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3749U - 一种电动车龙头及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龙头及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3749U
CN212313749U CN202021871052.3U CN202021871052U CN212313749U CN 212313749 U CN212313749 U CN 212313749U CN 202021871052 U CN202021871052 U CN 202021871052U CN 212313749 U CN212313749 U CN 212313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hole
assembly
cable
wire
brake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710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则霖
彭健文
陈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ngm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ngm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ngm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ngm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710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3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3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3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动车龙头及电动车,其中电动车龙头包括:龙头座,其内部设有容线腔,龙头座的座壁上开设有连通容线腔的第一容线孔、第二容线孔、第三容线孔、第四容线孔和第五容线孔;车前灯组件的线缆穿设于第一容线孔中;车把件穿设于第二容线孔中;指示灯组件的线缆穿设于车把件的内部;按键组件的线缆穿设于第三容线孔中;刹把组件的线缆穿设于第四容线孔中;仪表组件的线缆穿设于第五容线孔中;电动车设有上述的电动车龙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龙头及电动车具有以下优点:避免电动车龙头的线缆外露,进而造成线缆杂乱的现象,同时上述设计避免了线缆因暴露于外部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车龙头及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动车龙头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车龙头包括指示灯组件、刹把组件、车前灯组件、按键组件和仪表组件,这些组件均设有用于与电动车的供电组件连接或者与控制组件连接的线缆,上述组件的线缆多数暴露于电动车龙头外,多个线缆交错容易造成线缆杂乱;另外线缆外露也容易造成线缆受损,进而引发线缆短路,从而降低了指示灯组件、刹把组件、车前灯组件和仪表组件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龙头及电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动车的线缆外露、布置杂乱、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车龙头,包括:
龙头座,其内部设有容线腔,所述龙头座的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线腔的第一容线孔、第二容线孔、第三容线孔、第四容线孔和第五容线孔,所述第一容线孔位于所述龙头座的前侧,所述第二容线孔位于所述龙头座横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三容线孔与所述第二容线孔相邻,所述第四容线孔位于所述龙头座的底侧,所述第五容线孔位于所述龙头座的顶侧;
车前灯组件,设于所述龙头座的前侧,所述车前灯组件的线缆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线孔中,且伸入于所述容线腔中;
车把件,设于所述龙头座横向上的一侧,所述车把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容线孔中;
指示灯组件,设于所述车把件的远离所述龙头座的一端,所述指示灯组件的线缆穿设于所述车把件的内部,且伸入于所述容线腔中;
按键组件,设于所述车把件上,所述按键组件的线缆穿设于所述第三容线孔中,且伸入于所述容线腔中;
刹把组件,设于所述车把件上,且与所述按键组件相邻,所述刹把组件的线缆穿设于所述第四容线孔中,且伸入于所述容线腔中;以及
仪表组件,设于所述龙头座的顶侧,所述仪表组件的线缆穿设于所述第五容线孔中,且伸入于所述容线腔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前灯组件可拆卸地嵌设于所述第一容线孔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把件的一端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第二容线孔中,所述刹把组件、所述按键组件、所述指示灯组件依次设于所述车把件的露出所述第二容线孔外的一端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灯组件包括灯座和光源,所述灯座可拆卸地嵌设于所述车把件的远离所述龙头座的一端,所述光源设于所述灯座的远离所述车把件的侧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组件包括第一按键壳体、与所述第一按键壳体对接的第二按键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按键壳体上的按键,所述第一按键壳体和所述第二按键壳体围合形成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车把件上的壳体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刹把组件包括第一刹把架体、与所述第一刹把架体对接的第二刹把架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刹把架体上的刹把,所述第一刹把架体和所述第二刹把架体围合形成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车把件上的支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刹把架体设有正对所述第三容线孔的过线槽,所述按键组件的线缆穿设于所述第三容线孔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龙头座包括第一座体和对接于所述第一座体上的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围合形成有所述容线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把件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座体设有插入于所述定位凹槽的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匹配所述定位凹槽,所述车把件夹持于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之间,且所述车把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座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车体和上述的电动车龙头,所述电动车龙头安装于所述车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龙头及电动车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龙头座上设置第一容线孔、第二容线孔、第三容线孔、第四容线孔和第五容线孔,依次将车前灯组件、指示灯组件、按键组件、刹把组件、仪表组件的线缆一一对应穿设于上述容线孔中,并且容置于容线腔中,避免电动车龙头的线缆外露,进而造成线缆杂乱的现象,同时上述设计避免了线缆因暴露于外部而引发的安全性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龙头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龙头的一种视角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龙头的另一种视角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仪表组件的一种视角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防水圈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仪表组件的另一种视角的爆炸图;
图7是图4“A”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前灯组件的一种视角的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前灯组件的另一种视角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刹把组件的爆炸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龙头的一种视角的爆炸图;
图12是图11“B”处的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龙头的另一种视角的爆炸图;
图14是图13“C”处的放大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龙头座;11-第一容线孔;12-第二容线孔;13-第三容线孔;14-第四容线孔;15-第五容线孔;16-第一座体;161-容置槽;17-第二座体;171-定位凸台;
2-车前灯组件;21-散热壳体;211-过线孔;212-测试孔;213-过线塞;214-密封塞;215-散热片;22-灯板;23-透镜;231-远光灯透镜单元;232-近光灯透镜单元;233-日行灯透镜单元;24-紧固件;25-灯罩;
3-车把件;32-限位凹槽;
4-指示灯组件;
5-按键组件;51-第一按键壳体;52-第二按键壳体;53-按键;
6-刹把组件;61-第一刹把架体;611-固定凸台;612-限位凸缘;62-第二刹把架体;621-过线槽;63-刹把;
7-仪表组件;71-第一仪表壳体;72-第二仪表壳体;73-控制板;731-连接输入插头;732-连接输出插头;74-仪表连接孔;75-第一防水圈;751-第一防水凸条;76-扣合环台;77-扣合罩台;78-第二防水圈;781-第二防水凸条;79-灯源框架;791-出光孔;70-半透镜板;
8-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和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龙头,用于安装于电动车的车体上,本实施例中的电动车指的是电动自行车。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龙头包括:龙头座1、车前灯组件2、车把件3、指示灯组件4、按键组件5、刹把组件6和仪表组件7;
龙头座1用于设置于车体上,龙头座1的内部设有容线腔,龙头座1的座壁上开设有连通容线腔的第一容线孔11、第二容线孔12、第三容线孔13、第四容线孔14和第五容线孔15,第一容线孔11位于龙头座1的前侧,第二容线孔12位于龙头座1横向上的一侧,第三容线孔13与第二容线孔12相邻,第四容线孔14位于龙头座1的底侧,第五容线孔15位于龙头座1的顶侧;
车前灯组件2,用于电动车前侧的照明,车前灯组件2设于龙头座1的前侧,车前灯组件2的线缆8穿设于第一容线孔11中,且伸入于容线腔中;
车把件3,用于供驾驶者握持,且操控电动车的方向,车把件3设于龙头座1横向上的一侧,车把件3穿设于第二容线孔12中;
指示灯组件4,设于车把件3的远离龙头座1的一端,此时,指示灯组件4位于电动车宽度方向上的最远端,位于电动车的前方、后方和侧方的行车或者行人都可以观察到该指示灯组件4发出的光,无需在电动车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指示灯组件4,上述设计减少了指示灯组件4的数量,降低了电动车的成本;指示灯组件4的线缆8穿设于车把件3的内部,且伸入于容线腔中,避免了线缆8的外露,提高了线缆8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按键组件5,用于供驾驶者在握持车把件3时,进行控制操作,例如指示灯组件4的控制,鸣笛的控制,或者车前灯组件2的控制;按键组件5设于车把件3上,按键组件5的线缆8穿设于第三容线孔13中,且伸入于容线腔中;
刹把组件6,设于车把件3上,且与按键组件5相邻,刹把组件6的线缆8穿设于第四容线孔14中,且伸入于容线腔中;以及
仪表组件7设于龙头座1的顶侧,仪表组件7的线缆8穿设于第五容线孔15中,且伸入于容线腔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龙头的安装原理如下:
将仪表组件7安装于龙头座1的顶侧,仪表组件7连接的线缆8从第五容线孔15中伸入容线腔中,伸入容线腔中的线缆8用于与其他组件的线缆8连接,或者仪表组件7的线缆8再伸入于与龙头座1连接的连接管中,进而与车体上的其他组件连接;车前灯组件2设于龙头座1的前侧,车前灯组件2的线缆8从第一容线孔11伸入容线腔中,伸入容线腔中的线缆8用于与仪表组件7连接或者与其他组件连接;指示灯组件4设于车把件3的远离龙头座1的一端上,指示灯组件4的线缆8从车把件3的管口伸入车把件3的内部,进而从车把件3的另一个管口伸入容线腔中,伸入容线腔的线缆8用于与仪表组件7连接或者与其他组件连接;按键组件5设于车把件3上,按键组件5的线缆8只能沿着车把件3的外管壁走线,该线缆8顺着车把件3的外管壁延伸,从第三容线孔13伸入容线腔中,伸入容线腔中的线缆8用于与仪表组件7连接或者与其他组件连接;刹把组件6设于车把件3上,刹把组件6的线缆8从第四容线孔14伸入容线腔中,伸入容线腔中的线缆8用于与仪表组件7连接或者与其他组件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龙头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龙头座1上设置第一容线孔11、第二容线孔12、第三容线孔13、第四容线孔14和第五容线孔15,依次将车前灯组件2、指示灯组件4、按键组件5、刹把组件6、仪表组件7的线缆8一一对应穿设于上述容线孔中,并且容置于容线腔中,避免电动车龙头的线缆8外露,进而造成线缆8杂乱的现象,同时上述设计避免了线缆8因暴露于外部而引发的安全性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龙头座1包括第一座体16和对接于第一座体16上的第二座体17,第一座体16和第二座体17围合形成有容线腔。
进一步地,第一座体16上设有用于容置仪表组件7的容置槽161,仪表组件7于容置于容置槽161时其边缘与容置槽161的边缘平齐。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车把件3上设有定位凹槽32,第二座体17设有插入于定位凹槽32的定位凸台171,定位凸台171匹配定位凹槽32,车把件3夹持于第一座体16和第二座体17之间,且车把件3固定于第一座体16上。具体地,车把件3在定位凹槽32和定位凸台171对位后,再通过螺丝件将车把件3安装于第一座体16上;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在安装时准确地定位车把件3,节省安装人员的组装时间,另外,通过定位凹槽32和定位凸台171对位也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车把件3发生转动而引发事故。
可选地,车把件3可以为管体或者一体成型的压铸体,压铸体可提供更高的机械强度。
如图4至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仪表组件7包括:第一仪表壳体71、第二仪表壳体72以及控制板73;第一仪表壳体71开设有多个仪表连接孔74;第二仪表壳体72与第一仪表壳体71连接;控制板73设于第一仪表壳体71和第二仪表壳体72之间,控制板73上设有多个用于连接龙头座1上的功能组件(车前灯组件2、指示灯组件4、刹把组件6和按键组件5)的连接输入插头731和一个与多个连接输入插头731电连接且用于连接电动车的车踏板的功能组件(供电组件)的连接输出插头732,连接输出插头732容置于其中一个仪表连接孔74中,多个连接输入插头731分别容置于其余的仪表连接孔74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仪表组件7的工作原理如下:
仪表组件7设于电动车的龙头座1上,车把件3设于龙头的两侧,车把件3上的功能组件例如油门、刹把组件6、车前灯组件2和指示灯组件4的线缆8与仪表组件7中的连接输入插头731连接,再通过连接输出插头732与车踏板的功能组件(供电组件)连接,具体地,是与车踏板的控制板73连接,该车踏板的控制板73与电池和电机等功能组件连接,同样地该控制板73只有一个连接输出插头732,因此,车把件3上的组件的线缆8连接于仪表组件7上,仪表组件7上的连接输出插头732再连接一个线缆8,该线缆8用于和车踏板之间连接,因此仅需要一条线缆8连接车把件3和车踏板之间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仪表组件7的有益效果在于:
将电动车上的多个功能组件通过多个线缆8分别连接于控制板73的多个连接输入插头731上,经过控制板73处理信息后,再通过一个连接输出插头732输出信息,该连接输出插头732通过一个线缆8即可与电动车的其他控制板73连接,减少多个功能组件引起的线缆8过多且过长的问题,提高功能组件连接的便利性,同时使得线缆8排布规整。
进一步地,控制板73上集成有2g/3g/4g/5g通讯模组、蓝牙通讯模组、电池模组、扬声模组和GPS模组。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板73上集成有上述模块的一种或者多种。可以理解的是,该控制板73高度集成了多种模块,使得仪表组件7具有多功能性,同时该控制板73集成多功能也便于维修,维修人员将仪表组件7拆卸即可同时检修多种功能模组,降低了维修的难度。
进一步地,仪表组件7还包括设于仪表连接孔74的孔壁上的第一防水圈75,第一防水圈75与仪表连接孔74的孔壁相接的侧面设有第一防水凸条751,第一防水凸条751沿第一防水圈75的周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输入插头731或者连接输出插头732容置仪表连接孔74中时,挤压第一防水圈75,使得连接输入插头731或者连接输出插头732具备防水性能,同时第一防水圈75为硅胶件,其具有较好的弹性,可以使得连接输入插头731或者连接输出插头732更稳定地固定于仪表连接孔74中。另外,第一防水凸条751在挤压下发生形变且压紧于仪表连接孔74的孔壁上,避免产生缝隙,提高了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第一仪表壳体71与第二仪表壳体72相接的侧面设有扣合环台76,第二仪表壳体72与第一仪表壳体71相接的侧面设有扣合罩台77,扣合罩台77紧固罩设于扣合环台76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仪表壳体71和第二仪表壳体72之间紧固扣合连接,两者连接方式简单便捷,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仪表组件7还包括设于扣合环台76和扣合罩台77之间的第二防水圈78,防水圈与扣合罩台77相接的侧面设有用于抵顶于扣合罩台77上的第二防水凸条781,第二防水凸条781沿第二防水圈78的周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仪表壳体71扣合于第二仪表壳体72上时,挤压第二防水圈78,使得仪表组件7具备防水性能,同时第二防水圈78为硅胶件,其具有较好的弹性,可以使得第一仪表壳体71和第二仪表壳体72扣合更稳定。另外,第二防水凸条781在挤压下发生形变且压紧于第一仪表壳体71和第二仪表壳体72上,避免产生缝隙,提高了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第二仪表壳体72为透光件,控制板73上设有多个朝第二仪表壳体72发光的显示灯。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板73上设有显示灯,该显示灯用于显示电动车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仪表组件7还包括设于控制板73和第二仪表壳体72之间的灯源框架79,灯源框架79上开设有多个出光孔791,显示灯容置于出光孔791中。在本实施例中,灯源框架79为遮光件,显示灯容置于出光孔791中,在出光孔791的孔壁的限制下,显示灯的光朝预设方向射出,提高了显示灯的发光效率,提高了显示灯的发光亮度。
进一步地,仪表组件7还包括设于灯源框架79和第二仪表壳体72之间的半透镜板7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半透镜板70的性质,显示灯的光可以射出半透镜板70外,而半透镜板70外的光不能射入半透镜板70内,使得灯源框架79可以隐藏于半透镜板70下,提高仪表组件7的美观度。
进一步地,第一仪表壳体71为散热件,第一仪表壳体71和控制板73之间设有导热件。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该导热件可以及时地将控制板73上的热量导出至第一仪表壳体71上,提高控制板73的散热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前灯组件2可拆卸地嵌设于第一容线孔11中。具体地,车前灯组件2的形状和尺寸匹配与第一容线孔11的形状和尺寸,使得车前灯组件2可以过盈配合于第一容线孔11中;车前灯组件2的前侧为车前灯,车前灯组件2的后侧伸出线缆8,因此将车前灯组件2嵌设于第一容线孔11时,后侧的线缆8自然从第一容线孔11伸入容线腔中。
如图8所示,车前灯组件2包括:散热壳体21、灯板22以及透镜23;散热壳体21上开设有散热槽;灯板22设于散热槽中且未设置元器件的表面贴于散热槽的底槽面;透镜23设于散热槽中,透镜23抵顶于灯板22的设置有元器件的表面且用于将灯板22的未设置元器件的表面维持贴于散热槽的底槽面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前灯组件2的安装原理如下:
将灯板22放置于散热槽中,同时灯板22的未设置元器件的表面即底面贴于散热槽的底槽面,然后将透镜23设于散热槽中且抵顶于灯板22的设置有元器件的表面即顶面,通过透镜23施加压力在灯板22上,使得灯板22的未设置元器件的表面可以紧贴于散热槽的底槽面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前灯组件2的有益效果在于:
透镜23设于散热槽中且抵顶于灯板22的顶面,将灯板22的底面贴于散热槽的底槽面上,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缝隙,灯板22可以将自身的热量通过接触传导的方式传递至散热后壳上,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散热壳体21至少集成了两种功能,其中一个是灯板22的散热功能,另一个是灯板22的保护功能,散热壳体21既充当了散热件,又充当了灯板22的保护壳体,使得构成车前灯组件2的部件数量大大减少,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透镜23过盈配合或者间隙配合于散热槽中。在本实施例中,当透镜23间隙配合于散热槽时,透镜23的尺寸略小于该散热槽的尺寸,透镜23和散热槽之间需要通过紧固件或者胶粘的方式连接;当透镜23过盈配合于散热槽时,透镜23的尺寸略大于该散热槽的尺寸,透镜23和散热槽之间依靠过盈配合产生的作用力相互固定。
具体地,车前灯组件2还包括用于将透镜23紧固于散热槽中的紧固件24,紧固件24连接于透镜23和散热壳体21之间。可以理解的是,依靠紧固件24的紧固力可以固定连接透镜23和散热壳体21。细化地,该紧固件24为螺丝件,易于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散热壳体21开设有过线孔211和测试孔212,过线孔211中设有用于套设于线缆8外的过线塞213,测试孔212可拆卸地设有密封塞214。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连接灯板22的线缆8需要伸出散热壳体21外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因此需要在散热壳体21上开设过线孔211,而当线缆8穿设于该过线孔211时,与过线孔211的孔壁之间产生缝隙,通过设置一个套设于线缆8外的过线塞213,密封该缝隙,避免水从该缝隙进入车前灯组件2的内部,进而提高了车前灯组件2的防水性能;过线孔211旁设有测试孔212,该测试孔212用于在线缆8和过线塞213安装完毕后,将测试设备插入该测试孔212对车前灯组件2的密封性进行测试,当测试完毕后,通过密封塞214将该测试孔212封堵,该设计方便了安装人员对车前灯组件2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散热壳体21为镁合金件或者铝合金件。可以理解的是,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强度接近高合金钢,刚度超过钢,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塑性加工性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良好的耐蚀性和可焊性;而镁合金的铝密度比铝合金的密度小,强度高,弹性模量大,散热好,消震性好,承受冲击载荷能力比铝合金大,耐有机物和碱的腐蚀性能好。
进一步地,散热壳体21为一体成型件。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壳体21可以通过压铸一体成型,其加工效率高。
进一步地,散热壳体21设有多个散热片21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多个散热片215,增大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灯板22上设有远光灯、近光灯和日行灯,透镜23包括正对远光灯的远光灯透镜单元231、正对近光灯的近光灯透镜单元232和正对日行灯的日行灯透镜单元233。在本实施例中,透镜23上集成有远光灯透镜单元231、近光灯透镜单元232和日行灯透镜单元233,使得车具有多种功能光,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罩设于透镜23外的灯罩25,灯罩25连接于散热壳体21上。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该灯罩25,提高了透镜23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把件3的一端可拆卸地插设于第二容线孔12中,刹把组件6、按键组件5、指示灯组件4依次设于车把件3的露出第二容线孔12外的一端上。
如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按键组件5包括第一按键壳体51、与第一按键壳体51对接的第二按键壳体52和设于第一按键壳体51上的按键53,第一按键壳体51和第二按键壳体52围合形成可拆卸地套设于车把件3上的壳体结构。具体地,第一按键壳体51和第二按键壳体52首尾相接围合形成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可套设于车把件3上,便于安装人员的拆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刹把组件6包括第一刹把架体61、与第一刹把架体61对接的第二刹把架体62和设于第一刹把架体61上的刹把63,第一刹把架体61和第二刹把架体62围合形成可拆卸地套设于车把件3上的支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刹把架体62设有正对第三容线孔13的过线槽621,按键组件5的线缆8穿设于第三容线孔13中。
具体地,第二刹把架体62与车把件3相接的内表面上设有用于收容线缆8的过线槽621。
本实施例提供的刹把组件6的安装原理如下:
将第一刹把架体61和第二刹把架体62分别置于车把件3的两侧,同时第一刹把架体61和第二刹把架体62首尾连接,形成套设于车把件3的支架结构,刹把63的线缆8可以容置于过线槽621中,由于过线槽621靠近车把件3设置,因此线缆8可以隐藏于第二刹把架体62和车把件3之间,使得线缆8规整同时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刹把组件6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刹把架体61和第二刹把架体62之间首尾连接形成用于套设于车把件3上的支架结构,并且其相接面上设有用于收容线缆8的过线槽621,使得线缆8可以收容于过线槽621中,不外露于车把手外,其排布规整同时安全性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线槽62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车把件3的轴线。可以理解的是,线缆8间隙配合于过线槽621中,过线槽621的槽壁限位线缆8,通过将过线槽621的长度方向设置为平行于车把件3的轴线,这样可以使得线缆8置于过线槽621时,线缆8沿着平行车把件3的轴线的方向排布,线缆8排布规整,同时利于减小线缆8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线槽6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过线槽621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过线槽621,这样可以将不同的线缆8分隔,避免其中一个线缆8发生破损影响其余的线缆8,提高了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刹把架体61上设有固定凸台611。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凸台611用于连接其他部件,例如后视镜等部件。具体地,固定凸台611上设有螺纹,使得后视镜可以螺纹连接于固定凸台611上,其安装方式简单便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刹把架体61上设有限位凸缘612,限位凸缘612位于第一刹把架体61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缘612用于卡入于与刹把组件6相接的其他刹把组件6的限位槽中,防止第一刹把架体61绕车把件3的轴线转动,进一步提高第一刹把架体61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车体和上述的电动车龙头,电动车龙头安装于车体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龙头座,其内部设有容线腔,所述龙头座的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线腔的第一容线孔、第二容线孔、第三容线孔、第四容线孔和第五容线孔,所述第一容线孔位于所述龙头座的前侧,所述第二容线孔位于所述龙头座横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三容线孔与所述第二容线孔相邻,所述第四容线孔位于所述龙头座的底侧,所述第五容线孔位于所述龙头座的顶侧;
车前灯组件,设于所述龙头座的前侧,所述车前灯组件的线缆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线孔中,且伸入于所述容线腔中;
车把件,设于所述龙头座横向上的一侧,并穿设于所述第二容线孔中;
指示灯组件,设于所述车把件的远离所述龙头座的一端,所述指示灯组件的线缆穿设于所述车把件的内部,且伸入于所述容线腔中;
按键组件,设于所述车把件上,所述按键组件的线缆穿设于所述第三容线孔中,且伸入于所述容线腔中;
刹把组件,设于所述车把件上,且与所述按键组件相邻,所述刹把组件的线缆穿设于所述第四容线孔中,且伸入于所述容线腔中;以及
仪表组件,设于所述龙头座的顶侧,所述仪表组件的线缆穿设于所述第五容线孔中,且伸入于所述容线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前灯组件可拆卸地嵌设于所述第一容线孔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件的一端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第二容线孔中,所述刹把组件、所述按键组件、所述指示灯组件依次设于所述车把件的露出所述第二容线孔外的一端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组件包括灯座和光源,所述灯座可拆卸地嵌设于所述车把件的远离所述龙头座的一端,所述光源设于所述灯座的远离所述车把件的侧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包括第一按键壳体、与所述第一按键壳体对接的第二按键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按键壳体上的按键,所述第一按键壳体和所述第二按键壳体围合形成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车把件上的壳体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刹把组件包括第一刹把架体、与所述第一刹把架体对接的第二刹把架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刹把架体上的刹把,所述第一刹把架体和所述第二刹把架体围合形成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车把件上的支架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刹把架体设有正对所述第三容线孔的过线槽,所述按键组件的线缆穿设于所述第三容线孔中。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座包括第一座体和对接于所述第一座体上的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围合形成有所述容线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把件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座体设有插入于所述定位凹槽的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匹配所述定位凹槽,所述车把件夹持于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之间,且所述车把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座体上。
10.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龙头,所述电动车龙头安装于所述车体上。
CN202021871052.3U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电动车龙头及电动车 Active CN212313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1052.3U CN212313749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电动车龙头及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1052.3U CN212313749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电动车龙头及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3749U true CN212313749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34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1052.3U Active CN212313749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电动车龙头及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37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4672A (zh) * 2021-03-16 2021-06-01 秦书军 一种电动滑板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4672A (zh) * 2021-03-16 2021-06-01 秦书军 一种电动滑板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9210A (zh) 车灯
CN212313749U (zh) 一种电动车龙头及电动车
CN114194316A (zh) 一种电动车龙头及电动车
CN211650120U (zh) 一种汽车后组合灯
CN201300779Y (zh) 一种带有阅读灯的内后视镜
CN212400909U (zh) 一种电动车仪表盘及电动车
CN213199973U (zh) 一种仪表组件及电动车
CN219770053U (zh) 一种嵌入式自行车车架灯
KR102228918B1 (ko) 조립이 용이한 차량용 usb 미디어잭
CN110067987B (zh) 一种专用汽车门灯
CN215951308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上的光导形式的内置高位制动灯
CN213065963U (zh) 一种车灯及电动车
CN111601195A (zh) 一种带有安全警示灯光效果的扬声器装置
CN202130374U (zh) 一种车顶用警灯
CN212473758U (zh) 一种自行车后货架及自行车
CN219655939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汽车日行灯
KR20100055222A (ko) 스탑램프
CN218287955U (zh) 具有尾灯功能的座管电池及自行车
CN212901314U (zh) 一种新型后雾灯led通用模组
CN212319607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颈灯结构及电动滑板车
CN218494886U (zh) 一种模块化汽车前照灯
CN216546471U (zh) 视觉交互中控装置、共享单车分体锁及共享单车
CN211211621U (zh) 一种带蓝牙音箱的单车帽
CN218288011U (zh) 电动滑板车的车后灯安装结构及电动滑板车
CN219756279U (zh) 一种多电源驱动的汽车雾灯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