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3351U - 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3351U
CN212133351U CN202020612486.5U CN202020612486U CN212133351U CN 212133351 U CN212133351 U CN 212133351U CN 202020612486 U CN202020612486 U CN 202020612486U CN 212133351 U CN212133351 U CN 212133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cooling tower
clamping
plates
water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124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姜江
袁多亮
彭德刚
周凯
唐茂平
吴浪洲
饶俊勇
李建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Priority to CN2020206124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3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3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33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涉及冷却塔结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主要将传统方式当中一体化的隔风板拆解为多个子板,在施工时,仅需分步吊装各个子板,然后再将各个子板对应首尾依次拼接在一起,即可组合出隔风板,从而降低了隔风结构中隔风板的吊装、装配难度,尤其适用于配水槽较高的高位塔。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
背景技术
冷却塔在火电以及核电领域当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随着冷却塔结构研究的日益精进,冷却塔具有向超大化发展的趋势。
如图1所示,冷却塔的俯视图,其中,隔风结构600是一种布置于冷却塔配水槽至地面之间的构件,其主要由隔风板所构成,起到隔断作用;而随着冷却塔向超大化的发展,配水槽的高度也越来越高,隔风板的整体高度也对应增高,这无疑增加了隔风板吊装、装配工序的难度。所以,如何降低隔风板的吊装、装配难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以解决传统方式当中隔风结构吊装、装配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中相邻的两配水槽支承柱之间,包括有:横梁和隔风板,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由两侧的配水槽支承柱支承而起,所述隔风板由所述横梁支承而起;其中,所述隔风板主要由若干片沿横梁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的子板所构成,所述子板在其沿横梁延伸方向的相背两侧部上分别形成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拼接结构和第二拼接结构,相邻两子板通过所述第一拼接结构和第二拼接结构而相互拼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拼接结构为插槽,所述第二拼接结构为插条。
优选的,所述横梁的数量在两根以上,多根横梁沿从上至下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所述隔风板设置于相邻两横梁之间,所述隔风板分别与上下两侧的横梁相卡接。
优选的,所述横梁的顶部上形成有与隔风板的底部形状相适配,且用于供隔风板的底部卡入的第一卡槽;所述横梁的底部形成有与隔风板的顶部形状相适配,且用于供隔风板的底部卡入的第二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底至第二卡槽的槽底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隔风板的高度。
优选的,相邻两配水槽支承柱相对的侧部上形成有用于分别承接住横梁对应端部的牛腿部。
优选的,所述牛腿部上固定设置有牛腿钢板,所述横梁两端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对应所述牛腿钢板相焊接的横梁底部钢板。
优选的,所述配水槽支承柱上固定设置有侧部钢板,所述横梁两端的顶部均固定有用于与对应所述侧部钢板相固连的横梁顶部钢板。
优选的,所述横梁的端部与对应的配水槽支承柱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与配水槽支承柱及横梁的端部相粘接的氯丁橡胶层。
优选的,还包括有若干组沿垂向依次连接在配水槽支承柱侧部上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有一对与配水槽支承柱固定连接,且夹持住隔风板沿横梁延伸方向的左右两侧的夹持板,其螺纹段贯穿左右两侧夹持板和位于两侧夹持板之间的隔风板的紧固螺栓,以及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段伸出于夹持板外的部位上的紧固螺母;其中,所述紧固螺栓的头部和紧固螺母分别抵在两侧夹持板彼此相背的侧部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有:
(1)本实用新型对隔风结构做出了优化改进,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将传统方式当中一体化的隔风板拆解为多个子板,在施工时,仅需分步吊装各个子板,然后再将各个子板对应首尾依次拼接在一起,即可组合出隔风板,从而降低了隔风结构中隔风板的吊装、装配难度,尤其适用于配水槽较高的高位塔。
(2)为改善横梁与隔风板之间的受力关系,本实用新型还对横梁的形状结构做出了改进,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在横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以使上下两侧横梁同时卡接住隔风板,确保横梁能稳固支承起整个隔风板,提升了构件稳定性。
(3)同时,为保障配水槽支承柱和横梁之间的承接稳固性,本实用新型对应在配水槽支承柱上形成了专门用于承接住隔风结构中横梁的牛腿部,且在牛腿部上预埋有用于与固定在横梁端部底部的横梁底部钢板相焊接的牛腿钢板,从而有效保障了配水槽支承柱与横梁之间的承接稳固性。
(4)本实用新型还在配水槽支承柱上连接设置了用于夹持稳固住隔风板的夹持组件,从而进一步提升隔风板相对配水槽支承柱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冷却塔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隔风结构与配水槽支承柱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隔风板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横梁的断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横梁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牛腿部和横梁端部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夹持组件与隔风板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符号说明】:
100-配水槽支承柱,110-牛腿部,111-牛腿钢板,120-侧部钢板,200-横梁,210-第一卡槽,220-第二卡槽,230-横梁底部钢板,240-横梁顶部钢板,300-隔风板,310-子板,311-插槽,312-插条,400-氯丁橡胶层,500-夹持组件,510-夹持板,520-紧固螺栓,530-紧固螺母,600-隔风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1提出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中相邻的两配水槽支承柱100之间,包括有:横梁200和隔风板300,所述横梁200的两端分别由两侧的配水槽支承柱100支承而起,所述隔风板300由所述横梁200支承而起;其中,所述隔风板300主要由若干片沿横梁200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的子板310所构成,所述子板310在其沿横梁200延伸方向的相背两侧部上分别形成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拼接结构和第二拼接结构,相邻两子板310通过所述第一拼接结构和第二拼接结构而相互拼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1对隔风结构做出了优化改进,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将传统方式当中一体化的隔风板300拆解为多个子板310,在施工时,仅需分步吊装各个子板310,然后再将各个子板310中,对应的第一拼接结构和第二拼接结构拼接在一起,即可组合出隔风板300,从而降低了隔风结构中隔风板300的吊装、装配难度,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尤其适用于配水槽较高的高位塔。
本实施例1中,隔风板300具体为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挤压成型的长方板,其在装配后呈竖直布置样式。实施人员可以依据具体需求而选择隔风板300的形状及制成材料。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1中,相邻两子板310除了采用第一拼接结构和第二拼接结构进行拼接外,相邻两子板310间的接触面上还涂覆有粘接材料,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粘合。
请再次参阅图3,隔风板300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1中,第一拼接结构和第二拼接结构分别为插条312和呈开槽样式的插槽311,插槽311、插条312具体沿高度方向延伸。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拼接结构和第二拼接结构分别为相互适配的插孔和插栓,现有技术当中已经公开了大量相互配合的拼接结构,故在此不再累述。
请再次参阅图2,为适应于配水槽较高的高位塔,本实施例1还对横梁200以及隔风板300的布置形式做出了改进,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横梁200的数量在两根以上,多根横梁200沿从上至下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所述隔风板300设置于相邻两横梁200之间,所述隔风板300分别与上下两侧的横梁200相卡接。
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1主要通过在横梁20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第一卡槽210和第二卡槽220,以使上下两侧横梁200同时卡接住隔风板300,确保横梁200能稳固支承起整个隔风板300,从而提升了构件稳定性。另外,请再次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卡槽210的槽底至第二卡槽220的槽底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隔风板300的高度,这种结构使得:当所述隔风板300的顶部和底部对应卡入在第一卡槽210和第二卡槽220中时,所述隔风板300可沿垂向移动。
所以在安装阶段,隔风板300可以先将其顶部卡入在第二卡槽220内,而后再将其底部卡入在第一卡槽210当中;之后,只要解除对于隔风板300的吊装锁定,隔风板300即可在自重的驱使下,自然向下坠落,并与第一卡槽210的槽底相抵,从而自动装配到位,降低了装配要求。
本实施例1还对配水槽支承柱100和横梁200之间的连接结构做出了改进,具体而言,请参阅图2和图6,相邻两配水槽支承柱100相对的侧部上形成有用于分别承接住横梁200对应端部的牛腿部110,所述牛腿部110上固定设置有牛腿钢板111,所述横梁200两端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对应所述牛腿钢板111相焊接的横梁200底部钢板。
其中,牛腿部110可有效传递横梁200及隔风板300的荷载至配水槽支承柱100。而牛腿钢板111和横梁200底板钢板焊接固定则可有效提升牛腿部110与横梁20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相同原理的,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配水槽支承柱100上固定设置有侧部钢板120,所述横梁200两端的顶部均固定有用于与对应所述侧部钢板120相固连的横梁200顶部钢板。
上述的横梁200底部钢板和横梁200顶部钢板均采用预埋的方式与横梁200相固定,两者具体选用角钢。牛腿钢板111同样也是浇筑阶段预埋于牛腿部110顶部的。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横梁200的端部与对应的配水槽支承柱100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与配水槽支承柱100及横梁200的端部相粘接的氯丁橡胶层400。氯丁橡胶层400在填充后,除对隔风板300有固定作用,还可以避免隔风板300在风作用下晃动产生间隙致使隔风效果受影响的情况发生,同时,在整体布置后,相邻的隔风300板还可以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风荷载,整体稳定性更强。
同时,请参阅图2和图7,在本实施例1中,还包括有若干组沿垂向依次连接在配水槽支承柱100侧部上的夹持组件500;所述夹持组件500包括有一对与配水槽支承柱100固定连接,且夹持住隔风板300沿横梁200延伸方向的左右两侧的夹持板510,其螺纹段贯穿左右两侧夹持板510和位于两侧夹持板510之间的隔风板300的紧固螺栓520,以及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段伸出于夹持板510外的部位上的紧固螺母530,所述紧固螺栓520的头部和紧固螺母530分别抵在两侧夹持板510彼此相背的侧部上。
与上述侧部钢板120相似的,夹持组件500中的两个夹持板510与预埋在配水槽支承柱100中的钢结构相焊接,而紧固螺栓520的头部和紧固螺母530分别抵住两侧夹持板510的外部,随着紧固螺母530的旋入,而两侧的夹持板510受紧固螺母530和紧固螺栓520头部的作用,略微形变并提升其对于位于两者之间的隔风板300的夹持力度。夹持组件500能有效保障隔风板300与配水槽支承柱10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中相邻的两配水槽支承柱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横梁和隔风板,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由两侧的配水槽支承柱支承而起,所述隔风板由所述横梁支承而起;其中,所述隔风板主要由若干片沿横梁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的子板所构成,所述子板在其沿横梁延伸方向的相背两侧部上分别形成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拼接结构和第二拼接结构,相邻两子板通过所述第一拼接结构和第二拼接结构而相互拼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结构为插槽,所述第二拼接结构为插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数量在两根以上,多根横梁沿从上至下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所述隔风板设置于相邻两横梁之间,所述隔风板分别与上下两侧的横梁相卡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顶部上形成有与隔风板的底部形状相适配,且用于供隔风板的底部卡入的第一卡槽;所述横梁的底部形成有与隔风板的顶部形状相适配,且用于供隔风板的底部卡入的第二卡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底至第二卡槽的槽底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隔风板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配水槽支承柱相对的侧部上形成有用于分别承接住横梁对应端部的牛腿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腿部上固定设置有牛腿钢板,所述横梁两端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对应所述牛腿钢板相焊接的横梁底部钢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槽支承柱上固定设置有侧部钢板,所述横梁两端的顶部均固定有用于与对应所述侧部钢板相固连的横梁顶部钢板。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槽支承柱和横梁的端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与配水槽支承柱及横梁的端部相粘接的氯丁橡胶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若干组沿垂向依次连接在配水槽支承柱侧部上的夹持组件;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有一对与配水槽支承柱固定连接,且夹持住隔风板沿横梁延伸方向的左右两侧的夹持板,其螺纹段贯穿左右两侧夹持板和位于两侧夹持板之间的隔风板的紧固螺栓,以及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段伸出于夹持板外的部位上的紧固螺母;其中,所述紧固螺栓的头部和紧固螺母分别抵在两侧夹持板彼此相背的侧部上。
CN202020612486.5U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 Active CN2121333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2486.5U CN212133351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2486.5U CN212133351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3351U true CN212133351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88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12486.5U Active CN212133351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33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77119A1 (en) Bracket system for photovoltaic module
CN205399846U (zh) 一种曲面屋顶防风挡雪装置
CN113696707A (zh) 电池包框架、电池包组件及车辆
CN212133351U (zh) 一种冷却塔的隔风结构
CN211645914U (zh) 支撑结构、支撑模块及钢箱梁
CN210508034U (zh) 一种具有高支撑强度的钢结构梁及其所形成的储罐塔
CN214565293U (zh) 模块化站台门
CN210273900U (zh) 一种用于预应力悬索光伏电站的四角锥连接件
CN210947967U (zh) 一种铁塔塔脚
CN220377517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
CN220550836U (zh) 一种用于爬架的连接装置
CN212133352U (zh) 一种设有光伏发电系统的冷却塔
CN219840158U (zh) 一种装配式大模块喷塑防腐水箱
CN211594697U (zh) 别墅电梯框架构件及别墅电梯框架
CN111877726B (zh) 基于钢管混凝土束结构的半爬升式防护外架的施工方法
CN217580725U (zh) 一种框架式幕墙承重装置及其结构
CN217972198U (zh) 一种海上升压站用吊耳结构
CN213265320U (zh) 一种吊装轻质墙板的吊装模具
CN216981824U (zh) 一种光伏支架的立柱结构和固定装置
CN216216643U (zh) 一种光伏组件柔性安装装置
CN219952836U (zh) 一种模块化拼装光学棚屋
CN216507859U (zh) 车辆
CN220766259U (zh) 一种吊具
CN204535833U (zh) 一种带接头箱的单节分体汽车衡
CN217420237U (zh) 一种钢构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