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5702U - 烹饪器具、抽烟设备和锅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抽烟设备和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65702U
CN212465702U CN202020858351.7U CN202020858351U CN212465702U CN 212465702 U CN212465702 U CN 212465702U CN 202020858351 U CN202020858351 U CN 202020858351U CN 212465702 U CN212465702 U CN 212465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pot
matching
opening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583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绍生
王帅
江太阳
刘文洁
苏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583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65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65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65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抽烟设备和锅具。其中,烹饪器具包括:锅具,具有烹饪腔和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烹饪腔相连通;抽烟装置,抽烟装置具有第一配合部和驱动装置,第一配合部适配第一通道,且当第一配合部与第一通道配合,第一配合部与第一通道连通;至少一个出风口,适于与抽烟装置连通,其中,当驱动装置工作,使至少自第一配合部吸气,并至少沿出风口排气。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驱动气体流动,使抽烟装置至少自第一配合部吸气,以将水雾和油烟吸入第一通道内,进而流入第一配合部,而后由出风口排出。使得水雾和油烟被定向排放,可避免水雾和油烟在室内扩散。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抽烟设备和锅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一种抽烟设备和一种锅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在烹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雾、油烟,并携带着食材的气味散发到环境空气中,正常在厨房中开油烟机进行烹饪时,可以透过油烟机把这些水雾和油烟排出到室外。但在餐厅、客厅等地方进行烹饪,比如在餐厅饭桌上打火锅时,这些水雾和油烟则被任意分散在周围的环境中,并附着在用户的衣物上,尤其是当食材气味较重时,附着在衣物上的气味在短时间内很难消散完全,且附着在家具上的油烟也很难清洗打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抽烟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锅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具,具有烹饪腔和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烹饪腔相连通;抽烟装置,抽烟装置具有第一配合部和驱动装置,第一配合部适配第一通道,且当第一配合部与第一通道配合,第一配合部与第一通道连通;至少一个出风口,适于与抽烟装置连通;其中,当驱动装置工作,使至少自第一配合部吸气,并至少沿出风口排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具和抽烟装置。其中,当利用锅具进行烹饪时,将锅具装配于抽烟装置,第一配合部与第一通道配合,进而使得第一配合部与第一通道连通,这样,烹饪器具工作时,驱动装置驱动气体流动,使抽烟装置至少自第一配合部吸气,以将烹饪腔内形成的水雾和油烟吸入第一通道内,进而流入第一配合部,而后由出风口排出。该设置使得水雾和油烟被定向排放,如可将出风口朝向窗户方向设置,可避免水雾和油烟在室内扩散,进而使得油污附着在家具上或是油烟、气味附着在衣物上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另外,该结构设置使得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将烹饪器具放置在任一位置处,满足了移动式烹饪的使用需求,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通道包括开口和接口,开口与烹饪腔连通;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口,第一配合口适于与接口可装卸地连接,且当第一配合口与接口装配,第一配合部与接口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通道包括开口,开口与烹饪腔连通,这样,烹饪器具工作时,驱动装置驱动气体流动,以通过开口将烹饪腔内的形成的水雾和油烟抽吸进第一通道。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包括接口,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口,当锅具与抽烟装置装配时,第一配合口与接口相配合以使锅具和抽烟装置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至少有一个出风口为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形成为抽烟装置的一部分;和/或至少有一个出风口为第二出风口;锅具设有第二通道,第二出风口形成为第二通道的一部分并且与烹饪腔连通;抽烟装置还具有第二配合部,且当第二配合部与第二通道配合,第二配合部与第二通道连通;其中,第二出风口被配置为适于使沿第二出风口排出的气体驱动介质流向第一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有一个出风口为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形成为抽烟装置的一部分,抽烟装置内的气体通过第一出风口排出抽烟装置外,以达到水雾和油烟被定向排放的目的。
进一步地,锅具设有第二通道,且第二出风口形成为第二通道的一部分并且与烹饪腔连通,这样,锅具与抽烟装置装配时,第二配合部与第二通道配合以使第二配合部与第二通道连通,自烹饪腔内吸入的部分气流会沿第二出风口排出,第二出风口排出的气体会驱使烹饪腔内产生的介质(如,油烟、水雾)聚拢并流向第一通道的开口,进而流入第一通道。第二出风口与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利于油烟及水雾的吸入,进而可降低油烟及水雾扩散至环境中的量,有效提升了油烟及水雾定向排放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锅具包括锅体和第一风罩,第一风罩附设于锅体上,锅体内形成有烹饪腔,且锅体具有与烹饪腔连通的锅口,第一风罩内形成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锅口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包括第一风罩,第一风罩内形成第一通道,且第一通道与锅口连通,这样,驱动装置工作,使抽烟装置至少自第一配合部吸气,以将烹饪腔内形成的水雾和油烟吸入第一风罩内,进而流入第一配合部,而后由出风口排出。该设置使得水雾和油烟被定向排放,可避免水雾和油烟在室内扩散,进而使得油污附着在家具上或是油烟、气味附着在衣物上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锅具还包括第二风罩,第二风罩附设于锅体上,第二风罩内形成有第二通道,至少有一个出风口为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形成为第二通道的一部分;第二出风口与第一通道的开口之间间隔地分布,第二出风口与第一通道的开口之间的区域与锅口位置相对地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还包括第二风罩,第二风罩形成有第二通道,第二出风口形成为第二通道的一部分。抽烟装置自烹饪腔内吸入的部分气流通过第二出风口排出,沿第二出风口排出的气体会驱使烹饪腔内产生的介质(如,油烟、水雾)聚拢并流向第一通道的开口,进而流入第一风罩,而后流入抽烟装置。第二出风口与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利于油烟及水雾的吸入,进而可降低油烟及水雾扩散至环境中的量,有效提升了油烟及水雾定向排放的效率。
进一步地,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出风口和开口及锅口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二出风口与第一通道的开口之间的区域与锅口位置相对地设置,这样,实现第二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对烹饪腔的有效覆盖,进而使得烹饪腔内产生的油污及水雾可第一时间、及时地被抽吸入开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抽烟装置形成有腔室,腔室设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腔室的第二配合部适配第二风罩的第二通道,腔室与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分别连通,驱动装置容置于腔室内;其中,至少有一个出风口为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形成为第二配合部的一部分。
在该技术方案中,抽烟装置形成有腔室,腔室设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一风罩的第一通道适配,第二配合部与第二风罩的第二通道适配,锅具与抽烟装置装配时,第一配合部与第一风罩连通,第二配合部与第二风罩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均位于锅体的外周侧,且第二出风口及开口位于锅口位置处,且第一配合部适于与第一风罩的底部配合,第二配合部适于与第二风罩的底部配合;和/或烹饪器具具有第一过滤件,第一过滤件位于第一配合部的进气端、第一出风口、开口及第二出风口中的至少一者处;和/或抽烟装置具有第二过滤件,第二过滤件位于驱动装置的进气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均与锅体的侧壁连接,且第一配合部与第一风罩的底部配合,第二配合部适于与第二风罩的底部配合。也就是说,限定了第一风罩、第二风罩、锅体、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的具体装配结构。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具有第一过滤件,第一过滤件位于第一配合部的进气端、第一出风口、开口及第二出风口中的至少一者处,第一过滤件可过滤掉气流中的水雾及油烟,以保证排出烹饪器具的气流的清洁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进一步地,抽烟装置具有第二过滤件,第二过滤件位于驱动装置的进气端。该设置可以防止灰尘、异物等杂质被吸入驱动装置内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延长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锅体卡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使得第一连接部与锅体卡接在一起,进而实现,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中的至少一个风罩与锅体的卡接装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容纳槽,部分锅口伸入容纳槽且与容纳槽的壁面相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包括容纳槽,并使部分锅口伸入容纳槽,由于部分锅口与容纳槽的壁面相抵接,即,容纳槽的内壁对锅口具有支撑及限位的作用,以保证锅体与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中的至少一个风罩装配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锅体的侧壁相连接,且沿锅体的周向延伸;过渡部,过渡部过渡在第二连接部和抽烟装置之间;其中,沿锅体的周向,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大于过渡部的宽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中的任一风罩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过渡部。第二连接部和过渡部具有把手及隔热的作用,使得用户可通过抓取第二连接部来实现锅具的转移及安放。
进一步地,该设置使得用户可将手指放置在第二连接部和过渡部的连接处,增强转移及安放锅体的便利性及可行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抽烟装置包括:机座;盖板,盖设于机座,机座与盖板合围出至少部分腔室,锅具位于盖板上方;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至少一者被构造为凸块,凸块自机座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和/或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顶部位置均高于盖板的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抽烟装置包括机座和盖板。其中,机座与盖板合围出至少部分腔室。机座和盖板对位于其内的驱动装置具有保护的作用,避免驱动装置外置而易因外力作用而损坏的情况发生,且可避免水汽、污物等污损驱动装置的情况发生。同时,该结构设置,有效利用了抽烟装置的内部结构,有利于减小抽烟装置的外形尺寸。
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至少一者被构造为凸块,由于凸块自机座的外表面向外延伸,故而延长了气流在抽烟装置内的流动路径,可增强对气流的汇聚作用。同时,该结构设置保证了抽烟装置与锅体的配合面积,避免妨碍阻挡锅体与抽烟装置装配的情况发生。另外,凸块对锅体具有限位作用,避免锅体相对于盖板移位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顶部位置均高于盖板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减小与第一配合部配合使用的第一风罩的尺寸,且有利于减小与第二配合部配合使用的第二风罩的尺寸。另外,当抽烟装置单独使用时可保证配合部高度,进而可满足对尺寸较大的器具抽吸油烟和水雾的使用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配合部形成有分隔板,分隔板位于第一出风口处,分隔板被配置为适于将气流分别引导至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配合部形成有分隔板,分隔板具有分隔气流的作用,使得一部分气流流向第一出风口,另一部分气流流向开口。该设置在保证定向排放的同时,可通过第二出风口排出的气体驱动烹饪腔内的水雾及油烟流向第一风罩的开口,更利于水雾及油烟的汇聚及吸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分隔板自第二配合部的侧壁向第二配合部的底壁倾斜延伸,且分隔板与第二配合部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其中,分隔板与第二配合部的侧壁的连接处的位置高于第一出风口的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分隔板的形状,使得分隔板自第二配合部的侧壁向第二配合部的底壁倾斜延伸,且分隔板与第二配合部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可保证对气流进行分隔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另外,分隔板与第二配合部的侧壁的连接处的位置高于第一出风口的位置,可保证气流流向第一出风口的有效性,及可保证经由第一出风口排出的气流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被配置为适于对锅体供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加热装置,使得加热装置对锅具加热,进而实现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的目的。具体地,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件和/或红外加热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风罩和第一风罩分别自锅体朝锅体的一侧凸起,第一风罩相对于锅体凸起的部位与第二风罩相对于锅体凸起的部位之间限定出第一容纳区域,当锅具与加热装置配合,加热装置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容纳区域内;和/或当锅具与抽烟装置配合,锅体与抽烟装置之间限定出第二容纳区域,第二容纳区域适于供加热装置伸入;和/或驱动装置包括风机;和/或锅具和抽烟装置中的至少一者与加热装置之间配置为适于以可装卸的方式配合,或抽烟装置与加热装置一体式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锅具、加热装置及抽烟装置的配合关系,如,第一风罩相对于锅体凸起的部位与第二风罩相对于锅体凸起的部位之间限定出第一容纳区域,使得加热装置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容纳区域内;再如,锅体与抽烟装置之间限定出第二容纳区域,加热装置伸入第二容纳区域。
进一步地,锅具和抽烟装置中的至少一者与加热装置之间配置为适于以可装卸的方式配合,这样,便于装配烹饪器具时有针对性地调整锅具、抽烟装置及加热装置的装配尺寸,可操作性强。
进一步地,亦可使抽烟装置与加热装置为一体式连接,该结构设置由于省去了抽烟装置与加热装置的装配工序,故而简化了抽烟装置与加热装置的装配及后续拆卸的工序,有利于提升装配及拆卸效率,进而可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另外,抽烟装置与加热装置一体式连接可保证产品成型的尺寸精度要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加热装置位于锅体和抽烟装置之间,第一风罩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的另一侧与抽烟装置配合;或加热装置位于锅体和抽烟装置之间,抽烟装置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的另一侧与第一风罩配合;或加热装置位于锅体和抽烟装置之间,锅具的第二风罩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的另一侧与抽烟装置配合;或加热装置位于锅体和抽烟装置之间,抽烟装置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的另一侧与锅具的第二风罩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位于锅体和抽烟装置之间,并进一步限定了锅具、加热装置及抽烟装置的配合关系,如,第一风罩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的另一侧与抽烟装置配合,或抽烟装置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的另一侧与第一风罩配合,或锅具的第二风罩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的另一侧与抽烟装置配合,或抽烟装置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的另一侧与锅具的第二风罩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抽烟设备,包括:座体,形成有容纳部和第一配合口;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适于驱动气体;至少一个出风口,适于与座体连通;其中,当驱动装置工作,使沿第一配合口吸气,并至少沿出风口排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烟设备包括座体和驱动装置。其中,可将锅体放置于容纳部,亦可使加热装置和锅体均放置于容纳部(如,加热装置位于锅体和容纳部之间),锅体具有容纳腔,烹饪时,开启抽烟设备,驱动装置驱动气体流动,使得第一配合口至少自锅具的烹饪腔吸气,以将烹饪腔内形成的水雾和油烟吸入抽烟部内,而后由出风口排出。该设置使得水雾和油烟被定向排放,如可将出风口朝向窗户方向设置,可避免水雾和油烟在室内扩散,进而使得油污附着在家具上或是油烟、气味附着在衣物上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另外,该结构设置使得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将抽烟设备放置在任一位置处,满足了移动式烹饪的使用需求,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座体包括:底座,底座形成有容纳部,且驱动装置容置于底座内;第一配合部,设于底座,第一配合部与底座及出风口均连通,第一配合部形成有第一配合口;第一配合口凸出于底座的顶部;和/或第二配合部,设于底座,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沿底座的周向间隔布置;至少有一个出风口为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形成为第二配合部的一部分。
在该技术方案中,座体包括底座和第一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形成有第一配合口,这样,第一配合部通过第一配合口至少自锅体的烹饪腔吸气,油烟和水雾经过第一配合口依次流入第一配合部及底座,而后由出风口排出。该设置实现了水雾和油烟的定向排放。
进一步地,第一配合口凸出于底座的顶部,故而使得第一配合口与底座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可满足高度较高的锅体的抽烟需求,有利于提升产品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座体还包括第二配合部,第一出风口形成为第二配合部的一部分,这样,第一配合部通过第一配合口至少自锅体的烹饪腔吸气,油烟和水雾经过第一配合口依次流入第一配合部、底座及第二配合部,而后由第一出风口排出。该设置实现了水雾和油烟的定向排放。同时,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可对位于容纳部的锅体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锅体相对于底座移位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座体还包括:第一风罩,第一风罩具有开口和接口,第一配合口适于与接口可装卸地连接,且当第一配合口与接口装配,第一配合部与接口连通;驱动装置工作,使沿开口吸气;和/或第二风罩,可装卸地连接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与第二风罩连通;至少有一个出风口为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形成为第二风罩的一部分;第二出风口被配置为适于使沿第二出风口排出的气体驱动介质流向开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风罩包括接口,当第一风罩与第一配合部装配时,第一配合口与接口相配合以使第一风罩与第一配合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风罩包括开口,这样,第一风罩与第一配合部装配时时,驱动装置驱动气体流动,以通过开口将烹饪腔内的形成的水雾和油烟抽吸进第一风罩而后流入第一配合部。
进一步地,座体还包括第二风罩,第二风罩可装卸地连接第二配合部,即,第二配合部可与第二风罩装配在一起,第二配合部亦可与第二风罩分离。开口自烹饪腔内吸入的部分气流排向第二风罩的第二出风口,沿第二出风口排出的气体会驱使烹饪腔内产生的介质(如,油烟、水雾)聚拢并流向开口。第二出风口与开口的位置设置有利于油烟及水雾的吸入,进而可降低油烟及水雾扩散至环境中的量,有效提升了油烟及水雾定向排放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配合部形成有分隔板,分隔板位于第一出风口处,分隔板被配置为适于将气流分别引导至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配合部形成有分隔板,分隔板具有分隔气流的作用,使得一部分气流流向第一出风口,另一部分气流流向开口。该设置在保证定向排放的同时,可通过第二出风口排出的气体驱动烹饪腔内的水雾及油烟流向开口,更利于水雾及油烟的汇聚及吸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锅体形成有烹饪腔,且锅体具有与烹饪腔连通的锅口;第一风罩,附设于锅体上,第一风罩形成有开口;第二风罩,附设于锅体上,第二风罩形成有第二出风口;其中,第二出风口与开口之间间隔地分布,第二出风口与开口之间的区域与锅口位置相对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包括锅体、第一风罩及第二风罩。其中,自开口吸气,以将烹饪腔内形成的水雾和油烟吸入的第一风罩;沿第二出风口排气,第二出风口排出的气体驱动介质流向开口。
进一步地,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出风口和开口及锅口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二出风口与第一通道的开口之间的区域与锅口位置相对地设置,这样,实现第二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对烹饪腔的有效覆盖,进而使得烹饪腔内产生的油污及水雾可第一时间、及时地被抽吸入开口。
另外,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具有把手的作用,可通过握持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转移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分解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分解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座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座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锅具和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器具,110锅具,112烹饪腔,114锅体,116锅口,120抽烟装置,122第一配合口,124驱动装置,126第一出风口,130腔室,132机座,134盖板,136第一配合部,138第二配合部,140第二配合部的底壁,142第二配合部的侧壁,144分隔板,150第一风罩,152开口,154接口,160第二风罩,162第二出风口,170容纳槽,180第二连接部,190过渡部,200加热装置,210容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抽烟设备和锅具110。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100包括锅具110和抽烟装置120。其中,锅具110具有烹饪腔112,且锅具110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烹饪腔112相连通,抽烟装置120具有第一配合部136和驱动装置124,当驱动装置124工作,使抽烟装置120至少自第一配合部136吸气,第一配合部136适配第一通道,且当第一配合部136与第一通道配合,第一配合部136与第一通道连通,至少一个出风口适于与抽烟装置120连通,当驱动装置124工作,使抽烟装置120至少沿出风口排气。
详细地,当利用锅具110进行烹饪时,将锅具110装配于抽烟装置120,第一配合部136与第一通道配合,进而使得第一配合部136与第一通道连通,这样,烹饪器具100工作时,驱动装置124驱动气体流动,使抽烟装置120至少自第一配合部136吸气,以将烹饪腔112内形成的水雾和油烟吸入第一通道内,进而流入第一配合部136,而后由出风口排出。该设置使得水雾和油烟被定向排放,如可将出风口朝向窗户方向设置,可避免水雾和油烟在室内扩散,进而使得油污附着在家具上或是油烟、气味附着在衣物上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另外,该结构设置使得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将烹饪器具100放置在任一位置处,满足了移动式烹饪的使用需求,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具体地,当不需要对锅具110进行抽烟处理时,可将锅具110由抽烟装置120上取下,进而单独利用锅具110进行烹饪;亦可单独利用抽烟装置120抽吸其他器具烹饪时产生的油烟及水雾,此时,抽烟装置120至少自第一配合部136吸气,而后由出风口排气。也就是说,锅具110与抽烟装置120为可装卸式装配,锅具110与抽烟装置120可组合使用,亦可分离各自使用。
实施例2:
如图2、图3、图7、图9、图10及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第一通道包括开口152和接口154,开口152与烹饪腔112连通;第一配合部136包括第一配合口122,第一配合口122适于与接口154可装卸地连接,且当第一配合口122与接口154装配,第一配合部136与接口154连通。
详细地,第一通道包括开口152,开口152与烹饪腔112连通,这样,烹饪器具100工作时,驱动装置124驱动气体流动,以通过开口152将烹饪腔112内的形成的水雾和油烟抽吸进第一通道。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包括接口154,第一配合部136包括第一配合口122,当锅具110与抽烟装置120装配时,第一配合口122与接口154相配合以使锅具110和抽烟装置120相连通。
具体地,第一配合口122插入接口154,或接口154插入第一配合口122。
实施例3:
如图5和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至少有一个出风口为第一出风口126,第一出风口126形成为抽烟装置120的一部分。
详细地,至少有一个出风口为第一出风口126,第一出风口126形成为抽烟装置120的一部分,抽烟装置120内的气体通过第一出风口126排出抽烟装置120外,以达到水雾和油烟被定向排放的目的。
其中,第一出风口126的数量为一个,或第一出风口12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出风口126间隔布置。
实施例4:
如图3、图5及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至少有一个出风口为第二出风口162,锅具110设有第二通道,第二出风口162形成为第二通道的一部分并且与烹饪腔112连通,抽烟装置120还具有第二配合部138,且当第二配合部138与第二通道配合,第二配合部138与第二通道连通。
详细地,锅具110设有第二通道,且第二出风口162形成为第二通道的一部分并且与烹饪腔112连通,这样,锅具110与抽烟装置120装配时,第二配合部138与第二通道配合以使第二配合部138与第二通道连通,自烹饪腔112内吸入的部分气流会沿第二出风口162排出,第二出风口162排出的气体会驱使烹饪腔112内产生的介质(如,油烟、水雾)聚拢并流向第一通道的开口152,进而流入第一通道。第二出风口162与开口152的位置设置有利于油烟及水雾的吸入,进而可降低油烟及水雾扩散至环境中的量,有效提升了油烟及水雾定向排放的效率。
具体地,第二出风口162的数量可为一个,亦可为多个。当有多个第二出风口162时,多个第二出风口162间隔布置,以在多个方向、多个角度上驱使油烟及水雾聚拢,进而可增大第一通道吸入油烟及水雾的量。
具体地,如图5所示,箭头指示了气流的流动方向,烹饪器具100工作时,驱动装置124驱动气体流动,使抽烟装置120至少自第一配合部136吸气,以将烹饪腔112内形成的水雾和油烟吸入第一通道内,进而流入第一配合部136,而后流入第二配合部138及第二通道,最终一部分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126排出,另一部分气流由第二出风口162排出,第二出风口162排出的气体会驱使烹饪腔112内产生的介质(如,油烟、水雾)聚拢并流向第一通道的开口152,进而流入第一通道。
实施例5: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锅具110包括锅体114和第一风罩150,第一风罩150附设于锅体114上,锅体114内形成有烹饪腔112,且锅体114具有与烹饪腔112连通的锅口116,第一风罩150内形成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锅口116连通。
详细地,锅具110包括第一风罩150,第一风罩150内形成第一通道,且第一通道与锅口116连通,这样,驱动装置124工作,使抽烟装置120至少自第一配合部136吸气,以将烹饪腔112内形成的水雾和油烟吸入第一风罩150内,进而流入第一配合部136,而后由出风口排出。该设置使得水雾和油烟被定向排放,可避免水雾和油烟在室内扩散,进而使得油污附着在家具上或是油烟、气味附着在衣物上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具体地,第一风罩150与锅体114可装卸式连接,故而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在锅体114上安装第一风罩150。如,不需抽油烟处理时,可将第一风罩150由锅体114上取下,而单独利用锅体114进行烹饪,进而可降低锅体114的清理难度。如,需要抽油烟处理时,可将第一风罩150装配在锅体114上,以保证第一通道与锅口116连通,进而可保证对水雾及油烟的有效抽吸。当然,亦可使第一风罩150装配在锅体114上,第一风罩150具有把手的作用,通过握持第一风罩150实现锅具110的转移及安放。
具体地,第一风罩150与锅体114卡接在一起,和/或利用紧固件将第一风罩150和锅体114螺接在一起,紧固件包括螺栓、螺钉及铆钉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地,第一风罩150与锅体114为一体式结构,该结构设置由于省去了第一风罩150与锅体114的装配工序,故而简化了第一风罩150与锅体114的装配及后续拆卸的工序,有利于提升装配及拆卸效率,进而可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另外,第一风罩150与锅体114一体式连接可保证后续第一风罩150与配合部的配合尺寸精度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11所示,锅具110还包括第二风罩160,第二风罩160附设于锅体114上,第二风罩160内形成有第二通道,至少有一个出风口为第二出风口162,第二出风口162形成为第二通道的一部分,第二出风口162与第一通道的开口152之间间隔地分布,第二出风口162与第一通道的开口152之间的区域与锅口116位置相对地设置。
详细地,锅具110还包括第二风罩160,第二风罩160形成有第二通道,第二出风口162形成为第二通道的一部分。抽烟装置120自烹饪腔112内吸入的部分气流通过第二出风口162排出,沿第二出风口162排出的气体会驱使烹饪腔112内产生的介质(如,油烟、水雾)聚拢并流向第一通道的开口152,进而流入第一风罩150,而后流入抽烟装置120。第二出风口162与开口152的位置设置有利于油烟及水雾的吸入,进而可降低油烟及水雾扩散至环境中的量,有效提升了油烟及水雾定向排放的效率。
进一步地,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出风口162和开口152及锅口116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二出风口162与第一通道的开口152之间的区域与锅口116位置相对地设置,这样,实现第二出风口162排出的气流对烹饪腔112的有效覆盖,进而使得烹饪腔112内产生的油污及水雾可第一时间、及时地被抽吸入开口152。
具体地,第二出风口162与开口152相对且间隔布置。
具体地,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与锅体114可装卸式连接,故而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在锅体114上安装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如,不需抽油烟处理时,可将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由锅体114上取下,而单独利用锅体114进行烹饪,进而可降低锅体114的清理难度。如,需要抽油烟处理时,可将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装配在锅体114上,以保证开口152和第二出风口162相对于锅口116的位置,进而可保证对水雾及油烟的有效抽吸。当然,亦可使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装配在锅体114上,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具有把手的作用,通过握持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实现锅具110的转移及安放。
具体地,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与锅体114卡接在一起,和/或利用紧固件将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和锅体114螺接在一起,紧固件包括螺栓、螺钉及铆钉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地,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与锅体114为一体式结构,该结构设置由于省去了第一风罩150、第二风罩160与锅体114的装配工序,故而简化了第一风罩150、第二风罩160与锅体114的装配及后续拆卸的工序,有利于提升装配及拆卸效率,进而可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另外,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与锅体114一体式连接可保证第一风罩150与配合部的配合尺寸精度要求,亦可保证第二风罩160与开口152的配合尺寸精度要求。
进一步地,抽烟装置120形成有腔室130,腔室130设有第一配合部136和第二配合部138,腔室130的第二配合部138适配第二风罩160的第二通道,腔室130与第一配合部136及第二配合部138分别连通,驱动装置124容置于腔室内;其中,至少有一个出风口为第一出风口126,第一出风口126形成为第二配合部138的一部分。
其中,抽烟装置120形成有腔室130,腔室130设有第一配合部136和第二配合部138,第一配合部136与第一风罩150的第一通道适配,第二配合部138与第二风罩160的第二通道适配,锅具110与抽烟装置120装配时,第一配合部136与第一风罩150连通,第二配合部138与第二风罩160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均位于锅体114的外周侧,且第二出风口162及开口152位于锅口116位置处,且第一配合部136适于与第一风罩150的底部配合,第二配合部138适于与第二风罩160的底部配合。
其中,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均位于锅体114的侧壁连接,且第一配合部136与第一风罩150的底部配合,第二配合部138适于与第二风罩160的底部配合。也就是说,限定了第一风罩150、第二风罩160、锅体114、第一配合部136及第二配合部138的具体装配结构。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具有第一过滤件,第一过滤件位于第一配合部136的进气端、第一出风口126、开口152及第二出风口162中的至少一者处,第一过滤件可过滤掉气流中的水雾及油烟,以保证排出烹饪器具100的气流的清洁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其中,第一过滤件为多孔性材料,如,第一过滤件包括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毡及纤维垫中的至少一者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抽烟装置120具有第二过滤件,第二过滤件位于驱动装置124的进气端。该设置可以防止灰尘、异物等杂质被吸入驱动装置124内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延长驱动装置124的使用寿命。其中,第二过滤件包括过滤网和/或过滤棉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地,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锅体114卡接。其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部包括容纳槽170,部分锅口116伸入容纳槽170且与容纳槽170的壁面相抵接。
详细地,第一连接部包括容纳槽170,并使部分锅口116伸入容纳槽170,由于部分锅口116与容纳槽170的壁面相抵接,即,容纳槽170的内壁对锅口116具有支撑及限位的作用,以保证锅体114与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中的至少一个风罩装配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具体地,容纳槽170为阶梯槽,锅口116的外表面被构造为阶梯结构,该设置增大了容纳槽170与锅口116的接触面积,故而可保证锅体114和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中的至少一个风罩的装配稳固性及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5及图11所示,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中的至少一者包:第二连接部180和过渡部190,第二连接部180与锅体114的侧壁相连接,且沿锅体114的周向延伸,过渡部190过渡在第二连接部180和抽烟装置120之间。第二连接部180和过渡部190具有把手及隔热的作用,使得用户可通过抓取第二连接部180来实现锅具110的转移及安放。
其中,沿锅体114的周向,第二连接部180的宽度大于过渡部190的宽度。该设置使得用户可将手指放置在第二连接部180和过渡部190的连接处,增强转移及安放锅体114的便利性及可行性。
具体地,在平行于锅具110的轴向方向的平面内,第二连接部180和过渡部190的横截面呈“T”或“L”形。
实施例6:
如图1、图2、图3、图9及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抽烟装置120包括机座132和盖板134;盖板134盖设于机座132,机座132与盖板134合围出至少部分腔室130,锅具110位于盖板134上方。
详细地,抽烟装置120包括机座132和盖板134。其中,机座132与盖板134合围出至少部分腔室130。机座132和盖板134对位于其内的驱动装置124具有保护的作用,避免驱动装置124外置而易因外力作用而损坏的情况发生,且可避免水汽、污物等污损驱动装置124的情况发生。同时,该结构设置,有效利用了抽烟装置120的内部结构,有利于减小抽烟装置120的外形尺寸。
具体地,盖板134形成有容置锅体114的容纳部210。盖板134包括平面板,锅体114置于平面板上;或盖板134包括曲面板,如,曲面板形成凹坑结构,至少部分锅体114容置于凹坑结构内。
具体地,机座132设有挡板,挡板将腔室130分隔出相连通的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位于驱动装置124的两侧,第一配合口122与第一子腔室连通,第一出风口126与第二子腔室连通。
具体地,抽烟装置120与锅具110分离时,亦可利用抽烟装置120单独进行抽烟作业,此时,自第一配合口122抽吸气流,沿第一出风口126排气。
具体地,抽烟装置120可与第一风罩150配合使用,即,将第一风罩150装配在第一配合部136上。此时,自开口152抽吸气流,沿第一出风口126排气。
具体地,抽烟装置120可与第二风罩160配合使用,即,将第二风罩160装配在第二配合部138上,此时,自第一配合口122抽吸气流,沿第一出风口126和第二出风口162排气。
具体地,抽烟装置120可与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配合使用,即,将第一风罩150装配在第一配合部136上,且将第二风罩160装配在第二配合部138上。此时,自开口152抽吸气流,沿第一出风口126和第二出风口162排气。
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136和第二配合部138中的至少一者被构造为凸块,凸块自机座132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和/或第一配合部136和第二配合部138的顶部位置均高于盖板134的位置。第一配合部136和第二配合部138中的至少一者被构造为凸块,由于凸块自机座132的外表面向外延伸,故而延长了气流在抽烟装置120内的流动路径,可增强对气流的汇聚作用。同时,该结构设置保证了抽烟装置120与锅体114的配合面积,避免妨碍阻挡锅体114与抽烟装置120装配的情况发生。另外,凸块对锅体114具有限位作用,避免锅体114相对于盖板134移位的情况发生。
另外,第一配合部136和第二配合部138的顶部位置均高于盖板134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减小与第一配合部136配合使用的第一风罩150的尺寸,且有利于减小与第二配合部138配合使用的第二风罩160的尺寸。另外,当抽烟装置120单独使用时可保证配合部高度,进而可满足对尺寸较大的器具抽吸油烟和水雾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配合部138形成有分隔板144,分隔板144位于第一出风口126处,分隔板144被配置为适于将气流分别引导至第一出风口126和第二出风口162。分隔板144具有分隔气流的作用,使得一部分气流流向第一出风口126,另一部分气流流向开口152。该设置在保证定向排放的同时,可通过第二出风口162排出的气体驱动烹饪腔112内的水雾及油烟流向第一风罩150的开口152,更利于水雾及油烟的汇聚及吸入。
具体地,如图2、图3、图5、及图10所示,第二配合部138具有底壁和侧壁,底壁和侧壁相连接,分隔板144自第二配合部的侧壁142向第二配合部的底壁140倾斜延伸,且分隔板144与第二配合部的底壁140之间具有间隙,分隔板144与第二配合部的侧壁142的连接处的位置高于第一出风口126的位置。通过合理设置分隔板144的形状,可保证对气流进行分隔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另外,分隔板144与第二配合部的侧壁142的连接处的位置高于第一出风口126的位置,可保证气流流向第一出风口126的有效性,及可保证经由第一出风口126排出的气流量。
具体地,分隔板144与第二配合部的侧壁142卡接和/或螺接,这样,当分隔板144损坏时,可通过更换分隔板144的方式来保证抽烟装置120的正常使用,可降低产品的维护、维修成本。
具体地,分隔板144与第二配合部的侧壁142为一体式结构。该结构设置由于省去了分隔板144与第二配合部的侧壁142的装配工序,故而简化了分隔板144与第二配合部的侧壁142的装配及后续拆卸的工序,有利于提升装配及拆卸效率,进而可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另外,分隔板144与第二配合部的侧壁142一体式连接可保证产品的配合尺寸精度要求。
实施例7: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及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加热装置200,加热装置200被配置为适于对锅体114供热。
详细地,通过设置加热装置200,使得加热装置200对锅具110加热,进而实现对烹饪腔112内的食材进行烹饪的目的。具体地,加热装置200包括电磁加热件和/或红外加热件。
进一步地,如图1、图5及图6所示,第二风罩160和第一风罩150分别自锅体114朝锅体114的一侧凸起,第一风罩150相对于锅体114凸起的部位与第二风罩160相对于锅体114凸起的部位之间限定出第一容纳区域,当锅具110与加热装置200配合,加热装置200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容纳区域内;和/或当锅具110与抽烟装置120配合,锅体114与抽烟装置120之间限定出第二容纳区域,第二容纳区域适于供加热装置200伸入;和/或驱动装置124包括风机;和/或锅具110和抽烟装置120中的至少一者与加热装置200之间配置为适于以可装卸的方式配合。
具体地,限定了锅具110、加热装置200及抽烟装置120的配合关系,如,第一风罩150相对于锅体114凸起的部位与第二风罩160相对于锅体114凸起的部位之间限定出第一容纳区域,使得加热装置200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容纳区域内;再如,锅体114与抽烟装置120之间限定出第二容纳区域,加热装置200伸入第二容纳区域。
进一步地,锅具110和抽烟装置120中的至少一者与加热装置200之间配置为适于以可装卸的方式配合,这样,便于装配烹饪器具100时有针对性地调整锅具110、抽烟装置120及加热装置200的装配尺寸,可操作性强。
具体地,锅具110和抽烟装置120中的至少一者与加热装置200之间配置为适于以可装卸的方式配合,即,锅具110、抽烟装置120及加热装置200为分体式装配结构,如,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将锅具110、抽烟装置120及加热装置200装配在一起;亦可将锅具110、抽烟装置120及加热装置200分离,如,单独使用锅具110,如,单独使用抽烟装置120,如,锅具110和加热装置200配合使用。
亦可使抽烟装置120与加热装置200一体式连接,其中,加热装置200位于抽烟装置120内部,或至少部分加热装置200位于抽烟装置120外部,该结构设置由于省去了抽烟装置120与加热装置200的装配工序,故而简化了抽烟装置120与加热装置200的装配及后续拆卸的工序,有利于提升装配及拆卸效率,进而可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另外,抽烟装置120与加热装置200一体式连接可保证产品成型的尺寸精度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1、图5及图6所示,加热装置200位于锅体114和抽烟装置120之间,第一风罩150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200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200的另一侧与抽烟装置120配合;或加热装置200位于锅体114和抽烟装置120之间,抽烟装置120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200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200的另一侧与第一风罩150配合;或加热装置200位于锅体114和抽烟装置120之间,锅具110的第二风罩160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200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200的另一侧与抽烟装置120配合;或加热装置200位于锅体114和抽烟装置120之间,抽烟装置120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200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200的另一侧与锅具110的第二风罩160配合。
详细地,加热装置200位于锅体114和抽烟装置120之间,并进一步限定了锅具110、加热装置200及抽烟装置120的配合关系,如,第一风罩150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200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200的另一侧与抽烟装置120配合,或抽烟装置120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200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200的另一侧与第一风罩150配合,或锅具110的第二风罩160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200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200的另一侧与抽烟装置120配合,或抽烟装置120的一部分自加热装置200的一侧伸至加热装置200的另一侧与锅具110的第二风罩160配合。
实施例8: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抽烟设备包括座体和驱动装置124。其中,座体形成有容纳部210和第一配合口122,驱动装置124被配置为适于驱动气体,至少一个出风口适于与座体连通,当驱动装置124工作,使沿第一配合口122吸气,并至少沿出风口排气。
详细地,抽烟设备包括座体和驱动装置124。其中,可将锅体114放置于容纳部210,亦可使加热装置200和锅体114均放置于容纳部210(如,加热装置200位于锅体114和容纳部210之间),锅体114具有容纳腔,烹饪时,开启抽烟设备,驱动装置124驱动气体流动,使得第一配合口122至少自锅具110的烹饪腔112吸气,以将烹饪腔112内形成的水雾和油烟吸入抽烟部内,而后由出风口排出。该设置使得水雾和油烟被定向排放,如可将出风口朝向窗户方向设置,可避免水雾和油烟在室内扩散,进而使得油污附着在家具上或是油烟、气味附着在衣物上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另外,该结构设置使得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将抽烟设备放置在任一位置处,满足了移动式烹饪的使用需求,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座体包括底座和第一配合部136,底座形成有容纳部210,且驱动装置124容置于底座内,第一配合部136设于底座,第一配合部136与底座及出风口均连通,第一配合部136形成有第一配合口122,第一配合口122凸出于底座的顶部。
其中,座体包括底座和第一配合部136,第一配合部136形成有第一配合口122,这样,第一配合部136通过第一配合口122至少自锅体114的烹饪腔112吸气,油烟和水雾经过第一配合口122依次流入第一配合部136及底座,而后由出风口排出。该设置实现了水雾和油烟的定向排放。
进一步地,第一配合口122凸出于底座的顶部,故而使得第一配合口122与底座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可满足高度较高的锅体114的抽烟需求,有利于提升产品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座体还包括第二配合部138,第二配合部138设于底座,第一配合部136与第二配合部138沿底座的周向间隔布置,至少有一个出风口为第一出风口126,第一出风口126形成为第二配合部138的一部分。
其中,座体还包括第二配合部138,第一出风口126形成为第二配合部138的一部分,这样,第一配合部136通过第一配合口122至少自锅体114的烹饪腔112吸气,油烟和水雾经过第一配合口122依次流入第一配合部136、底座及第二配合部138,而后由第一出风口126排出。该设置实现了水雾和油烟的定向排放。同时,第一配合部136和第二配合部138可对位于容纳部210的锅体114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锅体114相对于底座移位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图1至图5所示,座体还包括:第一风罩150,第一风罩150具有开口152和接口154,第一配合口122适于与接口154可装卸地连接,且当第一配合口122与接口154装配,第一配合部136与接口154连通;其中,驱动装置124工作,使沿开口152吸气。
其中,第一风罩150包括接口154,当第一风罩150与第一配合部136装配时,第一配合口122与接口154相配合以使第一风罩150与第一配合部136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风罩150包括开口152,这样,第一风罩150与第一配合部136装配时时,驱动装置124驱动气体流动,以通过开口152将烹饪腔112内的形成的水雾和油烟抽吸进第一风罩150而后流入第一配合部136。
进一步地,座体还包括第二风罩160,第二风罩160可装卸地连接第二配合部138,第二配合部138与第二风罩160连通,至少有一个出风口为第二出风口162,第二出风口162形成为第二风罩160的一部分,第二出风口162被配置为适于使沿第二出风口162排出的气体驱动介质流向开口152。
详细地,图1至图5所示,座体还包括第二风罩160,第二风罩160可装卸地连接第二配合部138,即,第二配合部138可与第二风罩160装配在一起,第二配合部138亦可与第二风罩160分离。开口152自烹饪腔112内吸入的部分气流排向第二风罩160的第二出风口162,沿第二出风口162排出的气体会驱使烹饪腔112内产生的介质(如,油烟、水雾)聚拢并流向开口152。第二出风口162与开口152的位置设置有利于油烟及水雾的吸入,进而可降低油烟及水雾扩散至环境中的量,有效提升了油烟及水雾定向排放的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配合部138形成有分隔板144,分隔板144位于第一出风口126处,分隔板144被配置为适于将气流分别引导至第一出风口126和第二出风口162。第二配合部138形成有分隔板144,分隔板144具有分隔气流的作用,使得一部分气流流向第一出风口126,另一部分气流流向开口152。该设置在保证定向排放的同时,可通过第二出风口162排出的气体驱动烹饪腔112内的水雾及油烟流向开口152,更利于水雾及油烟的汇聚及吸入。
具体地,抽烟设备包括实施例1至7中的抽烟装置120,或抽烟设备包括实施例1至7中的抽烟装置120和第一配合部136,或抽烟设备包括实施例1至7中的抽烟装置120、第一配合部136及第二配合部138,或抽烟设备包括实施例1至7中的抽烟装置120、第一配合部136、第二配合部138及第一风罩150,或抽烟设备包括实施例1至7中的抽烟装置120、第一配合部136、第二配合部138、第一风罩150及第二风罩160。故而不再对与实施例1至7中相同的特征重复举例。
实施例9: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锅具110包括锅体114、第一风罩150及第二风罩160。其中,锅体114形成有烹饪腔112,且锅体114具有与烹饪腔112连通的锅口116,第一风罩150附设于锅体114上,第一风罩150形成有开口152,第二风罩160附设于锅体114上,第二风罩160形成有第二出风口162,第二出风口162与开口152之间间隔地分布,第二出风口162与开口152之间的区域与锅口116位置相对地设置。
详细地,自开口152吸气,以将烹饪腔112内形成的水雾和油烟吸入的第一风罩150;沿第二出风口162排气,第二出风口162排出的气体驱动介质流向开口152。
进一步地,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出风口162和开口152及锅口116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二出风口162与第一通道的开口152之间的区域与锅口116位置相对地设置,这样,实现第二出风口162排出的气流对烹饪腔112的有效覆盖,进而使得烹饪腔112内产生的油污及水雾可第一时间、及时地被抽吸入开口152。
另外,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具有把手的作用,可通过握持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转移锅具110。
具体地,锅具110与实施例1至7中的锅具110结构相同,在此不重复举例。
具体地,抽烟设备还包括第一过滤件,第一过滤件位于座体内,且第一过滤件位于第一配合口122、第一出风口126、开口152及第二出风口162中的至少一者处,第一过滤件可过滤掉气流中的水雾及油烟,以保证排出抽烟设备的气流的清洁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其中,第一过滤件为多孔性材料,如,第一过滤件包括: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毡及纤维垫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地,抽烟设备还包括第二过滤件,第二过滤件位于座体内,且第二过滤件位于驱动装置124的进气端。该设置可以防止灰尘、异物等杂质被吸入驱动装置124内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延长驱动装置124的使用寿命。其中,第二过滤件包括过滤网、过滤棉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抽烟装置120,加热装置200可以放在抽烟装置120上,加热装置200加热时,抽烟装置120可以进行抽烟,并定向排放,改善油烟不定向排放,影响周围环境。
如图1至图6所示,锅体114上设置有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第二风罩160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62,用于把油烟吹向第一风罩150;第一风罩150上设置有开口152,用于吸入油烟。抽烟装置120有盖板134、风机、机座132。机座132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36和第二配合部138,第一配合部136与第一风罩150相互嵌合,第二配合部138与第二风罩160相互嵌合。盖板134和机座132围闭成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风机位于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之间,第一配合口122与第一子腔室连通,第一出风口126与第二子腔室连通。风机安装在机座132上,通过第一风罩150抽风,往第一出风口126和第二出风口162排风。第二配合部138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26,用于油烟的定向排出。当加热装置200放置在抽烟装置120上,锅具110放到加热装置200表面时,锅具110的第一风罩150、第二风罩160与抽烟装置120的第一配合部136、第二配合部138相互嵌合,抽烟装置120在风机的作用下,从第一风罩150吸入油烟,从地二配合部上的第一出风口126定向排出。
为了提高抽风的效果,第二配合部138上还设置有分隔板144,分隔板144把气体分隔为一边通往第一出风口126,一边通往第二出风口162,这样,第二出风口162的送风就可以把油烟往第一风罩150的开口152聚拢,更利于油烟的吸入。
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时固定在锅体114上的。当不需要使用抽烟装置120时,锅具110同样可以直接放在加热装置200上使用,此时,第一风罩150和第二风罩160可以作为锅体114的把手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具,具有烹饪腔和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烹饪腔相连通;
抽烟装置,所述抽烟装置具有第一配合部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配合部适配所述第一通道,且当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通道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至少一个出风口,适于与所述抽烟装置连通;
其中,当所述驱动装置工作,使至少自所述第一配合部吸气,并至少沿所述出风口排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至少有一个所述出风口为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为所述抽烟装置的一部分;和/或
至少有一个所述出风口为第二出风口;所述锅具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为所述第二通道的一部分并且与所述烹饪腔连通;所述抽烟装置还具有第二配合部,且当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通道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出风口被配置为适于使沿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的气体驱动介质流向所述第一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具包括锅体和第一风罩,所述第一风罩附设于所述锅体上,所述锅体内形成有所述烹饪腔,且所述锅体具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锅口,所述第一风罩内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锅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具还包括第二风罩,所述第二风罩附设于所述锅体上,所述第二风罩内形成有第二通道,至少有一个所述出风口为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为所述第二通道的一部分;
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口之间间隔地分布,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道的所述开口之间的区域与所述锅口位置相对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烟装置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设有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腔室的第二配合部适配所述第二风罩的第二通道,所述腔室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及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连通,所述驱动装置容置于所述腔室内;
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出风口为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形成为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罩和所述第二风罩均位于所述锅体的外周侧,且所述第二出风口及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锅口位置处,且所述第一配合部适于与所述第一风罩的底部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适于与所述第二风罩的底部配合;和/或
所述烹饪器具具有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进气端、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开口及所述第二出风口中的至少一者处;和/或
所述抽烟装置具有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位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进气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罩和所述第二风罩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锅体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容纳槽,部分所述锅口伸入所述容纳槽且与所述容纳槽的壁面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罩和所述第二风罩中的至少一者包括: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锅体的侧壁相连接,且沿所述锅体的周向延伸;
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过渡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抽烟装置之间;
其中,沿所述锅体的周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过渡部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烟装置包括:
机座;
盖板,盖设于所述机座,所述机座与所述盖板合围出至少部分所述腔室,所述锅具位于所述盖板上方;
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至少一者被构造为凸块,所述凸块自所述机座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和/或
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的顶部位置均高于所述盖板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配合部形成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分隔板被配置为适于将气流分别引导至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板自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侧壁向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底壁倾斜延伸,且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侧壁的连接处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被配置为适于对所述锅体供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风罩和所述第一风罩分别自所述锅体朝所述锅体的一侧凸起,所述第一风罩相对于所述锅体凸起的部位与所述第二风罩相对于所述锅体凸起的部位之间限定出第一容纳区域,当所述锅具与所述加热装置配合,所述加热装置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区域内;和/或
当所述锅具与所述抽烟装置配合,所述锅体与所述抽烟装置之间限定出第二容纳区域,所述第二容纳区域适于供所述加热装置伸入;和/或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风机;和/或
所述锅具和所述抽烟装置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配置为适于以可装卸的方式配合,或所述抽烟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一体式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锅体和所述抽烟装置之间,所述第一风罩的一部分自所述加热装置的一侧伸至所述加热装置的另一侧与所述抽烟装置配合;或
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锅体和所述抽烟装置之间,所述抽烟装置的一部分自所述加热装置的一侧伸至所述加热装置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风罩配合;或
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锅体和所述抽烟装置之间,所述锅具的第二风罩的一部分自所述加热装置的一侧伸至所述加热装置的另一侧与所述抽烟装置配合;或
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锅体和所述抽烟装置之间,所述抽烟装置的一部分自所述加热装置的一侧伸至所述加热装置的另一侧与所述锅具的第二风罩配合。
16.一种抽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形成有容纳部和第一配合口;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适于驱动气体;
至少一个出风口,适于与所述座体连通;
其中,当所述驱动装置工作,使沿所述第一配合口吸气,并至少沿所述出风口排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抽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形成有所述容纳部,且所述驱动装置容置于所述底座内;
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底座及所述出风口均连通,所述第一配合部形成有所述第一配合口,所述第一配合口凸出于所述底座的顶部;和/或
第二配合部,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沿所述底座的周向间隔布置;至少有一个所述出风口为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为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一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抽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还包括:
第一风罩,第一风罩具有开口和接口,所述第一配合口适于与所述接口可装卸地连接,且当所述第一配合口与所述接口装配,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接口连通,所述驱动装置工作,使沿所述开口吸气;和/或
第二风罩,可装卸地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风罩连通;至少有一个所述出风口为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为所述第二风罩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出风口被配置为适于使沿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的气体驱动介质流向所述开口。
19.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形成有烹饪腔,且所述锅体具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锅口;
第一风罩,附设于所述锅体上,所述第一风罩形成有开口;
第二风罩,附设于所述锅体上,所述第二风罩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其中,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开口之间间隔地分布,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开口之间的区域与所述锅口位置相对地设置。
CN202020858351.7U 2020-05-21 2020-05-21 烹饪器具、抽烟设备和锅具 Active CN212465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8351.7U CN212465702U (zh) 2020-05-21 2020-05-21 烹饪器具、抽烟设备和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8351.7U CN212465702U (zh) 2020-05-21 2020-05-21 烹饪器具、抽烟设备和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65702U true CN212465702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10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58351.7U Active CN212465702U (zh) 2020-05-21 2020-05-21 烹饪器具、抽烟设备和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657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65572A (zh) * 2023-09-22 2023-10-31 四川中豪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火锅底料炒料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65572A (zh) * 2023-09-22 2023-10-31 四川中豪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火锅底料炒料机
CN116965572B (zh) * 2023-09-22 2023-12-01 四川中豪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火锅底料炒料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2153C (zh) 炉灶上方的多功能微波炉
CN111780183B (zh) 吸油烟机
CN212465702U (zh) 烹饪器具、抽烟设备和锅具
JP2002045240A (ja) 可搬式テーブル
KR100794233B1 (ko) 직화구이기
CN210399023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0124636U (zh) 一种具有吸烟功能的电烤盘
CN215127588U (zh) 煎烤器具
CN212481421U (zh) 家用设备
CN210055745U (zh) 食物煎烤器
CN112628826A (zh) 一种无烟无味的环保炊具
KR101072704B1 (ko) 철판조리기
JP3675083B2 (ja) ホットプレート
EP0395730B1 (en) Cooking apparatus ventilation system
CN216602533U (zh) 一种家用便于清理油渍的无烟烤盘
CN220135554U (zh) 一种适用于烤箱的油烟吸附结构
CN214387223U (zh) 煎烤机
CN217875964U (zh) 料理机
CN220069545U (zh) 一种高效净烟料理锅
CN219624115U (zh) 烹饪加热装置、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14128246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KR20200025165A (ko) 이동식 연기 포집기
CN214501373U (zh) 吸油烟机
CN212089204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619733U (zh) 一种无烟无味的环保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