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6591U - 一种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6591U
CN212386591U CN202020887169.4U CN202020887169U CN212386591U CN 212386591 U CN212386591 U CN 212386591U CN 202020887169 U CN202020887169 U CN 202020887169U CN 212386591 U CN212386591 U CN 212386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wing
side tail
automobile
shell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871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盛平
付强
张晓龙
梅肖
张辉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871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6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6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65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如何优化侧尾翼和D柱相对位置,进一步降低风阻系数,提升车辆行驶稳定性,降低燃油消耗的技术问题。一种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包括侧尾翼和D柱外壳,所述侧尾翼的顶部和底部均与D柱外壳外侧面相固连,所述侧尾翼与D柱外壳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导风通道。本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可进一步降低风阻系数,降低燃油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高等级公路的发展、汽车车速的提高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安全性、舒适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设计空气动力特性良好的汽车,降低汽车风阻系数是提高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的重要途径。汽车尾翼在汽车高速行驶时,可增大汽车向下的压力,降低升力,提高汽车的高速行驶稳定性。尾翼也能降低汽车的空气阻力,因此,高速汽车加装尾翼对于节省燃油也有一定的帮助。一些车型甚至采用主动式尾翼,以适应不同的驾驶模式,但主动式尾翼成本较高,目前主要应用在豪华车型上。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20017637.8,授权公告号为CN202449086U,公开日为2012年09月26日,公开了一种汽车扰流装置,其包括一控制单元、一与所述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的开关单元、一能移动的设于汽车尾翼下方的扰流板、一与所述扰流板相联接的滑动单元、及一与所述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且与所述滑动单元相联接的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驱动所述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带动扰流板能移动的伸出汽车尾翼的后方。
上述申请的汽车扰流装置,能有效减小车辆的风阻系数,有效提升车辆行驶稳定性,降低燃油消耗。
汽车侧尾翼也是一种减阻的装置,安装在D柱和尾翼之间,通过优化侧尾翼和D柱相对位置有可能进一步降低风阻系数,降低汽车油耗。目前业内关于侧尾翼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其制造和安装工艺上,尚无技术基于降低风阻系数对侧尾翼和D柱布置方法进行优化。此外,在造型设计中,常常要求整车侧边避免过于平直,如何优化侧尾翼和D柱相对位置,进一步降低风阻系数是空气动力学面对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优化侧尾翼和D柱相对位置,进一步降低整车风阻系数,降低燃油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包括侧尾翼和D柱外壳,所述侧尾翼的顶部和底部均与D柱外壳外侧面相固连,所述侧尾翼与D柱外壳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导风通道。
侧尾翼,位于汽车尾翼的两侧,侧尾翼与D柱外壳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导风通道,气流流入导风通道,使汽车尾部流场更加均匀,尾部压力增大,进一步降低风阻系数,降低燃油消耗。
在上述的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中,所述D柱外壳与侧尾翼相对的外侧面上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的内壁与侧尾翼形成导风通道;
所述D柱外壳外侧面上设有呈上下设置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所述上连接片设于凹槽一上端内壁上,所述下连接片设于凹槽一下端内壁上,所述上连接片与侧尾翼顶部固连,所述下连接片与侧尾翼底部固连,使侧尾翼能够与D柱外壳连接更为牢固,紧凑,贴合性好;
所述侧尾翼与D柱外壳相对的内侧面上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的内壁与D柱外壳形成导风通道;
所述导风通道进口为弧形口,弧形口满足造型设计要求,结构美观,使更多气流能够进入;
所述导风通道横向设置,便于气流能够沿D柱外壳外侧面进入;
所述D柱外壳外侧面为弧形面,使D柱造型美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侧尾翼与D柱外壳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导风通道,气流流入导风通道,使汽车尾部流场更加均匀,尾部压力增大,进一步降低风阻系数,降低燃油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1。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2。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3。
图4是图2的B部放大图。
图5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中,1、侧尾翼;2、D柱外壳;3、导风通道;4、上连接片;5、下连接片;6、凹槽一;7、凹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包括侧尾翼1和D柱外壳2,D柱外壳2与侧尾翼1相对的外侧面上设有凹槽一6,凹槽一6的内壁与侧尾翼1形成导风通道3,优选,导风通道3进口为弧形口,弧形口满足造型设计要求,结构美观,使更多气流能够进入,导风通道3横向设置,便于气流能够沿D柱外壳2外侧面进入,D柱外壳2外侧面上设有呈上下设置的上连接片4和下连接片5,上连接片4设于凹槽一6上端内壁上,下连接片5设于凹槽一6下端内壁上,上连接片4与侧尾翼1顶部固连,下连接片5与侧尾翼1底部固连,使侧尾翼1能够与D柱外壳2连接更为牢固,紧凑,贴合性好。
D柱外壳2外侧面为弧形面,使D柱造型美观。
气流流入导风通道3,使汽车尾部流场更加均匀,尾部压力增大,进一步降低风阻系数,降低燃油消耗。
实施例二
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包括侧尾翼1和D柱外壳2,侧尾翼1与D柱外壳2相对的内侧面上设有凹槽二7,凹槽二7的内壁与D柱外壳2形成导风通道3,优选,导风通道3进口为弧形口,弧形口满足造型设计要求,结构美观,使更多气流能够进入,导风通道3横向设置,便于气流能够沿D柱外壳2外侧面进入。
D柱外壳2外侧面为弧形面,使D柱造型美观。
气流流入导风通道3,使汽车尾部流场更加均匀,尾部压力增大,进一步降低风阻系数,降低燃油消耗。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包括侧尾翼(1)和D柱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尾翼(1)的顶部和底部均与D柱外壳(2)外侧面相固连,所述侧尾翼(1)与D柱外壳(2)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导风通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外壳(2)与侧尾翼(1)相对的外侧面上设有凹槽一(6),所述凹槽一(6)的内壁与侧尾翼(1)形成导风通道(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外壳(2)外侧面上设有呈上下设置的上连接片(4)和下连接片(5),所述上连接片(4)设于凹槽一(6)上端内壁上,所述下连接片(5)设于凹槽一(6)下端内壁上,所述上连接片(4)与侧尾翼(1)顶部固连,所述下连接片(5)与侧尾翼(1)底部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尾翼(1)与D柱外壳(2)相对的内侧面上设有凹槽二(7),所述凹槽二(7)的内壁与D柱外壳(2)形成导风通道(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3)进口为弧形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3)横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外壳(2)外侧面为弧形面。
CN202020887169.4U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 Active CN212386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87169.4U CN212386591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87169.4U CN212386591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6591U true CN212386591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2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87169.4U Active CN212386591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65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583A1 (zh) * 2022-03-29 2023-10-05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风道系统及其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583A1 (zh) * 2022-03-29 2023-10-05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风道系统及其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86591U (zh) 一种汽车侧尾翼和d柱连接结构
CN214823696U (zh) 汽车主动尾翼扰流板
CN202966462U (zh) 用于车辆的篷顶装置
CN201198328Y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导流板
CN111055934B (zh) 一种汽车下导流板组件
CN215922363U (zh) 一种基于cfd的低速赛车的后翼
CN111634337A (zh) 一种多自由度汽车主动空气动力学套件
CN1820998A (zh) 汽车散热器前端框架
CN202400170U (zh) 一种汽车扰流板
CN208774896U (zh) 具有降低风阻的eva型电动车车体结构
CN111017040B (zh) 汽车大包围的扰流结构
CN211663055U (zh) 新能源车体用高效散热结构
CN110104078B (zh) 一种镂空式可降阻减升suv后扰流板
CN201136554Y (zh) 椭圆形汽车车体
CN219565286U (zh) 一种车辆尾翼及车辆
CN218577897U (zh) 应用于展车的电动可延尾翼
CN221090661U (zh) 一种重卡后视镜
CN214296184U (zh) 尾翼结构及汽车
CN114394161B (zh) 一种运动导流尾翼总成及车辆
CN214776206U (zh) 一种降风阻的汽车尾翼
CN209776588U (zh) 一种载货汽车顶盖导流罩
CN219749971U (zh) 一种suv车型尾翼扰流结构
CN214451393U (zh) 一种降低气动阻力的汽车尾翼
CN220199427U (zh) 一种车辆机罩总成及车辆
CN220281523U (zh) 一种分段组合式汽车尾部扰流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