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02651U - 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02651U
CN212402651U CN202020732714.2U CN202020732714U CN212402651U CN 212402651 U CN212402651 U CN 212402651U CN 202020732714 U CN202020732714 U CN 202020732714U CN 212402651 U CN212402651 U CN 212402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ynchronous belt
longitudinal
manipulator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27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海洋
张星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Quanchai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Quanchai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Quanchai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Quanchai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327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02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02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02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包括机架、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伸缩装置和机械手;机架包括支架,以及固定连接在支架为矩形框架结构底部四角的四个支柱;横向移动装置设置在支架顶部;纵向移动装置设置在横向移动装置顶部;伸缩装置固定设置在纵向移动装置上,且伸缩装置的输出端伸出至支架下方;机械手装配在伸缩装置的输出端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的设置,实现发动机机体的精准定位,且通过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和伸缩装置共同工作,实现发动机机体上下料的全自动化操作,降低了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机体组主要由气缸盖、气缸盖罩、气缸衬垫、气缸体、主轴承盖和油底壳等组成,机体组是发动机的支架,是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和发动机各系统主要零部件的装配机体。在实际生产装配工序中,发动机机体装配和拆卸,以及组装好的发动机机体装配到发动机内为不同的工序流程,因此需要将上游工位上的组装好的发动机机体运送到下游安装工位去。然而现有的发动机机体上下料多为非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工人的劳动量大,且工作的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机体全自动化上下料操作、降低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包括机架、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伸缩装置和机械手;所述机架包括支架,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底部四角的四个支柱;所述横向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顶部;所述纵向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横向移动装置顶部;所述伸缩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纵向移动装置上,且所述伸缩装置的输出端伸出至所述支架下方;所述机械手装配在所述伸缩装置的输出端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将发动机机体从上游工位自动输送到下游工位,而设计的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使用时需要先启动横向移动装置,横向移动装置工作并带动纵向移动装置进行横向移动,进而带动伸缩装置进行横向移动,带动机械手横向移动,实现机械手的横向定位;然后可启动纵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工作并带动伸缩装置进行纵向移动,进而带动机械手进行纵向移动,实现机械手的纵向定位,使得机械手与上游工位处的发动机机体的位置相对应,然后启动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输出端伸长,紧接着启动机械手对发动机机体进行抓取,然后再次分别启动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对机械手进行定位,直至机械手位于上游工位上方时停止,再分别启动伸缩装置和机械手,进而将发动机机体输送到下游工位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的设置,实现发动机机体的精准定位,且通过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和伸缩装置共同工作,实现发动机机体上下料的全自动化操作,降低了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地,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的矩形框架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两个横向边框顶部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导轨。
优选地,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同步带轮A、第一同步带、同步带轮B和第一移动框架;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同步带轮A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一纵向边框上,且所述同步带轮A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同步带轮B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另一纵向边框上,且所述同步带轮B通过第一同步带与所述同步带轮A摩擦传动;所述第一移动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同步带上,且所述第一移动框架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的两个横向边框顶部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框架两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轨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
使用时需要先启动横向移动装置,第一伺服电机工作其输出轴带动同步带轮A转动,同步带轮A转动通过第一同步带的摩擦传动带动同步带轮B转动,第一同步带横向移动带动第一移动框架横向移动,第一移动框架底部两端的第一滑块与第一导轨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第一移动框架移动带动纵向移动装置进行横向移动,进而带动伸缩装置进行横向移动,带动机械手横向移动,实现机械手的横向定位;然后可启动纵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工作并带动伸缩装置进行纵向移动,进而带动机械手进行纵向移动,实现机械手的纵向定位,使得机械手与上游工位处的发动机机体的位置相对应,然后启动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输出端伸长,紧接着启动机械手对发动机机体进行抓取,然后再次分别启动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对机械手进行定位,直至机械手位于上游工位上方时停止,再分别启动伸缩装置和机械手,进而将发动机机体输送到下游工位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框架为一体成型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一移动框架的两个纵向边框顶部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二导轨。
优选地,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同步带轮C、第二同步带、同步带轮D和第二移动框架;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和同步带轮C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框架的一横向边框上,且所述同步带轮C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同步带轮D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框架的另一横向边框上,且所述同步带轮D通过第二同步带与所述同步带轮C摩擦传动;所述第二移动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同步带上,且所述第二移动框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框架的两个纵向边框顶部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移动框架为一体成型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二移动框架两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导轨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
使用时需要先启动横向移动装置,第一伺服电机工作其输出轴带动同步带轮A转动,同步带轮A转动通过第一同步带的摩擦传动带动同步带轮B转动,第一同步带横向移动带动第一移动框架横向移动,第一移动框架底部两端的第一滑块与第一导轨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第一移动框架移动带动纵向移动装置进行横向移动,进而带动伸缩装置进行横向移动,带动机械手横向移动,实现机械手的横向定位;然后可启动纵向移动装置,第二伺服电机工作并带动同步带轮C转动,同步带轮C通过第二同步带的摩擦传动带动同步带轮D转动,第二同步带进行纵向移动,带动第二移动框架纵向移动,进而带动机械手进行纵向移动,实现机械手的纵向定位,使得机械手与上游工位处的发动机机体的位置相对应,然后启动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输出端伸长,紧接着启动机械手对发动机机体进行抓取,然后再次分别启动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对机械手进行定位,直至机械手位于上游工位上方时停止,再分别启动伸缩装置和机械手,进而将发动机机体输送到下游工位上。
优选地,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连接杆和伺服气缸;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移动框架的两个纵向边框上;所述伺服气缸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伺服气缸的伸缩杆伸出至所述支架下方;所述机械手装配在所述伺服气缸的伸缩杆端部。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下方的发动机机体输送装置和发动机机体承接托盘。
工作原理:使用时需要先启动横向移动装置,第一伺服电机工作其输出轴带动同步带轮A转动,同步带轮A转动通过第一同步带的摩擦传动带动同步带轮B转动,第一同步带横向移动带动第一移动框架横向移动,第一移动框架底部两端的第一滑块与第一导轨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第一移动框架移动带动纵向移动装置进行横向移动,进而带动伸缩装置进行横向移动,带动机械手横向移动,实现机械手的横向定位;然后可启动纵向移动装置,第二伺服电机工作并带动同步带轮C转动,同步带轮C通过第二同步带的摩擦传动带动同步带轮D转动,第二同步带进行纵向移动,带动第二移动框架纵向移动,进而带动机械手进行纵向移动,实现机械手的纵向定位,使得机械手与上游工位处的发动机机体的位置相对应,然后启动伸缩装置,伺服气缸的伸缩杆伸长至位于发动机机体输送装置上的发动机机体上,紧接着启动机械手对发动机机体进行抓取,然后再次分别启动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对机械手进行定位,直至机械手位于发动机机体承接托盘上方时停止,再分别启动伸缩装置和机械手,进而将发动机机体输送到发动机机体承接托盘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的设置,实现发动机机体的精准定位,且通过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和伸缩装置共同工作,实现发动机机体上下料的全自动化操作,降低了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横向移动装置的设置,可实现机械手与发动机机体之间的横向定位。
3、本实用新型通过纵向移动装置的设置,可实现机械手与发动机机体之间的纵向定位。
4、通过伸缩装置和机械手的设置,实现发动机机体的抓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和伸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机体输送装置和发动机机体承接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机架;11、支架;111、第一导轨;12、支柱;2、横向移动装置;21、第一伺服电机;22、同步带轮A;23、第一同步带;24、同步带轮B;25、第一移动框架;251、第一滑块;252、第二导轨;3、纵向移动装置;31、第二伺服电机;32、同步带轮C;33、第二同步带;34、同步带轮D;35、第二移动框架;351、第二滑块;4、伸缩装置;41、连接杆;42、伺服气缸;5、机械手;6、发动机机体输送装置;7、发动机机体承接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包括机架1、横向移动装置2、纵向移动装置3、伸缩装置4和机械手5。
如图1、图2所示,机架1包括支架11,本实施例的支架11为一体成型的矩形框架结构,支架11底部四角焊接有四个支柱12,四个支柱12的顶端也可以采用现有的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支架11底部四角;支架11的两个横向边框顶部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导轨111,第一导轨111可以采用现有的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支架11的两个横向边框顶部,也可以直接焊接在支架11的两个横向边框顶部。
如图1所示,并具体以图1的方位为参照,横向移动装置2包括第一伺服电机21、同步带轮A22、第一同步带23、同步带轮B24和第一移动框架25。
第一伺服电机21和同步带轮A22均固定设置在支架11的同一个纵向边框顶部,第一伺服电机21采用现有的电机安装架且配合螺栓安装在支架11的一个纵向边框顶部,同步带轮A22装配在轴承座内孔中,轴承座采用螺栓安装在支架11的一个纵向边框顶部,且同步带轮A22与第一伺服电机21的输出轴同轴焊接固定;同步带轮B24固定设置在支架11的另一纵向边框上,同步带轮B24采用轴承座安装的方式并配以螺栓安装在支架11的另一纵向边框顶部,且同步带轮B24通过第一同步带23与同步带轮A22摩擦传动;第一移动框架25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一同步带23上。
如图3所示,第一移动框架25两端底部均焊接有第一滑块251,第一滑块251与第一导轨111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
如图1、图4所示,第一移动框架25为矩形框架结构,第一移动框架25的两个纵向边框顶部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二导轨252,第二导轨252可以采用现有的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第一移动框架25的两个纵向边框顶部,也可以直接焊接在第一移动框架25的两个纵向边框顶部。
如图2所示,并具体以图2的方位为参照,纵向移动装置3包括第二伺服电机31、同步带轮C32、第二同步带33、同步带轮D34和第二移动框架35;
第二伺服电机31和同步带轮C32均固定设置在第一移动框架25的一横向边框上,第二伺服电机31采用现有的电机安装架且配合螺栓安装在第一移动框架25的一个横向边框顶部,同步带轮C32装配在轴承座内孔中,轴承座采用螺栓安装在第一移动框架25的一个横向边框顶部,且同步带轮C32与第二伺服电机31的输出轴同轴焊接固定;同步带轮D34固定设置在第一移动框架25的另一横向边框上,同步带轮D34采用轴承座安装的方式并配以螺栓安装在第一移动框架25的另一横向边框顶部,且同步带轮D34通过第二同步带33与同步带轮C32摩擦传动;第二移动框架35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二同步带33上。
如图4所示,第二移动框架35两端底部均焊接有第二滑块351,第二滑块351与第二导轨252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
如图1、图2所示,伸缩装置4包括连接杆41和伺服气缸42;连接杆41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二移动框架35的两个纵向边框上;伺服气缸42采用现有的气缸安装架并配合螺栓安装连接杆41上,且伺服气缸42的伸缩杆伸出至支架11下方;机械手5采用现有的螺栓连接的方式装配在伺服气缸42的伸缩杆端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将发动机机体从上游工位自动输送到下游工位,而设计的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使用时需要先启动横向移动装置2,第一伺服电机21工作其输出轴带动同步带轮A22转动,同步带轮A22转动通过第一同步带23的摩擦传动带动同步带轮B24转动,第一同步带23横向移动带动第一移动框架25横向移动,第一移动框架25底部两端的第一滑块251与第一导轨111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第一移动框架25移动带动纵向移动装置3进行横向移动,进而带动伸缩装置4进行横向移动,带动机械手5横向移动,实现机械手5的横向定位;然后可启动纵向移动装置3,第二伺服电机31工作并带动同步带轮C32转动,同步带轮C32通过第二同步带33的摩擦传动带动同步带轮D34转动,第二同步带33进行纵向移动,带动第二移动框架35纵向移动,进而带动机械手5进行纵向移动,实现机械手5的纵向定位,使得机械手5与上游工位处的发动机机体的位置相对应,然后启动伸缩装置4,伺服气缸42的伸缩杆伸长至位于发动机机体输送装置6上的发动机机体上,紧接着启动机械手5对发动机机体进行抓取,然后再次分别启动横向移动装置2、纵向移动装置3对机械手5进行定位,直至机械手5位于上游工位上方时停止,再分别启动伸缩装置4和机械手5,进而将发动机机体输送到下游工位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优点: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横向移动装置2、纵向移动装置3的设置,实现发动机机体的精准定位,且通过横向移动装置2、纵向移动装置3和伸缩装置4共同工作,实现发动机机体上下料的全自动化操作,降低了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横向移动装置2的设置,可实现机械手5与发动机机体之间的横向定位;其三,本实用新型通过纵向移动装置3的设置,可实现机械手5与发动机机体之间的纵向定位;其四,通过伸缩装置4和机械手5的设置,实现发动机机体的抓取。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支架11下方的发动机机体输送装置6和发动机机体承接托盘7。
使用时需要先启动横向移动装置2,第一伺服电机21工作其输出轴带动同步带轮A22转动,同步带轮A22转动通过第一同步带23的摩擦传动带动同步带轮B24转动,第一同步带23横向移动带动第一移动框架25横向移动,第一移动框架25底部两端的第一滑块251与第一导轨111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第一移动框架25移动带动纵向移动装置3进行横向移动,进而带动伸缩装置4进行横向移动,带动机械手5横向移动,实现机械手5的横向定位;然后可启动纵向移动装置3,第二伺服电机31工作并带动同步带轮C32转动,同步带轮C32通过第二同步带33的摩擦传动带动同步带轮D34转动,第二同步带33进行纵向移动,带动第二移动框架35纵向移动,进而带动机械手5进行纵向移动,实现机械手5的纵向定位,使得机械手5与上游工位处的发动机机体的位置相对应,然后启动伸缩装置4,伺服气缸42的伸缩杆伸长至位于发动机机体输送装置6上的发动机机体上,紧接着启动机械手5对发动机机体进行抓取,然后再次分别启动横向移动装置2、纵向移动装置3对机械手5进行定位,直至机械手5位于发动机机体承接托盘7上方时停止,再分别启动伸缩装置4和机械手5,进而将发动机机体输送到发动机机体承接托盘7上。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伸缩装置和机械手;所述机架包括支架,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底部四角的四个支柱;所述横向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顶部;所述纵向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横向移动装置顶部;所述伸缩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纵向移动装置上,且所述伸缩装置的输出端伸出至所述支架下方;所述机械手装配在所述伸缩装置的输出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的矩形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两个横向边框顶部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导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同步带轮A、第一同步带、同步带轮B和第一移动框架;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同步带轮A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一纵向边框上,且所述同步带轮A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同步带轮B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另一纵向边框上,且所述同步带轮B通过第一同步带与所述同步带轮A摩擦传动;所述第一移动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同步带上,且所述第一移动框架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的两个横向边框顶部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框架两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轨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框架为一体成型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一移动框架的两个纵向边框顶部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二导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同步带轮C、第二同步带、同步带轮D和第二移动框架;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和同步带轮C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框架的一横向边框上,且所述同步带轮C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同步带轮D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框架的另一横向边框上,且所述同步带轮D通过第二同步带与所述同步带轮C摩擦传动;所述第二移动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同步带上,且所述第二移动框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框架的两个纵向边框顶部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框架为一体成型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二移动框架两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导轨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连接杆和伺服气缸;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移动框架的两个纵向边框上;所述伺服气缸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伺服气缸的伸缩杆伸出至所述支架下方;所述机械手装配在所述伺服气缸的伸缩杆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下方的发动机机体输送装置和发动机机体承接托盘。
CN202020732714.2U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 Active CN212402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2714.2U CN212402651U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2714.2U CN212402651U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02651U true CN212402651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375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32714.2U Active CN212402651U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026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3575A (zh) * 2021-09-16 2021-12-07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转移机构
CN113859967A (zh) * 2021-09-16 2021-12-31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烘烤用上料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3575A (zh) * 2021-09-16 2021-12-07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转移机构
CN113859967A (zh) * 2021-09-16 2021-12-31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烘烤用上料机
CN113859967B (zh) * 2021-09-16 2023-12-01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烘烤用上料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02651U (zh) 一种发动机机体上下料机
CN206679842U (zh) 一种锂电池盖板自动供料机构
CN106239496B (zh) 一种用于汽车减振器防尘罩取件的机器人
CN109987395B (zh) 用于手机边框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07047276B (zh) 一种绿叶蔬菜自动化漂浮栽培系统
CN109250467A (zh) 一种方管自动上料及伺服定位机构
CN105923369A (zh) 智能化搬运线
CN201900410U (zh) 自动焊接装置
CN210236494U (zh) 一种袋装物料自动装车机
CN109968280A (zh) 一种全自动轴承压装机
CN108857246A (zh) 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的空中运行夹具库进出装置
CN110697612A (zh) 一种输送盘机
CN105458062B (zh) 自动冲切机
CN210795627U (zh) 一种输送盘机
CN111015638A (zh) 一种发动机缸套抓取装置
CN217045159U (zh) 一种车桥连续焊接输送机构
CN205739266U (zh) 一种带螳螂臂及自动调整机构的搬砖机
CN201694627U (zh) 一种空中旋转移载机
CN212330276U (zh) 塑胶件上下壳体弹簧自动组装设备
CN211565889U (zh) 一种气动搬箱机械手
CN210064180U (zh) 一种悬挂链上下件机构
JPS6118628A (ja) プレス間搬送装置
CN108907153A (zh) 铸件夹取方法
CN214651168U (zh) 一种自动化流水线定位卸料机构
CN217321969U (zh) 冲压线用分条伸缩皮带机伸缩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