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49587U - 一种车辆锁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锁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49587U
CN212249587U CN202020331501.9U CN202020331501U CN212249587U CN 212249587 U CN212249587 U CN 212249587U CN 202020331501 U CN202020331501 U CN 202020331501U CN 212249587 U CN212249587 U CN 212249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vehicle
control
lock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315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激初
林杰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ofan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ofan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ofan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ofan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315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49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49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49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车辆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止机构和控制装置,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外周向上设有凹槽的旋转件,设有锁止部的安全锁件,设有操控件的的操控组件,所述操控组件与所述安全锁件铰接,所述控制装置作用于所述操控组件,所述操控组件包括止锁件,所述止锁件可作用于所述操控件,所述操控件驱使所述安全锁件转动,所述锁止部可嵌入所述凹槽内,对所述旋转件实现锁定;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车辆,应用了上述车辆所;本申请提供的车辆锁及车辆,装配简单,维护制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锁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辆锁,以及应用了该车辆锁的车辆。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电动车等两轮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代步工具,应用广泛。近年来,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了自行车行业的发展。
作为可公共使用的自行车、电动车,对其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出较高的要求。其中,为了满足共享单规范停车,区域运营等要求,需要车辆实现自动开和自动关的功能。现有技术中的车辆锁通常安装复杂,通常都是安装在旋转件内部,车辆锁的安装空间有限,安装人员操作受限,一旦车辆锁损坏,拆卸困难,拆卸重新安装耗时长,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锁,装配简单,制造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了该车辆锁的车辆,同样能达到上述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锁,包括锁止机构和控制装置,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外周向上设有凹槽的旋转件,
设有锁止部的安全锁件,
设有操控件的操控组件,所述操控组件与所述安全锁件铰接,
所述控制装置作用于所述操控组件,所述操控组件包括止锁件,所述止锁件可作用于所述操控件,所述操控件驱使所述安全锁件转动,所述锁止部可嵌入所述凹槽内,对所述旋转件实现锁定。
优选地,所述操控组件具有与所述安全锁件的第一限位面抵靠的第一锁定结构,
以及与所述安全锁件的第一止锁面抵靠的第二锁定结构,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和所述第二锁定结构使得所述旋转件实现双向锁定。
优选地,所述操控组件包括承载件,所述安全锁件与所述承载件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承载件上的第二限位面,当所述第二限位面与第一限位面接触,为逆时针转动的旋转件提供锁止力。
优选地,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止锁件上的第二止锁面,当所述第二止锁面与第一止锁面接触,可为顺时针转动的旋转件提供锁止力。
优选地,所述操控组件包括设于安全锁体与所述承载件之间的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配置为所述安全锁件承受顺时针方向扭力。
优选地,所述操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止锁件与所述承载件之间的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配置为当所述止锁件承受顺时针方向扭力。
优选地,所述止锁件设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操控组件包括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使得所述旋转件锁定时状态稳定。
优选地,所述自锁结构包括,所述操控件一端通过第二安装部铰接于所述承载件上,另一端铰接于另一位置,操控件可作用于止锁件上。
优选地,所述操控件上设有操控部,所述止锁件上设有操控面,所述操控面可与所述操控部抵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自锁结构包括,设于操控件上的第三限位面,以及设于承载件上的限位柱,限位柱与第三限位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操控组件包括,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机,
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的齿轮组,
以及与所述齿轮组连接蜗杆,
与所述蜗杆配合的蜗轮,
设于所述蜗轮端部上方的密封连接盖,
所述密封连接盖随所述蜗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自锁结构包括容纳所述蜗轮的卡槽,以限制所述蜗轮的移动距离。
优选地,所述操控件设于所述密封连接盖上方,
操控件与设于其内部的偏心件铰接,
所述偏心件上设有偏心孔和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设于所述蜗轮中部的第二安装柱旋转配合,
所述密封连接盖上设有偏心柱,所述偏心柱与所述偏心孔配合。
优选地,所述操控件与所述密封连接盖铰接,
所述操控件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承载件铰接。
优选地,所述蜗轮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密封连接盖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密封连接盖与所述操控件铰接,
所述蜗轮与所述密封连接盖之间设有第三扭簧,
所述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可带动所述第三扭簧蓄力。
优选地,所述蜗轮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密封连接盖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密封连接盖与所述操控件铰接,
所述蜗轮与所述密封连接盖之间设有第三扭簧,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接触,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侧带动所述第三扭簧蓄力。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卡板,
所述控制卡板上设有霍尔元件,所述霍尔元件与所述蜗轮和所述密封连接盖上的磁铁配合。
优选地,包括设有霍尔元件的基座,
所述霍尔元件与所述旋转件上设置的磁铁配合。
一种车辆,应用上述的车辆锁,
所述车辆锁设置在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的车轮上,
所述旋转件内部设有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可作用于所述旋转件内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锁,包括锁止机构和控制装置,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外周向上设有凹槽的旋转件,当止锁件作用于操控件时,操控件驱动安全锁件通过锁止部向旋转件提供阻力,旋转件在转动过程中因阻力的影响,其动能是逐渐衰减而转速降低,直至锁止部嵌入凹槽内,达到锁定的目的,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车辆锁,安全锁件、操控组件以及控制装置均设置于旋转件外侧,使得本申请提供的车辆锁可作为附件安装于车辆上,安装空间不受限,拆卸安装方便,制造维护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应用了上述的车辆锁,同样拆卸安装方便,制造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中车辆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车辆锁关锁状态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车辆上应用车辆锁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的立体爆破图;
图5为实施例中锁止机构的立体爆破图;
图6为实施例中旋转件处于锁定状态时的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旋转件处于锁定状态时的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旋转件处于解锁状态时的锁止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旋转件处于关锁状态时的锁止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中关锁遇到阻力时车辆锁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中关锁时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中操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中承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中密封连接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中偏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中止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中安全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中蜗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中蜗轮与蜗杆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中采用第一连杆的车辆锁处于关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中采用第一连杆的车辆锁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说明:1、旋转件;2、凹槽;3、安全锁件;31、锁止部; 32、第一限位面;33、第一止锁面;34、保护面;4、操控组件;41、承载件; 411、第二限位面;412、限位柱;42、止锁件;421、第二止锁面;422、操控面;43、第一扭簧;44、第二扭簧;45、操控件;451、第二安装部;452、操控部;453、第三限位面;46、偏心件;461、偏心孔;462、安装槽;47、密封连接盖;471、第二安装柱;472、第二连接部;473、偏心柱;5、电机; 6、齿轮组;7、蜗杆;8、蜗轮;9、第三扭簧;10、压紧盖;11、塑料座; 12、控制卡板;13、安装座;14、出线孔;81、第一连接部;15、霍尔元件;16、第一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如图1至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锁,包括锁止机构和控制装置,锁止机构包括外周向上设有凹槽2的旋转件1,设有锁止部31的安全锁件3,设有操控件45的操控组件4,操控组件4与安全锁件3铰接,控制装置作用于操控组件4,操控组件4包括止锁件42,止锁件42可作用于操控件45,操控件45驱使安全锁件3转动,锁止部31可嵌入凹槽2内,对旋转件1实现锁定。
当止锁件42作用于操控件45时,操控件45驱动安全锁件3通过锁止部 31向旋转件1提供阻力,旋转件1在转动过程中因阻力的影响,其动能是逐渐衰减而转速降低,直至锁止部31嵌入凹槽2内,达到锁定的目的,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车辆锁,安全锁件3、操控组件4以及控制装置均设置于旋转件1 外侧,使得本申请提供的车辆锁可作为附件安装于车辆上,安装空间不受限,拆卸安装方便,制造维护成本低。
其中,请如图6至图8所示,操控组件4具有与安全锁件3的第一限位面32抵靠的第一锁定结构,以及与安全锁件3的第一止锁面33抵靠的第二锁定结构,第一锁定结构和第二锁定结构使得旋转件1实现双向锁定。通过操控组件4上的第一锁定结构与第一限位面32抵靠,以及操控组件4上的第二锁定结构与第一止锁面33抵靠,无论旋转件1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安全锁件3均可通过锁止部31向旋转件1提供阻力,旋转件1在转动过程中因阻力的影响,其动能逐渐衰减而转速降低,直至锁止部31嵌入凹槽2 内,旋转件1的转速是逐渐降低,因此,可以避免因骤停出现的行车安全事故。
进一步地,请如图1至图11所示,操控组件4包括承载件41,安全锁件 3与承载件41可转动连接,第一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承载件41上的第二限位面 411,当第二限位面411与第一限位面32接触,为逆时针转动的旋转件1提供锁止力。当操控组件4使安全锁件3摆动,安全锁件3上的锁止部31逐步向凹槽2靠近,若此时旋转件1逆时针转动,凹槽2一个方向上的侧壁与锁止部31一个方向上的侧壁接触,由于安全锁件3与承载件41可转动连接,以可转动点为支点,使得安全锁件3上产生力矩,进而安全锁件3具有顺时针旋转趋势,但由于承载件41上的第二限位面411与安全锁件3上的第一限位面32相抵靠,承载件41提供同等大小的力来阻止安全锁件3的顺时针旋转趋势,进而达到阻止旋转件1逆时针旋转的目的,即旋转件1逆时针旋转时实现锁定。
进一步地,请如图1至图11所示,第二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止锁件42上的第二止锁面421,当第二止锁面421与第一止锁面33接触,可为顺时针转动的旋转件1提供锁止力。当操控组件4使安全锁件3摆动,安全锁件3上的锁止部31逐步向凹槽2靠近,若此时旋转件1顺时针转动,凹槽2另一方向上的侧壁与锁止部31另一方向上的侧壁接触,由于安全锁件3与承载件41 可转动连接,以可转动点为支点,使得安全锁件3上产生垂直于第一止锁面 33的力矩,使安全锁件3具有逆时针旋转趋势,该力矩使得第一止锁面33向止锁件42上的第二止锁面421靠近,直至第一止锁面33与第二止锁面421 接触,此时,止锁件42提供同样大小的力来阻止安全锁件3逆时针旋转趋势,进而达到阻止旋转件1顺时针旋转的目的,即当旋转件1顺时针旋转时实现锁定。
需要说明的是,请如图6至图7所示,第二限位面411与第一限位面32 接触,为逆时针转动的旋转件1提供锁止力,还是为顺时针转动的旋转件1 提供锁止力;又或者第二止锁面421与第一止锁面33接触,为顺时针转动的旋转件1提供锁止力,还是为逆时针转动的旋转件1提供锁止力,与安全锁件3和操控组件4设置在凹槽2的左侧还是右侧有关系,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技术实质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应性调整,其调整后的技术方案同样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其中,请如图1至图11所示,操控组件4包括设于安全锁体与承载件41 之间的第一扭簧43,第一扭簧43配置为安全锁体承受顺时针方向扭力。当旋转件1逆时针转动时,安全锁件3有顺时针旋转趋势,由于第一扭簧43的扭力,使得在没有改变安全锁件3姿态的情况下,安全锁件3上的第一限位面 32始终与承载件41上的第二限位面411接触,使得旋转件1逆时针转动时,锁止部31嵌入凹槽2内,锁定状态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操控组件4包括设于止锁件42与承载件41之间的第二扭簧 44,第二扭簧44配置为当止锁件42承受顺时针方向扭力。当旋转件1顺时针转动时,安全锁件3有逆时针旋转趋势,由于第二扭簧44的扭力,使得在没有改变安全锁件3姿态的情况下,止锁件42的第二止锁面421始终与安全锁件3的第一止锁面33相接触,使得旋转件1顺时针转动时,锁止部31嵌入凹槽2内,锁定状态稳定可靠。
其中,为了使得车辆锁在锁定的过程中,锁定状态稳定,通过设置自锁结构,使得旋转件1无论在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时进行锁定,一旦锁定后,锁定状态稳定。
其中,自锁结构具体为,操控件45一端通过第二安装部451铰接于承载件41上,另一端铰接于另一位置,操控件45可作用于止锁件42上。当操控件45另一端上的铰接点没有因为外力来使得操控件45另一端绕铰接点转动时,则操控件45就不会作用于止锁件42上,同时,操控件45与承载件41 铰接的一端也不会拉动承载件41转动,与承载件41铰接的安全锁件3亦不会转动,由此可见,当操控件45不改变其姿态,则操控件45、止锁件42、承载件41和安全锁件3的相对位置亦不会发生改变,这样自锁结构就可使得旋转件1锁定可靠。
在上述通过自锁结构确保锁定过程中的可靠性,自锁结构包括,设于操控件45上的第三限位面453,以及设于承载件41上的限位柱412,限位柱412 与第三限位面453接触,第三限位面453与操控部452相对设置。限位柱412 对操控件45起限位作用,使得操控件45的姿态不会发生改变,进一步提高了旋转件1顺时针转动的锁定可靠性。
另一实施例,自锁结构包括容纳蜗轮8的卡槽,以限制蜗轮8的移动距离,通过限制蜗轮8的移动距离来控制操控件45转动的角度,进而使得安锁件的摆动角度在可控的范围内。
其中,操控件45上的操控部452,止锁件42上设有操控面422,操控面 422可与操控部452抵接配合。当旋转件1顺时针转动时,锁止部31落入凹槽2内,此时安全锁件3具有逆时针旋转趋势,继而第一止锁面33与第二止锁面421靠近,直至第一止锁面33与第二止锁面421接触抵靠,第二扭簧44 配置为止锁件42顺时针转动受力,使得第一止锁面33与第二止锁面421更加紧密接触,所得旋转件1顺时针转动时锁定可靠。使得操控件45的姿态不会发生改变,操控件45上有三点,分别为与承载件41的铰点、另一端与其他位置的铰点以及与止锁件42上的接触点,这三点构成三角形,使得旋转件 1处于锁定状态时,在不对操控件45进行作用时,操控件45姿态不会发生改变,进一步提高了旋转件1顺时针转动的锁定可靠性。
关于旋转件1解锁的过程为,对操控件45施加外力,进而达到达到改变操控件45姿态的目的,当操控件45受力后具备逆时针转动趋势,操控件45 上的操控部452作用于止锁件42上的操控面422,继而使得止锁件42逆时针转动,止锁件42上的第二止锁面421与安全锁件3上的第一止锁面33脱离,使得操控件45其中的一处的接触点,即第三限位面453与限位柱412的接触点被破坏,两者不再接触,操控件45在外力作用下,继续逆时针转动,由于操控件45的一端与承载件41铰接,则操控件45会带动承载件41逆时针转动,继而使得与承载件41铰接的安全锁件3转动,直至安全锁件3上的锁止部31脱离旋转件1上的凹槽2,旋转件1可自由旋转,从而实现解锁,因此,本申请提供的锁止机构,可以实现双向锁定,且锁定安全可靠,在实现关锁的过程中,锁止部31是逐渐进入凹槽2内,使得锁定的过程是逐步实现,进而达到避免旋转件1骤停所造成的安全事故,同时,解锁操作简便,整个锁止机构关锁、解锁的使用性能佳,制造维护成本低。
其中,还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安全锁件3上的保护面34处于第一止锁面33下方,永远不会出现安全锁件3与止锁件42抵接的情况,即在旋转件1 旋转时,安全锁件3不会将旋转件1止死,不会出现骤停现象。直至旋转件1 旋转速度很慢时,安全锁件3锁止部31落入锁槽,且第一止锁面33与第二止锁面421相抵接时,旋转件1才停止旋转。
其中,关于控制装置如何通过操控件45,来改变安全锁件3的姿态,进而达到关锁解锁目的,以下展开进一步说明。操控组件4包括,控制装置包括电机5设置在电机5的输出端的齿轮组6,以及与齿轮组6连接蜗杆7,与蜗杆7配合的蜗轮8,设于蜗轮8端部上方的密封连接盖47,密封连接盖47 与蜗轮8可同步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电机5将动能传递至齿轮组6,齿轮组6带动蜗杆 7转动,蜗杆7与蜗轮8啮合,进而可实现蜗轮8的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同时蜗轮8带动其端部上方的密封连接盖47同步转动,密封连接盖47带动操控件45转动,由于操控件45与安全锁件3连接,电机5可正转反转,通过齿轮组6以及蜗轮8、蜗杆7动能的逐步传递,由操纵件的转动继而带动安全锁件3的状态改变,达到车辆锁关锁解锁的目的。在整个控制过程中,是通过电机5、齿轮组6以及蜗轮8、蜗杆7进行动能的传递,传动比精确可控,因此使得车辆锁的关锁解锁控制精准。
具体地,密封连接盖47是如何带动操控件45转动,操控件45设于密封连接盖47上方,操控件45与设于其内部的偏心件46铰接,偏心件46上设有偏心孔461和安装槽462,安装槽462与设于蜗轮8中部的第二安装柱471 旋转配合,密封连接盖47上设有偏心柱473,偏心柱473与偏心孔461配合。偏心件46上设有两个可转动的点,其一是,偏心柱473与偏心孔461配合的中心孔,另一个是第二安装柱471的中心点(第二安装柱471固定不动),因此,当蜗轮8带动密封连接盖47转动,设于密封连接盖47上的偏心柱473 则带动偏心件46转动,同时,偏心件46还绕第二安装柱471转动,此时,偏心件46则带动与设于其外部的操控件45转动,操控件45转动后,使得安全锁件3的姿态发生变化,实现车辆锁的解锁关锁。
密封连接盖47带动操控件45转动的另一个实施例,操控件45与密封连接盖47铰接,操控件45通过第一连杆16与承载件41铰接。采用上述的连杆机构,同样能使得使得密封连接盖47能带动操控件45转动,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辆锁的控制装置的技术机理的情况下,同样在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其中,蜗轮8上设有第一连接部81,密封连接盖47上设有第二连接部 472,密封连接盖47与操控件45铰接,蜗轮8与密封连接盖47之间设有第三扭簧9,第一连接部81、第二连接部472可带动第三扭簧9蓄力。具体地,第一连接部81与第二连接部472置于第三扭簧9两端围成空腔内,这样蜗轮 8无论是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第三扭簧9双向均可蓄力。这种设置可适用于当执行关锁命令时,锁止部31刚好与旋转件1上的凸起外壁接触,锁止部31不能顺利落入凹槽2内对凹槽2进行锁止。此时蜗轮8转动使得第三扭簧9蓄力,直至第三扭簧9扭力大于所遇到的阻力,第三扭簧9就带动密封连接盖47向与蜗轮8相反的转动方向转动,直至锁止部31落入凹槽2内,实现关锁,从而保证不管在何种情况,都能确保关锁成功,且不影响其他零部件。同理,也可确保解锁成功。上述通过第三扭簧9的双向蓄力,关锁解锁的功能实现。
同时,本申请提供另一实施例,蜗轮8上设有第一连接部81,密封连接盖47上设有第二连接部472,密封连接盖47与操控件45铰接,蜗轮8与密封连接盖47之间设有第三扭簧9,第二连接部472的一侧与第一连接部81接触,第二连接部472的另一侧带动第三扭簧9蓄力。通过第一连接部81朝第二连接部472运动接触,来使得蜗轮8与密封连接盖47的同步转动,来实现关锁或解锁,在另一方向上,通过第三扭簧9来带动密封连接盖47转动,来实现解锁或关锁。这种事实例与上述实施例最大的区别在于,上述实施例是最佳实施例,能同时保证关锁与解锁的成功率,但本实施例由于一个方向上是需要第一连接部81推动第二连接部472转动,不能同时确保关锁和解锁的成功率。
其中,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卡板12,控制卡板12上设有霍尔元件15,霍尔元件15与蜗轮8和密封连接盖47上的磁铁配合。通过霍尔元件15与蜗轮8上的磁铁配合,实现关锁的精确定位,确保了关锁的可靠性。同时,通过霍尔元件15与密封连接盖47上的磁铁配合,确保了解锁的可靠性。这种设置使得本申请提供的车辆锁实用性强。
进一步,车辆锁包括设有霍尔元件15的基座,霍尔元件15与设于旋转件1上的磁铁配合,能对车辆进行测速,霍尔元件15是磁敏元件,与磁铁配合使用,可以测量旋转件1转动的角度和转速,当旋转件1转动时,每当磁铁经过霍尔元件15时,霍尔元件15就发出一个信号,然后得到脉冲信号,也可通过霍尔元件15直接输出脉冲信号,两个脉冲信号的间隔时间就是周期,使用周期可换算出转速,也可计数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再换算出转速,进而实现旋转件1的精确定位。当车辆上使用旋转件1时,利用该设置,可测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车锁,在控制装置中的控制系统可按优先级进行配置,第一优先级为,当车辆有转速时,不执行关锁命令;第二优先级为,当车辆转速为零时或设定某一速度值,执行关锁命令,关锁命令转化为电信号,再控制电机5工作。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应用上述的车辆锁,车辆锁设置在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的车轮上,旋转件1内部设有刹车组件,刹车组件可作用于旋转件1内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偏心件46上设有压紧盖10,用于将偏心件 46压紧在操控件45内部,使其不容易从操控件45内部脱落。
进一步地,车辆锁的控制装置包括塑料座11和控制卡板12,塑料座11 用于集成安装电机5、蜗轮8、蜗杆7以及齿轮组6。由于电机5与齿轮组6 的连接、齿轮组6与蜗杆7的连接以及蜗杆7与蜗轮8的连接属于高效传动,将这些传动组件集成在塑料座11内,可对传动组件进行较好的防护,避免车辆锁的控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传动失效,同时,这种集成式的安装方式,能将这些传动组件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在保证高效传动的基础上,还缩小了车辆锁的控制装置的外形体积,实用性好。较佳地,齿轮组6为减速齿轮组6。
需要说明的是,塑料座11的材质并不构成其保护范围的限制,与本申请的塑料座11的作用相同的技术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其中,塑料座11固定安装于安装座13上,塑料座11与安装座13上均设有出线孔1414。以自行车为例,这样设置连接线从出线孔14出来后直接进入车架管内,无外露线,防盗安全。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采用递进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车辆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止机构和控制装置,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外周向上设有凹槽的旋转件,
设有锁止部的安全锁件,
设有操控件的操控组件,所述操控组件与所述安全锁件铰接,
所述控制装置作用于所述操控组件,所述操控组件包括止锁件,所述止锁件可作用于所述操控件,所述操控件驱使所述安全锁件转动,所述锁止部可嵌入所述凹槽内,对所述旋转件实现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组件具有与所述安全锁件的第一限位面抵靠的第一锁定结构,
以及与所述安全锁件的第一止锁面抵靠的第二锁定结构,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和所述第二锁定结构使得所述旋转件实现双向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组件包括承载件,所述安全锁件与所述承载件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承载件上的第二限位面,当所述第二限位面与第一限位面接触,为逆时针转动的旋转件提供锁止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止锁件上的第二止锁面,当所述第二止锁面与第一止锁面接触,可为顺时针转动的旋转件提供锁止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组件包括设于安全锁体与所述承载件之间的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配置为所述安全锁件承受顺时针方向扭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止锁件与所述承载件之间的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配置为当所述止锁件承受顺时针方向扭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锁件设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操控组件包括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使得所述旋转件锁定时状态稳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结构包括,
所述操控件一端通过第二安装部铰接于所述承载件上,另一端铰接于另一位置,操控件可作用于止锁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件上设有操控部,所述止锁件上设有操控面,所述操控面可与所述操控部抵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结构包括,设于操控件上的第三限位面,以及设于承载件上的限位柱,限位柱与第三限位面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组件包括,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机,
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的齿轮组,
以及与所述齿轮组连接蜗杆,
与所述蜗杆配合的蜗轮,
设于所述蜗轮端部上方的密封连接盖,
所述密封连接盖随所述蜗轮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结构包括容纳所述蜗轮的卡槽,以限制所述蜗轮的移动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控件设于所述密封连接盖上方,
操控件与设于其内部的偏心件铰接,
所述偏心件上设有偏心孔和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设于所述蜗轮中部的第二安装柱旋转配合,
所述密封连接盖上设有偏心柱,所述偏心柱与所述偏心孔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件与所述密封连接盖铰接,
所述操控件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承载件铰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密封连接盖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密封连接盖与所述操控件铰接,
所述蜗轮与所述密封连接盖之间设有第三扭簧,
所述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可带动所述第三扭簧蓄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密封连接盖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密封连接盖与所述操控件铰接,
所述蜗轮与所述密封连接盖之间设有第三扭簧,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接触,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侧带动所述第三扭簧蓄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卡板,
所述控制卡板上设有霍尔元件,所述霍尔元件与所述蜗轮和所述密封连接盖上的磁铁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霍尔元件的基座,
所述霍尔元件与所述旋转件上设置的磁铁配合。
1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锁,
所述车辆锁设置在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的车轮上,
所述旋转件内部设有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可作用于所述旋转件内壁。
CN202020331501.9U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车辆锁及车辆 Active CN212249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1501.9U CN212249587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车辆锁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1501.9U CN212249587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车辆锁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49587U true CN212249587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90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31501.9U Active CN212249587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车辆锁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49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3780B (zh) 旋轉鎖止機構及其應用的車鎖和鎖止控制方法
CN103046827B (zh) 电动塞拉门锁闭解锁机构
CN207934622U (zh) 一种助力车用电控机械锁
CN107975297A (zh) 一种助力车用电控机械锁
KR20150009967A (ko) 플랩 또는 도어용 록
CN213573551U (zh) 车辆的侧门开闭装置
CN111255307A (zh) 一种车辆锁及车辆
CN212249587U (zh) 一种车辆锁及车辆
CN211685410U (zh) 一种锁止机构及车辆锁
CN212249550U (zh) 一种车辆锁的控制装置及车辆锁
CN104005609A (zh) 中门锁卡紧装置
CN209637410U (zh) 一种电动车用电控锁
EP3269908B1 (en) Door latch device
CN212447871U (zh) 一种用于两轮车的刹车锁及两轮车
CN106382061A (zh) 电动背门锁外锁信号指示机构
CN208267597U (zh) 机动车自吸门锁系统
CN215043278U (zh) 一种锁止机构、车辆锁及车辆
CN213774919U (zh) 一种汽车用全自动把手
CN203925037U (zh) 一种中门锁
CN215361262U (zh) 一种轮毂组件
CN206942381U (zh) 一种锁止机构和该锁止机构适用的花鼓
CN213449868U (zh) 一种刹车锁控制装置、刹车锁及车辆
CN219262046U (zh) 一种汽车门锁电动开启结构
CN212064576U (zh) 一种具有密封结构的控制装置、锁具以及车辆
CN220599509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