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86507U - 一种钢筋笼焊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筋笼焊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86507U
CN212286507U CN202021980990.7U CN202021980990U CN212286507U CN 212286507 U CN212286507 U CN 212286507U CN 202021980990 U CN202021980990 U CN 202021980990U CN 212286507 U CN212286507 U CN 212286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electrode
rib
component
rib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809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天雄
朱国强
张楚福
吕美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unde Innovat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Kunde Innovat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Kunde Innovat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Kunde Innovat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809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86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86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86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Wel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笼焊接设备,其中焊接设备包括第一筋体装配部、焊接装置、导轨,固定装配组件和移动装配组件包括带动第一筋体同步转动的转动组件,焊接位置为第一筋体和第二筋体的交汇点;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一筋体与第二筋体的交汇点构成导电回路,以将第二筋体与第一筋体焊接固定。其优点在于,焊接设备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通电回路的方式,使第一筋体和第二筋体的焊接点更加牢固,采用上述装置的焊接方法,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焊接效率,还可使钢筋笼的焊接质量得到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钢筋笼焊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钢筋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笼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钢筋笼制作设备一般体积较大,只能放在工厂当中使用,再将焊接好的钢筋笼运输到指定地方,而钢筋笼运输起来较为不便,其运输成本也较高。目前在工程现场制作的钢筋笼多为人工手工焊接,质量参差不齐,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影响较大。同时人工焊接的效率较低,投入的人力和和材料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笼焊接设备,采用自动焊接的方式,提高了焊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钢筋笼焊接设备,包括:
第一筋体装配部,用于固定第一筋体,包括供第一筋体依次穿过的固定装配组件和移动装配组件,所述固定装配组件和所述移动装配组件上分别设有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焊接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装配组件上,用于将所述第一筋体和第二筋体焊接形成钢筋笼,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导轨,用于安装所述移动装配组件,所述移动装配组件沿所述导轨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装配组件;
其中,所述固定装配组件和所述移动装配组件包括带动所述第一筋体同步转动的转动组件,焊接位置为所述第一筋体和所述第二筋体的交汇点;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的交汇点构成导电回路,以将第二筋体与第一筋体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移动部和第一电极导电体,所述第一电极导电体在所述第一电极移动部的带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焊接位置,所述电极导电体具有达到所述焊接位置后对所述交汇点施力通电焊接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电极导电体通过应力调节部连接在所述电极移动部上,以缓解所述电极导电体与所述交汇点的冲撞力;所述应力调节部包括固定件,所述电极导电体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应力调节部还包括周向力缓冲组件,所述周向力缓冲组件位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电极移动部之间;和/或,和所述应力调节部还包括径向力缓冲组件,所述径向力缓冲组件位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电极移动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电极导电体、第二电极移动部、导电盘和第二电极基体;第一筋体和第二筋体在所述第二电极导电体上交汇;所述第二电极导电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基体上,并与所述第一电极导电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基体设置在所述固定装配组件的固定转盘上;所述导电盘具有在所述第二电极移动部的作用下升降并与所述第二电极导电体保持电接触的状态,并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导电回路,对所述焊接位置进行焊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基体包括设置第一筋体固定块、与所述第一筋体固定块连接的基体;所述第二电极导电体包括安装块和第一筋体导电块,所述安装块设置在所述基体上;所述安装块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第一筋体的放置槽,所述第一筋体导电块罩设在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固定转盘的一端上,并与所述放置槽形成供所述第一筋体通过的通槽;所述安装块上设有与所述焊接位置对应的空位;和/或,所述安装块为方形结构,且两侧边上设有倒角;所述第一筋体导电块的顶面为圆弧面,所述导电盘为圆盘,所述导电盘在所述第二电极移动部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筋体导电块的顶面点接触或线接触。
优选地,钢筋笼焊接设备还包括第二筋体配筋组件,所述第二筋体配筋组件包括第二筋体矫直组件;所述第二筋体矫直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装配组件的侧边;所述第二筋体配筋组件还包括第二筋体导向部;所述第二筋体导向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侧边或者所述固定装配组件的侧边,用于将所述第二筋体引导至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与所述第一筋体搭接;
所述第二筋体矫直组件包括矫直轮组、角度调节组件和导入孔;所述矫直轮组设置在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上,通过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调节与所述焊接位置的角度;所述矫直轮组包括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所述第一轮组和所述第二轮组之间距离可调,所述导入孔位于所述矫直轮组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轮组和所述第二轮组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
优选地,钢筋笼焊接设备还包括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筋体装配部的一侧,用于承接焊接好的钢筋笼并使钢筋笼下料;
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接料平台和接料机架,所述接料平台活动设置在所述接料机架上;
所述接料平台包括接料组件和移动组件,接料组件设置在移动组件上,移动组件带动接料组件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筋体装配部;
接料组件包括接料杆、第一引导槽和第一顶推部件,所述第一顶推部件带动所述接料杆沿所述第一引导槽移动;
所述接料杆在所述顶推部件的作用下与所述钢筋笼下表面接触或分离;
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斜面、第二引导槽和第二顶推部件,所述接料组件安装在所述移动斜面,使所述接料组件与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所述第二顶推部件带动所述移动斜面沿所述第二引导槽移动。
优选地,钢筋笼焊接设备还包括托举装置,所述托举装置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包括托举支撑结构和托举平台,所述托举平台在所述托举支撑结构的作用下升降,与钢筋笼的下表面接触或分离;
所述托举支撑结构包括连杆组件、升降缸、角度齿轮和与所述升降缸的顶杆连接的齿条,所述角度齿轮与连杆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角度齿轮啮合,在所述顶杆的作用带动所述角度齿轮转动,以推动所述连杆组件带动所述托举平台升降;所述连杆组件为四连杆结构;
所述固定装配组件包括固定转盘、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一转动组件,所述固定转盘包括第一固定盘、筋体导向部和第一筋体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盘上周向设置有第一尺寸调节槽,所述第一筋体固定块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尺寸调节槽中,所述第一固定盘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并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作用下转动;所述固定装配组件还包括支撑内箍,所述支撑内箍位于呈周向分布的所述第一筋体固定块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筋体固定块可拆卸连接;
所述移动装配组件包括移动转盘、移动平台、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移动转盘包括第二固定盘、锁紧结构和第二筋体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盘周向设置有第二尺寸调节槽,所述第二筋体固定块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尺寸调节槽中,所述第二固定盘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并在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作用下转动;所述移动转盘、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移动平台沿所述导轨移动;
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组件控制所述第一固定盘和所述第二固定盘同步转动;
所述导轨包括若干导轨组件,若干导轨组件经拼接形成完整的导轨;和/或,托举装置与所述导轨组件成对设置,设置在所述导轨组件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笼焊接设备包括第一筋体装配部,通过固定装配组件上的焊接装置对第一筋体和第二筋体进行焊接,固定装配组件和移动装配组件同步转动,使第一筋体和第二筋体不断形成交汇点,并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通电回路,牢固焊接;同时,移动装配组件带动第一筋体朝远离固定装配组件的方向移动,移动装配组件一边移动一边旋转,同时进行焊接,直至将整个钢筋笼焊接成型。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通电回路的方式,使第一筋体和第二筋体的焊接点更加牢固,采用上述装置的焊接方法,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焊接效率,避免了焊工和焊接材料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机械自动化工作使钢筋笼的焊接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钢筋笼焊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钢筋笼焊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配组件和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配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装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托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看附图1至附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筋笼焊接设备及焊接方法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固定装配组件40和移动装配组件50同步转动,移动装配组件50一边转动一边沿导轨60移动,从而使第一筋体和第二筋体在焊接位置形成交汇点,再利用安装在固定装配组件40上的焊接装置,对交汇点进行通电焊接,固定第一筋体和第二筋体,使第一筋体和第二筋体焊接形成钢筋笼,提高了钢筋笼的焊接效率,且焊接装置对交汇点进行高质量焊接,使钢筋笼的质量更高。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钢筋笼焊接设备,包括:
第一筋体1装配部,用于固定第一筋体1,包括供第一筋体1依次穿过的固定装配组件40和移动装配组件50,固定装配组件40和移动装配组件50上分别设有对应的第一通孔44和第二通孔54;
焊接装置,设置在固定装配组件40上,用于将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焊接形成钢筋笼,包括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
导轨60,用于安装移动装配组件50,移动装配组件50沿导轨60靠近或远离固定装配组件40;
其中,固定装配组件40和移动装配组件50包括带动第一筋体1同步转动的转动组件,焊接位置3为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的交汇点4;第一电极10、第二电极20和第一筋体1与第二筋体2的交汇点4构成导电回路,以将第二筋体2与第一筋体1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的焊接装置主要是对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的交汇点4进行焊接,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均为金属材料,将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的交汇点4作为焊接位置3,且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在第二电极导电体22上交汇,且位于第一电极导电体12和第二电极导电体22之间,第一电极导电体12随着第一电极移动部11靠近焊接位置3,并与交汇点4接触。当第一电极导电体12处于焊接位置3时,其具有对交汇点4施力通电的状态,且第二电极导电体22也处于通电桩体,第一电极导电体12、第二电极导电体22以及交汇点4形成回路,交汇点4升温软化,并被挤压,进而焊接在一起。第一电极导电体12对交汇点4施力的方式有多种形式,以下举例说明。
实施例一
开始焊接时,第一电极导电体12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的带动下,靠近焊接位置3,而后到达焊接位置3,此时,第一电极导电体12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的作用下继续移动,从而对交汇点4挤压施力,第一电极导电体12处于通电状态,与交汇点4以及第二电极导电体22构成回路,交汇点4受热升温,并被挤压施力,从而使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在交汇点4被焊接;而后,第一电极导电体12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的作用下离开焊接位置3,不与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接触,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相对移动,并在第二电极导电体22上形成下一交汇点4,第一电极导电体12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的作用下再次靠近焊接位置3,持续上述过程,直至焊接完成。在此过程中,第一电极导电体12相对焊接位置3持续进行往复运动,并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的作用下对交汇点4挤压施力。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导电体12可以在焊接过程中始终保持导电状态,也可以在与交汇点4接触时才通电,第一电极导电体12的通电状态由控制系统控制。
实施例二
开始焊接时,第一电极导电体12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的带动下,靠近焊接位置3,而后到达焊接位置3,并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的作用下停留在焊接位置3,当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在焊接位置3交汇,形成交汇点4,第一电极导电体12停留在焊接位置3,与交汇点4保持接触,可通过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使第一电极导电体12保持位置但对交汇点4挤压施力,第一电极导电体12处于通电状态,与交汇点4以及第二电极导电体22构成回路,交汇点4受热升温,并被挤压施力,从而使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在交汇点4被焊接;而后,撤销第一电极移动部11对第一电极导电体12赋予的力,第一电极导电体12虽停留在焊接位置3,但仅与第一筋体1或第二筋体2保持接触,不对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施力,防止移动中的第一筋体1或第二筋体2受力变形,此时,第一电极导电体12由控制系统控制,处于不通电状态,对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的影响更小;第一筋体1和第二相对移动,形成下一交汇点4,第一电极导电体12再次通电,且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的作用下对交汇点4施力,持续上述过程,直至焊接完成。在此过程中,第一电极导电体12相对焊接位置3静止,依靠第一电极移动部11或其他附加机构对交汇点4施力。当焊接完成后,第一电极导电体12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的作用下离开焊接位置3,方便将焊接好的钢筋笼从焊接设备上拆下。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移动部11包括弹簧或气缸,弹簧或气缸可以对交汇点4施加挤压力,使第一电极导电体12对交汇点4挤压施力,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焊接牢固。
为实现第二电极导电体22的通断电,第二电极20包括第二电极移动部21、导电盘23和第二电极基体24;第二电极导电体22设置在第二电极基体24上,并与第一电极导电体12相对设置;导电盘23具有在第二电极移动部21的作用下升降并与第二电极导电体22保持电接触的状态。如附图6所示,导电盘23和第二电极移动部21设置在第二电极导电体22和第二电极基体24的上方,导电盘23与电源的一极电连接,导电盘23与第二电极移动部21连接,并在第二电极移动部21的作用下与第二电极导电体22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第二电极导电体22的通断电。该种结构中的第二电极导电体22不直接与电源的电极连接,避免第二电极导电体22在焊接过程将震动传导至与电源的连接结构上,影响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导电盘23与第二电极导电体22的接触通电,只要控制好导电盘23的位置,就可以保证第二电极导电体22的通断电。而在焊接装置不工作时,第二电极移动部21将导电盘23带离第二电极导电体22,第二电极导电体22自然断电,不会再与第一电极导电体12产生回路,保证了存放安全和人员安全。
如附图6所示,第二电极导电体22设置在第二电极基体24上,为固定第二电极导电体22,第二电极基体24包括第一筋体固定块241、与第一筋体固定块241连接的基体242,基体242与第一筋体固定块241采用螺丝固定连接,第一筋体固定块241上设有第一筋体穿孔243,第一筋体1由第一筋体穿孔243穿过第一筋体固定块241。第二电极导电体22设置在基体242上。为使基体242与第一筋体固定块241连接更牢固,需要增大基体242与第一筋体固定块241的接触面积,优选地,基体242为L型基体242,较长边用于承载第二电极导电体22,较短边用于与第一筋体固定块241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二电极导电体22安装更稳定,在焊接过程中也不易晃动,影响正常焊接。
需要焊接的第一筋体1穿过第一筋体固定块241后,位于第一电极导电体12和第二电极导电体22之间,而为了限位第一筋体1,避免其发生位移而导致交汇点4偏移,第二电极导电体22包括安装块221和第一筋体导电块222,安装块221设置在基体242上;安装块221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第一筋体1的放置槽223,第一筋体1位于放置槽223中,放置槽223与第一筋体1的形状相适配,且第一筋体1部分露出于放置槽223,使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能够交汇,且交汇点4位于第二电极导电体22上,位于第一电极导电体12和第二电极导电体22之间。第一筋体导电块222用于导电盘23接触,而导电盘23位于第二电极20导电块的上方,因此,第一筋体导电块222罩设在安装块221靠近固定转盘41的一端上,并与放置槽223形成供第一筋体1通过的通槽224,第一筋体1穿过通槽224并部分置于放置槽223中。为使位于安装块221上方的第一电极导电体12可以接触到交汇点4,安装块221上设有与焊接位置3对应的空位。放置槽223可以为半圆形或倒梯形。安装块221为方形结构,且两侧边上设有倒角,防止横跨在第一主筋和安装块221上的第二主筋与安装块221碰撞。
当焊接装置应用在本实施例的焊接设备中时,第二电极20设置在固定装配组件40上,第二电极导电体22和第二电极基体24对应地周向设置在固定转盘41上,并需要跟随固定转盘41转动,而导电盘23和第二电极移动部21固定在固定装配组件40上,第二电极导电体22和第二电极基体24相对导电盘23转动,且导电盘23需要依次与每个第二电极导电体22的第一筋体导电块222接触,使第二电极导电体22在焊接位置3时通电,因此,第一筋体导电块222对导电盘23具有周向的摩擦力,而为了避免第一筋体导电块222和导电盘23过度磨损,如附图7所示,第一筋体导电块222的顶面为圆弧面,导电盘23为圆盘,导电盘23在第二电极移动部21的作用下与第一筋体导电块222的顶面点接触或线接触。同时,导电盘23转动设置在第二电极移动部21,在与第一筋体导电块222接触的过程跟随转动,从而减小摩擦力,减少磨损。
基于上述实施例,优选地,第一电极导电体12通过应力调节部13连接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上,以缓解第一电极导电体12与交汇点4的冲撞力。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彼此搭接形成交汇点4,而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会在交汇点4形成较高的凸起,若第二筋体2横跨在第一筋体1上,而第一电极导电体12在于交汇点4接触挤压时,受交汇点4的凸起冲击,长时间使用后,会对第一电极导电体12、其与第一电极移动部11的连接部123分造成冲击损伤,从而导致第一电极导电体12损坏。
为安装第一电极导电体12,应力调节部13包括固定件131,第一电极导电体12与固定件13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分别为钢筋笼中的主筋和箍筋,而钢筋笼在焊接过程中,主筋会带动箍筋转动,则主筋和箍筋对第一电极导电体12具有周向冲击力和径向冲击力,因此,应力调节部13还包括周向力缓冲组件,周向力缓冲组件位于固定件131和第一电极移动部11之间;和应力调节部13还包括径向力缓冲组件,径向力缓冲组件位于固定件131和第一电极移动部11之间。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对第一电极导电体12的冲击力仅为周向冲击力,则应力调节部13还包括周向力缓冲组件,周向力缓冲组件位于固定件131和第一电极移动部11之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对第一电极导电体12的冲击力仅为径向冲击力,则应力调节部13还包括径向力缓冲组件,径向力缓冲组件位于固定件131和第一电极移动部11之间。径向力缓冲组件可以包括径向缓冲弹簧或径向缓冲气缸,在第一电极导电体12受到径向力时压缩,不仅可以缓冲保护第一电极导电体12,还可使第一电极导电体12与交汇点4接触更紧密,对交汇点4施加更大的挤压力,使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焊接更牢固。径向缓冲弹簧或径向缓冲气缸设置在第一电极导电体12交汇点4的径向延伸方向上。
更具体地说,如附图7所示,周向力缓冲组件包括容纳槽132、滑杆133和弹性件134,固定件131位于容纳槽132中,套设在滑杆133上,弹性件134套设在滑杆133上,一端与容纳槽132内壁相抵,另一端与固定件131相抵。由于弹性件134的可收缩性,使固定件131可以适当地在滑杆133上移动,当箍筋不平整,使第一电极导电体12与交汇点4接触时出现周向位移,固定件131可沿受力方向适当移动,由于弹性件134的存在,第一电极导电体12的位移有限,不至于偏离焊接位置3,又可以避免第一电极导电体12与交汇点4发生硬性碰撞,有效保护第一电极导电体12。而固定件131、滑杆133还有弹性件134位于容纳槽132中,可以对这些部件起到保护作用,也有利于缩小周向力缓冲组件的体积,进而缩小整个第一电极10的体积。
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分别与电源(未画出),比如变压器的两极连接,变压器受控制系统控制,以实现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的通断电。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移动部11和第二电极移动部21中包含金属导电材料,因此,需要在第一电极导电体12与第一电极移动部11之间设置绝缘件,在导电盘23与第二电极移动部21之间设置绝缘件。
如附图7所示,第一电极导电体12包括焊接导电板121和接电导电板122;接电导电板122上设有用于与电源的一极电连接的连接部123;焊接导电板121与接电导电板122机械连接和电连接,用于与交汇点4直接接触。将第一电极导电体12分为焊接导电板121和接电导电板122的主要目的在于:方便第一电极导电体12与变压器等电源连接通电,同时,避免了与交汇点4直接的撞击影响了第一电极导电体12与变压器的连接结构,保证了第一电极导电体12与电源的连接稳定性。
由于焊接导电板121在使用时会对交汇点4施力,与交汇点4发生摩擦,若如实施例一中的焊接方式,则焊接导电板121的冲击力更大,从而导致焊接导电板121变形、磨损,最终导致焊接导电板121偏离焊接位置3,出现焊接力度不够或错位的问题,优选地,焊接导电板121包括至少一个可更换的导电体,当焊接导电板121出现损伤后,将与交汇点4接触的导电体拆卸下来,换上新的导电体,保证焊接不出现偏差。而这样的结构也无需将整个第一电极导电体12更换掉,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导电体通过螺钉彼此固定安装,焊接导电板121与接电导电板122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如附图7所示,接电导电板122的一端设有延伸部(未画出),延伸部朝向电源方向延伸,用于安装一接电铜板(未画出),接电铜板用于实现第一电极导电体12和电源一极的电连接。
优选地,为增强第一电极导电体12的导电能力,也可以更好地引导电流,在交汇点4形成电流回路,接电导电板122、焊接导电板121均采用导电铜材料制成。
第一电极导电体12在通电和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热量,而为了保护第一电极导电体12,避免出现过热现象,第一电极导电体12上设有冷却结构,冷却结构包括冷却剂进口124、冷却通道(未画出)和冷却剂出口(未画出),冷却通道位于第一电极导电体12内部,冷却剂进口124和冷却剂出口与冷却通道连通。
基于上述实施例,冷却结构可以设置在接电导电板122中,也可以设置在焊接导电板121中的任一导电体中,接电导电板122和焊接导电板121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导热效果良好,因此,冷却结构的冷却剂可以作用到未设置冷却结构的其他导电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安装第一电极移动部11和第二电极移动部21,焊接装置还包括电极座30,电极座30包括第一电极支撑架31、第二电极支撑架32、第一电极连接板33和第一电极连接板33;第一电极导电体12与第一电极连接板33连接,第一电极移动部11与第一电极支撑架31连接,并带动第一电极导电体12和第一电极连接板33沿第一电极支撑架31上的第一导槽移动;第二电极导电体22与第二电极连接板34连接,第二电极移动部21与第二电极支撑架32连接,并带动第二电极导电体22和第二电极连接板34沿第二电极支撑架32上的第二导槽移动;第一电极支撑架31与第二电极支撑架32并排设置。
更具体地说,如附图6和附图7所示,第一电极支撑架31包括第一侧板314和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包括与第一侧板314连接的第一定位板311、用于安装第一移动缸111的第一顶板312和第一导向板313,第一定位板311、第一顶板312和第一导向板313彼此垂直,第一顶板312上设有第一导孔,第一移动缸111的活动杆穿过第一导孔与其下方的第一电极连接板33连接,第一导向板313上安装有导向滑轨35,第一电极连接板33与导向滑轨35滑移配合,在第一移动缸111的活动杆的作用下沿导向滑轨35移动,第一电极导电体12通过周向力缓冲组件设置在第一电极连接板33的底部,并可跟随第一电极连接板33沿导向滑轨35移动。第一移动缸111可以为液压缸或气缸,其可以作为第一电极导电体12对交汇点4的施力装置,也可以作为径向缓冲结构,控制电极导电体小幅移动即可。
第二电极支撑架32包括第二侧板321和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包括与第二侧板321连接的第二定位板322、用于安装第二移动缸211的第二顶板323和第二导向板324,第二定位板322、第二顶板323和第二导向板324彼此垂直,第二顶板323上设有第二导孔,第二移动缸211的活动杆穿过第二导孔与其下方的第二电极连接板34连接,第二导向板324上安装有导向滑轨35,第二电极连接板34与导向滑轨35滑移配合,在第二移动缸211的活动杆的作用下沿导向滑轨35移动,导电盘23设置在第二电极连接板34的下半部,并可跟随第二电极20连接沿导向滑轨35移动。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连接板34的下半部设有转轴安装座,导电盘23的中心设有转轴孔或转轴,导电盘23通过转轴与转轴安装座转动连接。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分别设置第一导向板313和第二导向板324上的导向滑轨35上。
为了方便加工和安装,第一电极支撑架31和第二电极支撑架32设置在同一固定板上,固定板上分别设有与第一电极支撑架31和第二电极支撑架32对应的调节槽,用于微调第一电极支撑架31和第二电极支撑架32与固定转盘41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焊接装置可以设置在固定装配组件40的上部、左右两侧或者底部,而焊接装置中的电极导电体和电极移动部的位置关系会随装配的位置而改变,比如,若焊接装置设置在固定装配组件40的上部,则电极移动部位于电极导电体的上方,带动电极导电体上下移动;若焊接装置设置在固定装配组件40的两侧,则电极移动部位于电极导电体的外侧,带动电极导电体左右移动;若焊接装置设置在固定装配组件40的底部,则电极移动部位于电极导电体的下方,带动电极导电体左右移动。本实用新型为方便描述,以附图中的方位来表述位置关系,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不影响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位置关系。如附图2和附图6中所示出的具体示例中,焊接装置位于固定装配组件40的上部。
第二筋体2可以为箍筋,未使用部分收纳在箍筋货架(未画出)上,为缩小占地面积,箍筋一般缠绕在箍筋货架上,而缠绕的箍筋直径较小,与需要制作的钢筋笼的直径不一致,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钢筋笼焊接装置还包括第二筋体配筋组件70,第二筋体配筋组件70包括第二筋体矫直组件71,用于将第二筋体2适当矫直,使第二筋体2与第一筋体1更贴合,更容易形成交汇点4。
为引导第二筋体2与第一筋体1交汇,如附图1所示,第二筋体矫直组件71设置在固定装配组件40的一侧;优选地,第二筋体配筋组件70还包括第二筋体导向部72;第二筋体导向部72位于第一电极10的侧边或者固定装配组件40的侧边,用于将第二筋体2引导至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之间,与第一筋体1搭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筋体矫直组件71通过支架设置在固定装配组件40的支撑架63上,包括矫直轮组711和导入孔,矫直轮组711设置在支架上,导入孔与矫直轮组711的两个轮子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引导第二筋体2进入矫直轮组711进行矫直,而后与第一筋体1搭接交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筋体矫直组件71包括矫直轮组711、角度调节组件712和导入孔,角度调节组件712用于应对不同高度的焊接位置3和第二筋体2,满足第二筋体2和第一筋体1的搭接要求;矫直轮组711设置在角度调节组件712上,通过角度调节组件712调节与焊接位置3的角度;矫直轮组711包括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之间距离可调,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第二筋体2,使矫直效果更好。为了更好地引入第二筋体2,导入孔位于矫直轮组711的一侧,与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包括至少一个轮体。如附图6所示,第一轮组的轮体数量为一个,第二轮组的轮体数量为一个。
如附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方便焊接好的钢筋笼下料,焊接设备还包括下料装置80,更具体地说,下料装置80设置在第一筋体1装配部的一侧,用于承接焊接好的钢筋笼并使钢筋笼下料。
下料装置80包括接料平台81和接料机架82,接料平台81活动设置在接料机架82上,接料机架82上设有若干安装位,接料平台81安装在接料机架82的安装位中。
接料平台81包括接料组件811和移动组件812,接料组件811设置在移动组件812上,移动组件812带动接料组件811移动,靠近或远离第一筋体1装配部,补充接料组件811的长度。
接料组件811包括接料杆813、第一引导槽814和第一顶推部件815,第一顶推部件815带动接料杆813沿第一引导槽814移动;接料杆813在顶推部件的作用下与钢筋笼下表面接触或分离,接料杆813在顶推部件的作用下翘起,与焊接好的钢筋笼接触,并将钢筋笼引导运输下来。
移动组件812包括移动斜面816、第二引导槽817和第二顶推部件818,接料组件811安装在移动斜面816,使接料组件811与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第二顶推部件818带动移动斜面816沿第二引导槽817移动。接料机架82不仅用于安装接料平台81,还包括设置在后侧的斜面,方便焊接好的钢筋笼滚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钢筋笼焊接设备中的导轨60包括若干导轨单元,导轨单元上设有用于与焊接机对接的对接部,导轨单元之间设有拼接结构(未画出),导轨单元通过拼接结构形成一长度可变的导轨60。相邻的导轨单元彼此拼接,从而连接成一适当长度的导轨60,且保证连接处平整,满足焊接机的使用要求。拼接的方式有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导轨60的使用强度要求,导轨60采用钢材制成,则相邻的导轨单元采用焊接的方式彼此连接;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轨单元的两端设置了可拆卸的拼接结构,使导轨单元使用更灵活,可以快速更改整个导轨60的长度,满足焊接要求,也使焊接设备可以更方便地转移工作场地,缩小整个焊接设备的占地面积,方便运输。
导轨单元本身的结构设计,更具体地说,移动需要在导轨60上移动,因此,每个导轨单元需要满足移动装配组件50的移动要求,如附图1所示,导轨单元包括轨道和支撑架63,轨道与支撑架63彼此搭接,两个轨道彼此平行设置,用于承载移动装配组件50,并使移动装配组件50可以平稳地在其上移动,支撑架63用于增强轨道的机械强度,且保证了两个轨道之间的距离恒定;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对接部设置在轨道上。对接部主要起到与焊接机的连接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焊接机包括固定装配组件40和移动装配组件50,当固定装配组件40和移动装配组件50均设置在导轨60上时,导轨60上需要有与固定装配组件40和移动装配组件50分别对应的对接部,而当只有移动装配组件50设置在导轨60上时,对接部可仅包括与移动装配组件50对接的结构。
更具体地说,当移动装配组件50设置在导轨60上,对接部包括设置在轨道内侧的传动部件,焊接机中的移动装配组件50与传动部件传动连接并沿导轨60移动;当固定装配组件40也设置在导轨60上时,对接部包括设置在轨道上用于安装焊接机中的固定装配组件40的安装平面66,如附图3所示,固定装配组件40可以焊接或通过螺丝固定在轨道上。
如附图5所示,传动部件包括齿条611,移动装配组件50包括与齿条611啮合传动的齿轮组件。更具体地说,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内轨道61和外轨道62,齿条611侧向设置在内轨道61上,而内轨道61和外轨道62之间设有凹槽65,移动装配组件50的底部设有传动齿轮(未画出),传动齿轮与齿条611啮合,移动装配组件50包括与传动齿轮连接的移动电机552,移动电机552带动传动齿轮转动,并带动移动装配组件50沿齿条611移动。移动装配组件50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块553,第一限位块553与凹槽65卡接,从而保证传动齿轮与齿条611紧密啮合;在另一实施例中,外轨道62的外侧设有导条64,导条64水平设置,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块554,第二限位块554呈“匚”型,一端与移动装配组件50的底板678连接,另一端与导条64卡接,防止移动装配组件50脱离导轨60。优选地,第二限位块554的数量为4个,分别设置在底板678的四角,且均与导条64卡接。
为了提高焊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导轨单元还包括电子组件(未画出),电子组件主要用于检测移动装配组件50的位置,并反馈至控制系统,从而控制焊接进度。为了保证整根导轨60的电信号传输顺畅,拼接结构包括电连接组件(未画出),相邻导轨单元通过电连接组件实现电子组件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电连接组件可以为电插接头和电插接座。优选地,电子组件包括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感应物料位置并发送电信号至托举装置67,控制托举装置67抬升,以支撑移动装配组件50和固定装配组件40之间的钢筋笼。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3所示,导轨单元还包括托举装置67,用于抬升物料,将托举装置67与导轨单元直接结合,形成模块化组件,导轨单元与托举装置67对应设置,拼接好之后可以直接使用,无需另外安装托举装置67,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安装效率。
更具体地说,如附图8和附图9所示,托举装置67包括托举支撑组件和托举平台,托举支撑组件包括动力机构671和连杆组件672,动力机构671与连杆组件672的一端连接,并带动连杆组件672升降;托举平台设置在连杆组件672的另一端,并跟随连杆组件672升降;动力机构671包括动力缸673、角度齿轮674和传动齿条675,角度齿轮674设置在连杆组件672的一端,传动齿条675设置在动力缸673的顶杆上,传动齿条675与角度齿轮674啮合,在顶杆的作用下带动角度齿轮674转动,从而带动连杆升降。
动力组件控制传动齿条675的移动距离,进而控制角度齿轮674的转动角度,控制连杆组件672的转动角度和升降高度。传动齿条675和角度齿轮674的配合稳定,使连杆组件672达到设定高度后不再移动,更稳定地托举钢筋笼,且传动齿条675的移动距离更可控,可以更方便地调整连杆组件672的高度,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钢筋笼。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托举组件的稳定安装,托举组件还包括安装板676,托举支撑结构设置在安装板676上;安装板676上设有支撑板,连杆组件672的一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676上设有限位槽677,传动齿条675活动设置在限位槽677中,保证传动齿条675笔直移动,从而可以通过控制传动齿条675的移动距离控制连杆组件672的抬升高度;限位槽677可以是安装板676上的凹槽65。而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677也可以是在安装板676上设置两个限位板,两个限位板相对间隔设置,形成限位槽677;传动齿条675位于两个限位板之间,方便加工,使传动齿条675可以更简单与动力装置连接。
优选地,动力装置为液压缸或气压缸或电动缸,动力装置连接传动齿条675并带动传动齿条675运动。
优选地,如附图8和附图9所示,托举组件还包括托举平台,托举平台包括底板678和无动力滚轮679,无动力滚轮679转动设置在底板678上;无动力滚轮679的转动轴线与钢筋笼的转动轴线平行,使其跟随钢筋笼同向转动,避免干扰钢筋笼转动,托举效果更好。
更具体地说,为保证托举平台平行升降,更好地支撑钢筋笼,如附图9所示,连杆组件672采用四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6721和第二连杆6722,第一连杆6721和第二连杆6722平行设置;第一连杆672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安装板676上,另一端与底板678转动连接,第二连杆6722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安装板676上,另一端与底板678转动连接;底板678的底部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一连杆6721和第二连杆6722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
如附图9所示,第一连杆6721或第二连杆672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长杆和位于两个长杆之间的短杆,增强第一连杆6721和第二连杆6722的机械强度,长杆的一端与安装板676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678转动连接;若干短杆间隔设置在长杆之间,其中第一短杆位于长杆与安装板676的转动连接点之间,优选地,角度齿轮674设置在第一短杆上,使角度齿轮674的转动更准确地传递至连杆组件672,从而更准确地控制托举平台平稳升降。
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托举支撑的精确度,托举组件还包括检测模块(未画出),检测模块与传动齿条675对应设置,用于检测传动齿条675的移动距离,从而计算托举平台的升降高度。优选地,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安装板676上的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设置在传动齿条675的一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托举平台底部设置距离传感器,以直接检测托举平台的升降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筋体1依次穿过固定装配组件40和移动装配组件50并与移动装配组件50固定连接;固定装配组件40包括固定转盘41、第一支撑组件42和第一转动组件43,第一转动组件43和固定转盘41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42上,固定转盘41在第一转动组件43的作用下转动;移动装配组件50包括移动转盘51、第二支撑组件52和第二转动组件53,移动转盘51在第二转动组件53的作用下转动,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转动组件43和第二转动组件53连接,控制第一转动组件43和第二转动组件53使固定转盘41和移动转盘51的转动速度一致。
更具体地说,如附图3所示,第一转动组件43和第二转动组件53均包括转动电机431、转动齿盘432和稳定组件,转动齿盘432与转动电机431传动连接,稳定组件与转动齿盘432连接,并跟随转动齿盘432转动,稳定组件用于定位移动转盘51或固定转盘41,并带动移动转盘51或固定转盘41转动。
稳定组件在定位移动转盘51或固定转盘41的同时,要保证移动转盘51或固定转盘41可以稳定地转动,因此,稳定组件包括若干滚轮433、转动圆环434和圆环支架435,圆环支架435包括包括环形部436和内延部437,若干滚轮433周向分布在第一支撑组件42或第二支撑组件52上,并与第一支撑组件42或第二支撑组件52转动连接,转动圆环434设置在环形部436和滚轮433之间,一侧与滚轮433相抵,另一侧与环形部436连接固定;内延部437位于环形部436的内侧,用于安装固定转盘41或移动转盘51;转动齿盘432固定在圆环支架435上。转动齿盘432可以设置在环形部436的外侧,也可以设置在环形部436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在内延部437上,转动齿盘432与转动电机431的输出轴上的齿轮啮合传功即可,转动齿盘432的位置跟随转动电机431的位置设置,优选地,为避免转动齿盘432干扰到固定转盘41及其上的筋体,如附图4所示,转动齿盘432设置在环形部436的外侧。
如附图3所示,固定转盘41包括第一固定盘411、筋体导向部412和第一筋体固定块241,为了应对不同直径的钢筋笼,第一固定盘411上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尺寸调节槽413,第一筋体固定块241可调节设置于第一尺寸调节槽413中;第一筋体固定块241的一端连接筋体导向部412,筋体导向部412呈喇叭状,方便将筋体插入第一筋体固定块241中,筋体穿入筋体导向部412后从第一筋体固定块241穿出。为了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钢筋笼,第一筋体固定块241上连接有第一定位块414,第一筋体固定块241通过第一定位块414嵌位并移动于第一尺寸调节槽413上。
如附图5所示,对应的,为了应对不同直径的钢筋笼,移动转盘51包括第二固定盘511、锁紧结构512和第二筋体固定块513,第二固定圆盘上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尺寸调节槽514,第二筋体固定块513可调节设置于第二尺寸调节槽514中;锁紧结构512用于穿入第二筋体固定块513并固定筋体。为了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钢筋笼,第二筋体固定块513上连接有第二定位块515,第二筋体固定块513通过第二定位块515嵌位并移动于第二尺寸调节槽514上。第一固定盘411和第二固定圆盘在调整第一定位块414和第二定位块515的位置时,控制第一筋体固定块241和第二筋体固定块513上的第一通孔44和第二通孔54对齐,以保证钢筋笼的直径前后一致。
移动装配组件50不仅要带动钢筋笼转动,还要带动钢筋笼移动,在移动过程,移动装配组件50的稳定尤为重要,因此,移动装配组件50还包括移动平台55,移动平台55包括移动车体551和传动结构;第二支撑组件52、移动转盘51和第二转动组件53设置在移动车体551上;移动车体551架设在导轨60上并沿导轨60移动;传动结构包括移动电机552和传动组件,传动组件设于移动车体551上,包括传动齿轮(未画出),移动电机552驱动传动组件转动,通过传动组件与导轨60上的齿条611啮合带动移动车体551运动;移动平台55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为设置在移动车体551上的限位块,限位块与导轨60卡接,使移动平台55沿导轨60移动。
第一转动组件43和第二转动组件53由控制系统控制,实现统一的转动速度,但由于钢筋笼的重量较大,在焊接过程中对固定转盘41和移动转盘51的压力增大,容易使固定转盘41和移动转盘51的转动速度发生变化,因此,第一筋体1装配部还包括传感器(未画出),传感器包括位置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设置于移动转盘51和固定转盘41上,用于监测移动转盘51和固定转盘41的转动同步度;距离传感器设置于导轨60上,用于检测移动装配组件50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一种钢筋笼焊接方法,采用上述实施例中钢筋笼焊接设备,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筋体1上料步骤:将第一筋体1依次穿过固定装配组件40和移动装配组件50上的第一通孔44和第二通孔54,所述第一筋体1的一端与所述移动装配组件50可拆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筋体1与所述固定装配组件40的第一通孔44活动连接,使第一筋体1可相对所述第一通孔44移动;该步骤中,第一筋体1可以采用手动上料,可以采用自动上料装置自动上料。
第一筋体1移动步骤:启动移动装配组件50,使移动装配组件50带动第一筋体1朝远离固定装配组件40的方向移动,第一筋体1穿过固定装配组件40上的第一通孔44;
第一筋体1转动步骤:在所述移动装配组件50带动所述第一筋体1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移动装配组件50和所述固定装配组件40同步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筋体1转动;
焊接步骤:第二电极20接电,第一筋体1穿过第二电极导电体22并与所述第二电极导电体22接触,引导第二筋体2横跨在第一筋体1上方,使第二筋体2与第一筋体1搭接,形成交汇点4,交汇点4位于第一电极导电体12和第二电极导电体22之间;接电的第一电极导电体12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的作用下靠近焊接位置3,并对所述交汇点4施力通电,所述第一电极10、所述第二电极20和所述第一筋体1与所述第二筋体2的交汇点4构成导电回路,以将所述第二筋体2与所述第一筋体1的一个交汇点4焊接固定;第一筋体1在固定转盘41和移动转盘51的作用下持续转动,拉扯第二筋体2,使所述第二筋体2在所述第一电极导电体12下方与所述第一筋体1形成新的交汇点4;所述第一电极导电体12对交汇点4施力通电,直至焊接完成。
优选地,第二电极20的接电方式可以为:导电盘23接电,并在第二电极移动部21的作用下与第二电极导电体22电接触,第二电极导电体22通电。对应的,第二电极20断电的方式为:第二电极导电体22在第二电极移动部21的作用下上升,与第二电极导电体22分离。
第二电极导电体22不直接与电源的电极连接,避免第二电极导电体22在焊接过程将震动传导至与电源的连接结构上,影响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导电盘23与第二电极导电体22的接触通电,只要控制好导电盘23的位置,就可以保证第二电极导电体22的通断电。而在焊接装置不工作时,第二电极移动部21将导电盘23带离第二电极导电体22,第二电极导电体22自然断电,不会再与第一电极导电体12产生回路,保证了存放安全和人员安全。
基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电极导电体12的结构,采用的焊接方式可以为:第一电极导电体12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的作用下靠近焊接位置3,并对交汇点4施力通电焊接,完成一个交汇点4的焊接后,第一电极导电体12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的作用下远离焊接位置3,下一交汇点4形成并位于第一电极导电体12和第二导电体之间,与此同时,第一电极导电体12再次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的作用下靠近焊接位置3,并对交汇点4施力通电焊接,如此往复,直至焊接完成。
基于实施例二中的第一电极导电体12的结构,采用的焊接方式可以为:第一电极导电体12在第一电极移动部11的作用下靠近焊接位置3,并对交汇点4施力通电焊接,完成一个交汇点4的焊接后,第一电极导电体12停留在焊接位置3,并停止对第一筋体1和第二筋体2施力和导电,下一交汇点4形成并位于第一电极导电体12和第二导电体之间,第一电极导电体12再次对交汇点4施力通电焊接,如此往复,直至焊接完成。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筋体2矫直步骤:预先设置角度调节组件712,使矫直轮组711的出口朝向焊接位置3,角度调节组件712用于应对不同高度的焊接位置3和第二筋体2,满足第二筋体2和第一筋体1的搭接要求;预先设置可移动轮和固定轮之间的间隙,与第二筋体2的直径相适配;位于第二筋体2货架上的第二筋体2经过第二筋体矫直组件71矫直后,通过第二筋体导向部72横跨在第一筋体1上方,并与第一筋体1搭接。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支撑部分焊接完成的钢筋笼,还包括钢筋笼支撑步骤:在移动装配组件50在沿导轨60移动的过程中,带动部分焊接好的钢筋笼移动,同时,设置在导轨60上位于钢筋笼下方的托举装置67,检测移动装配组件50通过之后,控制托举平台在托举支撑结构的作用下抬升,与钢筋笼的下表面接触并支撑钢筋笼,避免钢筋笼因自身重力下垂变形。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钢筋笼下料步骤:托举装置67支撑钢筋笼至焊接完成,移动装配组件50带动钢筋笼继续移动,直至第一筋体1的一端与固定装配组件40分离,而后松开移动装配组件50与第一筋体1的连接,移动装配组件50继续向前移动,直至第一筋体1的另一端与移动装配组件50分离;接料组件811在移动组件812的作用下靠近钢筋笼,且接料杆813在第一顶推部件815的作用下与钢筋笼的下表面接触,托举装置67下降,钢筋笼放置在接料杆813上,并沿接料杆813滚落到接料机架82上,并沿接料机架82的斜面滚落到放置位,实现自动下料,有效提高下料效率,同时避免人为搬运损伤钢筋笼。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钢筋笼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筋体装配部,用于固定第一筋体,包括供第一筋体依次穿过的固定装配组件和移动装配组件,所述固定装配组件和所述移动装配组件上分别设有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焊接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装配组件上,用于将所述第一筋体和第二筋体焊接形成钢筋笼,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导轨,用于安装所述移动装配组件,所述移动装配组件沿所述导轨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装配组件;
其中,所述固定装配组件和所述移动装配组件包括带动所述第一筋体同步转动的转动组件,焊接位置为所述第一筋体和所述第二筋体的交汇点;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筋体与所述第二筋体的交汇点构成导电回路,以将第二筋体与第一筋体焊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移动部和第一电极导电体,所述第一电极导电体在所述第一电极移动部的带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焊接位置,所述电极导电体具有达到所述焊接位置后对所述交汇点施力通电焊接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笼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导电体通过应力调节部连接在所述电极移动部上,以缓解所述电极导电体与所述交汇点的冲撞力;所述应力调节部包括固定件,所述电极导电体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应力调节部还包括周向力缓冲组件,所述周向力缓冲组件位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电极移动部之间;和/或,和所述应力调节部还包括径向力缓冲组件,所述径向力缓冲组件位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电极移动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电极导电体、第二电极移动部、导电盘和第二电极基体;第一筋体和第二筋体在所述第二电极导电体上交汇;所述第二电极导电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基体上,并与所述第一电极导电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基体设置在所述固定装配组件的固定转盘上;所述导电盘具有在所述第二电极移动部的作用下升降并与所述第二电极导电体保持电接触的状态,并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导电回路,对所述焊接位置进行焊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笼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基体包括设置第一筋体固定块、与所述第一筋体固定块连接的基体;所述第二电极导电体包括安装块和第一筋体导电块,所述安装块设置在所述基体上;所述安装块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第一筋体的放置槽,所述第一筋体导电块罩设在所述安装块靠近所述固定转盘的一端上,并与所述放置槽形成供所述第一筋体通过的通槽;所述安装块上设有与所述焊接位置对应的空位;和/或,所述安装块为方形结构,且两侧边上设有倒角;所述第一筋体导电块的顶面为圆弧面,所述导电盘为圆盘,所述导电盘在所述第二电极移动部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筋体导电块的顶面点接触或线接触。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钢筋笼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筋体配筋组件,所述第二筋体配筋组件包括第二筋体矫直组件;所述第二筋体矫直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装配组件的侧边;所述第二筋体配筋组件还包括第二筋体导向部;所述第二筋体导向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侧边或者所述固定装配组件的侧边,用于将所述第二筋体引导至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与所述第一筋体搭接;
所述第二筋体矫直组件包括矫直轮组、角度调节组件和导入孔;所述矫直轮组设置在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上,通过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调节与所述焊接位置的角度;所述矫直轮组包括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所述第一轮组和所述第二轮组之间距离可调,所述导入孔位于所述矫直轮组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轮组和所述第二轮组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钢筋笼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筋体装配部的一侧,用于承接焊接好的钢筋笼并使钢筋笼下料;
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接料平台和接料机架,所述接料平台活动设置在所述接料机架上;
所述接料平台包括接料组件和移动组件,接料组件设置在移动组件上,移动组件带动接料组件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筋体装配部;
接料组件包括接料杆、第一引导槽和第一顶推部件,所述第一顶推部件带动所述接料杆沿所述第一引导槽移动;
所述接料杆在所述顶推部件的作用下与所述钢筋笼下表面接触或分离;
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斜面、第二引导槽和第二顶推部件,所述接料组件安装在所述移动斜面,使所述接料组件与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所述第二顶推部件带动所述移动斜面沿所述第二引导槽移动。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钢筋笼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举装置,所述托举装置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包括托举支撑结构和托举平台,所述托举平台在所述托举支撑结构的作用下升降,与钢筋笼的下表面接触或分离;
所述托举支撑结构包括连杆组件、升降缸、角度齿轮和与所述升降缸的顶杆连接的齿条,所述角度齿轮与连杆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角度齿轮啮合,在所述顶杆的作用带动所述角度齿轮转动,以推动所述连杆组件带动所述托举平台升降;所述连杆组件为四连杆结构;
所述固定装配组件包括固定转盘、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一转动组件,所述固定转盘包括第一固定盘、筋体导向部和第一筋体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盘上周向设置有第一尺寸调节槽,所述第一筋体固定块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尺寸调节槽中,所述第一固定盘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并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作用下转动;所述固定装配组件还包括支撑内箍,所述支撑内箍位于呈周向分布的所述第一筋体固定块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筋体固定块可拆卸连接;
所述移动装配组件包括移动转盘、移动平台、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移动转盘包括第二固定盘、锁紧结构和第二筋体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盘周向设置有第二尺寸调节槽,所述第二筋体固定块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尺寸调节槽中,所述第二固定盘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并在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作用下转动;所述移动转盘51、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移动平台沿所述导轨移动;
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组件控制所述第一固定盘和所述第二固定盘同步转动;
所述导轨包括若干导轨组件,若干导轨组件经拼接形成完整的导轨;和/或,托举装置与所述导轨组件成对设置,设置在所述导轨组件上。
CN202021980990.7U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钢筋笼焊接设备 Active CN212286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80990.7U CN212286507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钢筋笼焊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80990.7U CN212286507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钢筋笼焊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86507U true CN212286507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34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80990.7U Active CN212286507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钢筋笼焊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865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8891A (zh) * 2021-03-01 2021-06-15 江苏新宏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除雾器圆筒网笼制作方法
CN117548939A (zh) * 2024-01-11 2024-02-13 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桥梁用钢筋笼焊接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8891A (zh) * 2021-03-01 2021-06-15 江苏新宏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除雾器圆筒网笼制作方法
CN117548939A (zh) * 2024-01-11 2024-02-13 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桥梁用钢筋笼焊接设备
CN117548939B (zh) * 2024-01-11 2024-03-26 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桥梁用钢筋笼焊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5277A (zh) 一种钢筋笼焊接设备及焊接方法
CN212286507U (zh) 一种钢筋笼焊接设备
CN108213645B (zh) 一种电源dc线自动焊接机
CN202943420U (zh) 一种弹片自动装配机
JP6327412B2 (ja) 交通システム、及び給電方法
CN109531169A (zh) 铁线自动打圈对焊机
CN112372302A (zh) 一种勾铁组装焊接铣平焊缝设备装置
CN210436631U (zh) 自动上料取料的焊接设备
CN112548571A (zh) 一种地埋防水线槽自动焊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4310017B (zh) 锂电池极片和电芯芯体焊接机
CN112436361A (zh) 一种hdmi高清多媒体连接器线材的插铜芯装置和焊接系统
CN109483247B (zh) 轮速传感器组装设备
CN218426376U (zh) 一种钢管合缝焊接一体机的固定装置
CN116779932A (zh) 一种环形装配线
CN111014918A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电池用电阻焊接机构
CN212552229U (zh) 一种焊接装置及其滚焊机
CN216104386U (zh) 一种移载平台及生产线
CN112247431B (zh) 罐体焊接装置
CN210024214U (zh) 自动传输焊接装置
CN218964462U (zh) 一种用于型材焊接设备
CN218612217U (zh) 一种金属配件熔接装置
CN218169053U (zh) 电芯焊接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CN219053186U (zh) 一种铅酸电池的自动送丝烧焊装置
CN116604241B (zh) 一种能够自动连续工作的焊接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218396352U (zh) 编织线自动剪切焊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