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16766U - 油浸式变压器壳体 - Google Patents

油浸式变压器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16766U
CN212516766U CN202021009452.3U CN202021009452U CN212516766U CN 212516766 U CN212516766 U CN 212516766U CN 202021009452 U CN202021009452 U CN 202021009452U CN 212516766 U CN212516766 U CN 212516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ide wall
oil
shell
out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094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伟
翟宇婧
熊再豹
苏光
刘齐飞
赫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094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16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16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16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former Cool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属于变压器领域。该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包括:外壳体;位于外壳体的外侧壁上的多个散热组件;位于外壳体内的多个吸热板,各吸热板围设在一起,围设在一起的吸热板的外侧壁与外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油腔,油腔中具有导热油;位于外壳体的内侧壁和吸热板的外侧壁之间的多个连接件,各连接件均位于对应散热组件的位置,连接件分别与外壳体的内侧壁和吸热板的外侧壁之间接触。本公开可以在不增大变压器壳体尺寸的情况下,提高变压器壳体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油浸式变压器壳体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变压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壳体。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一种常见的电气件,其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变压器壳体则是变压器的主要散热部件,其用于将变压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界,以避免变压器的温度过高。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会在变压器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多个片式散热器,从而增大变压器壳体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变压器壳体上的热量散发到外界。
然而,随着变压器容量的增大,变压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也会随之增大。那么,为了提高变压器壳体的散热效果,通常会相应的增大片式散热器的尺寸。但是,这样同时也会增大变压器的尺寸,使得变压器的安装受限。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可以在不增大变压器壳体尺寸的情况下,提高变压器壳体的散热效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包括:
外壳体;
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壁上的多个散热组件;
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多个吸热板,各所述吸热板围设在一起,围设在一起的所述吸热板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油腔,所述油腔中具有导热油;
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和所述吸热板的外侧壁之间的多个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均位于对应所述散热组件的位置,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和所述吸热板的外侧壁之间接触。
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框架和多个叶片,所述框架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叶片位于所述框架上,且各所述叶片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框架包括纵梁和两个横梁,两个所述横梁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纵梁的相对两端,且两个所述横梁均与所述纵梁垂直,两个所述横梁的另一端均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叶片为长条形结构件,每个所述叶片均与所述纵梁相互平行,每个所述叶片的一端均位于一个所述横梁上,每个所述叶片的另一端均位于另一个所述横梁上。
可选地,所述纵梁和一个所述横梁之间通过一个圆弧臂连接在一起,所述纵梁和另一个所述横梁之间通过另一个圆弧臂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圆弧臂均向外弯曲。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长条形结构件,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吸热板包括导热外壳和隔热夹层,所述隔热夹层位于所述导热外壳内。
可选地,所述导热外壳为铝合金结构件。
可选地,所述隔热夹层为硅胶结构件。
可选地,所述隔热夹层和所述导热外壳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变压器工作时,热量由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油浸式变压器壳体的内部产生。热量由吸热板吸收,由于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和所述吸热板的外侧壁之间接触,所以吸热板上的热量可以通过连接件传递到外壳体上。与此同时,连接件也增大了吸热板、外壳体和导热油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吸热板上的热量还可以通过导热油传递到外壳体上。进一步地,外壳体上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组件快速的散发到外界中。
也就是说,利用连接件和导热油,可以快速的将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内部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壳体上,而散热组件则可以快速的将外壳体上的热量散发到外界中。并且,由于连接件和导热油均位于油浸式变压器壳体的内部,所以在不增加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尺寸的情况下,提高变压器壳体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油浸式变压器壳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油浸式变压器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吸热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外壳体;2、散热组件;21、散热单元;211、框架;212、叶片;213、纵梁;214、横梁;215、圆弧臂;3、吸热板;31、导热外壳;32、隔热夹层;4、油腔;5、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可以适用于220kV变压器。除此之外,还可以适用于其他热能交换设备中。
图1为油浸式变压器壳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包括:
外壳体1。
位于外壳体1的外侧壁上的多个散热组件2。
图2为油浸式变压器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油浸式变压器壳体还包括:
位于外壳体1内的多个吸热板3,各吸热板3围设在一起,围设在一起的吸热板3的外侧壁与外壳体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油腔4,油腔4中具有导热油。
位于外壳体1的内侧壁和吸热板3的外侧壁之间的多个连接件5,各连接件5均位于对应散热组件2的位置,连接件5分别与外壳体1的内侧壁和吸热板3的外侧壁之间接触。
在变压器工作时,热量由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油浸式变压器壳体的内部产生。热量由吸热板3吸收,由于连接件5分别与外壳体1的内侧壁和吸热板3的外侧壁之间接触,所以吸热板3上的热量可以通过连接件5传递到外壳体1上。与此同时,连接件5也增大了吸热板3、外壳体1和导热油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吸热板3上的热量还可以通过导热油传递到外壳体1上。进一步地,外壳体1上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组件2快速的散发到外界中。
也就是说,利用连接件5和导热油,可以快速的将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内部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壳体1上,而散热组件2则可以快速的将外壳体1上的热量散发到外界中。并且,由于连接件5和导热油均位于油浸式变压器壳体的内部,所以在不增加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尺寸的情况下,提高变压器壳体的散热效果。
下面再次参见图1,对散热组件2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2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散热单元21,散热单元21包括框架211和多个叶片212,框架211位于外壳体1的外侧壁上,叶片212位于框架211上,且各叶片212间隔布置。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散热组件2包括多个散热单元21,从而可以保证散热组件2的散热效果。对于任一个散热单元21来说,框架211不仅起到散热的作用,还用于为叶片212提供安装基础,使得叶片212可以快速的将热量散发到外界。
对于散热组件2的布置,若外壳体1为如图1所示的矩体结构件,那么外壳体1的四个外侧壁上均具有散热组件2,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散热组件2对外壳体1进行散热。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对散热组件2的布置位置进行调整。例如,若有一个外侧壁上需要布置其余的部件,那么该外侧壁上也可以不具有散热组件2。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对于散热单元21的数量,可以根据外侧壁的面积进行调整。例如,在图1中,左右两侧的外侧壁面积较小,所以其上具有10个散热单元21,而前后两侧的外侧壁面积则较大,所以其上具有更多的散热单元21。
下面继续参见图1,对框架211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211包括纵梁213和两个横梁214,两个横梁214的一端分别位于纵梁213的相对两端,且两个横梁214均与纵梁213垂直,两个横梁214的另一端均位于外壳体1的外侧壁上。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两个横梁214用于将外壳体1上的热量导出,以传导至叶片212上,从而利用叶片212提高外壳体1的散热效果。而纵梁213不仅起到散热的作用,还可以将两个横梁214连接到一起,从而提高框架211的结构强度。
对于横梁214和纵梁213之间的连接方式,二者之间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纵梁213和一个横梁214之间通过一个圆弧臂215连接在一起,纵梁213和另一个横梁214之间通过另一个圆弧臂215连接在一起,两个圆弧臂215均向外弯曲。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圆弧臂215连接横梁214和纵梁213,不仅可以避免横梁214和纵梁213之间的应力集中,还可以避免横梁214和纵梁213之间的连接处过于尖锐,对其他部件或者人员造成伤害。
在本实施例中,圆弧臂215的外边缘和内边缘均为圆弧形。
对于圆弧臂215的连接方式,圆弧臂215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横梁214、纵梁213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是与横梁214、纵梁213为一体式结构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下面继续参见图1,对叶片212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叶片212为长条形结构件,每个叶片212均与纵梁213相互平行,每个叶片212的一端均位于一个横梁214上,每个叶片212的另一端均位于另一个横梁214上。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叶片2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横梁214连接在一起,可以使得叶片212同时传递来自两个横梁214上的热量,如此可以有效的提高散热单元21的散热效率。并且,叶片212连接在两个横梁214之间,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散热单元21的结构强度。除此之外,由于叶片212与纵梁213相互平行,所以一个散热单元21的叶片212,不会与其余的散热叶片212之间产生干涉碰撞。
可选地,叶片212、横梁214、纵梁213和圆弧臂215可以均为导热性能较好的板状结构件,例如铝合金等。且叶片212、横梁214、纵梁213和圆弧臂215的板厚相同。
对于叶片212的数量,每个散热单元21可以包括相同数量的叶片212,例如如图1所示的四个。当然,叶片21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3个、5个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下面再次参见图2,对连接件5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为长条形结构件,连接件5沿纵梁213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连接件5沿纵梁213的长度方向延伸,即连接件5沿叶片212的长度方向延伸,这样可以更好的将热量由吸热板3传递至外壳体1上,有效的提高了油浸式变压器壳体的散热效果。
图3为吸热板3的局部剖视图,下面结合图3,对吸热板3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吸热板3为夹层结构,吸热板3包括导热外壳31和隔热夹层32,隔热夹层32位于导热外壳31内。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导热外壳31用于将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内部的热量传导出去,而隔热夹层32则用于避免外界的热量传导进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内部。例如在夏季的时候,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在阳光的直射下,外部温度会非常高,而隔热夹层32则可以对外部的热量进行一定层度上的隔绝。
举例来说,导热外壳31为铝合金结构件,这样可以有利于热量的传导。而隔热夹层32则为硅胶结构件,这样可以有利于热量的隔绝。
为了提高吸热板3的制造效率,隔热夹层32和导热外壳31之间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油浸式变压器壳体结构简单,在变压器装配了该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后,在不改变变压器体积的前提下,优化了变压器的散热效果,同时也保证了变压器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开销,方便了变压器的搬运。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1);
位于所述外壳体(1)的外侧壁上的多个散热组件(2);
位于所述外壳体(1)内的多个吸热板(3),各所述吸热板(3)围设在一起,围设在一起的所述吸热板(3)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体(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油腔(4),所述油腔(4)中具有导热油;
位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侧壁和所述吸热板(3)的外侧壁之间的多个连接件(5),各所述连接件(5)均位于对应所述散热组件(2)的位置,所述连接件(5)分别与所述外壳体(1)的内侧壁和所述吸热板(3)的外侧壁之间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散热单元(21),所述散热单元(21)包括框架(211)和多个叶片(212),所述框架(211)位于所述外壳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叶片(212)位于所述框架(211)上,且各所述叶片(212)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11)包括纵梁(213)和两个横梁(214),两个所述横梁(214)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纵梁(213)的相对两端,且两个所述横梁(214)均与所述纵梁(213)垂直,两个所述横梁(214)的另一端均位于所述外壳体(1)的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212)为长条形结构件,每个所述叶片(212)均与所述纵梁(213)相互平行,每个所述叶片(212)的一端均位于一个所述横梁(214)上,每个所述叶片(212)的另一端均位于另一个所述横梁(2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13)和一个所述横梁(214)之间通过一个圆弧臂(215)连接在一起,所述纵梁(213)和另一个所述横梁(214)之间通过另一个圆弧臂(215)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圆弧臂(215)均向外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为长条形结构件,所述连接件(5)沿所述纵梁(213)的长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3)包括导热外壳(31)和隔热夹层(32),所述隔热夹层(32)位于所述导热外壳(3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外壳(31)为铝合金结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夹层(32)为硅胶结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浸式变压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夹层(32)和所述导热外壳(31)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件。
CN202021009452.3U 2020-06-04 2020-06-04 油浸式变压器壳体 Active CN212516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9452.3U CN212516766U (zh) 2020-06-04 2020-06-04 油浸式变压器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9452.3U CN212516766U (zh) 2020-06-04 2020-06-04 油浸式变压器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16766U true CN212516766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82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09452.3U Active CN212516766U (zh) 2020-06-04 2020-06-04 油浸式变压器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16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41724U (zh) 一种利用外壳体散热和加热的电池模组
CN213026305U (zh) 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03687450A (zh) 用于机载航空产品的线路板热传导优化设计结构
CN109167462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散热架
CN209496981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冷却结构
CN207572501U (zh) 散热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10190356A (zh) 一种具有热管散热装置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托盘
CN212516766U (zh) 油浸式变压器壳体
CN202196771U (zh) 用于电动汽车半导体的新型双面冷却器
CN109687054B (zh) 一种液冷电池散热系统
CN210668342U (zh) 一种散热器及半导体功率模块的散热结构
CN108091962A (zh) 一种新型软包电芯导热模组
CN209692306U (zh) 一种散热型母线槽
CN218679760U (zh) 散热系统、散热底盘及机器人
CN221203122U (zh) 一种抗腐蚀的高效导热型散热片
CN212116026U (zh)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CN218587537U (zh) 一种电控盒的散热结构
CN219457747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箱体组件
CN215770784U (zh)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防爆装置
CN220934066U (zh) 一种高功耗模块散热冷板结构
CN219247797U (zh) 一种光伏发电板用散热结构
CN220233295U (zh) 一种风冷高效散热的储能电池模组
CN219227020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
CN219163486U (zh) 电池模组散热装置、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10835963U (zh) 一种计算机用主板液体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