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4550U - 卡车的车架结构及卡车 - Google Patents

卡车的车架结构及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4550U
CN217994550U CN202221886442.7U CN202221886442U CN217994550U CN 217994550 U CN217994550 U CN 217994550U CN 202221886442 U CN202221886442 U CN 202221886442U CN 217994550 U CN217994550 U CN 217994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body portion
frame structure
truck
longitudinal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864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亚龙
纪绪北
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864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45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4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4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卡车的车架结构及卡车。车架结构包括纵梁及多个加强件。纵梁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开口端与收容空间。多个加强件分别设置于纵梁的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加强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设于第二连接部的同一侧,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第一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分别与纵梁连接,第二连接部遮挡部分第一开口端。本申请的车架结构及卡车中,在取消副车架后,加强件反扣在纵梁的收容空间中对纵梁进行加固,加强纵梁的受力强度,在实现卡车整体轻量化目的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纵梁整体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

Description

卡车的车架结构及卡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卡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车的车架结构及卡车。
背景技术
车架是汽车的基体,其作用的支撑、连接汽车的各个总成,使得各个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其中,车架中的纵梁在汽车上起到重要的承载作用。通常,为了实现卡车的轻量化,卡车的车厢通过取消副车架达到轻量化目的。而卡车的使用工况一般很恶劣,货箱取消副车架之后,车架纵梁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降低很多,很容易出现弯曲和扭转工况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卡车的车架结构及卡车,至少用于解决卡车货箱取消副车架之后,车架纵梁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降低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卡车的车架结构。所述车架结构包括纵梁及多个加强件。所述纵梁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开口端与收容空间。多个所述加强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所述加强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三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遮挡部分所述第一开口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纵梁包括前端、中端及后端,多个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前端、所述中端及所述后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件形成有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纵梁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翼面与下翼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三连接均设有安装孔,所述加强件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上翼面、所述下翼面铆接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开孔,所述车架结构的外侧支架通过所述开孔与所述纵梁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纵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及第三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及所述第三本体部共同形成有所述第一开口端及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三本体部均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三本体部的延伸方向均不同,所述第二本体部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对,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本体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三本体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配合并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结构还包括连接板和横梁,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部及所述第三本体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横梁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结构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安装于所述纵梁的外侧面,并用于与无副车架货箱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无副车架货箱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纵梁的外侧面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卡车。所述卡车包括无副车架货箱及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车架结构,所述无副车架货箱安装于所述车架结构。
本申请的车架结构及卡车中,加强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与纵梁连接,第二连接部遮挡部分第一开口端,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设于第二连接部的同一侧,综上,在取消副车架后,加强件反扣在纵梁的收容空间中对纵梁进行加固,加强纵梁的受力强度,且加强件分别设置在纵梁的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在实现卡车整体轻量化目的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纵梁整体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架结构中的加强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架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一种卡车中V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车中的无副车架货箱与车架结构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架结构100;
纵梁10、收容空间11、前端12、中端13、后端14、第一本体部15、上翼面151、第二本体部16、下翼面161、第三本体部17、第一开口端18;
加强件30、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开孔321、第三连接部33、第二开口端34、安装孔35;
横梁50;
连接板70、第一端71、第二端73;
连接支架90、第二配合部91;
无副车架货箱300;
卡车1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卡车1000,卡车1000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车架结构100及无副车架货箱300。无副车架货箱300安装于车架结构100。本申请中,卡车1000的货箱通过取消副车架,达到卡车1000轻量化的目的。
无副车架货箱300的设置降低了高度,从而降低了卡车1000整车的重心,提高了卡车1000的操稳性。
请参阅图2及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车架结构100包括纵梁10和多个加强件30。纵梁10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开口端18与收容空间11。多个加强件30分别设置于纵梁10的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加强件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及第三连接部33。第一连接部31及第三连接部33设于第二连接部32的同一侧,第一连接部31和第三连接部33均收容于收容空间11内,第一连接部31及第三连接部33分别与纵梁10连接,第二连接部32遮挡部分第一开口端18。
通常,为了实现卡车的轻量化,卡车的车厢通过取消副车架达到轻量化目的。而卡车的使用工况一般很恶劣,货箱取消副车架之后,车架纵梁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降低很多,很容易出现弯曲和扭转工况失效。
本申请的车架结构100中,加强件30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三连接部33与纵梁10连接,第二连接部32遮挡部分第一开口端18,其中,第一连接部31和第三连接部33设于第二连接部32的同一侧,综上,在取消副车架后,加强件30反扣在纵梁10的收容空间11中对纵梁10进行加固,加强纵梁10的受力强度,且加强件30分别设置在纵梁10的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在实现卡车1000整体轻量化目的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纵梁10整体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
具体地,纵梁10包括前端12、中端13及后端14,多个加强件30设置于纵梁10的前端12、中端13及后端14。由于卡车取消了副车架,本申请的车架结构100中,加强件30的布置位置不仅仅局限于纵梁10的前端12,纵梁10的中端13和后端14可同时布置加强件30,从而有效提高纵梁10的整体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弥补货箱无副车架带来的刚度损失。
多个加强件30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设置在纵梁10的前端12的加强件30的长度可以小于设置在中端13的加强件30的长度。具体根据车架结构100的具体布设设置不同位置处的加强件30的长度。
请继续参阅图2及图3,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本体部15、第二本体部16及第三本体部17为一体结构。第一本体部15和第三本体部17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本体部16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例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相垂直。第一本体部15、第二本体部16和第三本体部17共同围成收容空间11和第一开口端18。其中,加强件30通过第一开口端18伸入收容空间11内,且加强件30的第二连接部32遮挡纵梁10设置有加强件30处的第一开口端18。
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第三连接部33为一体结构,而无需将多个器件组装成一个加强件30,简化了车架结构100的装配过程,从而降低加强件30的装配工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第三连接部33可以是分体结构,三者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成加强件30。本申请以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第三连接部33为一体结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第一连接部31和第三连接部33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相对设置于第二连接部32的同一侧,第二连接部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接部31、第三连接部33的延伸方向均不相同。例如,第一连接部31和第三连接部33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32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3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32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32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部33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31的另一端和第三连接部33的另一端共同形成第二开口端34,从而,使得加强件30呈C型结构,当加强件30固定安装于纵梁10的收容空间11内时,加强件30的第二连接部32能够遮挡加强件30所在的收容空间11,即,C型结构的加强件30通过反扣的方式安装于收容空间11中,从而对形成有收容空间11的纵梁10进行加固,使得纵梁10满足设计强度、刚度要求。
纵梁10形成有第一开口端18,加强件30形成有第二开口端34,第二开口端34与第三连接部33相对,第二开口端34与第一开口端18相对。具体地,加强件30的第二开口端34与纵梁10的第一开口端18呈相对设置(对向),当加强件30固定在收容空间11内时,加强件30的第二连接部32遮挡至少部分第一开口端18。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及第三连接部33均设有安装孔35,第一连接部31上的安装孔35与第三连接部33上的安装孔35均包括多个。纵梁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翼面151与下翼面161,加强件30通过安装孔35与上翼面151、下翼面161铆接连接。其中,上翼面151通过第一连接部31的安装孔35与第一连接部31铆接,下翼面161通过第三连接部33的安装孔35与第三连接部33铆接。
由于取消了副车架,可在纵梁10的上翼面151布设螺栓和铆钉,将加强件30反扣安装在收容空间11内时能够通过安装孔35与螺栓、铆钉等部件的配合将加强件30固定在收容空间11内。
第一连接部31和第三连接部33的安装孔35均包括多个,多个安装孔35均匀分布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三连接部33上,由此,增强第一连接部31、第三连接部33与纵梁10连接的稳固性。
第二连接部32设有开孔321,车架结构100的外侧支架可通过开孔321安装于纵梁10,从而避免在纵梁10上设置开孔321,保证纵梁10的设计刚度满足要求。另外,第二连接部32上设置开孔321,可以有效减轻加强件30的重量,从而使得车架结构100整体达到减重的目的。
具体地,纵梁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部15、第二本体部16及第三本体部17。第一本体部15、第二本体部16及第三本体部17共同形成有第一开口端18及收容空间11。第一本体部15与第三本体部17均沿纵梁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本体部16与第一开口端18相对。第一本体部15与第一连接部31配合并固定连接,第二本体部16与第二连接部32相对,第三本体部17与第三连接部33配合并固定连接。
也即是说,纵梁10整体呈C型结构,纵梁10与加强件30配合时,纵梁10的第一开口端18与加强件30的第二开口端34呈对向,当加强件30整体收容在收容空间11内时,第一连接部31与第一本体部15贴合,第二连接部32遮挡第一开口端18并与第二本体部16相对,第三连接部33与第三本体部17贴合,其中,第二连接部32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担无副车架货箱300对第二本体部16施加的力,有效提高纵梁10整体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满足车架结构100在卡车1000(图1所示)的使用工况下强度及刚度的要求。
另外,由于加强件30整体收容在纵梁10的收容空间11内,加强件30装配在纵梁10的收容空间11内以后,车架结构100的避让空间较大,便于车架结构100的其他部件的安装及有利于线束的布设。
请参阅图2及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车架结构100还包括连接板70和横梁50,连接板70包括第一端71和第二端73。第一端71和第二端73连接,第一端71与第一本体部15及第三本体部17连接,第二端73与横梁50连接,从而将横梁50固定在纵梁10上。
具体地,连接板70的第一端71收容在收容空间11内,并固定在第一本体部15和第三本体部17上。连接板70的第二端73伸出收容空间11,并通过螺栓或铆钉与横梁50固定连接。
横梁50可以是方管结构,横梁50的上下表面与连接板70的第二端73贴合并固定连接,降低横梁50与纵梁10之间装配工艺难度,且方管结构的横梁50能够有效降低车架结构100在横向的摆动量,提高车架结构100的稳定性能。
其中,纵梁10的数量至少包括两条,两条纵梁10平行设置,每条纵梁10内均安装有连接板70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加强件30,横梁50的两端通过连接板70与两条纵梁10固定连接。当然,纵梁10的数量也可以包括四条,其中两条纵梁10平行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另外两条纵梁10平行设置在另一水平面上,不同水平面的两条纵梁10互相连接,同一水平面的两条纵梁10之间通过横梁50和连接板70连接。
请参阅图1及图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车架结构100还包括连接支架90。连接支架90安装于纵梁10的外侧面,并用于与无副车架货箱300连接。
请结合图6,连接支架9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配合部(图未示出)和第二配合部91,第一配合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配合部91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第一配合部与无副车架货箱300的底部连接,第二配合部91与纵梁10的外侧面连接。
具体地,连接支架90的第一配合部放置在第一本体部15(图2所示)和无副车架货箱300底部之间,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第一配合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本体部15和无副车架货箱300。连接支架90的第二配合部91与第二本体部16的外侧面焊接,或者,第二配合部91通过螺栓或铆钉在第二本体部16的外侧面与纵梁10连接。
本申请的卡车1000中,无副车架货箱300通过连接支架90与纵梁10连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同时,减少相应的连接支架90的数量,减少制作成本。
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卡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纵梁,所述纵梁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开口端与收容空间;及
多个加强件,多个所述加强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所述加强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三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遮挡部分所述第一开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前端、中端及后端,多个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前端、所述中端及所述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形成有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翼面与下翼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三连接均设有安装孔,所述加强件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上翼面、所述下翼面铆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开孔,所述车架结构的外侧支架通过所述开孔与所述纵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及第三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及所述第三本体部共同形成有所述第一开口端及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三本体部均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三本体部的延伸方向均不同,所述第二本体部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对,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本体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三本体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配合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结构还包括连接板和横梁,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部及所述第三本体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横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结构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安装于所述纵梁的外侧面,并用于与无副车架货箱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无副车架货箱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纵梁的外侧面连接。
10.一种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副车架货箱;及
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架结构,所述无副车架货箱安装于所述车架结构。
CN202221886442.7U 2022-07-20 2022-07-20 卡车的车架结构及卡车 Active CN2179945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6442.7U CN217994550U (zh) 2022-07-20 2022-07-20 卡车的车架结构及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6442.7U CN217994550U (zh) 2022-07-20 2022-07-20 卡车的车架结构及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4550U true CN217994550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17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86442.7U Active CN217994550U (zh) 2022-07-20 2022-07-20 卡车的车架结构及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45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75042B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KR0173068B1 (ko) 차체후부구조 및 그 취부방법
US7905541B2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140125030A1 (en) Vehicle body front part structure
US9533711B2 (en) Chassis for utility vehicles
US4163578A (en) Main frame assembly for road vehicles
US8869929B2 (en) Vehicle body frame of utility vehicle
KR20220082488A (ko) 차량의 차체
CN110304146B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车架连接件、车架组件及电动汽车
KR20220082492A (ko) 차량의 차체
US20230223635A1 (en) Vehicle battery mounting structure
CN217994550U (zh) 卡车的车架结构及卡车
CN212422933U (zh) 车厢及矿用自卸车
CN112606911A (zh) 汽车前部加强结构
US11919381B2 (en) Electric vehicle
CN213566147U (zh) 后轮罩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5475354U (zh) 前横梁连接支架及前横梁总成
JP2010247610A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212890580U (zh) 车架结构及其连接支架和车辆
CN112109811B (zh) 车身结构和包括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CN109823396B (zh)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US20220001925A1 (en) Subframe structure
KR100683203B1 (ko) 자동차의 프론트 엔드 모듈용 대차
KR20210063839A (ko) 차량용 모듈형 샤시 프레임
CN218367989U (zh) 一种适用于“z”字型车架的底部加强横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