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65084U - 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65084U
CN212265084U CN202021312876.7U CN202021312876U CN212265084U CN 212265084 U CN212265084 U CN 212265084U CN 202021312876 U CN202021312876 U CN 202021312876U CN 212265084 U CN212265084 U CN 212265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pressing
copper
copper sleeve
aut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128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建成
张祥
杨涛
莫金
董生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Honda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Honda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Honda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Honda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128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65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65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65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包括机台、转盘运输机构、第一上料机构、压入机构、下料机构以及第二上料机构,转盘运输机构设置于机台,第一上料机构、压入机构、下料机构依次绕设于转盘运输机构,第二上料机构设置于压入机构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第二上料机构分别对连杆及及铜套实现自动上料,然后通过转盘运输机构及压入机构实现将铜套自动压入连杆的小端孔内,实现铜套与连杆之间的全自动装配,生产效率高,装配效果好,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的零部件繁多,如图1所示,连杆a是汽车组成零部件之一,其中连杆a具有较大端及较小端,而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一铜套b压入连杆a的小端孔内。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人工的方式将铜套压入连杆的小端孔内,生产效率慢,并且由于采用人工的方式,容易存在压入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后续加工过程中,影响产品的整体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人工压入铜套效率慢、质量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压合效果好的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包括:机台、转盘运输机构、第一上料机构、压入机构、下料机构以及第二上料机构,转盘运输机构设置于机台,第一上料机构、压入机构、下料机构依次绕设于转盘运输机构,第二上料机构设置于压入机构的一侧,第一上料机构用于将连杆上料至转盘运输机构,转盘运输机构用于将连杆依次运输至压入机构及下料机构,第二上料机构用于将铜套上料至压入机构,压入机构用于将铜套压入位于转盘运输机构的连杆上,下料机构用于对完成压合的连杆进行下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转盘运输机构包括:转盘旋转驱动元件以及设置于转盘驱动元件上的旋转转盘,旋转转盘上设置有用于装置连杆的装载治具,转盘旋转驱动元件驱动旋转转盘旋转,带动装载治具依次移动至对应第一上料机构、压入机构及下料机构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旋转转盘上还设置有位于旋转转盘与装载治具之间的缓冲板,装载治具通过缓冲柱固定于缓冲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上料机构及下料机构结构相同均包括:水平移动模组、设置于水平移动模组上的升降驱动元件、设置于升降驱动元件底部的夹持旋转驱动元件以及设置于夹持旋转驱动元件一端的夹持气夹,水平移动模组驱动升降驱动元件于转盘运输机构上方水平移动,升降驱动元件驱动夹持旋转驱动元件沿垂直转盘运输机构方向升降,夹持旋转驱动元件驱动夹持气夹沿纵平面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以及设置于振动盘与压入机构之间的移送装置,振动盘用于对铜套进行上料,移送装置用于将振动盘上铜套移送至压入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移送装置包括:移送旋转驱动元件以及设置于移送旋转驱动元件上的移送气夹,移送旋转驱动元件驱动移送气夹于振动盘与压入机构之间旋转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移送装置还包括:设置移送气夹底部的承载板,承载板上设置有与铜套匹配的导向轨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压入机构包括:压入支架、垂直设置于压入支架的压入电缸以及设置于压入电缸底部的铜套夹头,压入电缸驱动铜套夹头垂直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压入机构还包括:设置于铜套夹头与转盘运输机构之间的导向板,导向板设置有导向孔,铜套夹头穿设导向孔后将铜套压入连杆小端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压入机构还包括:校正传感器以及校正旋转驱动元件,校正传感器用于检测铜套安装方向,校正旋转驱动元件驱动铜套夹头旋转带动铜套旋转至预设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通过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第二上料机构分别对连杆及及铜套实现自动上料,然后通过转盘运输机构及压入机构实现将铜套自动压入连杆的小端孔内,实现铜套与连杆之间的全自动装配,生产效率高,装配效果好,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连杆及铜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的立体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的立体图之二。
图4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3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2及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包括:机台10、转盘运输机构20、第一上料机构30、压入机构40、下料机构50以及第二上料机构60,其中第一上料机构30用于将连杆上料至转盘运输机构20,转盘运输机构20用于将连杆依次运输至压入机构40及下料机构50,第二上料机构60用于将铜套上料至压入机构40,压入机构40用于将铜套压入位于转盘运输机构30的连杆上,尤其是压入连杆的小端孔内,下料机构50用于对完成压合的连杆进行下料。具体的,转盘运输机构20设置于机台10,第一上料机构30、压入机构40、下料机构50依次绕设于转盘运输机构20,第二上料机构60设置于压入机构40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工作时,通过第一上料机构30从运输连杆的滑道夹取连杆并移送至转盘运输机构20,然后转盘运输机构20将连杆运输至对应压入机构40的位置,然后第二上料机构60将铜套运输至对应压入机构40位置,压入机构40夹取铜套并压入连杆的小端孔内,然后转盘运输机构20将装配了铜套的连杆运输至对应下料机构50位置,然后下料机构50将转盘运输机构20上连杆下料至预设位置。在本申请中,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还包括料道,其中料道用于对完成装配的连杆进行运输。
请一并参考图4所示。
其中,转盘运输机构20包括转盘旋转驱动元件21以及设置于转盘驱动元件21上的旋转转盘22,其中旋转转盘22上设置有用于装置连杆的装载治具221,连杆通过放置于装载治具221上实现固定,其中小端孔处于避空状态,进而避免对铜套的装配造成影响,例如装载治具221设置有固定柱2211以及固定块2212,其中固定柱2211穿设连杆大端孔,固定块2212开设有与连杆小端的凹槽,利用凹槽对连杆小端进行限位固定。转盘旋转驱动元件21驱动旋转转盘22旋转,带动装载治具221依次移动至对应第一上料机构30、压入机构40及下料机构50的位置,依次实现对连杆的上料、装配以及下料。其中,完成下料后,转盘旋转驱动元件21驱动旋转转盘22继续旋转,使得对应下料的装载治具221移动至对应第一上料机构30位置,实现装载治具221的回流。
在一实施例中,旋转转盘22上还设置有位于旋转转盘22与装载治具221之间的缓冲板222,装载治具221通过缓冲柱223固定于缓冲板222上,利用缓冲柱223实现对装载治具221的缓冲,避免压入机构40对连杆进行装配时对装置治具221作用力过大,避免造成装载治具221损坏,有效保证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请一并参考图5所示。
其中,第一上料机构30及下料机构50结构相同,两者均主要用于对连杆进行夹取并移送至对应位置,第一上料机构30及下料机构50均包括水平移动模组31、设置于水平移动模组31上的升降驱动元件32、设置于升降驱动元件32底部的夹持旋转驱动元件33以及设置于夹持旋转驱动元件33一端的夹持气夹34,其中水平移动模组31驱动升降驱动元件32于转盘运输机构20上方水平移动,升降驱动元件32驱动夹持旋转驱动元件33沿垂直转盘运输机构20方向升降,夹持旋转驱动元件33驱动夹持气夹34沿纵平面旋转,例如夹持气夹34沿纵平面180度旋转,从而使得垂直运输状态的连杆平卧式放置于转盘运输机构20上进行加工,当连杆完成装配后又将连杆从平卧式状态转换成垂直状态进行运输。第一上料机构30及下料机构50在工作时,通过水平移动模组31、升降驱动元件32以及夹持旋转驱动元件33配合,实现驱动夹持气夹34的移动,使得夹持气夹34移动至对应连杆的位置,然后夹持气夹34对连杆进行夹持,然后在通过前面所述三者对夹持气夹34连同连杆驱动至对应位置,实现连杆的夹持移送。
其中,第二上料机构60包括振动盘61以及设置于振动盘61与压入机构40之间的移送装置62,其中振动盘61用于通过振动原理对铜套进行上料,并且利用振动盘61上的导线轨使得铜套的摆放姿态进行校正,移送装置62用于将振动盘上铜套移送至压入机构40。
在一实施例中,移送装置62包括移送旋转驱动元件(图中未显示)以及设置于移送旋转驱动元件上的移送气夹621,移送旋转驱动元件驱动移送气夹621于振动盘61与压入机构40之间旋转摆动,通过移送气夹621对振动盘61上料的铜套进行夹持,然后移送旋转驱动元件驱动移送气夹621旋转摆动使得铜套移动至对应压入机构40的位置,压入机构40夹持铜套后,移送气夹621重新摆动至对应振动盘61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移送装置62还包括设置移送气夹621底部的承载板622,其中承载板622上设置有与铜套匹配的导向轨道6221,利用导向轨道6221使得铜套由振动盘61处更加稳定的移动至对应移送气夹621位置,有效保证移送气夹621对铜套夹持的稳固性。
请一并参考图6及图7所示。
其中,压入机构40包括压入支架41、垂直设置于压入支架41的压入电缸42以及设置于压入电缸42底部的铜套夹头43,其中铜套夹头43通过对铜套进行吸取,其中吸取方式可采用涨紧固定、电磁阀吸附等吸取方式,压入电缸42驱动铜套夹头43垂直升降。其中当铜套夹头43吸取铜套后,压入电缸42驱动铜套夹头43下降,直至铜套压入转盘运输机构20上连杆的小端孔内,此时可利用铜套与小端孔之间相互卡紧的作用力使得铜套由铜套夹头43上自然脱落。
在一实施例中,压入机构40还包括设置于铜套夹头43与转盘运输机构20之间的导向板44,其中导向板44设置有与铜套夹头43对应的导向孔441,其中铜套夹头43再对铜套进行压合时,铜套夹头43穿设导向孔441后将铜套压入连杆小端孔,利用导向孔441的限位作用,保持铜套于铜套夹头43上的姿态统一、正确,提升铜套压入连杆小端孔的合格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压入机构40还包括校正传感器45以及校正旋转驱动元件46,其中校正传感器45用于检测铜套安装方向,从而保证铜套安装方向的正确性,其中铜套b上开有缺角b1,该缺角b1与校正传感器45对应,校正传感器45通过检测缺角b1实现对铜套安装方向的检测,即通过检测校正传感器45到铜套表面的距离实现对铜套安装方向的检测。其中本申请中,校正传感器45可采用型号为GV-H45L的激光传感器。其中校正旋转驱动元件46驱动铜套夹头43旋转带动,从而带动铜套旋转至预设方向,即当铜套的缺角b1旋转至与校正传感器45对应位置时,校正旋转驱动元件46停止对铜套夹头43旋转控制,与校正传感器45配合,保证铜套夹头43安装方向正确性。
在又一实施例中,压入机构40还包括固定于铜套夹头43并与铜套夹头43平行设置限位柱47,限位柱47与铜套夹头43端面齐平,并且限位柱47与连杆较大端对应,尤其是与固定柱2211对应,当铜套夹头43装配至连杆小端孔內时,限位柱47与固定柱2211抵接,从而实现对铜套夹头43行程进行限位,进而保证铜套压入连杆的精准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压入电缸42上设置有压力测试元件(图中未显示),其中压力测试元件用于测试压入电缸42的压力曲线,其中利用压力曲线可实现对铜套压入是否到位进行判断,可实现对装配良品进行筛选。其中本申请中料道包括NG料道70以及OK料道80,其中下料机构50将压力曲线OK的连杆夹持至OK料道80上进行下料,将压力曲线NG的连杆夹持至NG料道70上进行回收,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转配质量。
本申请的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设置有电控系统,其中电控系统用于控制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各个部件之间的正常工作,从而实现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对连杆实现上料、运输、转配以及下料等加工工序。其中本申请中的驱动元件作动需求采用气缸、电机、推杆中的一种,例如转盘旋转驱动元件、夹持旋转驱动元件、移送旋转驱动元件、校正旋转驱动元件采用旋转电机,升降驱动元件采用气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通过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第二上料机构分别对连杆及及铜套实现自动上料,然后通过转盘运输机构及压入机构实现将铜套自动压入连杆的小端孔内,实现铜套与连杆之间的全自动装配,生产效率高,装配效果好,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 “上”、“下”、“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转盘运输机构、第一上料机构、压入机构、下料机构以及第二上料机构,所述转盘运输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压入机构、下料机构依次绕设于所述转盘运输机构,所述第二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压入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上料机构用于将连杆上料至所述转盘运输机构,所述转盘运输机构用于将连杆依次运输至所述压入机构及下料机构,所述第二上料机构用于将铜套上料至压入机构,所述压入机构用于将铜套压入位于所述转盘运输机构的连杆上,所述下料机构用于对完成压合的连杆进行下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运输机构包括:转盘旋转驱动元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转盘旋转驱动元件上的旋转转盘,所述旋转转盘上设置有用于装置连杆的装载治具,所述转盘旋转驱动元件驱动旋转转盘旋转,带动装载治具依次移动至对应第一上料机构、压入机构及下料机构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转盘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旋转转盘与装载治具之间的缓冲板,所述装载治具通过缓冲柱固定于所述缓冲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及下料机构结构相同均包括:水平移动模组、设置于所述水平移动模组上的升降驱动元件、设置于升降驱动元件底部的夹持旋转驱动元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夹持旋转驱动元件一端的夹持气夹,所述水平移动模组驱动所述升降驱动元件于所述转盘运输机构上方水平移动,所述升降驱动元件驱动夹持旋转驱动元件沿垂直所述转盘运输机构方向升降,所述夹持旋转驱动元件驱动所述夹持气夹沿纵平面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以及设置于所述振动盘与压入机构之间的移送装置,所述振动盘用于对铜套进行上料,所述移送装置用于将振动盘上铜套移送至所述压入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装置包括:移送旋转驱动元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移送旋转驱动元件上的移送气夹,所述移送旋转驱动元件驱动移送气夹于所述振动盘与压入机构之间旋转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装置还包括:设置所述移送气夹底部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与铜套匹配的导向轨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入机构包括:压入支架、垂直设置于所述压入支架的压入电缸以及设置于所述压入电缸底部的铜套夹头,所述压入电缸驱动铜套夹头垂直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入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铜套夹头与转盘运输机构之间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设置有导向孔,所述铜套夹头穿设导向孔后将铜套压入连杆小端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入机构还包括:校正传感器以及校正旋转驱动元件,所述校正传感器用于检测铜套安装方向,所述校正旋转驱动元件驱动所述铜套夹头旋转带动铜套旋转至预设方向。
CN202021312876.7U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 Active CN212265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2876.7U CN212265084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2876.7U CN212265084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65084U true CN212265084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99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12876.7U Active CN212265084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650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5205A (zh) * 2020-07-07 2020-10-23 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
CN114473423A (zh) * 2022-03-03 2022-05-13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热交换器内零部件的组装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5205A (zh) * 2020-07-07 2020-10-23 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
CN114473423A (zh) * 2022-03-03 2022-05-13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热交换器内零部件的组装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05205A (zh) 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
CN212265084U (zh) 一种连杆铜套自动压入装置
CN107160038B (zh) 一种电芯焊接设备
CN110977080A (zh) 一种全自动环形pcb板和fpc软板焊接系统
CN214134829U (zh) 多工位自动组装机
CN112875290B (zh) 产品自动上下料装置及自动测试设备
CN113146242A (zh) 马达牙箱座组装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CN213438205U (zh) 全自动多工位组装机
CN211516643U (zh) 绝缘座组装机
CN110430694B (zh) 一种pcb板移植操作前的自动校验设备
CN111805191A (zh) 一种岛式结构的产品装配设备
CN208856021U (zh) Smt料盘的自动读码贴标装置
CN114212519B (zh) 电芯端板与侧板自动化铆接生产线
KR100545374B1 (ko) 시에스피 다이 본더 장치
CN113401402B (zh) 芯片组装系统
CN212831175U (zh) 一种极片上料装置与设备
CN113732690A (zh) 一种磁钢片上料机构
CN113814719A (zh) 应用于转子换向器和胶套的组装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13210912A (zh) 一种电池盖帽自动焊接装置
CN112793168A (zh) 自动超声焊接机
CN219745355U (zh) 一种手表侧键的点胶设备
CN215509909U (zh) 马达牙箱座组装设备
CN113894529B (zh) 压板压轴承机及其操作方法
CN220838833U (zh) 一种旋钮加工设备
CN218487401U (zh) 填装碰焊检测多工位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