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7832U - 一种沉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7832U
CN212347832U CN202021715296.2U CN202021715296U CN212347832U CN 212347832 U CN212347832 U CN 212347832U CN 202021715296 U CN202021715296 U CN 202021715296U CN 212347832 U CN212347832 U CN 212347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sedimentation
mud
water mixture
h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152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维涛
王坤
陆伟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7152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47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7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7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淀装置,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斗,沉淀斗由泥水分离室和污泥沉降室组成。沉淀斗的侧壁上开设有污泥进液结构,泥水混合物经污泥进液结构进入沉淀斗内进行沉淀,泥水混合物沉淀形成清液及沉淀污泥。沉淀斗的上端高于池体沉淀区内的泥水混合物的液面,污泥进液结构位于泥水混合物液面以下。沉淀装置还包括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的一端由污泥沉降室的下部伸入沉淀斗内,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污泥回流装置连接,泥水混合物沉淀分离后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利用污泥回流装置回流到各工艺输出点。本实用新型的沉淀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沉淀效果好、底部不积泥、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沉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涉及污水处理系统技术,具体为一种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及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及生产污水越来越多,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污水直接排放会对地下水源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降低了可利用的水资源数量,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国家环保部门要求对生产污水及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目前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多种多样,目前污水处理的方便包括物理法、生物法、化学法。其中活性污泥法是至今为止使用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法。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组成,首先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泥水混合物,泥水混合物在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的作用下进行净化(其中,在曝气池中,风机产生的风量通过铺设在曝气池底部的空气曝气装置为池内曝气,增加曝气池中泥水混合物的溶解氧含量,同时还使混合液处于剧烈扰动的状态,防止其沉淀分层);其次,在曝气池经过活性污泥净化作用后,泥水混合液进入沉淀池,泥水混合液中悬浮的活性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沉淀,沉降到沉淀池底部,再经污泥回流系统把沉淀的活性污泥排出沉淀池。
当前,沉淀池通常采用如辐流沉淀池或斜板沉淀池,泥水混合通过管道由中心或一端进入到沉淀池内自由沉淀,再通过刮泥机或吸泥机等设备把活性污泥回收设备。为完成活性污泥法中要求的污泥循环,需要单独设立沉淀池,并在池内安装相应污泥收集的专用设备。上述活性污泥的沉底不仅增加了污泥沉淀部分的设备投入及维护支出,同时也增加了设备定期检修时人员工作强度,并且在设备检修维护时相应的沉淀池停止使用,也降低了污水处理的设备使用效率。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沉淀装置进行改进,确保泥水混合物内水液与活性污泥的正常、高效分离的同时能够降低设备投入以及设备维护和检修等人员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的沉淀装置。该沉淀装置能够与曝气池组合设置,以减少沉淀池占地,同时沉淀装置内不需要安装污泥收集等专用设备,可以有效减少沉淀池的设备数量以及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成本。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斗,沉淀斗的侧壁上开设有污泥进液结构,污泥进液结构形成泥水混合物进入沉淀斗内部的进液口,泥水混合物经污泥进液结构进入沉淀斗内沉淀并形成清液及沉淀污泥。
沉淀装置还包括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的一端经沉淀斗的下部伸入沉淀斗内,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污泥回流装置连通,沉淀污泥经污泥回流管及污泥回流装置输出。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分离后,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利用污泥回流装置回流到各工艺输出点。
本实用新型的沉淀装置的原理是:泥水混合物持续经污泥进液结构进入沉淀斗内进行沉淀,泥水混合物在沉淀斗内不受沉淀斗外各种环境的影响(如由于曝气装置或者搅拌装置对泥水混合物扰动或搅拌作用),使泥水混合物内的活性污泥在重力作用能够下快速沉淀,进而形成了上部的清液和下部的沉淀污泥;清液和沉底污泥经不同的方式排出沉淀斗,同时泥水混合物持续且不断的进入沉淀斗进行沉淀分离。
本实用新型不用单独设置沉淀池、泵或收集污泥等专用设备,沉淀斗设置在曝气池中,泥水混合物在不需要外力的帮助下即可自动的进入沉淀斗内进行沉降,提高了泥水混合物的沉淀效率。同时,沉淀装置的结构比较简单、制作方便,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成本。
其中,作为对污泥进液结构的改进,污泥进液结构包括污泥进口,污泥进口开设在沉淀斗的侧壁上,污泥进口用于将泥水混合物经污泥进口引入沉淀斗内。
作为对污泥进液结构的更进一步的改进,当沉淀斗泥水混合物的环境发生变化(如采用曝气增加泥水混合物内的溶解氧含量时,会使曝气池内泥水混合物呈混流状态,混合液随时的流动方向和速率随时变换),使得泥水混合物不能顺利的进入沉淀斗或者影响沉淀斗内原有泥水混合物的正常沉淀。因此,本实用新型对污泥进液结构进行了改进,以消除上述外力的影响,污泥进液结构包括位于污泥进口外部的污泥挡板组件,污泥挡板组件用于遮挡污泥进口,泥水混合物翻越污泥挡板组件上端并经污泥进口进入沉淀斗内。污泥挡板组件的设置,能够使得泥水混合物从污泥进口的上端进入,且能够避免泥水混合物从污泥进口反向流出沉淀斗外部。
作为对污泥挡板组件的优化,污泥挡板组件包括污泥挡板,污泥挡板的下端固定在沉淀斗的侧壁上,污泥挡板的两侧分别经污泥挡板侧壁固定在沉淀斗的侧壁上。
污泥挡板倾斜设置且与沉淀斗的侧壁之间具有角度,使污泥挡板的上端与沉淀斗的侧壁之间具有间距,不同宽度及长度的间距(即缝隙)的设置,能够限制泥水混合物进入沉淀斗的流动,避免因为流速过高影响污泥沉降效果。一般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曝气装置或搅拌装置通常设置在池底,其在工作时对池底的泥水混合物影响比较大,此时,位于池底的泥水混合物需要翻越污泥挡板组件才能经污泥进口进入沉淀斗内,而倾斜设置的污泥挡板能够对向上垂直运动气泡阻挡,避免其进入沉淀斗内。
优选的,作为对污泥挡板组件的改进,污泥挡板组件的上端高于污泥进口的上端,其能够有效的使污泥挡板组件从侧面、正面挡住污泥进口,确保泥水混合物经污泥进口的上端进入沉淀斗内。
其中作为对沉淀斗的改进,沉淀斗包括上部的泥水分离室及下部的污泥沉降室,且泥水分离室与污泥沉降室连通。
污泥沉降室为上大下小的棱台结构,且污泥进液结构设置在棱台结构的侧壁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棱台,即棱锥的底面和平行于底面的一个截面间的部分,棱台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均为梯形。棱台可以由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截得,分别称之为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等。同时,由正棱锥截得的棱台叫做正棱台。上大下小棱台结构的污泥沉降室,能够使泥水混合物沿污泥沉降室的侧壁顺利的流下,且避免大量的泥水混合物一次性进入污泥沉降室影响原有泥水混合物的沉淀。
优选的,棱台结构为正四棱台结构,正四棱台结构上设有1~4个污泥进液结构,且正四棱台结构的各个侧壁上分别设有0个或1个污泥进液结构。根据不同规格的污水处理系统,在污泥沉降室上设置1~4个污泥进液结构的设置,调整泥水混合物的沉淀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沉淀装置回收污泥的原理是:泥水分离室底部装有污泥回流管,泥水混合物从污泥档板上端进入,沿污泥档板内壁向下流动,由污泥进口进入到泥水分离室中。由于污泥档板倾斜设置且与泥水分离室侧壁具有一定角度,因此泥水混合物沿污泥档板进入泥水分离室时,在惯性作用下泥水混合物会滑落到污泥回流管的进口处,以便于沉淀污泥回收,确保沉淀污泥回收过程中不需要专用设备即可完成沉淀污泥回收,且不会出现回收死角。同时,泥水混合物内沉淀污泥与清液分离时,清液向上流动会带动少量沉淀污泥上浮,在污泥进口的上沿以下形成稳定的悬浮污泥层,污水通过悬浮污泥层时,悬浮污泥层会对水液产生过滤作用,截留随水液上浮的沉淀污泥,使排出的清液更加清澈,被截留的污泥形成的污泥层是一种动态污泥层,污泥层中的污泥会随着污泥回流管输出到各个工艺输出点,而同时又会有随水液上升的污泥被截留到污泥层中,以此形成动态的污泥层,在污泥层中容易形成颗粒污泥,增强工艺中活性污泥的去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沉淀装置能够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应用,至少1个沉淀装置并列设置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具体的,沉淀装置的清液经上部的排液口及水液输送管道与清液处理设备连接。沉淀装置的污泥回流管与污泥回流装置连通,一部分沉淀污泥经污泥回流装置输送回至厌氧池或缺氧池内,另一部分沉淀污泥输送至污泥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当沉淀装置应用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时,沉淀装置可以设置在曝气池内,且沉淀斗的上端高于曝气池内的泥水混合物的液面,污泥进液结构位于泥水混合物液面以下,且清液经沉淀斗上部的排液口排出。使沉淀斗的上端边缘高于泥水混合物的液面,能够避免泥水混合物经沉淀斗的上端进入沉淀斗内,从而影响泥水混合物的沉淀;使污泥进液结构位于泥水混合物液面以下,能够确保泥水混合物进入沉淀斗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沉淀装置不用单独设置沉淀池、泵、活性污泥回收设备等专用设备,泥水混合物不需要外力的帮助下可自动的进入沉淀斗内进行沉降,提高了泥水混合物的沉淀效率。
2.沉淀装置的结构比较简单、制作方便,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成本。
3.沉淀斗内没有设置任何搅拌装置,不会对正在沉淀的泥水混合物造成影响,提高了泥水混合物的沉淀质量,使得沉淀污泥内的含水量降低,确保了清液的水质。
4.通过对污泥进液结构进行设计,在污泥进口外部设有污泥挡板组件,使沉淀装置更加适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使用。泥水混合物内气泡上升时,当遇到倾斜的污泥挡板组件时,能够避免气泡跟随泥水混合物进入沉淀斗内,影响沉淀斗内泥水混合物的沉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沉淀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沉淀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沉淀装置在污水处理系统内应用的示意图;
其中,1.沉淀斗;101.泥水分离室;102.污泥沉降室;2.污泥进液结构;201.污泥进口;202.污泥挡板组件;2021.污泥挡板;2022.污泥挡板侧壁;3.污泥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请参图1及图2所示,一种沉淀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斗1,沉淀斗1的侧壁上开设有污泥进液结构2,污泥进液结构2形成泥水混合物进入沉淀斗1内部的进液口,泥水混合物经污泥进液结构2进入沉淀斗1内沉淀并形成清液及沉淀污泥。
其中,作为对污泥进液结构2的改进,如图1及图2所示,污泥进液结构2包括污泥进口201,污泥进口201开设在沉淀斗1的侧壁上,污泥进口201用于将泥水混合物经污泥进口201引入沉淀斗1内。在本实施例中,污泥进口201设置在污泥沉降室102的侧壁上,且位于污泥沉降室102的中下部,且污泥进口201位于泥水混合物的液面以下。
其中,如图1及图2所示,沉淀装置还包括污泥回流管3,污泥回流管3的一端经沉淀斗1的下部伸入沉淀斗1内,污泥回流管3的另一端经输送管道与污泥回流装置连通,沉淀污泥经污泥回流管3及污泥回流装置输出。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分离后,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3利用污泥回流装置回流到各工艺输出点。
作为对上述沉淀装置的改进,沉淀斗1及污泥进液结构2优选为PP板或碳钢板制成,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的沉淀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是:污水处理系统的池体沉淀区内泥水混合物的液面低于沉淀斗1的上端边缘,污泥进液结构2位于泥水混合物的液面以下。污水处理系统工作时,泥水混合物持续的经污泥进液结构2进入沉淀斗1内进行沉底,泥水混合物内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快速沉淀,形成沉淀斗1上部的清液和沉淀斗1下部的沉淀污泥。清液和沉底污泥经不同的设备排出沉淀斗1外,使池体沉淀区的泥水混合物持续且不断的进入沉淀斗1进行沉淀分离。
本实施例的沉淀装置不用沉淀池、泵、活性污泥回收设备等专用设备,泥水混合物不需要外力的帮助下可自动的进入沉淀斗内进行沉降,提高了泥水混合物的沉淀效率。同时,沉淀装置的结构比较简单、制作方便,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成本。
实施例2:
请参图1及图2所示,一种沉淀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斗1,沉淀斗1的侧壁上开设有污泥进液结构2,池体沉淀区内的泥水混合物经污泥进液结构2进入沉淀斗1内沉淀,泥水混合物沉淀形成清液及沉淀污泥。
其中,作为对沉淀斗1的改进,如图1及图2所示,沉淀斗1包括泥水分离室101,泥水分离室101的下部设有与泥水分离室101连通的污泥沉降室102。污泥沉降室102为上大下小的棱台结构,且污泥进液结构2设置在棱台结构的侧壁上。棱台,即棱锥的底面和平行于底面的一个截面间的部分,棱台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均为梯形。棱台可以由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截得,分别称之为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等。同时,由正棱锥截得的棱台叫做正棱台。上大下小棱台结构的污泥沉降室102,能够使泥水混合物沿污泥沉降室102的侧壁顺利的流下,且避免大量的泥水混合物一次性进入污泥沉降室102影响原有泥水混合物的沉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棱台结构为正四棱台结构,正四棱台结构上设有1~4个污泥进液结构2,且正四棱台结构的各个侧壁上分别设有0个或1个污泥进液结构2。根据不同规格的污水处理系统,在污泥沉降室上设置1~4个污泥进液结构2的设置,调整泥水混合物的沉淀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泥水分离室101的侧壁的数量与污泥沉降室102侧壁的数量相同,即,当污泥沉降室102为四棱台结构或正四棱台结构时,泥水分离室101为方形结构;当污泥沉降室102为多边棱台结构时,泥水分离室101为与污泥沉降室102配套的多边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为对沉淀装置进行支撑,使泥水分离室101的上端与池体沉淀区内壁固定连接。
其中,如图1及图2所示,沉淀装置还包括污泥回流管3,即在本实施例中,污泥回流管3设置在污泥沉降室102内下部,且当污泥进液结构2有一个时,污泥回流管3的管口与污泥进液结构2相对。污泥回流管3的一端经沉淀斗1的下部伸入沉淀斗1内,污泥回流管3另一端经输送管道与污泥回流装置连接,沉淀污泥经污泥回流管3及污泥回流装置排出至不同的工艺输出点。
其中,作为对污泥进液结构2的改进,污泥进液结构2包括污泥进口201及污泥挡板组件202。
如图1及图2所示,污泥进口201开设在沉淀斗1的侧壁上,污泥进口201用于将泥水混合物经污泥进口201引入沉淀斗1内。在本实施例中,污泥进口201设置在污泥沉降室102的侧壁上,且位于污泥沉降室102的中下部,且污泥进口201位于泥水混合物的液面以下。
如图1及图2所示,污泥挡板组件202设置在污泥进口201外部,用于遮挡污泥进口201,泥水混合物翻越污泥挡板组件202上端并经污泥进口201进入沉淀斗1内。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对污泥挡板组件202的优化,如图1所示,污泥挡板组件202包括污泥挡板2021,污泥挡板2021的下端固定在沉淀斗1的侧壁上,污泥挡板2021的两侧分别经污泥挡板侧壁2022与沉淀斗1的侧壁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污泥挡板2021与污泥挡板侧壁2022可以一体成型制成,也可以焊接形成。由于采用外力增加泥水混合物内的溶解氧含量时,会使泥水混合物内气泡增加、改变流动方向及速率,使泥水混合物不能顺利的进入沉淀斗1或者影响沉淀斗1内原有泥水混合物的正常沉淀。因此,本实用新型对污泥进液结构2进行了改进,以消除上述外力的影响,使污泥挡板组件202倾斜设置且与沉淀斗1的侧壁之间具有角度,使污泥挡板组件202与沉淀斗1的侧壁之间具有间距,不同宽度及长度的间距(即缝隙)的设置,能够限制泥水混合物进入沉淀斗1的流动,避免因为流速过高影响污泥沉降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污泥挡板组件202与沉淀斗1的侧壁之间的角度为5°至90°,具体角度根据污泥挡板组件202的高度、宽度等决定。污泥挡板2021倾斜设置,且污泥挡板2021的上端与沉淀斗1的侧壁之间具有间距。通常曝气装置或搅拌装置设置在池底,其在工作时对池底的泥水混合物影响比较大,此时,位于池底的泥水混合物需要翻越污泥挡板组件202才能经污泥进口201进入沉淀斗1内,而倾斜设置的污泥挡板2021能够对向上垂直运动气泡阻挡,避免其进入沉淀斗1内。
在本实施例中,污泥挡板组件202的上端高于污泥进口201的上端,能够有效的使污泥挡板组件202从侧面、正面挡住污泥进口201,确保泥水混合物经污泥进口201的上端进入沉淀斗1内。
作为对上述沉淀装置的改进,沉淀斗1及污泥进液结构2均由PP板或碳钢板制成。
本实施例的沉淀装置回收污泥的原理是:泥水分离室101底部装有污泥回流管3,泥水混合物从污泥档板2021上部进入,沿污泥档板2021内壁向下流动,由污泥进口201进入到泥水分离室101中。由于污泥档板2021与泥水分离室101侧壁具有一定角度,因此泥水混合物沿污泥档板2021进入泥水分离室101时,在惯性作用下泥水混合物会在滑落到污泥回流管2的进口处,以便于污泥回收,确保污泥回收过程中不会出现回收死角。同时,泥水混合物内污泥与水液分离时,水液向上流动会带动少量污泥上浮,在污泥进口201的上沿以下形成稳定的悬浮污泥层,污水通过悬浮污泥层时,悬浮污泥层会对水液产生过滤和吸附作用,截留或吸附随水液上浮的污泥。
本实施例的沉淀装置不用沉淀池、泵、活性污泥回收设备等专用设备,泥水混合物不需要外力的帮助下可自动的进入沉淀斗内进行沉降,提高了泥水混合物的沉淀效率。同时,沉淀装置的结构比较简单、制作方便,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成本。
上述沉淀装置可以应在用污水处理系统(如物理法污水处理系统或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中,如:将1个、2个、3个、……若干个沉淀装置并列安装在污水处理系统的沉淀区内,将沉淀斗1上端的排液口与清液处理设备连接;将沉淀装置的污泥回流管3与污泥回流装置连接,一部分沉淀污泥经污泥回流设备输送回至厌氧池或缺氧池内,另一部分沉淀污泥输送至污泥处理设备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内的沉淀装置有2个。,当沉淀装置在污水处理系统内应用时,沉淀斗1位于池体沉淀区内。其中,沉淀斗1的上端高于池体沉淀区内的泥水混合物的液面,污泥进液结构2位于泥水混合物的液面以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斗,所述沉淀斗的侧壁上开设有污泥进液结构,所述污泥进液结构形成泥水混合物进入所述沉淀斗内部的进液口,泥水混合物经所述污泥进液结构进入所述沉淀斗内沉淀并形成清液及沉淀污泥;
沉淀装置还包括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一端经所述沉淀斗的下部伸入所述沉淀斗内,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污泥回流装置连通,沉淀污泥经所述污泥回流管及所述污泥回流装置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进液结构包括污泥进口,所述污泥进口开设在所述沉淀斗的侧壁上,所述污泥进口用于将泥水混合物引入所述沉淀斗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进液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污泥进口外部的污泥挡板组件,所述污泥挡板组件用于遮挡所述污泥进口,泥水混合物翻越所述污泥挡板组件上端并经所述污泥进口进入所述沉淀斗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挡板组件包括污泥挡板,所述污泥挡板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沉淀斗的侧壁上,所述污泥挡板的两侧分别经污泥挡板侧壁固定在所述沉淀斗的侧壁上;
所述污泥挡板倾斜设置且与所述沉淀斗的侧壁之间具有角度,使所述污泥挡板的上端与所述沉淀斗的侧壁之间具有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挡板组件的上端高于所述污泥进口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斗包括上部的泥水分离室及下部的污泥沉降室,且所述泥水分离室与所述污泥沉降室连通;
所述污泥沉降室为上大下小的棱台结构,且所述污泥进液结构设置在棱台结构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台结构为正四棱台结构,所述正四棱台结构上设有1~4个所述污泥进液结构,且所述正四棱台结构的各个侧壁上分别设有0个或1个所述污泥进液结构。
CN202021715296.2U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沉淀装置 Active CN212347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15296.2U CN212347832U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沉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15296.2U CN212347832U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沉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7832U true CN212347832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43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15296.2U Active CN212347832U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沉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478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1014A (zh) * 2020-08-17 2020-11-03 崔维涛 一种沉淀装置及其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1014A (zh) * 2020-08-17 2020-11-03 崔维涛 一种沉淀装置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9383B (zh) 一种折流式高效矩形双层沉淀池
CN105776536B (zh) 一种可在线维护式的上流式厌氧反应器
CN212347832U (zh) 一种沉淀装置
CN103288229B (zh) 一种用于污水三相分离的沉淀装置
CN210751432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
CN106630393A (zh) 一种无人值守ifas或mbbr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系统
CN205258190U (zh) 含油污水生化处理系统
CN204752395U (zh) 一种隔油池
CN109293079B (zh) 一种低能耗曝气循环澄清池
CN216877987U (zh) 一种高效一体化沉淀池
CN217757087U (zh) 污水处理池
CN216777998U (zh) 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
CN111871014A (zh) 一种沉淀装置及其应用
CN212451073U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CN114275890A (zh) 一种高负荷厌氧系统内高效撬装式三相分离器
CN209974483U (zh) 水处理系统
CN217077162U (zh) 一种分离装置
CN2890043Y (zh) 钢铁污水混凝沉淀及过滤处理系统
CN2201979Y (zh) 斜管式除油沉淀池
CN213492427U (zh) 一种气浮机的浑浊水循环处理系统
CN211688713U (zh) 污水沉降处理设备
CN201873560U (zh) 一种改进的二次沉淀池缓冲板
CN203781912U (zh) 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气固液三相分离装置
CN220696129U (zh) 一种水污染治理用沉淀池
CN220684804U (zh) 污水处理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