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40673U - 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40673U
CN212440673U CN202021567302.4U CN202021567302U CN212440673U CN 212440673 U CN212440673 U CN 212440673U CN 202021567302 U CN202021567302 U CN 202021567302U CN 212440673 U CN212440673 U CN 212440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mney
outlet
fan
wate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673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泽兵
尹东海
钱凌刚
周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ul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ul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ul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ul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673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40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40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40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脱白装置用于尾气脱白,其包括静电分离箱、换热器、挡水器、烟囱以及用于提供尾气输送动力的风机,所述换热器形成有交错但不连通的降温通道和冷风通道,所述降温通道入口与所述静电分离箱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降温通道的出口与挡水器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挡水器的出口与烟囱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利用风冷实现降温脱白,极大的降低了水冷所耗费的大量的冷却水。

Description

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
背景技术
高温废气直接进入水洗喷淋塔,挥发大量白气,视觉感官像烟气,影响企业形象和地区环境。因此在废气(蒸汽)排出前需要先进行脱白处理,但现有的脱白处理装置脱白方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其用于尾气脱白,脱白装置包括静电分离箱、换热器、挡水器、烟囱以及用于提供尾气输送动力的风机,所述换热器形成有交错但不连通的降温通道和冷风通道,所述降温通道入口与所述静电分离箱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降温通道的出口与挡水器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挡水器的出口与烟囱相连通。
优化的,所述风机有两台,其中一台为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出口与所述冷风通道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冷风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烟囱相连接,且连接位置高于所述挡水器的出口与所述烟囱相连接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中另一台为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入口与所述挡水器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出口与所述烟囱相连通,且其出口与所述烟囱的连接位于低于所述冷风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烟囱相连接的位置。
优化的,所述挡水器的下端部设有出水口。
优化的,烟囱内侧壁的内径由下往上递增呈漏斗状,烟囱与挡水器的出口连接的入口以及与冷风通道的出口连接的入口均沿所述烟囱的内侧壁斜向上设置。
优化的,所述静电分离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穿设有多个阳极筒,所述阳极筒呈蜂窝状排列,每个所述阳极筒内分别安装有一阴极针,所述阴极针处于所述阳极筒内的中心轴位置处,所述阳极筒为圆筒状,所述静电分离箱的入口于各阳极筒的内部相联通,且设于箱体的下端部周面上或者设于所述箱体的下端面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利用风冷实现降温脱白,极大的降低了水冷所耗费的大量的冷却水,且将升温后的空气和降温除水后的尾气一起通入烟囱,且降温后的空气进入烟囱的位置高于尾气进入烟囱的位置,且降温后的空气的温度和尾气的温度相近,而其湿度低于尾气的湿度,因此其上升速度会高于尾气,会在降温后的空气进入烟囱的位置附近形成负压,带动尾气的上升,即实现了尾气的加速排放,且两者均已螺旋状上升,结合烟囱内侧壁的内径由下往上递增呈漏斗状,能实现残留小颗粒的旋风分离。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脱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静电分离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用于尾气脱白,其包括静电分离箱1、换热器2、挡水器3、烟囱4以及用于提供尾气输送动力的风机,所述换热器2为列管式换热器也可以是板式换热器,再本实施例中为列管式换热器,其形成有交错但不连通的降温通道和冷风通道,其包括箱体21、多个固定穿设于箱体内的降温管22,所述降温管内侧形成降温通道23,所述降温管外侧和箱体之间形成冷风通道24,所述降温通道入口与所述静电分离箱1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降温通道的出口与挡水器3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挡水器3的出口与烟囱4相连通,其下端部设有出水口。
所述风机有两台,其中一台为第一风机5,所述第一风机5的出口与所述冷风通道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冷风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烟囱4相连接,且连接位置高于所述挡水器3的出口与所述烟囱4相连接的位置。所述风机中另一台为第二风机6,所述第二风机6的入口与所述挡水器3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风机6的出口与所述烟囱4相连通,且其出口与所述烟囱4的连接位于低于所述冷风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烟囱4相连接的位置。
烟囱4内侧壁的内径由下往上递增呈漏斗状,烟囱4与挡水器3的出口连接的入口以及与冷风通道的出口连接的入口均沿所述烟囱4的内侧壁斜向上设置。所述静电分离箱1包括箱体11,所述箱体11内设有安装条14、固定于安装条14上去且穿设于箱体11内的多个阳极筒12,所述阳极筒12呈蜂窝状排列,每个所述阳极筒12内分别安装有一阴极针13,所述阴极针13处于所述阳极筒12内的中心轴位置处,所述阳极筒12为圆筒状,所述静电分离箱1的入口于各阳极筒12的内部相联通,且设于箱体11的下端部周面上或者设于所述箱体11的下端面上。
基于上述脱白装置的脱白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将尾气送入静电分离箱1通过将带有静电的油滴吸附;
b.经过油滴吸附后的尾气进入降温通道,降温通道使尾气温从65℃~80℃降至50℃~55℃,湿度为从85%~95%升至95%~100%,同时第一风机5将20℃~30℃、湿度为40%~50%的干燥气体通入冷风通道,冷粉通道进入烟囱4的气体为40℃~50℃,湿度为15%~25%;
c.进过换热器2的降温后的尾气进入挡水器3去水,挡水器3使尾气温度降至45℃~50℃,所述烟囱4与所述挡水器3的出口连接的入口以及所述烟囱4与所述与冷风通道的出口连接的入口处尾气的流速相同。
步骤b的最佳情况为:经过油滴吸附后的尾气进入降温通道,降温通道使尾气温从65℃~80℃降至55℃,湿度为从85%~95%升至95%,同时第一风机5将25℃、湿度为45%的干燥气体通入冷风通道,冷粉通道进入烟囱4的气体为45℃,湿度为20%。
利用风冷实现降温脱白,极大的降低了水冷所耗费的大量的冷却水,且将升温后的空气和降温除水后的尾气一起通入烟囱4,且降温后的空气进入烟囱4的位置高于尾气进入烟囱4的位置,且降温后的空气的温度和尾气的温度相近,而其湿度低于尾气的湿度,因此其上升速度会高于尾气,会在降温后的空气进入烟囱4的位置附近形成负压,带动尾气的上升,即实现了尾气的加速排放,且两者均已螺旋状上升,结合烟囱4内侧壁的内径由下往上递增呈漏斗状,能实现残留小颗粒的旋风分离。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其用于尾气脱白,其特征在于:脱白装置包括静电分离箱、换热器、挡水器、烟囱以及用于提供尾气输送动力的风机,所述换热器形成有交错但不连通的降温通道和冷风通道,所述降温通道入口与所述静电分离箱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降温通道的出口与挡水器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挡水器的出口与烟囱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有两台,其中一台为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出口与所述冷风通道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冷风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烟囱相连接,且连接位置高于所述挡水器的出口与所述烟囱相连接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中另一台为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入口与所述挡水器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出口与所述烟囱相连通,且其出口与所述烟囱的连接位于低于所述冷风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烟囱相连接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器的下端部设有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其特征在于:烟囱内侧壁的内径由下往上递增呈漏斗状,烟囱与挡水器的出口连接的入口以及与冷风通道的出口连接的入口均沿所述烟囱的内侧壁斜向上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分离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穿设有多个阳极筒,所述阳极筒呈蜂窝状排列,每个所述阳极筒内分别安装有一阴极针,所述阴极针处于所述阳极筒内的中心轴位置处,所述阳极筒为圆筒状,所述静电分离箱的入口于各阳极筒的内部相联通,且设于箱体的下端部周面上或者设于所述箱体的下端面上。
CN202021567302.4U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 Active CN212440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7302.4U CN212440673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7302.4U CN212440673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40673U true CN212440673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5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67302.4U Active CN212440673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406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7178A (zh) * 2020-07-31 2020-11-20 苏州巨联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及脱白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7178A (zh) * 2020-07-31 2020-11-20 苏州巨联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及脱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40673U (zh) 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
CN213334478U (zh)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CN211260843U (zh) 一种废气催化燃烧装置
CN111957178A (zh) 一种油烟设备混风脱白装置及脱白方法
CN105674303A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N109078442A (zh) 一种拉晶炉富氩尾气除油系统
CN205640948U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N206648069U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3447924U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N205425448U (zh) 一种烟气冷凝换热器装置
KR101665083B1 (ko) 공기와 물의 혼합으로 연료연소율 증가에 의한 대기오염방지 및 연료절감장치
CN214209908U (zh) 一种风机引流式电厂锅炉尾气处理装置
CN205065742U (zh) 小风量直燃式废气处理装置
CN213141412U (zh) 一种氮气硫化工艺用供气机构
CN202216394U (zh) 燃气加热系统
CN209923271U (zh) 一种生物质气为热能的蒸煮锅
CN208959557U (zh) 一种拉晶炉富氩尾气除油系统
CN210113872U (zh) 自动高效节能木耳菌棒发酵专用机
CN206996851U (zh) 一种湿式电除尘器进口烟道导流、均流装置
CN111974153A (zh) 一种多种类有机废气的串联处理装置及废气处理方法
CN205448803U (zh) 一种烟气水换热器的管箱结构
CN214333123U (zh) 一种充分利用余热的管壳式冷凝器
CN205747329U (zh) 一种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的除甲醛装置
CN212457889U (zh)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环保型工业炉
CN205300292U (zh) 一种氯化氢气体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