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0235U - 水平轮部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水平轮部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20235U
CN212220235U CN202020465784.6U CN202020465784U CN212220235U CN 212220235 U CN212220235 U CN 212220235U CN 202020465784 U CN202020465784 U CN 202020465784U CN 212220235 U CN212220235 U CN 212220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bearing
horizontal wheel
hub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657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思
奉起华
熊辉
钟广辉
林绍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657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20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20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202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平轮部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水平轮部件包括:轮毂、车轴、第一轴承和锁紧组件,轮毂内具有中心孔,车轴沿竖向穿设于中心孔,且车轴具有位于中心孔内的轴台肩,第一轴承设于中心孔内且套配于车轴,第一轴承的内圈沿车轴的轴向止挡于轴台肩,锁紧组件位于第一轴承的远离轴台肩的一侧,且沿车轴的轴向止挡第一轴承的外圈,锁紧组件连接至轮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平轮部件,通过将对第一轴承的外圈轴向限位的锁紧组件连接至轮毂,从而无需在车轴上开设例如螺纹等用于安装锁紧组件的连接结构,进而可以避免车轴受力开裂的风险,提高车轴的可靠性,延长了车轴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水平轮部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平轮部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轨道车辆,包括转向架总成,转向架总成包括转向架构架和安装于转向架构架的水平轮组件以及走行轮组件,水平轮组件包括车轴和轮胎,轮胎在工作的过程中,向车轴传力,车轴存在断裂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水平轮部件,所述水平轮部件可以降低车轴的断裂风险。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水平轮部件的轨道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水平轮部件,包括:轮毂,所述轮毂内具有中心孔;车轴,所述车轴沿竖向穿设于所述中心孔,且所述车轴具有位于所述中心孔内的轴台肩;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于所述中心孔内且套配于所述车轴,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沿所述车轴的轴向止挡于所述轴台肩;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的远离所述轴台肩的一侧,且沿所述车轴的轴向止挡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所述锁紧组件连接至所述轮毂。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水平轮部件,通过将对第一轴承的外圈轴向限位的锁紧组件连接至轮毂,从而无需在车轴上开设例如螺纹等用于安装锁紧组件的连接结构,进而可以避免车轴受力开裂的风险,提高车轴的可靠性,延长了车轴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轮毂中的一个具有内螺纹、另一个具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螺纹连接,以使所述锁紧螺母连接至所述轮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螺母设于所述中心孔内,所述外螺纹形成在所述锁紧螺母的外周面上,所述内螺纹形成在所述中心孔的孔壁上,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止垫片,所述锁止垫片设于所述中心孔内,且与所述轮毂通过止转结构配合,以相对所述轮毂不可转动,所述锁止垫片位于所述锁紧螺母的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且固定连接至所述锁紧螺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转结构包括:止转槽,所述止转槽形成在所述中心孔的孔壁上,且沿所述车轴的轴向延伸;和止转耳,所述止转耳设于所述锁止垫片的边缘,所述止转耳配合于所述止转槽且沿所述止转槽的延伸方向可滑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垫片上具有过孔,所述锁紧螺母上具有螺纹孔,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止螺钉,所述锁止螺钉穿过所述过孔且与所述螺纹孔配合,以固定连接所述锁止垫片与所述锁紧螺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平轮部件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设于所述中心孔内且套配于所述车轴,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轴台肩的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沿所述车轴的轴向止挡于所述轴台肩,所述轮毂还具有轮毂台肩,所述轮毂台肩位于所述第二轴承的远离所述轴台肩的一侧,且沿所述车轴的轴向止挡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轴包括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车轴的轴向分别位于所述轮毂的两侧,所述水平轮部件还包括:两个水平轮安装座,两个所述水平轮安装座与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对应相连,且所述水平轮安装座适于安装至轨道车辆的转向架构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锥面部和螺纹部,所述锥面部和所述螺纹部在所述车轴的轴向上沿远离所述轴台肩的方向依次连接,所述锥面部的外径在所述车轴的轴向上朝向远离所述轴台肩的方向渐缩,所述螺纹部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锥面部的小端外径,所述水平轮安装座通过锥形孔套配于所述锥面部,所述的水平轮部件还包括水平轮锁紧螺母,所述水平轮锁紧螺母螺纹连接至所述螺纹部,所述水平轮锁紧螺母止挡在所述水平轮安装座的远离所述轮毂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轴还包括两个轴承安装部,所述轴台肩与每个所述锥面部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轴承安装部相连,所述轴承安装部的外周面为圆柱面,所述轴台肩的外径大于所述轴承安装部的外径,所述轴承安装部的外径等于所述锥面部的大端外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轴被设置为关于所述轴台肩轴对称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转向架构架和水平轮部件,所述水平轮部件安装于所述转向架构架,且所述水平轮部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水平轮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轨道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水平轮部件,从而提高了轨道车辆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水平轮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车轴总成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车轴总成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车轴与水平轮安装座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车轴的立体图;
图6是图3中所示的轮毂与第一轴承、锁紧组件的剖视装配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轮毂与第一轴承、锁紧组件的剖视爆炸图;
图8是图3中所示的轮毂的立体图;
图9是图3中所示的锁紧螺母的立体图;
图10是图3中所示的锁止垫片的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轨道车辆与轨道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轨道车辆1000;
水平轮部件100;
轮胎轮辋组件110;轮胎111;
车轴总成120;车轴121;连接部12101;锥面部121011;螺纹部121012;轴承安装部12102;上螺纹部121a;下螺纹部121b;上锥面部121c;下锥面部121d;下轴承安装部121e;上轴承安装部121f;轴台肩121g;防水盖122;上密封圈123;上密封盖124;上密封垫125;轮毂126;中心孔1260;轮毂台肩126a;止转槽126b;内螺纹126c;注油孔126d;法兰安装面126e;螺栓安装孔126f;轮辋固定螺栓127;下密封垫128;下密封盖129;下密封圈131;锁紧组件130;锁止螺钉132;锁止垫片133;过孔133a;止转耳133b;锁紧螺母134;螺纹孔134a;外螺纹134c;第一轴承135;第二轴承136;注油组件137;止转结构138;水平轮锁紧螺母141;
水平轮安装座140;水平轮上安装座142;水平轮下安装座143;
转向架构架200;走行轮部件300;
轨道2000;侧面20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平轮部件100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1000。
如图1所示,水平轮部件100包括轮胎轮辋组件110和车轴总成120,结合图2,车轴总成120包括:轮毂126和立式设置的车轴121,轮毂126用于安装轮胎轮辋组件110,且使轮胎轮辋组件110绕车轴121可水平转动。
如图3所示,轮毂126内具有中心孔1260,车轴121沿竖向穿设于中心孔1260,车轴121具有位于中心孔1260内的轴台肩121g,即车轴121的轴向沿竖向延伸且车轴121的至少部分位于中心孔1260内,车轴121具有轴台肩121g且轴台肩121g位于中心孔1260内,车轴总成120还包括第一轴承135,第一轴承135设于中心孔1260内且套配于车轴121,即第一轴承135的内圈与车轴121同步转动,第一轴承135的外圈与轮毂126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用于安装轮胎轮辋组件110的轮毂126可以通过第一轴承135相对车轴121顺利转动。
如图3所示,车轴总成120还包括锁紧组件130,第一轴承135的内圈沿车轴121的轴向止挡于轴台肩121g,锁紧组件130位于第一轴承135的远离轴台肩121g的一侧,且沿车轴121的轴向止挡第一轴承135的外圈,锁紧组件130连接至轮毂126。也就是说,在车轴121的轴向上(如图3中所示的上下方向),第一轴承135位于锁紧组件130与轴台肩121g之间,且第一轴承135的轴向一端通过其内圈与车轴121上的轴台肩121g止抵限位,第一轴承135的轴向另一端通过其外圈与连接至轮毂126的锁紧组件130止抵限位。
简言之,第一轴承135可以通过车轴121上的轴台肩121g和连接至轮毂126的锁紧组件130共同进行轴向限位,以使第一轴承135可以有效地保证轮毂126相对车轴121顺利转动。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平轮部件100,通过将对第一轴承135的外圈轴向限位的锁紧组件130连接至轮毂126,从而只需在车轴121上设置对第一轴承135的内圈轴向限位的轴台肩121g,而无需在车轴121上开设例如螺纹等用于安装锁紧组件130的连接结构,进而有效地保证了车轴121的结构可靠性,在轮胎轮辋组件110中的轮胎111工作中向车轴121传力时,可以避免车轴121开裂,提高车轴121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锁紧组件130可以包括锁紧螺母134,结合图7,锁紧螺母134与轮毂126中的一个具有内螺纹126c、另一个具有外螺纹134c,内螺纹126c与外螺纹134c螺纹连接,以使锁紧螺母134连接至轮毂126。由此,可以简单、有效且快捷地完成锁紧螺母134的安装,而且,通过调节锁紧螺母134与轮毂126的螺纹连接长度,可以调整对第一轴承135的轴向锁紧程度,从而保证安装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例如图3和图7-图8所示,锁紧螺母134设于中心孔1260内,外螺纹134c形成在锁紧螺母134的外周面上,内螺纹126c形成在中心孔1260的孔壁上,由此,可以将锁紧螺母134旋入中心孔1260内,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例中,外螺纹134c还可以形成在轮毂126的外周面上,内螺纹126c还可以形成在锁紧螺母134的内周面上,此时,锁紧螺母134的直径可以增加,并通过端盖的形式,旋扣在轮毂126的轴向一端,从而方便安装。
如图3、图6-图7所示的示例中,当锁紧螺母134设于中心孔1260内,外螺纹134c形成在锁紧螺母134的外周面上,内螺纹126c形成在中心孔1260的孔壁上时,锁紧组件1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锁止垫片133,锁止垫片133设于中心孔1260内,且与轮毂126通过止转结构138配合,以相对轮毂126(绕车轴121的中心轴线)不可转动,锁止垫片133位于锁紧螺母134的远离第一轴承135的一侧,且固定连接至锁紧螺母134。由此,当锁止垫片133与锁紧螺母134固定连接后,锁紧螺母134也不会在相对轮毂126(绕车轴121的中心轴线)转动,即不会再进行旋进和旋出动作,从而可以锁定锁紧螺母134与轮毂126的配合位置,从而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例如在图6-图7所示的示例中,锁紧组件130还可以包括锁止螺钉132,锁止螺钉132固定连接锁止垫片133与锁紧螺母134。更具体地说,锁止垫片133上可以具有过孔133a,锁紧螺母134上具有螺纹孔134a,锁止螺钉132穿过过孔133a且与螺纹孔134a螺纹连接,从而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连接。
如图6-图7所示,锁止螺钉132可以为多个且沿车轴121的周向间隔开分布,从而可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此外,如图6-图7所示,过孔133a的数量可以多于螺纹孔134a的数量,或者螺纹孔134a的数量可以多于过孔133a的数量,或者过孔133a可以为长圆形孔,从而更加方便多个锁止螺钉132的对位和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锁止垫片133与锁紧螺母134的固定连接方式不限上述介绍,例如还可以通过铆钉、弹性卡扣、甚至焊接、粘接等实现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止转结构138可以包括止转槽126b和止转耳133b,止转槽126b形成在中心孔1260的孔壁上,且沿车轴121的轴向延伸,止转耳133b设于锁止垫片133的边缘,止转耳133b配合于止转槽126b且沿止转槽126b的延伸方向可滑移。由此,在装配时,可以推动锁止垫片133沿止转槽126b的延伸方向运动,直至与锁紧螺母134配合,从而保证锁止垫片133可以快速、有效且顺利地完成装配,且止转槽126b的开设不会影响锁紧螺母134的装配。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止转结构138还可以构造为其他形式,例如还可以直接将锁止垫片133固定于轮毂126,从而实现止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车轴总成120还可以包括第二轴承136,第二轴承136位于轴台肩121g的远离第一轴承135的一侧,即沿车轴121的轴向,第一轴承135和第二轴承136分布在轴台肩121g的两侧,第二轴承136设于中心孔1260内且套配于车轴121,即第二轴承136的内圈与车轴121同步转动,第二轴承136的外圈与轮毂126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用于安装轮胎轮辋组件110的轮毂126可以通过第一轴承135和第二轴承136相对车轴121顺利转动。
如图3所示,第二轴承136的内圈沿车轴121的轴向止挡于轴台肩121g,轮毂126还具有轮毂台肩126a,轮毂台肩126a位于第二轴承136的远离轴台肩121g的一侧,且沿车轴121的轴向止挡第二轴承136的外圈。也就是说,在车轴121的轴向上,第二轴承136位于轮毂台肩126a与轴台肩121g之间,在车轴121与轮毂126装配到位时,第二轴承136的轴向一端通过其内圈与车轴121上的轴台肩121g止抵限位,第二轴承136的轴向另一端通过其外圈与轮毂126上的轮毂台肩126a止抵限位。
简言之,第二轴承136可以通过车轴121上的轴台肩121g和轮毂126上的轮毂台肩126a共同进行轴向限位,以使第二轴承136可以有效地保证轮毂126相对车轴121顺利转动,从而保证第二轴承136的可靠安装和有效工作。此外,通过一个轴台肩121g止抵两个轴承,可以提高车轴总成120的结构紧凑性,并提高轮胎轮辋组件110的转动可靠性,分散车轴121的受力,提高车轴121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平轮部件100,通过将对第二轴承136的外圈轴向限位的轮毂台肩126a设置在轮毂126上,从而只需在车轴121上设置对第二轴承136的内圈轴向限位的轴台肩121g,而无需在车轴121上开设例如螺纹等用于安装锁紧组件130的连接结构,进而有效地保证了车轴121的结构可靠性,在轮胎轮辋组件110中的轮胎111工作中向车轴121传力时,可以避免车轴121开裂,提高车轴121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竖直设置的车轴121而言,第一轴承135可以位于第二轴承136的上方或者下方,当第一轴承135位于第二轴承136的下方时,锁紧组件130位于第一轴承135的下方,当第一轴承135位于第二轴承136的上方时,锁紧组件130位于第一轴承135的上方。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二轴承136的远离轴台肩121g的轴向一端也可以不通过轮毂台肩126a限位,例如也可以通过锁紧组件130限位,也就是说,第一轴承135和第二轴承136远离轴台肩121g的轴向另一端都可以由锁紧组件130限位。
由此,“第二轴承136远离轴台肩121g的轴向另一端由轮毂台肩126a限位”的技术方案、与“第二轴承136远离轴台肩121g的轴向另一端也由锁紧组件130限位”的技术方案相比,当将锁紧组件130换成轮毂台肩126a,可以简化水平轮部件100的整体结构,方便装配,且降低成本。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轮毂126上还可以设有注油孔126d,注油孔126d可以位于第一轴承135和第二轴承136两者中位于上方的一个轴承的上方,从而方便注油,实现润滑,提高第一轴承135和第二轴承136的工作可靠性。此外,当锁紧组件130位于注油孔126d的上方时,需适量加大轮毂126上方的尺寸,以保证具有设置注油孔126d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车轴121包括两个连接部12101,两个连接部12101沿车轴121的轴向分别位于轮毂126的两侧,水平轮部件100还包括:两个水平轮安装座140,两个水平轮安装座140与两个连接部12101分别对应相连,且水平轮安装座140适于安装至轨道车辆1000的转向架构架200(结合图11)。也就是说,车轴121的上端可以通过位于上方的水平轮安装座140(即水平轮上安装座142)与转向架构架200相连,车轴121的下端可以通过位于下方的水平轮安装座140(即水平轮下安装座143)与转向架构架200相连。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轴121,为上下两端分别固定的形式,而非悬臂安装形式,从而在轮胎轮辋组件110中的轮胎111工作中向车轴121传力时,可以避免车轴121受力集中,可以分散力向转向架构架200传递,提高车轴121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5,连接部12101包括在车轴121的轴向上沿远离轴台肩121g的方向依次连接的:锥面部121011和螺纹部121012(如图4中所示的上方的连接部12101包括上锥面部121c和位于上锥面部121c上方的上螺纹部121a,下方的连接部12101包括下锥面部121d和位于下锥面部121d下方的下螺纹部121b),锥面部121011的外径在车轴121的轴向上朝向远离轴台肩121g的方向渐缩(如图4中所示的上锥面部121c的外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下锥面部121d的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螺纹部121012的外径小于等于锥面部121011的小端外径(如图4中所示的上螺纹部121a的外径小于等于上锥面部121c的上端外径,下螺纹部121b的外径小于等于下锥面部121d的下端外径)。
如图2-图5所示,水平轮安装座140通过锥形孔套配于锥面部121011,水平轮部件100还包括螺纹连接至螺纹部121012的水平轮锁紧螺母141,水平轮锁紧螺母141止挡于水平轮安装座140的远离轮毂126的一侧,(如图4中所示,水平轮上安装座142通过锥形孔套配于上锥面部121c,且由螺纹连接至上螺纹部121a的锁紧螺母134从上方压紧锁止,水平轮下安装座143通过锥形孔套配于下锥面部121d,且由螺纹连接至下螺纹部121b的锁紧螺母134从下方压紧锁止)。
由此,通过设置锥面部121011,可以拉长轮胎轮辋组件110中的轮胎111向车轴121传力的位置和水平轮安装座140与车轴121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分散传力,改善车轴121的应力集中问题,提高车轴121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此外,通过设置锥面部121011,可以使得车轴121的外观面光滑过渡,从而可以进一步由于较大截面突变引起的应力集中问题。此外,通过设置锥面部121011,还可以简化水平轮安装座140的装配,降低装配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车轴121还包括两个轴承安装部12102(如图5中所示的下轴承安装部121e和上轴承安装部121f),轴台肩121g与每个锥面部121011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安装部12102相连,例如图3-图5所示,轴台肩121g与上锥面部121c通过上轴承安装部121f相连,轴台肩121g与下锥面部121d通过下轴承安装部121e相连,轴承安装部12102的外周面为圆柱面,轴台肩121g的外径大于轴承安装部12102的外径,轴承安装部12102的外径等于锥面部121011的大端外径,例如图3-图5所示,轴台肩121g的外径大于上轴承安装部121f的外径,上轴承安装部121f的外径等于上锥面部121c的下端外径,轴台肩121g的外径大于下轴承安装部121e的外径,下轴承安装部121e的外径等于下锥面部121d的上端外径。
由此,车轴121整体的截面尺寸自上向下过渡平滑,无较大的截面比,受力时更够更容易地规避应力集中问题,车轴121整体受力时,薄弱点应力较小,从而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
如图5所示,车轴121可以被设置为关于轴台肩121g轴对称的结构。也就是说,两个连接部12101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关于轴台肩121g对称设置,两个轴承安装部1210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也关于轴台肩121g对称设置,从而方便加工,且使得车轴121整体的截面尺寸自上向下过渡平滑,无较大的截面比,受力时更够更容易地规避应力集中问题,车轴121整体受力时,薄弱点应力较小,从而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轴121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车轴121的上下两端还可以采用圆柱凸台面或者平面安装限位,只要处理好与轴承安装部12102的平滑过渡,保证有较小的截面变化比,以降低车轴121使用时应力集中问题的风险即可。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0,可以包括转向架构架200和上述水平轮部件100,水平轮部件100安装于转向架构架200,由此,通过优化水平轮部件100,可以使得轨道车辆1000的整体性能得到优化。此外,轨道车辆1000的其他构成不限,例如转向架构架200上还可以设有走行轮部件300等。此外,轨道车辆1000的类型不限,可以为跨座式轨道车辆1000或者悬挂式轨道车辆1000等等,这里不作限定。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水平轮部件100。
如图1所示,水平轮部件100包括轮胎轮辋组件110、车轴总成120、水平轮锁紧螺母141、水平轮上安装座142和水平轮下安装座143。轮胎轮辋组件110包括轮胎111,轮胎轮辋组件110固定安装在车轴总成120的外侧,或者说,车轴总成120由轮胎轮辋组件110中心穿过且两者固定连接,车轴总成120上下两端分别安装在水平轮上安装座142和水平轮下安装座143上,并分别通过水平轮锁紧螺母141锁紧。简言之,水平轮部件100采用车轴,车轴的上下两端同时安装固定结构。
如图2图3所示,车轴总成120包括车轴121、防水盖122、上密封圈123、上密封盖124、上密封垫125、轮毂126、轮辋固定螺栓127、下密封垫128、下密封盖129、下密封圈131、锁止螺钉132、锁止垫片133、锁紧螺母134、第二轴承136、第一轴承135和注油组件137。其中,第二轴承136、第一轴承135分别套设在车轴121的轴台肩121g上下两侧。车轴121穿过锁紧螺母134和锁止垫片133,锁紧螺母134设在锁止垫片133的上方,锁紧螺母134位于第一轴承135下方,用以对第二轴承136和第一轴承135进行轴向限位,锁止螺钉132均匀布置在锁止垫片133的下端面上,且与锁紧螺母134相连,以锁定锁紧螺母134与锁止垫片133相对静止,锁止垫片133与轮毂126周向限位配合,以相对静止。
如图2图3所示,上密封圈123固定在上密封盖124上,且可转动地套设在车轴121上,保证车轴121额上端密封不泄露,上密封盖124固定安装在轮毂126上端,上密封垫125设置在上密封盖124与轮毂126之间,用以保证轮毂126的上端密封性能。
如图2图3所示,下密封圈131固定在下密封盖129上,且可转动地套设在车轴121上,保证车轴121的下端密封不泄露,下密封盖129固定安装在轮毂126下端,轮毂126下端与下密封盖129之间设置有下密封垫128,用以保证轮毂126的下端密封不泄露。
如图2图3所示,防水盖122套设固定在车轴121上,置于上密封圈123的上方,用以防止液体、例如水沿车轴121的周壁流到上密封圈123上,避免对上密封圈123的密封效果造成影响,同时由于防水盖122设置在上密封圈123之上的位置,可以有效防止水花、砂粒、灰尘等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直接冲击或堆积到上密封圈123上,避免损坏上密封圈123,从而保护上密封圈123可以有效工作。
如图2图3所示,轮辋固定螺栓127均布固定安装在轮毂126的轮辋安装面上,用以固定安装轮胎轮辋组件110。注油组件137横向固定安装在轮毂126的侧周面,进口位于第二轴承136之上的位置,以便于可通过注油组件137从外部对水平轮部件100进行注油维护润滑第二轴承136和第一轴承135。
由此,车轴总成120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受载能力强,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且制作加工难度低,质量轻,经济性好。
如图4所示,车轴121通过上锥面部121c与水平轮上安装座142的锥面孔142a配合,由水平轮锁紧螺母141从上锥面部121c小端安装,固定水平轮上安装座142与车轴121。车轴121通过下锥面部121d与水平轮下安装座143的锥面孔143a配合,由水平轮锁紧螺母141从下锥面部121d小端安装,固定水平轮下安装座143与车轴121。需要说明的是,上锥面部121c和下锥面部121d的锥度不限,可以根据实际空间合理布置。
由此,由于车轴121与水平轮上安装座142、水平轮下安装座143分别通过锥面配合,从而满足了车轴121的轴向固定和径向固定的使用要求,同时横向受力时采用锥面受力,横向载荷均布在整个锥面上,受力较好,同时锥面大端与车轴121中间受力点较近,截面尺寸过渡平滑,无较大的截面比,同时传递弯矩小,车轴121受力时更够更容易地规避应力集中问题,车轴121整体受力时薄弱点应力小,车轴121的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
如图5所示,车轴121由上至行下依次为上螺纹部121a、上锥面部121c、上轴承安装部121f、轴台肩121g下轴承安装部121e、下锥面部121d和下螺纹部121b。结合图3,车轴121的轴台肩121g位于中部,用以对第二轴承136的下端及第一轴承135的上端进行轴向限位。
如图3和图5所示,上轴承安装部121f用于套设安装第二轴承136和上密封圈123,提供旋转中心;下轴承安装部121e用于套设第一轴承135和下密封圈131,提供旋转中心。上锥面部121c大端平滑的连接上轴承安装部121f,其直径不大于上轴承安装部121f直径,上锥面部121c小端平滑的连接上螺纹部121a。下锥面部121d大端平滑的连接下轴承安装部121e,其直径不大于轴承安装面121e直径,下锥面部121d小端平滑的连接下螺纹部121b。
由此,车轴121整体的截面尺寸自上向下过渡平滑,无较大的截面比,受力时更够更容易地规避应力集中问题,车轴121整体受力时,薄弱点应力较小,从而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
如图6和图7所示,轴承锁紧螺母134安装固定在在轮毂126内侧,且设置在第一轴承135的下端,对第一轴承135轴向限位,同时锁紧螺母134的外螺纹134c与轮毂126的内螺纹126c配合,锁紧螺母134旋进或旋出轮毂126时,对第一轴承135和第二轴承136构成的轴承组对进行轴向安装游隙调整。
如图6和图7所示,锁紧螺母134下端面安装有锁止垫片133,锁止垫片133与锁紧螺母134通过均布在锁止垫片133上的锁止螺钉132固定,保证锁紧螺母134调整好由第一轴承135和第二轴承136构成的轴承组对的轴承游隙后不再转动。其中锁止垫片133外周设有均布的止转耳133b,止转耳133b嵌入轮毂126内侧的止转槽126b内,保证锁止垫片133与轮毂126无周向转动。
那么,由于锁止垫片133与锁紧螺母134通过均布的锁止螺钉132固定,从而锁紧螺母134与锁止垫片133相对静止,从而相对轮毂126不再周向转动。由此,锁紧组件130紧凑,安全可靠,节省空间,同时安装便捷,保证轴承组对安装游隙的有效调整,降低了车轴总成120的组装难度,提高装配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如图7和图8所示,轮毂126外侧设有用于安装轮胎轮辋组件110的法兰安装面126e,法兰安装面126e上均布用于安装轮胎轮辋组件110的螺栓安装孔126f,螺栓安装孔126f通过轮辋固定螺栓127安装轮胎轮辋组件110。并且该轮毂126外圆侧面上端设置有注油孔126d,用以安装固定注油组件137,便于轴承的维护注油润滑。
如图7和图8所示,轮毂126内侧顶端位置设有轮毂台肩126a,用以对第二轴承136的上端限位(结合图3)。并且该轮毂126内侧下端设置有内螺纹126c,用以安装锁紧螺母134。并且该轮毂126内侧底端位置设有止转槽126b,该止转槽126b用以配合安装锁止垫片133外端面的止转耳133b,保证锁止垫片133与轮毂126无相对转动。其中,内螺纹126c的位置不低于止转槽126b的位置,保证锁紧螺母134完全拧进后,锁止垫片133外端止转耳133b能够有效卡到轮毂126内侧的止转槽126b内,保证锁紧组件130的有效性。
如图9所示,锁紧螺母134外周设有与轮毂126内侧内螺纹126c配合的外螺纹134c,其端面均布设有安装锁止螺钉132的螺纹孔134a。如图10所示,锁止垫片133外侧均布设置有止转耳133b,端面均部设置有过孔133a,以使锁止螺钉132能够通过过孔133a与锁紧螺母134端面的螺纹孔134a相连,保证锁止垫片133与锁紧螺母134能够锁紧。此外,结合图3,锁止垫片133内径与车轴121配合间隙较小,以便于减缓润滑剂因重力而下移,且避免对车轴121的转动造成干涉。
简言之,结合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轴总成,第二轴承136与第一轴承135分别套设在车轴121上,分别固定安装在车轴121的轴台肩121g的上下两侧,第二轴承136上端由轮毂126内侧顶端的轮毂台肩126a轴向限位,第二轴承136下端由车轴121的轴台肩121g限位,第一轴承135上端由车轴121的轴台肩121g限位,第一轴承135下端由锁紧螺母134、锁止垫片133及锁止螺钉132构成的锁紧组件130限位,其中,由锁止垫片133外侧的止转耳133b卡在轮毂126内侧底端的止转槽126b,固定限位在轮毂126内侧。
结合图11,轨道车辆1000行驶的过程中,水平轮部件100中的轮胎111沿轨道2000的侧面2001行驶,轮胎111承载来自于轨道2000的侧面2001的横向力,该横向力通过水平轮部件100上下两个固定点传递到转向架构架200上,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轴121的受力,提高车轴121的使用寿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水平轮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毂,所述轮毂内具有中心孔;
车轴,所述车轴沿竖向穿设于所述中心孔,且所述车轴具有位于所述中心孔内的轴台肩;
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于所述中心孔内且套配于所述车轴,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沿所述车轴的轴向止挡于所述轴台肩;
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的远离所述轴台肩的一侧,且沿所述车轴的轴向止挡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所述锁紧组件连接至所述轮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包括:
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轮毂中的一个具有内螺纹、另一个具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螺纹连接,以使所述锁紧螺母连接至所述轮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设于所述中心孔内,所述外螺纹形成在所述锁紧螺母的外周面上,所述内螺纹形成在所述中心孔的孔壁上,所述锁紧组件包括:
锁止垫片,所述锁止垫片设于所述中心孔内,且与所述轮毂通过止转结构配合,以相对所述轮毂不可转动,所述锁止垫片位于所述锁紧螺母的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且固定连接至所述锁紧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结构包括:
止转槽,所述止转槽形成在所述中心孔的孔壁上,且沿所述车轴的轴向延伸;和
止转耳,所述止转耳设于所述锁止垫片的边缘,所述止转耳配合于所述止转槽且沿所述止转槽的延伸方向可滑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垫片上具有过孔,所述锁紧螺母上具有螺纹孔,所述锁紧组件包括:
锁止螺钉,所述锁止螺钉穿过所述过孔且与所述螺纹孔配合,以固定连接所述锁止垫片与所述锁紧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轮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设于所述中心孔内且套配于所述车轴,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轴台肩的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沿所述车轴的轴向止挡于所述轴台肩,所述轮毂还具有轮毂台肩,所述轮毂台肩位于所述第二轴承的远离所述轴台肩的一侧,且沿所述车轴的轴向止挡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平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包括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车轴的轴向分别位于所述轮毂的两侧,所述水平轮部件还包括:两个水平轮安装座,两个所述水平轮安装座与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对应相连,且所述水平轮安装座适于安装至轨道车辆的转向架构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平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锥面部和螺纹部,所述锥面部和所述螺纹部在所述车轴的轴向上沿远离所述轴台肩的方向依次连接,所述锥面部的外径在所述车轴的轴向上朝向远离所述轴台肩的方向渐缩,所述螺纹部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锥面部的小端外径,所述水平轮安装座通过锥形孔套配于所述锥面部,所述的水平轮部件还包括水平轮锁紧螺母,所述水平轮锁紧螺母螺纹连接至所述螺纹部,所述水平轮锁紧螺母止挡在所述水平轮安装座的远离所述轮毂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平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还包括两个轴承安装部,所述轴台肩与每个所述锥面部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轴承安装部相连,所述轴承安装部的外周面为圆柱面,所述轴台肩的外径大于所述轴承安装部的外径,所述轴承安装部的外径等于所述锥面部的大端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平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被设置为关于所述轴台肩轴对称的结构。
11.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架构架和水平轮部件,所述水平轮部件安装于所述转向架构架,且所述水平轮部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平轮部件。
CN202020465784.6U 2020-04-01 2020-04-01 水平轮部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Active CN212220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5784.6U CN212220235U (zh) 2020-04-01 2020-04-01 水平轮部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5784.6U CN212220235U (zh) 2020-04-01 2020-04-01 水平轮部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20235U true CN212220235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04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65784.6U Active CN212220235U (zh) 2020-04-01 2020-04-01 水平轮部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202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04854Y (zh) 主动齿轮轴承单元
CN103228461A (zh) 缩短的驱动轴杆
CN212220235U (zh) 水平轮部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103213455A (zh) 一种车辆的轮毂总成
CN102343932B (zh) 一种动力车的转向机构
CN209112183U (zh) 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KR100373309B1 (ko) 가이드 휠 조립체
CN208484483U (zh) 整体装配式车桥轮边结构
CN112032186B (zh) 一种均布式润滑的销轴限位结构
CN204900555U (zh) 一种汽车中的轴承座
CN210553997U (zh) 控制臂总成
CN210337570U (zh) 油箱箍带锁紧机构
CN208702937U (zh) 一种低摩擦低损耗的重载荷的轮毂单元
WO2020119201A1 (zh)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悬挂车
CN209818574U (zh) 一种用于车辆驱动桥半轴总成的万向十字轴
CN111786508A (zh) 一种立式变频电机的轴承装配结构
CN209131972U (zh) 一种组合轴承试验机
CN208198030U (zh) 汽车板簧销轴
CN101391560A (zh) 主动齿轮轴承单元
CN201934524U (zh) 带偏心锁紧套的双列球面滚子轴承单元
US3124369A (en) Vehicle idler arm mounting
CN220168517U (zh) 一种扫雪机摩擦传动结构
CN212486306U (zh) 一种立式变频电机的轴承装配结构
CN216618478U (zh) 一种风电偏航齿轮箱的输入端结构
CN216610722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安全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