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7705U - 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07705U
CN212307705U CN202022103817.5U CN202022103817U CN212307705U CN 212307705 U CN212307705 U CN 212307705U CN 202022103817 U CN202022103817 U CN 202022103817U CN 212307705 U CN212307705 U CN 212307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assembly
assembly
fan
upper cover
vacuum clea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038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淼
李夏子
汤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e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obe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e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lobe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038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07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07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07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尘桶;中盖组件,所述中盖组件安装在所述尘桶上方;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安装在所述中盖组件上方;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中盖组件连接;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与所述上盖组件可拆卸式连接;以及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中盖组件与所述上盖组件之间,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与电机同轴设置的风叶及环绕在所述电机四周并位于所述风叶上方的风机壳,所述风机壳内形成有螺旋状的风道,从而电机转动时带动风叶旋转并在风叶的顶端形成高压气流,高压气流再沿螺旋状的风道流出。相较于现有技术,螺旋状的风道有利于减少风压损失和风阻,提高了空气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吸尘器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尤其涉及一种吸力效果较佳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电器,主要用于灰尘与碎屑的清扫、收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吸尘器在对地毯、地面上吸附力较小的灰尘、垃圾等杂物进行清理时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于附着在墙壁或夹缝中的积尘或者具有一定附着力的杂物则无法做到完全清理,严重影响了现有吸尘器的用户体验。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吸尘器做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该吸尘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吸力效果,且工作效率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
尘桶;
中盖组件,所述中盖组件安装在所述尘桶上方;
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安装在所述中盖组件上方;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中盖组件连接;
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与所述上盖组件可拆卸式连接;以及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中盖组件与上盖组件之间,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与电机同轴设置的风叶及环绕在所述电机四周并位于所述风叶上方的风机壳,所述风机壳内形成有螺旋状的风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壳的底部呈开口状设置,并且所述风机壳的截面呈倒U型;所述中盖组件的顶部向下凹陷,所述风道由所述风机壳和所述中盖组件组合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盖组件包括中盖本体和自中盖本体向下凹陷形成的凹陷部,所述风叶收容在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凹陷部的与风机壳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圆弧结构,以将风叶处的高压气流向上引导至所述风道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壳具有第一端、自第一端向上螺旋延伸的螺旋部以及位于所述螺旋部末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螺旋部及第二端的下表面共面,所述螺旋部的靠近第一端的高度小于所述螺旋部的靠近第二端的高度,所述螺旋部的上表面呈螺旋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部的上表面沿螺旋升角逐渐向上螺旋延伸,所述螺旋升角为恒定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升角为3-35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组件内形成有收容电池包的电池腔,所述电池腔的上部设有电池包盖,所述电池包盖与所述上盖组件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尘组件包括喉管及连接在所述喉管上的吸尘附件,所述喉管包括软喉管和安装在所述软喉管两侧的硬喉管,所述软喉管的第一侧经所述硬喉管固定在所述上盖组件上、第二侧经所述硬喉管与所述吸尘附件连接,所述上盖组件内还形成有供容纳所述吸尘附件的附件槽,所述附件槽位于所述电池腔的旁侧并被所述电池包盖遮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组件上设置有固定所述硬喉管的固定件和收容所述软喉管的凹槽,所述固定件为圆弧状的垫片,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二侧处的硬喉管搁置在所述垫片上,以与所述凹槽相配合将所述喉管固定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吸尘组件连通的进风口,所述中盖组件与所述上盖组件之间设置有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通过在风机壳内设置螺旋状的风道,从而在电机转动时可带动风叶旋转并在风叶的顶端形成高压气流,随后高压气流再沿风机壳内的螺旋状的风道流出,螺旋状的风道有利于减少风压损失和风阻,提高了空气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吸尘器的吸力效果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吸尘器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尘桶的立体图。
图4是图2中中盖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图2中上盖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上盖组件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7是图2中吸尘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1所示吸尘器的电池包盖打开时的状态图。
图9是图1所示吸尘器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圆圈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2中风机壳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吸尘器100,包括尘桶1、安装在尘桶1上方的中盖组件2、罩设在中盖组件2上的上盖组件3、安装在中盖组件2上的过滤组件4、与上盖组件3可拆卸式连接的吸尘组件5以及设置在中盖组件2与上盖组件3之间的风机组件6。上盖组件3上设置有与吸尘组件5连通的进风口30,中盖组件2与上盖组件3之间设置有出风口30’,具体如图5和图6。
尘桶1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如图2与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尘桶1呈矩形形状,包括底壁11及用于连接底壁11与中盖组件2的侧壁12,侧壁12设置有四个并与底壁11共同限定出一容纳空间13,中盖组件2突伸入容纳空间13内,过滤组件4收容在该容纳空间13内。尘桶1的侧壁12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固定中盖组件2和上盖组件3的连接部1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4被设置成可移动的卡扣,使得中盖组件2和上盖组件3可拆卸地固定在尘桶1上。
如图2与图4所示,中盖组件2安装在尘桶1上,在本实施例中,中盖组件2卡持固定在尘桶1上,且中盖组件2与尘桶1之间还设有密封圈20,以保证中盖组件2与尘桶1之间安装紧密,防止吸尘器100在工作过程中因为压差而使外界空气自中盖组件2与尘桶1安装位置处的缝隙逸散至尘桶1中,以保证吸尘器100的工作效率。具体来讲,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100在组装过程中,首先将中盖组件2固定在尘桶1上,然后将上盖组件3罩设在中盖组件2上,最后,扣紧连接部14使得中盖组件2和上盖组件3固定在尘桶1上,保证上盖组件3和中盖组件2在工作过程中与尘桶1稳定连接。
如图2与图5和图6所示,上盖组件3罩设在中盖组件2上,且通过连接部14与尘桶1可拆卸式连接。上盖组件3内形成有供收容电池包200(如图8)的电池腔31,电池腔31内设有电池插片32,电池插片32与电池包200对应设置。电池腔31自上盖组件3的顶部朝向尘桶1方向(即向下)凹陷形成,电池包200收容在电池腔31内,且插接在电池插片32上,为吸尘器100提供电力。
电池腔31的上部设有遮盖电池腔31的电池包盖33,电池包盖33与上盖组件3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包盖33与上盖组件3之间为枢转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该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如此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100仅需开启电池包盖33即可进行电池包200的安装及拆卸,提升了吸尘器100的使用便捷性。上盖组件3上还设有提手34,提手34可在上盖组件3上自由转动,以方便吸尘器100的使用及移动。
如图2及图5至图8所示,吸尘组件5包括喉管51及与喉管51连接的吸尘附件52。喉管51包括软喉管511和安装在软喉管511两侧的硬喉管512,软喉管511的第一侧经硬喉管512和连接件513固定在上盖组件3上、第二侧经硬喉管512与吸尘附件52连接,以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吸尘附件52进行作业。吸尘附件52可以为地刷、扁吸、圆刷、床单刷及沙发吸等吸尘器100常用的附件,即吸尘附件52可以根据吸尘器100使用的位置进行选择替换,于此不予限制。
上盖组件3内还形成有用于容纳吸尘附件52的附件槽35,附件槽35自上盖组件3的顶部朝向尘桶1方向凹陷形成。优选地,附件槽35位于电池腔31的旁侧并同时被电池包盖33遮盖,如此设置,不仅对吸尘附件52起到了很好的收纳作用,便于储存和避免损坏,而且取用方便,在维持上盖组件3和中盖组件2与尘桶1的连接的情况下,可按需更换吸尘附件52。
上盖组件3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硬喉管512的固定件36和用于收容软喉管511的凹槽37,凹槽37自上盖组件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固定件36为圆弧状的垫片,收纳状态下,第二侧处的硬喉管512搁置在该垫片36上,以与凹槽37相配合,共同将喉管51固定限位,使喉管51固定在上盖组件3上。
如图2、图4及图10所示,风机组件6包括电机61、与电机61同轴设置的风叶62以及环绕在电机61四周并位于风叶62上方的风机壳63,风机壳63内形成有螺旋状的风道631,以便在电机61转动时带动风叶62旋转并在风叶62的顶端形成高压气流,高压气流再沿风机壳63内的螺旋状的风道631流出。
具体来讲,电机61竖直放置,风叶62连接在电机61的电机轴611上,从而在电机61转动时,带动风叶62旋转并在风叶62顶端形成高压区,从而气流从低压区向高压区运动,在风机组件6处产生以竖直方向为轴线的螺旋向上的气流方向。在本实施例中,风机壳63的底部呈开口状设置,以使得风机壳63的截面呈倒U型;中盖组件2的顶部向下凹陷,风道631由风机壳63和中盖组件2共同组合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螺旋风道631也可以独立形成于风机壳63上,不限于此。
中盖组件2包括中盖本体21和自中盖本体21向下凹陷形成的凹陷部22,风叶62收容在凹陷部22内,凹陷部22的与风机壳63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圆弧结构23,该圆弧结构23用于将风叶62处的高压气流向上引导至风道631中。
如图9至图11所示,风机壳63具有第一端A、自第一端A向上螺旋延伸的螺旋部632以及位于螺旋部632末端的第二端B,也就是说,螺旋部632是自第一端A螺旋至第二端B,直至第一端A与第二端B汇合,此时即完成了一个回合的螺旋。风机壳63的第二端B处设有风机出风口633,风机出风口633与出风口30’连通,高压气流在风道631内螺旋流动并最终从出风口30’处排出。高压气流从出风口30’排出后,吸尘组件5内部形成负压,促使外部空气从吸尘附件52处进入软喉管511,此时即完成了吸尘器100的功效。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A、螺旋部632及第二端B的下表面共面,螺旋部632的靠近第一端A的高度小于螺旋部632的靠近第二端B的高度,使得螺旋部632的上表面呈螺旋状。将螺旋部632的上表面设计成螺旋状的目的在于:使风机壳63的内部形成螺旋状的风道63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螺旋部632的整体高度设置成保持一致,然后在螺旋部632的底部开槽以形成螺旋状的风道631,此处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螺旋部632的上表面沿螺旋升角α逐渐向上螺旋延伸螺旋升角α优选为恒定角度。如图11所示,螺旋升角α为上表面上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旋轴线的平面(即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升角是影响风道风阻及工作效率的重要参数之一。
表一中示出了具有不同螺旋升角的风机壳63分别应用到吸尘器100中,在吸尘器100正常工作时(即工作电压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对电流、轴功率、流体功率、流量、全压及工作效率进行分析并获得具体的数值,各数值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一
螺旋升角 电压 电流 轴功率 流体功率 流量 全压 效率
角度 V A W W l/s Kpa
36.0 9.17 330 95 10.5 7.2 28.8%
36.0 8.53 307.1 98.2 11.7 8.4 32%
12° 36.0 9.35 336.6 108.3 11.2 9.67 32.2%
20° 36.0 8.55 307.8 101 11.7 8.6 32.8%
35° 36.0 8.89 320 108 12.1 8.9 34%
由上表可知:在36V的电压下,螺旋升角位于3°-35°之间。当螺旋升角为3°时,吸尘器100的工作效率达到了28.8%,当螺旋升角为8°时,吸尘器100的工作效率达到32%,此时的电流值、轴功率及全压均偏低;当螺旋升角为12°时,吸尘器100的工作效率为32.2%,此时的电流值、轴功率、流体功率及全压均偏高;当螺旋升角为20°时,吸尘器100的工作效率为32.8%;当螺旋升角为35°时,吸尘器100的工作效率达到了34%,为最高,与此同时流量也达到了最大。由这样的数据可以得出:在同一电压下,当螺旋部632的螺旋升角位于3-35度之间时,吸尘器100的工作效率逐步升高,并在螺旋升角为35°时达到最高。因此,螺旋部632上表面的螺旋升角优选为3-35度,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减少风压损失和风阻,提高了空气流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10%左右的工作效率。
如图2与图10所示,过滤组件4包括滤芯41,滤芯41位于风叶62的下方,以便在风叶62旋转时将经过过滤的气体吸入并在风叶62的顶端形成高压气流,使高压气流沿风机壳63内部的螺旋状的风道631流出。因过滤组件4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技术方案,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100的气流流动方向为:气流携带杂质通过吸尘附件52、喉管51及进风口30进入尘桶1内,经过过滤组件4的过滤作用,杂质掉落到尘桶1内,气流继续沿风机壳63内的螺旋状的风道631流动,从而在电机61转动时可带动风叶62旋转并在风叶62的顶端形成高压气流,随后高压气流再沿风机壳63内部的螺旋状的风道631从出风口30’流出,螺旋状的风道631有利于减少风压损失和风阻,提高了空气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吸尘器100的吸力效果和工作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尘桶;
中盖组件,所述中盖组件安装在所述尘桶上方;
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安装在所述中盖组件上方;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中盖组件连接;
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与所述上盖组件可拆卸式连接;以及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中盖组件与所述上盖组件之间,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与电机同轴设置的风叶及环绕在所述电机四周并位于所述风叶上方的风机壳,所述风机壳内形成有螺旋状的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壳的底部呈开口状设置,并且所述风机壳的截面呈倒U型;所述中盖组件的顶部向下凹陷,所述风道由所述风机壳和所述中盖组件组合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组件包括中盖本体和自中盖本体向下凹陷形成的凹陷部,所述风叶收容在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凹陷部的与风机壳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圆弧结构,以将风叶处的高压气流向上引导至所述风道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壳具有第一端、自第一端向上螺旋延伸的螺旋部以及位于所述螺旋部末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螺旋部及第二端的下表面共面,所述螺旋部的靠近第一端的高度小于所述螺旋部的靠近第二端的高度,所述螺旋部的上表面呈螺旋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部的上表面沿螺旋升角逐渐向上螺旋延伸,所述螺旋升角为恒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升角为3-3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内形成有供收容电池包的电池腔,所述电池腔的上部设有电池包盖,所述电池包盖与所述上盖组件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组件包括喉管及连接在所述喉管上的吸尘附件,所述喉管包括软喉管和安装在所述软喉管两侧的硬喉管,所述软喉管的第一侧经所述硬喉管固定在所述上盖组件上、第二侧经所述硬喉管与所述吸尘附件连接,所述上盖组件内还形成有容纳所述吸尘附件的附件槽,所述附件槽位于所述电池腔的旁侧并被所述电池包盖遮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上设置有固定所述硬喉管的固定件和收容所述软喉管的凹槽,所述固定件为圆弧状的垫片,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二侧处的硬喉管在与吸尘附件相连的一侧搁置在所述垫片上,以与所述凹槽相配合将所述喉管固定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吸尘组件连通的进风口,所述中盖组件与所述上盖组件之间设置有出风口。
CN202022103817.5U 2020-09-23 2020-09-23 吸尘器 Active CN212307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3817.5U CN212307705U (zh) 2020-09-23 2020-09-23 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3817.5U CN212307705U (zh) 2020-09-23 2020-09-23 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07705U true CN212307705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16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03817.5U Active CN212307705U (zh) 2020-09-23 2020-09-23 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077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99984U (zh) 一种具备排尘防爆功能的离心通风机
CN112426092A (zh) 一种无刷吸风组件以及无刷干湿吸尘器
CN111698934A (zh) 清扫机构及扫地机器人
CN112006603A (zh) 吸尘器
CN212307705U (zh) 吸尘器
CN106963291B (zh) 吸尘器风动地刷
CN214433973U (zh) 一种无刷吸风组件以及无刷干湿吸尘器
WO2022134611A1 (zh) 集尘盒及扫地机器人
CN213030577U (zh) 带有吹风功能的桶式吸尘器
CN214965057U (zh) 具有旋转轮组件的吸尘器
WO2022063003A1 (en) Fan assembly and vacuum cleaner with fan assembly
CN212234330U (zh) 一种带有吸尘功能的擦地刷头
CN212140329U (zh) 具有过滤器清洁装置的便携式吸尘器
CN209789744U (zh) 地刷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CN111683577B (zh) 清扫刷、清扫机构以及扫地机器人
CN217792893U (zh) 机器人系统、清洁机器人和基站
CN110638371A (zh) 干湿两用吸尘器附件及吸尘系统
CN214958995U (zh) 电机动力组件及地面清洁设备
CN219742599U (zh) 清扫机器人
CN214965060U (zh) 一种便于冲洗的防水吸尘器
CN221671576U (zh) 具电机罩组件的吸尘器
CN212213644U (zh) 一种地刷
CN220937889U (zh) 手持吸尘装置
CN213030578U (zh) 多风机吸尘器
CN219742600U (zh) 扫地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