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11363U - 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11363U
CN212211363U CN202021479780.XU CN202021479780U CN212211363U CN 212211363 U CN212211363 U CN 212211363U CN 202021479780 U CN202021479780 U CN 202021479780U CN 212211363 U CN212211363 U CN 212211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hole
vibrator
bone conduction
shell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97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忠建
樊奔
牛东波
王玲
陈建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iweirui Enterprise Consulting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zhi Yijia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zhi Yijia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zhi Yijia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797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11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11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11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包括壳体和振子,壳体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底壳与面壳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振子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所述面壳的上侧设有凸出于其内壁的固定部,在该固定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振子包括振子本体以及固定在振子本体上的震动臂,震动臂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螺丝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将所述振子的震动臂悬挂在固定部上;本实用新型除震动臂外,振子其他部分与壳体之间不会存在接触,不需要在震动面部分与壳体部分设置硅胶连接缓冲区,避免了壳体受压变形而使振子其他部分接触壳体而产生噪声。

Description

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传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我们听到的大部分声音,都是声波经过空气到达鼓膜,然后声波使鼓膜发生振动从而使声音传至耳内。另一种方式是,声波通过头骨振动直接传至内耳而不经过鼓膜,这也是人们听到自己声音的一种方式,这种声音传播方式就是骨传导。利用这种骨传导原理制造的耳机,就称之为骨传导耳机。现有的骨传导耳机,振子固定在外壳内,在振子的震动面部分和壳体部分设有硅胶连接缓冲区,以防止振子接触外壳而产生噪声,但是当外壳受压变形时,振子仍然容易碰到外壳而产生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该结构不会因为外壳受压变形而使振子碰到外壳而产生噪声。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包括壳体和振子,壳体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底壳与面壳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振子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所述面壳的上侧设有凸出于其内壁的固定部,在该固定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振子包括振子本体以及固定在振子本体上的震动臂,所述震动臂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螺丝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将所述振子悬挂在固定部上。
进一步,所述振子本体截面为十字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振子本体边缘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孔为沉头螺纹孔。
进一步,所述面壳上设有与耳道相适应的凸台。
进一步,还包括硅胶帽,该硅胶帽与壳体结构相适应、且套设在壳体外。
进一步,所述底壳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卡线骨位,该卡线骨位与底壳内壁之间形成卡线槽,导线卡设在卡线槽内。
进一步,所述导线通过线卡和点胶固定在卡线槽底部。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面壳的上侧设置凸出于其内壁的固定部,在该固定部上设置第一连接孔,在震动臂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螺丝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将振子悬挂在固定部上;本申请采用这种连接结构,振子与壳体之间不会存在接触,不需要在震动面上设置硅胶联接缓冲区,也避免了壳体受压变形而使振子接触壳体而产生噪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剖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面壳一个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面壳另一个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振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导线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底壳1、面壳2、第一连接孔3、凸台4、振子5、振子本体51、震动臂52、第二连接孔6、容置空间7、固定部8、卡线骨位9、导线1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参见图1~图6,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包括壳体和振子5,壳体包括底壳1和面壳2,所述底壳1与面壳2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间7,所述振子5设置在容置空间7内,所述面壳2的上侧设有凸出于其内壁的固定部8,在该固定部8上设有第一连接孔3;所述振子5包括振子本体51以及固定在振子本体51上的震动臂52,所述震动臂52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3对应的第二连接孔6,螺丝穿过第一连接孔3和第二连接孔6将所述振子5悬挂在固定部8上。
本申请通过在面壳2的上侧设置凸出于其内壁的固定部8,在该固定部8上设置第一连接孔3,振子5包括振子本体51以及固定在振子本体51上的震动臂52,震动臂52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3对应的第二连接孔6,螺丝穿过第一连接孔3和第二连接孔6将振子5悬挂在固定部8上;本申请采用这种连接结构,除震动臂52外,振子本体51与壳体之间不会存在接触,不需要在震动面部分与壳体部分上设置硅胶连接缓冲区,也避免了壳体受压变形而使振子本体51接触壳体而产生噪声;该设计简化了骨传导耳机结构,小型化了骨传导耳机的整体尺寸,解决了传统带硅胶连接缓冲区的骨传导耳机因尺寸过大、易变形产生噪声而无法塞入耳内的问题。
第一连接孔3为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孔3为沉头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6也为间隔设置的两个。设置两个第一连接孔3和第二连接孔6,振子5连接更为稳定。
安装后,振子5被悬挂在底壳1的内腔内,振子本体51截面为十字型结构,也即在振子本体51周向上间隔设有4个向内凹陷的凹槽,振子本体51的边缘为弧形结构。振子本体51为内空且上端开口结构,震动臂52开条状结构,震动臂5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振子本体51开口端的两侧,第二连接孔6开设在震动臂52上。振子本体51采用这种结构,使振子本体51边缘与底壳1内壁间隔一定距离,防止振子本体51碰触底壳1而产生噪声,改善振子的高频频响特性。
在面壳2上设有与耳道相适应的凸台4。在使用时,该凸台4配合在耳道内。
耳机为半开放式结构,不会完全堵塞耳道,避免产生堵耳效应,提高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
本申请耳机还包括硅胶帽,该硅胶帽与壳体结构相适应、且套设在壳体外。通过在耳机外套设硅胶帽,既实现了耳机在耳廓内的固定,保证振子5与耳廓保持恰当的接触压力,又不至于使人感觉压力过大而产生不适。
在底体的底部还设有向上凸起的卡线骨位9,卡线骨位9对称设置在壳体底部;卡线骨位9与底壳1内壁之间形成卡线槽,导线10卡设在卡线槽内;导线10的底部通过线卡和点胶固定在卡线槽的底部。通过设置卡线槽、线卡和点胶固定导线10,使导线10稳固的固定于容置腔的底部,避免导线10震动产生额外噪声。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包括壳体和振子(5),壳体包括底壳(1)和面壳(2),所述底壳(1)与面壳(2)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间(7),所述振子(5)设置在容置空间(7)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2)的上侧设有凸出于其内壁的固定部(8),在该固定部(8)上设有第一连接孔(3);所述振子(5)包括振子本体(51)以及固定在振子本体(51)上的震动臂(52),所述震动臂(52)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3)对应的第二连接孔(6),螺丝穿过第一连接孔(3)和第二连接孔(6)将所述振子(5)悬挂在固定部(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本体(51)截面为十字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本体(51)边缘为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3)为沉头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2)上设有与耳道相适应的凸台(4)。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硅胶帽,该硅胶帽与壳体结构相适应、且套设在壳体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卡线骨位(9),该卡线骨位(9)与底壳(1)内壁之间形成卡线槽,导线(10)卡设在卡线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0)通过线卡和点胶固定在卡线槽底部。
CN202021479780.XU 2020-07-23 2020-07-23 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 Active CN212211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9780.XU CN212211363U (zh) 2020-07-23 2020-07-23 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9780.XU CN212211363U (zh) 2020-07-23 2020-07-23 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11363U true CN212211363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19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9780.XU Active CN212211363U (zh) 2020-07-23 2020-07-23 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11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213459A1 (zh) 声学输出装置
CN101106831B (zh) 放在耳内的耳机
US9813794B2 (en) Noise reduction with in-ear headphone
EP3522560B1 (en) Earphone
WO2020140463A1 (zh) 一种扬声器装置
US5953435A (en) Intra-concha stabilizer with length adjustable conchal wall hook
CN109889937A (zh) 具有符合人体工学软垫的耳机及其符合人体工学软垫
US11240591B2 (en) Internal control leak integrated in a driver frame
JP2012525721A (ja) 骨伝導ヘッドホン
JP2007096386A (ja) スピーカ
CN216357249U (zh) 一种tws骨声传导耳机
KR20200111194A (ko) 청음 장치
CN212211363U (zh) 基于一体式震动结构的入耳式骨传导耳机
JP7502010B2 (ja) 聴取装置、及びイヤホン
WO2023246002A1 (zh) 一种固定耳塞及开放式蓝牙耳机
CN109640205A (zh) 一种应用于骨传导发声装置的橡胶振膜
CN207083204U (zh) 一种骨传麦克风及其耳机
CN214381390U (zh) 骨传导听音装置
JP2017112446A (ja) ヘッドホン用イヤパッド及びヘッドホンおよびイヤーマフ
CN212231716U (zh) 一种耳机
CN113099339A (zh) 耳廓夹持结构、骨传导听音装置和听音方法
CN209861106U (zh) 一种应用于骨传导发声装置的橡胶振膜
JP2024511098A (ja) 音響入出力装置
CN208241842U (zh) 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JPS6342999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5

Address after: 710000 Unit 403, Building 5, South Court, No. 127 Youyi West Road, Beilin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o Kairui

Address before: 24E, Daqing building, 6027 Shennan Avenue, Tian'an community, Shato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ONGZHI YIJIAN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13

Address after: Room 303, 3rd Floor, Building 1, Tonghe Industrial Office Building, No. 26 Ganling Second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after: Xi'an Aiweirui Enterprise Consulting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710000 Unit 403, Building 5, South Court, No. 127 Youyi West Road, Beilin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o Kairui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