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6584U -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6584U
CN212386584U CN202020681912.0U CN202020681912U CN212386584U CN 212386584 U CN212386584 U CN 212386584U CN 202020681912 U CN202020681912 U CN 202020681912U CN 212386584 U CN212386584 U CN 212386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beam
matching surface
tie
vehicle
fram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819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伟
李博超
金帅
李国红
李波
任献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819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6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6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6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所述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包括:连接梁支架、连接梁和第一焊接结构,所述连接梁支架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第一配合面、插接槽的至少部分敞开以形成敞开口;所述连接梁的一端与插接槽插接配合,所述连接梁上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面配合的第二配合面,所述连接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敞开口正对的第三配合面;所述第一焊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且延伸至所述第三配合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总成,该副车架总成中设置有第一焊接结构,提升了连接梁与连接梁支架的焊接强度,加强了连接梁与连接梁支架焊接处的强度,从而提高了副车架总成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全铝型焊接副车架焊接结构设计经验不足,在对全铝型焊接副车架时,由于焊接面小,焊缝上会产生较大的应力且集中在焊缝上,导致在焊缝处发生断裂,副车架的结构溃缩,严重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该副车架总成中设置有第一焊接结构,提升了连接梁与连接梁支架的焊接强度,加强了连接梁与连接梁支架焊接处的强度,从而提高了副车架总成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副车架总成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包括:连接梁支架、连接梁和第一焊接结构,所述连接梁支架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第一配合面、插接槽的至少部分敞开以形成敞开口;所述连接梁的一端与插接槽插接配合,所述连接梁上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面配合的第二配合面,所述连接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敞开口正对的第三配合面;所述第一焊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且延伸至所述第三配合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该副车架总成上设置有第一焊接结构,第一焊接结构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三配合面,增大了第一焊接结构的焊接面,避免了应力的集中,使第一焊接结构可以承受更大的应力,有效地避免了连接梁与连接梁支架在焊接处发生断裂,使连接架与连接梁支架的焊接更加可靠,从而提升了副车架总成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焊接结构构造为第一焊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焊缝包括:本体段和延伸段,所述本体段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所述延伸段与所述本体段相连且设置于所述第三配合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本体段具有起弧端和收弧端,所述延伸段与所述起弧端和/或所述收弧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还包括:控制臂支架,所述控制臂支架与所述连接梁之间设置有第二焊接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臂支架与所述连接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焊接结构,所述第二焊接结构构造为第二焊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焊缝包括:连接段和加强段,所述连接段设置于所述控制臂支架与所述连接梁之间;所述加强段与所述连接段相连且设置于所述第三配合面朝向远离所述连接段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配合面构造为“U”形且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壁面、第二壁面至第三壁面,所述连接梁设置有周向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三壁面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焊接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梁支架设置有两个所述插接槽,每个所述插接槽均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梁的一端插接配合。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该副车架总成上设置有第一焊缝结构,提高了连接梁与连接梁支架的焊接强度,有效地防止了连接梁与连接梁支架在焊接处发生断裂,提高了副车架总成的稳定性,使车辆可以承受更剧烈的碰撞,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总成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图1圈示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图1圈示B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副车架总成100,
连接梁支架110,连接梁120,第三配合面121,
第一焊缝130,本体段131,延伸段132,
控制臂支架140,连接段141,加强段1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全铝型焊接副车架焊接结构设计经验不足,在对全铝型焊接副车架时,由于焊接面小,焊缝上会产生较大的应力且集中在焊缝上,导致在焊缝处发生断裂,副车架的结构溃缩,严重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100包括连接梁支架110、连接梁120和第一焊接结构,连接支架上设置有插接槽,插接槽内设置有第一配合面、插接槽的至少部分敞开以形成敞开口;连接梁120的一端与插接槽插接配合,连接梁120上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面配合的第二配合面,连接梁120上还设置有与敞开口正对的第三配合面121;第一焊接结构设置于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之间且延伸至第三配合面121。
车辆的副车架由多个连接梁120和多个连接梁支架110构成,其中相邻的两个连接梁120之间设置有连接梁支架110,连接梁支架110上设置有插接槽,连接梁120的一端至少部分适于插入连接梁支架110的插接槽内,使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紧贴,以便于连接梁120与连接梁支架110的焊接,提高连接梁120与连接梁支架110固定的可靠性。
其中,插接槽的至少部分敞开以形成敞开口,以避免插接槽对连接梁120与连接梁支架110的焊接干涉,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敞开口对连接梁120与连接梁支架110进行焊接,降低了连接梁120与连接梁支架110焊接难度,且同时可以通过敞开口观察连接梁120与连接梁支架110之间的插接配合,从而确保连接梁120与连接梁支架110装配到位。
进一步地,连接梁120上设置有与敞开口正对的第三配合面121,第一焊接结构延伸至第三配合面121,与相关技术中仅焊接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相比,将第一焊接结构延伸至第三配合面121,即至少部分第一焊接结构设置于第三配合面121上,增大了第一焊接结构的焊接面积,以分散第一焊接结构上的应力,有效地避免了应力的集中,且提升了连接梁120与连接梁支架110焊接结构的强度,从而提高了副车架总成100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100,该副车架总成100上设置有第一焊接结构,第一焊接结构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三配合面121上,增大了第一焊接结构的焊接面,避免了应力的集中,使第一焊接结构可以承受更大的应力,有效地避免了连接梁120与连接梁支架110在焊接处发生断裂,使连接架与连接梁支架110的焊接更加可靠,从而提升了副车架总成100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焊接结构构造为第一焊缝130。
具体地,第一焊缝130包括本体段131和延伸段132,本体段131设置于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之间,以对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焊接,保证连接梁120与连接梁支架110连接可靠,其中延伸段132与本体段131相连且设置于第三配合面121上,以增大第一焊缝130的面积,分散第一焊缝130上的应力,提高第一焊缝130的强度,同时延伸段132与本体段131相连以构成截面为“L”型焊缝,提高了第一焊缝130的结构强度,从而大大地提升了第一焊缝130的耐疲劳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体段131具有起弧端和收弧端,延伸段132与起弧端和/或收弧端相连。其中收弧端与延伸段132相连,且收弧端朝向连接梁12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增加第一焊缝130的长度,同时收弧端朝向连接梁120的内侧延伸,增大了收弧端与第三配合面121的焊接面积,使收弧端的应力可以朝向延伸方向传递,从而有效地分散了收弧端上的应力,提升了此处收弧端焊缝的强度及疲劳耐久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100还包括控制臂支架140,控制臂支架140与连接梁120之间设置有第二焊接结构。
控制臂支架140包括两个立板与连接板,两个立板间隔设置,连接板设置在两个立板之间以连接两个立板,两个立板与连接板相连,以将控制臂支架140构造为“H”型结构支架,提高控制臂支架140的结构强度,使控制臂支架140可以对控制臂进行有效地支撑。
其中,两立板的至少部分焊接在连接梁120上,连接板焊接在连接梁120上,两立板的至少部分与连接板焊接在连接上以构成第二焊接结构,提高了控制臂支架140与连接梁120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控制臂支架140对控制臂进行有效支撑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控制臂支架140与连接梁120之间设置有第二焊接结构,第二焊接结构构造为第二焊缝,将两立板和连接板与连接梁120的焊接均构造为第二焊缝,增大了第二焊缝的焊接面,提高了第二焊缝的结构强度,有效地提升了控制臂支架140与连接梁120焊接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焊缝包括:连接段141和加强段142,连接段141设置于控制臂支架140与连接梁120之间;加强段142与连接段141相连且设置于第三配合面121朝向远离连接段141的方向延伸。
其中,连接段141设置于控制臂支架140与连接梁120之间,以将控制臂支架140与连接梁120焊接固定,保证控制臂支架140与连接梁120连接可靠,其中加强段142与连接段141相连且设置于第三配合面121上,以增大第二焊缝的焊缝面,分散第二焊缝上的应力,提高第二焊缝的强度,同时加强段142与连接段141相连以构成截面为“L”型焊缝,提高了第二焊缝的结构强度,从而大大地提升了第二焊缝的耐疲劳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配合面构造为“U”形且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壁面、第二壁面至第三壁面,连接梁120设置有周向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壁面与第一侧壁之间、第三壁面与第三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焊接结构。
具体地,第一壁面和第三壁面构造为插接槽的两个侧壁,第二侧壁构造为插接槽的底壁,在连接梁120插接在插接槽内,第一壁面适于与第一侧壁止抵并紧贴,第二壁面适于与第二侧壁止抵并紧贴,第三壁面适于与第三侧壁止抵并紧贴,第四侧壁与插接槽的敞开口正对;其中将本体段131设置在第一壁面与第一侧壁之间、第三壁面与第三侧壁之间,以将连接梁120与连接梁支架110焊接固定,延伸段132设置在第四侧壁上,以增大第一焊接结构的焊接面,分散第一焊接结构上的应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梁支架110设置有两个插接槽,每个插接槽均与对应的连接梁120的一端插接配合,即副车架总成100中设置有多个连接梁支架110和连接梁120,相邻的两个连接梁120之间设置有连接梁支架110,连接梁支架110适于连接相邻的两个连接梁120,多个连接梁120通过多个对应的连接梁支架110相连,以使副车架构造为环形,副车架的结构更加紧凑,以提高副车架总成100的结构强度。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100,该副车架总成100上设置有第一焊缝130结构,提高了连接梁120与连接梁支架110焊接强度,有效地防止了连接梁120与连接梁支架110在焊接处发生断裂,提高了副车架总成100的稳定性,使车辆可以承受更剧烈的碰撞,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梁支架,所述连接梁支架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第一配合面、插接槽的至少部分敞开以形成敞开口;
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一端与插接槽插接配合,所述连接梁上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面配合的第二配合面,所述连接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敞开口正对的第三配合面;
第一焊接结构,所述第一焊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且延伸至所述第三配合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结构构造为第一焊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缝包括:
本体段,所述本体段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
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本体段相连且设置于所述第三配合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段具有起弧端和收弧端,所述延伸段与所述起弧端和/或所述收弧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臂支架,所述控制臂支架与所述连接梁之间设置有第二焊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支架与所述连接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焊接结构,所述第二焊接结构构造为第二焊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缝包括:
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置于所述控制臂支架与所述连接梁之间;
加强段,所述加强段与所述连接段相连且设置于所述第三配合面朝向远离所述连接段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一配合面构造为“U”形且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壁面、第二壁面至第三壁面,所述连接梁设置有周向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三壁面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焊接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支架设置有两个所述插接槽,每个所述插接槽均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梁的一端插接配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副车架总成。
CN202020681912.0U 2020-04-28 2020-04-28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2386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1912.0U CN212386584U (zh) 2020-04-28 2020-04-28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1912.0U CN212386584U (zh) 2020-04-28 2020-04-28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6584U true CN212386584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0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81912.0U Active CN212386584U (zh) 2020-04-28 2020-04-28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65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14003B2 (en) Vehicular L-type suspension arm
JP5299337B2 (ja) 車両の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CN212386584U (zh)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063464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地板横梁弯曲刚度加强结构
CN216508618U (zh) 一种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201268344Y (zh) 一种汽车用前地板侧加强件
CN212172349U (zh) 后副车架安装组件及车辆
CN211592820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KR20050116942A (ko) 서브 프레임의 마운팅부 구조
CN221292835U (zh) 前牵引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269518U (zh) 一种前副车架加强结构、前副车架及汽车
KR102082830B1 (ko) 차량용 로워암
CN207773273U (zh) 汽车后裙板与后纵梁及后地板的连接结构
CN205578086U (zh) 两段式排气管
CN210101215U (zh) 汽车控制臂
CN212738302U (zh) 车辆的后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20465172U (zh) 汽车及其悬架连杆
CN102381151A (zh) 一种汽车扭转梁悬架扭杆的安装固定结构
CN216401652U (zh) 一种自行车补强片焊接结构
CN212353515U (zh) 一种扭力梁加强板及具有其的扭力梁总成
CN212373495U (zh) 副车架的车身支撑工装和车辆
CN212267171U (zh) 一种后下控制臂总成
CN218505971U (zh) 一种a柱结构和车辆
CN216034650U (zh) 一种副车架后横梁结构和副车架
CN218616906U (zh) 后轮罩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