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2345U -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2345U
CN212412345U CN202021483650.3U CN202021483650U CN212412345U CN 212412345 U CN212412345 U CN 212412345U CN 202021483650 U CN202021483650 U CN 202021483650U CN 212412345 U CN212412345 U CN 212412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signal
terminal
terminals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836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彦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836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2345U/zh
Priority to TW109212063U priority patent/TWM607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2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2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端子结构包括多个接地端子、多个信号端子、绝缘本体和电磁屏蔽件,每个接地端子具有接地端子本体;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信号端子,每个信号端子具有信号端子本体;绝缘本体设置于多个接地端子本体和多个信号端子本体,绝缘本体具有镂空部,多个接地端子本体和多个信号端子本体从镂空部露出;电磁屏蔽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电磁屏蔽件设置于镂空部中,第一表面与对应的接地端子本体接触,第一表面与多个接地端子本体接触,多个第二凹槽分别与多个接地端子本体对应,每个第一凹槽与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个信号端子的信号端子本体对应。

Description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连接器具有多个接地端子、多个信号端子和电磁屏蔽件,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之间设置有信号端子,电磁屏蔽件能与位于信号端子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连接,如此电磁屏蔽件和位于信号端子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能对信号端子作屏蔽保护,使外界干扰不易影响信号端子,也让信号端子的能量不易往外扩散。目前的电磁屏蔽件是金属板上具有多个接地弹片,每个接地弹片与对应的接地端子接触,接地弹片与接地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两者之间的阻抗值较大,容易产生电荷累积的问题,无法迅速将电磁屏蔽件所吸收/屏蔽的噪声迅速接地,导致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解决目前的端子结构的电磁效果不佳,导致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率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端子结构,其包括:多个接地端子,每个接地端子具有接地端子本体;多个信号端子,与多个接地端子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信号端子,每个信号端子具有信号端子本体;绝缘本体,设置于多个接地端子本体和多个信号端子本体,绝缘本体具有镂空部,多个接地端子本体和多个信号端子本体从镂空部露出;电磁屏蔽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多个第一凹槽间隔设置于第一表面上,多个第二凹槽间隔设置于第二表面上,多个第一凹槽与多个第二凹槽交错排列,电磁屏蔽件设置于镂空部中,第一表面与多个接地端子本体接触,多个第二凹槽分别与多个接地端子本体对应,每个第一凹槽与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个信号端子的信号端子本体对应。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本体,具有容置槽;两个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端子结构,设置于容置槽中;电路板,设置于连接器本体,电路板靠近连接器本体的表面上具有多个导电垫,多个导电垫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多个接地端子和多个信号端子分别与对应的导电垫焊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电磁屏蔽件的第一表面与接地端子的接地端子本体为面接触,增加电磁屏蔽件与接地端子的接地端子本体的接触面积,两者之间的阻抗值较小,不容易产生电荷累积的问题,可迅速将电磁屏蔽件所吸收/屏蔽的噪声迅速接地,大幅提升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图1中沿着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沿着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沿着C-C’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中沿着D-D’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2是图9中C区域的放大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端子与电路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中D区域的放大图;
图17是图15中E区域的放大图;
图18是图15中F区域的放大图;
图19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0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1是图19中G区域的放大图;
图22是图19中H区域的放大图;
图23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图24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图25是本申请第八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以及
图26是本申请第九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包括多个接地端子10、多个信号端子11、绝缘本体12和电磁屏蔽件14,多个接地端子10和多个信号端子11沿著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0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信号端子11,于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0之间具有两个信号端子11,两个信号端子11形成差分信号对。绝缘本体12设置于多个接地端子10和多个信号端子11,本实施例的绝缘本体12通过注塑成型于多个接地端子10和多个信号端子11。
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5,其是图1中沿着A-A’线的剖视图、图1中沿着B-B’线的剖视图和图1中沿着C-C’线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每个接地端子10具有接地端子本体101,每个信号端子11具有信号端子本体111,本实施例的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端子本体101和每个信号端子11的信号端子本体111均呈弯折状,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端子本体101具有第一接地端部101a和第二接地端部101b,第二接地端部101b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接地端部101a的延伸方向正交,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第一接地端部101a相互平行,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第二接地端部101b相互平行。同样的,每个信号端子11的信号端子本体111具有第一信号端部111a和第二信号端部111b,第二信号端部111b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信号端部111a的延伸方向正交,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第一信号端部111a相互平行,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第二信号端部111b相互平行。当多个接地端子10和多个信号端子11沿着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第一信号端部111a和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第一接地端部101a相互平行并且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第二信号端部111b和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第二接地端部101b相互平行并且沿着第三方向Z延伸。其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相互正交。
本实施例的绝缘本体12具有分离设置的第一绝缘体12a和第二绝缘体12b,第一绝缘体12a设置于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第一接地端部101a和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第一信号端部111a,第二绝缘体12b设置于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第二接地端部101b和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第二信号端部111b。第一绝缘体12a具有第一镂空部121a,第一镂空部121a沿着第三方向Z贯穿第一绝缘体12a,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第一接地端部101a和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第一信号端部111a从第一镂空部121a露出。第二绝缘体12b具有第二镂空部121b,第二镂空部121b沿着第二方向Y贯穿第二绝缘体12b,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第二接地端部101b和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第二信号端部111b从第二镂空部121b露出。
本实施例的电磁屏蔽件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磁屏蔽件14分别设置于第一绝缘体12a的第一镂空部121a和第二绝缘体12b的第二镂空部121b中,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镂空部121a中具有两个电磁屏蔽件14,两个电磁屏蔽件14分别位于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第一接地端部101a和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第一信号端部111a的上方和下方,两个电磁屏蔽件14分别与多个接地端子本体101的多个第一接地端部101a接触连接。同样地,第二镂空部121b中具有两个电磁屏蔽件14,两个电磁屏蔽件14分别位于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第二接地端部101b和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第二信号端部111b的上方和下方,两个电磁屏蔽件14分别与多个接地端子本体101的多个第二接地端部101b接触连接。通过电磁屏蔽件14的设置能避免多个信号端子11之间的相互干扰,让使用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的电连接器能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效率。
本实施例的每个电磁屏蔽件14具有第一表面14a、第二表面14b、多个第一凹槽141和多个第二凹槽142,第一表面14a与第二表面14b相对,多个第一凹槽141间隔设置于第一表面14a上,多个第二凹槽142间隔设置于第二表面14b上,多个第一凹槽141和多个第二凹槽142交错排列,每个第二凹槽142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凹槽141之间,每个第一凹槽14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凹槽142之间。当电磁屏蔽件14设置于第一绝缘体12a的第一镂空部121a时,电磁屏蔽件14的第一表面14a接触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接地端子本体101的多个第一接地端部101a,多个第二凹槽142分别与多个接地端子本体101的多个第一接地端部101a对应;当电磁屏蔽件14设置于第二绝缘体12b的第二镂空部121b时,电磁屏蔽件14的第一表面14a接触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接地端子本体101的多个第二接地端部101b,多个第二凹槽142分别与多个接地端子本体101的多个第二接地端部101b对应,使电磁屏蔽件14达到接地。每个第一凹槽141与位于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0之间的两个信号端子11的信号端子本体111对应,即每个第一凹槽141的底面与对应的两个信号端子11之间具有间距,电磁屏蔽件14不与两个信号端子11接触,并且包覆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0之间的两个信号端子11,以保护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0之间的两个信号端子11不受相邻的信号端子11所产生的电磁波和外部的电磁波干扰。本实施例的电磁屏蔽件14的第一表面14a与接地端子10的接地端子本体101为面接触,增加电磁屏蔽件14与接地端子10的接地端子本体101的接触面积,以改变电磁屏蔽件14与接地端子10的阻抗值,即使电磁屏蔽件14与接地端子10之间的阻抗值较小,不容易产生电荷累积的问题,可迅速将电磁屏蔽件14所吸收/屏蔽的噪声迅速接地,大幅提升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率。本实施例的电磁屏蔽件14是由金属板冲压形成,若电磁屏蔽件14的尺寸过小而无法使用冲压形成时,电磁屏蔽件14还能通过金属粉末射出的方式形成。本实施例的电磁屏蔽件14为波浪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端子结构1省略第二绝缘体12b的设置,即绝缘本体12仅设置于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第一接地端部101a和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第一信号端部111a。绝缘本体12具有沿着第三方向Z贯穿的镂空部,多多个接地端子本体101和多个信号端子本体111从镂空部露出。镂空部中能设置有两个电磁屏蔽件14,两个电磁屏蔽件14的第一表面14a能与多个接地端子本体101接触连接。电磁屏蔽件14也能直接设置于多个接地端子本体101和多个信号端子本体111上。
于本实施例中,每个接地端子10还具有接地接脚102和多个接地装配脚103,接地接脚102设置于接地端子本体101的一端,多个接地装配脚103间隔设置于接地端子本体101的另一端。因此接地端子10具有接地接脚102的一端为接地端子10的接地插接端10a,接地端子10具有多个接地装配脚103的一端为接地端子10的接地连接端10b。本实施例的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装配脚103的数量为两个。
每个信号端子11还具信号接脚112和信号装配脚113,信号接脚112设置于信号端子本体111的一端,信号装配脚113设置于信号端子本体111的另一端。因此信号端子11具有信号接脚112的一端为信号端子11的信号插接端11a,信号端子11具有信号装配脚113的一端为信号端子11的信号连接端11b。绝缘本体12设置于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端子本体101和每个信号端子11的信号端子本体111,并且包覆部分的接地端子本体101和信号端子本体111。本实施例的装配脚(如接地装配脚103和信号装配脚113)可为焊接结构或鱼眼结构,于本实施例中,装配脚以焊接结构说明。
本实施例的多个接地端子10和多个信号端子11沿着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所以多个接地接脚102和多个信号接脚112也沿着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多个接地装配脚103和多个信号装配脚113也沿着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其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和图1中B区域的放大图;如图所示,多个接地接脚102和多个信号接脚112之间具有多个第一间距D1,第一间距D1位于相邻的两个信号接脚112之间或相邻的接地接脚102与信号接脚112之间,也表示相邻的两个信号接脚112之间的间距和相邻的接地装配脚103和信号装配脚113之间的间距均相同。每个接地接脚102和每个信号接脚112分别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中心线,第一间距D1是指相邻的两个信号接脚112的两个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相邻的接地接脚102的中心线和信号接脚112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多个接地装配脚103和多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具有多个第二间距D2,第二间距D2位于相邻的两个接地装配脚103之间、相邻的两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或相邻的接地装配脚103和信号装配脚113之间,也表示相邻的两个接地装配脚103之间的间距、相邻的两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的间距和相邻的接地装配脚103和信号装配脚113之间的间距均相同。每个接地装配脚103和每个信号装配脚113分别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中心线,第二间距D2是指相邻的两个信号装配脚113的两个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相邻的两个接地装配脚103的两个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相邻的接地装配脚103的中心线和信号装配脚113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间距D1大于第二间距D2,本实施例的第一间距D1为0.8mm,第二间距D2为0.6mm。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连接端10b具有多个接地装配脚103,多个接地装配脚103和多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的多个第二间距D2均相同,使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端子本体101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大于每个信号端子11的信号端子本体111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如图6所示)。当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应用于电连接器时,因每个接地端子10具有足够大的宽度,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0可有效地对位于其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端子11进行屏蔽保护,使外界干扰不易影响位于其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端子11,也让信号端子11的能量不易往外扩散,以提高使用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的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速率,电连接器能具有良好的SI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复参阅图3和图4,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端子本体101的第一接地端部101a靠近接地端子10的接地插接端10a,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端子本体101的第二接地端部101b靠近接地端子10的接地连接端10b,即接地接脚102设置于第一接地端部101a远离第二接地端部101b的一端,多个接地装配脚103间隔设置于第二接地端部101b远离第一接地端部101a的一端。每个信号端子11的信号端子本体111的第一信号端部111a靠近信号端子11的信号插接端11a,每个信号端子11的信号端子本体111的第二信号端部111b靠近信号端子11的信号连接端11b,即信号接脚112设置于第一信号端部111a远离第二信号端部111b的一端,信号装配脚113设置于第二信号端部111b远离第一信号端部111a的一端。
当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端子本体101和每个信号端子11的信号端子本体111均呈弯折状时,每个接地端子10的每个接地装配脚10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接地端部101b的延伸方向正交,即每个接地端子10的每个接地装配脚103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每个信号端子11的信号装配脚11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信号端部111b的延伸方向正交,即每个信号端子11的每个信号装配脚113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如此有利于多个接地装配脚103与多个信号装配脚113后续与电路板连接。
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接脚102的延伸方向与每个接地端子10的第一接地端部101a的延伸方向平行,即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接脚102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每个信号端子11的信号接脚112的延伸方向与每个信号端子11的第一信号端部111a的延伸方向平行,即每个信号端子11的信号接脚112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本实施例的多个接地接脚102和多个信号接脚112均呈弯折状,使每个接地接脚102具有接地接触凸部1021,每个信号接脚112具有信号接触凸部1121,每个接地接触凸部1021和每个信号接触凸部1121均沿着第三方向Z凸出,即接地接触凸部1021和信号接触凸部1121往上或往下凸出。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端子本体101靠近接地插接端10a的一端呈渐缩状,即接地端子本体101与接地接脚102连接的一端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小于接地端子本体101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并且等于接地接脚102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同样地,每个信号端子11的信号端子本体111靠近信号插接端11a的一端呈渐缩状,即信号端子本体111与信号接脚112连接的一端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小于信号端子本体111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并且等于信号接脚112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如此能增加接地端子本体101靠近接地插接端10a的一端与信号端子本体111靠近信号插接端11a的一端之间的间距,避免影响使用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的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8,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端子本体101具有开槽1011,本实施例的开槽1011开设于接地端子本体101上,于本实施例开槽1011是开设于接地端子本体101的第一接地端部101a上,开槽1011从接地端子本体101靠近接地接脚102的一端沿着第二方向Y往接地装配脚103延伸,如此能增加接地端子10的接地插接端10a的弹性。
请参阅图9、图10和图11,其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分解图和图9中沿着D-D’线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包括连接器本体21、两个端子结构1和电路板22,连接器本体21具有容置槽211,容置槽211贯穿连接器本体21的前表面21a和后表面21b。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使用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两个端子结构1间隔设置于容置槽211中,两个端子结构1沿着第三方向Z(即与电路板22正交的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端子结构1的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接地插接端10a和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信号插接端11a靠近连接器本体21的前表面21a,每个端子结构1的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接地连接端10b和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信号连接端11b从连接器本体21的后表面21b穿出。本实施例的两个端子结构1作上下设置,但两个端子结构1并没有接触,所以位于上方的端子结构1的多个电磁屏蔽件14并没有与位于下方的端子结构1接触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端子结构1沿着第三方向Z(即与电路板22正交的方向)堆叠设置,位于上方的端子结构1中靠近下方的端子结构1的多个电磁屏蔽件14可与位于下方的端子结构1中靠近上方的端子结构1的多个电磁屏蔽件14接触连接,例如是位于上方的电磁屏蔽件14的第二表面14b与位于下方的电磁屏蔽件14的第二表面14b接触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上方的端子结构1中靠近下方的端子结构1的多个电磁屏蔽件14可与位于下方的端子结构1中靠近上方的端子结构1的多个电磁屏蔽件14通过导体连接,例如是导体的两端连接位于上方的电磁屏蔽件14的第二表面14b与位于下方的电磁屏蔽件14的第二表面14b,如此更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屏蔽效果,提升电连接器2的信号传输性能。
电路板22设置于连接器本体21的一侧,于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2设置于连接器本体21的下表面上,电路板22靠近连接器本体21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导电垫221,本实施例的导电垫221可为片状结构或柱状结构,于本实施例中,导电垫221以片状结构并且使接地装配脚103和信号装配脚113与导电垫221焊接固定方式说明。多个导电垫221沿着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成两行,每个端子结构1的多个接地装配脚103和多个信号装配脚113分别与同行的多个导电垫221焊接。
请一并参阅图12,其是图9中C区域的放大图;如图所示,因多个接地装配脚103和多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具有多个第二间距D2,相邻的两个导电垫221之间具有第三间距D3,第三间距D3与第二间距D2相等,每个导电垫221具有垂直第一方向X的中心线,第三间距D3是指相邻的两个导电垫221的两个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每个接地装配脚103的中心线与对应的导电垫221的中心线对齐,每个信号装配脚113的中心线与对应的导电垫221的中心线对齐,所以本实施例的第二间距D2为0.6mm,第三间距D3为0.6mm。
请一并参阅图13,其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图中省略连接器本体21的绘制和仅绘制对接连接器3的舌板31,以清楚看出每个端子结构1与对接连接器3的连接关系。当对接连接器3与电连接器2插接时,对接连接器3的舌板31从连接器本体21的前表面21a进入连接器本体21的容置槽211中,并且位于两个端子结构1之间,舌板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具有多个接触垫311,位于上表面的多个接触垫311沿着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位于下表面的多个接触垫311也沿着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位于上方的端子结构1的多个接地接脚102的多个接地接触凸部1021和多个信号接脚112的多个信号接触凸部1121分别与位于舌板31的上表面的多个接触垫311接触,位于下方的端子结构1的多个接地接脚102的多个接地接触凸部1021和多个信号接脚112的多个信号接触凸部1121分别与位于舌板31的下表面的多个接触垫311接触。
请参阅图14,其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端子与电路板连接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说明端子结构的多个接地端子10和多个信号端子11与电连接器的电路板22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的电路板22与第二实施例的电路板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每个端子结构的同一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接地装配脚103都焊接于同一个导电垫上,所以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电路板22的多个导电垫包括多个接地导电垫221a和多个信号导电垫221b,相邻的两个接地导电垫221a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信号导电垫221b,于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接地导电垫221a之间具有两个信号导电垫221b。本实施例的每个端子结构的同一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接地装配脚103焊接于一个接地导电垫221a,多个信号装配脚113分别焊接于对应的信号导电垫221b。所以每个接地导电垫221a要让间隔排列的多个接地装配脚103设置,每个接地导电垫221a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大于每个信号导电垫221b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基本上是将第二实施例的相邻的两个导电垫连接而形成一个接地导电垫221a。
请一并参阅图15、图16、图17和图18,其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立体图、图15中D区域的放大图、图15中E区域的放大图和图15中F区域的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与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不同在于,多个接地接脚102和多个信号接脚112之间具有多个第一间距D1,第一间距D1位于相邻的两个信号接脚112之间或相邻的接地接脚102与信号接脚112之间,也表示相邻的两个信号接脚112之间的间隔和相邻的接地装配脚103和信号装配脚113之间的间距均相同。每个接地接脚102和每个信号接脚112分别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中心线,第一间距D1是指相邻的两个信号接脚112的两个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相邻的接地接脚102的中心线和信号接脚112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多个接地装配脚103和多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具有多个第二间距D2和多个第三间距D3,第二间距D2或第三间距D3位于相邻的两个接地装配脚103之间、相邻的两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或相邻的接地装配脚103和信号装配脚113之间。每个接地装配脚103和每个信号装配脚113分别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中心线,第二间距D2或第三间距D3是指相邻的两个信号装配脚113的两个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相邻的两个接地装配脚103的两个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相邻的接地装配脚103的中心线和信号装配脚113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于本实施例中,第三间距D3大于第二间距D2,并且等于第一间距D1,本实施例的第二间距D2为0.6mm,第一间距D1和第三间距D3为0.8mm。
在一实施例中,端子结构1具有高速信号区1a和低速信号区1b,高速信号区1a中具有多个接地端子10和多个信号端子11,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接地装配脚103和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的多个间距均为第二间距D2,也就是第二间距D2位于高速信号区1a中相邻的接地装配脚103和信号装配脚113之间、位于高速信号区1a中相邻的两个接地装配脚103之间或位于高速信号区1a中相邻的两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低速信号区1b具有多个信号端子11,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的多个间距均为第三间距D3,也就是第三间距D3位于低速信号区1b中相邻的两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本实施例的高速信号区1a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高速信号区1a分别位于低速信号区1b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连接端10b具有多个接地装配脚103,位于高速信号区1a中多个接地装配脚103和多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的多个第二间距D2均相同,使每个接地端子10的接地端子本体101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大于每个信号端子11的信号端子本体111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当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应用于电连接器时,因每个接地端子10具有足够大的宽度,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0可有效地对位于其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端子11进行屏蔽保护,使外界干扰不易影响位于其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端子11,也让信号端子11的能量不易往外扩散,以提高使用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速率,使电连接器能具有良好的SI性能。
请参阅图19和图20,其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和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与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不同在于,将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两个端子结构分别改使用第四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本实施例的多个导电垫221沿着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成两行,每个端子结构1的多个接地装配脚103和多个信号装配脚113分别与同行的多个导电垫221焊接。请一并参阅图21和图22,其是图19中G区域的放大图和图19中H区域的放大图;如图所示,因多个接地装配脚103和多个信号装配脚113之间具有多个第二间距D2和多个第三间距D3,多个导电垫221之间具有多个第四间距D4和多个第五间距D5,第四间距D4与第二间距D2相等,第五间距D5与第三间距D3相等。每个导电垫221具有垂直第一方向X的中心线,第四间距D4或第五间距D5是指相邻的两个导电垫221的两个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每个接地装配脚103的中心线与对应的导电垫221的中心线对齐,每个信号装配脚113的中心线与对应的导电垫221的中心线对齐,所以本实施例的第二间距D2为0.6mm,第三间距D3为0.8mm,第四间距D4为0.6mm,第五间距D5为0.8mm。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2也分为高速区22a和低速区22b,高速区22a具有多个导电垫221,相邻的两个导电垫221之间的间距为第四间距D4,高速区22a的多个导电垫221与端子结构1的高速信号区1a中多个接地端子10的多个接地装配脚103和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信号装配脚113连接。低速区22b具有多个导电垫221,相邻的两个导电垫221之间的间距为第五间距D5,低速区22b的多个导电垫221与端子结构1的低速信号区1b中多个信号端子11的多个信号装配脚113连接。本实施例的电路板22的高速区22a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高速区22a位于低速区22b的两侧,两个高速区22a与端子结构1的两个高速信号区1a对应,低速区22b与端子结构1的低速信号区1b对应。
请参阅图23,其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地端子10与第一实施例的接地端子不同在于,每个接地端子10的开槽1011设置于第一接地端部101a和第二接地端部101b,并没有贯穿第二接地端部101b远离第一接地端部101a的一端,开槽1011的延伸方向穿过相邻的两个接地装配脚103之间,通过开槽1011增加接地端子本体101的整体弹性度。
请参阅图24,其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地端子10与第六实施例的接地端子不同在于,每个接地端子10的开槽1011设置于第一接地端部101a和第二接地端部101b,并且贯穿第二接地端部101b远离第一接地端部101a的一端,开槽1011位于相邻的两个接地装配脚103之间。
请参阅图25,其是本申请第八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地端子10与第七实施例的接地端子不同在于,每个接地端子10的开槽1011中设置有桥接件1012,桥接件1012与开槽1011相对的两个侧壁连接,本实施例的桥接件1012的数量为一个,桥接件1012位于第一接地端部101a,桥接件1012用以增加接地端子本体101的结构强度。当然桥接件1012也能位于第二接地端部101b。
请参阅图26,其是本申请第九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地端子10与第八实施例的接地端子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桥接件1012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桥接件1012位于第一接地端部101a,另一个桥接件1012位于第二接地端部101b上,更能提高接地端子本体101的结构强度。再另一实施例中,两个桥接件1012可同时位于第一接地端部101a或第二接地端部101b。由第八实施例和第九实施例可知,桥接件1012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或多个,以加强接地端子本体101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让接地端子本体101具有良好的弹性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通过电磁屏蔽件的第一表面与接地端子的接地端子本体为面接触,增加电磁屏蔽件与接地端子的接地端子本体的接触面积,两者之间的阻抗值较小,不容易产生电荷累积的问题,可迅速将电磁屏蔽件所吸收/屏蔽的噪声迅速接地,大幅提升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率。此外通过于同一接地端子上设置多个接地装配脚,以增加接地端子的宽度,能有效保护位于两个接地端子之间的信号端子,让使用本申请的端子结构的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SI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28)

1.一种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接地端子,每个所述接地端子具有接地端子本体;
多个信号端子,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每个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信号端子本体;
绝缘本体,设置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本体和多个所述信号端子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镂空部,多个所述接地端子本体和多个所述信号端子本体从所述镂空部露出;
电磁屏蔽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多个所述第一凹槽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多个所述第二凹槽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与多个所述第二凹槽交错排列,所述电磁屏蔽件设置于所述镂空部中,所述第一表面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本体接触,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本体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凹槽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信号端子本体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件为波浪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地端子本体具有第一接地端部和第二接地端部,所述第一接地端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接地端部的延伸方向正交;每个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信号端子本体具有第一信号端部和第二信号端部,所述第一信号端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信号端部的延伸方向正交,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部与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部相互平行并且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部与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部相互平行并且沿着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正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分离设置的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部和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部,所述第二绝缘体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部和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部,所述第一绝缘体具有第一镂空部,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部和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部从第一镂空部露出,所述第二绝缘体具有第二镂空部,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部和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部从第二镂空部露出,所述电磁屏蔽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磁屏蔽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镂空部和所述第二镂空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镂空部的所述电磁屏蔽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部接触,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部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凹槽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一信号端部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镂空部的所述电磁屏蔽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部接触,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部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凹槽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二信号端部对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部和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部,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部和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部从所述镂空部露出,所述电磁屏蔽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部接触,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部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凹槽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一信号端部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地端子还具有接地接脚和多个接地装配脚,所述接地接脚设置于所述接地端子本体的一端,多个所述接地装配脚间隔设置于所述接地端子本体的另一端;每个所述信号端子还具有信号接脚和信号装配脚,所述信号接脚和所述信号装配脚分别设置于所述信号端子本体的两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接地接脚与多个所述信号接脚之间具有多个第一间距,多个所述接地装配脚与多个所述信号装配脚之间具有多个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接地接脚与多个所述信号接脚之间具有多个第一间距,多个所述接地装配脚与多个所述信号装配脚之间具有多个第二间距和多个第三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并且等于所述第一间距。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位于相邻的所述接地接脚与所述信号接脚之间或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接脚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地接脚和每个所述信号接脚分别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线,所述第一间距为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接脚的两个所述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相邻的所述接地接脚的所述中心线和所述信号接脚的所述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12.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距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装配脚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装配脚之间或相邻的所述接地装配脚与所述信号装配脚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地装配脚和每个所述信号装配脚分别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线,所述第二间距为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装配脚的两个所述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装配脚的两个所述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相邻的所述接地装配脚的所述中心线和所述信号装配脚的所述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间距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装配脚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信号装配脚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线,所述第三间距为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装配脚的两个所述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为0.8mm,所述第二间距为0.6mm。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三间距均为0.8mm,所述第二间距为0.6mm。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高速信号区和低速信号区,所述高速信号区具有多个所述接地端子和多个所述信号端子,多个所述接地装配脚与多个所述信号装配脚之间具有多个所述第二间距,所述低速信号区具有多个所述信号端子,多个所述信号装配脚之间具有多个所述第三间距。
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地端子本体具有开槽,所述开槽从所述接地端子本体靠近所述接地接脚的一端往所述接地装配脚延伸。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贯穿所述接地端子本体与所述接地装配脚连接的一端,所述开槽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装配脚之间。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本体还具有桥接件,所述桥接件连接所述开槽相对的两个侧壁。
2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地端子本体与所述接地接脚连接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接地端子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并且等于所述接地接脚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2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信号端子本体与所述信号接脚连接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信号端子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并且等于所述信号接脚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地端子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每个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信号端子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25.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本体,具有容置槽;
两个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连接器本体,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连接器本体的表面上具有多个导电垫,多个所述导电垫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多个所述接地端子和多个所述信号端子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导电垫焊接。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端子结构沿着与所述电路板正交的方向间隔设置。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子结构的所述电磁屏蔽件通过导体与另一个所述端子结构的所述电磁屏蔽件连接。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端子结构沿着与所述电路板正交的方向堆叠设置,每个所述端子结构的所述电磁屏蔽件的所述第二表面与另一个所述端子结构的所述电磁屏蔽件的多个所述第二表面接触。
CN202021483650.3U 2020-07-24 2020-07-24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Active CN212412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83650.3U CN212412345U (zh) 2020-07-24 2020-07-24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TW109212063U TWM607468U (zh) 2020-07-24 2020-09-14 端子結構和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83650.3U CN212412345U (zh) 2020-07-24 2020-07-24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2345U true CN212412345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5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83650.3U Active CN212412345U (zh) 2020-07-24 2020-07-24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2345U (zh)
TW (1) TWM607468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8548A (zh) * 2021-02-19 2021-06-08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3036541A (zh) * 2021-02-25 2021-06-25 中山得意电子有限公司 电性模组
US11637390B2 (en) 2019-01-25 2023-04-25 Fci Usa Llc I/O connector configured for cable connection to a midboard
US11670879B2 (en) 2020-01-28 2023-06-06 Fci Usa Llc High frequency midboard connector
US11715922B2 (en) 2019-01-25 2023-08-01 Fci Usa Llc I/O connector configured for cabled connection to the midboard
US11870174B2 (en) 2021-02-19 2024-01-09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37390B2 (en) 2019-01-25 2023-04-25 Fci Usa Llc I/O connector configured for cable connection to a midboard
US11715922B2 (en) 2019-01-25 2023-08-01 Fci Usa Llc I/O connector configured for cabled connection to the midboard
US11984678B2 (en) 2019-01-25 2024-05-14 Fci Usa Llc I/O connector configured for cable connection to a midboard
US11670879B2 (en) 2020-01-28 2023-06-06 Fci Usa Llc High frequency midboard connector
CN112928548A (zh) * 2021-02-19 2021-06-08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2928548B (zh) * 2021-02-19 2023-01-20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1855391B2 (en) 2021-02-19 2023-12-26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duced crosstalk
US11870174B2 (en) 2021-02-19 2024-01-09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036541A (zh) * 2021-02-25 2021-06-25 中山得意电子有限公司 电性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7468U (zh) 2021-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12345U (zh)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CN111769395B (zh)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CN111769396B (zh)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CN108631094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US7008267B2 (en) Shielded board-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38431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liabl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6328602B1 (en) Connector with less crosstalk
CN112072401B (zh)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CN112103723B (zh)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CN210489984U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
TW201535875A (zh) 插頭連接器及與之對接的插座連接器
US2009023347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module
CN112701511B (zh) 电连接器
TWI823116B (zh) 電連接器
CN206947652U (zh)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CN111755912A (zh) 电连接结构
WO2009032807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varying offset between adjacent electrical contacts
CN212392442U (zh) 电连接结构
TWI506756B (zh) 晶片模組及電路板
CN112186387B (zh) 电连接器
CN216563653U (zh) 一种改良的高速电连接器
CN218919314U (zh) 对接元件和连接器组合
CN213242871U (zh) 电连接器
US20230378680A1 (en) Connector
CN211829307U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5

Address after: 523000 No. 17, kuiqing Road, Qinghuang Industrial Zone, Qinghuang village, Qingx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1, building 2, No.5, information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808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Lixu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