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12183U - 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12183U
CN209112183U CN201821817635.0U CN201821817635U CN209112183U CN 209112183 U CN209112183 U CN 209112183U CN 201821817635 U CN201821817635 U CN 201821817635U CN 209112183 U CN209112183 U CN 209112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air
hinged
damper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176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天一
张会杰
周锦铭
薛源
杨东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176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12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12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12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减振器、连杆组件和转臂;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板和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一侧的第一支座,第二安装座包括第二安装板和安装在第二安装板的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减振器平行设于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减振器的一端与第二支座铰接,减振器的另一端与第一支座的一侧铰接,连杆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支座相对的另一侧铰接,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转臂的一端铰接,转臂的另一端与第三支座铰接,且第三支座位于转臂转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止挡,以限制转臂的转动角度。本实用新型能够衰减相邻两车厢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横向减振,并限制最大横向位移。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减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的每节车厢通过两个转向架设置在轨道上,两节车厢之间通过车钩连接,轨道车辆运行过程中车厢容易产生横移,出现晃动,为了提高车辆的运行性能,在转向架上一般都设置有横向横向止挡结构,即在牵引销与构架之间成对设置横向横向止挡,限制车辆超出正常自由度的横向位移。现有的横向横向止挡是通过橡胶和碳钢硫化而成,通过螺栓固定在横向横向止挡安装座上,横向横向止挡安装座固定安装在转向架的构架上。随着轨道车辆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列车的载客量及乘坐的舒适度,对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置横向横向止挡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目前还没有轨道车辆在两车厢外的间隙中设置减振装置以限制两车之间的横向位移、实现横向减振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以衰减相邻两车厢之间的相对运动特别是横向运动,实现横向减振,并限制最大运动量,结构紧凑、安装方便。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其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减振器、连杆组件和转臂;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板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侧的第一支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第二安装板和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同一侧的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减振器平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铰接,所述减振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铰接,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相对的另一侧铰接,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臂的一端铰接,所述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座铰接,且所述第三支座位于所述转臂转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止挡,以限制所述转臂的转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球绞,所述连杆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球绞,所述减振器通过其两端的所述第一球绞分别与所述第二支座和第一支座铰接;所述连杆组件通过其两端的所述第二球绞分别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转臂铰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球绞位于垂直于所述减振器轴线的径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上分别设有轴线与所述减振器轴线平行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球绞位于垂直于所述连杆组件轴线的径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凸耳上分别设有轴线与所述连杆组件轴线平行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座的铰接端设有间隔相对的一对第一连接凸起,一对所述第一连接凸起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一对所述第一凸耳、一对所述第二凸耳对应分设于一对所述第一连接凸起的两侧,通过一对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通孔并拧紧实现所述减振器、连杆组件对应与所述第一支座的两侧铰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座的铰接端设有间隔相对的一对第二连接凸起,一对所述第二连接凸起上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通过一对连接件穿过所述减振器对应端的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实现所述减振器与所述第二支座铰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转臂的一端设有平行的一对第三连接凸起,一对所述第三连接凸起上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通过一对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以及所述连杆组件对应端的第二通孔实现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转臂铰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转臂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凸起的相对端设有平行的一对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设有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三支座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一对挡板和连接在一对所述挡板之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过孔,所述转臂的一对所述连接套分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且通过销轴穿过所述连接套的轴向通孔和所述过孔,实现所述转臂与所述第三支座铰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对所述挡板之间的相对侧分别设有所述横向止挡;一对所述挡板之间呈向外倾斜的角度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止挡外包裹有橡胶;一对所述挡板外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设有支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过孔内固定设有衬套,所述销轴穿过所述衬套,与所述衬套间隙配合,所述销轴位于所述过孔外的两侧与所述连接套之间设有摩擦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多节相连的车厢,在每相邻两节所述车厢之间设有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所述第一安装板横向固定在相邻两节所述车厢中的一节车厢外,所述第二安装板横向固定在相邻两节所述车厢中的另一节车厢外,用于衰减相邻两节车厢之间的相对运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采用在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座之间安装减振器、连杆组件和转臂;减振器沿两个安装座的长度方向设于两个安装座之间并将减振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座铰接,连杆组件的一端与减振器伸缩端铰接的安装座铰接,减振器与连杆组件共用一个安装座,结构紧凑,可有效节省安装空间,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臂的一端铰接,所述转臂的另一端与减振器的固定端铰接的安装座铰接,且该安装座位于转臂转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止挡,以限制转臂的转动角度,进而限制减振器的行程,起到保护减振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通过将两个安装座横向安装在相邻两节车厢之间,当两车厢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减振器的伸缩段相对其固定段移动,以衰减相邻两车厢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横向减振,进而带动连杆组件与转臂转动,当转臂转动到与其横向两侧的横向止挡接触时,转臂停止转动,从而限制了减振器的最大运动量,保护减振器不受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安装在两车厢之间的俯视图;
图中:1:第一安装座;11:第一安装板;12:第一支座;2:第二安装座;21:第二安装板;22:第二支座;23:第三支座;3:减振器;4:连杆组件;5:转臂;6:横向止挡;7:挡板;8:销轴;9: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其包括第一安装座1、第二安装座2、减振器3、连杆组件4和转臂5;第一、第二安装座2采用锻件和/或焊接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优点,所述第一安装座1包括第一安装板11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1一侧的第一支座12,所述第二安装座2包括第二安装板21和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21同一侧两端的第二支座22和第三支座23,所述第一安装板1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21均呈长条形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座12、第二支座22和第三支座23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21之间,且第一支座12位于第二支座22与第三支座23之间,所述减振器3平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21之间,所述减振器3的一端具体为固定端与所述第二支座22铰接,所述减振器3的另一端具体为伸缩端与所述第一支座12的一侧铰接,所述连杆组件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12相对的另一侧铰接,减振器3与连杆组件4共用一个安装座,结构紧凑,可有效节省安装空间,所述连杆组件4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臂5的一端铰接,所述转臂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座23铰接,且所述第三支座23位于所述转臂5转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止挡6,以限制所述转臂5的转动角度,连杆组件4带动转臂5转动,转动量较大时,转臂5与横向止挡6接触,以此限制减振器3的最大位移,起到保护减振器3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实现铰接,减振器3包括固定缸和伸缩缸,伸缩缸套设于固定缸中,通过液压油实现伸缩缸沿固定缸伸缩,所述减振器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球绞,第一球绞为金属球绞,可以实现较大的转动角度,连杆组件4呈杆状,所述连杆组件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球绞,第二球绞为金属球绞,可以实现较大的转动角度,所述减振器3通过其两端的所述第一球绞分别与所述第二支座22和第一支座12铰接;所述连杆组件4通过其两端的所述第二球绞分别与所述第一支座12和所述转臂5铰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第一球绞位于垂直于所述减振器3轴线的径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上分别设有轴线与所述减振器3轴线平行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球绞位于垂直于所述连杆组件4轴线的径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凸耳上分别设有轴线与所述连杆组件4轴线平行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座12的铰接端设有间隔相对的一对第一连接凸起,一对所述第一连接凸起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一对所述第一凸耳、一对所述第二凸耳对应分设于一对所述第一连接凸起的两侧,通过一对连接件例如螺栓依次穿过对应侧的所述第一通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通孔并用螺母配合垫片拧紧实现所述减振器3、连杆组件4对应与所述第一支座12的两侧铰接,拆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第二支座22的铰接端设有间隔相对的一对第二连接凸起,一对所述第二连接凸起上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两个第二凸耳对应靠紧两个第二连接凸起,通过一对连接件例如螺栓穿过所述减振器3对应端的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并用螺母配合垫片拧紧实现所述减振器3与所述第二支座22铰接,拆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转臂5的一端设有平行的一对第三连接凸起,一对所述第三连接凸起上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两个第三连接凸起靠紧连杆组件4另一端的两个第二凸耳,通过一对连接件例如螺栓分别穿过对应侧的所述第三连接孔以及所述连杆组件4对应端的第二通孔并用螺母配合垫片拧紧实现所述连杆组件4与所述转臂5铰接,拆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转臂5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凸起的相对端设有平行的一对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设有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的轴线垂直,以使得转臂5的转动方向与轴向通孔的方向一致;所述第三支座23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一对挡板7和连接在一对所述挡板7之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过孔,所述转臂5的一对所述连接套分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且通过销轴8穿过所述连接套的轴向通孔和所述过孔,使得转臂5绕销轴8转动,实现所述转臂5与所述第三支座23铰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对所述挡板7之间的相对侧分别设有所述横向止挡6;一对所述挡板7之间呈向外倾斜的角度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21上,结构紧凑,以适应狭小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止挡6外包裹有橡胶,以保证转臂5与横向止挡6接触时具有缓冲力,避免硬性接触而容易损坏;一对所述挡板7外与所述第二安装板21之间设有支板,以增加挡板7的强度和稳固性;横向止挡6可以通过螺栓、螺母等紧固件与挡板7连接,拆卸、更换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过孔内固定设有衬套,以避免销轴8与过孔之间接触而磨损,所述销轴8穿过所述衬套与所述衬套间隙配合,所述销轴8位于所述过孔外的两侧与所述连接套之间设有摩擦环,摩擦环为耐磨尼龙摩擦环,避免销轴8转动时与连接套之间的摩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多节相连的车厢9,在每相邻两节所述车厢9之间设有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所述第一安装板11通过多个T型螺栓、垫片配合螺母拧紧横向固定在相邻两节所述车厢9中的一节车厢9外,所述第二安装板21通过多个T型螺栓、垫片配合螺母拧紧横向固定在相邻两节所述车厢9中的另一节车厢9外,该减振装置整体呈水平设置,通过减振器3、连杆组件4和转臂5配合,当两车厢9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减振器3的伸缩缸相对固定缸移动,以衰减相邻两车厢9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横向减振,进而带动连杆组件4与转臂5转动,当转臂5转动到与其横向两侧的横向止挡6接触时,转臂5停止转动,从而限制了减振器3的最大运动量,保护减振器3不受损坏。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能够衰减相邻两车厢之间的相对运动特别是横向运动,实现横向减振,并限制最大运动量,结构紧凑、安装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减振器、连杆组件和转臂;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板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侧的第一支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第二安装板和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同一侧的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减振器平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铰接,所述减振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铰接,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相对的另一侧铰接,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臂的一端铰接,所述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座铰接,且所述第三支座位于所述转臂转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止挡,以限制所述转臂的转动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球绞,所述连杆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球绞,所述减振器通过其两端的所述第一球绞分别与所述第二支座和第一支座铰接;所述连杆组件通过其两端的所述第二球绞分别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转臂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绞位于垂直于所述减振器轴线的径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上分别设有轴线与所述减振器轴线平行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球绞位于垂直于所述连杆组件轴线的径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凸耳上分别设有轴线与所述连杆组件轴线平行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座的铰接端设有间隔相对的一对第一连接凸起,一对所述第一连接凸起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一对所述第一凸耳、一对所述第二凸耳对应分设于一对所述第一连接凸起的两侧,通过一对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通孔并拧紧实现所述减振器、连杆组件对应与所述第一支座的两侧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座的铰接端设有间隔相对的一对第二连接凸起,一对所述第二连接凸起上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通过一对连接件穿过所述减振器对应端的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实现所述减振器与所述第二支座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的一端设有平行的一对第三连接凸起,一对所述第三连接凸起上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通过一对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以及所述连杆组件对应端的第二通孔实现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转臂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凸起的相对端设有平行的一对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设有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三支座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一对挡板和连接在一对所述挡板之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过孔,所述转臂的一对所述连接套分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且通过销轴穿过所述连接套的轴向通孔和所述过孔,实现所述转臂与所述第三支座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挡板之间的相对侧分别设有所述横向止挡;一对所述挡板之间呈向外倾斜的角度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止挡外包裹有橡胶;一对所述挡板外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设有支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内固定设有衬套,所述销轴穿过所述衬套,与所述衬套间隙配合,所述销轴位于所述过孔外的两侧与所述连接套之间设有摩擦环。
10.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多节相连的车厢,其特征在于,在每相邻两节所述车厢之间设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所述第一安装板横向固定在相邻两节所述车厢中的一节车厢外,所述第二安装板横向固定在相邻两节所述车厢中的另一节车厢外,用于衰减相邻两节车厢之间的相对运动。
CN201821817635.0U 2018-11-06 2018-11-06 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Active CN209112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17635.0U CN209112183U (zh) 2018-11-06 2018-11-06 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17635.0U CN209112183U (zh) 2018-11-06 2018-11-06 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12183U true CN209112183U (zh) 2019-07-16

Family

ID=67203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17635.0U Active CN209112183U (zh) 2018-11-06 2018-11-06 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121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4702A (zh) * 2018-11-06 2019-02-1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WO2021155645A1 (zh) * 2020-02-05 2021-08-12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抗冲击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4702A (zh) * 2018-11-06 2019-02-1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WO2021155645A1 (zh) * 2020-02-05 2021-08-12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抗冲击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US11535284B2 (en) 2020-02-05 2022-12-27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ti-impact device and working method thereof
GB2617644A (en) * 2020-02-05 2023-10-18 Univ Shandong Science & Tech Novel anti-impact device and working method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7332B (zh) 一种带摇枕100%地板有轨电车转向架
CN209112183U (zh) 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CN109334702A (zh) 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CN102501734B (zh) 一种用于煤矿铰接式防爆车辆的悬架装置
CN102991603A (zh) 电动搬运车连杆辅助轮装置
CN104191967A (zh) 分动箱悬挂装置
CN201325564Y (zh) 一种电力机车高速受电弓随动性弓头
CN102874271A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抗侧滚扭杆组成装置
CN103101542A (zh) 一种适用动车牵引电机悬臂式柔性悬挂的弹性关节构造
CN201189866Y (zh) 牵引电机的橡胶关节悬挂结构
CN104192159B (zh) 车轴齿轮箱吊挂
KR20090004115U (ko) 철도차량 연결부 완충기
CN102537209A (zh) 钢丝绳锁紧定位装置及其方法
CN111993851A (zh) 一种汽车平衡悬架
CN102358359A (zh) 一种强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108644290A (zh) 一种具有多重缓冲功能的汽车减震器
CN211231360U (zh) 一种阻尼式制动夹钳装置
CN204149862U (zh) 一种分动箱悬挂装置
CN202753717U (zh) 汽车减震器的支撑结构
CN206171078U (zh) 一种控制臂
CN208646534U (zh) 汽车减振器支座和汽车减振器
JP2003276414A (ja) 商用車のフロント及びデッドアクスル用懸架装置
CN201941799U (zh) 钢丝绳锁紧定位装置
CN204713091U (zh) 一种能防止扭杆横向窜动的支撑球铰及其支撑球铰装置
CN104442264A (zh) 用于车辆减振装置的平衡机构以及车辆减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