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58995U - 电机动力组件及地面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机动力组件及地面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958995U CN214958995U CN202120876947.4U CN202120876947U CN214958995U CN 214958995 U CN214958995 U CN 214958995U CN 202120876947 U CN202120876947 U CN 202120876947U CN 214958995 U CN214958995 U CN 2149589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barrel
- cylinder
- air inlet
- power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动力组件及地面清洁设备。该电机动力组件包括壳体结构以及电机结构;壳体结构包括两端封闭设置的外壳筒体;电机结构包括套设于外壳筒体内的电机安装筒,以及安设于电机安装筒中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电机安装筒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筒体内腔,外壳筒体与电机安装筒之间形成有筒体外腔;其中,外壳筒体的底端中部开设有与筒体内腔连通的进风口,外壳筒体的底端面的边缘开设有与筒体外腔连通出风口,且电机安装筒的侧壁开设有连通筒体外腔和筒体内腔的连通口。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相关技术中电机动力组件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其体积较大,结构也不够紧凑,吸风效率不够高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动力组件及地面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自动化的地面清洁设备逐渐进入千家万户。在地面清洁设备中,电机动力组件是对不同场景地面的脏污灰尘进行吸风转移,从而实现地面清洁功能的一个重要部件。
传统技术中,电机动力组件所采用的串励电机的体积较大,性能较差,导致电机动力组件及地面清洁设备的整体尺寸较大,重量也较大,整体性能也较差。而在近几年,随着电机设计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的直流电机逐渐应用到地面清洁设备中,使得地面清洁设备的真空度、吸入功率和流量大大提升,电机效率也显著提高。但是,采用这种新型电机的电机动力组件的结构设计仍然不合理,导致其体积仍然较大,结构也不够紧凑,吸风效率不够高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动力组件及地面清洁设备,可解决相关技术中电机动力组件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其体积较大,结构也不够紧凑,吸风效率不够高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动力组件,包括:
壳体结构,包括两端封闭设置的外壳筒体;以及,
电机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外壳筒体内的电机安装筒,以及竖向安设于所述电机安装筒中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电机安装筒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筒体内腔,所述外壳筒体与所述电机安装筒之间形成有筒体外腔;
其中,所述外壳筒体的底端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筒体内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外壳筒体的底端面的边缘开设有与所述筒体外腔连通出风口,且所述电机安装筒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筒体外腔和所述筒体内腔的连通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筒体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状外筒主体,以及盖设于所述外筒主体的开口端的外筒盖体,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开设于所述外筒主体的底端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凹设于所述外筒主体的底端面的中部,且所述进风口呈外侧开口大内侧开口小的喇叭状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筒主体的底端面的边缘凹设有排气凹槽,且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排气凹槽的槽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凹槽的槽底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多个所述第一排气孔形成所述出风口;或/和,
所述排气凹槽的槽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排气孔,多个所述第二排气孔形成所述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筒主体的底端面设置为倾斜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安装筒包括两端分别开口设置的电机筒主体,以及分别盖设于所述电机筒主体的两端的电机筒上盖和电机筒下盖,所述电机筒主体、所述电机筒上盖及所述电机筒下盖围设形成所述筒体内腔,所述电机筒下盖上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电机进气口,所述电机筒主体上开设有所述连通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通口环设于所述电机筒主体的周侧顶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安装筒包括套设于所述电机筒下盖及所述电机筒主体的下侧的下密封筒,所述下密封筒安设于所述外壳筒体的所述筒体外腔的底部,且所述下密封筒的底端开设有连通所述电机进气口和所述进风口的密封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密封筒与所述电机筒下盖及所述电机筒主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密封开口连通的辅助连通通道,所述电机筒主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辅助连通通道和所述筒体内腔的辅助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筒体的内侧底部突出设有环状的限位凸筋,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限位凸筋的中部,所述下密封筒卡设于所述限位凸筋上,且所述密封开口与所述进风口正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筒上盖与所述外壳筒体的顶部之间设置有上密封圈,且所述上密封圈围设于所述电机筒上盖的电机安装口的周侧;
所述外壳筒体的底端面外设有下密封圈,所述下密封圈围设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周侧。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地面清洁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动力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面清洁设备设为地面清洗机或吸尘器或干湿两用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动力组件,通过将外壳筒体和电机安装筒套设在一起,并将驱动电机安设在电机安装筒中,使得整个电机动力组件结构紧凑;而且,还可在电机安装筒和驱动电机之间形成筒体内腔,并在外壳筒体和电机安装筒之间形成与筒体内腔连通的筒体外腔,同时在外壳筒体的底端同侧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使得在电机安装筒和驱动电机之间的筒体内腔和进风口连通形成进气通道,并使得在外壳筒体和电机安装筒之间的筒体外腔与出风口连通形成排气通道,并使得排气通道围设在进气通道周侧,可使得整体风道流畅合理,在保证吸风性能的同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可减小整体结构减轻重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地面清洁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地面清洁设备的局部透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机动力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机动力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机动力组件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B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机动力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机动力组件的外壳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清洁设备主体;20、地刷组件;30、电机动力组件;100、外壳筒体;101、筒体外腔;102、进风口;104、出风口;110、外筒主体;112、限位凸筋;120、外筒盖体;200、电机安装筒;202、筒体内腔;210、电机筒主体;220、电机筒上盖;230、电机筒下盖;240、下密封筒;400、上密封圈;500、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地面清洁设备,包括清洁设备主体10,设于清洁设备主体10的端部的地刷组件20,以及设于清洁设备主体10中的电机动力组件30。通过电机动力组件30可为地刷组件20提供真空吸附能力,使得地刷组件20可对地面进行拖刷清洁,可拖刷吸除地面的灰尘、杂物、污渍等等,使地面保持清洁。
而且,上述地面清洁设备可设为地面清洗机,可通过电机动力组件30和地刷组件20对地面进行清洗;此外,上述地面清洁设备可设为普通吸尘器,可通过电机动力组件30和地刷组件20对地面进行吸尘清洁;此外,上述地面清洁设备还可设为干湿两用吸尘器,可通过电机动力组件30和地刷组件20对地面进行吸尘清洁,还可对地面进行清洗。此外,上述地面清洁设备还可设为干其他的清洁设备,可对地面或其他物体表面进行清洁。
而且,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机动力组件30可包括壳体结构,以及设于壳体结构中的电机结构。具体地,上述壳体结构可包括两端封闭设置的外壳筒体100;而且,上述电机结构可包括套设于外壳筒体100内的电机安装筒200,以及竖向安设于电机安装筒200中的驱动电机(图中未示意出),驱动电机与电机安装筒200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筒体内腔202,外壳筒体100与电机安装筒200之间形成有筒体外腔101;其中,上述外壳筒体100的底端中部开设有与筒体内腔202连通的进风口102,外壳筒体100的底端面外开设有与筒体外腔101连通出风口104,且电机安装筒200的侧壁开设有连通筒体外腔101和筒体内腔202的连通口2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动力组件30,通过将外壳筒体100和电机安装筒200套设在一起,并将驱动电机300竖向安设在电机安装筒200中,使得整个电机动力组件30的结构紧凑;而且,还可在电机安装筒200和驱动电机之间形成筒体内腔202,并在外壳筒体100和电机安装筒200之间形成与筒体内腔202连通的筒体外腔101,同时在外壳筒体100的底端同侧设置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4,使得在电机安装筒200和驱动电机300之间的筒体内腔202和进风口102连通形成进气通道,并使得在外壳筒体100和电机安装筒200之间的筒体外腔101与出风口104连通形成排气通道,并使得排气通道围设在进气通道周侧(驱动电机可将气流由进风口102吸入筒体内腔(进气通道),并由进气通道流入筒体外腔(排气通道),最后由出风口104排出),可使得整体风道流畅合理,在保证吸风性能的同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可减小整体结构减轻重量。
进一步地,如图6至图8所示,上述外壳筒体100可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状外筒主体110,以及盖设于外筒主体110的开口端的外筒盖体120,上述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4均开设于外筒主体110的底端面上。通过将外壳筒体100设为具有开口的外筒主体110和盖设于开口处的外筒盖体120,便于将上述的电机安装筒200一端连接于外筒盖体120上、另一端连接于外筒主体110的底端内侧,从而便于将电机安装筒200和电机结构固定于外壳筒体100中。在本实施例中,可使得外筒主体110的顶端为开口端,底端为封闭端,并将外筒盖体120盖设于外筒主体110的顶端开口处。
此外,也可使得外筒主体110的底端为开口端,顶端为封闭端,并将外筒盖体120盖设于外筒主体110的底端开口处,同时将进风口和出风口开设在外筒盖体上;此外,也可使得外筒主体110的顶端和底端均为开口端,并在外筒主体110的顶端和底端各盖设一个外筒盖体,并在底端的外筒盖体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
而且,上述进风口102可凹设于外筒主体110的底端面的中部,且该进风口102呈外侧(指外筒主体110的外壁侧)开口大内侧(指外筒主体110的内腔侧)开口小的喇叭状设置。通过该将进风口102设置在外筒主体110的底端中部,与位于外筒主体110中部处的电机安装筒200的端部对应,便于使得进风口102与电机安装筒200的筒体内腔202连通形成进气通道。而且,通过将进风口102凹陷设置在外筒主体110的底端面上,可在外筒主体110的底端内侧形成筒状凸起,不仅便于与电机安装筒200的端部对应连接,还便于将进风口102设置成喇叭状(圆锥筒状),可形成较大的进气空间,进气也更加顺畅噪音也较低。
此外,上述进风口102也可直接贯穿设于外筒主体110的底端面上,并可使得进风口102设为圆孔状或其他形状。此外,也可将进风口102设置在外筒主体110的底端面的边缘(远离底端面的中心的位置),使得进风口102与筒体内腔202连通即可。
此外,上述外筒主体110的底端面的边缘凹设有排气凹槽,且出风口104开设于排气凹槽的槽壁上。通过在外筒主体110的底端面的进风口102的周侧边缘设置出风口104,使得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4位于外壳筒体100的底端同侧,使得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曲折设置,可使得整个电机动力组件的结构更紧凑。而且,通过将出风口104设置在外筒主体110的底端面凹陷设置的排气凹槽的槽壁上,使得排气凹槽的凹槽腔成为出风口104的一部分,可提供充足的排气空间。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排气凹槽的槽底壁上可开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多个第一排气孔形成出风口104。在本实施例中,可将出风口104开设在排气凹槽的槽底壁(即排气凹槽的底部)上。而且,出风口104可由多个第一排气孔形成,使得出风口104形成网状结构,可对排出的气流进行过滤和降噪。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排气凹槽的槽侧壁上可开设有多个第二排气孔,多个第二排气孔形成出风口104。在本实施例中,可将出风口104开设在排气凹槽的槽侧壁(即排气凹槽的侧面)上。同理,出风口104可由多个第二排气孔形成,使得出风口104形成网状结构,可对排出的气流进行过滤和降噪。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排气凹槽的槽底壁上可开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上述排气凹槽的槽侧壁上可开设有多个第二排气孔,多个第一排气孔和多个第二排气孔形成出风口104。在本实施例中,可将出风口104同时设置在排气凹槽的底部和侧面,可增大排气量。同理,出风口104可由多个第一排气孔和多个第二排气孔形成,使得出风口104形成网状结构,可对排出的气流进行过滤和降噪。
而且,上述的多个第一排气孔和多个第二排气孔均可设为条形孔、或圆形孔、或其他形状的孔。此外,上述多个第一排气孔或多个第二排气孔均可均匀对齐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可使得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均设为长条形孔,且长条形的多个第一排气孔并排设置,长条形的多个第二排气孔也并排设置,使得出风口104形成向外筒主体的底端内部突出的格栅结构。
此外,上述出风口104也可直接贯穿设于外筒主体110的底端面上,并可使得出风口104设为圆孔状或其他形状。此外,也可将出风口104设置在外筒主体110的底端面的中部,使得出风口与筒体外腔101连通即可。
此外,上述外筒主体110的底端面可设置为倾斜面。即可将外壳筒体100的底端倾斜设置,使得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4均设置在倾斜面上,方便与其他结构配合,可使得组件整体结构更紧凑。具体地,外筒主体110的底部倾斜面前低后高(前侧可指面对地刷组件的一侧,后侧可指背对地刷组件的一侧),此倾斜面与水平面夹角可设为25-30度。而且,可使得进风口102位于倾斜面的高位处,而使得出风口104位于倾斜面的低位处。
而且,上述外壳筒体100的外筒主体110的底端面外设有下密封圈500,该下密封圈500围设于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4的周侧。通过在外筒主体110的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4周侧围设下密封圈500,可使得外筒主体110在与其他结构连接时,对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4进行密封。此外,上述下密封圈500可通过二次注塑设于外筒主体110的底端面上,也可粘贴设于外筒主体110的底端面上。
此外,如图6和图7所示,上述电机安装筒200可包括两端分别开口设置的电机筒主体210,以及分别盖设于电机筒主体210的两端的电机筒上盖220和电机筒下盖230,电机筒主体210、电机筒上盖220及电机筒下盖230围设形成筒体内腔202,电机筒下盖230上开设有连通筒体内腔202和进风口102的电机进气口,电机筒主体210上开设有连通筒体内腔202和筒体外腔101的连通口212。可将驱动电机300安设在筒体内腔202中,使得驱动电机300的一端安设在电机筒上盖220上,并使得驱动电机的另一端安设在电机筒下盖230上。这样,驱动电机在转动时,可将空气从进风口102吸入电机进气口,并经过电机进气口吸入筒体内腔202中,再经过连通筒体内腔202和筒体外腔101的连通口212,吸入筒体外腔101中,最后经过与筒体外腔101连通的出风口104排出。
而且,上述电机筒上盖220与外壳筒体100的顶部的外筒盖体120之间可设置有上密封圈400,且上密封圈400围设于电机筒上盖220的电机安装口的周侧。通过设置在电机筒上盖220和外筒盖体120之间的上密封圈400,对驱动电机与电机筒上盖220的安装位置(即电机安装口)进行密封和减震。
此外,上述电机安装筒200可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设置的电机筒主体210,以及盖设于电机筒主体210的开口端的电机筒体盖,电机筒主体210和电机筒体盖之间围设形成筒体内腔202,电机筒体盖或电机筒主体210的封闭端上开设有连通筒体内腔202和进风口102的电机进气口,电机筒主体210上开设有连通筒体内腔202和筒体外腔101的连通口212。
此外,多个连通口212可环设于电机筒主体210的周侧顶部。通过将连通口212设置在电机筒主体210的顶部位置,使得连通口212远离进风口102、出风口104设置,即可使得连通口212与进风口102之间的进气通道、连通口212与出风口104之间的排气通道都足够长,吸风排气效果更好。而且,通过将多个连通口212环设在电机筒主体210上,可以从电机筒主体210周侧同时实现气体流通,使得筒体内腔202和筒体外腔101之间的气流更顺畅;同时,还可以保证电机筒主体210的强度。此外,多个连通口212可设置在同一个虚拟圆环上,也可设置在多个虚拟圆环上。
此外,也可将多个连通口212设置在电机筒主体210的周侧中部或周侧底部;也可将多个连通口212分别设置在电机筒主体210的周侧顶部、周侧中部及周侧底部。此外,也可设置一个连通口212在电机筒主体210的周侧顶部、或周侧中部、或周侧底部。
此外,上述电机安装筒200可包括套设于电机筒下盖230及电机筒主体210的下侧的下密封筒240,该下密封筒240可安设于外壳筒体的筒体外腔的底部,且下密封筒240的底端开设有连通电机进气口和进风口102的密封开口。通过在电机安装筒200的底部设置下密封筒240,可对电机筒下盖230上的电机进气口和外壳筒体100的底端上的进风口102进行密封,还可对电机筒下盖230和电机筒主体21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还可对电机筒主体210和电机筒下盖230进行固定定位。而且,通过下密封筒240的底端开设的密封开口,可将进风口102和筒体内腔202连通起来。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下密封筒240的外壁与外筒主体110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可设为13-16mm,电机筒主体210的外壁与外筒主体110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也可设为13-16mm。
而且,上述外壳筒体100的外筒主体110的内侧底部可突出设有环状的限位凸筋112,上述进风口102位于限位凸筋112的中心,上述下密封筒240卡可设于限位凸筋112上,且密封开口与进风口102正对设置。通过在外壳筒体100的外筒主体110的内侧底部突出设置环形限位凸筋112,结合突出设于外壳筒体100的外筒主体110的内侧底部、并位于环形限位凸筋112的中部的喇叭状进风口凸起结构,可在外筒主体110的内侧底部形成环形卡槽,从而可将下密封筒240的底部卡住固定。
而且,上述下密封筒240可与电机筒下盖230及电机筒主体210之间形成有与密封开口连通的辅助连通通道,电机筒主体210上开设有连通辅助连通通道和筒体内腔202的辅助开口。这样,可通过设置于下密封筒240、电机筒下盖230及电机筒主体210之间的辅助连通通道,连通进风口102和筒体内腔202,同样可实现进风口102与筒体外腔101及出风口104的连通。而且,可通过在下密封筒240的内侧壁上开设凹槽以形成上述的辅助连通通道,也可通过在电机筒下盖230和电机筒主体210的外壁上开设凹槽以形成上述的辅助连通通道。而且,上述辅助开口可通过上述的下密封筒240密封盖住。
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驱动电机可包括安设于电机筒上盖220上的电机主体,以及设于电机主体的输出轴上的扇叶结构。而且,上述电机主体可设为高效直流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的特点,电机的性能参数高,具有良好的真空度、吸入功率和输送流量,电机效率高。高效直流电机和扇叶结构均位于电机筒主体210的筒体内腔202中,且扇叶结构与电机筒下盖230上的电机进气口对应。高效直流电机可驱动扇叶结构旋转,从而将气流从进风口102吸入筒体内腔202中,并在筒体内腔202中使气流形成高速旋转的气旋,并使得气旋通过电机筒主体210上的连通口212进入筒体外腔101,最后由外筒主体110的底端的出风口104排出。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驱动电机可设为安设于外筒盖体120上的有刷电机,并在有刷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叶轮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设为有刷电机时,不存在电机安装筒及电机内腔(仅仅存在下密封筒240),即直接将有刷电机及叶轮结构设置在外壳筒体100的筒体外腔101中,并使得叶轮结构位于下密封筒240中、并与进风口102对应。有刷电机可驱动叶轮结构旋转,从而将气流从进风口102直接吸入筒体外腔101中,而且在筒体外腔101中使气流形成高速旋转的气旋,并使得气旋由出风口104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地面清洁设备的电机动力组件具有与新型的直流电机相互匹配的设计,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效率高效的腔体设计,能有降噪的相应结构,优良的流道结构和密封效果,可达到用户所要求的高效、洁净和简便的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机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结构,包括两端封闭设置的外壳筒体;以及,
电机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外壳筒体内的电机安装筒,以及竖向安设于所述电机安装筒中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电机安装筒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筒体内腔,所述外壳筒体与所述电机安装筒之间形成有筒体外腔;
其中,所述外壳筒体的底端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筒体内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外壳筒体的底端面的边缘开设有与所述筒体外腔连通出风口,且所述电机安装筒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筒体外腔和所述筒体内腔的连通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筒体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状外筒主体,以及盖设于所述外筒主体的开口端的外筒盖体,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开设于所述外筒主体的底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凹设于所述外筒主体的底端面的中部,且所述进风口呈外侧开口大内侧开口小的喇叭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主体的底端面的边缘凹设有排气凹槽,且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排气凹槽的槽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凹槽的槽底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多个所述第一排气孔形成所述出风口;或/和,
所述排气凹槽的槽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排气孔,多个所述第二排气孔形成所述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主体的底端面设置为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筒包括两端分别开口设置的电机筒主体,以及分别盖设于所述电机筒主体的两端的电机筒上盖和电机筒下盖,所述电机筒主体、所述电机筒上盖及所述电机筒下盖围设形成所述筒体内腔,所述电机筒下盖上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电机进气口,所述电机筒主体上开设有所述连通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通口环设于所述电机筒主体的周侧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筒包括套设于所述电机筒下盖及所述电机筒主体的下侧的下密封筒,所述下密封筒安设于所述外壳筒体的所述筒体外腔的底部,且所述下密封筒的底端开设有连通所述电机进气口和所述进风口的密封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筒与所述电机筒下盖及所述电机筒主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密封开口连通的辅助连通通道,所述电机筒主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辅助连通通道和所述筒体内腔的辅助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筒体的内侧底部突出设有环状的限位凸筋,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限位凸筋的中部,所述下密封筒卡设于所述限位凸筋上,且所述密封开口与所述进风口正对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筒上盖与所述外壳筒体的顶部之间设置有上密封圈,且所述上密封圈围设于所述电机筒上盖的电机安装口的周侧;
所述外壳筒体的底端面外设有下密封圈,所述下密封圈围设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周侧。
13.一种地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动力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地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清洁设备设为地面清洗机或吸尘器或干湿两用吸尘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76947.4U CN214958995U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电机动力组件及地面清洁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76947.4U CN214958995U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电机动力组件及地面清洁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958995U true CN214958995U (zh) | 2021-11-30 |
Family
ID=79067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876947.4U Active CN214958995U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电机动力组件及地面清洁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958995U (zh) |
-
2021
- 2021-04-26 CN CN202120876947.4U patent/CN2149589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308687B1 (en) | Handheld dust collector having spiral two-stage tornado dust-air separation structure | |
JP2016521185A (ja) | 掃除機 | |
CN211408867U (zh) | 一种二合一式真空吸尘器 | |
CN214958995U (zh) | 电机动力组件及地面清洁设备 | |
CN214706034U (zh) | 一种吸尘装置 | |
CN110801176A (zh) | 一种吸尘器 | |
CN209285351U (zh) |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 | |
CN216854552U (zh)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主机结构及吸尘器 | |
CN216364903U (zh) | 一种提高清洁效果的吸尘器窗刷结构 | |
CN210300861U (zh) | 一种集尘盒和清洁机器人 | |
CN212307705U (zh) | 吸尘器 | |
CN213758052U (zh) | 吸尘设备及清洁机构 | |
CN214965057U (zh) | 具有旋转轮组件的吸尘器 | |
CN211187033U (zh)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 |
CN217118287U (zh) | 一种多风力轴流式吸尘器 | |
CN218684111U (zh) | 一种能够提高除尘效果的集尘架及吸尘器 | |
CN222130058U (zh) | 一种低噪音的吸尘器 | |
CN217390597U (zh) | 一种吸尘器地刷及吸尘器 | |
CN217486328U (zh) | 马达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 |
CN217744219U (zh) | 一种壁挂式集尘架及吸尘器 | |
CN217792813U (zh) | 吸尘器 | |
CN215605395U (zh) | 一种吸尘器出风过滤海帕组件的安装结构 | |
CN215502769U (zh) |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风机组件及清洁机 | |
CN218390944U (zh) | 一种除尘舱装置及集尘架 | |
CN213309468U (zh) | 一种节省空间的尘杯式吸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