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6926U - 一种低噪音风扇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噪音风扇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76926U CN212376926U CN202021083138.XU CN202021083138U CN212376926U CN 212376926 U CN212376926 U CN 212376926U CN 202021083138 U CN202021083138 U CN 202021083138U CN 212376926 U CN212376926 U CN 2123769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panel
- limiting
- fan body
- low noi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噪音风扇及制冷设备,其中低噪音风扇包括减震结构、面板和风扇本体,所述风扇本体通过所述减震结构与所述面板连接;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板,所述减震板设于所述风扇本体与面板之间。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低噪音风扇。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结构将风扇本体连接在面板上,能够缓冲与吸收风扇本体转动时产生的振动,阻隔了振动传递至面板,进而达到了减震降噪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噪音风扇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柜或酒柜,已广泛利用半导体制冷技术进行制冷,即利用半导体芯片通电后,形成一个热端和冷端,冷端通过用于传导冷源的导冷板与柜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形成冷空气,进而达到降温制冷的效果。通常冷柜或酒柜内设置有风扇进行柜内冷空气的循环,以促进制冷效果。风扇在转动时,其主体结构(驱动马达、扇叶等)会发生振动,而风扇的结构部件之间进行硬连接,由于主体结构的振动,主体结构与其连接的结构之间会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并且其连接的结构会将振动传递,引起风扇的其他结构之间也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当风扇安装在冷柜或酒柜上使用时,由于风扇与柜体之间亦是进行硬连接,风扇和柜体之间也因此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使得冷柜或酒柜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噪音,其中噪音过大,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给人们带来不愉快的使用体验。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噪音风扇及制冷设备,能够对风扇转动时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并阻隔振动的传动,进而能够有效降低风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噪音风扇包括减震结构、面板和风扇本体,所述风扇本体通过所述减震结构与所述面板连接;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板,所述减震板设于所述风扇本体与面板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减震结构还包括弹性固定件,所述风扇本体与所述面板之间通过所述弹性固定件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风扇本体、减震板和面板设有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弹性固定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弹性固定件置于三个所述固定孔,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用于在所述风扇本体或所述面板的固定孔外卡紧,以将所述风扇本体、减震板和面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限位部设有限位端与导向端,所述限位端与所述导向端连续设置,所述导向端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限位部通过三个所述固定孔;所述限位端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在所述第二限位部通过三个所述固定孔后卡紧于所述风扇本体或所述面板的固定孔外。
进一步地,上述限位端设有挤压空隙,所述挤压空隙用于提供空间,使所述限位端能够受力收缩以通过所述固定孔。
进一步地,上述风扇本体具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围绕所述风扇本体设有第一限流部,所述第一限流部与风扇本体间形成风道。
进一步地,上述减震板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外围绕所述第一限流部,并与所述第一限流部紧密配合以防止所述风道的空气窜出。
进一步地,上述风道设有出风口,所述面板与减震板设有与所述风扇本体对应的第一进风口。
进一步地,上述固定件设有与所述风扇本体对应的第二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设备,用于制冷以保存物品,其包括上述的低噪音风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减震结构将风扇本体连接在面板上,能够缓冲与吸收风扇本体转动时产生的振动,阻隔了振动传递至面板,进而达到了减震降噪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噪音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低噪音风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低噪音风扇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低噪音风扇的弹性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低噪音风扇的风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噪音风扇包括减震结构、面板100和风扇本体200,该风扇本体200通过减震结构与面板100连接;该减震结构包括减震板300,该减震板300设于该风扇本体200与面板100之间。
通过减震结构将风扇本体连接在面板上,能够缓冲与吸收风扇本体转动时产生的振动,在风扇本体与面板之间设置减震板,阻隔了振动传递至面板,进而达到了减震降噪的有益效果。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减震结构还包括弹性固定件400,上述风扇本体200与面板100之间通过该弹性固定件400进行固定连接。由此,通过弹性固定件400的软性连接,完成风扇本体200、减震板300与面板100之间的固定连接,能够消除采用硬件连接时风扇转动引起的碰撞而产生的噪音,进而促进减震降噪。
如图4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风扇本体200、减震板300和面板100设有对应的固定孔710,上述弹性固定件4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410和第二限位部420;该弹性固定件400置于上述三个固定孔710,该第一限位部410和第二限位部420用于在风扇本体200或面板100的固定孔710外卡紧,以将风扇本体200、减震板300和面板100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具体地,第一限位部410和/或第二限位部420与弹性固定件400可以分体设置,比如采用按扣的方式,亦可以一体设置。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限位部420设有限位端421与导向端422,该限位端421与该导向端422连续设置,该导向端422远离第一限位部410,用于引导第二限位部420通过上述三个固定孔710;该限位端421靠近第一限位部410,用于在第二限位部420通过上述三个固定孔710后卡紧于风扇本体200或面板100的固定孔710外。由此,能够实现第一限位部410和第二限位部420与弹性固定件400的一体设置,通过简单快捷的方式完成上述风扇本体200与面板100之间的连接。
具体地,该弹性固定件400为旋转体,该第一限位部410的截面直径大于固定孔710的孔径,由此做固定连接时,第一限位部410受阻于固定孔710外(本实施例中受阻于面板100的固定孔710外);该第二限位部420的限位端421与导向端422的截面直径连续变化,由限位端421向导向端422逐渐减小,并且限位端421的截面直径大于固定孔710的孔径,导向端422的截面直径小于固定孔710的孔径,由此做固定连接时,导向端422能够通过固定孔710,而限位端421受阻于固定孔710外(本实施例中受阻于风扇本体200的固定孔710外);在第一限位部410与第二限位部420之间还设有连接部430,该连接部430的中心轴长度等于风扇本体200、减震板300和面板100三者的厚度总和,该连接部430的截面直径小于固定孔710的孔径。具体应用中,利用该弹性固定件400的弹性变形,由第二限位部420的导向端422进入固定孔710,施加拉力使第二限位部420的限位端421发生弹性形变(限位端421的中心轴长度变大,截面直径变小),由导向端422引导其通过固定孔710;当第二限位部420通过固定孔710后,其限位端421恢复形变而受阻于固定孔710外,连接部430置于三个固定孔710中,而第一限位部410受阻于固定孔710外,进而实现风扇本体200、减震板300和面板100间的固定连接,操作简单。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限位端421设有挤压空隙450,该挤压空隙450用于提供空间,使该限位端421能够受力收缩以通过固定孔710。具体应用中,需要做拆卸时,挤压限位端421相应的位置,使限位端421收缩至能够进入固定孔710,由此使该弹性固定件400脱离三个固定孔710,进而简单快速地完成风扇的拆卸;当做固定连接而施加拉力时,促进其发生形变通过固定孔7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限位部420还设有施拉部440,该施拉部440与导向端422连接,当做固定连接时,在该施拉部440施加拉力以使第二限位部420通过固定孔710。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100设有卡扣110,减震板30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槽310。具体地,根据需求,可以在面板100的四周边缘设置多个卡扣110。具体安装连接时,将卡扣110卡置于卡槽310内,可以实现减震板300与面板100之间的连接。
如图3所示,具体地,可以在减震板300与面板100之间的设置螺钉500做加固连接,由于该螺钉500设置在减震板300上,并且该螺钉500没有与风扇本体200连接,所以不会影响风扇的减震降噪效果。
如图3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风扇本体200具有固定件210,该固定件210围绕风扇本体设有第一限流部211,该第一限流部211与风扇本体200之间形成风道220。由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风扇,空气进入风扇后向四周发散流通,空气与风扇结构之间撞击产生噪音,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风道,使空气进入风扇本体200后,经风道220引导统一流通,消除空气与风扇其他结构之间的撞击,并且使得空气的流通通顺流畅,进而有效降低了风扇工作时的噪音。
如图2、5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减震板300设有第三限位部320,该第三限位部320外围绕上述第一限流部211,并与该第一限流部211紧密配合以防止该风道200的空气窜出。由此,保证风道220的密封性,空气不会从空隙中窜出而引起气流声等噪音。
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风道220设有出风口610,上述面板100与减震板300设有与风扇本体200对应的第一进风口6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减震板300对应出风口610的位置设有防护结构330。通过防护结构330可以防止异物从出风口610进入风扇本体200内部或风道220。具体地,该防护结构330包括多个分布设置的防护杆33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件210设有与风扇本体200对应的第二进风口630。由此,风扇实现双面进风,空气从风扇的正面和背面同时进风,再汇流从出风口出风,能够加速冷柜或酒柜内的冷风循环,促进制冷降温,进而可以基于使用情况降低风扇的工作功率,从另一个方面来降低风扇工作时的噪音。
具体应用中,风扇通过面板100安装在冷柜或酒柜的柜体内,并且面板100面向柜体内部。通常面板100对应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散冷结构,其他侧边与冷柜或酒柜的柜体连接,导致风扇的背部空气不流畅,因此,为实现双面进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100和减震板300设有对应的通风孔720,使得柜体内的空气能够从通风孔720流到风扇的背部,进而从风扇的背部(第二进风口630)进风;而柜体内的空气直接从风扇的正面(第一进风口620)进风,由此风扇实现双面进风。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风道220设置有第三进风口640,由此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促进冷风循环。
进一步地,上述减震结构采用硅胶或橡胶材料。硅胶或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一方面,使减震结构具有良好地防震效果,进而使风扇达到更优地的降噪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使弹性固定件的连接和拆卸工作更轻松快捷。具体应用中,减震结构亦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得知的其他具有弹性的防震材料。
通过减震结构将风扇本体连接在面板上,能够缓冲与吸收风扇本体转动时产生的振动,避免风扇本体与其他结构之间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在风扇本体与面板之间设置减震板,阻隔了振动传递至面板,避免其他结构之间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通过弹性固定件完成风扇本体、减震板与面板之间的固定连接,能够消除采用硬件连接时风扇转动引起的碰撞而产生的噪音,进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噪音风扇达到了减震降噪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设备,用于制冷以保存物品,其包括上述的低噪音风扇。由此,通过采用该低噪音风扇促进空气循环或者进行散热等工作时,能够有效降低制冷设备运作时整机的工作噪音。具体地,该制冷设备可以为酒柜或者冷柜,或者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得知的其他具备制冷功能的设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低噪音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结构、面板(100)和风扇本体(200),所述风扇本体(200)通过所述减震结构与所述面板(100)连接;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板(300),所述减震板(300)设于所述风扇本体(200)与所述面板(1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弹性固定件(400),所述风扇本体(200)与所述面板(100)之间通过所述弹性固定件(400)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噪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本体(200)、减震板(300)和面板(100)设有对应的固定孔(710),所述弹性固定件(4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410)和第二限位部(420);
所述弹性固定件(400)置于三个所述固定孔(710),所述第一限位部(410)和第二限位部(420)用于在所述风扇本体(200)或所述面板(100)的固定孔(710)外卡紧,以将所述风扇本体(200)、减震板(300)和面板(10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噪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420)设有限位端(421)与导向端(422),所述限位端(421)与所述导向端(422)连续设置;所述导向端(422)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410),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限位部(420)通过三个所述固定孔(710);所述限位端(421)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410),用于在所述第二限位部(420)通过三个所述固定孔(710)后卡紧于所述风扇本体(200)或所述面板(100)的固定孔(710)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噪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端(421)设有挤压空隙(450),所述挤压空隙(450)用于提供空间,使所述限位端(421)能够受力收缩以通过所述固定孔(7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本体(200)具有固定件(210),所述固定件(210)围绕所述风扇本体(200)设有第一限流部(211),所述第一限流部(211)与风扇本体(200)间形成风道(2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噪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板(300)设有第三限位部(320),所述第三限位部(320)外围绕所述第一限流部(211),并与所述第一限流部(211)紧密配合以防止所述风道(220)的空气窜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噪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20)设有出风口(610),所述面板(100)与所述减震板(300)设有与所述风扇本体(200)对应的第一进风口(6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噪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10)设有与所述风扇本体(200)对应的第二进风口(630)。
10.一种制冷设备,用于制冷以保存物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低噪音风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83138.XU CN212376926U (zh) | 2020-06-12 | 2020-06-12 | 一种低噪音风扇及制冷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83138.XU CN212376926U (zh) | 2020-06-12 | 2020-06-12 | 一种低噪音风扇及制冷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76926U true CN212376926U (zh) | 2021-01-19 |
Family
ID=74162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83138.XU Active CN212376926U (zh) | 2020-06-12 | 2020-06-12 | 一种低噪音风扇及制冷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76926U (zh) |
-
2020
- 2020-06-12 CN CN202021083138.XU patent/CN21237692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248901A1 (zh) | 一种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 |
CN108302622B (zh) | 一种减振降噪的中央空调风机盘管安装结构 | |
CN212376926U (zh) | 一种低噪音风扇及制冷设备 | |
CN116717842B (zh) | 一种减振降噪的中央空调风机盘管组件 | |
US8191381B2 (en) |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er and fan used therefor | |
US11913651B2 (en) | Heat exchanger and window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 |
WO2022021962A1 (zh) | 一种冰箱 | |
CN108691794B (zh) | 一种基于风扇单元集成阵列结构的低噪声风机 | |
CN107062409B (zh) | 电机安装结构及嵌入式空调器 | |
CN212619158U (zh) | 涡环发生装置及空调器 | |
CN113251493B (zh) | 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 |
KR102474983B1 (ko) | 에어컨 | |
KR20210090448A (ko) | 배관 소음 저감 장치 | |
CN114738850B (zh) | 一种通风空调降噪装置 | |
WO2019188826A1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214949895U (zh) | 低噪音冷水机 | |
CN111911429A (zh) | 风扇 | |
CN220453900U (zh) | 空调的电控盒组件及空调 | |
CN216114754U (zh) | 带有降噪罩壳的低噪音风冷式冷水机 | |
CN220454357U (zh) | 一种集成热管散热器 | |
CN211925927U (zh) | 一种空调底座装置及空调 | |
CN219610986U (zh) |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结构 | |
CN219999364U (zh) | 一种广播发射设备壳体 | |
CN217085661U (zh) | 一种用于计算机主机的散热降噪机箱结构 | |
CN219085387U (zh) | 风扇模组及服务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