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16026U -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16026U
CN212116026U CN202020782859.3U CN202020782859U CN212116026U CN 212116026 U CN212116026 U CN 212116026U CN 202020782859 U CN202020782859 U CN 202020782859U CN 212116026 U CN212116026 U CN 212116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inverter
substrate
f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828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鹏
杨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aiji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aiji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aiji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aiji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828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16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16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16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散热板和中心风机,所述散热板和所述中心风机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部和两第二散热部,两所述第二散热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散热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和两所述第二散热部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且所述中心风机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内均嵌设有若干热管。本实用新型能够加速逆变器内部的散热效率,保持其工作性能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逆变器用于把直流电能转变为交流电,其主要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由于工业用大功率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逆变器的容量以及器件开关频率也迅速提高,根据实际经验表明,逆变器工作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发热量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地扩散。逆变器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功率的消耗因而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大量热量积聚在逆变器内部时会影响电气控制元件的工作性能,从而导致逆变器的稳定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其能够加速逆变器内部的散热效率,保持其工作性能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散热板和中心风机,所述散热板和所述中心风机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部和两第二散热部,两所述第二散热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散热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和两所述第二散热部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且所述中心风机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内均嵌设有若干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部包括第一基板和若干第一翅片,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一基板卡嵌连接;所述第一翅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上,所述热管嵌设在所述第一翅片内,且所述热管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部为冷端,另一端为热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部包括第二基板和若干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和所述第二基板卡嵌连接;所述第二翅片位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上,所述热管嵌设在所述第二基板上。
进一步的,全部的所述热管关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热管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中心的端部为热端,另一端为冷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拼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的连接处涂覆有导热胶。
进一步的,所述热管呈波浪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散热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部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材料为铜或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中心风机风机位于容纳空间内,因而利用中心风机能够加速容纳空间内热交换的速率,从而加速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的散热;同时因为容纳空间和壳体内部的空间连通,因而利用中心风机加速容纳空间内部的空气与壳体内部空气的热交换,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加快逆变器的散热效率;
填充在热管内液态的冷媒吸收壳体的热量后汽化为气态,汽化后的冷媒向热管的冷端运动,同时位于热管冷端的冷媒也会向热管的热端运动;因而液态的冷媒继续吸收逆变器内部的热量汽化,如此循环以利用冷媒的汽化吸热实现对逆变器的降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壳体;11、散热槽;2、第一散热部;21、第一基板;22、第一翅片;3、第二散热部;31、第二基板;32、第二翅片;4、热管;5、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的一实施例,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散热板和中心风机,通过散热板和中心风机的配合能够实现将逆变器内部产生的热量与外部快速交换,以提高散热的效率。
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部2和两第二散热部3,两第二散热部3分别位于第一散热部2的下方,并且两第二散热部3均与第一散热部2垂直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散热板的装配,两第二散热部3分别位于第一散热部2的两端部。两第二散热部3和第一散热部2组成容纳空间,并且上述容纳空间和壳体1内部的空间连通。中心风机风机位于容纳空间内,因而利用中心风机能够加速容纳空间内热交换的速率,从而加速第一散热部2和第二散热部3的散热。同时因为容纳空间和壳体1内部的空间连通,因而利用中心风机加速容纳空间内部的空气与壳体1内部空气的热交换,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加快逆变器的散热效率。
此外,第一散热部2和第二散热部3的内部均嵌设有若干热管4,热管4的内部填充有冷媒,本实施例中冷媒为能够吸收热量的制冷剂。其中,第一散热部2包括第一基板21和若干第一翅片22,全部的第一翅片22平行设置,并且与第一基板21卡嵌连接。全部的第一翅片22均位于第一基板21远离容纳空间的表面上,以快速吸收逆变器内部的热量。上述热管4嵌设在第一翅片22内部,并且热管4靠近第一基板21的端部为冷端,则其远离第一基板21的端部为热端。当冷媒位于热端时冷媒的状态为气态,当冷媒位于冷端时,冷媒的状态为液态。液态的冷媒吸收壳体1的热量后汽化为气态,汽化后的冷媒向热管4的冷端运动,同时位于热管4冷端的冷媒也会向热管4的热端运动。因而液态的冷媒继续吸收逆变器内部的热量汽化,如此循环以利用冷媒的汽化吸热实现对逆变器的降温。
第二散热部3包括第二基板31和若干第二翅片32,全部的第二翅片32平行设置,并且第二翅片32与第二基板31卡嵌连接。全部的第二翅片32均位于第二基板31远离容纳空间的表面上,并且两第二散热部3对称设置。上述热管4嵌设在第二基板31内部,并且全部的第二热管4均关于第二基板31的中心对称分布,热管4靠近第二基板31的中心的端部为热端,则其靠近第二基板31的侧边为冷端。当冷媒位于热端时冷媒的状态为气态,当冷媒位于冷端时,冷媒的状态为液态。液态的冷媒吸收壳体1的热量后汽化为气态,汽化后的冷媒向热管4的冷端运动,同时位于热管4冷端的冷媒也会向热管4的热端运动。因而液态的冷媒继续吸收逆变器内部的热量汽化,如此循环以利用冷媒的汽化吸热实现对逆变器的降温。同时,位于容纳空间内部的中心风机能够加速容纳空间内热交换的速率,同时也能够加速热管4冷端的降温速率,从而加速第一散热部2和第二散热部3内热管4的热交换速率,以加快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
热管4呈波浪形设置,因而能增大热管4与第一散热部2和第二散热部3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第一散热部2和第二散热部3的散热效率。
第一散热部2和位于其侧边的第二散热部3拼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部2的下表面设置有卡块,第二散热部3上开设有与上述卡块配合的卡槽,从而实现第一散热部2和第二散热部3的连接。利用拼接设置的第一散热部2和第二散热部3能便于散热板的加工和装配。此外,第一散热部2和第二散热部3的连接处涂覆有导热胶,既能够增大第一散热部2和第二散热部3连接时的稳定性,同时导热胶也能够提高逆变器散热的效果。
壳体1上开设有散热槽11,利用散热槽11能够进一步加速壳体1内部的空气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从而提高逆变器的散热效率。同时,壳体1的材料为铜或者铝,从而能够提高壳体1散热的效率。
第一散热部2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5,从而便于固定安装电气元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散热板和中心风机,所述散热板和所述中心风机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部和两第二散热部,两所述第二散热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散热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和两所述第二散热部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且所述中心风机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内均嵌设有若干热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包括第一基板和若干第一翅片,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一基板卡嵌连接;所述第一翅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上,所述热管嵌设在所述第一翅片内,且所述热管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部为冷端,另一端为热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部包括第二基板和若干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和所述第二基板卡嵌连接;所述第二翅片位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表面上,所述热管嵌设在所述第二基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全部的所述热管关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热管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中心的端部为热端,另一端为冷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拼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的连接处涂覆有导热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呈波浪形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散热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材料为铜或铝。
CN202020782859.3U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Active CN212116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2859.3U CN212116026U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2859.3U CN212116026U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16026U true CN212116026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17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82859.3U Active CN212116026U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160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9146B (zh) 表面设有鳍片的热超导板翅片式散热器
CN108336048B (zh) 具有相变蓄热功能的热超导翅片散热器
CN212116026U (zh)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CN210014476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09731873U (zh) 功率开关装置
CN210014477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014478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014475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WO2020170428A1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CN215269268U (zh) 一种集成式大功率散热模组
CN108419416A (zh) 一种igbt用的高散热量热管散热器
CN211606913U (zh) 一种易散热的电路板
CN113675494A (zh) 一种应用于动力电池模组的热管翅片式冷却结构
CN210579825U (zh) 太阳能离网逆变器
CN220121927U (zh) 一种锂电池模组相变液冷散热结构
CN220233295U (zh) 一种风冷高效散热的储能电池模组
CN206505994U (zh) 一种电池及载体装置
CN215988730U (zh) 一种igbt集成封装散热装置
CN212516766U (zh) 油浸式变压器壳体
CN219802169U (zh) 一种微型逆变器
CN216693939U (zh) 冷却装置、电控盒及空调器
CN219457599U (zh) 一种功率器件的散热器
CN219679091U (zh) 一种微型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CN219437211U (zh) 电路主板散热结构
CN219812395U (zh) 散热机构及储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