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22933U - 车厢及矿用自卸车 - Google Patents

车厢及矿用自卸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22933U
CN212422933U CN202021144085.8U CN202021144085U CN212422933U CN 212422933 U CN212422933 U CN 212422933U CN 202021144085 U CN202021144085 U CN 202021144085U CN 212422933 U CN212422933 U CN 212422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rriage
bottom plate
arc
side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440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志英
聂尚波
贾雯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Da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Dat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Dat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Dat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440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22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22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22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厢及矿用自卸车,车厢包括底板、两个侧板和前板,两个侧板分别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两侧;每个侧板包括板部和弧型部,每个侧板的弧型部的一端连接于该侧板的板部,弧型部的另一端向内弯曲连接于底板的一侧;前板连接于底板的前端以及两个侧板的前端;底板、两个侧板以及前板共同围成一装载空间。在装载物料时,本实施例的弧型部能够将车厢装载物料时所受到的垂直冲击载荷和运行时所受到的侧向冲击载荷分流至车厢的其他部位,并利用反变形原理,增加侧板强度,减小侧板变形量,避免车厢局部载荷集中而带来的损坏问题,其有效改善了车厢的受力情况,并显著提升车厢的结构强度,进而延长了车厢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车厢及矿用自卸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来说涉及采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厢以及安装该车厢的矿用自卸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平底车厢包括侧板和底板,侧板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处均呈直角。在装载物料时,车厢的底板受到的冲击载荷较集中,运行时,由于物料颠簸对车厢侧板产生的侧向冲击载荷较集中,导致车厢受力不均匀,车厢容易损坏,影响使用。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厢及矿用自卸车,在装载物料和运行时,车厢受力更加均匀,显著改善了车厢整体的受力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厢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厢,包括底板、两个侧板和前板,两个侧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每个所述侧板包括板部和弧型部,每个所述侧板的所述弧型部的一端连接于该侧板的所述板部,所述弧型部的另一端向内弯曲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一侧;前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前端以及两个所述侧板的前端;所述底板、两个所述侧板以及所述前板共同围成一装载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弧型部由所述侧板一体弯折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车厢还包括至少一横梁,所述横梁贴合于所述装载空间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横梁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横梁沿前后方向相间隔设置;
每根所述横梁包括底梁部和两个侧梁部,所述底梁部垂直于前后方向设置,且贴合于所述底板;两个所述侧梁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梁部的两端,且贴合于所述侧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每个所述侧梁部包括直段和弧型段,所述直段贴合于所述侧板的侧部,所述弧型段贴合于所述侧板的弧型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车厢还包括至少一纵梁,所述纵梁沿着平行于前后方向贴合于所述装载空间的外表面,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相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纵梁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纵梁相间隔设置,且均贴合于所述底板的底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侧板的上边缘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由前至后逐渐变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车厢还包括护板,所述护板连接于所述前板,所述护板突出于所述前板的前面且向前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矿用自卸车,包括车厢和车架,所述车厢安装与所述车架上,所述车厢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厢。
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车厢包括底板、两个侧板和前板,通过每个侧板的一端具有弧型部,该弧型部连接于底板的一侧的设计,使得车厢的两个侧板分别通过一弧型部连接于底板的两侧。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侧板和底板之间是以垂直方向相连接的设计,在装载物料时,本实施例的弧型部能够将车厢装载物料时所受到的垂直冲击载荷和运行时所受到的侧向冲击载荷分流至车厢的其他部位,并利用反变形原理,增加侧板强度,减小侧板变形量,避免车厢局部载荷集中而带来的损坏问题,其有效改善了车厢的受力情况,并显著提升车厢的结构强度,进而延长了车厢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车厢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车厢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底板
20、侧板
210、板部
220、弧型部
30、前板
40、护板
410、加强筋
50、横梁
510、底梁部
520、侧梁部
521、直段
522、弧型段
60、纵梁
70、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顶”、“底”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车厢的一视角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车厢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车厢包括底板10、两个侧板20和前板30,两个侧板20分别固定连接于底板10的两侧;每个侧板20包括板部210和弧型部220,每个侧板20的弧型部220的一端连接于该侧板20的板部210,弧型部220的另一端向内弯曲连接于底板10的一侧;前板30连接于底板10的前端以及两个侧板20的前端;底板10、两个侧板20以及前板30共同围成一装载空间。
本实施例的车厢包括底板10、两个侧板20和前板30,通过每个侧板20的一端具有弧型部220,该弧型部220连接于底板10的一侧的设计,使得车厢的两个侧板20分别通过一弧型部220连接于底板10的两侧。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侧板20和底板10之间是以垂直方向相连接的设计,在装载物料时,本实施例的弧型部220能够将车厢装载物料时所受到的垂直冲击载荷和运行时所受到的侧向冲击载荷分流至车厢的其他部位,并利用反变形原理,增加侧板强度,减小侧板变形量,避免车厢局部载荷集中而带来的损坏问题,其有效改善了车厢的受力情况,并显著提升车厢的结构强度,进而延长了车厢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0可以采用分体件设计。具体来说,底板10可由多个板拼接而成,相邻的两个板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连接,例如螺接等。
多个拼接的板可以由耐磨钢板组成,从而省却了铺设耐磨衬板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底板10直接由耐磨钢板制成,可减少车厢整体的板材用量,使车厢更轻量化。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0还可以采用整体件的设计。同样的,整体件的底板10也可以采用耐磨钢板组成,采用耐磨钢板制成,具有上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侧板20包括板部210和弧型部220。每个侧板20的弧型部220向内弯曲连接于底板10的一侧,从而底板10和两个侧板20共同形成一大致呈U型的构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底板10可以为平板,并非U型中的弧型。
弧型部220与板部21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例如通过弯折侧板20的一端,从而形成上述的弧型部220。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弧型部220是一体成型于板部210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弧型部220的设计,显著提升了车厢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侧板20相较于底板10的尺寸较小,故将弧型部220设计为与板部210一体成型,而非弧型部220与底板10一体成型,可使得弧型部220便于加工且便于运输。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弧型部220与板部210也可以采用分体式构造,举例来说,板部210和弧型部220可以为预制件,弧型部220与板部210的连接处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接的方式连接或其他合适的连接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型部220可以为圆弧,且该圆弧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可以介于45度至90度。
在一示例实施方式中,侧板20的板部210可以垂直于底板1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侧板20的板部210垂直于底板10的设计,使得两个侧板20的板部210均垂直于底板10且相互平行。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侧板20的板部210还可以相对于底板10倾斜设置,倾斜的方向可以是向内倾斜或向外倾斜,使得车厢的开口呈现出缩口或扩口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20可以由耐磨钢板制成,可省却铺设耐磨衬板的设计,以及可有效减少车厢整体的板材用量,使材料轻量化。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车厢还包括四根横梁50,四根横梁50贴合于装载空间的外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5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底板10和侧板20。
四个横梁50沿前后方向相间隔设置。每根横梁50包括底梁部510和两个侧梁部520,底梁部510垂直于前后方向设置,且贴合于底板10;两个侧梁部520分别连接于底梁部510的两端,且贴合于侧板20。
在本实施例中,车厢的外表面还设有横梁50,横梁50固定连接于底板10和两个侧板20的外表面,可以起到聚拢车厢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车厢的结构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侧梁部520包括直段521和弧型段522,直段521贴合于侧板20的侧部,弧型段522贴合于侧板20的弧型部220。换句话说,横梁50的一侧表面与车厢的外表面的形状相适配。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横梁5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四根,例如还可以为一根、两个、三根、五根等。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示例实施方式中,车厢还包括两根纵梁60,纵梁60沿着平行于前后方向贴合于装载空间的外表面,并与上述的横梁50相交。在一些实施例中,纵梁60可以垂直于横梁50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纵梁60相间隔设置,且均贴合于底板10的底面。纵梁60上可以设有连接部。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可以为安装孔,用于车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厢还包括前梁,前梁的数量可以为五根或其他数量。前梁贴合于前板30的前面,用于加强前板30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板30可以由耐磨钢板制成,可省却铺设耐磨衬板的设计,以及可有效减少车厢整体的板材用量,使材料轻量化。
如图2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侧板20的上边缘与底板10之间的距离由前至后逐渐变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示例实施例中,车厢还包括护板40,护板40连接于前板30,护板40突出于前板30的前面且向前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车厢还包括护板40,护板40突出于前板30向前延伸。当车厢安装于车架上时,护板40遮罩于驾驶室的上方,可避免在装卸操作中,被装卸的物体意外掉落于驾驶室上,造成车架损坏甚至人员伤亡。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护板40上还设有加强筋410,以进一步增强护板40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厢还包括两个肋板70,其中一个肋板70连接于护板40与前板30的一侧,另一个肋板70连接于护板40与前板30的另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在护板40与前板30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肋板70,肋板70可有效增强护板40与前板30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矿用自卸车,包括车厢和车架,车厢安装与车架上,车厢为上述任一项的车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厢和矿用自卸车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施例的车厢包括底板10、两个侧板20和前板30,通过每个侧板20的一端具有弧型部220,该弧型部220连接于底板10的一侧的设计,使得车厢的两个侧板20分别通过一弧型部220连接于底板10的两侧。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侧板20和底板10之间是以垂直方向相连接的设计,在装载物料时,本实施例的弧型部220能够将车厢装载物料时所受到的垂直冲击载荷和运行时所受到的侧向冲击载荷分流至车厢的其他部位,并利用反变形原理,增加侧板强度,减小侧板变形量,避免车厢局部载荷集中而带来的损坏问题,其有效改善了车厢的受力情况,并显著提升车厢的结构强度,进而延长了车厢的使用寿命。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车厢及矿用自卸车仅仅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一个示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说明书中描述的装置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0)

1.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两个侧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每个所述侧板包括板部和弧型部,每个所述侧板的所述弧型部的一端连接于该侧板的所述板部,所述弧型部的另一端向内弯曲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一侧;以及
前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前端以及两个所述侧板的前端;所述底板、两个所述侧板以及所述前板共同围成一装载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型部由所述侧板一体弯折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还包括至少一横梁,所述横梁贴合于所述装载空间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横梁沿前后方向相间隔设置;
每根所述横梁包括底梁部和两个侧梁部,所述底梁部垂直于前后方向设置,且贴合于所述底板;两个所述侧梁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梁部的两端,且贴合于所述侧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梁部包括直段和弧型段,所述直段贴合于所述侧板的侧部,所述弧型段贴合于所述侧板的弧型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还包括至少一纵梁,所述纵梁沿着平行于前后方向贴合于所述装载空间的外表面,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纵梁相间隔设置,且均贴合于所述底板的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上边缘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由前至后逐渐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还包括护板,所述护板连接于所述前板,所述护板突出于所述前板的前面且向前延伸。
10.一种矿用自卸车,包括车厢和车架,所述车厢安装与所述车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厢。
CN202021144085.8U 2020-06-18 2020-06-18 车厢及矿用自卸车 Active CN212422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4085.8U CN212422933U (zh) 2020-06-18 2020-06-18 车厢及矿用自卸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4085.8U CN212422933U (zh) 2020-06-18 2020-06-18 车厢及矿用自卸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22933U true CN212422933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80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44085.8U Active CN212422933U (zh) 2020-06-18 2020-06-18 车厢及矿用自卸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229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2343A (zh) * 2022-07-08 2022-11-18 中冶京诚(湘潭)矿山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自卸车厢和矿用自卸车
WO2023169586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铝合金货厢板材、制备方法及货厢、变截面车厢和货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9586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铝合金货厢板材、制备方法及货厢、变截面车厢和货车
CN115352343A (zh) * 2022-07-08 2022-11-18 中冶京诚(湘潭)矿山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自卸车厢和矿用自卸车
CN115352343B (zh) * 2022-07-08 2024-04-12 中冶京诚(湘潭)矿山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自卸车厢和矿用自卸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2859B2 (en) Trailer with rear impact guard
US10603999B2 (en) Lowe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10232881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JP5316566B2 (ja) 車両の上部構造
KR102540938B1 (ko) 차량용 후방 샤시모듈
CN212422933U (zh) 车厢及矿用自卸车
US20140300137A1 (en) Automotive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5998453B2 (ja) リヤストラット部の補強構造
CN103717481A (zh) 车体侧部构造
US20130187406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4058009A (zh) 车身后部结构
US11433949B2 (en) Body of electric vehicle
JP6574947B2 (ja) 車体下部構造
US20170001668A1 (en) Motor vehicle bodyshell structure with reinforcements for distributing forces related to a rear shock absorber of the vehicle
US10723393B2 (en) Vehicle lower portion structure
KR20130006651A (ko) 트레일러의 바닥 구조
EP2915771B1 (en) Forklift head-guard structure
JP2009202619A (ja) 車体フレーム補強構造
KR102630556B1 (ko) 차체구조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KR101673341B1 (ko) 차체 멤버 연결구조
US9493131B2 (en) Structure for front of vehicle body
JP2007045228A (ja) ハイルーフの取付け構造
KR102621565B1 (ko) 배터리 장착용 차량 하부 구조
CN217994550U (zh) 卡车的车架结构及卡车
CN219601421U (zh) 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