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68726U - 自动化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自动化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68726U CN212268726U CN202020553838.4U CN202020553838U CN212268726U CN 212268726 U CN212268726 U CN 212268726U CN 202020553838 U CN202020553838 U CN 202020553838U CN 212268726 U CN212268726 U CN 2122687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om plate
- feeding
- conveying mechanism
- tapping
- debur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用于加工底板,所述自动化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分料装置、去毛刺装置及冲压成型装置,该自动化生产线还包括第一移料装置,设于所述分料装置和所述去毛刺装置之间,第一移料装置将所述底板从所述分料装置下料,并将所述底板的方向调整后并上料至所述去毛刺装置;第二移料装置,设于所述去毛刺装置和所述冲压成型装置之间,所述第二移料装置将所述底板从所述去毛刺装置下料,将所述底板的待加工面翻转至朝上,并上料至所述冲压成型装置;及攻牙装置用于将底板下料,并对所述底板进行攻牙操作。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高底板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底板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都是通过冲压成型工艺进行加工。其中,底板冲压成型工艺包括有分料、去毛刺、成型、整形、攻牙等多到工序,相邻工序之间,需要对底板进行转移,并对方向进行调整,相关技术中,底板的转移和调整都是通过人工手动操作,这种通过人工手动操作的方式不仅工作量大、生产效率低下,且用人成本也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生产线,旨在提高底板的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化生产线,用于加工底板,所述自动化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分料装置、去毛刺装置及冲压成型装置,所述自动化生产线还包括:
第一移料装置,所述第一移料装置设于所述分料装置和所述去毛刺装置之间,所述第一移料装置将所述底板从所述分料装置下料,并将所述底板的方向调整后并上料至所述去毛刺装置;
第二移料装置,所述第二移料装置设于所述去毛刺装置和所述冲压成型装置之间,所述第二移料装置将所述底板从所述去毛刺装置下料,将所述底板的待加工面翻转至朝上,并上料至所述冲压成型装置;及
攻牙装置,所述攻牙装置用于将底板下料,并对所述底板进行攻牙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化生产线还包括:
整型装置,所述整型装置设于所述攻牙装置靠近所述冲压成型装置的一侧;和
第三移料装置,所述第三移料装置设于所述冲压成型装置和所述整型之间,所述第三移料装置将所述底板从所述冲压成型装置下料,并上料至所述整型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料装置、所述第一移料装置、所述去毛刺装置、所述第二移料装置、所述冲压成型装置、所述第三移料装置、所述整型装置、所述攻牙装置沿直线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料装置包括:
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自所述分料装置向所述去毛刺装置方向延伸设置;
第一接料组件,所述第一接料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分料装置;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一侧,所述转向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传送机构所传送的底板的方向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底板的朝向一致;及
第一上料机械手,所述第一上料机械手位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一侧,并靠近所述去毛刺装置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料组件包括:
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设于第一传送机构上方;
第一接料盘,所述第一接料盘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并与所述传送带靠近所述分料装置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接料盘延伸至所述分料装置,并自所述分料装置向所述传送带倾斜设置;及
第二接料盘,所述第二接料盘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下方,所述第二接料盘自所述传送带向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接料盘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传送带和所述第一传送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移料装置包括:
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自所述去毛刺装置向所述冲压成型装置方向延伸设置;
第一下料机械手,所述第一下料机械手设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一侧,并靠近所述去毛刺装置设置;
第二上料机械手,所述第二上料机械手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一侧,并靠近所述整型装置设置;及
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设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下料机械手和所述第二上料机械手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移料装置包括:
第三传送机构,所述第三传送机构自所述冲压成型装置向所述整型装置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下料机械手,所述第二下料机械手设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的一侧,并靠近所述冲压成型设置;
第三上料机械手,所述第三上料机械手位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一侧,并靠近所述整型装置设置;及
第二接料组件,所述第二接料组件设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上方,并靠近所述第二下料机械手设置,所述第二接料组件自所述第二下料机械手向所述第三传送机构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攻牙装置包括:
进料导轨,所述进料导轨设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端靠近所述整型装置设置;
第三下料机械手,所述第三下料机械手靠近进料端设置;
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可伸缩设于所述进料端,并位于所述第三下料机械手下方;及
攻牙机构,所述攻牙机构可升降地设于所述进料导轨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攻牙装置还包括:
出料导轨,所述出料导轨与所述出料端连通,所述出料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进料导轨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及
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可伸缩设于所述出料端一侧,所述出料机构用于将所述出料端的底板送至所述出料导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攻牙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可伸缩设于所述进料导轨的一侧,并与所述攻牙机构对应设置,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将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攻牙机构下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分料装置和去毛刺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移料装置,并在去毛刺装置和冲压成型装置设置有第二移料装置。其中,分料装置从将底板与底料进行分离,第一移料装置将与底料分离后底板进行转移,并在转移的过程中将底板的朝向调整为一致,然后将底板上料至自动移动至去毛刺装置进行去毛刺处理;第二移料装置将底板从去毛刺装置上下料,然后再将底板在转移的过程中将待加工面翻转至朝上设置,并上料至冲压成型装置上进行冲压成型处理;攻牙装置将冲压成型后的底板进行下料,并对底板进行攻牙加工,以形成底板的成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一移料装置、第二移料装置可替代人工手动操作以实现对底板在加工过程中的快速、持续不间断、自动化移动、调整方向或翻转操作等,能有效提高底板的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用人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生产线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第一移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1中第二移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图1中第三移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攻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 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化生产线1000。
参照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自动化生产线1000,用于加工底板,所述自动化生产线1000包括依次设置的分料装置100、去毛刺装置300、及冲压成型装置500,所述自动化生产线1000还包括:
第一移料装置200,所述第一移料装置200设于所述分料装置100和所述去毛刺装置300之间,所述第一移料装置200将所述底板从所述分料装置100 下料,并将所述底板的方向调整后并上料至所述去毛刺装置300;第二移料装置400,所述第二移料装置400设于所述去毛刺装置300和所述冲压成型装置 500之间,所述第二移料装置400将所述底板从所述去毛刺装置300下料,将所述底板的待加工面翻转至朝上,并上料至所述冲压成型装置500;及攻牙装置800,所述攻牙装置800用于将底板下料,并对所述底板进行攻牙操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分料装置100和去毛刺装置300之间设置有第一移料装置200,并在去毛刺装置300和冲压成型装置500设置有第二移料装置 400。其中,分料装置100从将底板与底料进行分离,第一移料装置200将与底料分离后底板进行转移,并在转移的过程中将底板的朝向调整为一致,然后将底板上料至自动移动至去毛刺装置300进行去毛刺处理;第二移料装置400 将底板从去毛刺装置300上下料,然后再将底板在转移的过程中将待加工面翻转至朝上设置,并上料至冲压成型装置500上进行冲压成型处理;攻牙装置800 将冲压成型后的底板进行下料,并对底板进行攻牙加工,以形成底板的成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一移料装置200、第二移料装置400可替代人工手动操作以实现对底板在加工过程中的快速且持续不间断地自动移动、调整方向或翻转操作等,能有效提高底板的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用人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底板可以是汽车底板、电锯底板等板材。其中,电锯底板为电锯的重要部件,在电锯的中能部件的固定提供载体,调节切割角度等重要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工的电锯底板大致呈长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料装置100用于将底板的坯料从底料中分离出来;去毛刺装置300用于对分离后的底板的一个或多个面同时进行去毛刺处理,第一移料装置200中对底板的方向进行调整便为了使得底板能够与去毛刺模具相适配,冲压成型装置500用于对底板进行冲压,以获得底板成品的形状。其中,分料装置100、去毛刺装置300以及冲压成型装置500可以是依次间隔设置,第一移料装置200、第二移料装置400分别设置在分料装置100、去毛刺装置300、冲压成型装置500的间隙中;此外,分料装置100、去毛刺装置300以及冲压成型装置500也可以是相连接的,第一移料装置200和第二移料装置400 搭接于相邻的装置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料装置100、去毛刺装置300 以及冲压成型装置500均为现有装置,在此,不对分料装置100、去毛刺装置 300以及冲压成型装置50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赘述。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化生产线1000还包括:整型装置700,所述整型装置700设于所述攻牙装置800靠近所述冲压成型装置500的一侧;和第三移料装置600,所述第三移料装置600设于所述冲压成型装置500和所述整型之间,所述第三移料装置600将所述底板从所述冲压成型装置500下料,并上料至所述整型装置7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整型装置700是对底板的平面度、平行度、位置度以及外观进行检测和调整,以确保底板的质量。整型装置700也为现有装置,不对整型装置70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赘述。
并且,在整型装置700和冲压成型装置500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移料装置 600,第三移料装置600与第一移料装置200、第二移动装置的作用相同,同样都是替代人工手动提供不间断的移料操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底板的生产效率。
参照图1,由于不同的分料装置100、去毛刺装置300、冲压成型装置500 等装置中的模具吨位不同,因此,其工作台面的高度也不相同,具体地,分料装置100的工作台面比去毛刺装置300的工作台面高,去毛刺装置300的工作台面和冲压成型装置500工作台面的高度相等,冲压成型装置500的工作台面比整型装置700的工作台面高,攻牙装置800的工作台面比整型装置700的工作台面底。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料装置100、所述第一移料装置200、所述去毛刺装置300、所述第二移料装置400、所述冲压成型装置 500、所述第三移料装置600、所述整型装置700、所述攻牙装置800沿直线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将该自动化生产线1000之间的多个装置设置为沿直线排布的结构,能够便于底板的在多个装置之间实现无障碍地传送,提高底板传送过程中的流畅性,同时也可以简化各移料装置的结构,减少移料装置在移料过程中各个机构的运动行程,提高移料的效率。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料装置200包括:第一传送机构210,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10自所述分料装置100向所述去毛刺装置300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接料组件220,所述第一接料组件2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10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分料装置100;转向机构230,所述转向机构230设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10一侧,所述转向机构230用于对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10所传送的底板的方向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底板的朝向一致;及第一上料机械手240,所述第一上料机械手240位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10一侧,并靠近所述去毛刺装置300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移料装置200还包括有机架,机架可以形成为框架结构,机架上设置机台,机台主要是为第一传送机构210、第一接料组件220、第一上料机械240手等的各个机构提供载体,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各机构动作的电控装置,以及供作业人员操作的操作面板等。进一步地,机台具有长度方向,传送机构固定设于机台表面,第一传送机构210的传送方向沿机台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其中,第一传送机构210可以是带传送结构,具体地,带传送结构包括有多个带轮、导轨、传动带以及带驱动件。其中,导轨沿机台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多个带轮沿导轨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传送带套设在多个带轮的表面,底板放置在传动带的表面;带驱动件为电机,电机与带轮传动连接并驱动传送带相对机台移动以对底板进行传送,从而实现在相邻的加工装置之间对底板的自动移料操作,提供移料的效率。可以理解的,第一传送机构210也可以是链传送结构,只要能实现将底板在相邻的加工装置之间的自动移料操作即可,在此,不对第一传送机构210进行具体限定。
进一步,由于分料装置100的工作台面比去毛刺装置300的工作台面高,为了方便底板的传送,第一移料装置200的机台面也低于分料装置100的工作台面,因此,需要设置有第一接料组件220将与底料分离后的电锯地板的坯料自动送入第一传送机构210进行传送。具体地,第一接料组件220包括:传送带221,传送带221的设于第一传送机构210上方;第一接料盘222,第一接料盘222位于传送带221的上方,并与传送带221靠近分料装置100的一端连通,第一接料盘222延伸至分料装置100,并自分料装置100向传送带 221倾斜设置;及第二接料盘223,第二接料盘223位于传送带221的下方,第二接料盘223自传送带221向第一传送机构210倾斜设置,且第二接料盘 223的两端分别连通传送带221和第一传送机构210。其中,传动带的传送方向为水平设置,第一接料盘222和第二接料盘223为倾斜设置,如此,与底料分离后的底板坯料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一接料盘222倾向方向自动滑入传送带221中,传送带221将底板坯料移动至第二接料盘223,由于第二接料盘223也为倾斜设置,同样,底板也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二接料盘223倾向方向自动滑入第一传送机构210中。如此,第一接料组件220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第一接料组件220的设置还可以有效减少机架的长度,并且,通过设置第一接料组件220也可以减少下料机械手的设置,简化第一移料装置200的结构。
参照图2,转向机构230包括:安装架231,安装架231固定于设于机台上;第一升降组件232,第一升降组件232固定于设于安装架231;以及吸附组件,吸附组件可转动连接于第一升降组件232,吸附组件用于吸附底板,并可相对第一升降组件232旋转角度以调整底板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吸附组件设置有第一转轴和吸附件233。其中,第一升降组件232为直线电机或者驱动气缸,在此不进行限定。吸附件233可以是真空吸盘,也可以是电磁吸盘。第一转轴为竖直设置,第一转轴的顶端连接升降组件,第一转轴的底端连接吸附件233,吸附件233吸附第一传送机构210上所传送的底板,并沿第一转轴的中轴线为转动中心转动角度,以实现对底板的方向进行调整,使得底板的朝向一致。具体地,吸附组件的转动角度可以是90度或者是180度,在此不进行限定。
参照图2,第一上料机械手240设置在第一传送机构210的靠近去毛刺装置300的一端,如此,第一上料机械手240可以将位于第一传送机构210上,并用于将已调整好转向的底板夹起,并放置到去毛刺装置300上进行去毛刺处理,通过使用第一上料机械手240替代人工手动上料,可以提高上料的效率。具体地,第一上料机械手240的结构包括:直线机构242,该直线机构242通过固定架241固定设于机台上,该直线机构242的驱动方向沿第一传送机构210的传送方向设置。其中,该直线机构242为直线电机,其中直线电机的电机部分通过一固定架241固定于机台上。直线电机的滑台部分固定有第二升降组件423,第二升降组件423的机构、工作原理与第一升降组件232 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升降组件423上还连接有第一夹持件244,第一夹持件244可以是夹爪气缸,也可以是电磁吸盘,只要能将底板夹起,并放置在加工设备即可。通过使用第一上料机械手240将底板直接放置到下一工序的加工工位上,提高上料的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移料装置400包括:第二传送机构410,所述第二传送机构410自所述去毛刺装置300向所述冲压成型装置500方向延伸设置;第一下料机械手430,所述第一下料机械手 430设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410的一侧,并靠近所述去毛刺装置300设置;第二上料机械手440,所述第二上料机械手440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410一侧,并靠近所述整型装置700设置;及翻转机构420,所述翻转机构420设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410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下料机械手430和所述第二上料机械手44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移料装置400也包括有机架,机架的结构与第一移料装置200中的机架结构相同,并且,第二传送机构410与第一传送机构210的结构相同,第一下料机械手430、第二上料机械手440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与第一上料机械手24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第一移料装置200、第二移料装置400的机架分别是独立设置,第一移料装置200、第二移料装置400的机架也可以共用同一机架,在此不进行限定。
翻转机构420的结构为:翻转机构420包括第三升降组件421,第三升降组件421设于机台;旋转组件422,旋转组件422设于第三升降组件421;及夹持组件423,夹持组件423连接于旋转组件422,夹持组件423的至少部分伸入至第二传送机构410并夹紧或释放底板。其中,第三升降组件421可以是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机台底部,机台表面设置有让位口,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穿过让位口并伸出机台的上表面设置,旋转组件422与活塞杆连接并位于机台的上表面,驱动气缸动作以使活塞杆带动旋转组件422和夹持组件423相对机台上升或下降,第三升降组件421的驱动部分设置在在机台的底部,可以有效降低第三升降组件421的高度,也可以减少机台表面的结构,使机台表面具有更多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三升降组件421的稳定性,还可以在机台设置于滑轨425和滑块426,滑轨425呈竖直设置,滑块426滑动连接于滑轨 425,并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旋转组件422固定于滑块426上,驱动气缸动作以带动旋转组件422和夹持组件423相对机台上升或者下降。其中,机台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固定板424,滑轨425通过固定板424与机台固定连接,提高滑轨425的稳定性。第三升降组件42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与第一升降组件232、第二升降组件423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技术方案中的旋转组件422可以是旋转气缸,旋转气缸包括有缸体和第二转轴4222,其中,部分固定于第三升降组件421,旋转气缸的缸体内部设置有齿轮和齿条,第二转轴4222的一端与齿轮传动连接,另一端固定有夹持组件423。缸体内的齿条移动以驱动齿轮带动第二转轴 4222和夹持组件423做翻转运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转轴4222呈水平设置,并与第二传送机构410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90度,夹持组件423以第二转轴 4222的中轴线为转动中心旋转。
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技术方案中的夹持组件423包括:夹持驱动件 4231和两个第二夹持件4233,夹持驱动件4231固定于第二转轴4222远离第三升降组件421的端部,两个第二夹持件4233均与夹持驱动件4231连接且相对设置,两第二夹持件4233可伸入至第二传送机构410的传送导轨内侧,且两第二夹持件4233分别位于第二传送机构410的承载台的上方和下方,夹持驱动件4231驱动两个第二夹持件4233靠近或远离运动以夹紧或释放底板。可以理解的是,夹持组件423可以是气动手指,其中,气动手指的缸体部分形成夹持组件423的夹持驱动件4231,气动手指的手指部分形成夹持组件423 的第二夹持件4233。具体地,夹持组件423还可以是电动夹爪,其中,电动夹爪的主体部形成夹持组件423的夹持驱动件4231,电动夹爪的夹持部分形成夹持组件423的第二夹持件4233。其中,两个第二夹持件4233中,其中的一个第二夹持件4233位于第二传送机构410承载台的上方,其中的另一个第二夹持件4233位于承载台的下方,夹持驱动件4231固定于第二转轴4222远离第三升降组件421的一端,夹持驱动件4231动作以驱动两个第二夹持件 4233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运动,以实现夹紧或释放第二传送机构410上所传送的底板。
进一步地,每个第二夹持件4233包括:连接件4233a和夹板4233b,连接件4233a的一端与夹持驱动件423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传送机构410 的传送导轨内侧;夹板4233b连接于连接件4233a远离夹持驱动件4231的一端,并位于第二传送机构410的内侧。连接件4233a为杆状结构,材质为金属材质。具体地,导轨上设置有缺口,连接杆的穿过缺口延伸第二传送机构 410的内侧。两夹板4233b的形状与尺寸可以根据底板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合理的定制。可以理解的,夹板4233b与连接杆可以通过螺纹或者是通过卡扣实现可拆卸连接,如此,可以根据不用的尺寸、不同材质的底板替换夹板4233b,提高夹持组件423的通用性。
具体地,翻转机构420的工作过程为:当第二传送机构410上传送的底板传送至翻转机构420的下方时,夹持驱动件4231驱动两个第二夹持件4233 相互靠近运动,以夹紧第二传送机构410上所传送的底板,然后第三升降组件421驱动旋转组件422和夹持组件423一并向上运动,使夹持组件423悬空在第二传送机构410的上方,然后旋转气缸驱动夹持组件423及所夹持的底板做翻转运动,具体的旋转角度可以是90°,也可以是180°,在此不对底板的翻转角度进行限定,只要实现将底板的待加工表面翻转至朝上设置,第三升降组件421再驱动旋转组件422和夹持组件423一并向下运动,使底板靠近承载台设置,夹持驱动件4231驱动两个第二夹持件4233相互远离运动,以释放第二传送机构410上所传送的底板,使翻转后的底板得以继续在第二传送机构410上传送。
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移料装置600包括:第三传送机构610,所述第三传送机构610自所述冲压成型装置500向所述整型装置700方向延伸设置;第二下料机械手630,所述第二下料机械手630设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610的一侧,并靠近所述冲压成型设置;第三上料机械手 640,所述第三上料机械手640位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610一侧,并靠近所述整型装置700设置;及第二接料组件620,所述第二接料组件620设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610上方,并靠近所述第二下料机械手630设置,所述第二接料组件620自所述第二下料机械手630向所述第三传送机构610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三移料装置600也包括有机架,该机架的功能与第一移料装置200、第二移料装置400中机架的功能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并且,第三传送机构610与第一传送机构210、第二传送机构 410的结构和功能也可以相同,第二下料机械手630、第三上料机械手640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与第一上料机械手24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第一移料装置200、第二移料装置400、第三移料装置600的机架分别是独立设置,第一移料装置200、第二移料装置400、第三移料装置600的机架也可以共用同一机架,在此不进行限定。
第三移料装置600的机台的高度比整型装置700的工作台低,冲压成型装置500的工作台比整型装置700的工作台的高度高,因此,第二下料机械手630将底板从冲压成型装置500下料至第三移料装置600时,第二下料机械手630在竖直方向上的行程较大,故在第三传送机构610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接料组件620,具体地,第二接料组件620包括有相连接的第一段体621和第二段体622,其中,第一段体621呈水平设置;第二段体622位于第一段体 621下方,第二段体622还与第三传送机构610连通,并且,第二段体622为倾斜设置,第二下料机械手630将底板下料至第一段体621后,底板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的自动滑入至第三传送机构610内,从而减小了第二下料机械手630在竖直方向上的行程,提高下料的效率,进而提升生产效率。
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攻牙装置800包括:进料导轨820,所述进料导轨820设有进料端821和出料端822,所述进料端821靠近所述整型装置700设置;第三下料机械手810,所述第三下料机械手810靠近进料端821设置;进料机构830,所述进料机构830可伸缩设于所述进料端 821,并位于所述第三下料机械手810下方;及攻牙机构840,所述攻牙机构 840可升降地设于所述进料导轨820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攻牙装置800包括有机架,机架设有机台。这里的机架的功能与第一移料装置200中的机台的功能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三下料机械手810与第一上料机械手24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这里也不再赘述。攻牙机构840为现有机构,在此也不对攻牙机构840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赘述。
其中,进料导轨820为两间隔设置型材,其中,每一进料导轨820包括有底板和挡板,其中,挡板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限位槽823,两限位槽823相对设置,形成供所述底板通过的空间。限位槽823用于限制底板在传送的过程中上翘、发生偏移等。
进料机构830为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缸体部分固定于机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进料导轨820的延伸方向相同。驱动将进料端821的底板推动至攻牙机构840下放进行攻牙操作,并在攻牙完成后将底板移动至出料端822。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底板在攻牙操作的过程中出现移动,还可以在进料导轨820的一侧设施有定位机构850,具体的,定位机构850的位置与攻牙机构840位置对应设置,且定位机构850和攻牙机构840分别位于进料导轨820的两侧,定位机构850相对进料导轨820伸缩设置,可以将底板抵接,以将底板固定在攻牙机构840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机构850为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缸体固定于进料导轨820的外侧,活塞杆部分贯穿进料导轨820的侧板伸入至传送空间内侧以实现对底板的固定。
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攻牙装置800还包括:出料导轨870,所述出料导轨870与所述出料端822连通,所述出料导轨87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进料导轨820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及出料机构860,所述出料机构860可伸缩设于所述出料端822一侧,所述出料机构860用于将所述出料端822的底板送至所述出料导轨87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出料导轨870的延伸方向与进料导轨820的延伸方向夹角为90度,出料导轨870结构可以与进料导轨820 的结构相同,也可以是不相同的。出料导轨870的侧板上可以不设置限位槽 823。出料机构860与进料机构830的结构、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出料机构860的运动与进料机构830的运动方向不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此外,还可以在攻牙装置800上设置有第四传送机构880和第四上料机械手890,第四传送机构880的传送方向与的出料导轨870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及夹角为90度,第四传送机构880的传送方向与进料导轨820的延伸方向相同。第四上料机械手890设于第四传送机构880和出料导轨870之间,以将底板自动上料至第四传送机构880上,如此,可以将完成攻牙加工的底板的传送至进料端821一侧,可以将打包或质检的工位设置在进料端821一侧,以节省占地空间。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自动化生产线上1000还设置有多个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底板在线上的位置。例如,各个传送机构的进料端和出料端都设置有位置传感器,进料导轨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也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此外,转向机构230、翻转机构420、攻牙机构840上均设置有位置传感器,通过设置位置传感器与自动化生产线1000上的各个机构配合,提高自动化生产线1000灵活性。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用于加工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分料装置、去毛刺装置及冲压成型装置,所述自动化生产线还包括:
第一移料装置,所述第一移料装置设于所述分料装置和所述去毛刺装置之间,所述第一移料装置将所述底板从所述分料装置下料,并将所述底板的方向调整后并上料至所述去毛刺装置;
第二移料装置,所述第二移料装置设于所述去毛刺装置和所述冲压成型装置之间,所述第二移料装置将所述底板从所述去毛刺装置下料,将所述底板的待加工面翻转至朝上设置,并上料至所述冲压成型装置;及
攻牙装置,所述攻牙装置用于将底板下料,并对所述底板进行攻牙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生产线还包括:
整型装置,所述整型装置设于所述攻牙装置靠近所述冲压成型装置的一侧;和
第三移料装置,所述第三移料装置设于所述冲压成型装置和所述整型装置之间,所述第三移料装置将所述底板从所述冲压成型装置下料,并上料至所述整型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置、所述第一移料装置、所述去毛刺装置、所述第二移料装置、所述冲压成型装置、所述第三移料装置、所述整型装置、所述攻牙装置沿直线排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料装置包括:
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自所述分料装置向所述去毛刺装置方向延伸设置;
第一接料组件,所述第一接料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分料装置;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一侧,所述转向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传送机构所传送的底板的方向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底板的朝向一致;及
第一上料机械手,所述第一上料机械手位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一侧,并靠近所述去毛刺装置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料组件包括:
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设于第一传送机构上方;
第一接料盘,所述第一接料盘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并与所述传送带靠近所述分料装置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接料盘延伸至所述分料装置,并自所述分料装置向所述传送带倾斜设置;及
第二接料盘,所述第二接料盘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下方,所述第二接料盘自所述传送带向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接料盘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传送带和所述第一传送机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料装置包括:
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自所述去毛刺装置向所述冲压成型装置方向延伸设置;
第一下料机械手,所述第一下料机械手设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一侧,并靠近所述去毛刺装置设置;
第二上料机械手,所述第二上料机械手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一侧,并靠近所述整型装置设置;及
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设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下料机械手和所述第二上料机械手之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移料装置包括:
第三传送机构,所述第三传送机构自所述冲压成型装置向所述整型装置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下料机械手,所述第二下料机械手设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的一侧,并靠近所述冲压成型设置;
第三上料机械手,所述第三上料机械手位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一侧,并靠近所述整型装置设置;及
第二接料组件,所述第二接料组件设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上方,并靠近所述第二下料机械手设置,所述第二接料组件自所述第二下料机械手向所述第三传送机构倾斜设置。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攻牙装置包括:
进料导轨,所述进料导轨设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端靠近所述整型装置设置;
第三下料机械手,所述第三下料机械手靠近进料端设置;
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可伸缩设于所述进料端,并位于所述第三下料机械手下方;及
攻牙机构,所述攻牙机构可升降地设于所述进料导轨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攻牙装置还包括:
出料导轨,所述出料导轨与所述出料端连通,所述出料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进料导轨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及
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可伸缩设于所述出料端一侧,所述出料机构用于将所述出料端的底板送至所述出料导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攻牙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可伸缩设于所述进料导轨的一侧,并与所述攻牙机构对应设置,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将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攻牙机构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53838.4U CN212268726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自动化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53838.4U CN212268726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自动化生产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68726U true CN212268726U (zh) | 2021-01-01 |
Family
ID=73875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53838.4U Active CN212268726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自动化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68726U (zh) |
-
2020
- 2020-04-14 CN CN202020553838.4U patent/CN21226872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29042A (zh) | 全自动上料流水线的上料方法 | |
KR101727117B1 (ko) | 대형프레스의 소재 이송시스템 | |
CN113003208B (zh) | 一种自动堆解垛装置及方法 | |
WO2017033462A1 (ja) | ガラス板加工装置 | |
CN112220334B (zh) | 一种锅体成型自动生产线 | |
CN110405103B (zh) | 一种刹车盘生产线 | |
KR20170035684A (ko) | 소재 반송 시스템 | |
CN109941693A (zh) | 一种托辊管自动送料下料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2974632A (zh) | 一种家电箱体机器人送料冲压生产线 | |
JPH0773765B2 (ja) | 多数個取り小製品の仕分け集積装置 | |
CN108480907A (zh) | 一种锂电池极耳焊接机 | |
CN212221652U (zh) | 具有翻转机构的移料装置和自动化生产线 | |
CN212268803U (zh) | 具有转向机构的移料装置和自动化生产线 | |
CN212268726U (zh) | 自动化生产线 | |
CN211495802U (zh) | 一种上下料机及具有该上下料机的自动传送线 | |
CN209774123U (zh) | 一种薄片工件连续上料机构 | |
CN111392392A (zh) | 自动化生产线 | |
CN109848285B (zh) | 用于高速冲槽机自动上下料的四轴平面式机器人集成系统 | |
CN216913263U (zh) | 磨削加工设备 | |
CN212221595U (zh) | 具有接料盘的移料装置和自动化生产线 | |
CN114653829A (zh) | 一种五金片材的自动上料连续冲压生产线 | |
CN211682491U (zh) | 视觉冲孔机 | |
WO2018123260A1 (ja) | プレス装置およびプレス装置の制御方法 | |
CN112371801B (zh) | 一种锅体边缘处理自动生产线 | |
CN205110479U (zh) | 一种全自动钥匙胚冲压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