述第二制冷剂接口(2.20)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接口(2.10)流体连接,
-所述热交换器(2)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制冷剂接口(2.30),该第三制冷剂接口作为制冷剂出口(A1WP)与所述第一流道(2.1)在制冷剂输出侧流体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二流道(2.2)在制冷剂输出侧流体连接,
-所述第三制冷剂接口(2.30)与用于控制从所述热交换器(2)离开的制冷剂的阀机构(2.5)流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2)具有第四制冷剂接口(2.31),除了作为第一制冷剂出口(A1WP)的第三制冷剂接口(2.30)之外,该第四制冷剂接口作为第二制冷剂出口(A2WP)与所述第一流道(2.1)在制冷剂输出侧流体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二流道(2.2)在制冷剂输出侧流体连接,
-所述第三制冷剂接口(2.30)和第四制冷剂接口(2.31)与用于控制从所述热交换器(2)离开的制冷剂的阀机构(2.5)流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被不对称地划分,以形成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2.1、2.2)。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制冷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机构(2.4)被构造为止回阀。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10),其特征在于,与第三制冷剂接口(2.3)连接的阀机构(2.5)被构造为切断阀。
6.一种用于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10)的热交换器(2),其包括
-彼此间隔开的第一集流管(2.01)和第二集流管(2.02),
-热交换器管(2.100、2.200),其用于建立在集流管(2.01、2.02)之间的流体连接,
-布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2.01)中的分隔元件(2.010),以将所述热交换器管(2.100、2.200)分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2.1,2.2),其中,所述第一集流管(2.01)具有用于第一流道(2.1)的第一制冷剂接口(2.10)和用于第二流道(2.2)的第二制冷剂接口(2.20),和
-与所述第二集流管(2.02)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三制冷剂接口(2.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2),其特征在于,第四制冷剂接口(2.31)与所述第二集流管(2.0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热交换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在所述第二集流管(2.02)的区域中具有收集器模块(2.6)。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集流管(2.01)的区域中具有单向阀机构(2.4),通过该单向阀机构使所述第一制冷剂接口(2.10)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接口(2.20)连接成,使得防止朝向所述第二制冷剂接口(2.20)方向的制冷剂流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7211256.5 | 2017-07-03 | ||
DE102017211256.5A DE102017211256B4 (de) | 2017-07-03 | 2017-07-03 | Kälteanlage für ein Fahrzeug mit einem einen Wärmeübertrager aufweisenden Kältemittelkreislauf |
PCT/EP2018/055260 WO2019007558A1 (de) | 2017-07-03 | 2018-03-05 | Kälteanlage für ein fahrzeug mit einem einen wärmeübertrager aufweisenden kältemittelkreislauf sowie wärmeübertrager für eine solche kälteanlag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31796A true CN110831796A (zh) | 2020-02-21 |
CN110831796B CN110831796B (zh) | 2023-03-21 |
Family
ID=61683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44673.3A Active CN110831796B (zh) | 2017-07-03 | 2018-03-05 | 包括具有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的用于车辆的制冷设备以及用于这种制冷设备的热交换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64770B2 (zh) |
EP (1) | EP3648997B1 (zh) |
CN (1) | CN110831796B (zh) |
DE (1) | DE102017211256B4 (zh) |
WO (1) | WO201900755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62901A1 (de) * | 2021-06-16 | 2022-12-22 | Viessmann Climate Solutions Se | Wärme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571111B (en) | 2018-02-16 | 2020-05-27 | Jaguar Land Rover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frigerant management in an electric vehicle |
DE102018215022B3 (de) | 2018-09-04 | 2019-12-24 | Audi Ag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Kälteanlage für ein Fahrzeug mit einem zweiflutigen Wärmeübertrager sowie Kälteanlage |
DE102018215026B4 (de) * | 2018-09-04 | 2021-08-26 | Audi Ag | Kälteanlage für ein Fahrzeug mit einem einen zweiflutigen Wärmeübertrager aufweisenden Kältemittelkreislauf sowie Wärmeübertrag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 Kälteanlage |
DE102019200846B4 (de) * | 2019-01-24 | 2023-08-24 | Audi Ag | Kälteanlage für ein Fahrzeug mit einem für einen Kälteanlagen-Betrieb und einen Wärmepumpen-Betrieb betreibbaren Kältemittelkreislauf |
DE102019126850A1 (de) * | 2019-10-07 | 2021-04-08 | Audi Ag | Kälteanlage mit Wärmepumpen- und Reheatfunktion |
DE102019133489A1 (de) * | 2019-12-09 | 2021-06-10 | Audi Ag | Nachheiz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Kälte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älteanlage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Kälteanlage |
DE102022132130A1 (de) * | 2022-12-05 | 2024-06-06 |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 Kälteanlage mit Wärmepumpenfunktion und im Wärmepumpenbetrieb durchströmtem Bypassabschnitt,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Kälteanlag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1297A (zh) * | 1997-01-24 | 1998-08-26 | 穆丹制造公司 | 热泵用的蒸发器/冷凝器 |
US20080023182A1 (en) * | 2006-07-25 | 2008-01-31 | Henry Earl Beamer | Dual mode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
CN101443615A (zh) * | 2005-02-02 | 2009-05-27 | 开利公司 | 具有节约循环的制冷系统 |
US20150047384A1 (en) * | 2011-02-16 | 2015-02-19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Heat pump system with a flow directing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43296A (ja) * | 2001-02-20 | 2002-08-28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 |
CN101133372B (zh) | 2005-02-02 | 2012-03-21 | 开利公司 | 用于热泵应用的平行流热交换器 |
US20110056668A1 (en) * | 2008-04-29 | 2011-03-10 | Carrier Corporation | Modular heat exchanger |
DE102010042127B4 (de) * | 2010-10-07 | 2020-09-17 | Audi Ag | Kältemittelkreislauf einer Klimaanlage eines Kraftfahrzeuges |
CN103380335B (zh) * | 2011-02-16 | 2016-09-14 |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 具有流动引导系统的热泵系统 |
EP2745060A2 (de) | 2011-08-16 | 2014-06-25 | Magna Powertrain Bad Homburg GmbH | Kompaktes heiz-/kühl-modul und verwendung eines kompakten heiz-/kühl-moduls |
DE102011118162C5 (de) | 2011-11-10 | 2020-03-26 | Audi Ag | Kombinierte Kälteanlage und Wärmepump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 Anlage mit funktionsabhängiger Kältemittelverlagerung innerhalb des Kältemittelkreislaufes |
DE102012109038B4 (de) | 2011-12-19 | 2020-10-15 | Hanon Systems | Vorrichtung zur Wärmeübertragung in einem Kältemittelkreislauf |
FR2991435B1 (fr) * | 2012-05-31 | 2019-04-19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Installation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procede de mise en œuvre d'une telle installation. |
CN103660851B (zh) * | 2012-09-17 | 2017-04-26 | 翰昂系统有限公司 | 用来运行汽车空调设备的方法 |
DE102012108731B4 (de) * | 2012-09-17 | 2022-10-06 | Audi Ag | Klima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2012110702A1 (de) | 2012-11-08 | 2014-05-08 | Audi Ag | Bidirektional durchströmbarer Wärmeübertrager |
DE102013021360B4 (de) | 2013-12-05 | 2022-12-08 | Audi Ag | Thermomanagement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korrespondierendes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Thermomanagementsystems eines Kraftfahrzeugs |
JP6470026B2 (ja) | 2014-12-04 | 2019-02-13 |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
WO2019136702A1 (en) * | 2018-01-12 | 2019-07-18 | Schneider Electric It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head pressure control |
US10989479B2 (en) * | 2018-07-24 | 2021-04-27 | Hanon Systems | Integrated liquid air cooled condenser and low temperature radiator |
-
2017
- 2017-07-03 DE DE102017211256.5A patent/DE102017211256B4/de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05 CN CN201880044673.3A patent/CN110831796B/zh active Active
- 2018-03-05 US US16/628,172 patent/US11364770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3-05 EP EP18711496.2A patent/EP3648997B1/de active Active
- 2018-03-05 WO PCT/EP2018/055260 patent/WO2019007558A1/de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1297A (zh) * | 1997-01-24 | 1998-08-26 | 穆丹制造公司 | 热泵用的蒸发器/冷凝器 |
CN101443615A (zh) * | 2005-02-02 | 2009-05-27 | 开利公司 | 具有节约循环的制冷系统 |
US20080023182A1 (en) * | 2006-07-25 | 2008-01-31 | Henry Earl Beamer | Dual mode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
US20150047384A1 (en) * | 2011-02-16 | 2015-02-19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Heat pump system with a flow directing system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62901A1 (de) * | 2021-06-16 | 2022-12-22 | Viessmann Climate Solutions Se | Wärme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48997B1 (de) | 2021-12-15 |
DE102017211256B4 (de) | 2023-11-16 |
EP3648997A1 (de) | 2020-05-13 |
CN110831796B (zh) | 2023-03-21 |
WO2019007558A1 (de) | 2019-01-10 |
DE102017211256A1 (de) | 2019-01-03 |
US20210148616A1 (en) | 2021-05-20 |
US11364770B2 (en) | 2022-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31796B (zh) | 包括具有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的用于车辆的制冷设备以及用于这种制冷设备的热交换器 | |
US10040334B2 (en) | R744 based heat pump system with a water cooled gas cooler for cooling, heating and dehumidification of an EV/HEV | |
US9316421B2 (e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unit for increasing heating capacity | |
JP6644154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9328287B (zh) | 制冷循环装置 | |
US9879891B2 (en) | Unitary heat pump air conditioner having a compressed vapor diversion loop | |
KR101620343B1 (ko) | 이중 압축기 냉각기에서의 압력차를 제한하기 위한 장치 | |
EP2972019B1 (en) | A unitary heat pump air conditioner having a compressed vapor diversion loop | |
US10612820B2 (en) |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 |
JP6739344B2 (ja) | 冷却設備 | |
US11338646B2 (en) | Device for distributing the coolant in a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 |
JPWO2015011919A1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CN113454407B (zh) | 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机动车辆的热管理的装置 | |
WO2016188777A1 (en) |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an ejector and a non-return valve | |
JP2012132586A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14902008A (zh) | 空调装置 | |
CA3028664C (en) | Air conditioning and heat pump tower with energy efficient arrangement | |
CN111231621B (zh) |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
CN113251473B (zh) | 空调装置 | |
US10449833B2 (en) |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pump system | |
CN113424000B (zh) | 用于电或混合机动车辆的热管理装置 | |
KR102688988B1 (ko) | 공기조화장치 | |
EP2137467A1 (en) | Multi-un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
US20130283850A1 (en) | Air-Conditioning Loop Provided With A Solenoid Valve And Operating As A Heat Pump | |
CN111907301B (zh) | 组合式换热器、热交换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