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49055U - 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 - Google Patents

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49055U
CN212149055U CN202020359216.8U CN202020359216U CN212149055U CN 212149055 U CN212149055 U CN 212149055U CN 202020359216 U CN202020359216 U CN 202020359216U CN 212149055 U CN212149055 U CN 212149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
frame
beam welding
welding assembly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592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红娟
高刚刚
刘二强
吴冬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Tonly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Tonly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Tonly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Tonly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592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49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49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490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其包括,前悬置系统,其设于车架前端,包括与车架连接的贯通梁焊接总成,设于所述贯通梁焊接总成上方的驾驶室前机架,以及设于所述驾驶室前机架与所述贯通梁焊接总成之间并与其连接的至少两个硅油减震器;后悬置系统,其设于车架后端,包括与车架连接的驾驶室后支架,设于驾驶室后支架上方的驾驶室后机架,以及设于所述驾驶室后机架与所述驾驶室后支架之间并与其连接的至少两个硅油减震器。本实用新型的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能有效吸收非公路自卸车空满载上下跳动时较大的振幅,提高整车空满载舒适性,提高驾驶员驾乘舒适性,车辆零部件寿命及非公路自卸车运输能力。

Description

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公路自卸车驾乘舒适性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非公路自卸车存在难以衰减空满载车体上下跳动时振幅过大的问题,导致整车舒适性较差,表现为驾驶员驾乘舒适性差,过大的振动,除了影响整车舒适性,缩短零部件寿命,也会限制车辆运行车速,影响非公路自卸车的运输能力。目前主要通过改变驾驶员座椅的刚度或调整驾驶室悬置结构的方式去改善驾驶员驾乘舒适性,但最终驾驶员驾乘舒适性始终不理想且座椅的可靠性保证不了。
现有的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均采用半浮悬置或四点固定结构,半浮结构是在驾驶室前部两个支撑点采用橡胶套铰接固定,后悬采用弹簧阻尼元件构成浮动式连接,四点固定也均采用橡胶套件结构,但是驾驶室支撑点的橡胶悬置因橡胶本身的非线性原因其阻尼偏小,动刚度大,使悬置整体的隔振效果较弱,驾驶员的舒适性不理想,无法满足人们对驾驶员驾乘舒适性的追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其能有效吸收非公路自卸车空满载上下跳动时较大的振幅,提高整车空满载舒适性,提高驾驶员驾乘舒适性,车辆零部件寿命及非公路自卸车运输能力。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其包括,
前悬置系统,其设于车架前端,包括与车架连接的贯通梁焊接总成,设于所述贯通梁焊接总成上方的驾驶室前机架,以及设于所述驾驶室前机架与所述贯通梁焊接总成之间并与其连接的至少两个硅油减震器;
后悬置系统,其设于车架后端,包括与车架连接的驾驶室后支架,设于驾驶室后支架上方的驾驶室后机架,以及设于所述驾驶室后机架与所述驾驶室后支架之间并与其连接的至少两个硅油减震器。
优选的是,所述的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任一硅油减震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驾驶室前机架和所述贯通梁焊接总成采用螺栓螺母连接,或与所述驾驶室后机架和所述驾驶室后支架采用螺栓螺母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所述驾驶室前机架与所述贯通梁焊接总成之间设有两个硅油减震器,其分别设于所述驾驶室前机架的左右两端并对称分布;所述驾驶室后机架与所述驾驶室后支架之间设有两个硅油减震器,其分别设于所述驾驶室后机架的左右两端并对称分布。
优选的是,所述的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其频率为13-20Hz。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通过在驾驶室前机架和驾驶室后机架上均布置能大幅吸收冲击及衰减振动的硅油减震器,能有效吸收非公路自卸车空满载上下跳动时较大的振幅,提高整车空满载舒适性,提高驾驶员驾乘舒适性,车辆零部件寿命及非公路自卸车运输能力。
第二、通过将车架前端与贯通梁焊接总成连接,与支架连接相比,贯通梁总成与车架的连接更稳定,抗冲击性能优异,有效提高了驾驶室悬置的安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其包括,
前悬置系统,其设于车架6前端,包括与车架6连接的贯通梁焊接总成5,设于所述贯通梁焊接总成5上方的驾驶室前机架1,以及设于所述驾驶室前机架1与所述贯通梁焊接总成5之间并与其连接的至少两个硅油减震器2;
后悬置系统,其设于车架6后端,包括与车架6连接的驾驶室后支架4,设于驾驶室后支架4上方的驾驶室后机架3,以及设于所述驾驶室后机架3与所述驾驶室后支架4之间并与其连接的至少两个硅油减震器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贯通梁焊接总成和驾驶室后支架用来支撑、连接硅油减震器,贯通梁焊接总成的具体结构参照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1320820392.7,这里不再赘述;驾驶室机架前后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硅油减震器,若为两个硅油减震器,则沿驾驶室机架宽度方向的中线对称设置,若为多个硅油减震器,则沿驾驶室机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较优的,沿驾驶室机架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车架前端与贯通梁焊接总成连接,与支架连接相比,贯通梁总成与车架的连接更稳定,抗冲击性能优异,有效提高了驾驶室悬置的安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硅油减震器结构能够有效吸收非公路自卸车空满载上下跳动时较大的振幅,提高整车空满载舒适性,在提高驾驶员乘坐舒适性的同时,也能提高车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及自卸车运输能力。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任一硅油减震器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驾驶室前机架1和所述贯通梁焊接总成5采用螺栓螺母连接,或与所述驾驶室后机架3和所述驾驶室后支架4采用螺栓螺母连接。这里,将硅油减震器的上下端通过螺栓螺母与驾驶室机架和支撑结构(贯通梁焊接总成、驾驶室后机架)连接,连接稳定,拆装方便。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所述驾驶室前机架1与所述贯通梁焊接总成5之间设有两个硅油减震器2,其分别设于所述驾驶室前机架1的左右两端并对称分布;所述驾驶室后机架3与所述驾驶室后支架4之间设有两个硅油减震器2,其分别设于所述驾驶室后机架3的左右两端并对称分布。这里,优选硅油减震器的个数为四个,前后各两个,形成四点全悬浮结构,以有效衰减车体空满载过大的振幅。具体的,硅油减震器四个点的布置根据驾驶室质心位置和整车的位置空间布置而定。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其频率为13-20Hz,能有效避开与发动机、变速箱等大部件的共振区和人体低频率段敏感区4-12.5Hz,提高驾乘舒适性,而现有的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采用半浮悬置或四点固定结构)的频率在4-8Hz,正好落入人体低频率段敏感区的频率范围内,驾乘舒适性差。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4)

1.一种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前悬置系统,其设于车架前端,包括与车架连接的贯通梁焊接总成,设于所述贯通梁焊接总成上方的驾驶室前机架,以及设于所述驾驶室前机架与所述贯通梁焊接总成之间并与其连接的至少两个硅油减震器;
后悬置系统,其设于车架后端,包括与车架连接的驾驶室后支架,设于驾驶室后支架上方的驾驶室后机架,以及设于所述驾驶室后机架与所述驾驶室后支架之间并与其连接的至少两个硅油减震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其特征在于,任一硅油减震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驾驶室前机架和所述贯通梁焊接总成采用螺栓螺母连接,或与所述驾驶室后机架和所述驾驶室后支架采用螺栓螺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前机架与所述贯通梁焊接总成之间设有两个硅油减震器,其分别设于所述驾驶室前机架的左右两端并对称分布;所述驾驶室后机架与所述驾驶室后支架之间设有两个硅油减震器,其分别设于所述驾驶室后机架的左右两端并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其特征在于,其频率为13-20Hz。
CN202020359216.8U 2020-03-19 2020-03-19 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 Active CN212149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59216.8U CN212149055U (zh) 2020-03-19 2020-03-19 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59216.8U CN212149055U (zh) 2020-03-19 2020-03-19 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49055U true CN212149055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16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59216.8U Active CN212149055U (zh) 2020-03-19 2020-03-19 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490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56858B2 (en) Cabi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ry
US2883232A (en) Vehicle construction
CN201604704U (zh) 一种汽车全浮后悬置装置
EP1413462B1 (en) Shock absorber and spring assembly for vehicle cab
JP2009511333A (ja) 後端部取付バッテリボックスを備える車両
US20110079942A1 (en) Isolation system for reduced vibrations in a vehicle interior
CN212149055U (zh) 非公路自卸车驾驶室悬置
CN202294136U (zh) 汽车的非独立悬架系统和汽车
CN112297807B (zh) 电动车辆
RU190333U1 (ru) Узел фиксации цистерны к раме базового шасси автомобиля
CN201777316U (zh) 卡车前减震器悬置总成
CN206306757U (zh) 空气悬挂装置
CN201172433Y (zh) 翻转驾驶室悬置筒式支撑减振装置
KR100313801B1 (ko) 차량용 후륜 현가장치
CN203158098U (zh) 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CN206231211U (zh) 一种汽车右前底板减震支架
CN202573700U (zh) 重型半挂牵引汽车空气悬架装置
CN102407743B (zh) 一种重型卡车车身前悬置结构
CN212499886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变速箱支架拉杆系统及矿用自卸车
CN216033721U (zh) 非公路自卸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CN221023159U (zh) 一种四轮独立悬挂机构
CN209381726U (zh) 轿车高强度安全减震器安装盘总成
CN208165105U (zh) 一种校车用类k型加强结构
CN217396681U (zh) 一种悬置连接系统及矿用车驾驶室
CN214822570U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发动机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