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65172U - 汽车及其悬架连杆 - Google Patents

汽车及其悬架连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65172U
CN220465172U CN202322023223.7U CN202322023223U CN220465172U CN 220465172 U CN220465172 U CN 220465172U CN 202322023223 U CN202322023223 U CN 202322023223U CN 220465172 U CN220465172 U CN 220465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flanging
section
suspension link
body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2322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sign Of Youhualuosi Automobile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sign Of Youhualuosi Automobile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sign Of Youhualuosi Automobile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Design Of Youhualuosi Automobile Shanghai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2322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651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65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651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汽车及其悬架连杆,包括一第一端部分、一第二端部分和一连杆主体。第一端部分用于与副车架连接,第二端部分用于与转向节连接。所述连杆主体包括一主体部、一第一翻边和一第二翻边,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一端部分和所述第二端部分之间延伸,所述主体部具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剖面线,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边缘,且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一剖面线处形成“Ω”字型横截面。本实用新型的悬架连杆的扭转刚度和扭转强度高,抗扭转性能好。

Description

汽车及其悬架连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汽车及其悬架连杆。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连杆通常设置在汽车轮胎的转向节和汽车副车架之间,其主要用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承受由轮胎通过转向节传递来的沿杆件轴向的轴向力以及围绕杆件周向的扭转力。
汽车悬架连杆要求具备较好的抗扭转性能,但目前,汽车悬架连杆例如中国专利CN206568828U公开的悬架连杆的扭转刚度和扭转强度偏低,无法达到较优的抗扭转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悬架连杆,所述悬架连杆的扭转刚度和扭转强度高,抗扭转性能好。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汽车的悬架连杆,包括:一第一端部分,用于与副车架连接;一第二端部分,用于与转向节连接;以及一连杆主体,所述连杆主体包括一主体部、一第一翻边和一第二翻边,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一端部分和所述第二端部分之间延伸,所述主体部具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剖面线,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边缘,且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一剖面线处形成“Ω”字型横截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Ω”字型横截面的顶部形成有朝上突出且呈圆弧状的弧形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弧形段呈半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弧形段的半径为6-7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弧形段的半径为6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弧形段一端和所述第一翻边之间形成有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段,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翻边之间形成有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倾斜段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渡圆弧,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渡圆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过渡圆弧和所述第二过渡圆弧的半径均为3-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端部分设有衬套压装孔,用于通过衬套与所述汽车副车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分设有转向节连接孔,用于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悬架连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悬架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悬架连杆的俯视图。
图3是连杆主体沿图2中A-A剖面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用于汽车的悬架连杆;
10、第一端部分;101、衬套压装孔;
20、第二端部分;201、转向节连接孔;
30、连杆主体;31、主体部;32、第一翻边;33、第二翻边;34、弧形段;35、第一倾斜段;36、第二倾斜段36;37、第一过渡圆弧;38、第二过渡圆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悬架连杆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悬架连杆100的俯视图。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悬架连杆100包括一第一端部分10、一第二端部分20和一连杆主体30。
所述第一端部分10用于与汽车副车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分20用于与汽车轮胎上安装的转向节连接。
图3是所述连杆主体30沿图2中A-A剖面线的剖视图。参阅图1至图3,所述连杆主体30包括一主体部31、一第一翻边32和一第二翻边33。所述主体部31在所述第一端部分10和所述第二端部分20之间延伸,所述主体部31具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剖面线例如上述A-A剖面线。所述第一翻边32和所述第二翻边33形成在所述主体部31的两侧边缘,且所述第一翻边32、所述第二翻边33与所述主体部31在所述第一剖面线处形成“Ω”字型横截面。
也就是说,在所述A-A剖面线处,利用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所述A-A剖面线将所述连杆主体30沿其厚度方向剖开后,所述连杆主体30形成的剖切横截面的形状呈“Ω”字型。如此一来,由于所述“Ω”字型截面的抗扭模量大,所述连杆主体30不容易被扭转变形或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悬架连杆100的扭转刚度和扭转强度高,抗扭转性能优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参阅图1,所述第一端部分10设有衬套压装孔101,用于通过衬套与所述汽车副车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分20设有转向节连接孔201,用于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参阅图3,所述“Ω”字型横截面的顶部形成有朝上突出且呈圆弧状的弧形段34。更优选地,所述弧形段34呈半圆形。如此一来,由于所述主体部31顶部呈圆弧形或半圆形,圆形截面的抗扭模量大,因此,具有上述截面的所述悬架连杆100的抗扭转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半圆形的所述弧形段34的半径R1为6-7mm。具体地,所述弧形段34的半径R1为6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参阅图3,所述弧形段34一端和所述第一翻边32之间形成有倾斜延伸的的第一倾斜段35,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翻边33之间形成有倾斜延伸的的第二倾斜段36。所述第一倾斜段35和所述第二倾斜段36能增加所述悬架连杆100的厚度,使所述悬架连杆100不容易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参阅图3,所述第一翻边32与所述第一倾斜段35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渡圆弧37,所述第二翻边33与所述第二倾斜段36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渡圆弧38,有利于保证所述连杆主体30制作时,所述主体部31的两侧边缘能够过渡后顺利形成所述第一翻边32和所述第二翻边3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圆弧37和所述第二过渡圆弧38的半径R2均为3-4mm。具体地,所述第一过渡圆弧37和所述第二过渡圆弧38的半径R2均为3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悬架连杆100,其中,所述悬架连杆100的所述连杆主体30在所述第一剖面线处的横截面呈“Ω”字型。所述悬架连杆100具有较高的扭转刚度和扭转强度,所述悬架连杆100不容易因承受扭转力而变形或损坏,抗扭转性能好。
下面,参阅图1至图3,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用于汽车的悬架连杆100的具体实施例,所述用于汽车的悬架连杆100包括一第一端部分10、一第二端部分20和一连杆主体30。
所述第一端部分10设有衬套压装孔101,用于通过衬套与所述汽车副车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分20设有转向节连接孔201,用于与所述汽车轮胎上安装的转向节连接。
所述连杆主体30包括一主体部31、一第一翻边32和一第二翻边33。所述主体部31在所述第一端部分10和所述第二端部分20之间延伸,所述主体部31具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剖面线即A-A剖线,所述第一翻边32和所述第二翻边33形成在所述主体部31的两侧边缘,且所述第一翻边32、所述第二翻边33与所述主体部31在所述第一剖面线处形成“Ω”字型横截面。
所述“Ω”字型横截面的顶部为朝上突出的半圆形弧形段34。半圆形弧形段34的半径R1为6mm,半圆形弧形段34一端与所述第一翻边32之间形成有第一倾斜段35和半圆形的第一过渡圆弧37,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翻边33之间形成有第二倾斜段36和半圆形的第二过渡圆弧38,所述第一过渡圆弧37和所述第二过渡圆弧38的半径R2为3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架连杆100具有“Ω”字型截面,具有较高的抗扭强度和抗扭刚度,而且整体结构紧凑,成本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用于汽车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端部分,用于与副车架连接;
一第二端部分,用于与转向节连接;以及
一连杆主体,所述连杆主体包括一主体部、一第一翻边和一第二翻边,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一端部分和所述第二端部分之间延伸,所述主体部具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剖面线,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边缘,且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一剖面线处形成“Ω”字型横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Ω”字型横截面的顶部形成有朝上突出且呈圆弧状的弧形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呈半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的半径为6-7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的半径为6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一端和所述第一翻边之间形成有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段,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翻边之间形成有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倾斜段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渡圆弧,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渡圆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圆弧和所述第二过渡圆弧的半径均为3-4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分设有衬套压装孔,用于通过衬套与所述汽车副车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分设有转向节连接孔,用于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10.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悬架连杆。
CN202322023223.7U 2023-07-31 2023-07-31 汽车及其悬架连杆 Active CN220465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3223.7U CN220465172U (zh) 2023-07-31 2023-07-31 汽车及其悬架连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3223.7U CN220465172U (zh) 2023-07-31 2023-07-31 汽车及其悬架连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65172U true CN220465172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802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23223.7U Active CN220465172U (zh) 2023-07-31 2023-07-31 汽车及其悬架连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651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47858B1 (ko) 중공 샤프트 결합 장치
CN101284487B (zh) 扭转梁式后悬架
EP1982856A1 (en) Automobile body frame structure
KR20090130011A (ko) 차량의 섀시에 배치된 부품들의 관절형 연결을 위한 연결부
CN110475681B (zh) 汽车后悬架构造
CN220465172U (zh) 汽车及其悬架连杆
CN105365560A (zh) 一种带中间支承的车辆两段式传动轴总成
CN112829832A (zh) 一种电动乘用车前副车架总成
JP3850209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軸
CN110803007A (zh) 驱动电机悬置结构、悬置总成及悬置总成的安装方法
CN215097819U (zh) 后副车架
CN214112256U (zh) 两级隔振电机悬置衬套及电机悬置和电动汽车
CN211852636U (zh) 车用双料橡胶衬套
CN216232557U (zh) 一种电动车用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CN216833100U (zh) 一种后纵臂总成及后纵臂总成前端安装结构
CN210101215U (zh) 汽车控制臂
CN212353508U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总成、拖曳臂总成和车辆
CN215513137U (zh) 车辆稳定杆结构和车辆
CN215096858U (zh) 衬套组件及悬置纵臂
CN214984690U (zh) 前控制臂后衬套
CN215705640U (zh) 悬置系统及车辆
CN216969346U (zh) 一种传动轴中间安装支架及传动轴中间安装结构
CN218489750U (zh)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卡车
JP2010023714A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
CN217835340U (zh) 一种动力总成后悬置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