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3319U - 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换电站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换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3319U
CN212313319U CN202020254780.3U CN202020254780U CN212313319U CN 212313319 U CN212313319 U CN 212313319U CN 202020254780 U CN202020254780 U CN 202020254780U CN 212313319 U CN212313319 U CN 212313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vehicle
lifting part
transmission
rea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547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庆丰
戴有发
邱胜国
周爱军
袁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547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3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3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3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包括:龙门架,龙门架固定于停车平台上;驱动件、传动件,传动件用于将驱动件提供的驱动力转化为升降力;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分别位于车辆前后轮的下方。传动件至少包括减速机,当车辆驶入停车平台以待换电时,所述传动件带动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上升;当车辆换电完成后,所述传动件带动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下降。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含该装置的换电站。根据本实用新型,其能够实现电动汽车在换电站中能够将车辆前后轮缓慢、安全低举升起合适高度以提供便于换电的操作空间。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换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换电站。
背景技术
满亏电池换电过程是一种电动汽车快速充能的方式,具体而言,是指通过换电设备将电动汽车的亏电电池换下,并即刻换上满电电池,换电站则是实现电动汽车的满亏电池换电的场所。
电动汽车在满亏电池换电过程中,需要将亏电电池从汽车上取下放到充电仓中,同时再将满电电池从充电仓中取出更换到汽车上。现有技术中,采用电机驱动举升立柱、链条链轮或刚性链的方式提升车辆的车身或车轮,而电机的驱动力过大,提升速度快,无法保证车辆提升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换电站,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包括:
龙门架,所述龙门架包括多个立柱,多个所述立柱固定于停车平台上;
驱动件、传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件固定于所述龙门架的顶部或部分嵌入所述龙门架的顶部,所述传动件用于将驱动件提供的驱动力转化为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的升降力;
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换电时,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分别位于车辆前后轮的下方,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传动件相连;
所述传动件至少包括减速机,所述减速机对所述驱动件进行减速并增大输出扭矩;当车辆驶入停车平台以待换电时,所述传动件带动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上升,以使得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托举车辆脱离停车平台至换电位置;当车辆换电完成后,所述传动件带动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下降,以使得车辆前后轮下降直至车辆回落至停车平台。
优选地,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沿车辆行驶方向一侧前后轮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的长度不小于车辆行驶方向一侧前后轮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举升部和/或第二举升部还包括一距离调节装置,所述距离调节装置用于适配不同轴距的车辆。
优选地,第一举升部和/或第二举升部还包括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构造成V字型。
优选地,所述传动件还包括:
传动链,所述传动链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相连;
传动轴,两个相互独立的所述传动轴分别固定于所述龙门架的顶部且位于所述驱动件的两侧,两个所述传动轴上分别套设有一与传送链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两个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第二齿轮;
提升链,所述提升链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提升链的自由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相连;
在驱动力作用下,所述传送链分别与两个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传动连接以带动两个所述传动轴运动,两个所述传动轴分别带动其两端的第二齿轮运动以分别通过提升链升降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使得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分别作用于车辆的前后轮并带动所述车辆前后轮升降。
优选地,两个相互独立的所述传动轴沿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固定于所述龙门架的顶部或部分嵌入所述龙门架的顶部,所述提升链绕过两个相互独立的所述传动轴分别作用于车辆行驶方向一侧的前后轮,以同步升降车辆行车方向两侧的前后轮。
优选地,所述提升链至少为两根,所述提升链与位于车辆行驶方向的立柱处于同一侧。
优选地,多个所述立柱上还分别包括滑轨、滑块,所述滑轨沿所述立柱的站立方向延伸,所述滑块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滑块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举升部或第二举升部连接;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分别通过所述滑块沿所述立柱的站立方向设置的滑轨运动,使得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分别作用于车辆前后轮并升降所述车辆前后轮。
优选地,两所述滑块沿车辆行驶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举升部或第二举升部还包括至少一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获取车辆前轮和/或车辆后轮的位置,以使得车辆停靠在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上的正确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电站,其包含有所述的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驱动结构连接减速机,以获取低速驱动力及较大扭矩。
(2)其能将驱动件、传动件隐藏于龙门架内,减小了空间占用且提升用户体验。
(3)通过在第一举升部和/第二举升部设置传感器,帮助车辆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龙门架与举升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举升部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龙门架与驱动件、传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龙门架与传动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驱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00、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1、停车平台,2、龙门架,21、立柱,22、上框板,23、横梁,3、驱动件,31、电机,32、减速机,33、联轴器,4、传动件,41、传送带,42、传动轴,43、第一齿轮,44、第二齿轮,5、举升部,51、第一框架,52、第二框架,53、车轮支撑平台,54、滚轴结构,55、定位凹槽,56、滑轨,57、滑块,6、提升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接下来,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该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可用于换电领域,具体龙门架2、驱动件3、传动件4和举升部5,其中,所述龙门架2固定于停车平台1上。为了保证车辆能够平稳地停靠在停车平台1上,所述停车平台1上还包括车辆定位机构,该车辆定位机构可为车辆车轮定位机构,以使得所述车辆停靠在停车平台1的预设位置。如图2所示,龙门架2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包括多个立柱21以及上框板22,多个立柱21设置在停车平台1沿车宽方向的两端,多个立柱21的上端均与上框板22连接以形成整体立体框架结构。所述上框板22为框架结构或实心板材结构。在一种实施例中,龙门架2包括4个立柱21,四个立柱21均匀分布在停车平台1沿周向的四个角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体框架包括多个立柱21以及多个横梁23,多个立柱21与多个横梁23共同形成立体框架结构。所述上框板22或多个横梁23为龙门架2的顶部。
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还包括驱动件3,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龙门架的顶部或部分嵌入所述龙门架的顶部。例如:驱动件3固定于所述上框板22/横梁23上或部分嵌入所述上框板22/横梁23以将驱动件3隐藏于所述龙门架2内,提高用户体验。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31,电机31将驱动力传输给所述传动件4。
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还包括传动件4,所述传动件固定于所述龙门架的顶部或部分嵌入所述龙门架的顶部。例如:传动件4固定于所述上框板22/横梁23上或部分嵌入所述上框板22/横梁23上以将传动件4隐藏于所述龙门架2内,提高用户体验。所述传动件用于将驱动件提供的驱动力转化为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的提升力或下降力。所述传动件5可为齿轮、齿条、皮带轮、皮带及链条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还包括举升部5,举升部5包括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换电时,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分别位于所述车辆前后轮的下方,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传动件相连。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沿车辆行驶方向一侧前后轮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的长度不小于车辆行驶方向一侧前后轮之间的距离,即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可用于平稳地承载所述车辆一侧的前后轮,不会导致车辆翻车,此时,提升链分别作用于车辆一侧的前后轮以最终同步提升车辆两侧的前后轮。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沿车辆前轮或车辆后轮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的长度不小于车辆两个前轮或两个后轮之间的距离,即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可用于平稳地承载所述车辆的前轮或车辆的后轮,不会导致车辆翻车,此时,提升链分别作用于车辆的前轮或车辆的后轮以最终同步提升车辆的前后轮。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分别为第一举升框架、第二举升框架,所述第一举升框架、第二举升框架分别对应于所述车辆的前轮与所述车辆的后轮。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举升部或第二举升部包括:第一框架51、第二框架52,所述第一框架51与所述第二框架5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框架51、第二框架52分别与所述提升链6两端的自由端相连;所述第一框架51与所述第二框架52分别连接一车轮支撑平台53,所述车轮支撑平台53分别对应于所述车辆的两个前轮及两个后轮,两个所述车轮支撑平台53与第一框架51、第二框架52形成一整体的框架结构,两个所述车轮支撑平台53分别用于支撑所述车辆的前后轮以在提升链6作用下同步提升所述车辆的前后轮。所述车轮支撑平台53初始状态下停靠在所述停车平台1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车轮支撑平台53还包括定位凹槽55,所述定位凹槽构造成V字型。即所述车轮支撑平台53上形成有与车轮外周相适配的定位凹槽,定位凹槽可以是碗形、楔形、U形和方形等。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凹槽构造成V字形,且所述V字形的定位凹槽其顶角为钝角。进一步地,所述V字形的定位凹槽其顶角大小为115°~16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V字形的定位凹槽其顶角大小为155°。定位凹槽55的底边分别布置有多个并排设置的辊轮,相邻的辊轮间留有间隙,使得每个辊轮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辊轮的轴线与车身的宽度方向相垂直,能够减小车轮与定位凹槽55之间的摩擦力。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车轮支撑平台53还包括滚轴结构54,即车轮支撑平台53正对车轮处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相邻的辊轮间留有间隙,使得每个辊轮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辊轮的轴线与车身的宽度方向相垂直,能够减小车轮与滚轴结构54之间的摩擦力。
举升部在举升车辆底盘时,无论车辆轴距存在多大的差距,托车辆底盘的举升部均可以对车辆底盘进行托举。当举升部用于托举车辆前后轮时,车辆轴距的差异会导致举升部无法使用。为了使得举升部适用于不同轴距的车辆,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举升部和/第二举升部还包括一距离调节装置(未图示),所述距离调节装置与第一举升部或第二举升部一体成型或装配成型,根据车辆轴距的差异,距离调节装置会进行自动调节以满足不同轴距车辆。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中装置的普适性,根据市场上不同车辆的轴距来限定距离调节装置的长度,当车辆需要换电时,在停车平台上设置拍照机构对车辆拍照,获取车辆型号以及相应的轴距,根据获取的轴距计算举升部所需的长度以适应不同轴距的车辆。所述距离调节装置可为驱动调节装置;所述距离调节装置可为第一举升部或第二举升部上的滚轮,在车辆轴距需要调节时,第一举升部和/或第二举升部通过滚轮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当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沿车宽方向设置时,所述距离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第一举升部与第二举升部之间的距离;当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沿行驶方向设置时,所述距离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第一举升部和第二举升部的长度以满足不同轴距的车辆。
在换电过程中,为了保证车辆举升的安全性,会对驱动件3的驱动力进行减速以便车辆前后轮缓慢上升。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传动件4至少包括减速机32,所述减速机32对所述驱动件进行减速并增大输出扭矩;当车辆驶入停车平台1以待换电时,所述传动件4带动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上升,以使得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托举车辆脱离停车平台至换电位置;当车辆换电完成后,所述传动件带动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下降,以使得车辆前后轮下降直至车辆回落至停车平台。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4包括减速机32,所述电机31产生的驱动力经过减速机32减速之后,速度降低,所述传动件4驱动成对设置的位于车辆前后轮的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提升,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分别带动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车辆的前后轮提升至预期换电位置。所述减速机为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或行星齿轮减速器。优选地,所述减速机32为行星减速机,利用减速机中齿轮的速度转换器,将马达的回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的机构。行星减速器传动轴上的齿数少的齿轮啮合输出轴上的大齿轮以达到减速加大扭矩的目的。
应当理解,所述驱动件3根据换电需要,将驱动件3提供的驱动力转化为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的提升力或下降力。当执行车辆换电操作时,驱动件3提供一方向的驱动力通过传动件举升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以带动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上车辆的前后轮上升至预期位置;当换电结束,车辆需回到停车平台1时,驱动件3提供一反方向的驱动力通过传动件下降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上车辆的前后轮,以使得车辆前后轮停靠在停车平台1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所述传动件4包括:提升链6,所述提升链6的自由端与所述举升部5相连。所述提升链6可为提升带。所述电机31产生的驱动力经减速机32减速后通过传动件4提升或下降所述举升部5上车辆的前后轮,以使得所述车辆离开停车平台1并提升至预期换电位置或使得所述车辆下降至停车平台1。传送链41,所述传送链41可以为皮带,所述传送链41通过联轴器33与减速机32的输出轴相连以将驱动力传递至传动件41。传动轴42,所述传动轴42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传动轴通过固定件分别固定于所述上框板22上,所述驱动件3位于两个传动轴42之间,以通过一个驱动件3为整个车辆举升提供动力。所述传动轴42可为光轴,所述固定件为本领域常见的固定结构。两个传动轴42上分别套设有一与传送带41发生传动的第一齿轮43,所述两个第一齿轮43的位置为传送链41与两个光轴42抵触处的位置,以便于传送链41与第一齿轮43发生传动。每个传动轴42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第二齿轮44。在驱动力作用下,传送链41分别与位于传送带41两侧的光轴上的第一齿轮43发生传动以带动两个光轴42运动,两个光轴42分别带动其两端的第二齿轮44运动,每个第二齿轮44分别与设置在其上的与其传动连接的提升链6发生传动以分别通过提升链6同步提升或同步下降所述举升部5,使得所述举升部5同步提升或下降所述举升部上车辆前后轮。
所述举升部即受力部可沿车辆的行车方向设置或沿车宽方向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相互独立的所述传动轴42沿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固定于所述龙门架2的顶部,以使得所述提升链6分别作用于车辆前后轮行车方向的两侧以同步提升或下降所述举升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相互独立的所述传动轴42沿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固定于所述龙门架2的顶部,以使得所述提升链6分别作用于车辆前后轮沿车宽方向的两侧以同步提升或下降所述举升部5。
如图1-2所示,所述提升链6为两根,每根所述提升链6对应两个所述立柱21,两根提升链6分别依次绕过两个相互独立的所述传动轴42位于不同侧的两个第二齿轮44,两根所述提升链6的两个自由端与所述举升部5相连以同步提升或下降所述车辆的前后轮。即每两个立柱21对应设置有一提升链6,每一提升链6依次绕过两个传动轴42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第二齿轮44,提升链6的两个自由端与所述举升部5的两侧相连,以同步提升车辆前后轮。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车辆提升装置包括两根相互独立的提升链,每根提升链6对应两个立柱21,每根提升链6依次绕过两个传动轴42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第二齿轮44,每根提升链6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第一框架51、第二框架52相连,两根提升链6通过提升举升框架的四个角落以提升车辆的前后轮。所述提升链6可以为皮带。优选地,所述提升链6位于多个所述立柱21的同一侧。即提升链6均位于立柱21的外侧或内侧,以形成保持龙门架2平衡、稳定的整体结构。为了将提升链6隐藏于龙门架内,优选地,所述提升链6均设置于立柱21的内侧,即均设置于以龙门架2为主体的集装箱内。优选地,所述提升链6至少为两根,所述提升链6与位于车辆行驶方向的立柱处于同一侧,以降低驱动力或驱动力矩要求,同时便于隐藏。
所述龙门架2包括滑轨56、滑块57,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分别配置有一滑轨56与一滑块57;所述滑轨56沿所述龙门架2的站立方向延伸,所述滑块57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滑轨56上,所述滑块5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举升部或第二举升部连接;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分别通过所述滑块57沿所述龙门架2的站立方向设置的滑轨56运动,使得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分别作用于车辆前后轮并升降所述车辆前后轮。如图3所示,立柱21上还可设置滑轨、滑块,所述滑轨、滑块构成的导向结构用于导引举升部5沿立柱21的方向上下移动,以防止举升部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偏差,确保举升部5稳步移动。导向部包括滑轨56、滑块57,所述滑轨56沿所述立柱21延伸,所述滑块57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滑轨56上,所述滑块5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连接;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沿所述立柱21运动过程中所述滑块57沿所述滑轨56运动,使得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提升至所述车辆前后轮并继续带动车辆前后轮上升。当换电结束,车辆需要回到停车平台时,位于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上的车辆前后轮通过所述滑块55沿着所述滑轨54下降直至车辆停靠在停车平台1上。多个所述滑块57同时位于所述立柱21的同一侧;即同时位于所述立柱21的内侧或外侧。所述滑块57与所述举升部5一体成型或装配成型。为了隐藏滑块57,多个所述滑块57均位于所述立柱21的内侧,以形成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与多个所述立,21之间的内侧导向结构,即隐藏导向结构。优选地,为了减小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降低驱动力或驱动力矩要求,同时便于隐藏,两所述滑块57沿车辆行驶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立柱21的内侧。
当第一举升部或第二举升部沿车辆车宽方向设置时,所述第一举升部用于举升车辆的两个前轮,所述第一举升部上还设有至少一光电传感器,车辆前后轮分别设有一挡片,当车辆前轮上的挡片进入所述第一举升部时,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以检测车辆前轮是否已经驶入第一举升部或第二举升部;当车辆后轮上的挡片进入所述第一举升部时,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以防止车辆后轮轮驶出第一举升部。当第一举升部或第二举升部沿车辆行驶方向方向设置时,车辆刚驶入停车平台,车辆的两个前轮分别位于第一举升部与第二举升部上,此时可在第一举升部和/或第二举升部设置光电传感器,当车辆前轮的位置达到第一阈值时,说明车辆已经到达正确停车位置;当车辆前轮的位置到达第二阈值时,说明车辆再往前行驶会有翻车风险或者导致举升部提升车辆时有翻车风险。此外,可在车辆的前轮与车辆的后轮分别设有光电传感器,用于确保车辆停靠在正确位置。
本案还提供一种换电站,其包含有前述任一项或多项实施方式的车辆举升,其因此带有的技术特征以及具有的技术效果相应于前面的描述,故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电池”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为车辆提供动力的电池、电池组、电池包等。前文中所提及的“车辆”或“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各类新能源汽车。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1)

1.一种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龙门架,所述龙门架包括多个立柱,多个所述立柱固定于停车平台上;
驱动件、传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件固定于所述龙门架的顶部或部分嵌入所述龙门架的顶部,所述传动件用于将驱动件提供的驱动力转化为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的升降力;
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换电时,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分别位于车辆前后轮的下方,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传动件相连;
所述传动件至少包括减速机,所述减速机对所述驱动件进行减速并增大输出扭矩;当车辆驶入停车平台以待换电时,所述传动件带动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上升,以使得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托举车辆脱离停车平台至换电位置;当车辆换电完成后,所述传动件带动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下降,以使得车辆前后轮下降直至车辆回落至停车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沿车辆行驶方向一侧前后轮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的长度不小于车辆行驶方向一侧前后轮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举升部和/或第二举升部还包括一距离调节装置,所述距离调节装置用于适配不同轴距的车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举升部和/或第二举升部还包括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构造成V字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还包括:
传动链,所述传动链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相连;
传动轴,两个相互独立的所述传动轴分别固定于所述龙门架的顶部且位于所述驱动件的两侧,两个所述传动轴上分别套设有一与传送链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两个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第二齿轮;
提升链,所述提升链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提升链的自由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相连;
在驱动力作用下,所述传送链分别与两个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传动连接以带动两个所述传动轴运动,两个所述传动轴分别带动其两端的第二齿轮运动以分别通过提升链升降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使得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分别作用于车辆的前后轮并带动所述车辆前后轮升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相互独立的所述传动轴沿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固定于所述龙门架的顶部或部分嵌入所述龙门架的顶部,所述提升链绕过两个相互独立的所述传动轴分别作用于车辆行驶方向一侧的前后轮,以同步升降车辆行车方向两侧的前后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链至少为两根,所述提升链与位于车辆行驶方向的立柱处于同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立柱上还分别包括滑轨、滑块,所述滑轨沿所述立柱的站立方向延伸,所述滑块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滑块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举升部或第二举升部连接;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分别通过所述滑块沿所述立柱的站立方向设置的滑轨运动,使得所述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分别作用于车辆前后轮并升降所述车辆前后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滑块沿车辆行驶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内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举升部或第二举升部还包括至少一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获取车辆前轮和/或车辆后轮的位置,以使得车辆停靠在第一举升部、第二举升部上的正确位置。
11.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
CN202020254780.3U 2020-03-04 2020-03-04 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换电站 Active CN212313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4780.3U CN212313319U (zh) 2020-03-04 2020-03-04 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换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4780.3U CN212313319U (zh) 2020-03-04 2020-03-04 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换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3319U true CN212313319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17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54780.3U Active CN212313319U (zh) 2020-03-04 2020-03-04 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换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33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1359A (zh) * 2020-03-04 2020-06-19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换电站
CN113386616A (zh) * 2021-07-20 2021-09-14 重庆峘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多用途换电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1359A (zh) * 2020-03-04 2020-06-19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换电站
CN113386616A (zh) * 2021-07-20 2021-09-14 重庆峘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多用途换电系统
CN113386616B (zh) * 2021-07-20 2023-03-14 重庆峘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多用途换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1359A (zh) 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换电站
CN212313319U (zh) 用于车辆换电的前后轮举升装置、换电站
CN202596227U (zh) 具有新型梳齿型搬运器的停车库
CN111301362A (zh) 用于车辆换电的底盘举升装置、换电站
CN209739913U (zh) 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的立体式货仓
CN107816238A (zh) 梳齿升降伸缩式智能搬运器
CN220349518U (zh) 一种用于底盘换电式电动重卡的换电站
CN209834680U (zh) 一种轻型堆垛机
CN211499978U (zh) 一种车辆位置调整装置、升降机及立体车库
CN116216542B (zh) 一种光伏板铺装台车
CN112777254A (zh) 一种物料输送设备
CN110748208A (zh) 一种车辆位置调整装置、升降机及立体车库
CN212313320U (zh) 用于车辆换电的底盘举升装置、换电站
CN108058685B (zh) 一种码垛机移动装置
CN116118673A (zh) 一种模块型双侧重卡换电站
CN116176734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加工的送料装置
CN211971630U (zh) 一种配合板链输送线的随行侧顶机升降机构
CN113175252B (zh) 一种带有安全移动充电桩的垂直循环立体停车库
CN112429023B (zh) 一种全自动侧翻卸货型的轨道平车
CN212224806U (zh) 梳齿式旋转升降机
CN211283587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生产用运输车
CN209777362U (zh) 智能立体车库的双柱堆垛机
CN113978309A (zh) 一种车辆换电站
CN112081437A (zh) 一种梳齿式智能搬运器
CN112573438A (zh) 一种用于搬运地面托盘的地牛叉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