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6999U - 粉罐车及其卸灰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罐车及其卸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6999U
CN212386999U CN202020792232.6U CN202020792232U CN212386999U CN 212386999 U CN212386999 U CN 212386999U CN 202020792232 U CN202020792232 U CN 202020792232U CN 212386999 U CN212386999 U CN 212386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h discharging
ash
cover
tank body
slid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922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
侯琨
孙加龙
李天宝
李晓
李正剑
樊勇
晋安
汪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CIMC Ruijia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CIMC Ruijia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CIMC Ruijia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CIMC Ruijia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922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6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6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6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罐车及其卸灰装置。卸灰装置包括出灰罩、出灰管及限位结构。出灰罩位于粉罐车的罐体内,并位于粉罐车的底部;出灰罩包括罩体及对称设置于罩体外周的多个止动座,罩体与罐体内部相通;出灰管位于出灰罩的上方;出灰管的一端套设于出灰罩的外周,另一端伸出罐体外,而能够将罐体内的物料输送至罐外;出灰管上开设有多个滑孔,多个滑孔与多个止动座相对应;各滑孔沿竖向设置,止动座凸伸出对应的滑孔,且止动座与滑孔滑动配合,而使出灰罩能够相对于出灰管升降至顶部极限位置或下降至底部极限位置;限位结构位于罐体内,安装于出灰管的外周,能够与止动座抵接而限制出灰罩的升降,使出灰罩位于顶部极限位置或底部极限位置。

Description

粉罐车及其卸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专用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粉罐车及其卸灰装置。
背景技术
粉罐车主要用于粉粒物料的输送,它集装载、运输、卸载于一体,主要采用气力输送方式输送物料,输送方便、简洁,且无污染。目前,粉罐车的出灰罩与出灰管固定焊接连接,无法满足不同卸灰状态下的卸灰,导致罐体内部粉料残留量较多,即粉粒卸灰剩余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卸灰较好的卸灰装置及采用该卸灰装置的粉罐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粉粒卸灰剩余量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卸灰装置,用于粉罐车的卸灰,所述卸灰装置包括:出灰罩,位于所述粉罐车的罐体内,并位于所述粉罐车的底部;所述出灰罩包括罩体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罩体外周的多个止动座,所述罩体与所述罐体内部相通;出灰管,位于所述出灰罩的上方;所述出灰管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出灰罩的外周,另一端伸出所述罐体外,而能够将所述罐体内的物料输送至罐外;所述出灰管上开设有多个滑孔,多个所述滑孔与多个所述止动座相对应;各所述滑孔沿竖向设置,所述止动座凸伸出对应的所述滑孔,且所述止动座与所述滑孔滑动配合,而使所述出灰罩能够相对于所述出灰管升降至顶部极限位置或下降至底部极限位置;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罐体内,安装于所述出灰管的外周,并能够与所述止动座抵接而限制所述出灰罩的升降,使所述出灰罩位于所述顶部极限位置或所述底部极限位置。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壳体,套设于所述出灰管的外周,并覆盖所述滑孔;所述壳体内具有多个通道,多个所述通道与多个所述滑孔对应设置;所述通道沿所述出灰管的周向延伸,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滑孔的中部,并与所述滑孔相通;限位珠,位于所述通道内,并能在所述通道内移动,而能够由所述第二端移动至所述第一端,所述限位珠在位于所述通道的第一端时,能够与所述止动座的顶部或底部抵接,而使所述出灰罩位于所述顶部极限位置或所述底部极限位置。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多个进气孔;多个所述进气孔与多个所述通道对应设置,且各所述进气孔与对应的所述通道之间相通,而能够向所述通道内供气。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孔的高度为40mm~100mm。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孔的高度为50mm~80mm。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出灰管包括竖直段和延伸段,所述竖直段上开设有所述滑孔,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竖直段的顶部连接,并穿过所述粉罐车伸出所述粉罐车外。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罩体包括连接段和出灰段;所述连接段呈圆筒状,且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止动座固定连接,所述出灰段位于所述连接段的下方,且所述出灰段的口径由顶部至底部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止动座与所述连接段的顶部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止动座包括安装板和滑块,所述罩体与所述滑块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连接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粉罐车,包括罐体及如上所述的卸灰装置,所述出灰罩和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罐体内。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卸灰装置包括出灰管、出灰罩及限位结构。出灰罩通过止动座与出灰管的滑孔的滑动配合,使出灰罩能够相对于出灰管升降。限位结构能够将出灰罩限制于顶部极限位置和底部极限位置,使出灰罩能够具有两个高度,满足不同卸灰状态下的卸灰,使卸灰装置能够更好的卸灰,进而降低卸灰剩余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粉罐车其中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罐体;2、卸灰装置;21、出灰罩;211、罩体;2111、连接段;2112、出灰段;212、止动座;2121、安装板;2122、滑块;22、出灰管;221、竖直段;222、延伸段;23、限位结构;231、壳体;2311、进气孔;232、限位珠。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罐车,适用于粉煤灰、水泥、石灰粉、矿石粉、颗粒碱等颗粒直径不大于0.1mm粉粒干燥物料的散装运输。
参阅图1,粉罐车主要包括罐体1和卸灰装置2。
罐体1用于装载粉粒物料。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的底部呈锥形,由罐体1的两端部向中间倾斜,形成V字型。
参阅图2和图3,卸灰装置2主要包括出灰罩21、出灰管22和限位结构23。
出灰罩21位于罐体1内,并位于罐体1的底部,且出灰罩21与罐体1底部的内壁具有间隔,而使罐体1内的粉料能够进入出灰罩21。本实施例中,出灰罩21位于罐体1的轴线中心线上,即出灰罩21位于罐体1轴线方向的中间。且出灰罩21还位于罐体1的横向中心线上,即出灰罩21在罐体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且出灰罩21的材料为不锈钢。
出灰罩21包括罩体211和多个止动座212。罩体211与罐体1内部相通,具体包括连接段2111和出灰段2112。连接段2111呈圆筒状。出灰段2112设置于连接段2111的底部,且出灰段2112的口径由顶部至底部口径渐增,而呈喇叭状。
多个止动座212沿罩体211的外周均匀布置,即多个止动座212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止动座212的数量为两个,其他实施例中,止动座212还可以为三个、四个或其他数量。
具体地,各止动座212与连接段2111的顶部连接固定,且各止动座212均包括安装板2121和垂直于安装板2121的滑块2122。安装板2121竖向延伸,并与连接段2111连接固定,且安装板2121与连接段2111的外周相匹配。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滑块2122与安装板2121高度方向的中部连接。且滑块2122与安装板2121一体成型。
出灰管22包括竖直段221和延伸段222。竖直段221位于罐体1内,并套设于出灰罩21的外周。竖直段221的外周开设有多个滑孔,多个滑孔与多个止动座212一一对应设置,即在本实施例中,滑孔的数量也为两个。其他实施例中,滑孔的数量与止动座212的数量一致,即止动座212为三个时,滑孔的数量也为三个;止动座212为四个时,滑孔的数量也为四个。
各滑孔沿竖向延伸。具体地,滑孔的高度为40~100mm。优选地,滑孔的高度为50~80mm。滑孔的高度依据罐体1的实际情况及卸灰的要求而设置。
竖直段221套设于出灰罩21外时,多个止动座212与多个滑孔一一对应,且多个止动座212的安装板2121均位于竖直段221内,各滑块2122由对应的滑孔伸出,并凸伸出竖直段221外。
竖直段221与出灰罩21之间滑动配合,而使出灰罩21能够沿滑孔升降。在滑块2122位于滑孔的底部时,出灰罩21位于底部极限位置;在滑块2122位于滑孔的顶部时,出灰罩21位于顶部极限位置。具体地,出灰罩21位于底部极限位置时,出灰罩21与罐体1底部之间具有高度差。在出灰罩21位于顶部极限位置时,出灰罩21与罐体1底部之间的高度差增大。
延伸段222一端与竖直段221的顶部连接,另一端穿过罐体1而伸出罐体1外,并能够与外界相通。
出灰管22与出灰罩21相通,出灰罩21与罐体1内相通,因此,出灰管22也与罐体1内相通。
具体地,出灰管22上设有卸灰阀,以控制罐体1内与罐体1外的连通或断开。
限位结构23位于罐体1内,并套设于出灰管22的竖直段221的外周。
具体地,限位结构23包括壳体231及多个限位珠232。壳体231套设于竖直段221的外周,且壳体231的高度方向上覆盖竖直段221上的滑孔。壳体231的顶部与竖直段221密封连接,壳体231的底部也与竖直段221密封连接。
壳体231具有多个通道,多个通道与多个滑孔一一对应设置。即在本实施例中,通道的数量也为两个。其他实施例中,通道的数量与滑孔的数量一致,即止动座212为三个时,滑孔和通道的数量也为三个;止动座212为四个时,滑孔和通道的数量也为四个。
各通道沿竖直段221的周向延伸。沿竖直段221的周向,各通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高度差,且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上方。即,通道由第二端向第一端倾斜向上。
具体地,第一端位于滑孔的中部,且通道在第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具有开口,而使第一端与滑孔相通。通道的第一端不妨碍出灰罩21的滑块2122在滑孔内的升降。通道的第二端处封闭。通道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2311,用于与外界气源连接。
多个限位珠232分别对应多个通道设置,且各限位珠232均位于对应的通道内。限位珠232能够在通道内由第二端移动至第一端。限位珠232的尺寸大于进气孔2311的尺寸而能够保证限位珠232位于通道内。限位珠232由于其自身重力而位于较低的第二端,在受到外力推动时会由第二端滚动至第一端。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珠232的直径与滑块2122在顶部极限位置和底部之间位置之间的高度差相一致。
限位结构23的限位原理:在出灰罩21移动至顶部极限位置时,向通道的进气孔2311提供气体,通过气体压力将限位珠232推至通道的第一端,限位珠232与滑块2122的底部抵接,而限制出灰罩21的向下运动,进而起到限位作用。在出灰罩21移动至底部极限位置时,向通道的进气孔2311提供气体,通过气体压力将限位珠232推至通道的第一端,限位珠232与滑块2122的顶部抵接,而限制出灰罩21的向上运动,进而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卸灰装置2的卸灰原理如下:
未卸灰前,出灰罩21由于重力作用而位于底部极限位置,及滑块2122位于滑孔的底部;限位珠232处于自然状态,及处于低点的第二端。
需要卸灰时,首先开启卸灰阀,出灰罩21由于出灰的冲击作用而移动至顶部极限位置。然后通过各通道的进气孔2311向通道内进气,此时气体压力将限位珠232推动至第二端,限位珠232与滑块2122的底部抵接而实现对出灰罩21的限位作用,使出灰罩21能够保持位于顶部极限位置,保持卸灰。
参阅图2,卸灰时,罐内的粉料由出灰罩21的底部进入,并向上移动至出灰管22的竖直段221,再沿出灰管22的延伸段222输送至罐外。
当卸灰压力降至一预设值时,停止对各通道进气,限位珠232由于自重作用而滚动至第二端,并关闭卸灰阀,使出灰罩21降低至底部极限位置。接着继续对各通道进行进气,将限位珠232推动至第一端,限位珠232与滑块2122的顶部抵接而实现对出灰罩21的限位作用,使出灰罩21能够保持位于底部极限位置。再开启卸灰阀,继续进行卸灰。
其中,卸灰压力的预设值对应于罐体1内的卸灰末期的压力值。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卸灰装置2进行卸灰,能够通过出灰罩21的升降功能,在罐体1内的粉料卸至末期时,降低出灰罩21的功能,更好的卸载位于罐体1底部的粉料,进而降低卸灰剩余量。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卸灰装置包括出灰管、出灰罩及限位结构。出灰罩通过止动座与出灰管的滑孔的滑动配合,使出灰罩能够相对于出灰管升降。限位结构能够将出灰罩限制于顶部极限位置和底部极限位置,使出灰罩能够具有两个高度,满足不同卸灰状态下的卸灰,使卸灰装置能够更好的卸灰,进而降低卸灰剩余量。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卸灰装置,用于粉罐车的卸灰,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灰装置包括:
出灰罩,位于所述粉罐车的罐体内,并位于所述粉罐车的底部;所述出灰罩包括罩体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罩体外周的多个止动座,所述罩体与所述罐体内部相通;
出灰管,位于所述出灰罩的上方;所述出灰管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出灰罩的外周,另一端伸出所述罐体外,而能够将所述罐体内的物料输送至罐外;所述出灰管上开设有多个滑孔,多个所述滑孔与多个所述止动座相对应;各所述滑孔沿竖向设置,所述止动座凸伸出对应的所述滑孔,且所述止动座与所述滑孔滑动配合,而使所述出灰罩能够相对于所述出灰管升降至顶部极限位置或下降至底部极限位置;
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罐体内,安装于所述出灰管的外周,并能够与所述止动座抵接而限制所述出灰罩的升降,使所述出灰罩位于所述顶部极限位置或所述底部极限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壳体,套设于所述出灰管的外周,并覆盖所述滑孔;所述壳体内具有多个通道,多个所述通道与多个所述滑孔对应设置;所述通道沿所述出灰管的周向延伸,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滑孔的中部,并与所述滑孔相通;
限位珠,位于所述通道内,并能在所述通道内移动,而能够由所述第二端移动至所述第一端,所述限位珠在位于所述通道的第一端时,能够与所述止动座的顶部或底部抵接,而使所述出灰罩位于所述顶部极限位置或所述底部极限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多个进气孔;多个所述进气孔与多个所述通道对应设置,且各所述进气孔与对应的所述通道之间相通,而能够向所述通道内供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孔的高度为40mm~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孔的高度为50mm~8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灰管包括竖直段和延伸段,所述竖直段上开设有所述滑孔,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竖直段的顶部连接,并穿过所述粉罐车伸出所述粉罐车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连接段和出灰段;所述连接段呈圆筒状,且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止动座固定连接,所述出灰段位于所述连接段的下方,且所述出灰段的口径由顶部至底部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座与所述连接段的顶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卸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座包括安装板和滑块,所述罩体与所述滑块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连接段连接。
10.一种粉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卸灰装置,所述出灰罩和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罐体内。
CN202020792232.6U 2020-05-12 2020-05-12 粉罐车及其卸灰装置 Active CN212386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92232.6U CN212386999U (zh) 2020-05-12 2020-05-12 粉罐车及其卸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92232.6U CN212386999U (zh) 2020-05-12 2020-05-12 粉罐车及其卸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6999U true CN212386999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49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92232.6U Active CN212386999U (zh) 2020-05-12 2020-05-12 粉罐车及其卸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6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3359B (zh) 一种卧式气卸式粉料运输车卸料系统
CN212386999U (zh) 粉罐车及其卸灰装置
CN215400756U (zh) 粉粒物料运输罐体及粉粒物料运输车
US20030206776A1 (en) Railroad hopper car unloader
CN110759096A (zh) 具有动态快速出料功能的粉末材料装运装置
CN212504950U (zh) 一种用于高炉重力除尘卸灰的系统
CN103332458A (zh) 一种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细灰气力输送系统
CN104609188A (zh) 一种真空条件下粉末物料自动给料系统
CN111674967A (zh) 翻车卸料输送装置及翻车卸料输送方法
CN103332493A (zh) 一种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粗灰气力输送方法
CN109398984B (zh) 一种高效节能全自动粉粒物料运输车卸料装置
CN113772277A (zh) 一种粉粒物料车的罐体结构
US2897009A (en) Conveyor system for fine solids
CN204624347U (zh) 一种卧式气卸式粉料运输车卸料系统
CN2218723Y (zh) 粉粒气动卸料集装箱
CN114476710A (zh) 一种用于粉粒料散货的卸料系统
CN111902351B (zh) 固体转载
CN113462839A (zh) 一种高炉除灰系统及高炉除灰方法
CN203173201U (zh) 用于粉粒物料运输车的气卸漏斗装置
CN210556919U (zh) 一种吸引压送车罐体
CN218670766U (zh) 一种复式蝶阀给料装置
CN219525553U (zh) 一种立式罐双层双向流化装置
CN211392407U (zh) 粉体转运料仓
CN218950023U (zh) 一种粉粒物料车的罐体结构
CN214421782U (zh) 一种散料装车用炮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